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2022-08-10

第一篇: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优化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率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灵仙乡九义校 冯青平

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及学业成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课堂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能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本文结合目前课堂时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

一、课堂时间管理的有关研究

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早在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就提出了课堂中教学时间的问题,认为时间是影响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变量。卡罗尔认为就某一特定学习任务而言,学生学习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所用时间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由所许可时间与毅力两个因素构成,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能力倾向、理解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三个因素。能力倾向指在最优教学条件下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 

布卢姆继承了卡罗尔的这一思想,提出了掌握学习模式,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一方面可依照学习者不同需要提供相应足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减少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时间。而所需时间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学生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等三个变量。认知准备状态是指学生掌握已学过的、完成新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技能的程度,情感准备状态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激发程度,教学质量指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

 此后,哈尼施费格和威利尝试性的提出了教学对学生学业成就影响以时间为中介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积极的学习时间的概念即积极学习时间是专注时间与分配时间的比值。伯利纳等人提出了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所谓学术学习时间是指学生专注于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活动并达到较高掌握程度所用的时间。 

二、目前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 前述研究表明,课堂中的时间因素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成就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程度,换言之,取决于教师课堂时间管理水平的高低根据笔者的调查和观察,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时间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但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课堂上依然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没有以学生为本,分配给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少,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①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接受学习的时间过多,而自己独立学习、探究、思考的时间太少。②课堂作秀活动安排过多,一节课中有观察、演示,有看录像、做实验,有个人自学,有集体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热闹闹,教学方法多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匆忙而过,流于形式,致使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减少,对教学的重要内容无暇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低下。③滥用、误用多媒体技术及直观教具,教师为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生活性,课堂上重复罗列直观教具——挂图板绘、实物标本、立体模型,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课堂被过多的无用信息充斥,干扰了教学,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模糊了教学重点,也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

 (二) 教学设计不合理,不能把握最佳教学时域。

 课堂时间管理中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状态,科学安排教学活动,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把握教学最佳时域,把重点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一节课中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如果教师做不到这一点,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做不到这一点而导致教学效益不高,其原因有三:一是教师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和确定主次、把握宗旨,结果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最佳时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高清重点内容。二是教学设计不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导言设计过长或上课后长时间的组织教学,挤占了一节课最佳的学习时域。三是教学思想方法陈旧,学生缺乏学习情感,不能专注学习,浪费了精力和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三)课堂准备不足,无谓时间消耗过多,学生学术学习时间相对缩短。

 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课程内容等因素在一定的课堂环境中多边互动的活动,而影响课堂活动效率的因素又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但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课堂准备不足,无效教学用时过多,学生学术时间得不得保证,课堂效益低下, 主要表现为:①教师对课标、教材研修不够,教学抓不住重点,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或教学设计不合理,环节松散,转换不流畅,空耗时间多。②没有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或教师课堂强化水平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组织教学费时多。③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教学内容的难度偏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教师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不得不向个人能力较弱的学生多次重复讲解,浪费时间。④教师缺乏教育机智,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或学生的问题行为用时过多,缩短了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

三、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 针对上述课堂时间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怎样依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倾向,结合教学内容,提供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以缩短学生学习所需时间,同时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足够的专注学习时间,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功效。

(一)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为本,高效利用既定教学时间。 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与学习效果呈正相关,即学术学习时间越多,学习程度越高。因此,教师应保证分配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而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建立合理的教学制度,将教师、学生可能造成分配时间流失的人为因素减少至最低限度,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尽可能多地变成学术学习时间。第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率。第二,重组教学内容、设臵悬念,使学生面临问题挑战,进而产生解决一定难度问题的欲望。第三,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专注于课堂的学习。

(二)优化教学过程,把握最佳时域,实现教学时间价值的最大化。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据此,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一20分钟,这一时间段可以说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时域,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方法,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学生也一直处于积极的专注状态。

(三)充分的课堂准备,实现教学时间无谓消耗最小化 。

 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课堂学习时间,必须减少教学时间的无谓消耗。

第一、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减少教学活动的过渡时间。教师应恰当地安排不同教学环节,整堂课既有教师的讲解、总结,又有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等,使教学紧凑有序,以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第三,巧妙运用教育机智,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避免课堂教学中断。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事件或教师处理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中断,造成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分散及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育机智,及时、果断地对问题行为做出处理。第四,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高教学适合学生的程度。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获得并加工信息从而不断调节、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信息量过少,难度过易,环节松散,会导致时间的浪费,信息量过多,密度过大,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因不能吸收消化而丧失学习信心,教学效益低下。

