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投资分析

2023-06-04

第一篇:中国工商银行投资分析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分析

投资银行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投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需求前所未有的旺盛。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落后,参与世界市场的程度低,投行在中国的发展只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推进投行的成长,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成了现实的研究问题。在投行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决定因素,即投资银行家,那么,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和投资银行成长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呢?本文论述如下:

一、投资银行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内涵

二、投资银行成长的决定因素

根据投资银行成长的模型进行分析,可知在风险厌恶条件下,投入风险资产中的财富会随着国民财富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随着国民财富的增长,人们愿意把更多的财富投入到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中去,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无疑人们的投资理财行为,需要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专业化服务,从而促进投资银行业的发展。那么,投资银行成长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呢?

资本金与投资银行的成长。企业的发展需要资本金,投资银行的发展更需要资本金。投资银行是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资本金数量越多,业务空间越大,成长越迅速。资本金越少,成长的速度、成长的规模就会受到限制。合理的资本金结构,既可以促进投行竞争性和成长性的提高,又能提高投行的效率行和发展的稳健性。关于投行资本金的规模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投行提出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投行要定期补充资本金。

业务创新与投行的成长。投行的业务创新包括金融产品、技术、管理、体制等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哪个时候像现在对企业上市和再融资的需求旺盛,个人投资理财更是迫切。目前,国内的投行业务主要集中在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资本管理,以及二级市场的经纪商和交易商方面,业务范围总体狭窄。面对国内的需求和外来的强大竞争,业务创新成了投行成长的基础和法宝。新业务预示着新的利润增长点,新业务预示着更强大的竞争力。

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的成长。投行是个智慧密集型行业,投资银行成长的基础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投行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技术,而是人。投资银行家从整体上对投行的成长发生作用和影响。投资银行在控制风险、开拓新业务、促进技术进步、增强竞争能力等方面都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投资银行人才。像摩根斯坦利在世界各地仅研究分析员就有500多名,每年研究所花费的资金就高达3亿美元。

技术进步与投资银行成长。从投行发展史上看,技术进步对投资银行的成长具有戏剧性的影响,是投资银行成长中主要的推动因素。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不仅导致了投资银行由早期的汇兑和担保业务到证券承销业务的出现,而且提高了交易的速度,扩展了投资银行经营的地域范围;第二次技术革命不仅导致了投资银行企业兼并和重组业务的兴起,而且使投资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得以提高,使投资银行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爆发,诞生了风险投资、股票期权、证券、金融衍生工具等新的金融产品,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结构和业务范围发生了深刻变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在投行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架构、服务渠道和方式、产品创新、市场拓展、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等发生了颠覆性的发展和变革,使得投行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创新须臾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支持。

公司治理与投资银行成长。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投行健康成长、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现实中,投行公司治理较复杂。一个有效的投行公司治理必须具备七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以清晰的产权界定为基础;二是投行所有者拥有选择和监督代理人的权威;三是投行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四是根据投行绩效动态确定经理层的收入水平;五是在清晰的制度框架下给予经理层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六是投行的所有权在多元化基础上适度集中;七是具备对投行经营状况变动的开放性和适应性。②

三、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家素质的内涵

投资银行家是企业或政府执行金融计划的金融机构的代表人,是企业资本运营所需专业化服务的提供者。他最了解资本如何配置才能达到最大的利益。投资银行家为企业融资充当财务顾问,是企业兼并、收购与重组的专家,是金融工程师。

第二篇:中国工商银行股票分析

——08111040 市场营销 庞雪飞

中国工商银行于1984年1月1日作为一家国家专业银行而成立,承担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所有商业银行职能,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正式成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以来曾经历几个阶段,期间由国家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之后再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最近的我国银行业重组的一部分,汇金公司于2005年4月向 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财政部则保留了原中国工商银行资本金1,240亿元,中国工商银行于2005年10月28日由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高盛集团有限公司、安联险集团 、美国运通公司分别认购中国工商银行A股发 行和H股发行前已发行股份的5.7506%、2.2452%和0.4454%。2006年6月,社保基金理事会也认购了中国工商银行A股发行和H股发行前已发 行股份的4.9996%。

