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

2022-11-20

第一篇: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

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资料整理人:李 健

必修三

(为了通过会考特制作此提纲,望同学们认真识记)

1、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仁”和里“礼”的学说。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是战国时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仁政”思想;他的道德规范:仁、义、礼、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3、李悝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商鞅在秦国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的主张。

5、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6、在汉武帝时期,他采用儒生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7、汉武帝时设立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8、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并初步完善,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

9、韩愈最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10、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巨大。

11、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

12、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知行合一” 。

13、李贽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14、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他说“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认为工商皆本。

15、顾炎武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主张: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16、唐甄著有《潜书》。他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17、蔡伦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被称为“蔡侯纸”。最初的指南仪器是战国的“司南”。《金刚经》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18、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孔子的思想“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老子的“无为”。

19、东晋的王羲之被后代尊为“书圣”。中国画又称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0、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21、《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三百多首诗歌。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2、“楚辞”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运用烂漫主义手法。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离骚》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著称于世,人们把楚辞体称为“骚体”。

23、赋是从骚体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西汉早期的赋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24、唐朝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其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著有“三吏”和“三别”,他被称为“诗圣”。

25、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词人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

26、元曲的关汉卿的作品《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27、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了繁盛时期。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28、林则徐编辑的《四洲志》、《华事夷言》,他被誉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9、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30、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任务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他们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康有为在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他写了《孔子改制考》,用孔子的名义提出变法的要求。梁启超写了《变法通议》。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 严复在维新理论宣传上贡献巨大,他翻译的著作《天演论》指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支配。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的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维新思想具有启蒙作用;维新派着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1、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同盟会”,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3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33、新文化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化。新文化运动还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要求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4、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李大钊。

35、毛泽东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6、在党的“七大”上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知道思想。

37、1978年年底,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下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上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8、在2000年春,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9、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

40、“文革”的十年(1966—1976)。姚文元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文革的导火线。

41、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知道方针。

42、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过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自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送入预定轨道。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43、1988年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44、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飞船。

45、希腊的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他还第一次在哲学上发现了“自我”。

46、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论述人“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其学派的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罗马的法学家西塞罗和哲学家塞内卡。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47、14世纪的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48、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初期出现的“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蒲伽丘。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作品是《神曲》。薄伽丘的作品是《十日谈》。英国的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其作品是《哈姆雷特》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的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9、启蒙运动是对专制社会的猛烈批判,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法国的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反对君主专制但又赞成实行“开明专制”。法国的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提出“主权在民”的思想。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50、英国的科学家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的《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发表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1、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理论。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的细胞学说。拉马克的学说为达尔文的进化论奠定了基础。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证了自然界中的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他还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52、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开始的。英国的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英国的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

53、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俄国的物理学家雅可比制成第一台实用电动机。德国的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把输电线连接成网络。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独立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狄塞尔发明的柴油机。诺贝尔发明了炸药。诺贝尔奖金从1901年开始颁发。

54、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制成了最早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开创了交通事业的新纪元。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贝尔发明的电话机。意大利的马可尼被后人称为“无线电之父”。1946年美国制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55、浪漫主义文学在英国和法国成就最高。英国有拜伦、雪莱和济慈;法国有雨果。俄国的民族诗人普希金。德国的浪漫主义诗人霍夫曼、海涅。拜伦的长诗《唐璜》。雨果的著名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德国的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其作品有《第三英雄交响曲》。

56、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音乐进入全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有舒伯特的《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舒曼的《蝴蝶》、《幻想曲》。法国的维克多·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57、批判现实主义发源于法国,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公认的经典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和《人间喜剧》。英国的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和《双城记》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58、柴可夫斯基的三部舞曲《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

59、现实主义绘画有法国的库尔贝的《石工》、《奥尔难的葬礼》;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

60、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是《苹果车》;法国的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朵夫》,其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其本人也被誉为“个世纪的文化桥梁”。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的获得者。高尔基的作品《海燕》,其作品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他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

1、印象主义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立体派的著名作家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62、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名称的人。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第二篇:2010贵州高一历史会考答案

2010年高一会考历史答案

历史

1~25:AADAB BDCCC DABAC CDCCA BCCAB

26~30:经世致用,《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宋教仁案,二次革命; 攘内必先安外,第五次反围剿; 王进喜,雷锋 。

