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节能减排范文

2022-06-02

第一篇:交通节能减排范文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方案

为发挥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作用,在推进现代交通三大建设的同时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的部署和省政府“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及其“交通运输节能推进工程”的要求,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道路运输结构优化专项行动

(一)目标:

营运客货运输车辆单位能耗较2008年下降4%,节约燃油折合标准煤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2万吨。

(二)任务:

1.2009年至2012年厢式车辆从8万辆增加到12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18%提高到20%;重型车辆从4.4万辆增加到9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9.8%提高到15%;专用车辆从1.9万辆增加到4.8万辆,占营运车辆比重由4.2%提高到8%。

2.2009年至2012年全省淘汰高能耗货车8万辆,城际城乡道路客运淘汰老旧车辆2.15万辆。

3.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55%;2009年至2012年全省整合改造城际班线超过50条,改造农村客运班线超过200条。

(三)措施:

1.出台大物流建设资金补助管理办法,推进物流基地建设, 1 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提高运输物流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2.调整运力结构,鼓励经营者购买低耗、高效、环保的货运车辆,增加重型车辆、厢式车辆、专用车辆在营运车辆中的比例,逐步淘汰普通敞蓬货车;积极推进甩挂、汽车列车运输技术和集装箱、托盘等集装单元在货物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3.推动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限值办法,不符合要求或达不到限值指标的车辆,不得从事营运;在车辆年审年检时,鼓励淘汰车况达不到一级的客运车辆;鼓励运输企业提前淘汰使用期限6年以上的老旧客车,效益较好的班线车辆鼓励5年淘汰。

4.加快农村客运班线公司化、公交化、区域化改造,在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和政策支持下,逐步实现农村班线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发班、统一服务;提高城乡公交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水平,加快城市公交共通向农村延伸,完善城乡公交客运网络;加快乡镇客运站和农村港湾式停靠站建设,加大农村公交客运政策支持力度。

5.根据《关于优化我省中长途客运班线网络体系的意见》精神,通过对各市交通局(委)的考核,推动全省中长途客运资源整合,重点对受铁路提速影响较大的城际班线进行整合,实现公司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竞争力。

二、水路运输结构优化专项行动

(一)目标:

2 内河货运船舶平均油耗比2008年下降6%,节约燃油3万吨,折合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沿海货运船舶平均油耗比2008年下降8%;节约燃油16万吨,折合标准煤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万吨。

(二)任务:

1.全省运力规模达到1600万载重吨,比2008年底增长24.4%;海运船舶平均吨位达到4000载重吨,比2008年底增长62%;内河船舶平均吨位达到200载重吨(杭嘉湖内河),比2008年增长48%。

2.沿海形成以100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为龙头、20万载重吨以上的企业为骨干的企业结构,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内河实现公司化管理的水路运输企业达到150家左右,平均年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提高内河运输组织化程度。

(三)措施:

1.按照《江苏省船舶运输发展规划》,引导和推进沿海运输船舶向现代化、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按照交通运输部标准船型改造的要求,发展内河特种运输船舶、标准型船舶。

2.组建航运联盟,鼓励航运企业联合经营,发挥规模优势,增强综合实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以京杭运河、钱塘江中上游等干线航道为重点,加快内河航道改造,构建内河水运网络,提高内河通航等级。

4.鼓励企业加强船舶节能技术改造,推广经济航速等节能

3 型航行技术,提高燃油利用效率;提升水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推进水路运输的智能化管理,提高船舶载重量利用率。

三、港口设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沿海港口万吨吞吐量综合生产能耗较2008年降低8%,节约标准煤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6万吨;内河港口万吨吞吐量综合生产能耗较2008年降低5%,节约标准煤0.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0.48万吨。

(二)任务:

1.沿海港口实施“油改电”技术改造的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达80%以上。

2.大型专业化码头变频调速、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推广率达90%以上;沿海5000吨级以上码头完成靠岸船舶岸电改造。

3.全省新建与改造的港口作业区节能灯具普及面达100%。

(三)措施:

1.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港口企业明确工作机构和人员,落实目标责任,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绩效考核制度。

2.分类选取重点联系港口企业,跟踪和分析重点联系港口企业的能源消耗和减排情况,建立港口生产综合单耗指标体系。

3.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港口建设项目的节能评估与审查,将之作为项目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及验收审批中的刚性指标。

4 4.研究制定装机功率超过300千瓦港口机械的能耗限值标准。建立对重点耗能设备的抽查检测制度,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老旧设备,提高生产系统节能减排水平。研发和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

四、废旧沥青再生利用专项行动

(一)目标:

全省公路大中修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里程四年累计达到240公里以上,沥青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达到15万立方米以上。

(二)任务:

1.在国省道大中修工程中,确保废旧沥青再生利用里程达到大中修里程的10%以上,路面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率达到50%。

2.鼓励全省范围引进沥青再生机械设备,逐步建立起再生设备机械引进的激励机制。

3.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科研成果。

(三)措施:

1.积极引导公路大中修项目采用泡沫沥青、乳化沥青冷再生、半柔性冷拌、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温拌沥青等技术。

2.制定政策,鼓励各地引进再生机械,促进再生利用和预防性养护技术全面推广。

3.鼓励各地区建立废旧沥青回收中心,对路面废旧沥青作 5 回收再生利用,避免乱丢乱弃,减少环境污染。

4.加强对废旧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交流、培训,不断提高施工质量,延缓大中修时间,延长再生路面使用寿命。