工商银行在2005年10月28日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改制成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担任本行发起人,并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设立后承继了原中国工商银行的所有业务、资产和负债。根据国家关于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接受本行的委托,就本行整体重组改制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事宜所涉及的本行的全部资产和负债在评估基准日2005年6月30日的公允价值进行了评估,并出具了《中

国工商银行整体重组改制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中联评报字[2005]

第390号),评估结果为总资产609,234,671.08万元,负债

583,631,856.28万元,净资产25,602,814.80万元。 财政部于2005

年10月21日正式核准了该资产评估报告,并出具了《财政部关于发

起设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审核的批复》(财金

[2005]96号)予以确认。

2010年,工商银行公布中期经营业绩,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66.13

亿元,同比增长2.7%。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净利息差收窄,天量信

贷并未给工行带来高额利润,反而是新兴业务支撑了工行利润增长。工商银行中期报告指出,上半年新兴业务的较快发展,对利润的

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投资银行、企业年金、银行类理财、银

行卡、电子银行以及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等业务发展迅速,与资本市场

相关的代理基金、资产托管等业务也伴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复苏而呈

现恢复性增长。同时,工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使得资产减值损失大幅

下降,科学的成本管理使得成本收入比保持在29.69%的较低水平,

也是利润增长的重要方面。

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实

现收入71.43亿元,同比增长48.1%,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提高

到约25%,在国内同业中位居首位。同时,工行还大力推进债务融资

工具承销业务的创新,上半年共成功主承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和金融债发行项目36个,参团承销项目64个,承分销项目数合计达到100个。上半年主承销发行额达1424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140%,其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

务融资项目的发行总额达1394亿元,市场占比为24%。

由于净利息差收窄,工行上半年利息净收入1160.38亿元,同比

下降11.9%,这直接导致工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3%,为1483.52亿

元。但实现非利息收入323.14亿元,增加90.92亿元,增长39.2%。营业支出632.86亿元,下降11.4%,保证了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信贷利差收窄、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下,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推出更加适合客户和市场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服

务领域,才能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平安证券分析师刘英华则认为,息差企稳回升态势比较确定,加

之工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保持双降,下半年计息资产收入或

有较大增长,将有力提升其利润水平。

工商银行半年报指出,下半年将采取五大策略。一是把握国家推

出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识别挖掘一批符

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抗风险能力强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高的优质企

业。二是把握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机遇,大力拓展国际化经营。三是严

格控制各项经营风险,高度警惕资产价格泡沫,加强信贷审查,严防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高度关注房地产贷款风险。四是加强流动性管理

和预判,在实现资产负债期限合理匹配的同时提高资金营运收益。五

是把握市场机遇,创新发展理财业务和贵金属业务,促进与资本市场

相关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去年9月29日挂牌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股权转

让项目,上周正式尘埃落定。原持有工银瑞信20%股权的公司第三大

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以2.582

亿元的价格正式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并于上周以2.582亿元

的价格成交,而受让方正是原持有工银瑞信55%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工

商银行。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31日,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

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57亿元、净利润

为1.23亿元,公司总资产达到7.83亿元、总负债1.37亿元。而20%

的股权转让定价为2.582亿元,实际上相当于把工银瑞信的估值定在

13亿元。

此项转让项目成交之后,工商银行所持有的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

司的份额将正式增加到75%。而工银瑞信原第二大股东瑞士信贷第一

波士顿持股比例仍保持不变,仍为25%。

对于原工银瑞信第三大股东中国远洋退出工银瑞信的原因,市场

人士指出,这应是主要受到国资委对央企非主业投资的监督管理规定

的影响,即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不得超过10%。因此,属于国资委的

中国远洋需要对投资行为进行清理,尤其是在金融、证券、保险、房

地产等领域。

事实上,中国远洋的“退”与工商银行的“进”并不出人意料。

在“综合化、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下,工商银行不仅对旗下非银行金融公司加大投资力度,更在综合经营和海外收购方面表现抢眼。就在

