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后记范文

2022-05-29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根据自身的需求,编写出格式正确、逻辑合理的报告,已经成为生活与学习的常见流程。该怎么样写出适合自身工作实际的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报告后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读书报告后记范文

读书后记

突然在不久前有一种读书的欲望,所以就在当当网上看看有什么书会引起自己的兴趣,点击进入发现了孟非的写的自传,叫《随遇而安》,读书后记---孟非 vs邓琼芳。也许是喜欢他在非诚勿扰上的主持,也许是好奇他是一个什么样人,我把这本书放到了自己的购物车。自己平时看的书都是和教书有关的,而对很多方面的东西和事情都了解甚少,所以,这次我点击了以前很少涉及的书籍,比如生活,艺术。浏览着,一本叫做《经营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吸引了我。我一直都觉得减肥是女人(至少是我)一身的事业,哈,看到这个标题,不禁多停留了几秒。结婚虽然还是比较遥远的话题,但是早点了解下也不是坏事,所以,它也进入了我的购物车。呃,《男人帮》?这个不是和电视上播的那个同名吗?电视里还有孙红雷,黄磊等我比较喜欢的人物。呵呵,觉得孙红雷的笑容

两个礼拜的时间,我已经读完了前两本,(《男人帮》比较厚,500多页,正在欣赏ing)这可是我曾经没有过的读书速度啊,从来没有那么迅速地读完一本自己买的书呢。为什么这次读书这么快呢?究其原因是它们真的很吸引我。

我想简单写下我的读后感,也当作是一种理解吧。

孟非的《随遇而安》写的很通俗,语言也很幽默,读起来觉得很轻松,想一口气把它读完,读后感《读书后记---孟非 vs邓琼芳》。 一个个的小故事,一个个的小片段,给人一个个的画面,那些都是孟非人生中的个个片段。

他对重庆老家的描写,让我有一种想去那里看看的冲动;他搬家到南京后的中学时代让我觉得其实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真心为学生着想,那样,不管怎么样的学生都会在内心对你有过感激。孟非中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印刷厂的普通工人,虽然他在很久的以前,包括现在成了一位名人,但是他在印刷厂的经历让他多了很多名人没有的东西。书中一句话这么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对很多人,很多事都怀着一种理解和宽容。

这本书中写到他怎么从一个印刷工,到电视台的临时工,然后通过自己的自学,并利用一些机会,一步步从摄影师,制作人,主持人等等。其实,人的一生说短也不短,在不短的生命里,我们会遇到不同的景色,尝到各种滋味,不管时好时坏,我们都应该怀着乐观的心态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少点遗憾,多点幸福和充实。

另一本书《经营婚姻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八个章节让我了解了很多自己以前不以为然而现在发现原来如此的东西。我从中学到的东西,也许说不准,但是我确定那是一种观念和思想的影响。虽然把思想的影响转化为行动上的变化需要时间,但是我想,觉悟是前提吧,所以,先提高点觉悟吧,慢慢再去调节自己的行动。也许,它会成为我以后经常会翻阅的书呢,嘻嘻。当然,生活不一定和艺术,但是艺术不是也来自生活吗?怎么说呢,边学边悟边选择吧。

其实读书很好。读书,不要忘记读书。

第二篇:教后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这节课受到了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成功的原因,我觉得有这样几点:

一、对学情的正确把握。

学生对周恩来,对1910年的中国,对租借地的了解几乎是空白。搜集背景资料的话,毫无历史知识的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一定是茫然无措,无疑于大海捞针。所以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租界”的意思,这不光是理解了生词,也等于对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出现“租界”这个生词的时候,我让学生汇报,并给他们做翻译“租界就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凭借着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到一些弱国,在弱国内划定一些界限,作为他们的独立王国,在里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并且不让弱国的人到里面去。”

等到重点研读“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时,学生有了对租界的理解做基础,很顺畅地悟出、读出了伯父的心情。

到学习第七自然段时,让学生谈从“闯进”发现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时,学生自然答出“不让中国人进入”,再追问学生:“你喜欢这样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吗?”他们异口同声回答:“不喜欢!”

