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教案范文

2022-05-29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九单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第九单元教案范文

第九单元教案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大家知道,能代表一个国家的象征有许多,比如:国旗、国徽,还有什么呢?(国歌)现在就让我们高声歌唱国歌。

2、学生合唱国歌。

3、师:谁来说一说每当你听到国歌时的感受?

4、学生自由说听到国歌后的感受。

5、师:这么雄壮、激昂的歌曲是怎样被创作出来的?又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6、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现在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并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

3、师:大家解决了阅读的障碍后,同桌接力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同桌互读课文,交流体会。

5、指名回答。

(二)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 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个主题?

2、 指名回答。

(1)《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

(2)《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3)《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指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

(1)激励着中华儿女同侵略者浴血奋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号角。

(2)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唱出了民族危亡时期的最强音。

(3)雄壮的乐曲,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

6、师:你觉得课文中哪个部分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7、指名回答。

8、师: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文哪个部分告诉了我们?(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知识拓展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国歌是这么的重要,那么当你高唱国歌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并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12个,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3)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阅读、交流,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会唱国歌,感受“中华民族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指名朗读课文。

2、唱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新授

(一)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师:下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2、指名朗读。

3、师:说一说你喜欢这个小节的原因。

4、分组齐读。

(二) 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巩固

1、朗读课文,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落实。

2、积累词语。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三)依照规律、指导书写

1、有共性规律的字: 学生独立观察,讨论规律。

2、重点指导的字:鸿、豁

3、学生提问书写,教师指导。

三、知识巩固

师检查学生默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爱心。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曲子。

2、谁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月光曲)

3、今天我们就学习《月光曲》这一课,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走进茅屋”这一部分。

1、指名学生读,出示句子。

2、通过姑娘和男子的对话,体会家境的贫寒和姑娘对音乐的爱。

3、再次读音,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4、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走进了茅屋的?

(二)学习弹第一首曲子。

1、贝多芬弹后姑娘是如何赞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读。

(2)从姑娘的内心世界看出对音乐的热爱。

(3)贝多芬从姑娘的言语中得到动力,为即兴创作《月光曲》埋下伏笔。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月光曲》

1、指名读。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内的美景,给了贝多芬创作的灵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变化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4)盲姑娘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了神了)

(5)通过读来体验情感,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亲身体验和感受。

3、曲终人去,贝多芬己去记录刚才的曲子了。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他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板书:

月光曲

走近茅屋弹首曲子弹奏《月光曲》

课题:《月光曲》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理解“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用“陶醉”一词造句。

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3、 能按事情发展,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

4、 出示目标(幻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情境。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月光曲》

二、讲授新课。

1、 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

(1) 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 (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解释:断断续续

(2) 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

(3)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对话)

(4)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

(5)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

(6)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

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 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板书:弹第一首)

(7)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

(8)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

(9)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方式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 (板书:月光曲)

2、 理解弹奏第二首乐曲的经过。

(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

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事物。

(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 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

(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

(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 (“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

(5)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

“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

(6)贝多芬飞奔回旅店干什么?

(7)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 (8)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

(9)是什么原因激起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是茅屋的人和物、情和景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

三、知识巩固

1、《月光曲》作者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2、指名说说哪些是联想部分,哪些是实实在在的景物。

3、朗读课文,背诵规定句子。

四、知识拓展

片断训练。

提示: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当时他可能怎么写?

(1) 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2) 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各种小动物的音乐。

2、师:你有什么感受?

