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2022-09-11

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 在提高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的教育类型, 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之一, 服务地方经济, 既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高职院校承担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一、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高职教育发展水平反过来又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互为条件、相互依赖、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从德、美、日三国近几十年来的经验来看, 高职教育所以能够快速崛起并获得发展, 根本原因是其以“短、平、快”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 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脱离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宗旨, 则高职教育就失去了赖以依存的土壤。

近年来, 政府提出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 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从就业结构的角度看, 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单位, 同时用人单位也招不到合适的劳动者, 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结构性失衡。目前, 这样的就业现象十分普遍, 也是社会的一大难题。为地方经济输入“适销对路”的劳动者, 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通过对地方经济的研究, 适时的进行相应的教育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就能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相比普通高等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高职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发展不断输送提供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美国自1957年开始, 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以建立高技能培训体系为主要标志的人力资源开发, 使得知识工人成为了美国经济的中坚力量。

3、培训平台和技术信息资源

在这个崇尚科技和知识的经济社会里, 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为地方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技术改进和相关科技的创新及其成果转换, 这将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培训的平台, 首先是纵向人才支撑, 地方产业发展需要“金字塔”型人才结构, 其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位处塔底, 占据了所需人才总量的大部分。其次是横向人才支撑, 也就是所培养人才的学科及专业所属要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吻合。

二、目前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所在

1、政策缺失

政府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的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二是通过出台政策, 引导资源的配置。相比于一些高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资有限, 在政策方面有明显的缺失。目前政府普遍缺乏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刚性政策, 不能督促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企业缺乏责任感, 缺乏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激励措施, 未能充分调动企业与高职院校紧密对接的积极性。此外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搜集和提供方面也有所缺乏。

2、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校企合作建设不足

地方经济发展往往需要上手快, 岗位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 但由于受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客观条件的影响,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在素质、能力结构上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不合理, 直接造成了高职毕业生结构性的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一方面毕业生不能及时的就业, 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 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以及当地经济的发展。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和地方经济的联系不够紧密, 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 对可能遭淘汰的专业不能及时停办, 对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 短期行为明显, 盲目争办热门专业, 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

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就是服务社会, 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 不积极参与地方的科技研发与推广, 在地方经济建设的一些前沿课题上处于失语状态, 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进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完全应该也有能力参与地方的技术研究与推广。

3、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一所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直接决定于其师资力量。一支专业过硬、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思维活跃的教师队伍, 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就目前而言, 除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以外, 大部分地方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都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教师中, 高级职称人数偏少, 双师型人才欠缺, 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究其原因, 一方面现有的师资大多由中等职业教育转化而来, 素质和结构均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 优秀的教师往往追求普通高等教育学校这样更好的发展平台, 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始终很薄弱。

三、如何实现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1、加大政府支持

我国高职院校大多数是政府办学, 政府在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其作用举足轻重。高职教育要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指导、推动和扶持。

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教育投资的数量直接决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就目前而言, 政府要重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投入, 缩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距, 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着重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投入, 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除了尽可能加大资金投入以外, 地方政府更多的要解放观念, 积极制定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引导资源配置向高职教育的倾斜。我们可以借鉴亚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 比如,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专门的职业技术教育训练法规, 使得“先培训、后就业”成为一种制度, 从而把职业教育和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韩国政府通过立法使企业承担起职业培训的义务, 推进了“产学结合”的发展。

此外, 政府应当建立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收集、公布机制。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牵头收集人才需求信息、新职业、新岗位、新工艺、新技术信息, 定期公布, 努力减少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2、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高职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所以地方经济特色决定了该地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层次特色和专业特色, 因此高职教育要紧跟地方经济发展特色, 培养特色人才, 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设置是否能为地方经济服务, 以及是否能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高职教育也要遵循市场规律, 依据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专业设置和调整作出适时变动, 培养高素质适销对路的人才。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优先设置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短缺的专业, 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潜在需求, 最大限度的满足当前以及未来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高职院校应立足当地、注重实用、把握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 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地方高职院校要主动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 调整专业结构布局, 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各方面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定期研究地方发展规划, 尤其是产业集群规划, 要加强与人才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 紧紧围绕市场办专业, 努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同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实现“办好一个专业, 改造一批企业, 提升一个产业, 繁荣一方经济”的办学目标。一是对接地方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和建设专业群。支柱产业是地方经济的领头羊, 人才需求量大, 设备先进, 管理科学, 技术含量高, 是高职院校专业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对接地方新兴产业设置专业, 新兴产业是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办好为地方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撑的专业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适应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需要。

3、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加强订单培养

校企合作机制主要包括合作培训、安排实习、合作研发、签订就业岗位, 企业和学校共同使用培训基地和科技实验室, 实现资源共享。实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是高职院校遵从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的必由之路, 也是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共同取向。在德国的“双元制”高职教育中, 三分之二的教学时间在企业进行, 由企业进行职业培训, 并且按照《职业教育法》由企业承担一定的培训费用。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 发展订单式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使企业有了参与教育的职责, 学校也打破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传统教育模式。专业教学计划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制定,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加强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 学校制定教师培训计划, 安排教师下企业培训, 配合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与更新改造, 同时企业派专业技术人员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和专业技术指导, 同时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论, 想成校企间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

目前毕业生最大的难题就是就业的压力, 利用产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的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保证企业能够得到专业对口, 专业素质高的人力资源, 更是提早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压力。

4、建立职业培训基地, 探索产学研合作

紧扣社会经济发展,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的更新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要求地方政府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对各级各类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高职院校因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而成为其最重要的角色, 积极为地方待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是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是要努力建设好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种类和等级。二是大力开展应用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培训, 使之成为新技术的推广站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三是建立健全以现代企业为骨干的校内外培训实习基地, 组建以地方行业专家和校内教授为主体的稳定教师队伍, 制定完善以国内外先进技术为标准的使用新技术培训教学计划, 完善提高学院的培训条件, 为地方各类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总之,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服务地方经济既是高职院校的办学使命, 也是时代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特色, 创新服务理念, 建立服务机制, 完善规章制度, 提供服务支持, 规划服务定位, 大胆拓宽服务路径, 使社会服务职能更加完备务实有效,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 服务途径不断宽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最直接, 在提高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的教育类型, 如何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不断提高, 形成互补互促的局面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职教育,地方经济,关系

参考文献

[1] 邢晖, 高等职业教育百名书记校长思考录[M].学苑出版社, 2013.

[2]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

[3] 李星云.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与区域高等教育发展[J].江苏高教, 2006, (5) .

[4] 马树超.区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J].现代教育, 2013.

[5] 黄培.亚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探建筑材料、建筑艺术与建筑节能的关系下一篇:对大型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引入BOT投资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