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 篇1:

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摘           要]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工程教育与工科教育相混同,高等工程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就要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准则,让各教育部门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

本科高校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是助推我国实现经济飞跃的重要动力之一,而地方本科高校则是传统产业结构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科高校在我国地域分布广阔,而且国内本科高校所开设的工科专业数量居多,当前的高等工程教育本科在校生数量十分庞大。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国许多高校毕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找到较好的工作,而且他们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所在岗位的对口率也相对较低,这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着重实现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对接,需要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行相关探索,从而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的转型发展。

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工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不断加强对工程教育的改革,我国不断将工程教育与地方院校自身特点相结合,使工程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更具全面性,但是由于我国人才战略计划和社会实际的需求不同,造成在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采取的改革措施落实不到位

相关人员越来越重视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发展对工程教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是由于以前并没有着重在这一方面做出改革,而工程教育改革不仅需要进行精细化的改革还要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改革效率,所以在采取相关措施时就没有更好的举措来开展改革工作。

(二)课程体系质量参差不齐

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专业对口的技术人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迫切需要综合型人才,而有的学校则对如何培养一名现代化的工程师进行大力研究,在所学课程当中设置较多的理论课程、技术课程和实际训练,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发展综合型人才培养相互冲突,而有的学校则着重对综合知识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出现了差距,同时培养出的相关人才能力也各不相同。

(三)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相关专业技能的操作当中可以得当地处理所出现的问题,如果一个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他们实际能力的培养,则会造成学生只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却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四)一些院校缺乏工程训练条件

首先,一些院校由于受时间场所限制,无法使学生完成相关的工程训练,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的实际操作,他们的实践能力很难达到社会的要求。其次,工程教育需要相关教师既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良好的实践背景,而现在大部分教师只懂理论却缺乏对工程实际的了解,由于缺乏实际的经历而无法对学生进行工程训练,这也会使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从理念变革到模式创新

我国本科高校在之前的发展思路是参考国外的经验再结合各地不同特点采取相关的办学措施,根据不同的需求培养出不同专业的人才,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可以服务社会。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这种办学理念应该进行创新,在我国近些年来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做出了一些创新,但其实质并没有较大的改变。所以需要做到的是从理念变革的模式创新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过程。工程教育的理念是在工程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对工程教育的实质做出思考。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开展工程教育和怎样做好工程教育,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才可以对高等工程教育有基本的认识,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理念做出调整。在多年对工程教育的探索当中总结出三对矛盾:首先,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通用型人才还是专业型人才,由于对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导致工程教育的侧重点不同,注重通用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培养综合型人才,让这种人才可以在社会上适应各种挑战,完成各类工作。而着重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就是要训练出专业能力较强的工程人才。其次,如何处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之间的关系,如果以注重理论教育为主,实践教育为辅,所培养出的学生就会出现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这类学生无法在岗位中完成相关的实践性操作,所以可能无法满足相关岗位需求;如果以注重实践能力为主,理论能力为辅,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就会导致发展潜力不足的状况。最后是进行学历层次教育还是面向职业教育问题,高等工程教育最高层次到达本科及以上,而职业教育最高层次也只是专科,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本科高校淡化职业教育会严重阻碍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这三种关系是造成工程教育和工科教育混同的主要因素,要想完成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首先要明白这两者有明显的区别,从培养人才目标的角度而言,工科教育培养的是工科科研型同时又兼顾应用型的人才,而工程教育主要是对工程应用型人才进行着重培养,二者不能混淆,更不能以工科教育代替工程教育,这样就会使培养的人才过分追求学术化,而忽视了实际应用。也不能用工程教育来代替工科教育,这样会导致学生知识面过窄,没有发展后劲,知识理论不足,无法支持实际操作。做好高等工程教育,要使培养出的学生可以与社会企業相联系,让他们可以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所以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就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提高学校品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改革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规模扩大,而要在追求规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质量,要在兼顾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追求培养全面型人才,在扩大学校招生规模的同时也要扩大专业、科目的数量,改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三、创新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