3、指名回答。

4、师:在森林中,各种小动物的叫声都是美妙的音乐,他们共同组成了林中乐队。

5、板书课题:林中乐队。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其余同学仔细倾听,听一听他们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3)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读音。

2、学生读后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读生词。

(2)用形象法理解词语。重点:带“口”字旁的字。

(二)详读课文

(1)师:大家扫清了阅读的障碍,大家来找一找“林中乐队”的成员有谁呢?找到后画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到底乐队奏出怎样的乐曲。

(2)四人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

三、课堂小结

这么美妙的乐曲是谁演奏,作者为什么能描绘这么美妙的景色,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课题:《林中乐队》

课型:新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基础性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那可亲和动物的心是多么的自然而善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发展性目标:

(1)继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向往美好的事物。 教学重点:

(1)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

(2)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指名学生起来回答问题

二、新授

(一)看图说话

1、师: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指明回答。

(二)细读理解课文

1、师: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直线画下中心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3、学生根据自己刚才的阅读回答。

1)师: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 2)过渡:走,让我们走进林中,听一听这些美妙的音乐吧。

3、再指名读课文。

师: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 A第一自然段:夜莺的特点。 B第二自然段:各种动物的声音。

C第

三、四自然段:小洞“乐器”和“演奏方法”。

4、师:你喜欢哪一种音乐?把这个自然段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汇报。) A、有感情朗读

B、师:你想象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C、学生想象后回答。

D、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及时给予评价。

5、师:这些音乐都是由哪些动物演奏的? A、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 B、齐读和指名读相结合。

三、知识巩固

师: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你都了解到什么?用曲线画出来。

A、指名学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B、有感情地朗读。

四、知识拓展

1、师:你认为林中还有哪些动物的演奏?

2、指名回答。

五、课堂小结

1、以前我们曾经了解过海底世界有奇妙的声音,今天的学习,又让我们领略到了大森林中的音乐,现在就来谈谈你的感受。

2、师:那么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3、指名回答。

4、师:作者感叹道:森林里的乐队就是这样组成的。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再来感受一下林中乐队的奇妙吧。

5、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 业

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各唱各的曲子

各用各的乐器

各有各的唱法

各有各的奏法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重点:

1、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2、学生读古诗,背古诗。 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摘录笔记;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摘录笔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摘录笔记。

二、新授

(一)学习摘录笔记

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

2、师:大家在读完后发现,它们都是好词、好句,而且是文中的重点词句。那么,你们还能找到更多类似的句子吗?

3、学生合作找到重点句子。

4、全班交流。

5、师:你能说说他们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指名回答。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大量比喻手法

《月光曲》形象的情景描写

《林中乐队》拟人手法

7、举例说明。

A、血肉:比喻为抗击入侵者而拼搏的人们。

B、长城:比喻在入侵者面前建立起坚实的堡垒保卫我们的祖国。 C、魔爪: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8、找一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

(二)读古诗

1、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围绕着“音乐”来说,其实在很早以前人们就会用象声词来表示声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

2、全班齐读古诗。

3、自学并交流古诗的含义。

4、学生交流预习资料。

5、学生质疑诗意。

6、全班交流讲解。

嘈嘈:声音沉重悠长。 小弦:指最细的弦。

切切:弦声幽细琐碎。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四、布置作业

课题:第九单元《语文天地》

课型:复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自读课文《我的吉他》;

2、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在阅读中继续学习标注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接力朗读课文,思考:诗人分别把吉他比喻成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

把吉他比喻成:丑小鸭、竹篱笆、少年的梦想和童话、星星、朝霞、友人的悄悄话、驼铃、灯塔、我需要的声声回答。

(三)体会思想

1、讨论:诗人的比喻是否合适?

2、指名回答。

3、师:这些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充分反映了吉他在西班牙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4、师:谁能发现这首诗还有什么特点?

(每一段歌词的结尾都是一句:你是我的吉他。)

5、师: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6、四人小组交流。

7、个人汇报。

(重复出现,反复强调,抒发了诗人热爱音乐的思想感情。)

三、知识拓展

1、师:诗人这么喜爱他的吉他,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吉他吗?