31:(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破产的原因及评价。(10分)

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②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③“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④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⑤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⑥总理衙门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破产原因:①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外国技术人员谋取私利、敲诈勒索;②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③整个运动,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地领导核心;④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评价: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②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及其历史意义。(6分)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导火线。

历史意义:1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 这次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3 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当时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3)**诞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条件及意义。(9分)

32:(1)西安事变如何爆发的?如何解决的?有何意义?(9分)

如何爆发的:日本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而国民政府领导人蒋介石却仍在顽固的执行他的先内后外的反动路线,从而促使西安事变爆发。

如何解决的: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有何意义: 第一种答案:

1 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2 迫使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使中共的“逼蒋抗日”的方针得以实现; 3 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第二种答案: 第一,西安事变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推向高潮,团结抗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包括国民党营垒内部也要求实现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共产党团结抗日的诚意。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团结抗日顺应抗日形势的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

第二,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对于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一项实际接受国共合作抗日的决议,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2)中共七大的背景,内容,意义?(8分)

背景:结合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内容:(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任务: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

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8分)

在农村实行放宽政策,收养生息的方针,之后再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厂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名公社旧体制。 在城市逐步扩大产业自主权。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还有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改革流通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和分配政策等

第三篇: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元阳一中2018年云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2.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中说:“把一切境况都合在一起,法国革命乃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在这场轻率而又残暴的奇异的混乱中,一切事物似乎都脱离了自然,各式各样的罪行和各式各样的愚蠢都搅在了一起。”表明作者是( ) A.反对法国革命的 B.同情法国革命受害者 C.消极的自由主义者 D.欲从法国革命中吸取教训

3.近年来美国开始强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意在遏制中国。此举被称为是冷战思维的继续。以下重要事件属于“冷战”表现的是( ) A.科索沃战争的爆发 B.朝鲜战争的爆发 C.苏联占领阿富汗 D.北约的建立

4.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不正确的是 ( )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列强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 B.② C.②③ D.③④

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经选民直接选举的是( ) A.众议院议员 B.参议院议员 C.共和国总统 D.内阁总理

6.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7.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1917年,由英、法留学生主办的《太平洋杂志》曾发表《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9.下图为“新和谐公社”的蓝图,是英国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1825年建立的理想模型。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其出现表明 (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工人运动促使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和对新制度的探索 10.“人无贵贱皆兄弟,物论多少一秤分。铲除鞑虏建天真经。”下列选项与材料最接近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11.下图是国民革命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图片反 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12.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历史史实,其中践踏法制、践踏人权的是( )

国,剿灭妖言传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2015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十六周年,十六年来澳门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事实强有力地论证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下面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 ) 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

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外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 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

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4.《十二铜表法》的篇目依次为传唤、审理、索债、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所有权和占有、土地和房屋、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追补及后五表的追补。这反映出该法的特点是( ) A.诸法合体、私法为主 B.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

C.体现了法的理性原则、平衡观念 D.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15.2016年,第31届夏季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个世界体坛盛会起源于古代的希腊。据说古奥运会是为祭祀宙斯神而举办的,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优胜者将被看作英雄而受到热烈欢迎。古希腊还规定参加运动会的每个竞技者必须是纯希腊血统、未受过任何刑罚的自由男子,并且禁止妇女参加和观看运动会。对上述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古希腊人十分重视奥运会

B.古希腊奥运会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和宗教色彩 C.古代希腊存在着对妇女、奴隶和外来移民的歧视 D.由于奥运会的存在,希腊各城邦之间不再发生战争

16.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

) 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 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解体承担重要责任 C.无论如何改革都不应放弃党对国家的领导权 D.苏联解体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

17.经济大危机的初期,美国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请判断当时的美国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A.政府对经济彻底放任自流 B.政府操纵经济发展的“方向盘” C.政府严格干预经济发展 D.政府扮演经济的“守夜人”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该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 A.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原因 C.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的原因 D.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形成的原因

19.清代宁波一带流传有一首民谣,是嘲笑山西商人的:“山西人,大褥套,发财回家哈哈笑,建房置地养老少。山西人,大褥套,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不怕贼偷不怕劫,夜夜安心把觉困。”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 B.晋商财力雄厚