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工程教育当中培养出的工程师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这样才可以创造出新的工艺或者用更先进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由于在学校只是进行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规定训练的操作,并不能针对实际工作以后所发生的问题进行训练,而企业就是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好的场所,到生产一线为学生设定实习任务,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技艺,丰富自己的实践经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但现在的企业接纳工科学校学生实习都过分流于形式,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动手,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营利,大部分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带动在校学生实习,所以可以在这一方面进行创新,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让学生可以真正在企业当中得到锻炼,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只有经历真实的场景和训练,才可以在以后面对具体问题时完成相关操作,从而推动企业进步。

四、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资源是高等工程教育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就无法对学生完成知识的教育,所以培养出的学生也不会具有较高的水平。对工程教育来说,我们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现在有的学校却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选用教师时往往选择那种理论知识较为丰厚,却没有丰富实习经历的一些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可以教会学生更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无法使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一些学校引进的教师虽有丰厚的学历背景,但他们并没有企业经验,所以在选择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师时要着重考虑拥有高学历和企业背景的教师,另外也可以聘请相关企业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讲座或培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也可以更好地达到高等工程教育的目的。

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由于现在时代发展较快,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所以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把握转型机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来调整教育改革的方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做到的是面对社会行业的需求再配合学校教学的特色来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高等工程教育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许多地方高校的教育属于大众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他们基本的结构理论,而基于教育部的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要培养出大量的卓越工程人才和后备工程师。其次,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出的工程人才要符合地方经济需求,利用学校自身所拥有的优势来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培养相关方面的服务型人才。最后,在安排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发展,这就需要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目标具备前瞻性。不仅要使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还要使这些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适应未来发展的潮流,可以在企业当中应用自己的知识来谋求发展。人才培养也要坚持能力导向原则,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技能,还要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所以人才培养过程要打破传统的束缚,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要进行多元化的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的改革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去考虑。在教育改革的初始阶段,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下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摆脱传统的束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可以更好地使教育改革走得更远,地方高校也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推进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推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淼磊.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评《我国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2.

[2]张振林.地方本科高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考[J].湖北工程學院学报,2019,39(4):44-48.

[3]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编辑 赵瑞峰

作者:李慧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 篇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

[摘 要] 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结合智能制造工程的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创建具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提升玉林师范学院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智能制造工程;工程伦理教育;案例教学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科类专业开展工程伦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021JGA295)

[作者简介] 李玉霞(1980—),女,廣西玉林人,硕士,玉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先进制造技术理论与研究。

我国是工程教育大国,工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规模最大的专业教育,其规模位居世界第一[1]。我国于2016年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与标准完成了国际实质等效,实现了国际互认,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高了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2]。“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工程发展的速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程实践产生的各种伦理问题、伦理困境越来越突出,培养兼具工程伦理意识的工科人才、在工程教育过程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迫在眉睫[3]。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应运而生,工程的“智造”使得工程实践与人的关系更为紧密[4],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运用工程伦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才的工程伦理素养,对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完善人类工程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伦理教育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行业相关协会与工程教育者联合,对工程行业相关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质量实施控制,以保障工程行业从业技术人员达到相应教育要求的过程[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既是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6]。

工程的高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现代工程逐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工程量大且社会覆盖面广、工程规模大且技术复杂性增加、不断涌现出应用于工程的新技术,这些特点加大了工程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工程的风险,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恶化及工程事故的频发[7]。工程发展的困境对工程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师不仅要遵循基本的工程职业道德,还要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思维方式。当从伦理角度处理工程问题并作出工程实践决策时,要时刻肩负起将公众安全、健康和福利置于至高无上地位的责任[8]。工程师要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具备工程伦理素养,才能做出好的工程。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师的储备军,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素养对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和人类的工程实践活动具有深远意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中的12条毕业要求[9],有5条与工程伦理知识体系相关,有8条含有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描述,复杂工程问题往往蕴含着大量且棘手的伦理现象和冲突,除了需要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工程伦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去帮助审视、评估复杂工程问题,有助于工程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工程伦理教育既是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