之所以没有出现一些老师所说的,学生说喜欢租界的笑话。正是因为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借助“租界”一词切入背景,通过读伯父的话,谈对租界的认识,让孩子们逐渐感受到租界是在我们中国的地盘上,却让中国人没处说理的地方。这也为感受租界里揪心的一幕埋下了情感和认识的伏笔。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个预习环节,一个词语的理解,是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出发的体现,同时也突破了“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的难点。

二、朗读和感悟的自然融合。

本课的重点是在阅读中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何让朗读和感悟的结合水到渠成是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课堂上探索的。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问其他学生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这就是对伯父心灵的初次走入。然后重点研读“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时,让学生谈伯父说这句话时,什么心情?学生说出无奈时,我追问“为什么无奈?”学生马上回答:“因为自己的地盘却让洋人做主,自己的国家,却没处说理去。”我就势让学生“请你把伯父的无奈读出来!”当学生谈到愤怒、担心、沉痛等心情时,我也同样用语言点拨,适时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朗读后感悟,感悟后朗读。一次次走近伯父,抓住语言描写感受伯父的心情,就这样完成了。

第八自然段是朗读和感悟的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一次次朗读,感受妇女的可怜,洋人的可恨,巡警的可恶,进而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首先是学生朗读,接着是教师范读,然后是想象妇女失去的亲人是谁?并紧跟着进行引读;“是啊,失去了活泼可爱的孩子,她一定悲痛欲绝,谁来给大家朗读?”母亲、姐妹、兄弟……孩子们想象能力很强,角色体验也相当到位。之后又是突出“谁知、不但不、反而”等关联词语,学生齐读。这样一波又一波的朗读,将对“中华不振”的感悟推向高潮。

三、回归原点:对识字写字的重视。

直接入题时,师生共同书写“崛”这个字,然后让学生质疑和回答“崛起”的解释,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意思。读生词时,借助学生的朗读,用“你读得很有节奏,这就叫铿锵。”“你们的声音响亮、有力又有节奏,这就是铿锵有力。”两句话将词语的理解巧妙地融入生活和学习当中,不露痕迹。在读到“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蹲在汽车旁边;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时,让学生用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衣衫褴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得意扬扬”。

当学生紧握拳头想揍洋人和中国巡警师,我带着孩子们在田字格里面写“惩处”,边写边说:“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但是我们只能把这些放在心里。”将形象记忆法、儿歌记忆法融入书写的指导当中,同时又将学生的感受带到词语的朗读和记忆中。这个环节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的典型细节。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识字写字的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不管是哪个年段,都不能忽略识字方法的指导,尤其要引导学生把汉字写规范,写漂亮,还汉字之美。

四、主线阅读:对切入点的选择。

根据课后习题“周恩来立下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我引导学生从伯父的话中找到答案:“中华不振”,然后就以主线“你从哪儿读出了中华不振”贯穿整堂课。遗憾的是我几个预设好的师问:这是为什么呀?生齐答:中华不振。却没有很好地实现。尤其在师引读,男女生分别齐读伯父的话后,问:这是为什么啊?是对后边几次问答的铺垫。在书写“惩处”两个字后,教师连续问: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敢不敢惩处?然后教师痛心疾首地问:这到底是为什么?学生齐答:中华不振啊!!! (教师顺势补充板书:!)这是高潮之处的助推和收束,我却因为思路的中断而丢掉了这个环节。

后记:

第二课时,在周恩来两次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时,我同样安排了三次引读,效果也很好。我还有意对魏校长的话设计了质疑的环节,来扫除文言文的障碍,然后品读: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感叹号和语气词的作用。在让学生谈哪些人要向周生学习时,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不光谈到了周恩来的同学,还谈到了妇女,巡警,围观的中国人,甚至谈到了魏校长。我想孩子们的思维能够如此发散,源于他们对课文的充分理解,联系上下文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第三篇:后记

后记 让阳光照耀你我

─────2008年聚会纪念册编后记

自二00二年第一次大型同学聚会之后的七年来,我们商丘市一中高中部八八届三班老师同学的每一次大型聚会都要制作一本纪念册以资纪念,这次2008年天宇大酒店的聚会仍然也不例外,我们同学会理事会依旧花费了一些精力、财力做出这本纪念册奉献给大家,使我们的聚会对于我们师生友谊的加深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几句开篇词之后,我们似乎对生命的过程有了一番更为准确的阐释,人自从来到世间,无论你活得平平淡淡,抑或是轰轰烈烈,都注定有“大去”的一天,只不过这一天对不同的人来得早晚而已,这说明生命就是一个部长篇小说,有开头、过渡、高潮、结尾的,如何使这部小说的内容更精彩,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努力的方向所在。我们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对朋友、同学、亲人有所帮助,当我们化为一缕青烟的时候,我们的名字还被同学们传颂着、念叨着,这就够了。人生何所求呢?再多的财富带不走,再多的不动产全留下,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一个或好或坏的名字,给人以善举,奉献为大家,大家就会记住你的英雄的名字。

