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2022-05-0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方向。如何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产教融合,培养幼教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师范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1:

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 “五个对接”,实现学校与幼儿园对接、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作者结合所在学院的产教融合现状,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为例,从课堂教学改革和实习实训两个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产教融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模式;岗位实习

一、产教融合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总体安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构建了“四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发展大格局,推动了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近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积极响应十九大精神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我校幼教集团下属的幼儿园进行深入合作,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笔者结合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对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二、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纵观本课程传统的教学,不难发现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教学内容繁多,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课时不够;偏重理论教学,缺少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方式单一,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主动性差;评价方式单一,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我校实施改革之前及改革初期,本课程的教学也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我校在实行产教融合、学生进入幼儿园实习之初,发现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严重脱节,本应掌握的保教知识和能力缺乏,不能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三、教学改革探究

对职业院校来说,实行产教融合要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即学校与幼儿园对接,就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而言,即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围绕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如何对接的问题深入开展,使教育教学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核心。对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探究。

(一)产教融合中,如何“教”与“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1.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内容繁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摒弃此前的学科体系,淡化理论性知识,强化应用性、针对性强的实践性内容,体现高职高专教学“理论够用,强调实训实践”的原则。

根据高职高专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保育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核心,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选择实用性强、针对性强的内容,突出与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园保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内容的重要性,并结合幼儿园的工作岗位需要、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每一个教学模块要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同时,将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及保育员资格证考试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習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后,可以顺利地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保育员资格证考试。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些理论性基础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提前预习的方式进行自学,于课堂上检验自学效果,并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内容的教学。例如,“学前儿童营养卫生与保健”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营养学方面的知识,预先了解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课堂教学应重点围绕幼儿膳食特点及配制等方面展开,本章节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幼儿园一周食谱,并实现培养学生自制幼儿园一周食谱的能力目标。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坚持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强调“教、学、做”一体化。

首先是知识学习,在本环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自学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初步认知。其次是技能训练,在完成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为学生安排相应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训练项目,如展板制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报告等,实现理论知识向技能的初步转化。最后是实践提升,在教学中应安排学生在仿真教学环境模拟演习,或直接深入幼儿园见习、实习,将课堂所学知识、训练技能与幼儿园实际工作内容紧密联系,真正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素质。

在教学手段上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PPT课件、视频、微课、学习网站等。同时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引导、直观演示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例如,在“托幼机构常见意外的处理”这一章节,可以为学生设置托幼机构常见的事故场景,让学生扮演保育员或幼儿教师进行现场演练,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出正确的处理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最终达到让其具备岗位工作能力的目标。

3.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应一改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要形式、以期末考试分数为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标的评价方式,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过程性评价应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情况、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实习表现等,此外,评价主体除教师评价,还应当引入实习单位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和增加评价主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效果,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二)产教融合中,如何“做”与“学”——岗位实习的探究

1.完善实习手册,明确实习要求

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实习之前,对于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因此需要制订切实可行、方便学生操作使用的实习手册,并在学生去幼儿园实习前,向他们详细解释其内容及要求,使学生明确目的,知道应该看什么、怎么看,特别强调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保教结合点在哪、应怎么做,确保其在实习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实习手册的内容应根据一日生活的保教内容来制订,在课本已列出相应实训项目并简要展开的基础上,手册还应该有更为具体的提示、更为详细的步骤说明等,同时结合幼儿园岗位的需要,根据幼儿园工作中对各岗位的要求制订表格,并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实践等完成这些项目。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这门课程所涉及的手册内容,包括幼儿园一周食谱、幼儿园一日活动各环节工作内容观察记录表、幼儿园设备消毒要求记录表、幼儿一日作息观察记录表等。通过完成这些观察记录表,学生对实习过程会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提升保育能力,实现在“做”中“学”。

2.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实践过程的指导

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理论上的学习和初步的课堂实践,但实际的工作岗位又是另一回事。尤其大部分学生自身的自理能力就不强,到幼儿园后,实习初期还需要适应,而且他们很可能会对幼儿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不明白保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在哪儿。因此在学生下幼儿园保育见习、实习期间,应实行双导师制,加强实践过程的指导。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定期进行实地指导,了解学生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答;更重要的是实习指导老师(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要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手把手地教,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开展各项工作。实习期间,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应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问题,使学生通过实习掌握岗位需求的各项技能。