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教学内容划分层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

Power by YOZOSOFT

第二篇: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就是积极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提高单位时间的利用率,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我们要加强课堂时间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展开有效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时间管理 有效教学目标

所谓“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其本质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有效的课堂时间管理既要为课堂教学提供时间保障,也要为其它课堂管理活动提供所需时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那么,教师如何科学支配、高效利用恒定的45分钟时间呢?笔者试结合教学实践对其做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制定有效教学目标,保障课堂时间效度

为使45分钟课堂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且目标要准确明晰、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保证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

1.目标要准确明晰。教师制定目标要从宏观整体上学习理解课程标准的意图;从微观具体上深入钻研教材,充分领会总体目标是如何在教材中逐一体现的,并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出准确明晰的目标体系。

如《江南的冬景》,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1)从《课程标准》上看,“阅读文学类文本,应引导学生重视对作品形象、情感的整体感知和把握”。基于此,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加强审美体验,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2)从单元教学目标上看,本专题的文章主要体现对自然纯美的注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把握文本审美意韵,进而激发学生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意趣。

(3)从作者的创作风格上看,郁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因此,要引导学生体会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基于此,确立了如下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郁达夫散文风格,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及明白晓畅、简洁明丽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之情;欣赏大自然的美,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

此目标准确明晰,具有可操作性,容易转化为学生的学习任务,使课堂45分钟有了努力的方向,从而达到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目的。

2.目标要层次分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使其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等的差异,绝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为此,在设计《蜀道难》教学目标时,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确定如下分层目标:

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既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又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恰如其分的发展,减少在同步教学中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造成的无谓时间消耗。

二、利用最佳教学时间,确保学生“用功时间”

国内有研究表明,课堂45分钟,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为五个时区,呈波谷(起始时区5分钟)―波峰(兴奋时区15分钟)―波谷(调试时区5分钟)―波峰(回归时区15分钟)―波谷(终极时区5分钟)的起伏发展规律,教学中可根据这一规律,在不同时段根据教学目标安排不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不同时段完成不同教学任务。如在教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我作了如下尝试:

在起始时区,通过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你流过眼泪吗?为什么流泪?有时候,一滴眼泪可以透视出人性的真假,美丑,善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一滴眼泪折射出人性世界丰富内涵的文章《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借此导语,让学生简单交流流泪的体验,调动其情感积累,使其迅速进入课文情境,又因标题本身具有探究性,即一滴眼泪为何能换一滴水?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来,帮助学生度过了注意力相对不集中的起始时区。

在兴奋时区,伴随着学生的思维渐入佳境,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兴奋时间并尽量延长这一时段,以便提高时间利用率。为此,针对课文的难点,我设计了2个问题:

1.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态度如何?

2.伽西莫多情绪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在理清伽西莫多情感变化轨迹的同时,自然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其受刑前后周围人的表现上,从而引出“看客”及看客在伽西莫多受刑前后的表现,这样学生就真切体会“看客”身上揭示出的人性的丑陋及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体现出的人性的美好。伴随着问题的纵深引入,解决了文章的难点,使学生初步感受了“看客”的麻木、冷淡,体会了人性的丑陋,也提高兴奋时间的效率。

在调试时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兴奋,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调整,于是我用多媒体展示鲁迅《药》中看客的描写片断和“冷血看客网聚生色网易新闻中心.”网页,用血淋淋的现实,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看客的麻木、冷漠和残忍。因提供的材料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学生的情绪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了疲劳波谷区。

在回归时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中世纪人民”的冷漠,我又提出问题:看客一般都是一些不相干的人,那么伽西莫多最感激、最崇敬的人对他的态度如何?受害人爱斯梅拉达呢?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世纪人民”完全丧失人性的本质以及爱斯梅拉达身上体现的人性的善良,从而认识到“一滴水”的可贵。随后播放“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水喝”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最感人的一幕,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理解人性的美好,从而把课堂推向新的高潮。

在终极时区,教师小结,并向深度扩展。我饱含激情吟诵:“人之初,性本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爱斯梅拉达的举动,唤醒了人性中的良知,她给仇人喂水,这正是对人性美的呼唤。随即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在音乐声中为本节课划上圆满的句号。