二00五年的聚会已经成为历史了,聚会之后我们的同学会有了更深的发展,理事会为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情,把同学会的宗旨执行得完美无缺,而且在同学们当中,不断涌现出愿意为同学会无私奉献的好同学,我们将在行文中为他们付出的行动记下灿烂的一笔。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有些事是事关我们同学的亲友的大事,我们同学会就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该看望的看望,该吊唁的吊唁,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之理决不能少。

2006年元月,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划,王振同学根据大家的建议完成了2005年同学会民权吴屯水库聚会的纪念册初稿,由宋江东会长做东,邀请皇甫俊华、万晓群、王化斌、杨梅、李栋林、王振、王建、王超等同学讨论纪念册初稿内容,大家认真阅读初稿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起来,有认为某些内容不合适写的都删除掉了,王振同学根据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进行了细致的修改,然后交由王建同学组织设计人员精心设计,至2006年5月出版了长达34页的2005年聚会纪念册,所以大家所看到的那些文字是同学们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妥善保存,这是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对年轻时光的美好回忆啊!

2006年这一年我们同学大都36岁,父母亲都上了高龄,病逝离去的伤心事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30岁之前都是参加的同学结婚生子的喜事,35岁以后,白事越来越多会渗入我们的活动内容,这是自然界几十亿年形成的不可磨灭的生生息息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活着的人追思逝者,表达哀伤的心情,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年的五月份纪念册制作完成以后,理事会给商丘市的同学分发了下去,给在异地工作的同学寄了过去,大家收到之后,都发表了对纪念册的读后感,尤其是对回顾高中生活的《忆花样年华》这篇文章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篇文章写了高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体育比赛等情况,使大家如身临其境,又回到高中时代一样。

张豫东同学在北京发展得不错,一直希望我们班同学凡是到北京的都要和他联系。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杨红光同学从洛阳海关借调到北京海关工作,两位同学在首都见了面,彼此欣喜不已。2006年7月,王振同学到北京旅游,和张豫东同学用手机短信联系了一下,张豫东同学当时正在北京北面的风景区里爬山锻炼身体,接到短信之后马上赶回北京,和王振同学相见,身在异乡的同学见面格外亲切,二人共餐之后,张豫东同学领着王振同学到家里坐坐,见到了豫东同学的家人,两人谈起所知之同学轶事,很有共同语言,张豫东同学谈到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艰苦奋斗的十几年的酸甜苦辣无限感慨,同学之间的无话不谈进一步加深了友情,这都是同学会营造了友谊的气氛啊!想当初,大家几乎和张豫东同学失去了联系,是同学聚会使我们又得以相聚、共话今昔的。

告别了2006年的暖冬,我们迎来了2007年的春天。不幸的伤心事仍在人间继续,有同学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理事会的很多同学均毫无怨言地承担了重任,帮助同学把逝去的亲人安置在风水宝地里,完成老人们人生的最后心愿。安息吧!亲人们,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身有长眠处!在理事会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宋江东会长总是率先垂范,领导理事会把这些事情处理圆满。宋江东会长出差在外不在商丘时,王化斌副会长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此类重任,帮助同学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芬芳的岁月穿梭在生命的走廊,令许多高兴的事情、伤心的事情成为往事,在华开繁茂的春天里,我们追求精彩的生活。2007年的5月的天气有春天和煦的温暖,自商丘市一高移校至归德南路的电大校园以后,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们同学和我们的高中启蒙班主任刘俊英老师见面少了,宋江东会长及时约了数位同学在商丘市富临门酒店和刘老师进行了交流,谈及彼此的工作、学习情况,心情无不畅快淋漓。

年轻正在离开我们,我们迈开脚步就要步入中年,所以我们同学备加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加相聚的机会。

冷的天气到来的时候,理事会在万晓群同学的提议下,准备召开2008年的同学聚会,邓琳同学建议在春节期间聚会,同学们都放假了,便于集中起来见面。一次次的商议使聚会的细节日臻完善。