2、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第九单元作文教案

第九单元作文教案——礼物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 范文:

礼物

那时,我才上一年级还不懂事,学习极差。就在那时,老师给了我一份“大礼”,令我霎时掉下地狱,但也是从那时起,这份礼物让我一步步地走向天堂……

一年级,我就出师不利,遇到了一位十分严厉甚至有些残暴的数学老师。本来就对数学不太感兴趣的我遇到了她,无异于雪上加霜。

她竣冷的外表里透出强烈的自尊心,再看看她凸出的嘴,不难想象,她有多么凶恶。果然,她对于常不交作业、对数学爱理不理的我特别“关照”。只要我一有风吹草动,她那恶狠狠的手掌便向我强攻过来,还要加上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语……让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园丁!如果说幼儿园的阿姨是在山上与我玩耍的好伙伴,那么我的这位数学老师就是把我推下山崖的人!

慢慢地,我成了班里名副其实的差生,对于她的打骂也习以为常。她也认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便想出了一个高招……

父母对我非常好,所以我一般都把大大小小的数学考试瞒起来。一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里,说要给我一份“礼物”。她拿出一张纸条,让我带给父母看。我也没多想,便高兴地交给了父母,他们看完便一同出去了。这时,我才仔细看那张纸条,我只觉得头脑“嗡”的一声!那上面竟然写着:“我是周楠的老师,请你们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我愣了,父母要是知道我的程度如此之差,可怎么了得!

不一会,他们回来了,若有所思地看着我,刚想说点什么,又吞了回去,紧接着便叹了口气,走了。第二天来到学校,她对我冷漠依然,而且好像多了一份轻蔑。放学了,我背着书包慢慢地走着,我不敢回家,就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我眼睛红红的、湿湿的,想哭,但我极力克制着自己,可又怎么能不哭呢?我学习差,没有人玩,老师对我不好,连对我那么好的父母也唉声叹气的,慢慢地我逐渐由伤心转为愤怒;你让我的父母对我唉声叹气,但我偏要让他们昂首挺胸!我为什么学不好,我就不信,我就要学好给你们看!我拭干眼泪,充满自信地眨了眨眼。

工夫不负有心人,数学的最终成绩出来了,97分。我第一个要给人看的就是父母。在回家的路上,我脸上全是泪,但没哭。

从感情上讲,我可能会有些恨她——我的数学老师,可理智告诉我应该感谢她,不,确切地说应该感谢她的那份“礼物”。

第三篇:第九单元教案(幻想和想像)

安海西边小学

我想

教学要求:

1、理解诗的内容,通过幻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认识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的小小愿望。

难点: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内容,了解“我”的小小的愿望。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美丽景色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师说:当同学们看到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蓝天白云这些美丽的景色时,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作品中,去品味生活。

3、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注意,提醒大家注意。

“哇”读“wa”,轻声。

“汲取”中的“汲”读ji

4、老师简要介绍作者。

高洪波:1951年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出版有儿童诗集《大象法官》《我喜欢你,狐狸》等。儿童诗《我像》获全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5、指名读课文第一至四节。

三、理解内容。

1、 从第一至第四节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分组学习。

自学提示:

(1) 我想变成什么?为什么?

(2) 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小组讨论。

(3) 用读或演的形式汇报。

2、交流汇报。

(1) 交流第

一、二节内容。

(2) 学习第三节。

指名读第三节。启发学生想象:“我把眼睛装在风筝上,飞上高高的蓝天,望啊望——作者能望到什么?

鼓励学生充分说。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解决疑难:为什么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3)、学习第四节。

齐读第四节。请学生说说对蒲公英、柳絮的了解。

启发学生想象: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作者飞到那里干什么?