教师依据课堂45分钟,学生生理、心理状态分布的规律,在不同时区安排了不同的教学内容,既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最佳学习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用功时间”的效率,从而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教学任务。

三、合理调控教学节奏,优化课堂教学时间

教学节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以及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巧妙组织教学,从而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张弛相间、快慢有度的状态。教学节奏把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根据课堂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教学节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优化使用教学时间。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重、难点

教师钻研教材,一是围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二是要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进行对话和交流,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把握重、难点。

如研读《听听那冷雨》,《课标》明确提出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借助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进而发展想象力及审美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尤其要侧重让学生于细微处品味语言,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听听那冷雨》以听雨为主线,借助典雅、细腻的语言,我们真切地看到了在冷雨中孑然独行的白发游子形象,感受到了游子浓重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及对传统文化、永恒理想的追求。基于此,我把教学重点定位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品味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若能把握住上述内容,也就能准确提出教学要求,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教师只有吃透了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知识容量,做到教和学的完善。

2.教学内容疏密相间,实现节奏张弛有度

教学节奏的张弛有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疏密程度。实践证明,只有教学内容疏密相间,才会给学生带来有张有弛的心理节律,使其保持旺盛精力。所以,教学内容的安排要讲究疏密相间、错落有致。一般来说,教材中的重、难点,要重锤敲,以体现一个“张”字,但应注意缓而不松,疏而不散;而教材中易懂的非重点内容,教师只需一言带过,在“张”中体现一个“弛”字。

如《前方》,它是一篇哲理性的摄影散文,因其语言比较抽象,加之作者探讨的是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所以对于阅历比较浅,理解能力不高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放慢速度,化抽象为具体,比如理解“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先引导学生分析钱钟书和丰子恺散文中的场景,通过文中形象化的诠释,学生不难归纳出这是实实在在的身体之苦,是“形而下”之苦,那么文中写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顺理成章就是精神之苦,是“形而上”之苦。借助具体的事例理解抽象的语言,调整了教学节奏,既让学生理解知识,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当学生保持一段时间的有意注意后,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例子,使学生适当放松。这样根据教学内容来控制教学节奏,实现了节奏的张弛有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时间观和效率观是教师重视课堂时间管理的思想基础。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就是金钱”,而课堂教学时间的低效或无效利用,就是浪费学生的青春,浪费他们的生命,因而让我们共同关注课堂时间管理,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第三篇:优化常规管理 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常规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精细化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章丘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常规》,探索和研究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始终以“优化常规管理,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营造书香校园。

1、重视教学常规制度建设。我校先后制订了《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常规考核办法》、《教研课题管理制度》等系列教学教研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育教学秩序井然,重视基础学科,突出艺体特长,地方类和学校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2﹚规范教学过程,抓好计划、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六个环节的管理,落实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评价评定要全面的要求。

﹙3﹚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了书法、舞蹈、古筝、二胡、足球、乒乓球、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4)开展推门赏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学校重视督促教

1 学过程。变以往安排听课的检查方式为“推门”赏课方式,每周分管教学领导携相关老师随机进教室听课,并及时检查其教学方面相关资料,及时进行听课反馈,指出存在问题,并多予以鼓励,使教学监控更富实效。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的检查制度。我校采用主管副校长亲自抓、教导处具体抓的常规管理模式,做到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能做到书面总结,在教师会上及时反馈,扬长补短。对检查中发现的个性问题当面与教师沟通。每学期抓好教案、课件、作业等的展评,评出优秀教案、记录本、作业等,

3、加强质量监控。期中考试由学校统一安排、科任教师自行阅卷。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情况,认真分析,反思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制定改进措施。期末检测根据教育办的要求规范操作,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如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教导处全面分析,肯定优点,寻找差距,提出新学期改进措施。平时的单元检测由科任教师自行组织并实施,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以导学案教学为载体,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我校重点推行“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 在数学、语文两门课上引入“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设计上,积极借鉴“121课堂教学模式”, 成立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先学,以预习为前提,带着问题进课堂,让老师能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老师们按照真正的学情需要做导学案,我校将逐步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

2 的导学案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5、开展师生大练基本功活动。学生基本功练习以“大练基本功,养成好品行”为主题,以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课业过程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为主要任务,教师则以开展“大练基本功,追求高水平”实践活动为主题,做好教师教学素质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基本功的练习。

6、积极开展全员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我校根据教体局、教育办要求,教师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在阅读完指定书目的基础上,选一些自己爱好阅读的文章、刊物或教育专著,并制定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学校阅览室征订了一定数量的教育刊物,提供教育教学电子期刊阅览的网址,以切实提高师资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在双山教育办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戮力同心,团结进取,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谢谢大家!