C.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D.晋商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0.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21.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行余粮收集制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23.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②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③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④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25.(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 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 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26.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 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 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

27.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常、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8.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旗袍是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9.1930年以前,苏联的粮食年总产量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且1930年以后增长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见下列哪一项与上述情况不是因果关系?( ) A.当时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 B.苏联农村集体化过程存在失误

C.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 D.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30.宋人朱彧的《萍洲可谈》记载,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时,“尝逢村氓市菜一束出郭门。问之,则近郊农家。乖崖笞之四十,曰:‘尔有地而市菜,惰农也。’崇阳民闻之相尚力田。”材料从本质上是为了( )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避免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C.禁止农民从事商业活动 D.引导农民提高耕作技术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31.(15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喙。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

——节选自《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1914年,袁世凯主持祭孔大礼,又庆祝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他称赞科学及其净化迷信的作用,而又率领全国祭天,邀请所有的人都参加,在一定程度上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1915年8月在总统的默许下开展了一场拥戴袁为皇帝的运动。然而,皇帝却要经过选举(实际上是走形式),帝制必须是立宪的。 ——节选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和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2(15分).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根据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归纳二战后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2)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3)“冷战”持续了40多年,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3(10分).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货币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社会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尚书·盘庚中》记载:“贝者,水虫,古人取其甲以为货,如今之用钱然。”

材料二 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年解除银禁,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嘉靖年间(1522-1566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飞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我国古代货币发展的基本趋势。

(3)商朝使用贝币,秦朝通用圆形方孔钱,北宋出现纸币,明清使用白银。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 34.(15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伴随着英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其金融业也非常发达,这促进了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与此同时,这也促进了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从而使伦敦成为当时的国际金融中心。 ——南方网《金融中心漂移说》

材料二 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原因。 (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题干中《韩非子·物权》说到的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所以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符合“要在中央”的构想,正确的是C项,A、B两项不能体现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D项是秦始皇时期为加强皇权在文化上的措施。 2.【答案】D

【解析】材料观点认为法国革命乃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轻率、混乱、脱离自然、产生罪恶和愚蠢。故A、B、C从中无法得出。故选D。 3.【答案】D

【解析】“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对抗形式和手段。A、B、C三个选项都是局部热战,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4.【答案】B

【解析】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①③④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正确,而②错误,故选B。 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妇女、军人无投票权);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A。 6.【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953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可知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两极对峙,中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A、C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表明新中国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这种政策的体现。所以应选B。 7.【答案】D

【解析】题干要求是从“对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是其革命过程中的特点,不是从影响的角度分析;因此,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信息“士兵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可以判断出“俄都之暴动”指的是十月革命,A、C项发生在二月革命后;B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前;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项错误,当时马克思主义还没诞生;B项错误,当时无产阶级还没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1871年成立的巴黎公社;C项错误,题干中讲的是空想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完善福利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D项。 10.【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一种平等、平均思想,与此相符的应是《天朝田亩制度》。 11.【答案】D

【解析】从图片中的画面和文字中可以得出答案。 1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的危害主要有对民主和法治的破坏,对知识分子等人的人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根据题干问题和所给图片资料可知,①④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②③ 是对人权的破坏,故选A。 13.【答案】D

【解析】一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B、C项都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 14.【答案】A

【解析】B项的表述与《十二铜表法》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十二铜表法》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可知《十二铜表法》具有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的特征,其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D项,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材料明确表示“运动会期间希腊各城邦都必须停战”,故D项说法过于绝对。 16.【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分裂的深层次原因,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政治上实行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权,所以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但是苏联分裂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道路不适用于俄罗斯,故选D。 17.【答案】D

【解析】自由放任政策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相对立,排除B、C;A项太绝对;故D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欧洲政治家已经意识到,欧洲各国必须停止厮杀,加强合作,增强欧洲自身力量,才能避免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这正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C项正确,A、B、D错误。 19.【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中“宁波一带流传的民谣”“嘲笑山西商人”等信息,可知清代晋商活动范围较广,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挣下银子藏地窖,窖满再难盛,铸成‘搬不动’”得出晋商财力雄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建房置地养老少”得出当时晋商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晋商把财富用于买房置地,而不是投放市场,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0.【答案】D