2008年春节前夕,理事会的宋江东、王化斌、王振、万晓群、刘红君、杨梅、牛辉、武德军等同学经过详细的讨论和精心的准备,决定在2008年大年初四举行同学聚会,通知了广大同学以后,又邀请了14位高中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付出了这么多精力,终于使我们的聚会如期举行,并且进行得很完美,令大家很满意,也令付出辛劳的理事会同学感到无比欣慰。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投我一桃,报之一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昔日的同窗,今日的友人,同学会使我们大家凝聚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关切。就像《越谣歌》里写的那样:“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提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我们的友谊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投身同学会这个圈子就等于进入了奉献的门扉,留下一滴水,你会得到一片绿洲,在这里,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你会洞察到情感世界的价值,你会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真挚的微笑。

商丘市一中高中部八八届三班同学会 2008年3月

第四篇:题记 后记

一、题记: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或题目下的文字。即写作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这样的句子称为题记。一条好的题记,绝对可使一篇文章锦上添花,增光添彩!有些时候,它甚至可以使一篇作文骤然提高思想性和哲理性,从而提高文章的档次! 近几年来,有许多同学都在学习写题记,但是,毋庸讳言,相当多的题记写得并不精彩,反而成了添足之蛇。主要有三方面的毛病:

1、牵强附会:题记与文章所写的内容是紧密相关的,或者是主旨的提炼,或者是着意地渲染,或者是设臵悬念,它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有的同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它美,只要自己喜欢,生搬硬套地强按上去,有的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让人啼笑皆非。

2、简单冗长:题记要简练,但要言简意丰,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的题记却写得冗长乏味,读来令人生厌。

3、滥用无度: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题记,运用与否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它主要用在记叙文里,议论文、说明文用得很少。有的同学却文必题记,用得太滥。

那么,如何写出精妙的题记来呢?我们不妨从中考的满分作文里去找找门道。

1、揭示主题

用题记来点明主旨,让读者对文章的中心有明确的把握。对于比较含蓄的散文,尤其需要这种点题方式,它能够让阅卷老师对文章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如作文《乱世中的美景》,是写著名女诗人李清照的,写李清照的坎坷命运,写坎坷命运成就了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作者在题记中这样写道: 愁,造就了乱世中最美的风景。

这个题记虽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但是比喻所揭示的题旨还是不难看出的。

2、阐述话题

作文时,需要在话题与文章之间架构一道桥梁,打通自己文章与话题的联系。在题记中对话题进行一番自己的阐述,写出自己对话题的理解,这无疑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如作文《“鼓励”自传》的题记中这样阐述话题: 鼓励,是学海中劈波斩浪的浆;鼓励,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总在汹涌波涛中给予你无穷力量,总在低谷中增强你的自信! 作者借助比喻,阐述了自己对话题“鼓励”的理解,同时又点明了题旨,可谓一箭双雕。

3、渲染铺垫在许多题记中,或引用格言警句,或运用诗词名句,或借助比喻起兴,描写铺排,渲染气氛。《暗地的孩子》的题记中就采用了描写的方法进行渲染: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脚,肆意到孤独的风景;没有一只鸟飞过观望破碎的图画...... 如作文《暗地的孩子》的题记中就采用了描写的方法进行渲染:我是暗地的孩子,拥有冷漠如兽的神情,眼神游离地走在落叶凋零的秋天,在倾斜的墙脚,肆意到孤独的风景;没有一只鸟飞过观望破碎的图画......

4、交代陈述

以题记的形式对文题作简要的交代,或者说明写作的意图,或者陈述寄托的对象,或者交代写作的背景。 如作文《神曲》的题记为: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致力于保护海洋环境的卫士—— 文章以但丁《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写海洋从被污染到重新回归纯净,赞颂了海洋的环保卫士为此做出的努力。显然,题记交代的就是文章的赞誉对象。

5、设臵悬念

有时候,题记也可以在制造悬念方面展示它的功能。

如作文《浸在“赞”海中的树》一文的题记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雪花随着时间降落了又融化;玫瑰伴着时间绽开了又凋谢,凋谢了又绽放;而不同时间里的人,他的思想又会怎么样呢?是否也会变换!……

二、后记:文章的写作意图、经过、感触,或补充交代一些文中涉及的问题,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全文。“后记”往往要简短有力,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之感。如作文《鲁迅先生,只有一个》一文的后记是:“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表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可以这么说,尾记的出现,把文章的立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之所以要给文章加上题记或后记,是希望给文章带上一顶“凤冠”或安上一个“凤尾”。

题记也好,后记也好,都不是正文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没有题记和后记,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依然是很完整的。

范文

一、 今夜星光灿烂

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

——题记 团团黑黑的硝烟还围绕在你的身边吗?轰隆的飞机还盘旋在你头顶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吗?哦,伊拉克女孩,你那双纯洁的双眼噙着泪水,你无助的眼神充满了恐惧。你在想什么?

