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2022-04-28

小编精心整理了《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贵州省是“欠开发,欠发展”的大省,虽然近年来全省的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义务教育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不稳固、易反复阶段,集中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随着遵义市工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因此,全面稳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显得十分紧迫。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途径探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态势,随之而来的便是对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计高技能专门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我国必须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来抓,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关键词:现状;重要性;途径

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加入WTO后,在我国,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资源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趋突出,这凸显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性,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性,这在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的生产服务第一线表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职业教育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歧视,生源短缺、质量差

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改变和“唯文凭论”、“唯学历论”在社会上的兴起,高等院校普遍扩招,私立高校越办越多,再加上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等因素,导致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萎缩,难以招收足量、高质的生源。从而给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给用人单位造成对职教生的不信任。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教育几乎成了教育界的“鸡肋”。

 

(二)政府扶持不够,教育设备陈旧,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尚未被明确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来进行总体统筹,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相对比例极少,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缺乏必要的教育经费来源,在基础设施的投入捉襟见肘,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的困境。“职教教师待遇低、部分有能力的教师跳槽外流、缺乏必要的教师再培训机制、缺少‘双师型’教师也是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环节”。

(三)办学理念不明确,专业无特色,专业性不强

许多职业技术学校为了自身生存,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设置一些不切实际的专业来吸引学生,使得职业技术学校变成既不像职业学校又不像普通高校。这种盲目跟风偏离了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宗旨,不仅使得新设置的专业专业性不强,同时也使得原有的特色专业地位削弱。

(四)各地职业学校纷繁芜杂,没有全国权威性统一认证

目前,尽管中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不高,但是种类、院所繁多,全国各地都以简易的方式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职业学校。并且中国职业教育中的职前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颁发和职后教育是由劳动社会保障部负责。其他各部委办亦从各条块实施了专门化培训,并发放了各自行业的岗位培训证书。如此,“证出多门”,“导致了现有的各类职业培训证书缺乏权威性”。因此与就业挂钩的各类证书资格需要人事部门再次确认。

总之,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数量不足,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质量不优,不能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因此,在外争内需的紧迫情况下,改革、重新发展中国的职业教育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2005年11月中央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指出:“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因此,本文从四个角度分析了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政府维度:起主导作用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利用立法、政策引导

各级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职业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抓好;通过政策引导,规范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公办和民办职业院校,“改变目前办学分散、结构散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状。”

2,给予财政支持,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各级政府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足额;在地方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和增加投入的基础上,中央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奖、助学金,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开发和多媒体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鼓励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

3,严格办学标准,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统一管理

政府应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政府也要对职业学校正本清源,把办学质量高、受到社会好评、具有发展实力的职业学校纳入教育体系规划中,而对一些小规模、坑蒙拐骗学生的以盈利为目的职业学校或培训班关掉。严格统一对职业学校进行年度考评,促进各职业学校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

4,实施职业技能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

转变只重学历,轻视能力的情况,“在各个行业中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劳动者在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工作中的作用。

(二)学校维度:起关键作用

1,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

职业院校注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突出特色,灵活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配备齐全、先进的教学设备,建设必需的实践基地,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师质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层次l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3,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扩大学生就业机会

努力大胆尝试,改变以往学校只顾培养,学生自找就业单位的就业模式。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在目前不失为提高就业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企业可通过学校获得自己急需的人,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获得企业在资金、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又可解决学生的就业后顾之忧,可谓是三者受益。

(三)企业维度:企业应该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

1,积极开展、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企业可以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场地,通过学生的实践,发掘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员工,并且可以节省新员工再培训的成本;企业也可以出资资助某些职业院校,为其配备先进设备,与职业院校签订“订单式”培养业务;企业优秀、高级技术人员可以为职业院校做讲座,进行新技术、新科技的宣传,丰富职业教育内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

2,做好本单位的职业培训

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举办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班),强化自主培训,培育自主创新型人才,切实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

(四)社会维度: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中国文化传统是一种注重伦理政治型的文化,至今社会上仍流行着“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在人们心中职业教育只是学生中考、高考失败的“二等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终究还是一种“劳力”型人才。所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整个社会转变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责任编辑:郭延彬]

作者:臧志玲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2: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发展途径研究

【摘要】贵州省是“欠开发,欠发展”的大省,虽然近年来全省的教育力度不断加大,但是义务教育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不稳固、易反复阶段,集中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随着遵义市工业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因此,全面稳步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发展职业教育力度显得十分紧迫。为此,本文在9+3教育模式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9+3教育模式 职业教育 途径

一、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学校定位不明确

职业院校与普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不同,更加重视的是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应该是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可是,职业院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办学定位不明确,存在着办学定位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这种不明确的定位直接导致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进展缓慢,屡遭“滑铁卢”。

2.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遵义市总共有中等职业院校 26 所, 其中 6 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 8 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是否长久稳定的发展依仗于是否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否社会做出贡献。由此可见,职业教育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生的素质,可是,经过调查发现,在遵义市的中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存在着冷门专业更新换代不及时,专业课程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专业,反而是盲目跟风,开展了大批例如计算机专业以及幼师专业等早已饱和性的专业课程。

3.缺乏校企合作模式

遵义市的职业院校大多数是政府集资办学,社会企业参与度较低。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院校发展缓慢等问题。职业院校办学应该采取依据市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了促进该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除了学校不断进行改革外,更加需要社会企业的参与办学。让企业提供就业导向,职业院校依此开展特色化办学,为企业培养定向化人才。