四、“以岗定学,产教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的产教融合,一方面实行课堂教学的改革,专业教师要深入岗位,了解岗位需求,找到教学的重点要点,实行任务、项目教学,为学生见习、实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完善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形成长期有效的学习模式。学生从课堂走上岗位,将理论应用实践,并从见习、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岗位能力;专业教师入园指导,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再将这些实习中的问题和新的岗位需求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教学效果螺旋式上升,更好地实现“以岗定学,产教融合”。

五、结语

本文分析了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传统教学的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从课堂教学和岗位实习两个方面来探究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的路径。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一定要以满足岗位需求、培养岗位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坚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坚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岗位实习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升华,学生可在“做”中“学”,而教师要走出课堂、走进岗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课堂教学收集一手材料和鲜活案例,提供活页教材。本文以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改革为例对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学前教育专业其他课程的改革亦可从课堂教学和岗位实习两个环节入手进行,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的“五个对接”。

参考文献:

[1]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2]李雨姝.浅析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2016(8):7-8.

[3]陈能新.學前教育大专生《学前卫生学》保育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1):108-109.

[4]谭 文.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6(10):254.

作者:张颜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2: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依然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方向。如何立足行业发展需求,基于产教融合,培养幼教行业所需的岗位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师范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师资情况及学生情况,总结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从产教融合理念出发,探索基于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的开发,对基于产教融合的项目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梳理;探索出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和步骤;开发出《幼儿舞蹈创编》的项目课程,提出在课程重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多元考核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产教融合;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词多次出现在国家政策中,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促進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因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结构的转变极为迫切。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走向人才与职业的有效结合,基于产教融合能让学生从学业能力到职业能力的顺利过渡,从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对接产业升级。课程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基于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岗位定位明确“为什么学”、通过任务分析明确“学什么”、通过项目设计明确“怎么学”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在探索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实质性的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因此,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是目前职业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从而培养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在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尽管近些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使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的改革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幼儿舞蹈创编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多数来自普高,在入学就读之前接受过专业的舞蹈学习与训练的学生屈指可数,加之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在舞蹈习得的过程中在可塑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都亟待提高。舞蹈在软度及力量的基础训练中,均十分考验练习者的毅力与忍耐力,在这方面,学生都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因而对舞蹈训练的热情度不高,在男生的舞蹈学习训练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单一,专业实操性不强

在幼儿舞蹈创编的理论方面,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授法,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环节,也基本是教师演示步骤,学生自主练习的形式。在教学内容上过于注重舞蹈的专业性而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在教学模式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在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的舞蹈创编的专业与素养及实操能力的培养则十分欠缺。

(三)课程内容待完善,岗位对接不强

学生独立舞蹈创编的能力,由于基础较为薄弱,加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周期短,《幼儿舞蹈创编》每周2节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只能压缩,整体上来说难以达到对接岗位所需的创编能力,学生的舞蹈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高。

此外,高职院校舞蹈教师,多为舞蹈专业教师,均非学前教育专业,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认识。课程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岗位需求之间缺乏深度融合,教学内容的压缩,致使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师只能粗浅的讲授些舞蹈基础训练方法和简单律动,对于“幼儿舞蹈创编”而言,只能是浅薄的认识,而缺乏实操实践的运用,无法满足职业的岗位需求。

(四)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需完善

调研显示,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主,通过考试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考试成绩并不能反映出其在幼儿舞蹈创编上的真实能力,尤其是对于实操性、岗位对接能力要求较高的学前教育专业。

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指标方面的调研中,就“所在高职院校是否与行业或企业共同建设专业课程评价标准”这一问题,调研结果显示,58%教师选择没有,在进行高职专业课程评价时,对学生在校习得知识能力的过分注重,忽略对岗位需求能力方面的评价,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与专业面向岗位或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的产教融合。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思路、开发流程和步骤

