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心理干预

2022-09-11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抑郁症状, 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它是孕妇分娩后的常见病症之一, 直接危害产妇及婴儿的身心健康, 给婚姻、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 因此, 观察分析发生产后抑郁的原因, 及时有效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1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

(1) 生理因素:孕妇从怀孕到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 妊娠期体内雌孕激素显著提高。皮质内激素、甲状腺激素可有不同程度提高, 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消退, 致使茶酚胺减少, 从而影响高级脑细胞活动而诱发抑郁。 (2) 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应激过程, 由于产妇缺乏对分娩过程的正确认识, 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特别是分娩时的疼痛, 是否能顺利分娩, 担心自己和婴儿的健康, 婴儿有无畸形以及婴儿的性别等, 能否被家人接受。 (3) 职业和文化程度因素:有研究表明经济窘迫、社会地位较低的产妇发生抑郁的概率较高。文化程度越低, 发生抑郁的几率越大[2]。 (4) 性格因素:产妇自身性格、心理素质也是一重要因素, 产后抑郁多见于孤僻、敏感、好强、固执保守、不善与人交往、喜苦思冥想、不善表达的人。 (5) 家庭因素:产妇对婚姻的满意度, 夫妻关系不和谐、丈夫及家人缺乏关爱和支持、家庭经济条件差、居住环境低劣等都是产后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6) 社会因素:生活负性事件太多及曾经历了不良产史的产妇易产生抑郁。部分职业女性担心分娩影响自己晋升、就业的机会。

2 心理干预

2.1 积极开展孕产期健康保健

孕妇在门诊行产前检查时, 了解孕妇的健康状况及心理活动, 有针对性进行健康教育, 医护人员向产妇提供一些与分娩相关的知识, 做好妊娠分娩知识的宣传, 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和分娩技巧, 减轻孕妇的紧张恐惧心理, 消除不良情绪, 树立正确生育观。

2.2 产褥期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由于分娩的疲劳, 会阴切口的疼痛, 剖宫产术后伤口的疼痛及子宫收缩痛等。都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过度的劳累会直接影响产妇的情绪。应尽量给产妇创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产后休养环境。

2.3 良好的家庭氛围

创造一个亲切和谐的家庭氛围。使产妇处于一个温暖的家庭中, 不感到孤独。家庭成员都在支持和鼓励她, 并适当分担照顾婴儿。

2.4 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指导, 进行早接触、早吸吮, 尽快建立母子感情。介绍育婴的常识, 宣教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有关新生儿生理现象知识, 使其尽快适应母亲的角色。指导产妇的饮食和营养搭配, 保证孕妇营养和能量。鼓励产妇积极有效地进行产后恢复训练。鼓励产妇多与家人朋友沟通, 多看一些产褥期保健知识及育儿方面的书籍。

2.5 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给予实际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

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亲切、温和的态度对待产妇, 缓解产妇的紧张、焦虑情绪。做好孕产妇生理心理的评估, 及时进行有效宣教。及早发现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先兆, 及时提供专业的咨询技术, 针对性进行教育和指导。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支持的优势, 社会支持是影响产妇抑郁情绪发生的主要因素, 也是防止进展为产后抑郁症的重要保障。

3 讨论

产后抑郁作为产科和心理学的边缘学科, 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的心理变化, 准确评估她们的心理状态, 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教育和指导。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孕期卫生知识的宣传。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宣教,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后, 可以对产妇做到很好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使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 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3]。

综上所述, 针对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因素及其特定的心理状态, 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及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产后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以及如何做好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关键词:产后抑郁,原因,干预

参考文献

[1]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 :144.

[2] 李风莲, 张淑梅.西宁地区产妇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1) :4572.

[3] 韩爱卿, 单瑞芹, 李娟.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30) :434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护士长角色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高等职业教育中《仪器分析》的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