工银瑞信20%股权转让项目挂牌当月,工商银行还正着手对旗下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行大手笔的增资。在去年9月初举行的股东大会上,工商银行已经通过了向工银租赁增资30亿元的议案。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虽然程度不同地呈现出好转迹象,但不稳定、不确定和不平衡的特征还比较明显,各种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下半年,工商银行将进一步积极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努力拓展盈利成长的新空间,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三篇:中国工商银行案例分析

一、发展历程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成立。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工商银行成功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步发行上市。 作为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经过20几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工商银行已经步入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轨道。

随着2007年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工商银行的非银行牌照类业务已延伸到投资银行、基金和租赁等市场领域;收购澳门、非洲等地最大银行股权,进入俄罗斯、印尼等新市场,境外机构达112家,形成了覆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和我国主要经贸往来地区的全球化服务网络。

2008年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144万户,个人网上银行客户5672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110.50万亿元,增长28.9%;个人网上银行实现交易额9.77万亿元,增长135.4%。获《环球金融》杂志“亚洲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个人网上银行”、“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等奖项。

二、商业模式分析

(1)战略目标

工行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领导地位并致力于转型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工行的整体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维持可持续增长。工行相信自身的独特性在于业务创新的经营方式

及引领市场的创新精神。工行致力于继续以业务创新的理念,通过以下战略措施加强工行的独特性:

 进一步发展具有高增长性的非信贷业务以实现收入及资产结构多元化;  稳健发展本行的信贷业务,积极改善本行的信贷结构;  通过扩大客户细分、加强目标市场营销和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来继续提升本行的客户组合和盈利能力;  通过战略性地提升传统分行网络,并加强电子银行业务,以进一步增强销售和市场推广能力;  继续加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  充分利用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关系;  完善与绩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绩效。

(2)目标与客户

2011年6月末,企业网上银行客户27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4.2%;个人网上银行客户突破1亿户达1.07亿户,增长11.4%。并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网上银行”称号。

(3)产品或服务

①、个人金融服务:投资理财、便利金融、个人贷款、存款服务、理财金账户; ②、企业金融服务:对公存款、融资业务、票据业务、财智国际、清算和结算服务、理财产品、企业电子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机构金融业务、企业年金业务、中小企业服务、更多金融服务;

③、电子银行服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企业银行 、个人网上银行登录、 企业网上银行登录;

④、银行卡服务:卡片世界、贴心服务、牡丹卡申办直通车、使用指南。

(4)赢利模式

①、公司业务:

工行公司业务以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政府机关为基本服务对象,是工行的基础业务和各项业务发展的基石,也是工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②、同业业务:

工行从1996年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业务,是国内最早提供资本市场银行业务、服务于金融同业的商业银行之一; ③、资金业务:

工行资金业务是根据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市场惯例,在货币、债券市场从事的资金拆借、债券投资、外汇买卖以及其他各类金融工具等交易业务; ④、零售业务:

工行零售业务以居民个人或家庭为基本服务对象。加快零售业务的发展是工行业务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战略转型的重要内容; ⑤、电子银行:

2001年7月,工行对全行电子银行服务渠道进行整合,成立电子银行部,实行统

一、集中和专业化管理。通过几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初步构建了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为主体的

多功能、多层次、多渠道电子银行服务网络,业务品种不断丰富,有效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具备了统

一、标准、高质量地为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能力,柜面替代率不断提高。

(5)核心能力

中国工商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较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我国商业银行除了要加强市场营销能力、创新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以外,还要重视风险管理业务能力的培养。

