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论文

2022-04-22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受资金问题的困扰,有限的政府财力和投融资能力与全面加快发展建设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了建设好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提升我国城市建设单位的投融资水平与能力,通过对我国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思考。

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论文 篇1:

货币政策从紧视角下高校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摘要】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投融资决策的主观缺失,诱发了高校基建规模扩张和巨额银行贷款,高校正面临着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内部控制机制等新挑战。本文以基建内控为主线,探讨在高校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货币从紧;高校;内部控制;途径

在恢复高考30周年之际,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使高校内部控制成为与高校巨额贷款并驾齐驱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内部控制现状

(一)控制环境软弱

1. 高校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弱化。近年来,高等教育大跃进发展,学生增加了,相应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也要增加。而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拨款并没有随之增加,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就要依靠贷款。对于势如破竹的态势,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及时出台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政策,而政府监督部门也表现得迟钝和无力。

2. 高校管理层的攀比理念高。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政策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五年一轮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以及“科教兴国”的东风,客观上促使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基建规模也不断扩大,随之“豪华校园”的攀比之风在校际间蔚然成风。这种办学理念和经营风格污染了高校的内部控制环境。

3. 高校治理层的参与程度低。高校“重物轻管”、“重教轻管”的传统思想,使内部控制的治理层处于被动的治理局面,对学校的重大决策如重大财务预算、投融资决策等参与程度低。同时,部分高校财务人员预测分析能力不强,在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未能提供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依据和措施,未能预见到“豪华校园”隐藏的各种风险。

(二)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高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障碍,这既使“负债经营”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又是风险评估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对于基本建设,往往只考虑自身发展之需,而较少甚至没有考虑项目和资金筹措的结构、融资成本、偿还能力和政策风险与财务风险等因素,建设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基建和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结构不合理,基建规模和贷款额度远远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基于政府办学之责任和政府担保贷款或已套取银行信用之实,还贷意识不强,到期不还或不能按时还贷、借新债还旧债、资金周转困难、挪用办学经费搞基建。而政府部门对此也没有相应的风险评估制度和措施,从而形成了高校风险评估机制内外缺失的尴尬局面。

(三)控制活动游离于财务管理

1. 投融资等重大决策缺少财务人员的参与。部分高层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对于基建扩张和融资贷款,财务人员没有参与重大决策的资格,对于扩建引发的巨额贷款以及其隐藏的各种风险,财务人员“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没有参与决策或自身素质的缺陷而无从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决策。

2. 基建投资计划性较弱,甚至无预算。在建设项目的决策阶段缺乏可行性论证,盲目扩大项目规模和增大工程投资额。

3. 基建立项及招投标等一系列过程不规范。个别高校无立项报批手续,擅自动工修建;有的高校采取先施工后招投标的“先斩后奏”方式,形成既成的立项事实。在工程招标过程中,甚至出现同一施工单位的相关人员分别代表几家施工企业招标的现象。

4. 工程竣工验收存在“胡子工程”,一拖再拖。一些高校的工程项目竣工后,无质检、无竣工验收就交付或投入使用,给高校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这也是形成高校财务管理对内部控制缺失的原因之一。

(四)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一些高校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没有实施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原则。在决策过程中,没有实行程序化、民主化和业务运作法制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岗位不清,职责不明,奖罚不严,内部控制制度缺失严重,尤其是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没有相应的招投标制度;在项目资金预算拨付前,没有建立健全项目资金预算编制制度和项目投资效益预测分析报告制度;在资金拨付中,缺乏严密的监控制度。

(五)监督力度薄弱

1. 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对于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松懈,对超出部门预算的高校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监控和纠正。政府审计部门较少涉足高校,对于高校扩大基建规模造成巨额贷款引发的高校内部控制缺失等等问题较少进行行政干预和督导。目前,全国高校贷款超过2 000亿,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2. 长期以来,高校内审机构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些高校的内审监督名存实亡。部分内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根本无法胜任工作,起不到内审的职能作用。

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对策

在美国、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称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免疫系统。根据《内部控制—整体架构(lnternal Control—lntegrated Framework)》(COSO报告)中的规定,内部控制五大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中,控制环境和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的保障,监督是内部控制的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离不开五大要素。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借鉴了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明确了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控制方法。借鉴国际惯例和我国企业的控制方法,对于一个在国家货币政策从紧视角下致力于以风险为导向的全面内部控制的高校来说,内部控制的着眼点很多。以作者一孔之见,以基建内控为主线,重点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1. 国家在宏观政策导向上要采取有力措施,适当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改革大学治理体系,强化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债务和风险预警制度,履行政府监管职能,防范高校举债追求规模扩张所出现的失控风险,为高校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外部控制环境。