五、隧道照明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每千米隧道照明耗能比2008年下降30%,节约标准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万吨。

(二)任务:

1.按照“先国省道公路、后农村公路”的排序,从2010年起对营运五年以上隧道分批、分类实施照明设施技术改造。

2.全省国省道(包括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设施安装率达20%。

(三)措施:

1.制定隧道照明技术改造政策,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改造隧道照明设施,对收费公路的改造也给予适当补助。

2.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按照公路隧道的有关规范、标准,制定本省隧道照明设施改造的指导意见。

3.在隧道新改建及维修改造中充分考虑使用照明节能减排设施;在列入计划实施维修改造和照明设施增设、更新的隧道项目中,同步实施改造。

4.积极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通过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MC)签订节能服务合同,获得相应的资金、技术和设备,EMC

6 从节能收益中按比例分成以收回投资并取得利润,更好更快地推进隧道照明节能改造工作。

六、驾培设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

(一)目标:

汽车驾培行业降低油耗358万升/年、减少尾气排放13亿立方米/年。

(二)任务:

1.全省使用模拟器教学的驾培机构覆盖面达到75%,配备、使用模拟器超过1000台。

2.建成较完善的全省驾培行业节能减排体系,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

(三)措施

1.按照“机动车驾驶模拟器资金补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购置驾培模拟器的驾培机构给予资金补助。

2.严格执行《江苏省汽车驾驶员培训模拟器配置和教学管理规定》,明确驾培机构的模拟器配置和教学使用等要求。

3.将配置使用驾驶模拟器列入对各市运管部门的考核;每年组织至少一次对配置使用模拟器教学情况的专项检查。

4.构建全省驾培管理平台,全面升级IC卡计时管理系统并实现驾培模拟器教学与IC卡计时联网,网上签署培训记录。

第二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战略部署,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创新,广泛宣传,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各层次节能减排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测算,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420万吨标准煤,减排917万吨CO2,其中公路运输节能284万吨标准煤,减排616万吨CO2;水路运输节能128万吨标准煤,减排288万吨CO2;港口节能约8万吨标准煤,减排13万吨CO2。与201X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

一、强化政府主导,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力度,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统筹安排重点工作,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全面部署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先后三次召开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部内分工方案、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大问题,安排推进201X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二是,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大了推进力度。三是,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

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全员广泛参与,全行业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

二、突出试点先行,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总目标,明确了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步伐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继续指导天津等第一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实施方案,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不断积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践经验。二是,进一步选定北京、昆明、西安、宁波、广州、沈阳、哈尔滨、淮安、烟台、海口、成都、青岛、株洲、蚌埠、十堰、济源等16个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评审、调整和批复。三是,继续深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取得了“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及低碳政策研究”的初步成果,论证确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港口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进一步调整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领域,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研究确定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专项资金绩效调查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初步调查。二是,组织开展了201X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部财务司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对两批280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资金额为42965万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三是,组织开展了“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类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认定了23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四是,评审并批复实施了南昌市“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管理试点和连云港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管理试点。五是,提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政策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201X年对其中9个项目予以了支持。六是,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

四、深化千企行动,充分发挥交通企业主体作用

两年来,“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效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1X年,专项行动得到继续深化:一是,在营运车辆方面:继续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全国道路客运行业共同开展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二是,在营运船舶方面:发布了《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公告》;发布了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和CO2排放限值标准,要求新建船舶须满足标准要求,并配有能效管理手册;继续推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河运输船舶试点;继续推广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三是,在公路方面:进一步推进ETC联网工程,截至201X年底,全国已开通ETC省份达24个,建成ETC专用车道3708条,ETC用户460万;部公路局组织开展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四是,在港口方面:继续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和港口机械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应用,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港口组织调度,开展原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等。

五、实施政策引导,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关键环节,着力推进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继续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截至201X年底,部累计发布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近2万个。201X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共276万辆,节约燃油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4万吨。二是,继续严格实施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开展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研究,形成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三是,继续加大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进力度。部道路运输司积极推进运输管理组织化,扩大试点示范。截至201X年底,全国首批实施的26个试点项目、40个甩挂运输场站已经全部动工,通过试点,甩挂运输模式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201X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共确定69个项目纳入试点,遴选、发布第二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试点效益初步显现。四是,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工作,推进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了普通营运货车及长江流域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状况调研,组织开发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远程监测设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批复同意在江苏、山东、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六是,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部道路运输司大力推广江苏等地绿色汽车维修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绿色维修技术体系研究,组织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筹备举办绿色汽车维修工作论坛。七是,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推动电话预约服务模式。在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开展了第一批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试点工程,覆盖出租汽车20.5万辆,占全国16.6%。八是,加大对以天然气为动力的船舶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部海事局积极探索LNG作为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扩大研究范围,核准我国第一艘LNG燃料动力船舶——长航凤凰重庆货运公司所属的”长迅3”船舶进行试点运营。九是,加快水运结构调整,部水运局结合“铁水联运”、“船型标准化”、“水运结构调整”等行业专项行动,开展“北江大宗货物低碳运输”、“优化水运用能结构,建设现代绿色物流链”等试点示范项目。

六、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宣传推广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推动交通运输技术性节能减排。一是,发布了“隧道照明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等20个交通运输行业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对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进行了授牌。二是,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三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推进隧道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示范工程稳步实施。