三、技术模式分析

数据集中工程、全功能银行系统和数据仓库三大科技项目,是中国工商银行搭建国际先进水平金融信息技术平台的基础。2002年10月完成的数据集中工程,是我国金融系统数据集中的开创性工程。

依托信息化技术平台,工商银行相续投产了信贷综合管理系统升级版、证券、基金业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手机和电话银行系统等系列金融信息化产品,赢得了科技应用上的领先优势。

四、经营模式分析

<1>经营范围

 负债业务:人民币储蓄;外币储蓄;储蓄旅行支票;外汇借款;同业人民币、

外汇拆入;发行金融债券等。

 资产业务:短期、中期和长期人民币和外汇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

外汇转贷款;住房开发贷款;具有专门用途的贷款;消费性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票据贴现;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认购业务;同业人民币、外汇拆出;项目贷款评估等。

 中间业务:人民币现金结算、转账结算;国际结算;代理业务;人民币及

外汇银行卡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外汇中间业务;融资类和履约类担保业务;商人、个人银行业务;投资基金管理、托管和销售;其他受托和委托资产管理;企业资信评级及其它中间业务等。

<2>实体分销渠道

2008年,工商银行以财富管理中心、贵宾理财中心、理财网点和金融便利店为主体的分层分类网点功能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网点经营转型不断深入。在保持总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对省会城市、重点大中城市及经济发达县域予以适度网点资源倾斜,在重点城市实施网点布局优化和战略转型,不断优化机构网络布局,加速网点升级改造。年内完成100家财富管理中心和2,000家左右贵宾理财中心建设,增强网点客户服务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完成西藏分行和私人银行部机构申设工作,完善全国机构网络服务体系。

<3>大力进行自主创新

在2002年,工商银行就完成了业务处理主机集中工程,构建了高度集中的电子化体系,首开我国金融界科技管理集约化的先河。在国内,实现了37家分行和总行各经营机构的各项业务的集中处理,大幅度提升了生产运行水平。海外数据中心则实现了工商银行六家境

外分支机构的业务集中处理,从技术上支持了全行境内外业务联动的整体优势发挥。从技术上支持了全行境内外业务联动的整体优势发挥。“十五”期间工商银行还自主开发推出了NOVA全功能银行系统,投产应用了375个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项目。该系统实现了业务处理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确立了国内科技领先的优势地位,为新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各项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资本模式分析

2006年5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在杭州签署整体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电子商务以及相关的安全认证、资金托管、市场营销、产品创新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这是中国最大商业银行与最大电子商务网站之间的一次全面合作。

在中国工商银行新一代网上银行系统(e-Bank)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基于Liana交易平台的建设很好的实现了版本间的衔接与延续,很大程度的保证业务开发的速度与质量,进而推动了业务的快速成长。

中国工商银行联合搜狐、海南航空、新浪等12家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就在线支付、e卡联名卡、实体联名卡、企业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资源共享、联合促销等内容开展了战略合作。此举不仅标志着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开始向网络金融服务领域更深层次迈进,也标志着商业银行与电子商务产业链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此次合作最重要的成果将是真正解决电子商务支付问题。

六、管理模式分析

 公司治理不断改进。工商银行严格遵守营业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及上市地相关监管规定,加强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完善“三会一层”运行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持续优化董事会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深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快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 风险管理水平也明显提升。工商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行员工各自履行相应职责,有效控制各种风险。通过借鉴国际经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得到全面加强。

 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2008年,工商银行实施全面的资本管理,制定资本管理制度及配套的经济资本管理办法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投产资本管理系统(CAPV1.0),实现经济资本自动计算和报表展现功能

七、总结及建议

网银发展的真正障碍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客户使用网银的信心。虽然在拒绝开通网银的人群中,将近70%的人对网 银的安全性表示担忧.但是,在已使用网银的人群中, 2/3的人认为网银是安全的。因此,进行网银服务的宣导 和教育,应当是银行和相关行业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要做到避免同质化,工行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 建立专业化营业机构和创新业务流程;