(一)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思路

以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重构幼儿舞蹈创编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进幼儿舞蹈创编课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幼儿舞蹈创编及热爱幼教事业的兴趣,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舞蹈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素养;注重创编的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幼教岗位实操水平;完善多元考核体系,侧重实践操作考核。

(二)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开发流程和步骤

通过文献查阅与调研,总结出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开发流程为:“幼教机构及幼儿园的市场需求调研——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岗位定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结构的搭建——幼儿舞蹈创编项目教学设计——幼儿舞蹈创编的教学资源开发”。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教学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是面向幼儿的教育的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通过对续签教育专业教学现状的调研与结论分析来看,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以学前教育专业对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重构课程内容,构建“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

将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内容进行打散重构,构建项目课程,以幼儿园或幼教机构真实案例为背景,将真实的工作任务前置融入到《幼儿舞蹈创编》的具体项目、模块和任务中,如,将幼儿园六一晚会的创编红色题材的幼儿群舞任务,前置在《幼儿舞蹈创编》的创编儿童剧的项目中,让学生的创编学习课堂教学任务、课后作业都是对接实际工作岗位的。基于产教融合的《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学生在项目中,通过掌握具体的一个个模块和任务,就能获得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岗位所需的舞蹈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创编能力和实际教学实操能力。并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下的小组合作探讨、创编实践中,获得与岗位相关的其他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通能力。

课程内容的构建,要随着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产业转型升级及时地进行更新与调整,这将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而《幼儿舞蹈创编》项目课程中的项目任务和实训手册是动态变化的,一直处在实时更新的状态,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幼教机构及幼儿园的发展动态,以及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岗位需求的变化以及舞蹈教师所掌握的具体真实工作任务的变化而实施调整,进行同步更新。

(二)完善“幼儿舞蹈创编”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

为更好的激发学生幼儿舞蹈创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在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可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例如,在幼儿舞蹈模拟教学的环节上,可采用行动导向、PPT汇报展示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指导。在对项目创编的学生分组部分,采用分层教学法,结合学生层次不同,合理分组,面对协调能力较差、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是先鼓励她们做好幼儿舞蹈创编的基础项目创编幼儿律动;舞蹈资质较好、具备良好创编能力的学生,就指导她们进行较高级别的项目进行岗位实践项目的创编与教学。

在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实训实践教学,提高岗位实操水平。例如,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协作法、岗位体验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音视频引导教学法、录音分享、分析法、游戏体验教学法等等。例如,任务驱动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协作进行任务创编,给予学生创编过程中的充分自主性,使学生在相互协作、充分沟通与讨论的过程中,获得团队的凝聚力与任务达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其创编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素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双师型”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进行专业化发展,尤其作为舞蹈教师,更要提升自身在学前教育专业方面的素养。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积极参与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走进幼教机构与幼儿园进行教学锻炼。此外,基于产教融合的項目课程教学,采取聘请专业面向岗位的幼教专家主讲、校内舞蹈专业教师辅助的形式开展教学,因而,对舞蹈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素养要求更高。舞蹈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行业动态,掌握扎实的舞蹈专业知识和学前教育专业素养基础,不断提升自身,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更好服务于项目课程的开展。

(四)侧重实践操作考核,完善多元考核体系。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考核体系,确定考核评价主体、考核方法和考核指标。

首先,在考核主体上要多元化。舞蹈教师是专业教师,因而在考核主体上的主要位置不变,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专家加入考核主体的范畴,并将学前教育专业面向的行业岗位上的相关教师纳入考核主体,根据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学生表现,反映出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否满足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进行客观的评价。

其次,在考核方法上要多元化。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评价,为保证评价结果额客观公正及对课程的完善与提高提供可参考依据,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学校内部评价与行业评价相结合是必然趋势。例如,引入行业专家的评价,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性和社会的关联性,保障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质。

最后,考核指标上要多角度。面向岗位能力实际需求,侧重实践操作考核。

参考文献:

[1]刘璐.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4):165-166.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4]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 成人教育, 2019 (01) :71-75.