七、开展科技攻关,继续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制约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夯实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了“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研究”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序推进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城市智能交通和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组织开展了201X年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发布工作,部科技司启动实施了“低碳环保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四是,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温室气体(CO2)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五是,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发布了《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及检测方法》等行业标准,开展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价规范》、《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供电设施技术规范》等规范的编制工作和《天然气汽车替代燃料量评价方法研究》等标准研究项目。

八、组织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

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路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增加行业话语权,有效维护了行业发展利益和国家气候变化谈判整体利益。一是,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组织有关单位承担“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分课题,探索研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途径,为国家和行业制定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工作,对第一工作组报告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部门评审意见。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等研究,结合最新谈判进展和研究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谈判对策。四是,组团出席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第6

3、64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参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向IMO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提交了6份政策和技术提案,五是,组织派员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多哈会议、曼谷会议和波恩会议,积极参与和引导谈判进程。六是,派员参加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中德绿色物流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重视宣传交流,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理念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部机关组织了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围绕节能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经验和成效。三是,举办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班,深入宣传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四是,举办了“201X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和“201X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交通节能分论坛。五是,出版了《201X中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报告》。

十、做好机关节能,切实体现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部机关服务中心分解了节能减排指标,注重日常管理,制定和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效果比较明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X年部属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部属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指导和能耗数据统计。按季分月统计公示部机关及部属单位的用电、用水量等能耗数据,201X年前三季度,部机关用油量同比下降8.16%,用电量同比下降3.11%,预计顺利完成国管局制定的201X年节能指标。积极与国管局沟通协调,在部分部属单位继续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力度还需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有待健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全行业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谋划,重点突破,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大力度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工作简讯

第3期

自2012年4月18日至5月31日,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交研中心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交通节能减排战略研究、公交车能源结构调整研究、交通行业能耗排放调查、节能标准编制、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交通行业能源审计等各项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有序开展。一个多月来,中心共计收发、编制、处理公文38件;处理邮件224封;组织召开大小会议40余次,涉及人员440余人次;处理工作电话近830次。

现将各项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 工作情况通报

(一) 持续推进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白皮书(2012-2020)及关键难点研究

先期启动“世界城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发展路线图研究”,系统搜集梳理了纽约、东京、伦敦的交通发展背景、发展思路、战略与目标及节能减排规划与推进计划,分析了三个城市不同技术和产品的节能减排潜力,旨在对北京市交通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二) 深入开展公交车能源结构调整研究,合理配臵公交车型 针对当前北京市公交车型调整缺少明确行动路线及车型配臵缺乏依据等问题,持续开展国际相关经验梳理、现状问题诊断、对策建议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已搜集得到东京、纽约、伦敦等城市公交车型能源类型现状构成、公交车型调整政策导向、行动路线、历史进程及影响因素方面相关数据资料,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分析。

同时,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公交实际运营情况、公交车型结构现状及能耗排放情况,交通委薛江东委员主持召开公交车能源结构换型规划研究专项办公会,听取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公交集团就相关内容进行的汇报,为后续公交车能源结构调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 论证和完善行业调查实施方案,开展交通行业能耗排放预调查工作

中心在前期制定的三个不同层次的调查方案、梳理总结现有能耗排放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并论证了交通行业能耗排放预调查工作方案,确定了预调查抽样比例、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针对公交、轨道和郊区客运的企业开展全样本统计上报能耗总量的调查方法获取能耗总量数据和统计计量现状;针对出租、货运、省际和旅游客运等行业采取重点企业统计上报、问卷抽样调查与单车油耗实地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算行业的能耗总量和结构;针对道路养护、水运、机动车维修、停车管理等行业,采取小样本抽样调查方法获取企业的能耗总量、能耗结构和节能减排措施。

(四) 开展交通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组织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相关专家召开多轮交通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工作讨论会,就交通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的现状和国际经验等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初步搭建起具备统计考核、监测、评价、决策支持功能的一体化节能减排指标体系框架,并初步建立面向不同主体(含交通委、交通行业、交通企业)的交通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

(五) 全面推动交通节能标准编制工作,规范运输工具准入与使用

中心组织《公交公司车辆合理用能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用能指南》和《货运车辆能耗限额标准》三个先期启动项目的主编单位向北京市交通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交标委”)提交了标准编制大纲,并分别由交标委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标准编制大纲进行了论证。通过交标委专家的论证,形成了以下论证意见:

1、将《公交公司车辆合理用能指南》名称更改为《公共汽电车合理用能指南》;

2、将《货运车辆能耗限额标准》名称更改为《货运车辆能耗限额》;

3、建议主编单位尽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此外,委科技处会同中心人员赴市发改委参加由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和市发改委联合组织的2012年先期启动项目的专家评审会,就标准编制的进展情况和经费预算向评审专家进行汇报。同时,中心积极与市质监局、市发改委沟通资金落实情况及2012-2013年编制计划。 (六) 编制北京市道路交通排放控制年报,加强与环保部门的交流合作

2012年5月17日,在市交通委孟桥副主任、荣军委员的带领下,交通委研究室陈燕凌主任、交研中心郭继孚主任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由《交通规划与机动车减排技术方法及政策制定机制协调研究》项目组(以下简称“项目组”,含能源基金会、北京交通大学、交研中心、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主办的北京市道路交通减排方法与政策协调机制会,与北京市环保局姚辉副局长、机动车排放管理处藏远伟副处长、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冯玉桥主任及相关人员就机动车污染排放治理思路与合作事宜进行商谈。会上交通与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就项目成果《2010年北京市道路交通排放控制年报》进行了深入总结,并就机动车污染排放治理思路及合作机制达成共识。