 根据目标客户的定位,提供特色化服务;  根据业务重点充分发挥电子银行协同效应; 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培育客户市场;  科学合理地对网银客户进行细分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于2001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出台后,商业银行经人民银行总行审批备案后可以办理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和信息咨询等投资银行业务。由此,我国商业银行有了发展中间业务的法律依据和巨大空间。因此积极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应对融资格局变化和优化盈利结构的现实需要。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投资银行业务;面临问题;优化改进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随着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环境和客户金融意识的逐步增强,更多的客户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银行提供的存贷款等传统服务,而要求银行提供包括重组并购、企业理财等投行业务在内的一系列综合金融服务。因此大力发展投行业务是推进综合化经营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国个大商业银行的普便共识。中间业务的大力发展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快速上升,也越来越引起我国各个商业银行的重视。投行业务也在逐步的调整与发展中与其他传统业务,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迎接更好的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在投行业务快速的发展过程的情况下,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与发展和一系列的潜在或者是一些偶然或者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在积极发展投行业务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一些发展的瓶颈以至于和预计效果产生较大的出入。因此在对于这种出现的不利的结果进行分析。即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3种: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2.经营理念不先进,3.产品创新力度较差因此分别对于这3种原因进行简洁的解释与阐述。

(一)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

首先我国经济市场起步较晚,国民综合对市场经济的了解不够深入,也对大部分的投行业务不太熟悉从而引起对某些投行业务的一部分抵触和误解,因此对部分投行业务的发行带来不利的潜在因素。其次对于在经济市场中信息的不对称和传递的丢失性所带来滞后性的操作和对市场及时判断也是对投行业务的发展的一个重大的不利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依赖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但我们市场上垄断现象、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此外,我国也在不断的为经济市场的稳定和有序性,提供法律保障但由于起步较晚或新问题的出现,也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当市场波动性较大时,民众多以观望为主,而参与性的积极性不太高。因此对投行业务的发展也带来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经营理念不先进

1.对于我国来讲,投资银行业务属于一类新型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业务类型,也在逐步发展之中逐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之中普遍存在一种共同的现象与弊端,从事投行业务的工作人员除总行以外其他普遍分支机构专业性人才不足,而其分支机构也未对这类业务如人员的专门的分化和培训。以至于在工作人员在其宣传过程之中引起的关键信息的缺少。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在各个分支机构之中相较于当地的市场需求来讲也缺乏相当匹配的从业人员和专职人员。2.对于投行业务的开展对于从职人员业务分配和奖励的机制也存在相当大的缺陷,机构员工对于一件成功的投行业务的办理所得到的奖励,由于制度的模糊性从而员工的积极性要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3.对于目标客户和潜在客户的选择和培养上,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由于机构业务的授权和从业人员员工素质的原因从而会使一大部分的潜在客户和目标客户的流失。4.由于投资业务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相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传统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标准来讲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要建立一套二者兼顾的标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三)产品创新力度较差

我国经济体制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投行业务所带来的收益和地位也不断的提高,但随着投行业务的品种的增多,但各个品种直接的差异性较小,各个品种之间没有确定的标志性。因此提高产品的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一点。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措施

对于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对此经营发展过程中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一)创新经营模式

对参与投行业务机构进行合理的划分,明确当前经济市场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利用充分发挥资金、客户、网络、信息等强大资源优势,去提升自身业务的差异性和核心竞争力,对于各个机构部门明确一套合理化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对信息的集中,各个机构设立专业化的部门,集中机构的优势,去提高投行业务的品质,提高其各种投行业务的差异性,利用集中化的优势去打造其各自的专属特点。

