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2022-04-17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用隐性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其拓宽了显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大学美术教育为主,研究了隐性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以及开展隐性课程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1:

论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摘要:我国的素质教育正在面临巨大的改革,中学美术教学也纳入到改革的进程中。目前,从中学美术教学实际来分析,最为突出的问题则在于美术教师一味的重视学生自身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于中学美术的教学状况,分别从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三个方面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中学美术教学的改革措施,美术教师在努力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学;改革

一、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在当前的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绘画工具以及基础程度的高低不平。在中学开展的美术课堂学习内容基本上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操练,所以必然需要辅助工具,包括剪刀、纸张等。而且每一堂美术课所需的材料也不尽相同,这一点对于城市中学来说并不是很难实现;但对相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或者是学校处在偏远的山区,那么就很难购买充足的材料,以至于美术课堂很难得到开展。另外,我国各个中小学的教学目标不同,有些小学就没有增设音乐、美术等学科,所以学生升入中学阶段的学习后,其自身的学习程度也就存在差异,给美术老师的教学安排带来了难题。

(二)美术教师方面

中学美术教师自身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美术教师首先应中主课堂教学内容的挖掘,如果在美术课堂上只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展开课堂内容,那么就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所以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就应该通过各种方法来收集一些有效的资料,并积极的准备好教学内容,使整个课堂更加的活跃和积极。其次,中学美术教师往往很容易忽略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美术包含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隐形的特点,但是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教师如果不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导致学生对知识内涵的吸收和理解,所以日常的教学内容也仅限于形式。因此,美术教师应从其他学科挖掘出一些有效的资源,在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还满足学生的要求。

(三)学校方面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到的问题其实也是学校自身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对美术教学寄予更多的重视,那么学生必然能在美术课堂中学习到一些知识,并增强自身的美术素养。特别是美术工具的问题,学校方面应积极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保证学生能利用到美术器材;同时在学校图书馆方面,也应增进一些有关美术方面的书籍,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当前,有许多中学生产生了厌学的现象,所以很多学校就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艺术类别的科目中,并意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吸收学生,而美术学科在中学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美术已经不再是一门学习技能的学科了,而是赋予了人文的内涵,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学校方面也应对美术学科寄予重视,保证这一学科能顺利的开展。

二、中学美术教学的改革策略

(一)把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一个基本理念。

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是中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经验的积累,对于中学生来说,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很多中学生都喜欢上美术课,因为美术课相对于其他的专业学科来说,教学的氛围更为轻松,所以学生自身就没有太大的压力,但这并不能说明美术对学生产生了吸引力。因此,美术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美术课,就可以从两个方面让学生发现美术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其一,使美术教学美容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中学美术或多或少的与实际的生活情况相关联,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生活中运用到的美术,例如组织学生去制作一张贺卡;制作校园模型等,这些都与美术息息相关;其二,降低中学美术教学的难度和要求。在中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并不是专业的美术学习,所以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识程度来组织教学,并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信心。

(二)进行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

当前的中学们教学与传统的美术教学来说,在美术教材的选择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它的基本内容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运用到中学美术课堂的教材是根据欣赏、绘画以及工艺来设计的,并且每一堂美术课都有其相关的重点和作业,虽然知识点比较全面,但是美术教学的形式较为呆板。因此,中学美术教师要提升每一堂美术课的质量和内容,就需要使版面更加的美观和富有创意性,还应使课堂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多样性和趣味行,这样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并真正的喜欢美术。

(三)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渗透。

在中学美术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应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对美术类别和流派进行一定的了解,在举例到某一种美术流派的时候,教师可以分别从绘画、雕塑等角度来分析,选择一些典型行的作品来加以说明,最后还应进行总结。中学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性,特别是色彩的运用更加的广泛,所以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时,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他们采用散文的形式来描述一些四季的色彩。另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的加深美术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来展开美术作品的创作。

三、总结

总之,中学美术教学的改革是一项大工程,美术教师应着重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特点来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问题,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应审时度势,积极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在美术教学中做出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志伟.新课标下中学美术隐性课程实施的策略[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4).

[2]刘秀萍.当代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理论, 2011(2).