2. 加大内部控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建立优秀的内控文化。以“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大环境为契机,因势利导,结合巨额贷款及其隐藏的各种风险进行预警教育,宣传学习《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规章制度,形成对内部控制上的共识和价值取向,树立风险防范和依法治校的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学校的经济决策将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下、学校的经济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制度之外的内控理念,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的经济活动都必须实施风险评估制度。对于投融资决策,特别是对工程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要把高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和高校的经济实力,来确定基建的规模、贷款项目、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充分考虑融资成本以及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避免因盲目投资和盲目举债、缺乏理性分析和科学论证而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以及其他风险而制约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控制活动成为以价值为导向的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

1. 提高控制认识,强化内部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化经营和非企业化管理的关系。作为一个公共事业单位,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作为一个预算单位,要全面、系统、辩证地剖析高校扩招与扩张、增收节支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量力而行,避免产生短期行为,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合理控制基建规模,强化风险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走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2. 树立成本意识,强化预算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成本意识,以ERP(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平台的成本管理模式,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从工程开工到工程完工,严格控制成本开支,努力降低规划费用、设计费用和工程造价成本等基建支出;科学运作资金,努力降低融资成本;以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将年度还贷资金和融资成本有机地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加强中长期规划和中长期预算,将年度财务预算与中长期规划和中长期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年度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来预测近期和中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和利用率,并从年度招生计划与历年招生规律以及当年毕业生情况来预测3-5年甚至5-8年的财务收支状况,合理调整总体规划,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以达到宏观控制的目的。对于基建预算,坚持“专款专用、量入为出”的原则,确保项目不超支和预算的刚性,实现以预算促降耗防风险的目的。

3. 实施“木桶管理法则”。风行海外的“木桶管理法则”的大意是: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的多少并非取决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木桶上那块最短的木板。如果想让木桶多盛水,不是加长那块最长的木板,而要下功夫加长那块最短的木板并依次补齐,才能提高木桶盛水的整体效应。该法则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启迪就是:在增收节支过程中,既要合理组织收入,更要严格控制支出;在支出控制活动中,应节约行政经费和基建支出。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特别要把控制活动的触角延伸到高校沉重的冗员、高昂的吃喝成本、设备的闲置浪费等“隐性消耗”的非理性管理现象所引发的监管失控、耗费资金和风险攀高的现象中。

4. 规范工程招投标程序。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的工程招投标程序。基建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要实行招投标制度,项目工程仪器设备、材料实行公开招(议)标和政府采购制度,使高校基建的各个环节都是阳光工程。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 在经济活动尤其是整个基建过程中,高校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等控制方法。

2.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坚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原则,实现决策程序化和民主化、业务运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员工提供履行其控制职能、开展业务活动、规避风险所处的良好氛围。

3.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置合适的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划分职责和权限,实行岗位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制度,营造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格局;加强财务人力资源的管理与控制,严把用人关,对重要岗位人员的配备,应考核其德、能、勤、绩、廉等综合素质。

4. 建立健全严密的内部控制机制。实行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核算规范、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实行会计控制尤其是工程项目会计控制,提高对风险的预警能力。除了规范工程项目决策程序、责任制度和工程预付款审批制度外,强调对项目招投标、承发包、工程预决算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坚决遏制和打击工程项目招投标、承发包、工程预决算等业务中的经济犯罪行为,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或降低财务风险。为实现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工程、财务、内审、管理等有关部门相互制约、密切配合的运行机制和严格的绩效考核、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强调所有项目建设和贷款项目都要明确具体的项目责任人,实行项目负责制和问责制,做到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奖优惩劣,努力降低各种风险。

(五)加大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力度,突出自我评估与外部审核的监督机制

1. 高校内部控制需要依赖政府的正确引导和适当的政策干预等外力,国家要构建高校贷款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特别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大环境下,要进一步加强高校贷款管理,明确还贷责任,防范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强化对高校财务状况的监督,加强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检查。

2. 加大高校内审的审计监督力度,积极化解各种风险。内审人员要坚持从工程开始到工程完工的各个控制点进行全程监控,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使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置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做到“一审、二帮、三促进”;加强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控制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魏乾梅. 高等院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的探索. 会计之友,2008,(2).