(二)创建监督管理体系

由于投行业务的风险性的控制标准与其他传统业务有所差异,如果按照同一的标准开办业务,不仅会造成投行业务在市场上的缺失,还会带来一些比较大的风险危害。因此职门部门的专业性分化,和专门性的监督管理的办法也由为重要。在严格按照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规范的措施办法以外,合理处理在投行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关系,坚持客户自愿的原则和物有所值的理念。在业务办理的前中后期三个阶段,进行有力的监督和规范。防止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和一些人为因素所带来的额外的风险。将开办的每笔业务都要记录在案,保障做到有帐可查可依。

(三)培养专业化人才

我国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普遍现象是专业化人员配备不足,在业务的宣传办理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业务的流失,对于专业化人员的培训也尤为重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打造专业化的团队,根据不同的市场行情,进行专门的分析研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加有竞争力创新力的品种。

结语:

在我国市场体制不断的完善之中,投行业务的发展的迅速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对于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很大的认识,投行业务的发展也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有力措施。虽在发展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但也在不断的改善,相信以后也会有更多具有标志性的投行业务品种和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运行模式的出现。我国金融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资本市场得以较快发展,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扩大,证券市场股票、债券和资产管理计划等直接融资产品发行额不断提高,商业银行应深入拓展以直接融资市场为主战场的投行业务,通过参与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直接融资,发展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等创新业务,更好地满足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陈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1,(7):64-68

[2]云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0(11)

[3]汪桥红. 我国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及创新方向研究[D]. 东南大学,2006

第五篇:中国影子银行的分析

影子银行运行和风险控制

2014年12月5日 11点22分 来源:银行家

影子银行的内涵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是在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的保罗·麦卡利(Paul McCulley)提出的,之所以称之为“影子”,是指“有银行之实,无银行之名”的含义,即指那些游离于正规商业银行体系之外、从事与银行相类似的信用中介活动却不受严格监管或几乎不受监管的金融实体与金融活动。在中国,影子银行从其具体门类业务的角度定义较为合适:泛指正规商业银行体系、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外的金融中介活动,主要包括: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融资、委托贷款、表外商业汇票、小贷公司、担保典当和地下融资八项。 从影子银行业务运行角度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存在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一是受监管较少,或影子银行业务本身具有规避监管倾向。影子银行业务游离于正规金融渠道之外,不受或很少受到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债券市场或股票市场的严格监管。中国的影子银行业务覆盖了商业银行表外或边缘业务、证券、信托、民间借贷等极其宽泛领域,在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情况下,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对其专门监控。监管“漏网”给市场以“规避监管”和“融资创新”的机会,褒贬是非有待历史的检验。 二是资金链条脆弱,“类资产”与“类负债”存在严重期限错配。影子银行资金最根本来源还是储蓄资金,容易受到信贷政策影响,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为次级贷款者和市场富余资金搭建了桥梁,成为次级贷款者融资的主要中间媒介,在资金的运用上大多存在“期限错配”情况,一旦经济下行或企业陷入较严重困境,势必倒逼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链或流动性,同时,影子银行体系也得不到监管层的救助。

三是杠杆率较高。由于中国影子银行受监管较少,并且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进行经营,这也就造成了杠杆率较高;而且,很多融资企业在利用完“正规金融渠道”后再次通过影子银行加杠杆。

四是不太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一般较为复杂,隐含的信用担保链条较长,其中许多产品、业务很少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如民间的地下融资、担保典当等,其交易过程较为隐蔽、相关信息难以披露。

影子银行业务结构

从影子银行各构成上看(见图1),理财产品和信托融资所占份额最大,二者之和占比达45%;其次是表外商业汇票与委托贷款,占比分别为21%和19%;至于最不透明的地下融资初步估计占11%左右。

影子银行业务运行模式

考虑到影子银行体系庞大并且运行交错复杂,因此,将其分解为五大块主要业务,了解影子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情况,然后对这五大块业务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影子银行的“类资产”与“类负债”