是在想爸爸妈妈吗?你多想他们呀,你是在怪他们心太狠,扔下你一人孤零零的吗?不,女孩,是那罪恶的子弹夺走了他们,夺走了你亲爱的爸爸妈妈。他们飞向了那美丽的天国,但他们又何尝不想留下来陪你?

是在想那只可爱的小猫吗?小猫多温驯呀,它才出生没多久,全身洁白,好可爱呀。可是,小猫呢?那只惟一能带给你慰藉的小猫呢?它已成了硝烟的殉葬品。

是在想那曾经美丽的故乡吗?家乡多美啊,潺潺的流水丁咚响,鸟儿在枝头唱着欢乐的歌儿,花儿在风中跳着迷人的舞蹈。可是现在,展现在你眼前的却是一片片废墟,一幢幢摇摇欲坠的房子,一棵棵烧焦的树木。这还是那美丽宁静的家园吗?小鸟呢?花儿呢?溪水呢?

你哭了,哭得好伤心,好令人心痛!

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看,世界上那么多的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关注着你,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为你祈祷,祝你平安。他们是那么热爱和平!

哦,伊拉克女孩,别哭了。你知道吗?我,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女孩,连同我的同胞——无数热爱和平的人们在牵挂着你,因为我们都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哦,伊拉克女孩,抬头看看星空吧,今夜,星光为你灿烂。看,流星,让我们真诚地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世界永远和平!

范文一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呼唤和平。作者为此找到了很好的写作由头:一个伊拉克女孩,因战争夺去了她父母的生命,破坏了她的家园而痛哭不已;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表达角度:“我”,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女孩,满怀真情地劝慰“你”(即伊拉克女孩)。可谓语出内心,情动于衷;设臵了一个特定的情景:星光灿烂,流星飞逝。正是由于作者的精心构思,使得文章达到景、情、理谐合的妙境。文章的题记,“今夜,星光灿烂!浩瀚的天际中划过一颗流星”着力渲染了特定的情景,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到如诗如梦的境界中;“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心愿,愿世界永远和平”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也会让读者思考:此刻,作者为什么要许下这么个心愿?从而产生急切的阅读期待心理。从全文来看,“题记”侧重于面向广大读者表白,正文着力于面向伊拉克女孩陈述,它们各得其所而又互为补充,共同表现着文章的主题。

范文二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夜,静静的。我独自倚在窗边,任冷风打着窗棂。望着先生的那张发黄的照片,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哀思。先生,他走了!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过于冷峭和深邃。的确,他的文章没有周作人的散淡,张爱玲的雅致,徐志摩的诗情画意。但那个时代如果只留给我们一些感性文字、文人气息,谁会知晓那个时代的黑暗呢?恐怕,在我们眼中,那真是一个太平盛世!

我敬佩先生,不仅因为他的文才,更是因为他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人。谁都会犯错误,鲁迅也不例外,可他从不怕改正错误。他以犀利的笔解剖了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光辉穿越时空,一直照亮今日!

可事实上,先生是寂寞的。曾经有一位同学问我的偶像是谁?我平静地告诉她:“是鲁迅!”她诧异地望着我,觉得匪夷所思。我当时是很气愤的,但又不禁悲哀起来了。

难道先生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了?不值得我们继承发扬了?他的文章已作为一笔文化遗产,被束之高阁了?