【解析】关键是找到题中的题眼:“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这是那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救国热潮的直接证据。 21.【答案】C

【解析】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下,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采取的措施主要有①③;而②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符合新经济政策。 22.【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 23.【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可知①②③结论正确,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弊端,与赫鲁晓夫无关,故选C项。 24.【答案】B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并未实行计划经济,而中国也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二者经过调整,充分利用国家干预经济与市场自发调节的作用,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故B项正确;1929年之后资本主义的调整主要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与所有制形式没有关联,故C项错误;中国在1978年以来,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存在稳定市场秩序的问题,故D项错误。 25.【答案】B

【解析】从材料“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对赫鲁晓夫的改革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样的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故选B。 26.【答案】D

【解析】材料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交通发达,故B项错误;“轮船”的使用不属于“西方工业品的输入”,故C项错误;材料中小地主感受到轮船的快速,转变观点要求儿子不再考科举,而是到教会学校学习西方制造,故D项正确。 27.【答案】A

【解析】工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它不同于手工工场时代的工场,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机器生产。 28.【答案】C

【解析】西服传入后,中国传统服饰,如长袍马褂等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土洋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故A项错误;中山装不属于传统服装,故B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故C项正确;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 29.【答案】C

【解析】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故A、B、D三项均正确,C与史实不符。 30.【答案】A

【解析】题干的信息是崇阳县令张乖崖鞭笞买菜村民,并斥其懒惰。村民受鞭笞训斥,是因为买菜不符合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常态,故A项正确。

31.【答案】(1)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结果: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

(2)特点:将共和制的作风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

成因: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影响力根深蒂固;袁世凯掌握着强大的北洋军阀,拥有实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主政治发展十分有限;近代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较为淡薄;使古代皇帝的特权大众化;欺骗愚昧无知的选民等(回答出其中3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由材料“中枢机构采取责任内阁制,大总统主持日常政务,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悦,但已不容他置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第二问从“他对责任内阁制的破坏不是公开否认其原则而是根本蔑视其存在”结合所学可知其结果是袁世凯蔑视和破坏责任内阁制。

(2)由“皇帝却要经过选举(实际上是走形式),帝制必须是立宪的”可以概括出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特点是将共和制的作风和帝制的作风融为一体。成因结合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袁世凯的实力、中国民主意识等角度组织。

32.【答案】(1)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柏林危机、组建北约。

(2)原因:法西斯被打败,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确立全球称霸战略;苏联扩展势力范围,美国视其为称霸的主要障碍。实质: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3)世界虽然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是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33.【答案】(1)铜钱过重,不便携带;商品经济和信用交易的发展。

(2)由多样走向统一;由一般金属货币向贵重金属货币发展;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方向发展。 (3)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繁荣。

【解析】本题以货币的发展演变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状况。第(1)问根据所学基础知识不难回答;第(2)问要注意从整体上归纳概括;第(3)问明确货币是一种流通手段,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货币从根本上看,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34.【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迅速发展与繁荣,金融业的发达;对外扩张和殖民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拥有广阔的殖民市场;积极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和投资。 (2)信息: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解析】(1)根据材料“英国在19世纪30~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实现导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繁荣。”“英国成为最为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英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日益频繁”即可归纳得出答案。

(2)该问提取信息必须掌握三点,一是要抓住1830年前的整体特点(中印超过英美);二要抓住1900年的整体特点(美英大大超过中印);三要抓住美国超过英国的这一信息。这恰好是两次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展的结果。

第四篇: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试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峨山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A. 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 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 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2.下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它所反映的现象是( )

A. 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牺牲人数最少 B. 国民党军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C. 片面抗战路线使军队牺牲人数不断上升 D.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

3.法国曾拟定了一份对华条约备忘录中记载:“惩罚主要罪犯,罪犯应由各国驻北京使节指定:在北京建立一支永久性的使馆卫队……。”据此判断,该备忘录提出于(

) A. 1840~1850年 B. 1860~1870年 C. 1880~1890年 D. 1900~1910年

4.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二月革命②第一次世界大战③彼得格勒起义④“四月提纲”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5.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 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 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 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 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6.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在此,他认为雅典民主制( )