依据本土情况大体将影子银行体系分解为五大块业务:银行表外业务、银行其他表外业务、信托融资业务、券商资管业务及民间融资业务,并从这五大块业务产品、资金来源及资金投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类资产”与“类负债”情况(见表1)。

总体来说,影子银行的资金(类负债)主要来源于:储蓄资金、企业闲置资金、居民及利用从银行融资便利的企业或个人从银行套取的低利率贷款资金;资金投向(类资产)主要是:难于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及居民,影子银行大部分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另外,以上各业务中,理财产品、信托融资及券商资管业务近些年来扩张迅速;同时,理财产品、信托业务及地下钱庄构成了影子银行体系的三大块。

影子银行各大块业务运行机制

银行理财。目前银行理财主要分为三类:代客类、债券票据类和外资行的理财。

代客类是指投资人入股集合成一大笔资金后,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偏好设计出投资项目与规模,银行充当资产管理方和投资顾问的角色。

债券票据类:绝大多数是采用“资金池”模式,“资金池”也可具体分为:债券类资金池(目前占绝大多数)、票据资金池及委托贷款资金池。以票据资金池为例:银行方设立一个票据池(央票、企业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然后向市场募集资金以构筑与“票据池”相匹配的“资金池”,接下来进行“融短投长、滚动操作”盈利,如,银行投资一年期的项目(放贷、债券等)收益率7.5%,然后滚动发售期限在3个月,收益率为5.0%的理财产品,中间获利2.5%。这一类理财产品的定价主要是依据当时市场资金面及同业竞争情况来定的。

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外资行主要通过开发“结构化产品”代理客户在国内外进行投资,投资方向有固定收益的债券类,也有不同风险程度的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等。 信托融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业务:

银信合作业务:银信合作的模式主要有:渠道合作、信用增级、产品合作 ,股权投资模式。但其本质在于银行绕过贷存比、信贷额度等约束曲线向企业贷款。银行将募集来的理财资金交给信托公司,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银行指定的企业等。如某企业需要贷款,可以依信托平台将项目打包成理财产品,利用银行的信用优势进行代售,然后,银行将所融资金交托给信托平台,并以信托贷款的形式贷给相应企业,信托平台收取服务费。

政信合作业务:信托公司与各级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开展的业务合作,地方政府对还款做出承诺或以地方政府的债权收益作为融资标的。自2008年国家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启动后,地方政府为配套中央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地方融资平台并以其为主体进行融资,其中信托业务是其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

房产信托:目前受到较为严格的监管,其运行机制是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开发信托产品向银行融资,然后信托公司将所融资金贷给房地产商,信托公司从中获取服务费,这就避开了监管,并且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此类资金来很多是源于银行理财产品。

券商资管业务。2012年末,券商资管1.5万亿元的规模中,集合理财整体规模稳定在0.2万亿~0.3万亿元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占比也不大,券商资管规模膨胀主要得益于定向资管的银证合作,其规模已逼近1万亿元大关。银行将理财资金以定向资产管理的方式委托给券商资管,进而银行信贷规模由表内转移至表外,从而规避了监管部门对理财资金运用的限制,这实际上是银信合作模式的翻版,是影子银行的新渠道。

民间融资。主要通过地下钱庄、小贷公司及典当担保进行资金融通。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个人或套取银行贷款等;资金主要投向个体私营的中小企业及个人等。其中,80%担保公司的主要对民营及外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收取费用;小贷公司通过向银行及民间融资后,包装成阳光化的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

委托贷款。它是指一些有剩余资金的企业将其在银行存款向指定的企业或项目企业提供贷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是充当存款和借款企业间的中介,自身并不提供资金。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向另一企业放贷。受托的金融机构在整个过程中只负责信用调查、代发、监管和回收,同时收取手续费,不对贷款风险承担责任。