作者:周子微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2:

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的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人士的重视。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用隐性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隐性课程不同于显性课程,其拓宽了显性课程的教学模式。文章以大学美术教育为主,研究了隐性课程的特点、教学任务,以及开展隐性课程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策略。

关键词:隐性课程;大学美术;美术教育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不同,是在无意识、非正式的情况下进行隐蔽式教学。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能够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培养自身的艺术审美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1]。

一、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的特点

(一)文化性

不同的艺术具有不同的文化,美术作品能体现其文化特征。例如,中国的水墨画体现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隐性课程具有文化性的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能力等,并且还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情感。

(二)潜隐性

隐性课程与其他形式的课程不同,是通过非正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意识感不强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感。隐性课程潜隐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带有暗示、感染性的特征,是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下发生的,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也在悄无聲息中产生[2]。教师的言行举止、课堂的氛围都对学生起到暗示作用,这样长期感染学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隐性课程不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用美术作品体现出来的自然之美来感化学生。

(三)实践性

传统的美术课程局限于课堂上,更强调的是课堂理论教学,这种显著式的教学容易让学生出现厌倦心理。隐性课程在传统教学上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隐性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实践。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大实践课程的学习力度。美术作品需要在灵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而灵感的来源是广泛性的,因此,需要走出课堂的范围。大学美术教育应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隐性课程[3]。例如,学校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写生训练,观察大自然,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只有学生亲身体验了,才会感受到美术艺术的美感。

二、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教学任务

(一)陶冶情操

现如今,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是要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来塑造学生的人格。人的情感具有复杂性,隐性课程是通过多方面的影响来唤起人的情感。隐性课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以及审美感情。开展隐性课程,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还能修身养性,使学生在多个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二)培养创造能力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人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正确认识事物、判断事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升华。在美术教育中,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开展隐性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具有创造能力才能创作出优质的作品,才能在多个方面都能有较高的提升[4]。教师要不断挖掘学生内在的艺术潜能,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对于美术这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艺术审美,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学习。教师要通过开展隐性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境界。隐性课程要超越现实,但不能脱离现实。隐性课程要通过审美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审美境界。这种审美能力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在内心上获得自由[5]。

三、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遵循开放性原则。现如今,开放性原则是所有教学科目都需要遵循的原则。美术作品本身就具有开放性,每个人对其理解不同,感受不同。在隐性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解放学生的思想,并且教学内容也需要开放,不能过于单一化,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较强,因此还要开展课外活动,在教学理念上也需要创新观念。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开放,才能推陈出新,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二)情境性原则

在大学美术教学中,还应该遵循情境性原则,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此展开教学。开展情境教学,教师需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以及内涵等方面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体现出的文化以及情感。教师要善于应用巧妙的手法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6],例如,在学习中国传统山水画时,可以借助音乐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想象出山水画面。若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作品所包含的背景文化,容易对作品产生错误理解。

(三)实践性原则

隐性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开展隐性课程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感,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手与脑充分结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便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在美术教育中,要充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四)灵活性原则

美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不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美术教学的多样性也为隐性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美术知识,还要传授其他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全面地进行学习,学生才能够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这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起到帮助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要灵活多样,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中只有遵循灵活性原则,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隐性课程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开展隐性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第一,要启发学生的感受。感受是学生创作的基础,若学生缺乏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很难培养艺术审美,进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因此,教师要应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感受。第二,还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鼓励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学生要善于总结,总结学习的知识以及自身获得的感受和启发。

(二)培养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隐性课程教学时,要从美术作品的线条、画面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教学方式,即课堂内以及课堂外。进行课堂内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的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艺术美感[7]。在进行课堂外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美,并从中感悟到自然美,提高自身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式多元化

在大學美术教育中,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在大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性较强,教师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实践探索,应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学生的对美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兴趣[8]。

(四)与其他学科相融合

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学习美术不应只是学习与美术相关的知识,更应该全面进行学习。例如,美术教育可以与音乐学科相结合,音乐更注重听觉感,美术更注重视觉感,这两者都是抽象艺术,那么可以把音乐和美术有效结合,在进行美术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讲授前采用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蕴含的文化、情感等。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更加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富有的独特魅力。

(五)结合生活实际

美术教育还应该结合生活实际,跳出教材的范围。很多教师认为美术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只需要学习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大学美术教育隐性课程要融入生活知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可以融合生活实际中的趣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和兴趣感,培养创造能力[9]。在大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知识进行学习,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审美体验。

五、结语

目前,在大学美术教育中,隐性课程教学是创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实用性很强。隐性课程主要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大学美术教育中开展隐性课程,要加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师还要创新自身教学方式,教学要与其他学科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尽可能开展课外教学,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刘明千.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不教而教”隐性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7):174-175.

[2]黄健聪.创新型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与隐性课程探索[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6):59-60.

[3]王立平.隐性课程: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新路径[J].安顺学院学报,2020(2):70-73,83.

[4]赵广旭,许栋.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隐性课程的重要性探究[J].读与写,2020(21):233.

[5]王淑萍.“互联网+”环境下的隐性课程开发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0(2):114-116.

[6]齐红.中学德育隐性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J].教育,2020(15):18-21.

[7]李世春.立德树人视角下的隐性课程建设[J].辽宁教育,2020(8):52-54.