(七) 加强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推动资金申请工作有序进展

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项目的管理和审核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提交材料,共收到申请材料17份,对已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提出反馈意见,并录入项目数据库。并于2012年5月3日由交通委薛江东委员主持召开第二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会,邀请市财政局、交科院、交研中心相关专家听取了各单位关于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项目的汇报,与会专家对各单位本次上报的材料予以肯定,并提出完善建议。中心工作人员梳理了专家意见、指导企业进行修改,目前17个项目均已上报到交通运输部。

(八) 全面推进交通行业能源审计体系建设 为贯彻落实2012年北京市能源审计工作启动会会议精神,尽快启动本市交通行业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中心制定了《北京市交通行业2012年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并向相关单位征求意见。中心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交通行业能源审计工作启动会,下发《北京市交通行业2012年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安排》,为全面推进交通行业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已有部分行业重点用能单位与审计咨询机构签约。

此外,中心五名工作人员参加市发改委组织的北京市能源管理师培训,进行了节能减排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热能工程、电能工程等相关能源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提升了中心人员的业务水平,为能源审计、能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九) 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中心持续推进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项目合作,目前已经完成项目第一阶段关于国内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梳理的工作任务,整理形成了以伦敦和东京为例的城市交通气候变化行动计划手册(详见附件1)。同时,基本确定第二阶段工作的整体技术路线,提出至少三个能够有效减少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措施。

(十) 问题与困难

加快节能减排中心的正式成立,以固化已有工作成果,确保人才队伍稳定和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加大数据协调力度,获取北京市车辆信息库以及排放因子数据库作为后台支撑,以确保各项节能减排科研工作落实推进。

二、工作动态

1. 2012年4月18日: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召开第二次2012年项目开展技术路线讨论会,基本确定项目评估准则和技术路线。 2. 2012年4月24日:赴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中心,会同能源基金会、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中心听取了北京交通大学关于2012年“北京中长期氮氧化物减排和臭氧/颗粒污染控制的交通符合性及保障政策”以及《北京市道路交通排放控制年报(2010)》的相关汇报。

3. 2012年4月24日:参观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中心的车辆监测中心,听取了北京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中心关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实验室的介绍。

4. 2012年4月24日:委行监处、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开展了货运车辆标准交标委专家评审会,听取了主编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关于《货运车辆能耗定额标准》及《货运单位车辆合理用能指南》大纲的汇报。

5. 2012年4月24日:委行监处、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开展了公交车辆标准交标委专家评审会,听取了主编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公交汽电车合理用能指南》大纲的汇报。

6. 2012年4月25日:交通委薛江东委员主持召开公交车能源结构换型规划研究专项办公会,听取了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公交集团就相关内容进行的汇报。

7. 2012年4月26日:交研中心组织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邀请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车辆能耗测试相关专家对交通行业能耗排放预调查问题进行论证,并研提建议。

8. 2012年4月26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万吨重点交通企业(公交、地铁、郊区客运、长途客运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

9. 2012年4月27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万吨重点交通企业(出租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

10. 2012年4月27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交通信息化相关企业、院校沟通交流会,就交通信息化与节能减排发展前景和产业化方向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

11. 2012年4月28日:由交通委薛江东委员牵头、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交通行业能源审计中介机构,召开交通行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会。

12. 2012年4月28日:交研中心组织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召开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项目推进会,听取各方关于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整体框架设计的阶段汇报。 13. 2012年4月28日:邀请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处专家就低排放区区域选择可行性和社会交通排放治理现况进行咨询。

14. 2012年5月3日:由交通委薛江东委员牵头、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北京市交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会,邀请北京市财政局、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交研中心相关专家听取了16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项目的汇报,并研提修改建议。 15. 2012年5月4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交通行业能源审计工作启动会,邀请四家审计咨询机构、十一家重点用能企业就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沟通。

16. 2012年5月4日:交研中心组织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召开交通领域节能减排统计考核指标体系项目推进会,听取了各方关于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综合指标体系整体框架设计的阶段汇报。 17. 2012年5月4日:市财政局组织召开公务用车领域推进纯电动车示范运行工作协商会,与市交通委、市科委、海淀区综治办讨论研究海淀区综治办电动车示范运营工作。

18. 2012年5月7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发布了第五期主题为“我国电动客车发展”的国际交通科技简报。 19. 2012年5月7日-11日:交研中心五名工作人员参加北京市发改委组织的北京市能源管理师培训。

20. 2012年5月8日:委行监处、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标准交标委专家评审会,听取主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关于《轨道交通合理用能指南》大纲的汇报。

21. 2012年5月9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赴市发改委参加《建立与单位运输周转量相关联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和《完善个体运营车辆、私家车的能耗统计方法》两个项目的经费评审会。 22. 2012年5月10日: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共赴首汽集团调研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23. 2012年5月10日:赴市发改委参加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有效治理PM2.5污染工作座谈会。

24. 2012年5月11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赴市发改委参加《公共汽电车合理用能指南》、《城市轨道交通合理用能指南》和《公共机构车辆合理用能指南》三项标准的专家评审会。

25. 2012年5月11日: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共赴京港地铁调研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26. 2012年5月11日: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共赴银建实业调研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27. 2012年5月16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交通信息化企业沟通交流会。

28. 2012年5月17日:委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召开出租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预调查会。