3、学习第五节。

(1) 指名读第五节。分组讨论:“我”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2) 交流汇报。

四、巩固练习。

1、 配乐,同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互相评议。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2、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3、 配乐齐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 读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充分说。

教师总结。

大自然是这样美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美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指导背诵这首诗。

2、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第三节再编一段。

3、 学会九个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 配乐齐读课文。

3、 指名读第三节。要求:仿照这一节,再编一段。

(1)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想象。

(2) 同桌相互说,相互评价。

(3) 推荐读得好的同学向大家汇报。

二、背诵指导。

1、 依据板书内容自己独立试背。

2、 指名分小节背。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2、 小组内相互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 小组代表汇报。

悠 谷 脚 丫 软

营 柔 堂 遥

4、 指导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扩词练习。

悠:悠久 悠扬 悠闲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谷:稻谷 谷子 深谷

脚:脚印 脚步 脚趾

软:松软 柔软 软弱

营:军营 营地 营房

堂:食堂 纪念堂 礼堂

柔:温柔 柔弱 柔美

七色花

一、教学目标

1、 能读准注拼音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地回答课后习题第

1、2题,所提出的4个问题。

3、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

4、 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二、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决全文生字读音及词语意思,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习课文1、2自然段,会回答课后习题1的两个问题。

(3)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

(二) 教学过程

(1)听歌曲,谈话揭题。

板书课题:七色花

(2)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思考:A、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B、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课文

要求:A、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思,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

B、带着课后1、2两题的4个问题在读课文,思考并试着划出有关句子。

C、找出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检查部分自学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B、讨论没弄懂的词语意思。

C、指名回答习题1的两个问题。

(5)学习1、2自然段。

A、齐读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B、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C、1、2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6)指导有感情朗读1、2自然段。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7)作业。

A、给下列带点字注上拼音。

(ní) (sī)

(suì)

(jiāng)

珍 妮

撕 下

打 碎

冻 僵

B、用一句话写出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11自然段,会正确回答习题2两个问题。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读习题3的三个句子,正确朗读3-11自然段。

(3)感受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二) 教学过程

(1) 谈话引入新课。

(2) 提问找出重点段。

1)、 珍妮用七色花的7片花瓣帮她做了7件事。

2)、 你认为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3) 学习

10、11自然段。

1)、 找出写最后一片花瓣的有关段落。

2)、 轻声读。思考并讨论:这部分内容按什么顺序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3)、读第10自然段。想象,当时珍妮会怎么想。

4)、小男孩站起来,高兴地跑啊跳啊。这时,为什么珍妮心里充满快乐?

5)、用“珍妮碰到什么困难或想要什么时,就撕下一片花瓣帮她做了什么事”的格式说说这部分主要内容。

6)、朗读。

(4) 总结学法。分5步:

1)、 找(找相应段落)

2)、 读(读有关内容)

3)、 思(思考几个问题)

4)、 概括(概括主要内容)

5)、 朗读

(5) 用同样的方法自学3~9自然段。

(6) 讨论交流。

(7) 3~7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板书:用花

看板书回答习题2的两个问题。

(8) 总结全文。

1)、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谈谈读后感。

3)、 质疑。

4)、 如果你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会用它帮你做哪些事?

(9) 作业,复述课文。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空中花朵——降落伞

教学要求:

1、了解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习他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

3、学习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认读十四个字。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卢诺尔曼的心理活动和动作,了解它设计的第一顶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事。

难点:找出卢诺尔曼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三个因素。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卢诺尔曼设计第一项降落伞并试验成功的故事,学习卢诺尔曼富于幻想、敢于实践的精神。

2、充分运用幻想和想象,说说降落伞的用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查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跳伞的画面。

2、教师说:降落伞从空中缓缓飘落,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特别美丽。那么,降落伞是怎么发明的?是谁发明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说说你理解哪些词语的意思。

2、按要求进行初读。(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

(1)纠正读音。

重点提示:多音字“兴”“系”“喝”“降”在课文中的读音。

浸:读音是“jin”,不要读成“jing”

篇:读音是“pian”,不要读成“bian”。

(2)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字音。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沉浸:进入水中。多比喻处于某种境界获思想活动中。

萦绕:萦回

聚集:集合,凑在一起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4、回答:谁发明了降落伞?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三、理解内容。

过度: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1、分组朗读第二至九自然段,抓住卢诺尔曼的心理活动和动作,讨论中心问题。

2、交流汇报。

(1)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学生交流(卢诺尔曼从小就富于幻想,常常冒出不可思议的念头)

提问:他常常冒出什么不可思议的念头?