第四篇:略谈生本教育思想对优化学校管理及课堂教学的

作用

尧龙山镇中心学校:金传永

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所寄予的期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开篇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1]总书记在十八大闭幕词中提出要在既定时期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即“中国梦”,那么可见人才资源应当是多么的重要。为此,“纲要”要求我们要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就是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育规律,适应社会需要,发扬优良传统,摒弃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树立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2]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期,各个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竞争。然而,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却依然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3]

《纲要》“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关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9]

《纲要》“工作方针”指出,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4]

二、我们的教育现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存在

(一)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即便想改革也有身陷囹圄难以自拔的感觉。

我们现在的教师,大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原因是我们自身是从“应试教育”那种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是历史的因素所致。反之,我们之中,又有不少或多或少受到了新的教育观念的影响,或者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些与“应试教育”不同的观念,而且在各自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都在渗透。然而,由于这两种观念的相互作用,再加上教育体制改革不彻底的原因,还是以学生学科教学成绩为主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如何的条件下,我们即便有改革之心,也有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感,而身陷囹圄难以自拔。

(二)上级教育业务管理层面和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改革的走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

随着国家“人力资源强国”战略思想的提出和对教育的更加重视,特别是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见的提出,我县县委、县政府和教科局也对教育加大了重视力度。然而,就基础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改革(俗称“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全县分初中、小学两个层面都有所动作,而且还有课改示范学校,可就实质来看,由于这种课改操作性较难,而且与我们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有脱节的地方,即有违生活实际规律性,所以延续下去很难。就全县教育科研部门——教研室这个层面上说,组织全县教师也开展了全员性的学科培训,但是究其实质而言,也有华而不实的一面,没有从课堂关键因素入手进行专题性的培训,也就是改革的走向思路不清,方向不明,为我们在课改究竟该如何走,没有明确的指向,完全是全面开花,而无硕果。

(三)受教学质量平面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完满的发挥。

我们的教学质量评价形式是单一的,平面的,原因是这种质量评价体系本身就是以学生的一两次教学考试成绩来分析,有一棍子打死的嫌疑,或者说,就是不客观。作为在这个评价机制的主导下,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跟随其后,也就不顾学生的感受肆无忌惮地开展“题海战术”“全优加速培训”等,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快速提升,迎合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评价需求,而恰恰是这种“异形”的教育思潮,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了伤害,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存的教育现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之间也就自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生本教育产生的背景及要义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在历经十几年的研究过程中,生本教育共同体越来越壮大,已有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200余所,遍及广东、北京、辽宁、湖北、贵州、港澳等地,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完全相信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和教育观,为构建真实有效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重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完全相信学生为宗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深层意义,其实就是以关注人的生命为本。他指出,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回归生命本体的教育。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和爱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四、从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关系中寻求教育改革的方向

(一)分析“生本教育理念与实践构建图”各因素关系(见图)

(二)分析结论

1、生本教育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人作为生命体来到这个世界上,从他出生的那一天甚至可以追述到胚胎初期开始,就与他必然面对的大自然分不开了。按郭思乐教授的理解,我们人只要具有生命特征的那刻起,生命本身就蕴藏着有巨大的能力——学习的潜能。我们作为后天的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去将学生那种“潜在”的能力给激发出来,或者说诱导出来,而不是给予、强加和灌输。“人之初,性本善,善本学”,如果我们不去关注人的这种天然的、宝贵的力量开发,那我们就是在浪费人力资源,也就不懂得人是自然的构成主体。所以,我们“在教育中,‘自然’越来越被淡忘,‘外

[5]力’被无限的拔高。”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人是属于自然的、生态的主体,

也不再是完全脱离自然并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关乎人的生命的话题,郭思乐教授是这样描述和论证的:“生命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是通过亿万年的基因传留,从出生之时,就像新的电子计算机携带了本机程序一样,拥有了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依靠这样的本能,就可以把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学,从而带来教育的巨大变革。生命的基因中有我们发展的所有凭借,生命的先天图式是教育得以进行的秘密。对生命认识得越深刻,教育就会越谨慎。因为生命是从远古走来的,它有着深厚的自然积淀。”[6]回首我们之前的教育模式,对生命主体——学生具有这样的高度认识吗?对在生命中存在着的也是最为精妙的这些(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留意过吗?恐怕我们大多都在为追求培养什么样什么样人才而努力尽自己的全部,但不是考虑学生的生命的全部,是基于教育者自己这个主体的主观认识为出发点的思考。