29. 2012年5月17日:参加由市交通委薛江东委员主持召开的关于研究纯电动公交车示范应用“倒排期计划”会议。

30. 2012年5月17日: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实施方案》编制人员共赴公交集团调研节能减排工作情况。 31. 2012年5月17日:市交通委孟桥主任、荣军委员率委研究室、交研中心参加由能源基金会、北京交通大学、交研中心、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北京市道路交通减排方法与政策协调机制会,与环保部门商谈机动车污染排放治理思路与合作事宜。 32. 2012年5月18日:市交通委孟桥主任出席由委行监处、科技处会同交研中心组织的公交、轨道、货运车辆节能标准汇报会,听取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交通部公路院关于相关标准编制大纲的汇报。

33. 2012年5月18日: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就北京交通需求管理项目进行研讨,并提出针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实施效果的模型改进方案。

34. 2012年5月21日:交研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赴京港地铁调研其能源消耗统计计量情况。

35. 2012年5月23日-24日:协助市交通委举办首届世界大城市交通发展论坛。

附件1 东京、伦敦城市交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要点

东京

自1908年第一辆福特汽车下线为标志至今,世界已经历了百余年机动化发展历程。过去的100年间,人类在享受汽车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失去了环境可持续的社会。下一个100年里,东京将谋求社会的转型,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交通。

一、现状

2005年,东京交通运输领域的CO2排放量为1,496万吨,比1990年增长0.8%。交通运输领域的CO2排放量占东京都CO2总排放量的比例高达26%;其中,交通运输领域90%(1,333万吨)的CO2都是由汽车产生,而汽车中55%的CO2排放来自于乘用车。乘用车中的私家车的使用强度和CO2排放量所占比例较高。

二、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清洁、高效的小汽车使用方式,创造安全、舒适、清洁的城市。 (1) 清洁:提高空气质量,实现低碳的机动车使用方式

(2) 高效:确保交通系统的可靠、快速和便捷,提高资源及能源、城市及道路空间的利用效率

(3) 安全舒适:确保汽车和行人均享有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4) 摆脱对机动车的过度依赖:结合城市文化、观光、活力,打造良好的步行环境

2、中短期目标:

(1) 2020年全东京CO2排放量减少25%,交通运输领域CO2排放量比2000年降低40%; (2) 2016年经营性车辆载客率有所提高;道路平均运行速度有所提高,东京23区高峰时段平均运行速度提高到25公里/小时;交通拥堵有所缓解,进入中心城的交通流量得到控制;

(3) 2016年,公共交通分担率有所提高,居住区道路交通流量有所减少,交通事故显著减少,无障碍化交通得到进一步推进。

三、实施策略

东京拥有世界城市中最高水平的公共交通设施网,为减少CO2排放,实现以人为本、环境可持续的交通系统,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减排潜力,优化交通出行结构,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在此基础上,东京政府从促进交通出行方式转变、交通需求管理、引导使用环保车辆、提高车辆环保性能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 促进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

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既有出行结构,促进交通出行行为的转变,降低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配合道路建设与城市建设措施,制定道路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效利用方案,以及道路使用规则,努力实现与地区特性相符合的交通行为方式变革。 (1) 促进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

 建设驻车换乘停车场(Park and Ride),设臵公交专用车道以及可变向车道,以减少进入中心城区的小汽车流量;  制定与交通行为和消费行为相结合的奖励方案;

 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密切联系,提高公共交通设施利用率。 (2) 引入新的城市交通系统

 基于地区特点,综合利用现有的公共交通设施,研究建立包含BRT或LRT、社区巴士以及小巴等在内的多层次新型公交系统;  推广租车(Car Sharing)等汽车使用方式。 (3) 鼓励自行车出行

 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安全的自行车骑行空间,改善自行车存放等问题;  在公共场所建设自行车停车场,提供自行车停车场位臵信息,引进自行车租赁系统等;

 建立针对自行车出行的社会性评价和奖励机制。 (4) 提升交通环境的安全舒适程度

东京将通过基于《无障碍化新法》1的措施、采用通用型设计2的城市建设方针、充分利用泛在技术3的交通支援方针以及三大环线道路的建设等,加大道路与城市空间的供给,确保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

2. 交通需求管理

在充分挖掘东京所具备减排潜力的同时,积极推行有实效性的交通需求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小汽车使用强度、控制进入中心城的交通流量、优化营运性车辆的运营组织、提高停车场利用率、推广新技术的应用等。 (1) TDM政策

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控制小汽车交通量,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

(2) 优化营运性车辆的运营组织

 有效推进物流高效化、提高货车的装载率,减少单位运输量CO2排放量  共同配送:根据不同的产品和地区,大力推进共同配送,削减货运车辆行驶里程,提高货运车辆的利用率

(3) 采用经济手段和法规手段控制小汽车交通需求

 道路收费:对在特定道路、地域、时间段内行驶的车辆进行收费;  对环境性能优良的车辆给予道路使用费和停车费及税费等方面的优惠;  针对高排放车辆研究制定区域限行等政策;

 完善道路使用规则:制定配合三大环线道路的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大型车辆行驶路线合理化、行驶路线分时化、行驶车道规则化等规则。  推广拼车:推广多人拼车,从而减少行驶里程,减少保养成本 (4) 有效利用停车空间

推广落实停车对策,减少路面违停现象。

 结合交通与土地利用,以及交通需求管理策略,积极地推进停车对策;