A. 把权力关进了笼子 B. 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C. 存在民主泛滥弊端 D. 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

7.2012年1月28日,阿盟观察团因安全原因中止了在叙利亚的观察团行动。美英法向安理会施压。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制裁或威胁使用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与中国投反对票致决议未通过,以

上材料反映了( )

①表明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②反对票充分尊重叙利亚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③反对票符合《联合国宪章》及不干涉内政原则

④中国一贯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平解决叙利亚危机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 )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0.宋史专家邓广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 知州“三岁一易” B. 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 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 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11.林则徐说:“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

) A.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对中国战败的原因认识非常深刻 C. 认为中国有能力战胜英国 D. 认识到中国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性

12.“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 推行“马歇尔计划” B.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建立欧洲共同体 D. 推行“杜鲁门主义” 1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研究二战后的国际关系课题时,要给以下图片选一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美苏冷战 B. 和平与动荡并存

C. 多极化趋势加强 D.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4.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西欧各国出现了研究和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是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调整商品生产关系的最完备的法律,这一法律遗产可以满足当时西欧各国一般财产和契约关系的发展变化的需要。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有误的是( ) A. 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 罗马成文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野蛮做法 C. 万民法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纠纷 D. 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15.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 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 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 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 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16.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六七六引《苏州府志》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上述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首先出现于明代的(

) A. 苏州 B. 西安 C. 北京、 D. 洛阳

17.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编制的“1956~1963年市镇与农村人口迁移情况表”(单位:万人,户籍迁移人数=人口户籍增长数-人口自然增长数)。造成表格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B. 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 C. 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 D. 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

18.1927年底,苏共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这个过渡应是逐步的,因为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对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尚未最终决定 B. 农业集体化全面推行

C. 小农经济分散性不适应工业化要求

D. 新经济政策被取消

19.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

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

) A. 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 B. 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

C. 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 D. 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 20.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对该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反映了上帝创世说 B. 肯定了摩根先生的功绩 C. 体现了垄断时代资本的深刻影响 D. 强调了美国的世界地位

21.某学者把苏联(俄)二十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全盘集体化方针 D. 加速发展战略

22.《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 齐国以铁器做农具 B. 齐国手工业发达 C. 铁器最早用作农具 D. 农业的精耕细作

23.在苏共的某次全会上,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这样的评价:“个人集权,随心所欲,自我吹嘘,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外事不慎等。”该领导人是(

)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24.下列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重新树立政府的社会信誉、争取社会承认的思想是(

) ①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②实行美元贬值 ③兴办公共工程 ④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B. 电力工业的发展尤为突出

C. 重化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D.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26.“九土夜市彻天明,楼红陌紫喧箫笙”“市井坊陌,铺席骈盛”,诗词中描述的景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A. 商代 B. 汉代 C. 宋代 D. 明代 27.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

A. 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 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 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 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28.《英国通史》写道:(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了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下列不属于撒切尔夫人改革背景的是(

) A. 经济危机与“滞胀” B. 福利国家的弊端 C.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 D. 知识经济的兴起

29.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30.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代表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的重视 B. 中央集权的作用 C. 工匠积极性高 D. 市场需求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5分)问答题

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各自的职能是什么?汉武帝时期为了限制相权在制度方面有所创新,指的是什么?有人说,唐初政治是“皇权下的民主”,请从唐朝中央官制的变化角度分析此观点出现的原因。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是?

32(15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中美双方都是有利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43年罗斯福说:“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是有效地联合作战;第二是承认和树立中国作为主要大国,在战时和战后与西方三大盟国俄、英、美并驾齐驱。”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过去的时间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的讲话

材料三:值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到来之际,美国前总统卡特公布了自己的日记。1978年8月23日的日记里,卡特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

材料四:双方认为,21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 ——2009年11月17日《中美联合声明》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2)在材料二中提到的“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了哪些政策?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是什么?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依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

33.(10分)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 材料 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有利于环境改善的因素。 34.(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克服严重经济危机实行新政。下台总统胡佛及其追随者大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的竹杠”、“社会主义异端”,并在1936年底的总统选举中竭力阻止罗斯福连选连任。