生本教育非常明晰地讲述了人尤其是我们的学生的生命需要高度尊重的道理,指出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人的生命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教育“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收获。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我们对知识或技能的传授更多的是强调学生“服从”教师的指导,这是一种听命于客体的先知先觉的硬性传输,对生命中本已存在的属于学生主体可以开发的能力被忽视了,我们相当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我们现在有的学校还在鼓吹自己的教

师如何“尽职”地在为学生全面辅导,让学生“学懂了”知识类似的招数,说实话,这种以抑制学生的本能发展而实施的“外力”强加,不知还要持续多久。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而不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既然是为了让学生好学而设计的,那么,我们又为什么不认真去关注他们的生命存在呢?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记得特别深刻的是就读初中三年级(复读初中)时,自己在课堂上和数学老师因为推理证明争论得面红耳赤之后,自己的观点被老师认可后的那种内心舒坦和怡然,也还有为了证明一道几何证明难题,自己通过反复推理,思考,努力尝试各种方法之后最终突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瞬间,带给自己的是一种莫名的惊喜。回忆起来,这难道不就是自己的学习的、思维的和创造的潜能被开发了吗?其实,换一个思维,自己完全可以直接去问老师或在同学那儿抄袭结果。一句话,学生的变化主要是来自自己的生命本身,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才能在他的生命中激起获得成功的火花,潜藏在他生命中的不可见的却是他最为精妙的智慧的东西才能被诱发出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2、儿童“起点非零”观与教育方法的重新设定。

与儿童“起点非零”观相对应的是儿童“起点为零”观或“零起点”观。形成儿童“起点为零”观,是因为人刚出生时“缺少关于现实世界的知识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没有自觉的善恶判断”。这种观点认为儿童在涉世之初脑子里面是一片空白,他的知识和技能完全需要外力的作用。郭思乐教授用“人进入梦乡”为例分析说明,人在进入梦乡(睡着)的那一刻,人不是“意识的我”在作用,而是存在于人的生命的本能的东西在人的生命深处的机能调节或作用,而这恰好是儿童“生命自己”所包含的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处于意识的控制之外,这是难于为外界所干预的。儿童“起点为零”的观点就否定了这种外界所不能干预的内容,从而也就否定了儿童的提升主要靠他们的生命自己,因而,他们最终也就没有摆脱师本教育即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育的框架。

儿童“起点非零”是郭思乐教授通过七年多的生本教育实验证明的,即“人之初没有具体的知识,但不等于没有知识的框架性的结构或内蕴;没有成型的能力,但不等于没有为相关能力打下基础的种种本能,包括人的思维、学习、情感的本能;没有具体的自觉的善恶观念,但不等于没有趋于善的指向。人的思维、学习的框架性的结构、内蕴或指向,以本能的方式附着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它是生命自身的功能,伴随着我们,在我们的一切活动中起作用,并为人的各种可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而且,一旦受到启蒙,它就会同儿童的日益增加的活动迅速结合,形成奔腾之势。”[7]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那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不能再以教师为中心了,而是要确立“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行为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第

一、学生至上的观念,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要以“学生好学”为目的。活动中,教师自己是组织者、参与者,要明确课堂及活动的开展是自己在一旁导演而又以欣赏者的身份参与的一项活动。奥修的名言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郭思乐教授后又加了一句,“何止如此,鞋也被忘记了。”[8]我觉得这句名言很有意思,联想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两者的关系,真还有些深刻的同感。如果我们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转而将课堂教学设计为学生好学

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不再因教师的“死教”而昏昏然、噩噩然了,而是因为“想知道”而欢呼雀跃,充满活力,这时,不但“鞋”忘记了,真的“脚”也忘记了!