[2] 白海泉.加强高校银行贷款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 财会通讯,2007,(3).

[3] 李金兰.风行海外的五种管理法则.中国工会财会,2007,(5).

作者:魏乾梅

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论文 篇2:

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受资金问题的困扰,有限的政府财力和投融资能力与全面加快发展建设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为了建设好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提升我国城市建设单位的投融资水平与能力,通过对我国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笔者就此作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 融资平台 经济管理

当前由于全国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变化、宏观经济调控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融资平台发展受到制约,融资难度越来越大,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到期债务压力巨大特别是发行过企业债券的平台公司、新项目的融资压力以及平台公司缺乏自身造血能力等严重问题。

本文基于《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46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3]2050号)文件,下面将结合融资模式和战略规划的选择,提出近期和远期的可行性对策。

一、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构建的创新基础:政府信用

实际上,政府信用作为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的创新基础,对实现城市建设投融资活动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整个城市投融资活动的开展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完成,包括起领导牵头作用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融资方案与明确政府建设资金投向的投融资主体,此外要求相关组织及投融资主体还应承担起对政府投融资资金平衡计划的审批,筛选、整理、上报及监管融资贷款项目等多项职责。实践表明,通过实现对城市可经营性资源有效整合,并构建起信用平台,既有助于政府信用等级的提高,又能够增强政府融资能力。

二、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构建的创新保证:四项加快加强

首先,落实好领导组织工作,设立高规格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改革领导小组”,明确该小组职责权限,组织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同志参与到城市建设投融资一线工作中去,以规范城市建设投融资行为。

其次,加大城市建设投融资人才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以吸引更多高能力专业人才,由其承担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顾问与中高层管理职务,同时协调好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与高校、咨询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力求构建起长期友好型合作伙伴关系。

再次,拓展中介机构规模,大力支持外埠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置于本地开设分支机构并开展相关业务,同时确保咨询机构、保险机构及担保机构等组织的高效性价值效应能够在城市建设投融资中得以充分发挥。

最后,构建各项配套政策与实施方案。要求基于中央、省、市支持城建投融资体制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之上,结合本地实际状况构建起适合自身实际的配套政策,与此同时还需构建起完善的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三、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构建的创新模式

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对城镇化过程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说明将来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建设将更加规范发展,这一变化,将对新型城镇化的投融资体制形成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何建设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平台,是急需要解的、非常关键的课题。

结合新型城镇化政策、区域新区建设构建新的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应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工作:一是积极发挥现有平台的作用,通过资产扩股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提升投融资能力,建立政府投融资“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起”的良性循环机制力。

四、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金融监管机构与信用评级机构

(一)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积极作用

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信用评级体系。首先,重新认识信用评级业,使其作为需求予以发展;其次,规范信用评级行为,如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构建信用评级制度;再次,设立国外信用评级机构,明确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职责权限;最后,由中介机构承担部分信用评级责任,由监管部门负责监管评级机构相关业务活动。

(二)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

一是从监督方式层面看,要求以合规性监管与非现场检查为主。从监管效率层面看,要求严格依照时限要求予以开展金融监管工作。从监管力度层面看,城市建设部门构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系统。要求金融监管机构将保证城市建设单位资产流动性、安全性作为内部控制目标。同时需要明确内部稽核监控系统职责权限,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员工意识,规范其行为;三是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

五、结论

构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信用评级体系。和健全金融监管的专门机构是解决城市建设投融资问题的核心措施。种种实践证明,有效通过实现对城市可经营性资源最大限度整合,并且构建起信用平台,可以达到有助于政府信用等级的提高,又能够增强政府融资能力的双效结果。

参考文献

[1]王玫.南昌市城市基础建设投融资体制建设初探[J].江西科学.2010(05).

[2]金理佐.改善城市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1(09).

[3]刘瑶.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选择及比较分析[J].厦门科技.2011(02).

[4]程雪莲,宋慧云.对中国现行环保投融资现状的反思[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01).

[5]张强,洪科,李远航.湖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2010(08).