材料二 1936年底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批驳胡佛等人的攻击,罗斯福发表讲话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一个人比我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即罗斯福政府)挽救了它。”总统选举结果,罗斯福又以压倒优势获胜,连任第33任总统。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罗斯福克服经济危机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趋势? (2)联系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胡佛攻击罗斯福的理由能否成立?为什么? (3)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总统选举中胡佛失败而罗斯福连选连任的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说明当时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故B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C是辽沈战役;D项是三大战役的意义。 2.【答案】B

【解析】该表是《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时间来看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从阵亡人数来看这反映的是国民党为抗战做出重大贡献。所以选B。 3.【答案】D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辛丑条约》的内容,该备忘录提出于1900~1910年,因此选D。 4.【答案】D

【解析】①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3月(俄历二月),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③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俄历十月),④《四月提纲》发生在1917年四月,因此选D。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A项不符合实际情况,法国是总统和内阁共掌行政权,德国宰相也执掌行政权,排除;B项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德国皇帝拥有实权,不对议会负责,控制议会;D项错在“完全”上,法德两国议会都不享有完全立法权;而C项符合两国实际情况,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6.【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在雅典民主之下,领袖人物不是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是靠人民的喜好而成为领导,所以他们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必须要取悦于人民,这是民主制度弊端的体现,故选C。 7.【答案】D

【解析】联合国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的机构,维护国际和平是联合国的宗旨,在涉及到叙利亚的问题的提案中,中俄坚持正义,维护叙利亚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俄的做法也是符合联合国的原则,也体现了中国的一贯的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和主张,故选D。 8.【答案】C

【解析】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体现了政府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美国总统无权解散国会,④不符合史实;①③符合政府的“自卫能力”,故选C。 9.【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出德意志新体制保持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照顾了资产阶级在经济方面的利益,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使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所以答案选D。 10.【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之初,中央、地方政府相互牵制、制约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文由知州

和通判联合署名,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因此选D 11.【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器不良”“技不熟”,可判断林则徐的观点是清政府军事武器和技术的落后。故D项正确,C项错误。A项材料无体现。中国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制度落后,林则徐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B项错误。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到西欧在军事上与北美合作的 信息,由此判断B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本题的四个历史事件均是发生在美苏冷战期间,并且有冷战也有热战,所以“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才是最合适的主题,所以本题答案是D。 14.【答案】B

【解析】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之前,罗马人主要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十二铜表法》的制定,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但它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保留了习惯法中比较野蛮的内容。B项说法有误,ACD符合历史事实。故答案选B。 15.【答案】D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等,这是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D项正确。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以看出这是出现了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最先出现在江南地区,故选A。 17.【答案】D

【解析】由题目中表格可见:1956—1959年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农村人口大量减少,根据所学可以判断这是“一五”计划和“大跃进”运动城市工业发展的结果;1961年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减少,判断出是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所致;1962年—1963年城市人口减少,农村人口增加,说明经济困难后人口由城市向农村转移,这说明城市化进程出现反复。“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不能说明表格的后半段,故A项错误;中国城市化进程过快,不能代表后半段,故B项错误;农村经济滞后于城市经济,题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城市人口的增加再减少,说明城市化进程出现反复,即城市化缺乏经济支撑,故D项正确。 18.【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通过决议,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没有明确指出解决农民问题的办法,只是笼统地说“过渡应是逐步的”,故A项正确;1928年,联共(布)中央全会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1929~1933年苏联政府大规模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1927年底”还没有开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个体私有经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整个农业的基础”,而没有涉及工业化要求,故C项错误;1929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不是“1927年”,故D项错误。 19.【答案】C 【解析】苏联的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体制有问题,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而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没有对症下药,故A项错误;苏联的改革在赫鲁晓夫时期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没有涉及到体制问题,即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中国“大跃进”在20世纪50年代,而且很不成功,戈尔巴乔夫不可能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从时间“20世纪初”,人物“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可判断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垄断组织出现,大企业时代到来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影响。故C正确。 21.【答案】B

【解析】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指的是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22.【答案】A

【解析】“《国语·齐语》载”反映了描述的内容是关于齐国的,“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说明了铁农具的出现,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及齐国的铜、铁铸造业,但是没有说到其他诸侯国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无法对比,也就无法确认是否发达,故B项错误;题目中看不出来“最早”,故C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精耕细作方面的工具改进、耕作方法、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等内容,故D项错误。 23.【答案】B