二、 9+3计划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途径

1.开设特设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要通过以市场为宗旨,以就业导向,按照“中职办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毕业就近找工作”的思路,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2]。因此,遵义市重点对特色轻工、能源、化工、材料战略性新兴以及装备制造等6大支柱产业进行建设;同时在遵义特色的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扶植,其中包括茶叶、辣椒、商品蔬菜、干鲜果等产业;另外遵义市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旅游服务和管理等产业也不断得到发展。为此,围绕“名烟名酒名茶”基地,遵义市职业院校开设的专科课程体系应该颇具当地特色,例如可以开设茶专业、茶艺文化、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种植养殖专业、白酒酿造专业、旅游管理与开发等专业课程体系。学生除了在教学内接受理论学习外,还可以深入当地的相关专业企业中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这些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

2.多渠道招聘教师,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教师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过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好坏。为此,遵义市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以及“骨干教师计划”等活动,大规模的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教师的素质,鼓励双师型教师的发展。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各类经验丰富的工人进入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者技术指导,多渠道的拓宽教师的双师型队伍。

3.增强校企合作机制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社会范围内资源共享。需要改进办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地点从校园教室转移到工厂企业基地,让企业工厂中经验丰富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现场演示性教学,其次,学校要不断联系企业,根据市场导向,了解企业所需类型人才,从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让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将学校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做到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遵义市中等职业院校以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为重点,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3],深入院校与企业合作机制,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4.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园区建设

遵义市加强“百校大战”项目建设,实现校合作,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园区。以红花岗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主要是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遵义职教园区,打造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4],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统一化集团化培养人才的目标。

三、结束语

遵义市“9+3”教育模式在2013年得到大力实施推广,但是少数民族以及偏远贫困和封建落后等观念的牵制,使得9+3教育模式未能推广全市,为此政府需要加大9+3教育模式的宣传力度以及财政支持力度,争取早日实现9+3教育模式辐射全市适龄人口。此外,还应该加大对9+3教育模式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支持力度,实现9+3教育模式的外延,从而为本土化的经济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逐.遵义市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思考.[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6:46— 54.

[2]石影.我市“9+3”计划稳步推进.[J].遵义日报.2014.11.

[3]http://www.zyiedu.cn/Item.aspx?id=1148(2014年遵义市教育工作要点)

[4]http://www.gz.xinhuanet.com/2013-12/31/c_118786561.htm(遵义市2015年将建成职业 教育体系)

作者:梁亚鸿 刘莲 梁亚鸿

职业教育发展途径论文 篇3: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摘要:职业教育为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技工学校教学中,要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信息化时代,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培养拥有多样化技能的人才,有效传承技术技能,促进技工学院的良好发展。本文以智能化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技工学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及发展途径,期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职业教育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科技突飞猛进,职业教育的质量如何,也会影响到国家今后的生产力水平发展。在智能化时代,技工院校要遵循集团化平台路线,实现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的衔接,使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

1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我国实施职业教育已有40余年的时间,当前,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也在不断革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了诸多人才。而在智能化的新时代,技工院校构建了各种线上线下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更加合理,加快了与国际交流的步伐,促进技工院校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培养了一些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弥补了高技术企业缺乏技能型人才的缺口。这样的发展为技工学校高质量办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提升了技工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 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途径

2.1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中长期目标

技工院校要加强内涵建设,这样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因此,要及时转变思路,目前,技工院校已经进入了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优化内涵建设,准确定位,发展优势学科。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构建中长期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依据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强化新型特色专业建设,打造优质平台。同时,要做好技工院校师生的保障工作,更加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2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

面对新时代、新时期,技工院校的改革也进入了攻坚战时期。首先,需要加强职业规划,从多方面进行目标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在智能化时代,要构建智慧校园,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应用智慧管理,而在技工学校教育中,也要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加强智能化的教学管理,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智能化环境,也可以更好地对接具体工作。其次,技工院校职业教育也要不断创新,以时代发展为基点,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关注终身制学习教育理念,培养具备综合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再次,技工院校中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创业、就业有具体的规划,培养高层次人才。技工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其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2.3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升其抗压能力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这个时期,职业教育的各方面都需要面临挑战与机遇。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也会影响我国技术领域发展的质量和高度,鉴于此,要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体现了学生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专业、精湛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优势。不论在技工院校的短期发展或学生的长期发展中,专业技能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另外,学生是否具备综合素养,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综合素养包括处理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这些能力也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可以胜任一项工作。因此,要引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工作环境,具备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拥有创新、专注、敬业等职业品质,精益求精,永不松懈。

2.4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

随着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技工院校也要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更好地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首先,要构建有效的沟通体制,加强合作能力。由于各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同,我国技工院校与国际的交流还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方面的规划与宏观调控,不断完善交流制度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技工院校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其次,要强化师资建设,教师应当具备国际视野、政治敏感性与良好的外语水平。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能够促进技工院校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提升国际交流效果。要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可以开展远程培训,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培养教师队伍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5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训经费投入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要根据产教融合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当前,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在专业设置方面缺乏自主权。要不断深化改革,使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更加灵活,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设置具有时代性的专业。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技工学校的学生传递一些实践中的基本技能,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的文化和最新动态。而互联网平台的灵活性为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许多的便利,让学生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对企业所提供的专业技能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同时,要加大实训方面的经费投入,建设技工院校实训基地。引入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装备、教具,建设具有整体性的实训基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要强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接轨,构建院校自己的办学特色。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中长期目标,遵循智慧校园理念,引进智能监控管理系统。遵循国际化发展理念,实现国际接轨与人才输出,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胡伏湘.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表征与创新驱动路径[J].职业教育研究,2020(11):6-7.

[2]彭凡.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智能化转型[J].企业管理实践与思考,2019(06):31-39.

(韶关市技师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25)

作者:刘福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动画电影发展论文下一篇:学生想象能力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