二、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

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使传统制造业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制造业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新一轮产业革命促使制造业的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制造业向灵活化、关联化、复杂化、创新化方向发展[10]。智能化技术、智能化产品已经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中,人民群众进入了智能化生活新时代,新技术、新工程造福人类的作用日益突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在整体工程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智能制造工程在给人民生活带来高效与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技术与环境、利益与责任、人权与美德等伦理方面的新问题。智能制造工程的大发展得益于人工智能的介入,这在客观上造成伦理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革,社会活动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社会活动不再以单一的自然人为主体,人工智能产品开始加入并担当社会活动的主体。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先进、伦理关系复杂、目标和结果难以预测,工程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伦理要求。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研究制造业领域的智能化技术,运用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对制造业相关领域实现信息化应用和管理,对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智能制造工程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经常面临所设计的智能机器在未来工作中将如何面对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如何把控和消除客户全程参与制造过程的伦理冲突、考虑智能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避免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出现。在学生中开展工程伦理教育尤为重要。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伦理教育是工程伦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制造工程技术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然趋势。智能制造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新的智能化时代承担新的社会责任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路

(一)工程伦理教育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陆续在高等教育中增设了工程伦理教育[11]。20世纪90年代以后,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提高工程实践者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成为衡量国际工程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国际互认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活动中,列入并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内容已成为普遍共识。

我国工程伦理教育起步较晚,传统高等工程教育主要以传授专业技术知识、训练实践技能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逻辑性和技术应用性,与工程相关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规范等的教育存在缺失和短板,同时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随着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动了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工程伦理教育逐渐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全面开展工程伦理教育也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目前,工程伦理课程已成为工程硕士培养的必修课,部分高等院校也已在工程本科教育中纳入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教育与特定工程领域的专业性结合也在逐步完善,工程伦理教育领域中成熟的高质量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案例等主要集中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和信息与大数据等领域,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是2018年我国新设的本科专业,目前还在积极探索该专业的工程伦理教育模式。

(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制造业领域工程实践主体的伦理意识,培养智能时代负责任的工程师。智能制造工程是将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但在人机结合后,伦理冲突、技术复杂性、工程社会性等问题日益突显,除了要求工程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工程职业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承担起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利用伦理、底线与工程情境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智能制造领域的复杂性工程问题。

我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工程伦理的相关要求,并进行了指标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要求的工程伦理相关的知识体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得到落实,有助于学生从伦理学的视角思考复杂工程问题中的价值判断和抉择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伦理评估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工程伦理课程建设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工程伦理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过程监控与评价建设。

1.将通用工程伦理课程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有机结合,建设具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大纲。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具备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学大纲,可以在借鉴通用《工程伦理》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凸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典型工程案例所折射出来的伦理知识体系作为工程伦理的课程教育支撑。开展教学案例库建设,精选提炼与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紧密结合的工程实际案例,做到章章有典型案例、问题的提出有引导案例、问题的解决有实证案例。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和对伦理问题的敏感度。如在《工程风险与安全》章节中,从工程产品设计出发,引导学生讨论采取提升安全设计标准、设置负反馈装置、考虑多重独立安全壁垒等多重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工程设计源头。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章节中,组织对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常用家用电器新旧能源标识切换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制造高能效、低能耗产品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随着用电量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随之减少,缓解了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雾霾等环境问题,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工程师职业美德》章节中,通过对中国航空史上突破教科书级别的紧急迫降——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讨论,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刘传健作为一名机长,并非机械地按照技术操作手册和民航的职业道德规范来操作飞机,而是以他对机长工作职责的理解和对旅客的关爱,以内化于心的职业良知和外化于行的职责所在,诠释了他从事机长工作的个人承诺。延伸出来就是工程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将职业伦理章程与规范,内化为个人美德的要求,在履行职业责任时,工程师应当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利放在首位。在具体开设的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与专业关联度高的案例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3.过程监控与评价,加强对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过程监控,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考核手段,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个环节综合评定产生,依次所占比例分别为40%、60%。考试题型可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案例分析题,加大案例分析题的比例。平时成绩主要为作业和课内案例讨论,按照作业质量、次数、讨论的积极有效性等进行综合评价,按百分制评分。