表外票据业务。银行的表外票据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间的同业存款,目前最主要的业务涉及承兑与贴现。部分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有的通过转贴现以套取利差收益,有的以票据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逃避贷款规模监管,有些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甚至成为了其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工具,自主性和灵活性强,监管对其无效。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定性分析

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体现为:

首先,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现阶段居民储蓄资金形成某种诱导,由于影子银行体系内的资金价格高于正规银行体系内的利率水平,许多居民的储蓄转而通过理财、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小贷公司等流入影子银行体系,这就从源头上分流了银行业传统的资金来源。

其次,由前面分析可知,影子银行的资金最主要是来源于正规的银行体系,并且业务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影子银行受到的约束少,资金运作自由,但由于影子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弱,很多资金运用存在着“期限错配”等问题,决定了影子银行流动性链条的脆弱性,一旦融资主体、信用中介或企业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是断裂,势必倒逼过来冲击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稳定。以理财产品为例,若理财产品是结构性的,支付利息与标的资产相匹配,那么资产负债管理是安全的。但是目前许多资产担保的理财产品,并无明确的资产作为担保,而是以资产池为标的,这样资产池现金流入与利息支付时点并不匹配,就容易造成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复杂性,一旦资金池规模缩减导致融短贷长不能持续,商业银行有可能陷入兑付困难。

其三,由于影子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经营之间的联系密切,一旦游离于监管体系外的影子银行业务发生损失,必定波及关联度高的商业银行,即使损失不大,也将对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定量分析

前文已经对中国“影子银行”中理财、信托等六块主要业务的运行机制、业务规模进行了分析与测算,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总体规模在28万亿元左右,六大主要业务占影子银行业务的比重见表2。整体上看,表外商业汇票、理财产品、信托融资、券商资管等业务,为商业银行资产表外化提供了“通道”,通过这些业务渠道绕开相关限制与监管,扩大了资产投向,但同时增加了银行呆坏账率发生概率;民间融资业务中大部分资金主要来自于民间的借贷,与商业银行关系密切基本是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业务等,影响相对轻;而委托贷款业务,商业银行仅起到中介的作用,对银行的资产的影响很小。

综合考虑信托、理财、券商资管及表外票据四项业务的主要投向、业务间联系等因素,这四项业务对商业银行呆坏账影响的资产规模约在8万亿元左右;民间融资在2万亿元左右;委托贷款对商业银行呆坏账影响近似为零。因此,影子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呆坏账有影响的资产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约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7.6%,也可以理解为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呆坏账的影响(“贡献率”)为7.6%,进一步地,根据影子银行中各业务占比可测算出各业务的“冲击系数”。

如果采用“影子银行资产转化为正规银行表内资产计算呆坏账”的方法,那么,由影子银行业务造成的呆坏账大约在1000亿元左右,而目前中国正规银行体系的呆坏账大约在1.3万亿元左右,占比约7.7%,因此,目前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总体冲击仍在可控范围。

风险控制的“三防”措施

针对影子银行的特点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建议在如下三个方面加强防范:

一是防信用风险。一方面,影子银行在资金运用方面自由度高,其资金投向往往是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经济周期、宏观政策的影响较大,这就造成了影子银行内在信用风险较大;另一方面,影子银行大量地通过银行表外业务开展,银行实际上为其中很多业务提供了隐性担保,银行为此也承担隐性担保责任,如:理财产品。

二是防流动性风险。目前,市场对影子银行普遍比较担忧的是其传导的流动性风险。而中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来源于:“类资产”与“类负债”的“期限错配”、交易不太透明及风险管理能力弱等方面。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正规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错配是建立在稳定的存款吸收机制之上,而影子银行并无存款吸收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对表外业务加强风险管理,明确资金投向并作出严格的风险评估,如:信托产品、资产池等。

三是防声誉受损。商业银行在进行表外业务创新时,对开发的金融产品运作风险要有较为充分的估计,同时,严格防范商业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以维护商业银行良好声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粘钢结构加固施工方案下一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