【解析】斯大林时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材料中“对当时的领导人作出评价”可以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通过材料“个人集权,随心所欲”可以排除D项;B、C相比较,从“随心所欲,自我吹嘘”可知只有赫鲁晓夫与之相符。 24.【答案】B

【解析】①有利于约束资本家的行为,③能够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这两项符合要求。②有利于刺激出口,④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防止生产的过剩,这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25.【答案】C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C项正确,B项从属于C项。 26.【答案】C

【解析】由“夜市彻天明”“市井坊陌,铺席骈盛”可知商业相当发达,突破市的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限制,故C项正确;商代、汉代虽然有商业,但还没有发达到那个地步,故A、B项错误;题干强调“最早”,故D项错误。 27.【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图片解读及分析问题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片信息可以看出,戽斗、手摇翻车、脚踏翻车、高转筒车为我国古代的灌溉工具,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反映了我国古代灌溉工具的不断演进和多样化。故正确答案是D。

28.【答案】D

【解析】撒切尔夫人从1979年开始执政,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滞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福利国家由于大量开支,导致国家经济不堪重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从20世纪40~50年代兴起并传播,推动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29.【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

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30.【答案】B

【解析】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最高技术水平,但只是为帝王、贵族服务。

31.【答案】(1)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中外朝制度(内朝、外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对皇帝负责。 (2)两个矛盾:中央和地方;君权和相权。

举措: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内阁,高度集中了皇权。标志性事件:军机处的设立。

【解析】(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三公九卿制,其职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度。“皇权下的民主”指的是三省六部制下的三省的长官互相牵制监督、分工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的色彩”。(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矛盾是指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这属于基本知识点。元代的举措要回答设立行省制度,这是为了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明代的举措则要答废除宰相制度,这是为了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定要分开来回答。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的标志性事件,所以最后一小问的答案也就明确了。

32.【答案】(1)政策:联合中国作战。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

(2)政策:敌视政策(孤立、封锁、遏制)。根源: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 共同利益: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中美两国发展的需要。 (3)台湾问题。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依存性加强,需要 政治经济合作。

【解析】(1)首先必须明确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以,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只可能是联合中国作战。至于原因则要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击了大量日军,同中国联合作战则有利于减轻美国的压力,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的角度、大背景来去解释清楚即可。

(2)“过去的时间”指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所以,“过去的时间”里美国对华采取的政策只可能是敌视政策,外交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发展上遏制。而推行这些政策的根源只能是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原因,也可以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的大背景作出合理的解释。尼克松总统所说的“共同利益”则

是主要是指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当然两国也都有改善国际环境的要求。

(3)从材料中的“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就不难总结出影响当时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台湾问题。其实台湾问题的产生本身就和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台湾问题的产生、台湾问题的解决一直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

(4)当前中美建立全面合作关系的原因既要从当今世界的大的背景,又要从中美两国各自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考虑。当今世界的大的背景指的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中美两国各自自身的实际需要则是指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美两国的依存性加强,需要政治经济合作,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共同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反恐问题等等。

33.【答案】说明: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因素: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立法改善环境;“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尤其是核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普遍建立与发展;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等。

【解析】第一小问问题,结合材料二“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进步、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福利国家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等角度回答。

34.【答案】(1)基本思想:国家干预经济,但尽量保持自由企业制度;趋势: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2)不能成立。罗斯福虽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但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资本主义制度和私有财产,因而他不是“社会主义”异端。

(3)胡佛和罗斯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但罗斯福在此前提下,注意保障人民利益,因而他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能够连选连任。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材料二看到新政的实质是保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回答第(1)、第(2)问。回答第(3)问,要看到胡佛和罗斯福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利益,但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没有克服经济危机,人民怨声载道;而罗斯福的新政更多地关注民生,有利于缓和矛盾而得到广泛支持。

第五篇:云南省2009年1月普通高中会考

物理试卷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1、如图所示,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斜面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是(

)

A.竖直向上

B.沿斜面向上

C.垂直斜面向下

D.垂直斜面向上

2、关于热现象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

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 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D.热量可以自发地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

3、某同学进行100m短跑训练,从起点匀速跑至终点,在终点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沿原跑道匀速走回出发点,能正确反映他的运动情况的s-t图象是(