(四)師资队伍建设

国内高校目前对工程伦理教育师资的选择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哲学、伦理学、科技哲学类专业背景的人文社会学院教师,二是具有相关工程专业知识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12]。基于工程专业的教师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背景,能较好地将伦理理论与工程专业实践相结合,专业领域的伦理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应用性,教学效果更好,我校采用第二种方式。立足于现有工程专业的教师队伍,强化工程专业教师伦理教育知识体系培训,鼓励学校之间的工程伦理教育教学交流,提升工程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

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过程中,智能制造工程带来的各种伦理问题引发公众的更多关注,工程伦理教育在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校通过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特色,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工程伦理教育模式的研究,推动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编制具备专业特色的《工程伦理》教学大纲,建成贴合专业的典型工程伦理案例库,形成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模式,及时开展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强化工程专业教师伦理教育知识体系培训,为培养肩负智能时代社会责任的工程师,提升我校工程教育质量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參考文献

[1]周红坊,朱正伟,李茂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与创新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启示——2016年工程教育认证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大学教学,2017(1):88-95.

[2]张家平,武鹤,王国峰,等.新时代推进工程伦理教育必要性与实践探索之思考[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9,33(5):73-76.

[3]余寿文.对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3):5-8+14.

[4]何菁,董群,王雅文.智能制造背景下中国工程伦理研究的话语创新——第二期“工程伦理工作坊”会议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27-32.

[5]王健.工程伦理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27(10):117-118.

[6]穆浩志,薛立军,牛兴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大纲的改革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6,37(5):711-717.

[7]肖平,刘丽娜.关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几个问题[J].阴山学刊,2018,31(6):71-75.

[8]张纯,周俊,邓玉梅,等.基于工程认证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伦理教育思考[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4):130-131.

[9]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S/OL].(2020-02-17)[2021-07-15].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zcxjbz/gcjyrzbz/tybz/599711/index.html.

[10]张劲松,阮丹阳.“互联网+”背景下湖北制造业创新驱动及实施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7):141-149.

[11]孔玲玲,傅巾洁,高飞.电气工程领域工程伦理教育现状及实践思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9(2):115-119.

[12]夏嵩,王艺霖,肖平,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Exploration on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ak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LI Yu-xia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Yulin, Guangxi 537000, China)

Key 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thics education; case teaching

作者:李玉霞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论文 篇3:

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编者按:作为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清华大学余寿文教授积极参与并推动认证工作。为了了解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启动背景和整体意义,在本期专题开篇,本刊对余寿文教授进行了专访。

《计算机教育》:余教授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计算机教育》杂志的专访!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启动的?

余教授:早在1985年左右,教育部高教司组织过少数的专业评估。1993年前后,建设部就对建筑学、土木工程等若干个专业进行过工程专业的评估。当时它叫评估,不叫认证,但内容一样。如果将早期工程教育的认证称作评估的话,那么可以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项工作就已经开始了。清华大学是最早进行这一认证的5个院校之一。后来, 对工程专业的认证开始并逐渐展开,并逐步开展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国际交流。

《计算机教育》:为什么要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呢?

余教授: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我们国家的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有很多学校、很多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工程教育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我们通过工程教育的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在过去十多年的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认证中也有明显的效果,近年来从土木和建筑专业进一步扩大到其他专业。第二,经济发展是全球性的,工程中加工的各种产品,参与各种工程的人员、工程师所受的教育,都逐渐具有国际交流的特征,这都会对工程人员所受教育的质量有所要求, 也必然要追溯到注册工程师所受教育的专业曾经有过什么样的认证。就像医生持有行医执照一样,我们也要考察学生所学专业是否满足一定标准。另外,我们要关注人力资源的国际流动,《华盛顿协议》就体现了签约国之间关于工程专业教育在实质等效性的标准下面的互认,今后我们要为这样的国际互认准备条件。第三,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与国民经济、人身安全等相关工程的发展,比如土木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工程、食品工程、安全工程和化学工程等都和人们衣食住行及健康紧密相关。当前,我们面临大地震后的重建,就涉及到房屋的修造,它与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直接的关系。就像医生对人的健康有直接关系一样,我们国家对这些重要工程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颁发执照或将要考虑如何认定执业资质。因此,我们在这样三个因素下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 试点来看,一个重要的动因就是加强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认证过程中,除了教育界的人员外,还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参与认证人员是来自生产单位,来自于用人部门,来自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这样,就把我们的学校教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认证过程中间连接起来。企业作为用户,参与了工程教育的评价和设计,这对进一步加强生产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2005年开始,在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力工程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扩大试点。从2005年到2008年,我们进行了三批试点,每年涉及10至20个专业点,2008年后我们会在这个基础上总结经验,把认证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计算机教育》: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概况?