作者:郑小龙

高校投融资内部控制论文 篇3:

高校内部控制与财务安全体系研究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10年的24.2%。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的过程中,也产生了高校巨额债务。巨额债务背后彰显着高校内部控制缺失并隐藏着财务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化解部分部属高校债务,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指南把学校财务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财务安全与内部控制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财务安全与内部控制是博弈互动的辩证关系,财务安全体系的牢固完善,能促进内部控制供需趋向高效均衡;反之,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及其有效性,能约束经营者自律,规范财务行为,优化资本结构和资源配置,利益博弈趋于协调,使经营者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更有成效,从而确保财务安全稳健和经营可持续发展。一旦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容易引发投资风险、经营风险、金融风险、财务风险,而这些风险背后就是财务危机和财务安全隐患。

二、高校内部控制缺失下财务安全隐患成因

高校巨额债务和财务危机,并非一朝一日堆积起来的。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贷款办学”政策支持与豪华校园林立的矛盾、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与办学经费铺张浪费的矛盾、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与高校外延扩张的矛盾,以及高校盲目定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和社会对高校监控的缺位等,导致高校在发展中内部控制失控、会计行为失范和财务危机四伏。基于高校内部控制视角,高校财务风险和安全隐患的原因包括:

(一)内部控制目标模糊 “内部控制是由主体的各层次实施旨在为实现其主要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目的是经营者为保护其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其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防范舞弊行为,消除财务安全隐患。高校因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软预算约束、投融资自主决策、“子债父还”贷款发展外延扩张的财务理念,尤其是近年来政府债务补偿(化债)政策,进一步催化了高校外延扩张“不吃亏”的财务理念和外部监控不力,高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处于无自律、无监控状态,内部控制目标处于边缘化。

(二)内部控制文化缺陷 内部控制是一项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管理机制,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单位领导与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因此,内部控制文化对行为规范和权力制衡以及对舞弊的否定和对损失的遏制起到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办学是政府的职责,办学经费是政府必须解决的事情,发展贷款也应由政府买单。受这些思想以及高校行政化下的官僚主义影响,勤俭办学的传统观念日趋淡薄。基于政府投入不足和盲目扩张的“公办高校负债运作”则成为理所当然。这种盲目扩张式的非理性发展和巨额投融资的反哲学“发展观”背后,不仅隐藏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严重威胁到高校财务安全,而且正是富有“传承文化”职能的高校内部控制文化缺陷的象征。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面对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教育主管部门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许多高校进行了扩建或迁址重建,外延扩张和举债兴教蔚然成风,贷款、圈地、基建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头等大事。这种不计成本、不顾自身经济基础和还贷能力的超前发展与过度投融资决策,引发的不仅仅是经济学悖论下的投融资决策失误,而且更是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监督的相互脱节。在这种缺乏严密的内控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的情况下,高校债务风险和财务危机及财务安全隐患在所难免。

(四)内部控制活动乏力 高校在发展规划、投资规模、项目建设、对外担保、融资额度、融资结构、预算资金使用及信息披露、风险评估、对外投资如联营企业和投资三产以及举办中外合资等校办企业投资等,这些内部控制活动的关键控制点上偏离了规范的内部控制目标,行为失范和盲目发展背后就是内部控制失效下的资本扩张、透支未来和过度负债,其后果就是财务风险和财务安全隐患。

(五)内部控制报告欠缺 内部控制报告是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披露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等各项财务指标以及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管状况等相关信息,分析控制绩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决策信息与依据。内部控制报告欠缺容易使管理层和投资者对某些风险失去警觉,使政府监管部门因缺少某些重要的财经信息而疏于管理和防控。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监管上的松懈以及社会公众需求偏向,我国高校会计信息披露尤其是内部控制报告相比企业差距较大。据了解,全国超过83%的高校没有实施内部控制报告。而目前仍没有确切的全国高校债务总额,也是高校内部控制报告欠缺的有力佐证。

(六)内部控制评价缺位 长期以来,受单位性质和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高校内部控制不受重视,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内部控制评价更缺少理念和实践,尤其是缺乏对高校定位、发展规划、企业文化及重大决策的分析和评价手段与方法,对于内部控制总体设计、政策制度、业务流程和运行及其绩效等缺乏有效的整体评价。内审的缺位和外审的偏离,更加剧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缺位的程度,由此波及高校内部控制信度和效度的下降,导致高校巨额债务下风险预警机制的缺失,风险管理和财务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三、高校可持续发展财务安全体系构建