体会一下,读出上面两句话的语气。

教师小结:童年时想飞的梦想深深扎根在卢诺尔曼的心中。

(2)学习第六至九自然段。

学习交流。

师生交流拉文的故事。

重点理解第七至九自然段。

卢诺尔曼为什么先拿一块和他自己体重差不多的石头试验?

教师小结。

四、思维拓展。

你能说一说降落伞的用处吗?

五、总结全文。

1、请学生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2、教师总结:鲁诺尔曼富于幻想,为他长大后设计第一顶降落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敢于实践是能够发明降落伞的一个条件。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世界的奥秘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八个生字和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进程:

一、检查复习。

1、说说降落伞是谁发明的。

2、说说卢诺尔曼为什么能够发明降落伞。

二、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识字方法。

3、集中交流汇报。

“我们足用数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了浸篇讯三个字,分别是侵——浸、遍——篇、迅——讯。”

三、指导书写。

二、扩词练习。

演:演出 演员 演戏

强:强大 强健 富强

沉:沉浮 深沉 沉思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语文天地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积累运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辨析组词

1 出示有关的汉字,学生读一读,找特点。

2 指名反馈,归纳:同音字。

3 学生完成练习。

二、抄一抄

1 读一读。

2 鼓励学生积累其他词语。

3 反馈、。

三、读一读

1 自由读。

2 反馈对这些词语、句子的理解。

3 学生补充,鼓励课后积累。

四、填一填

1 学生完成练习。

2 集体讲评。

3 读一读。

五、仿写句子

1 出示例句,学生读。

2 讨论:“有的”和“有”的不同。

3 指名反馈。

4 学生练习。

5 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阅读短文,掌握忘本单元金钥匙。

2 介绍大海。

教学过程:

一、阅读短文

1 学生借助字典、词典,读通短文。

2 认读生字。

3 大家一起读。

4 再读短文,说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二、介绍大海

1 请学生说对大海的了解。

2 小组交流。

3 指名反馈。

安海西边小学

安海西边小学

三、金钥匙

1 学生自读。

2 反馈,你从中掌握了一项什么本领?

3 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写文字说明,办以《大海》为主题的小报。

教学过程:

一、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1 请同学们自由地交流收集的资料。

2 指名反馈。

二、引导写说明文字。

1 教师引入。

2 指导写说明:指出写说明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 学生反馈,教师小结。

4 学生练习写说明文字。

三、指导办报。

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看到的报纸的样子,特点。

2 学生反馈。

3 小组讨论自己小报的主题,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4 学生反馈,教师指导学生办报时注意的事项。

5 学生合作办报。

6 小报展,互相点评。

安海西边小学

第四篇:第四单元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教案

第四单元

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2、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增强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和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

搜集和运用学校和班级中发生的真实事例,在学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而理解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公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导入新课:以“三个和尚”的故事导入。

2、围绕以下问题自读课文P100-102内容,在书中做出圈点:

(1)、公平是怎样产生的?谈谈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是怎样的?

(2)、列举几个你在生活中耳闻目睹的有关不公平的事例。

(3)、不公平的危害是什么?

(4)、公平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哪些?

[协进学习]

、阅读书中P101案例,回答问题:

(1)你认为李伟受表彰公平吗?为什么?