1无障碍化新法:《关于促进高龄者、残疾人等的移动圆滑化的法律》(2006 年法律第 19 号),新建公共交通设施和特定建筑物、路外停车场以及城市公园等场所时,各建筑的业主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使各设施符合《无障碍化标准(移动圆滑化标准)》,同时,对于现存设施,也有义务采取使其符合上述标准的措施。2006 年 12 月施行。

2通用型设计:是指无论年龄、性别、国籍、个人能力,为了确保尽可能多的人从一开始就可以使用,站在以使用者为本、以人为本的角度,设计舒适环境。

3泛在技术:是指将所有的物品和场所嵌入计算机中,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获取最佳的信息和服务的环境。  在推进企业共同配送时,保证货物存储场站的充足;

 建设驻车换乘设施:将私家车停靠在火车站或巴士站周围的停车场,换乘电车、巴士等公共交通工具,从而减少小汽车的使用。

3. 转变和引导使用环境负荷小的汽车

为了早日推进汽车CO2减排,必须向社会普及使用节能环保、高效率的汽车,为使节能环保、高效率、安全的汽车理想使用形态作为商务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社会之中得以稳定下来,东京政府进行了大力宣传。 (1) 促进使用低公害、低油耗的汽车

乘用车等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和油耗随着汽车制造商不断的技术开发,一直在不断改善。其中混合动力车拥有较低的排放和油耗。

 环境保护条例第35条规定,使用200台以上车辆的经营者,有引进低污染、低耗能汽车的义务;

 使用30台以上汽车的特定经营者(约1,800人)有义务递交汽车环境管理计划方案和业绩报告;

 政府要求所有使用汽车的人优先使用低公害、低油耗的汽车;

 在汽车的生产、销售、采购、使用等所有阶段,引导大量低公害、低油耗的车辆等环境性能更高的汽车。 (2) 第二代汽车的普及和推进

以大量普及电动汽车(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依靠电力行驶、无CO2排放的第二代汽车为目标,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环境。 (3) 汽车绿色采购

很多企业的CSR活动中,都将绿色采购作为积极推进的环境对策之一。即通过选择价高但是环保的产品或服务的采购行为而实施的环境对策,然而就运输服务而言,以绿色采购行选择的实例,仅限于环境意识较高的极少数大型企业。

 都政府自身将实施运输服务的绿色采购形成示范效应;

 日本政府现已实施《油耗达标车辆标识》制度,加深消费者对汽车油耗性能的关注和理解,鼓励使用低油耗的汽车 (4) 通过汽车环境管理计划书制度等采取进一步措施

对《汽车环境管理计划书制度》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起,通过要求提交分燃料、分车型的燃料消耗量和CO2排放量报告,以及关于共同运输配送等汽车使用合理化的状况报告,促进企业采取CO2减排对策的行动。 (5) 推进环保驾驶

环保驾驶是指不进行突然加速、突然减速、空加油门以及长时间怠速等,以更加环保的方式驾驶汽车。环保驾驶不仅在环境方面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物质和CO2,而且在提高燃油效率、通过安全运转防止事故等经济和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益处,东京都政府将向所有驾驶者要求环保驾驶。在大中规模的企业中,作为通过ISO14001和绿色经营认证4等认证的组织性措施,环保驾驶已经向驾驶者贯彻并得以实践;而小规模和微型企业以及个人,在这方面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尚显滞后。今后,东京政府将向市民及小规模和微型企业进行广泛的普及和推广,提高其对环保驾驶的关注,使环保驾驶成为普遍的社会意识。

 对企业驾驶者,政府开展培训和验证工作;

 对于私家车,普及环保驾驶功能的标配化,促进环保驾驶;

 培养城市全体指定驾校教官代表,作为推进环保驾车的核心,举办环保驾车学习会等。

东京环保行车推荐10条:

1. 轻车熟驾“eSTART”——“牢记温柔发车”

2. 降低加减速——“保持车距,安全应对交通状况,匀速行车” 3. 尽早收油门——“积极使用E/GBREAK” 4. 有节制使用空调——“避免车内过冷” 5. 杜绝空转——“杜绝无用空转”

6. 暖机适可而止——“启动引擎不久便出发”

7. 灵活利用道路交通信息——“出门前进行计划准备、确认拥堵交通障碍等信息”

8. 认真检查轮胎气压——“保证轮胎正常气压、切实实施检查” 9. 不载多余物件行车——“杜绝在车中堆放不必要物品” 10. 按章停车——“违章停车招致堵车、切勿违章停车”

4. 提高汽车的环境性能(促进低油耗车辆的开发和普及)

 乘用车、货车——基于节能法设定了油耗标准(领跑者标准)5;

 乘用车——要求2015年,所有平均油耗比2010年度改善约30%;  普及电动汽车,提高电池性能;  进一步发展已经普及的混合动力技术;

 在清洁柴油车方面,将具有与目前市售汽车乘用车同等排气性能的车辆早日投放市场;

 通过与汽车制造商开展合作,推进电力和氢气等供应基础设施的建设等。

4绿色经营认证:针对采取了一定水平以上环保措施的运输企业,在由国土交通省所辖团体--交通流动生态财团进行审查的基础上,进行认证和注册。

5油耗标准(领跑者标准):旨在在现有市场大多数能效产品的水平上,根据某一具体类别中市场上现有的、能效最高的产品制定能效基准,同一类别所有产品的加权平均能效值必须在目标年份前达到该类别规定的能效基准,并且必须在产品目录和产品本身上标出其能效值,提高产品的平均能效。在确定目标能效基准必须达到的目标年份时,日本也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期限等,目标年份一般是从当前财政年度开始后的4-8年。