3、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突显学生主体,回归教育本原。

“一切为了学生”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教育价值观。在《西游记》这部宏篇巨制神话小说中,最为抢眼的主人公还是“孙悟空”这个个性鲜明的形象,其实反过来,从教育的角度去审视,我不得不说这又是一部生本教育的鲜活案例:孙悟空从一个石猴出世以后,它的“生命”中早已经孕育了“大闹天宫”的本能,只是他在教师“唐僧”的引领下,在同伴的合作中,在“观音菩萨”和各位仙人这些专家的点拨中,以及在与各种逆境的对抗中,将自己生命中的潜能激发了出来,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这部神话小说中,唐僧少有说话,只是在孙悟空不守纪时或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念念“紧箍咒”而已,但是,孙悟空的本领却日渐增长。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唐僧是个好老师,因为他完全遵从了生本教育的理念,知道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干什么。设想一下,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为何不可以有意使自己不时地被问题这个“妖怪”捉去,然后让学生去想法把你救出来呢?我不得不佩服吴承恩,他才真正是一个生本教育理念的大教育家!可是,我们现在的课堂是什么样的一个现状呢?教师占据着整个课堂,在课堂上一直喋喋不休、口若悬河地在将自己知道的和盘托出,大有倾囊相授之意,也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如果照这样写一部小说,敢说没有几人能够看下去。恐怕讲到这里,我们有老师就会发问了,“你倒说得轻松,那如果我们的成绩搞砸了,你能给我们埋单吗?”其实,这样的改革,如果你是真心地操作了,那学生成绩不好都不行,与教学质量提升是相得益彰的事情,我们不能未试先退,裹脚不前。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失败的,而我们实验的是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的,你能说这就不行了吗?

我们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学生要作好一切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才能“小立课程、大作功夫”——自己少讲,学生多学。那么,究竟怎样“小立课程”以实现“大作功夫”呢?依本人的拙见,那就是教师自己平时就要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将原本教学环节中的一些诸如课前预习、生字词和基础练习等进行有效前置,让学生在课前自觉完成,为课堂学生的开放自信表现腾出空间和时间,以便“大作功夫”。

我们现在开展的生本课堂教学实验,就是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少讲,多开展师生、生生对话,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英语、科学,甚至音体美等学科,教师都要思考在教学中要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自己的课堂联系起来,数学教学中的例题也要进行适当的更新,使例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相关,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所学完全有所用,不再完全依赖教材,而是培养学生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课堂上,通过小组建设,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并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所获表达出来,学会与其他同学分享。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研究者、发现者、探索者和思想者,所以,作为教师不能想方设法去将学生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总设想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包办”。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不是我们教师可以预设的,因为他们个性迥异的特点,所以才有他们参加活动的特色表现,也正因为此,才让我们的教学不会产生审美疲

劳,班级教学才丰富多彩。所以,要想教育教学适从人的本性发展并大有作为,我们只有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教育才能回归本原,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在不久的将来才能脱颖而出。

4、教师退出师本舞台,将舞台还给学生,让教育激扬生命。

《纲要》“战略主题”中已经说得再明确不过了。不难看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重点培养方向都以作了明确的要求。可是,我们作为教育执行者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有种直觉,我们的教育还是太功利了,好像在学校自身办学的主导性上不够全面,受政府和行政干预的因素是否多了一些。例如,每年考核评价学校所追求的学生成绩评定——考分的背后,我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态度,很值得我们深思。有人说,我们现行的教学改革像“戴着枷锁镣铐跳舞”,没有摆脱原有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就是执行不彻底。

我们的传统教育——师本教育是以传承授受法为主线的教育,它过多地强调经典科学的辅助性,突出了教师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即受教育主体的受后天的影响很大,有时扩大到无限大。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其实学生也就太渺小了。诚如郭思乐教授对“教”的情结总结那样:“我们是蜡烛,燃尽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我们拥有一壶水,把水倒进学生的杯子里;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设计了教育对象的灵魂。学生在哪里呢?他不发光,等待别人照亮;他不产生水,等待着让人倒满;他的灵魂是别人设计的结果,他自己却躲在‘教育’的‘教’字的左下方,小小的。”[10]由此可见,这种“教”太过高大,“学”却过于渺小,是有违教学主体本原的。我们在学校教育管理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教育应当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而学生主体也不应当成为我们大喊“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时髦摆设,应当将课堂这个舞台交还给学生。

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改变“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师本课堂,构建注重预习前置性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问题探究的“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即生本课堂。