(2)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教学方法: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后点拨、引导: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们将自己的付出与所得进行比较后才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

2、板书:人们心目中的公平,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3、活动:不同人眼中的“公平”。

如:法学家——公平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物理学家——公平是天平上的平衡。

体育老师——公平就是反兴奋剂。

消费者——公平就是不缺斤短两。

……

结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

4、活动:畅所欲言。

(1)某地方政府每年重奖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

(2)某银行在招聘职员时规定了身高条件

(3)国家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

(4)国家规定:对外地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

请回答:以上事件中哪些体现公平?谈谈公平对个人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略。公平的作用见书上P102第二段。

5、请学生说说自己经历过或者所见所闻的“不公平”的事例,并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如何以及这种现象的社会危害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举例:略。感受:委屈、气愤,想报复……

“不公平”的危害性表现见书中P102第一段。

6、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公平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仅公民个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公平,而且社会稳定和发展也需要公平,因此为了追求公平,全社会都应付出自己的努力,这将是我们下一课探讨的主要内容。

[提升学习]

、完成《随堂练》上相应内容。

2、探究:在班级管理中存在哪些不够公平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于班级建设有什么影响?你准备怎么办?

教学反思:

第九课第二框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理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提高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和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安排学生结合书中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体验学习,最后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们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理智面对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器具: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行为实践导入。

活动:“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过程:略。

教师: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协进学习]

一、活动1:理智面对不公平(见书中P104)

情境1:小蒙想和同学一起参加夏令营,但家长以收费太高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小蒙心里很委屈。情境2:上课时,李乐和几个同学一起小声议论,被老师点名批评,李乐很不服气。

情境3:秦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满以为自己会获奖,没想到榜上无名。她看了那些获奖的,很不以为然,觉得评选不公平。

思考:他们的想法有什么道理?是什么影响着他们对公平与否的判断?他们该如何面对?

小组讨论:略。

教学目的:通过这次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二、活动2:同学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

(一)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遇到不公平情形时应该怎样做?

教师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请大家设想一下,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

提供情境:

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当有人弄权渎职侵吞公款时,……

当有人排斥异己、处事不公时,……

学生回答略。

三、案例分析1:瞎子和跛子的故事。

故事梗概:一栋大楼失火了,瞎子和跛子被困在里面。

思考:他们怎样做才能逃离危险?

学生:瞎子背跛子走。

教师指出这是一种合作并引导学生说出合作的必要性(原因)。P106

四、案例分析2:见书本106页同学们分组排历史剧一例。

思考:小张的分数最高,大家为什么并没有觉得不公平,反而为他高兴?

为什么以后的活动大家不愿意找小王?

为什么老师没给小亮分数?

这一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在学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怎样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的结论。P106

[提升学习]

一、

请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并提出质疑。

二、

探究园: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相对公平的评比制度。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教案

9鲸

学习目标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

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

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

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

吃食

呼吸

共同点

都吃鱼虾

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

须鲸

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

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

齿鲸

大鱼海兽咬住凶猛

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

◆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

◆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回顾内容,朗读记忆

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出示资料,延伸扩展

◆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只是讲的不够生动。在上课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读课文如:分角色读,只名读,齐读等。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在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松鼠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

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

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

◆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等,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你喜欢它哪些方面?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多处运用比较的语句,体会表达特点.

◆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除了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有哪些特点吗?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松鼠》这篇说明文时,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分为几部分,抓住主要内容对课文进行概括,说出每部分内容,并讲出自己这样分的理由,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具体到生活习性又可发分细分为:它的生活、住所和吃食。接着,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地美丽和可爱,如何地讨人喜欢,通过读,让学生知道该段由几句话构成,并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出理由,这样学生便会感到由总到分或是由整体到局部的写法,加上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上学到怎样把一件事物描写具体的写作方法,由总到分。这样,对学生进行说明文习作训练大有裨益!

1新型玻璃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及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的说明方法.

◆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玻璃有什么作用吗?

◆教师板书课题点明“新型”.“新型”是什么意思?

◆“新型玻璃”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词.

◆不认识的字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注意要读准字音.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难写的生字.

◆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生字掌握的情况.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用笔画下来.

布置作业,练读课文

◆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自己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老师导语引入:“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报的警吗?”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第l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自由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作用?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学生汇报,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引导学生理解“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关系.