5. 燃料措施

(1) 促进生物质燃料的利用

 通过修订挥发油品质确保等相关法律规定了BDF6混合轻油制造销售时的性状规格,完善与生物燃料的扩大使用相配套的法规;

 针对排气性能和油耗性能等效果验证及理想使用情况等,整理相关课题,向国家请求与生物燃料的制造和使用相关的优惠政策。 (2) 促进下一代汽车燃料的开发和普及  政府将研究探讨引进FT合成油7的相关措施;

 东京都在此前无硫轻油8的早期引进以及BHD9的实证中,起到了先进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 进一步与石油界和汽车界进行深入合作,发挥先导性的作用。

伦敦

自2000年以来,伦敦已成为世界上唯一完成了从使用私家车到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巨大转变的大城市。伦敦的地面交通人均CO2排放量比英国平均水平低45%。但随着人口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给公共交通网络带来新的压力,伦敦面临着CO2排放量增加,以及空气质量、噪音污染和道路拥堵等方面的挑战。

一、现状

2007年大伦敦的人口总数为782.52万,包括都会区的人口有1394.5万人。目前,伦敦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4400万吨,包括航空总计6700万吨。其中,交通排放960万吨,比例约占22%(以4400万吨为基数),地面交通排放比例约占14%,航空约占34%(以6700万吨为基数)。

二、目标

2007年提出减排目标:到2025年,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0%;到2025年,地面交通每年少排710万吨的CO2。

67 生物柴油燃料 (BDF):以生物质(生物资源)为主原料的柴油燃料。通过替代化石燃料,促进温室气体的减排。

FT合成油:采用由 Fischer-Tropsch 开发出的催化剂反应,通过一氧化碳和氢合成液体燃料的方法;以生物质为原料,气化合成后产物称作 BTL(Biomass To Liquid),以天然气为原料时则称作 GTL (Gas To Liquid)。

8 无硫轻油:将轻油中所含硫黄成分降低到低硫黄轻油 1/5 的轻油。用于维持尾气降低装置的性能,例如符合今后尾气限制的强化要求、性能更高的 PM 减少装置等。

9 BHD:氢化生物柴油 (Bio Hydrofined Diesel)。

三、措施

伦敦地面交通是伦敦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伦敦每天有2700万次出行。私家车是伦敦地面交通的主要出行方式,私人交通工具排放量占地面交通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左右,其中汽车和摩托车排放量占近一半,货车排放量约占四分之一。为提高地面交通能效,提出了改变出行方式、高效驾驶车辆和使用改良的车辆和燃料三方面可行措施:

1、 改变出行方式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是减少地面交通二氧化碳排放及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这一政策已在伦敦顺利实施。

(1)公共交通——市长打算建设重大公共交通项目,着眼于持续实施伦敦交通局的131亿英镑投资计划,更新伦敦的地面铁路网络、不断升级和扩展伦敦公交网络等;

(2)自行车——进一步改进伦敦的自行车出行设施、停放设施,同时提高居民对自行车出行优势的认知水平;

(3)采用价格机制调,鼓励理性使用私家车——车票优惠措施、拥堵区域收费政策;

(4)通过土地使用规划,利用出行需求管理政策,提高城市规划和环境的质量,保证每个交通方式的成本能反应碳排放方面的实际成本。

2、 高效驾驶车辆(驾驶员驾驶车辆的方法、发动机的工作参数) (1)私家车——伦敦交通局将联合英国交通部及其他利益相关组织,在伦敦推广节能高效驾驶汽车的行动,提倡绿色驾驶10;

(2)地铁——鼓励平稳驾驶列车、用低耗损导电轨、使用再生制动系统的列车、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或优质冷热电联产设施的投资等;

(3)出租和私人租车——市长和伦敦公共客运管理办公室将与出租和私人租车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帮助他们降低燃油成本;提倡绿色驾驶; (4)货运车辆——提倡新“货运培训方案”,货运经营者奖励计划、提倡绿色驾驶、发动机智能速度适应系统11;

(5)国家铁路——再生制动、可再生能源、提倡电气化

10 伦敦绿色驾驶条例:

•平稳加速和减速(减排5-10%) •保持规定的轮胎充气压力(减排2-4%) •不使用时拆下车顶行李架(减排多达10%)

•怠速时关闭发动机(怠速超过10秒以上消耗的燃油超过重新起动发动机) •定期检查和保养车辆(减排约4%)

•避免超速行驶:以85英里/时行驶比以70英里/时多消耗25%的燃油。

11 智能速度适应系统:可自动限定车辆速度,减少燃油使用并有助于道路安全 (6)公交车——提倡绿色驾驶、发动机有智能速度适应系统

3、 使用改良的车辆和燃料

(1)地铁——节能高效设备将在常规升级或维修周期中作为推广标准;伦敦地铁部门将联合伦敦气候变化管理局以及其他部门,共同开发混合制冷、加热和供电方式,包括地铁制冷技术;增加对可再生能源或优质冷热电联产12设施的投资;选择铝合金材质,减轻车重,降低牵引等; (2)公交车——投入运营混合动力、引进氢燃料公交车;

(3)国家铁路——提倡再生制动、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铁路电气化; (4)私家车和货运车辆——市长将会说服英国政府和欧盟针对汽车制造商制定强制性的减排目标,用以取代将于2008年失效的自愿协议;实施以碳定价和碳排放交易,促进居民快速采用低排放车辆;市政部门也将和燃料供应商通力合作,确保始终能使用高质量和经认可的生物燃料; (5)新型发动机技术——混合动力和电动车。