余教授:在试点阶段,我们的组织体系是在教育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经过国家认证相关组织的授权,开展认证。这个认证组织了全国工程教育认证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下面设立秘书处。与专家委员会相平行,设立了工程教育认证的监督和仲裁委员会,在工程认证专家委员会下面分设若干个根据不同工程部门的专家分委员会或专家试点工作组。分委员会中有教育界的专家,同时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专家来自产业部门,也包括邀请的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家。全国的工程认证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则来自教育界和18个相关的部委、协(学)会。

应该说,这个组织体系正在逐渐地建立起来了。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方面,我们已对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了三到四轮的试点,试点的结果是很好的。经过试点的几个学校,都通过了认证,前期认证的学校已经专家委员会审批通过,最近的一批还要经过投票确定。

《计算机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国内外有什么重大意义?

余教授:在第一个问题中, 我们谈到三个动因,这也就是它的意义。即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加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联系;建立与国际上等效的认证标准,为我们国家今后开展国际互认准备条件,也为我们今后若干专业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认证提供先期的准备。看看你所得到的工程教育学士学位是否达到了国际等效认证要求中最起码的标准,这就是一种准入的标准。

《计算机教育》:认证过程需要哪些程序?

余教授:第一,认证专业需要提出申请。我们的认证试点分委员根据申请情况决定是否受理。受理以后,申请者必须根据认证标准要求写出一份报告。我们有8条认证准则,根据这个标准,申请者还要写出自评报告。认证组的专家会仔细研究这些报告中的内容和提交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派出认证专家组,到当地进行两天或两天半访问并会见相关课程设计方面的领导及学校师生。访问的主要目的是以考察自评报告中的资料作为实证,考察资料是否属实,以便进一步提出需提交的补充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委员会会给出一个结论,对于那些通过的专业,我们还将提出一到两个关注项,即还要加强的方面。根据关注项我们会写出意见,留给被认证的专业自己考虑。学校收到意见后,可以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反馈,也可以提出申诉的要求,交到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裁决以后,其仲裁结果将作为终审的决定。在认证和以后的时间里,学校有义务保持认证状态,并进一步完成认证中所提出的需加强的部分。认证的有效期是6年,试点的有效期3年,3年过后视认证情况考虑如何延长,认证过程大致的情况就是这样。

《计算机教育》: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未来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余教授:建筑与土木的6至7个专业的认证经过十几年三轮的认证过程,为我们现在扩大认证试点提供了很多借鉴。首先,认证确实提高了工程教育的质量;第二,在认证和认证的改进过程中,加强了专家、学院和产业的联系;第三,认证设置的起点比较高,认证过程是按国际同类相应的标准进行。目前,我们的认证是按国际相应的准入标准,并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而逐步地从试点的基础上扩展,从办学条件比较充分,人才质量比较有保证的专业开始,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地扩展。在认证试点中,我们修改了若干重要的文档,这涉及了我们的组织架构,认证标准、认证过程、自评报告,乃至专家组在考察过程中应如何注意加强自己认证道德和文化的建设。

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从现在的情况看,效果还是很好的,它的重要结果就是提高了工程教育质量,增强了学校与产业界的结合,逐步使我国的工程教育准入门坎与国际标准相等效,逐步做到构建适应中国特点又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性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作者:郭小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瑜伽与健美操教学论文下一篇:量词对外汉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