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2022-12-06

爱国主义是指千百年来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 是从各族人民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产生, 并经过世代相传的丰富和连续不断的发展而积淀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财富, 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 又反过来积极地、深刻地影响和作用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 作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思想力量, 它过去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现在和今后仍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推动力量。

然而,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乃至众说纷纭、意见迥异的所谓“全球化”的种种看法, 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问题, 国内外出现了一些新的让人担忧的论调。这些论调影响、模糊甚至动摇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当代大学生, 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 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 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提升爱国主义觉悟, 非但不能式微和取消, 而应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 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 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 都是一柄双刃剑, 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目前,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 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 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也对我国传统爱国主义理论和爱国主义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随着资金、技术、商品和人员的超越国界的流动, 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 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债务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早已越出国界向各处扩散, 并在不断地恶化, 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的能力所能为, 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相互协作、通力合作才能解决。这些全球性问题突破了主权国家疆界的限制, 模糊了内外事务的界限。

同时, 科技革命也在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主权国家一道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 同时又难以捍卫的信息边疆。随着遥感技术、卫星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 信息将是左右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命脉、军力强弱的关键因素, 对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然而, 科技发展水平则限制了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 一旦不能有效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 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难免受到限制。所以,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不仅体现在政权巩固和领土完整、军事安全等方面, 而且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这些都给我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极大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早就指出, 主权国家 (民族国家) 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只有消灭了阶级, 进入共产主义时代, 国家、民族才会逐渐消亡。只要这些基本的历史条件没有发生变化, 国家的主权地位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改变。只要国家继续存在, 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只要民族国家的界限和利益依旧存在, 那么对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以及立足于其上的伦理价值取向——爱国主义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在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并为世界和平、正义与发展做出贡献, 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帮助大学生们认识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 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觉悟。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客观发展趋势, 不仅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 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视野, 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 使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有了更充分的体现。大学生是一特殊的群体, 他们富有激情又日趋成熟, 因此, 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培养爱国的情感, 使他们在内心对国家有一种深沉的爱和关怀, 同时也要让他们的爱国思想得到升华, 对国家和民族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所以我们必须要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不但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教育、武装大学生, 通过具有辩证哲理的晓理, 激发爱国之情, 让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问题,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使他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 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 更新观念, 拓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 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而在内容上不断拓展。首先, 要把国家主权观教育、国家安全观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突出内容。要更新国家主权的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国家主权的内涵有了变化, 其中一部分国家主权成为共享主权, 尽管这些主权仍然是本国的主权, 但是它要同其他国家或各种国际组织来共享。要坚持以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 不能静止地、教条地看待国家主权利益, 必须在发展中来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要坚持以全面的观点来保卫国家主权和利益。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新的国家安全观、祖国和民族利益安全观。要使大学生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政治、文化走向, 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并不会消除主权国家的存在, 不能带来超越国家、民族界限的普遍平等, 也不能消除民族文化, 不会消除军事冲突与侵略。其次, 国情教育和世情教育的结合。当代中国的发展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要帮助大学生们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带来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体系变革的大环境, 了解世界正在加速向多极化发展和更加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及大国间的较量, 明确世界各国的外交策略, 寓国情教育于整个世界形势中。通过回顾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历史、创业历史、改革开放史,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展示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 展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引导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自觉把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转化为强国之行。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宣传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关怀, 宣传民族关系、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引导学生树立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观念,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大力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 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 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发扬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 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科学发展、共创和谐的时代洪流中健康成长, 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与人民齐奋斗。最后, 增强理性爱国的教育。针对大学生广泛关注的国际国内热点问题, 要帮助他们了解事件背景, 明确党和政府的原则立场和大政方针, 充分展示党和政府有能力、有办法处理好各种局势, 有能力、有办法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有能力、有办法为中国和平发展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 引导大学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 以更加理智、务实、成熟的态度来表达爱国热情。同时引导大学生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 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 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 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 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

3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载体, 多方面、多层次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科技消费的特点, 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 如网络、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大众化、交互性、跨时空性、低成本性以及受众面广和受众主体的主动性增强等特点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们能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 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政府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处理情况等信息,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祖国的紧密联系, 时刻关注自己国家的利益。

爱国主义是情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 情感是基础, 思想是灵魂, 行为是体现, 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 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因此, 还要引导大学生将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 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 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然而, 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乃至众说纷纭、意见迥异的所谓“全球化”的种种看法, 影响甚至动摇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更要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 姜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结合”[J].高校理论战线, 2005 (7) .

[2] 赵存生.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N].中国教育报, 2008-03-04.

[3] 2009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R].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容美发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新时期消防宣传工作,推进社会安全“防火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