◆在学生理解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夹丝网防盗玻璃”有什么用途?指导朗读句子.

谚思考:这句话中用了几个“可以”说明了什么?

利用表格.自主学习

◆除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我们来开个新型玻璃展销会吧!请各个厂家把自己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向大家介绍清楚,以便大家购买.分组读书讨论,布置要求:读课文,画特点,想作用,填表格.

新型玻璃名称

特点

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

玻璃中夹一层金属丝网

防盗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藕断丝连

高层建筑采用,安全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改变颜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使房间冬暖夏凉

阻挡强光和冷气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闹市临街建筑物采用,减少噪音

哪个厂家先来介绍自己生产的新型玻璃,注意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藕断丝连”的意思?变色玻璃是怎样随着阳光的强弱调节室内光线的?

板书,小结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的建筑中,发挥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呀!

◆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玻璃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外延伸,鼓励创新

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想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呢?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充当各种玻璃,通过“自叙”这种形式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并让学生展望未来,设计心目中的新型玻璃,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12假如没有灰尘

学习目标

.认识4个生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辨证的看待事物.

3.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收集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查字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勿、尘埃、拂拭、饱和、依附、

湿漉漉、朝晖、日晕、单调.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许多帮助,我们都对科学家的创造发明感到欣喜,可你们知道吗,我们身边最不起眼的灰尘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得正确、流利.

◆出示生字生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b.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

a.灰尘的特点:

小.

于土壤和岩石.

在空中飘浮.

b.灰尘的作用:

反射光线.

反射光波较短的光线,吸收光波较长的光线.

灰尘具有吸湿性能.

◆通过学习我们对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有了了解,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句式:假如没有灰尘,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说明方法

我们能这样清楚、明白地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课文用了什么方法来告诉我们的?

教学反思:

《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解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学生在学习新课文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的原始状况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目标,虽然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有特色的个性目标,但我们一定要保持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备课前我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什么样的目标能使更多的学生知识储备达到最优化?对于课文及其相关的内容,有多少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致达到什么程度?

口语交际•习作三

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表达、应对、倾听、提问等语言能力.

2.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激发兴趣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他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精心准备

◆熟悉“商品”.对你的“商品”进行全面了解.从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以及价格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

◆找出产品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准备做精彩的描述.

◆面对“顾客”,你用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推销你的商品,请做好充分的准备.

◆思考“顾客”针对产品会提出那些质疑?你将如何解答.

小组试买

◆在小组中试着推销你的商品,让同学们针对你推销产品的内容、语言、语气、表情提出中肯的建议.

◆认真聆听同学们的建议,合理采纳.

班级特卖场

◆每组选出最优秀的“推销员”,推销自己的产品.

◆“顾客”认真聆听“推销员”的介绍,对产品提出质疑.

◆耐心、机智地回答“顾客”的问题,抱着既对消费者负责,又对产品负责的态度.

总结

◆评出最佳“推销员”.

◆你认为怎样才能够做一名优秀的推销员?

第二、三课时

习作

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回顾•拓展三

学习目标

.学习用表格的方式做单元小结.

2.推荐好书《森林报》,培养学生课外书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学习列表格.

教学过程

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组说明性,你一定增长了不少知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说明的方法,你能填写一下这张表格吗?

说明的方法

课文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课文中的,在其他的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你还能找到吗?

除了以上四种方法,你还发现什么好方法了吗?试着填一填.

说明的方法

习作或课外书中的例子

举例子

用数字

做比较

打比方

除了用表格的方式小结单元的学习内容,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日积月累

◆读读这首小诗,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

◆这首小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和你的同桌说说.

◆你还知道描写四季的谚语和诗歌吗?向大家推荐推荐.

课外书屋

默读课外书屋的介绍,明确阅读要求.

◆你喜欢《森林报》吗?挑选你印象最深的章节介绍给同学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督教工作制度范文下一篇:独立思考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