我私自认为,我们必须走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生本教育管理和生本课堂改革之路。以期通过真实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个性鲜明、自信开放且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可能有难度,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上我们创想的“生本教育学生奖学分购物超市”的精心打造,相信,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我们在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两个层面的改革都将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当然,教师在这个变革过程中,也会积累不少的经验,并将成为我县真实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佼佼者,而这其中最为受益的,也将是我们的所有学生。

第五篇:优化课堂结构 打造高效课堂

远安县南门小学 张苑

何谓“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英语课堂就是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的课堂;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学习率的课堂;能够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

而我认为,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要必须从优化课堂结构入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在我们教参上分为五大部分,在平常教学中常用的就是:1 热身Warm –up 2 预习Preview (Review) 3 新课呈现 Presentation 4 操练 Drill 5 巩固和拓展 Consolidation and extention .这“五步”教学模式,也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即热身、温故知新是复习环节,情景引入、新知呈现是呈现环节,趣味操练、巩固拓展是巩固环节。下面就结合我的实际经验,谈一谈如何从优化课堂结构来提高课堂效率。

一、 趣味热身,创设良好氛围。

热身阶段主要是启动和复习阶段,活动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活学生的大脑和行动,让学生高兴起来,全部精力投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即激发爱好,烘托学习氛围。二是 激活已学知识。让已学的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活起来,即复习、巩固和灵活运用已学知识。

热身阶段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问候、歌曲、歌谣、小诗、游戏、故事、表演、角色扮演、日常交流、问答活动、复述课文、专题汇报、小记者采访等等。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唱歌和说chant. 唱歌热身就是在上课前唱一首或几首英语歌曲,将学生无目的的动作变成音乐声中有规律的动作,将学生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通过优美的韵律,使学生的身心由疲劳变为放松,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英语学习的氛围。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目标,唱歌热身。所选唱的歌曲或歌谣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尤其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服务。如:在学了五官之后唱Teddy bear 和Head ,Shoulers,Knees and Toes;学了颜色内容之后唱Colour Song ; 学了打招呼问候之后,唱Hello 和How are you;学了家庭成员之后,唱Father and Mother ;学了水果之后,唱An Apple a Day等等。这些歌曲的吟唱,不仅复习巩固了已学的内容,也为本节乃至本单元的目标进行了铺垫。

2、编排动作,师生同唱。我们可以根据歌曲内容编排动作,教师与学生互动互唱,营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无形中拉进了师与生的距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准备。

3、儿歌的内容可以选取书本上的,但教师若能把一些课堂教学中具有一些联系的知识编成简单易学的歌谣,则更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既提高了记忆效果,又丰富了课堂教学。例如,学习介绍家庭成员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时,我便套用中文歌曲“两只老虎”的曲子教学生唱“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father, I love you. I love you.”,并让一些学生戴上头饰边表演边唱。这不仅加强了句子的情景性,而且渗透了热爱父母和热爱家庭的情感教育。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新知的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温故过程切不可如蜻蜓点水,随意问答几句,要扎实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巧妙呈现,激发学生求知欲。

呈现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直观手段(包括语言直观和非语言直观,如动作、图片、实物、简笔画等)假设语言情景和交际情景。巧妙呈现教学内容,能突破课文框架的局限性,还能避免教学句型和单词的单调性,使学生在亲切的交际情境中,亲眼目睹、亲耳听到英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运用,通过视听感知新的语言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大有裨益。

1、创设情境,使新知呈现自然化。

情境教学就是将情境作为一个心理场、一个整体,作用于学生的意识,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进行交际、交流,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创设情景引入新知要巧妙自然,尽量创设真实生活化的情景、形象直观.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服装种类的教学时,可设计一个去购物的情景;在进行动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动物园看动物的的情景;在进行食物对话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个去饭店就餐的情景。

在PEP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B部分中有一个比较难的句型: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cil? No problem.在教学中,我就是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出新知的。在热身活动结束后,我在讲台上装出一副寻找东西的模样,边找边问:Where is my pencil?有一些热心的学生就帮我找,提示我:On your desk? In your book? Under your desk?....找了一会儿,没找着,我就走到一个同学的面前问他: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cil?在这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这个同学很自然的就明白了我的意思,赶快拿起铅笔递给我,我又趁机引出了另一个句型:No problem.就这样,通过我的表演,创设了这样一个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情境,不仅复习了A部分的句型Where is„,又巧妙地引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接着我又用英语向学生借其他的学习用具: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pen/ruler/book...? 让这个新句型不断地在他们耳边响起,反复的刺激他们的耳朵,给他们留下了一定的印象。而且在整个呈现活动中,自然不留痕迹,学生也参与其中,注意力很集中,兴趣很浓厚,让这节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2、运用游戏,使新知呈现趣味化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教师如果在教学时把语言的的学习通过各种英语游戏形式进行导入,既保证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