国家的扩招政策和高校的投融资决策,以及银行对高校“子债父还”的认同,导致贷款随意性,造成了一些高校“内控缺失→盲目发展→盲目贷款→巨额债务→财务危机→财务安全隐患”的恶性循环。从目前全国高校财务状况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高校的投融资渠道不能发生重大变化,银行贷款仍将是我国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即如果无法解决高校发展中的合理办学经费和盲目发展观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高校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和财务安全问题将更为严峻。由此可见,面对当前高校严峻的债务风险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内部控制与财务安全的博弈互动辩证关系,加强内部控制,构建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安全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明确高校内部控制目标 完善治理结构,运用“利益相关者产权论”原理,增强高校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义务承担意识、风险意识和财务安全意识,修正追求外延扩张的财务理念,走内涵发展之路,提高融资和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理性发展,稳健理财,保证高校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真实完整,降低办学成本,提高高校社会效益和责任感,确保财务安全,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内部控制终极目标就是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二)提升高校内部控制文化内涵 内部控制文化作为内部控制要素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内部控制方式,它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与内部控制活动实施。高等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内部控制设计要关注高校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等这些内部控制文化内涵建设要素,倡导并践行企业核心价值观,重视企业文化整合,把科学发展观、资源观和绩效管理以及社会责任融入高校内部控制文化内涵建设中,除了积极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高校职能外,还必须认真履行依法依规收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阳光”招生、按期还本付息、保护生态环境、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法定的社会责任,以及勤俭办学、促进就业、参与慈善事业等非法定的社会责任,在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中理智选择,规范经营尤其是投融资和信用行为,维护利益相关者利益。

(三)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设计应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关注内部控制利益需求,通过自上而下纵向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相互制约的横向网络管理来实现其堵塞漏洞、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完整的目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在这些理论基础上设计的。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环境,研究制定以坚持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营机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原则,实现决策程序化和民主化,业务运作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从组织结构、流程结构、绩效结构和风险结构四维度,建立健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尤其是在研究制订高校融资机制时,应更多关注资本结构、总量、存量、增量、质量与高校的市场、资源、布局、规划、资金及管理等因素对项目建设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融资绩效评价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此外,从完善法规、组织规范、业务标准、行为准则等方面,建议财政部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研究制定包括高校在内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指导和规范高校内部控制工作,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财务安全度。

(四)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力 现代内部控制本质就是对人财物的全面控制。高校要建立健全“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发展过程中,不应把目光集中在建设“大学城”和豪华校园以及圈地基建与融资举债上,而是更关注理性发展、科学理财和财务安全体系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关注涉及财务安全体系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问题。基于内部控制角度,高校适度融资,稳健理财,合理控制贷款规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安全、规范和高效运行机制,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在高校发展规划和融资决策时,应更多关注资本结构与高校发展需求、资金与管理等因素,严控新增贷款规模,限制高校巨额负债经营,注重财务安全的内涵和方式方法,把高校融资的需求、渠道、方式、额度、结构、期限、风险与稳健理财和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优化筹资结构,降低举债风险,分散并化解财务风险,努力提高财务安全保障度,提高高校财务安全度对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实效性和保障性。

(五)完善高校内部控制报告 高校通过建立健全内审报告和外审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各项财务指标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非财务指标,尤其是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发展潜力、风险预警指标与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以及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管状况等相关信息,分析内部控制设计、财务状况和企业文化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报告和反馈,及早诊断财务危机信号, 及时揭示各种隐性风险,发出风险预警信号,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及时消除财务安全隐患。同时,内部控制报告和反馈,也为管理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防范和内部控制的决策信息与依据。

(六)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尤其是基本建设及项目建设的内部控制评价,要以5E(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保性)为评价内容,从高校实施项目、功能、资金管理、项目效益(包括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控制活动能力(包括权力结构、公司治理、组织构架、人事管理、业务流程、分配制度、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处理、文化建设等)的内控绩效指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从项目投入→实施过程→产出→效果的内控绩效评价路径,对项目的财务、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福利(高等教育公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尤其偏重从财务管理角度和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角度进行科学分析与论证比较,评价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预算管理规范性、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以及项目对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影响力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度及财务安全维度。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在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一条坚固科学的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财务安全创新体系链。

[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省级):《基于共生理论下高校财务安全体系研究》(编号:2011C0124)和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课题《基于ERM的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我国高校贷款30年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政策与制度的视角》,《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2]魏乾梅:《高校基建内控绩效评价机制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中)2010年第4期。

(编辑 熊年春)

作者:魏乾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学校管理论文下一篇:支护深基坑工程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