基金项目:2021年度湖南省职教高地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项目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编号:ZJGD2021168);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OBE视阈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整合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21B0918)。

作者:黄夏梅

产教融合学前教育论文 篇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教育体系也不断在推进,所以现在高校之中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落实产教融合的目标和任务也更加的明确,目前高校进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就是进行产教融合,而在目前,最适合进行产教融合的就是校企合作,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推动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产教融合背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前言:现在国家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是非常的重视,同时也正式提出建立现代的教育体系,相关的高校就需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建设现代教育的关键途径。同时高校自身也认识到加强校企合作对于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和不足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现在很多人对于这一名词都不是非常的了解,这一名词主要是指幼教相关的专业,而进行校企合作就是针对于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同社会当中幼教相关单位建立一种合作模式。這样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就是为了满足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然后实现幼教相关单位人才需求的高效对接,并且对人才进行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改革。而这样对于高校之中的学生就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其次就是为幼教相关的单位挑选适合的人才,虽然现在的人才市场之中有很多相关的人才,但是有部分的人才并不是非常适合于这一岗位,所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为相关的单位挑选出适合的人才。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期。最后就是高校学生在这样模式下进行学习,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能够在社会当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也能够快速的适应当前社会的变化。虽然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培养出相关的人才,但是高校之中的校企产教融合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2.1校企融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机制存在问题。既然是需要高校与幼教相关的单位之间进行合作,那么合作的双方就需要签订一系列的文件,这样就能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寻求法律的帮助。但是双方在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并且需要进行一些相关事件确定的时候发现目前法律法规当中缺少相关的文件,很多合同当中的条文在法律法规当中找不到支撑。这也让合作的双方在确定权利、义务和相应的责任的时候,细节上就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其实在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进行合同的签订的时候都会经历很长的时间,有时候还会让双方各自拟定一份校企合作协议,在进行签订之后,双方还会将原稿进行保存,这都是为了之后的合作更加的顺利。

2.2校企合作有待深入。其实现在很多的高校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对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有很大的推动,各个地方也都开始行动。但是国内对于这种校企合作的时间是比较短的,所以在进行合作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而这种传统的方式也导致整个合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就是高校会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校园之中进行讲座,也会请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来做兼职教师,同时高校也会定期的组织学生去相关的单位进行参观实习等,但是这些方式都是比较传统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推动效果并不是很高。所以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的合作还是有待加强的。

2.3高校之中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幼教相关单位的需求存在差异。高校之中对于学前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集中在课本知识上,对于学生的技能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对于幼教相关单位而言,他们需要的就是一些技能技巧。其次就是幼教相关单位需要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但是高校之中学生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的还是非常的浅薄。其次幼教相关单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就是“一专多精”,因为幼教需要学习很多的知识,对于幼儿的教育也是需要的注意。而高校之中很多的学生往往只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却缺乏全面发展与创新的能力。而且现在很多高校之中毕业的学生存在手高眼低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出现频繁跳槽的情况。[1,2]

3、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的策略与方法

现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的重视,为了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高校也是提出很多的方法,其中就包括进行校企合作,而这种方法在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1健全目前的相关机制,完善相关程序,细化制度,明确权责。现在很多高校都与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合作,就像上文所提到的那样,目前进行合作的时候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相关的机制问题非常的严重,所以想要高校与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非常完美的合作,那么就需要对相关的机制进行完善。对法律法规并不是某一个高校或者是一个专业单方面就能够进行解决的,这个问题是需要大环境的改观,更需要相关的幼教单位进行配合。

3.2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现在高校对于学前教育的专业也正处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关键时间,所以就需要不断加强深化校企合作。其实高校的学前教育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所采用的合作方式也是比较传统的,这样的方式对于高校与相关幼教单位的合作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需要不断的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

结束语:现在高校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那么就需要采用全新的方式来进行,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方式能够为高校培养出更加专业的人才,同时也能够缓解幼教单位用人的需求。在进行合作的同时,要对相关的机制进行优化,对于其细节部分要更加的注意,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晶,乔丽红.产教融合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No.39(10):201-202.

[2]张靖.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生·家长·社会:学校教育(3):2.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RS-2021-7047。

作者简介:贾欣悦(1995年12月),女,民族汉,山西大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汪天玉(1992年11月),女,民族汉,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人力资源研究。

作者:贾欣悦 汪天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号干扰有线电视论文下一篇:高职学生物流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