[8]吴同.论艺术院校德育隐性课程显性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8(31):33-34.

[9]傅了艳,杨赟,袁丽坤,等.隐性课程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9):146-147.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作者:赵鹏 孟勐 刘晓丹 刘沣元

中学校园隐性教学美术论文 篇3: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美术教师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学校的美术教师在设计和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窗口”式的物质文化建设;在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中,多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尊重学生自身价值;提升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美术教师在校园文化中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寓教于无形”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关键词:校园文化; 美术教师; 物质文化建设; “寓教于无形”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这个特殊场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可持续发展要素之一。

当然,学校的文化建设,不单单是指一个学校拥有一个美丽的校园,几个时尚漂亮的橱窗就可以了。每位校长办学理念不同,学生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要想建设一个有层次、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有自己学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在这个回归到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的美术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呢?席勒在被誉为现代审美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教育书简》中指出:“对美的感受和追求是人类最基本的嗜好。”由此来看,美术教师由于有着特殊的专业背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担负着先锋使命。

一、点睛之笔,窗口先行

走进十三中学的教学楼,作为展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窗口的地方,大厅和谐、时尚,两旁十几米高的装饰树散发出勃勃生机的气场。巨大的地球仪显露出十三中学人胸襟。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反映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的30多平米青铜浮雕壁画作品《传承文明开创未来》。从画面中不难解读出作品的主题;五千年灿烂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浩瀚知识的海洋:有序的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雄健强壮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唱响华美的乐章: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操和文明素质。

整个作品四个部分独立成章,又相互结合为一个整体。气势恢宏,疏密有致。既是十三中学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一个点睛之笔,同时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景观。高贵、典雅、时尚的美术作品经常出现在师生的合影当中。创作出这样有分量的原创艺术作品,作为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二、以人为本,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有多种形式,最不可忽视的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同时也是人文精神核心思想实践的最佳场所。对教师、家长、学生的人格和尊严的维护,关心学生精神生活;尊重学生的自身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十三中学教学楼的走廊上,每层楼都有一处七十多平米很空旷的地方,供学生下课时活动。怎样利用好这块地方,既能彰显校园文化、发挥其休闲功能,又可以在无形中孕育出人文关怀的精神,是每个校园文化建设者要面对的难题。本着“处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者首先在墙壁上悬挂了几幅学生的书画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用独有的艺术语言展示其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非凡的创造力。然后在活动区中央设计了一个在造型上富有变化的花坛。它以独特的花语向师生描述着校园的美好生活,同时也陶冶着学生的审美情操。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概念寓于其中。花坛的两侧布置了四座休闲椅,从中使学生感受生活带来无限舒适、分享时尚,分享仁爱。在休闲椅旁边特意摆放了一个书报架,并定期更换学生喜爱的期刊杂志。这是又一种人文关怀的设计。

三、寓教无形,提升品位

以学校文化建设的呈现形态进行分类,可分为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主的显性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为主的隐性文化两部分

显性文化作为有形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显性文化的建设作为有专业背景、创作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为其参与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甚至可以说这是属于美术教师的职责范畴。

而作为隐性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美术教师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在参与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同样也能很好的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和自身艺术内涵。美术教师作为学校的一员,也是“学校精神”的创造者之一。尤其美术教师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所经历的过程和精神文化建设是相通的,因而,美术教师在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也是得天独厚的。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大多数学校在这个季节都会把菊花摆在教室或者走廊的窗台上,供全校师生欣赏。在十三中学却没有把这类活动简单化,而是上升到精神文化建设的层面上。为了让学生了解真正的菊文化,学校通过《校园文化节暨菊花、书画展》的形式,以菊花为载体,开展了菊花品种介绍、书画展览、文学讲座等多项活动,为菊花一正视听。通过一次花卉展,把无形的精神文化建设转变成有形的“学校精神”的文化教育。学生们正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了解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发展过程,真正地理解了国学中的菊花是与梅、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为人坦率,做事诚实,重信用和义气的“君子”。学生们不仅观赏了每个楼层不同品种的菊花、书画,同时还从活动中感受到菊的精神、菊的文化,理解了菊花经历风霜的顽强生命力和高风亮节的人文精神; 菊花的“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饱经沧桑勇敢坚强的斗士气魄。“花之隐者也”则在这些精神面前已显的是那么微不足道。“寓教于无形”本身就是精神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

四、形成特色,共同成长

美术教师在学校的职责核心是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了解美、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文化”。两者之间并没有任何矛盾。从促进个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凸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那么美术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先锋作用也是无人可比的。

实践证明,美术教师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提升;职业操守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考验,专业技能是通过每一次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升华。美术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美术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的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作者:施长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顶岗实习培养素质教师论文下一篇: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