 标准内燃机、蓄电池和电机结合于一体的动力技术;  “停止/起动”动力技术;  插电式混合动力;  氢燃料电池车。

四、成果

伦敦交通部门在节能方面的主要最新成果包括:

1、自愿协议——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欧盟与国际汽车制造协会签订了自愿协议,以减少新车的CO2排放量;

2、开发低碳发动机技术——能极大改善燃油经济性的发动机技术正成为伦敦车辆设计的一大标准。

3、《可再生交通燃料义务法》——该义务法规定到2010年,各燃料供应商应保证其5%的销售产品必须源自可再生能源;

4、政府政策——对CO2排放最严重的车辆增收车辆税;地方层级上,提倡根据地方特色采取不同的“以碳定价”行动方案,如依CO2排放量定停车费用、居住许可费等。

12 冷热电联产:BCHP(Building,Cooling,Heating&Power)建筑冷热电联产,即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燃料通过热电联产装置发电后,变为低品味的热能用于采暖、生活供热等用途的供热,可驱动吸收式制冷机,用于夏季的空调。

第四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2011年度)

为指导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确保资金申请与审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领域

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减排政策以及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点任务,2011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将优先支持以下领域的项目:

(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

隧道、服务区和收费站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使用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二)公路运输装备领域。

天然气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应用等。

(三)港航领域。

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的应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港口的应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应用;港口机械节能技术应用;港区内天然气汽车应用等。

(四)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

车辆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等。

(五)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和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实施项目。

二、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一)支持对象与方式:

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重点支持国家及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重点项目实施单位及参加“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的单位,且原则上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

(二)申请单位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3.能源管理机制健全,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三)项目需符合的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科技政策,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2.具有完整的审批手续,且在2010年完成的或2011年6月30日前完成的;

3.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或对节能减排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无知识产权纠纷;

5.未享受中央财政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三、申请材料

(一)申请单位填写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书》(见附件1)。

(二)第三方机构出具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节能减排量审核报告》(见附件2)。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工作相关材料。包括企业节能减排管理部门名称、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信息清单及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名称和制度(加盖单位公章)。

四、申请与审核程序

(一)申请单位填写《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书》,并选定一家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节能减排量或项目投资总额进行审核,由第三方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资金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下简称: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进行初步审核。

(二)省(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申请单位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并提出意见,加盖公章,汇总后会同同级财政主管部门报交通运输部。申请材料一式10份,申请材料的电子文件刻录在光盘上,与纸质文件同时报送。交通运输部委托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受理申请材料。

(三)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出具审核意见,并提出资金补助方案,报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由政策法规司(部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办公室)会同相关司局审核。

(四)通过审核的项目在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交通运输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报财政部审批。

(五)财政部对专项资金项目审批后,将专项资金下达有关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并将项目审批与资金下达结果抄送交通运输部。各省(区、市)财政主管部门负责将专项资金拨付到申请单位。

(六)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及所属单位按以上程序申报。

(七)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申请材料进行汇总审核后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委托管理中心受理申请材料)。交通运输部直属事业单位申请项目通过财政部审批后,财政部将专项资金列入交通运输部部门预算,资金支付按照国库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篇:县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作为县节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政府节能工作目标任务,制定、落实节能措施,积极推进交通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成立县交通运输局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做到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人员落实,任务和责任明确,保证了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宣传培训,提高节能意识。结合《节约能源法》、《公路法》、《道路运输条例》、《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深入开展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交通节能减排工作形势,认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节能减排成为交通从业人员及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自觉行动。

三、落实节能措施,初现节能成效。我局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和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将节能减排工作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输生产、行业管理各个环节。一是加快交通工程建设,改善道路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交通公路网络,提高公路通行效率,保障车辆经济运行速度,降低能源消耗;二是在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大填大挖,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加强美化绿化,建设生态路、环保路、景观路;三是提升运输组织管理水平,科学调控运力增长,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信息系统,对于实载率低于70% 的客运线路,不再新增运力;加强货运组织和运力调配,提高货运车辆实载率,充分发挥 物流信息平台作用,降低空驶率;四是调整公路水路运力结构。公路客运方面,加快推广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鼓励发展高效低耗的新型运力。公路货运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使用柴油汽车、专用车和厢式车,逐步提高在运营车辆中的比重。水路运输方面,逐步淘汰挂浆机船,升级改造佛子岭景区游船,实施油污分离、环保节能;五是限制高耗能车船进入营运市场。将车辆船舶的能耗、排放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指标,对技术落后、能耗高、污染大的车辆船舶采取限制措施,积极引导运输企业淘汰更新老旧车船;六是积极推进节能新产品和代用燃料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计划对我县出租车、公交车实施油气双燃料技术改造。不仅降低经营成本,还可大幅度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七是建设节约型机关,开展“增收节支效益年”活动,从节水节电、车辆节油、办公用品采购管理和公务接待等几个方面例行节约,为行业节能工作做好表率。八是组织营业性驾驶员节能技术培训,并将纳入从业资格考核内容,使节能减排成为从业人员的文明理念和自觉行动;在全县道路运输企业开展“节油驾驶技能竞赛”活动,评选优秀节能驾驶员,有效降低车辆燃油消耗量,发挥节能减排典型示范带动作用。1-7月份,全县交通运输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6%,机关用水、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艰辛创业之路范文下一篇:集团酒店采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