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对语文教学的作用

2022-09-12

大卫·库伯的体验性学习包括四个阶段, 分别是具体经验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抽象理解阶段和主动实验阶段, 四者紧密相连, 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形, 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即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与情感, 然后开始观察和反思, 在此过程中得到新的见解, 并把新的见解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获得独特的感悟。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 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

人们常说“学好数理化, 走遍全天下”, 而学好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三大部分, 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根据建构主义有关教学情境功能的理论, 教师创设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 引发学生各种积极体验。由此看来, 情境教学能有效促使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1]。

那么,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应用到“体验性学习”这一理论, 促进学生学习呢?

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程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自控能力差, 但是, 他们思维活跃, 配合性较强, 表现欲强。让孩子们从游戏中学到的知识, 要比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更记忆深刻。

比如“碧”字, 可以编成一个小口诀:王大娘、白大娘坐在石头上洗衣服。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会觉得既简单, 又有趣, 很快就能记住这个字。也可以变个小故事, 如“国”字:有个人盖了一间房, 偷偷藏了块玉, 又害怕被别人偷了, 于是又盖了一堵墙。这样, 学生既明白了“国”字的笔顺, 又记住了这个字。从而激发学习学习的求知欲, 爱上识字写字。还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表现欲, 制作一些小谜语 (比如:一口咬掉牛尾巴, 打一字。“告”) , 利用孩子们的好胜心, 让孩子们抢答式的猜一猜, 对猜对的孩子给予适当的奖励。

同时, 可以在班级角落开辟语文学习天地, 将学生分组, 每周由一个组的学生独立布置, 制定主题, 内容可以是好词好句、名言名句、小谜语等等。

二、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有写人写事的、写物写景的、说明类的、寓言类的。阅读教学天然就是体验性的, 缺乏体验的阅读教学, 阅读根本没有发生, 教学也就无从谈起[2]。我们经常会看到“感悟课文”,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 我们要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 分析课文。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 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 解决心中的疑惑。这种阅读式的体验过程不但可以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的枯燥性, 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自主探究中开动大脑, 活跃思维, 摩擦出智慧的火花[3]。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体验性朗读, 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之后进行交流讨论, 分享自己的所读所感, 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 对于一些学生难以想象或者从未见过的画面,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课件, 还原阅读中的画面, 这样学生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从而理解文章。对于寓言类的文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 去亲身经历故事中的情节, 这种表演方式更受学生们的喜爱,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写作

作文同样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 是遣词造句的融合体, 是语文表达能力的体现。开始写作文之前, 我们学会的是写日记、周记, 用二三百字记录自己一天或一周内有意思的事情, 这就是语文来源于生活, 又用于生活。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作文教学的时候, 教师要擅长挖掘学生见过的美, 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能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除此之外, 教师可以时不时举办一些小活动, 如“护蛋行动”, 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下笔如有神”。只有充满孩子们的真实情感的作文, 才是好作文!

同时, 教师要注意通过让学生课外阅读等方式, 拓展学生的视野。比如童话类作文, 需要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上,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创造天马行空的故事, 把作文写“活”。让学生不再恐惧写作文, 而是乐于写作、爱上写作, 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当然, 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都有自己的思想,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写作时的态度是否认真, 写作的内容是否具有想象力等等) ,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 要将语文教学与认识世界、体验情感、感受生活密切联系起来, 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以往的语文教学, 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主要是在教课本, 而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设计与展开教学活动, 致使语文教学难以成为丰富学生生活的渠道, 反而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负担。“语文学习, 只有密切联系生活, 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语文教师要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将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转化为语文教学中的因素, 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思想与生活体验相联系, 获得独特的感悟。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科学知识, 还得到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体验性学习给语文课堂教学, 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诸多变化。在体验性学习中, 学生与文本、教者、教科书编者进行着有效的体验互动, 知识结构、情感积累、素养体系得以建构, 彰显了高效语文课堂的应然表达[4]。

因此, 我们要将体验性学习这一理论应用到语文中去, 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设置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努力创设出开放而有活力的、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像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生活即教育”, 让孩子们从生活出发, 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它无处不在的魅力。

摘要: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库伯 (David Kolb, 1984) 提出了“体验性学习”, 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这二者不谋而合, 都是注重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方面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帮助和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华.体验性学习:让语文课堂更具生命力[J].文教资料, 2015, (17) :25-26.

[2] 李欣荣.体验性学习与语文阅读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学教育教学) , 2017, (10) :11-16.

[3] 房立有.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39) :237-2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管理下一篇:探讨浙江档案馆的“绿色”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