身处喧哗的尘世,内心怎容得下那锋利的匕首?看一看吧,那些老前辈们是多么怀念鲁迅先生啊!他们大声疾呼:“今生今世,我们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感知内心的灵魂;不读他,我们无法摈弃世间的浮华;不读他,我们无法真正了解那个时代的黑暗!”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

先生正等着我们走出浮华的海面,款款地步入他的心房,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

——后记

范文二分析:

“鲁迅先生,只有一个”,这一个,是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的一个,是勇于解剖内心世界的一个,是远离浮华、保持傲骨的一个。一个初中生,能够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来审视鲁迅的作品和为人,并且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喊,实在是思想胜人一筹,才智超人。文章的正文,在比较中尽显鲁迅及其作品的非凡价值,表现出面对社会冷落鲁迅的愤慨,进而呼吁我们去亲近和阅读鲁迅及其作品。尾记部分则换了一个角度,从鲁迅先生的视角,呼唤着我们与他交流,使文章更进一步地敲击着读者的心扉,从而走近鲁迅。可以这么说,尾记的出现,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范文三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

-题记

1965年,老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2005年,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学。

a

春天来了,满园的桃花、梨花、李花都散发着清香,是甜?是快乐?而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了千家万户,人们不再吃大锅饭了,农民不再受穷了。

老子是一所乡村小学的教师。

在课上,他总是把自己心中的"墨水"都吐给学生。他告诉学生:黑板是公用的,你们有什么想写想画就写吧、画吧。

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是把自己比喻成黑板,把他们比喻成粉笔。老师希望同学们有疑问就去问老师。

在那时,教学总是以老师为主,学生总是乐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没有黑板,哪有粉笔?

b

在一个新的世纪里,科学教育 已不再落伍,而这教育把重压寄托给学生。

儿子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

在课上,老师坐在椅子上,让同学们自由讨论,让同学们发挥想象的空间,老师则在一旁作引导。

教学上,儿子总是视学生为上帝,他则是"上帝"的仆人。

儿子告诉同学们:他自己起引导作用,你们有什么疑问要互相讨论,到实实在在想不出来的份上,再来找我。

他说粉笔是有限,是用钱买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在黑板上乱塗乱画。

同学们也明白:老师是黑板,粉笔是他们自己。

后记:

星光下,老子和儿子坐在一起。他们各自谈论自己的教学。他们最后的共同语言是:

不论黑板+粉笔,还是粉笔+黑板,我知道,它们的结晶都是爱,爱,爱!

黑板+粉笔=粉笔+黑板=爱

-

第五篇:家谱 后记

后 记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则很繁杂。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收集、整理、核对,《我的家世》一书,今天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此书的出版,以家谱为基础,将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扩展、延伸。这次撰写,将所知道的情况从先祖开始追述,按辈份顺序介绍,除了探寻王氏家族的渊源历史,也详细地介绍了众多的与王福兴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特别是在他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下成长起来的子女们和其他亲属们。本书着重记载王氏家族各辈主要成员及其突出大事与经历。主要记载金城古城和一良、二良王氏家族各支、各房、各辈族人的来龙去脉、生殁日期及坟墓所在地。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王氏家族的百年沧桑,从更多的细微之处来品味家族的历史变迁。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我王氏家族成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秉承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家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正是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王氏族人更加重视教育,考入高等学府和在外地工作者不断增加。《我的家世》一书自起草编辑工作开展以来,全体族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各尽所能,积极奔走。弟弟福庆身残志坚,与族人多次联系沟通,协助调查,加强了亲人的联系,历尽周折,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和鲜为人知的珍贵历史照片,福庆不论冬夏,单手打字录入文稿,制作表格,不辞辛苦。他还自费购买打印机、打印纸,提草稿,打印校对,二话不说;弟媳吴秀娟,日夜操劳,在工作之余,照顾病重父亲和丈夫的同时,忘我工作,为本书的电子录入和校对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叔、三叔、三婶等积极讲述、提供和收集家史资料。有的族人主动捐款,提供经费保障。尤其是个别无固定收入者,也主动提供照片等信息,精神鼓人。如一良的二婶,王立强等。一年来,所有族人,有力出力、有车出车,打电话、发短信,自己印、请人帮,为《我的家世》一书的出版节约了大量经费。在此一并致谢。

为了更加丰富本书内容,特增加了照片,各个族人的家庭及本人的简要介绍,还包括老房旧居,祖坟寿地等等。总之是要提醒人们,孝敬老人,饮水思源。了解家族、热爱家族。

《我的家世》作为一部重要资料,本人虽已努力,但漏误难免。期盼祈阅此书的族人勘正,及时纠正与补充,以作修改。

致敬,谨呈。

笔者:王福兴

2014年9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陶渊明有感范文下一篇:对生活的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