浅析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以H学院学分制改革为例

2022-09-12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 用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习量, 以学分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的教学管理制度, 并以此作为学生升级、毕业和取得学位的重要考核方式。随着学分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内众多综合性大学和普通高等院校已取得显著成效, 但民办高等本科院校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限制, 改革不甚理想。本文选择H学院一所江苏民办高等本科院校作为研究个案, 具体分析其在实行学年学分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以此提出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见。

一、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

(一) 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民办高等教育, 又名私立高等教育, 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面向社会举办教育的学校。而作为高等教育, 本身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讲, 更是一种带有功利化倾向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其功利性的特征要求其人才培养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让学生通过选择方式的个性化学习, 积累更多的机会和上升空间。而学分制下的选择式“消费”即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 更有利于民办高等教育自身教育体制的变革发展。显然, 传统的学年制的普惠性发展特点, 已很难适应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与社会发展的变化形势。

(二) 精确教育成本投入与产出比例进行学分制收费, 有利于民办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民办高等学校无论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投入、课程建设还是教材使用均需要投入大量的教育经费, 各专业之间因学科自身的差异性其教育成本的投入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而传统的学年制收费模式, 无法准确计算出各学科与学生教育经费之间投入与产出比例之间的显著差别, 相应的对其成本与投入也将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 使其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实施学分制教育体制之后, 通过学生明细化的学分制消费和缴费清单, 将能够清晰看出教育资源的消耗所在。一方面, 有利于学校教育资源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和财务等相关部门的核算与对接, 为今后的资源投入做出有效预估;另一方面, 更有利于学生知悉自己学习的投入所在,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学校资源的珍惜度。

(三)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个性需求选择课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实现, 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社会的瞬息万变和环境的更趋复杂与多样性,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偏向于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公民, 而非仅局限于某一技能的专门人才。相比之下, 学分制教育体制, 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之下,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同时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高年级课程, 若学生因个人原因无法按期修读本学期课程, 还可以选择暂时少修课程, 避免因无力学习造成的学业质量不佳的现象。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发展自己的专才;另一方面,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修课程提前毕业, 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而营造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 倡导教师间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形成竞争机制,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学分制的教育体制之下, 教师的授课情况将与学生选择课程的学分学费建立直接联系。因学科之间教学投入资本的差异性, 教师对教学任务做出的贡献将作为学分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而非仅仅将课程内容标准进行课程学分的制定。同样, 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 长期下来也将通过学生课程选择的人数差异而清晰呈现。若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学分价值和吸引更多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将必须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的改进, 以此确保所教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以及在同行之间形成竞争优势和个性特点。因此, 学分制的实施更大程度上是对教师的一种激励机制, 同时更是对学生学业的一种负责, 更是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一)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学生自主选择权偏低

课程是高校学分制实施的主要支撑, 课程结构设置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课程学习的质量。目前H学院各专业课程结构主要分为“公共 (通识) 类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模块、实践教学课程”等模块, 各专业现有的课程结构并未出现跨专业选修的课程类型。从选修类型来看, 仅有专业选修课程 (占总学分比例20%—30%)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多样化的选择, 其余类型的课程均为必修类课程。各学院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 主要集中于本专业课程的开展, 虽设置通识教育类课程, 但课程主要是“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思想政治类”等传统类型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质上并未体现出学分制下课程设置的多样选择性的特点。

(二) 多校区分布办学, 教育资源一体化程度不足

学分制因学生差异化课程选择的特点, 学生的课程选择将会涉及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课程, 无论在教务的选课系统还是在课程开设资源方面都需要进行高度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专业管理。目前H学院在校学生近三万名, 多校区联合办学, 不同专业学科与年级基本分布在不同的分支院校, 学校的管理部门与专任教师主要在学校主校区办公和教学, 学科之间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缺乏强效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在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下, 学生若选择跨专业或跨年级课程必然涉及不同校区间的学习转换, 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学管理均存在较大的实施障碍, 势必造成时间成本的增加, 实施的效果将很难得到应有的质量保证。

(三) 管理部门沟通不畅, 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跟进

学分制的管理方式和收费方式与以往的学年制下学生统一管理与收费已存在显著差别, 学生因课程选择类型和数量的差异在上缴学费的费用上势必将存在多样性, 同时这样的差异化也将造成学校相关教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难度的上升。目前H学院采取的是“专业学费+学分学费”的收费管理模式, 也是目前众多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学分制收费模式, 相比之下这种模式较为折中。同一专业的学生交纳相同的专业学费, 之后学分学费按照每一学分标准进行收取。目前, H学院在此方面主要是将教务信息与财务学分收费信息进行线下沟通与资料转接, 数据信息处理的时效性和学分费用清单的透明度还亟待得到有效跟进。