在我们使用的PEP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的,每个单元又分AB两个部分,在学习A部分的单词时,由于学生刚接触这一类英语知识,不具备什么英语基础(尤其是三年级),我一般就采用实物、图片直观展示的方法去呈现,但是在学习B部分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结合A部分的知识设计一个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我最常用的就是猜一猜的游戏,将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的相关单词的实物装在一个袋子里,比如说水果、文具、玩具等,然后向学生提问:Guess, what’s in my bag?一般学生会很快将已学的东西猜出来,大家一起读一读,猜不出来的东西也不需要让学生一直猜下去,教师可以直接展示出来,教学生发音。虽然这和用实物呈现法相似,但它比后者多了几分神秘感,更吸引人,同时复习了旧单词,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猜实物外,还可以猜谜语。猜谜语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一个游戏,在英语课上猜谜语,孩子们就感到更新奇了。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要教学长颈鹿这个单词,我就自编了一道谜语:It’s a animal.It’s tall. It has a long neck and long legs. 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我读,不一会就有人猜出来了,我趁机出示长颈鹿的图片,引出了这个单词giraffe。在这个过程中也复习到了已学的形容词tall long 和刚学的句型It has... ,从复习到新课呈现,一气呵成,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兴趣浓厚,达到了寓教于乐,启发思维的目的。

3、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使新知呈现具体化。

实物、图片、简笔画是通过人的眼睛直接、快速感知到的,是最常见的的直观教具。直观的手段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理解那些较抽象、较枯燥的教学内容。

一般说来,教师要尽可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尽可能多地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在教学新单词时,只要是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的实物,最好是用实物代替图片,因为实物比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我们每天都拿着几张图片去上课,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我们在教学有关文具、水果的单词时,就带一些文具和水果;教学有关身体部位时,就指自己的身体;教学动物时,可以借用玩具类的动物;教学家庭成员时,就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这样很真实,很生活化。如果说有关教学的物品不常见,不好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借用图片呈现。

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简笔画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以最低的教学代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图片固然好,但费时费力,而运用简笔画既生动、直观,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种方法。尤其是对于那些擅长绘画的老师来说,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提升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试想一下,当我们的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一个形象逼真的物品时,我们的学生该是多么惊讶和佩服呀,他们肯定会更加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英语课。

4、运用多媒体,使新知呈现形象化。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直接把教学内容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更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内容。例如,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段对话教学,主要场景就是小朋友和老师、爸爸去动物园游玩,要在教室里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不是很容易,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了。教学时,我通过课件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他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看得津津有味,一遍下来弄懂了课文的含义,再让他们跟着读,一个个兴致勃勃,学得可带劲了。这种视听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新课呈现,这是一节课的主干和重点部分,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点,但我们要根据所教内容以及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力求把知识呈现多样化、趣味化、形象化。目的要使所呈现的知识清楚,易理解,加深记忆,让学生爱学、乐学、善学。

三、趣味操练,突破教学重难点。

操练是学生理解和巩固语言知识的过程,教师以呈现的内容为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通过多角度、多样化、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理解、熟悉、深化新知识。这是巩固新知的阶段,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如开火车、找朋友、抢答竞赛、角色表演、看图猜词、hide and seek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此环节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游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游戏是教学工作的手段和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能为游戏而游戏。

2、操练的范围要广。设计游戏操练范围越广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让全员动起来。为激励全班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采取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如只有两个人物,可采取全班对半或男女生集体表演的形式,三个以上角色的,可以师生共同参与。

3、操练的形式要多样。如在师生之间、同位之间、男女生之间、前后排之间、左右排之间操练等各种形式交互使用,丰富操练形式;游戏操练形式也可异彩纷呈。“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没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新游戏。

4、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跟上。其实评价是贯穿于一节课始终的,只不过在这个环节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地点头、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一句简短的话语(如Very Good! Cool! Great! Super!Wonderful! Clever! Good job! Well done!)等都会使学生有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之感。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没有一种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一切教学内容。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和方法,我们都要使教学活动的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让学生在多元、高效的课堂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完善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此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以党建为引领党课下一篇:有关于父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