)

4、真空中两点电荷相互作用力为F,若将它们的距离减为原来的减为原来的

1,带电量均21,则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 211A. F

B. F

C. F

D. 4F

425、将一个电荷量3×10-4C的正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6×10-4J,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 ) A.0.5V B.1V C.2V D.3V

6、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置于匀强磁场中,图中已标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则通电导线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是(

)

7、在电场中某处放入一个电荷量为4×10-9C的点电荷,受到8×10-4N的电场力,则该处场强大小是( )

A.2×105N/C B.2×10-5N/C C.5×104N/C D. 5×10-4N/C

8、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B.固体分子间的引力总大于斥力

C. 气体分子间的斥力总大于引力

D. 分子间有引力时,不存在斥力

9、真空中波长为30m的无线电波,它的频率是(

)

A.1.0×108Hz B. 1.0×109Hz C. 1.0×10-7Hz D. 1.0×107Hz

10、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能忽略,当电键S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电键S闭合后( )

A. 电压表的示数大于U B. 电压表的示数小于U C. 电压表的示数等于U D.以上三中情形均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全对得4分,选对一个得2分,错选、多选或不选得0分.)

1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加剧 B.布朗运动就是分子运动

C.花粉颗粒越小,观察到的布朗运动越显著

2 D. 花粉颗粒越大,观察到的布朗运动越显著

12、一重物挂在电梯内的弹簧秤上,弹簧秤读数大于物体重力的情况是( )

A. 电梯向上加速运动 B. 电梯向上减速运动 C. 电梯向下加速运动 D. 电梯向下减速运动

13、若单摆的周期增大,可能的情况是( )

A.摆长增大 B. 摆长减小

C.单摆从海平面移到高山 D. 单摆从高山移到海平面

14、某一固定电容器,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且未超过击穿电压时,正确的说法是( )

A..电容增大 B. 电容不变

C. 电容器带的电量增大 D. 电容器带的电量不变

第2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三、填空题(必修加选修教材)(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方的空白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5、如图1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直径,该螺旋测微器的精度(分度值)是

mm,电阻丝直径是

mm。

16、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能从零连续可调。以下两个实验电路,应选 (填“A”或“B”);由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17、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第1秒末和第2秒末动量之比是 ;第1秒内和第2秒内重力做功之比是 。

3

18、“神舟7号”载人飞船质量为m,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对飞船的万有引力为 ,飞船的周期为 。

19、远距离输电中,若电功率一定,将输送电压提高为原来的10倍,则输电电流是原来的 倍,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降低为原来的 倍(不考虑电流变化对输电线电阻的影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共34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20、(6分)质量为4.0×103kg的汽车,在4.8×103N的牵引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经过10s前进了40m。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汽车受到的阻力(设阻力恒定)。

21、(7分)一物体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2m/s,加速度大小为2m/s2。求:

(1)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所用的时间; (2)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停止所通过的位移。

22、(7分)从10 m高的山崖上,以5 m/s的初速度将一石块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石块下落的时间; (2)石块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3、(7分) 如图所示,在磁感强度为B=0.5T的匀强磁场中,让导体棒ab在间距为0.4m的平行导轨上以1.5m/s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如果R1=1Ω,R2=2Ω, ab棒电阻不计,且导体棒跟金属框接触良好。求: (1)通过R1的电流大小; (2)R2两端的电压。

4

24、(必修教材)(7分) 如图所示,电阻R1=14Ω,R2=,9Ω,当电键接位置1时,电流表的示数I1=0.2A,电键接位置2时,电流表的I2=0.3A。不计电流表内阻,求:

(1)电源的电动势;

(2)电源的内阻。

24、(必加选修教材)(7分) 如图所示,真空中间距d=5cm的两块平行金属板AB,所加电压UAB的变化规律如图。将质量m=4.0×10-27kg,电荷量q=1.6×10-19C的带正电粒子从紧临B板处由静止释放,不计重力。

(1)若t=0时释放该粒子,求释放瞬间粒子加速度大小;

(2)若t=T/4时释放该粒子,到3T/4时刻粒子不能到达A板,求所加电压的频率满足的条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一年级培优帮困计划下一篇:与群众谈心谈话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