(四) 政策实施宣传力度不足, 家长学生误解投诉

学分制无论在教育管理还是学费收缴方面与传统的学年制都存在显著区别, 学校管理要让学生、老师和家长从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角色转变, 对学分制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方式也需要进行透彻的理解。H学院从201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和收费管理, 在课程选择上均采用学分制的方式进行计算, 规定四年制本科基准学分按人文社科、艺术类160学分、理工科类180学分计, 建筑学五年制本科基准学分按225学分计。每学分收费标准均为160学分, 按160学分计算, 学生平均每学年必须修满40学分。学校于开学初采用”专业学费+学分学费 (40学分) ”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收费, 但从实施的第一个学年情况看, 因学科特点学生在第一学年所学课程较多, 很多学生已超出40学分, 学校将按160元/学分的标准对超出部分进行收费, 相应接下来的学年将少于40学分, 学校也将于学年结束后将多余的费用退还给学生。但因部分学生和家长并未对学分制的各项政策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 对其收取的超出部分学费表示不理解, 引发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抱怨和投诉。

三、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完善措施

(一) 优化课程结构, 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学分制改革不仅是对每门课程按学分进行计算和收费, 更应是对课程的一种选修化和多样化, 让学生在学分制的管理体制之下有更多课程选择的自主权, 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体现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在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上, 让其真正体现“全人发展”的教育理念, 设置跨学科或与本专业相融合的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模块上, 设置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不同专业方向课程, 进而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多样化。同时, 在课程选择的自主权上, 适度增加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为学生营造自由个性的学习氛围。为避免个性化环境下的自由散漫, 在学分要求和考核标准上, 明确其职权要求, 严格各项考核标准。

(二) 整合教学资源, 提高学分制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

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已明显区别于传统学年制的一统化教学管理, 其对教育教学资源提出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为满足学生自主个性化的课程选择要求,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科自身的教学要求, 更需要融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整合式教学, 在教育教学形式上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增加教师的教学培训, 提升其教育教学的能力素质,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此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在学校的硬件教学资源上,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整合校区资源, 避免学习资源的杂乱和分散, 形成四年一贯式教学。相应的学校也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投入成本, 对课程学分进行不同的定价, 真正体现市场化的“消费”特点, 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 深化行政改革, 建立与学分制相配套的管理体制

高校的学分制改革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层面的角色变化, 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尤其是学校的教务、财务和学工等部门需要做出及时的工作方式与管理方法的变更, 各部门之间更需要进行相互协调与沟通合作。管理部门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若沿袭传统的学制管理模式, 现有的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环境的诸多要求。相应地, 各部门之间首先需要通过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进行及时对接。一旦学生在教务通道成功完成课程的选择, 学生的各项学分学费将会产生及时变更, 财务部门即可通过教务信息的反馈进行及时准确的收费与退费操作, 学工部门更可以通过学生的上课出勤和教室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的学生管理。各职能部门即可始终保持一种通力合作的状态, 更好地优化学校的管理体制。

(四) 加强教育宣传, 提高学分制改革的透明度和工作成效

学分制改革的主体之一即学生, 其中各项政策的调整将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若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学分制的意义和实施方式, 学分制改革将很难得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首先学校需要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校园公告栏、官方网页、校园微信、学校微博等形式进行政策讲解;其次, 组织各二级学院的学工部长与辅导员进行专题讲座, 让其正真理解学分制的实质和各项操作流程, 从而更好地在学生当中进行宣传和讲解。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 尤其对于入学新生, 学校应在全校新生当中举办学分制讲座, 让学生在入学时就开始了解学分制的各项政策。同时, 开通相应的信息查询通道, 让学生对其课程选择和收费进行账户查询, 充分明晰自己每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消费明细。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管理上多已实行学年学分制, 这是在学年制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以期将学年制的规范管理与学分制的自主个性进行优势互补, 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民办高校在实施学分制改革过程中依旧存在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资源零散、行政管理部门沟通不畅、前期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为优化学分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民办高校在学分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课程结构、教学资源、行政体制和教育宣传等方面的投入和改进。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分制,制约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 李雄平, 查天舒, 胡服.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研究[J].经济师, 2015 (8) .

[2] 卢彩晨, 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6) .

[3] 金熳然.高校学分制收费: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3 (1) .

[4] 史瑞雯.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和学分制收费改革的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 (11) .

[5] 沈静秋, 黄妍, 张芹秀.基于学分制的高校收费探析[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16 (4) .

[6] 胡美霞.独立学院学分制收费若干问题的探讨[J].会计师, 2011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探讨下一篇:从解决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