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课改反思

2022-08-16

第一篇:中学教师课改反思

中学课改反思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自2002年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颁布,课改便如一缕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课改赋予了我们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一切从头做起、从点滴做起。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我校响应太原市及小店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活动的号召,积极按照太原市“343课改模式”和小店区“133区域课改活动”的精神与要求,认真组织了一系列围绕课改的活动——山东昌乐二中经验交流、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的讨论、赴河南永威学校观摩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华东师大、昌乐二中专家的培训学习;从2012年4月开始,与四十七中共同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与2012年6月份,形成了联盟校“三要素六环节”模式,在学校内部先后进行了理论学习、课改动员、课改试点和理论完善等步骤,并且从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在学校内更大范围推广运用“三要素六环节”模式,期待取得理想的成果。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主要、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求知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学会求知的方法比求得知识本身更重要)、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尊重关心他人,学会与人分享,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没有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从课堂改革入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的构建切入,华泰中学目前推行的“三自”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汲取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教学模式的精华,对学校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和完善,是科学的、动态的、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自”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自展、自评”课堂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知识的灌输者;课堂教学的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搜集和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

下通过自主、协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

二、工作目标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文化,将课堂学习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在交际中、在互动中、在共享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力,以及主动探究、积极交流、仔细归纳的新知建构能力(生成力),善于展示学习成果的表现能力(表达力)。从而达到全面落实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考出优异成绩的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家长的希望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尊重主体、尊重全体”、“让每一名学生快乐、成功、幸福”的办学思想和目标。

三、措施方法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关 系,学生对教师评价越高,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反之,评价越低,对学科的兴趣越小。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学生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须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

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认真讲,而学生在下面端端正正的仔细听为主,学生的一切服务于老师的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是填鸭式的技工。做个形象的比喻:老师是司机,学生是乘客,老师开车带学生,最终学生不认路,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新课改后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恰恰相反,是让教师和学生转换角色,教师退到幕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我们能否用新的观念,正确的思想去

认识和占领这个阵地,是我们课堂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从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而要从素质教育和能力全方面来衡量。有的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信度不够、讲得多,根本就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说话,学生思维只能跟着教师转,去找答案。表面上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首先要转变观念。

学生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会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凡是学生能观察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凡是学生能思考的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说的要尽量让学生说。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只有学生说出来,才知道他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灵活、合理,是否具有创新性。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敢说、愿说、有话可说。这样既体现了因材施教,又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渠道,靠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激起现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率。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从备课入手,环环相扣,努力打造乐学、高效的课堂教学。首先,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我在研究读完教学的标准后,根据教材内容在《标准》中的要求和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去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切以学生需要,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前提,制定简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争取在课堂上没有一句废话产生。其次,在了解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情感兴趣、心理状态等情况下,遵循学生认知过程和规律来确定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达到有效、高效的学习。

2013.1

第二篇:宜川中学课改班务反思文稿

时光飞逝,转眼间自己在宜川中学从教已经一年多了,在这期间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现就将自己在班级和教学方面所做的工作简单总结如下:

班级层面

(一)、着手文化建设,创建学习环境。

开学初,在学习优秀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我们班逐步创造性的完成了自己班级的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墙的布置、标语的拟定,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通过文化建设体现班级班级管理特色。在文化建设时,我们班是从以下方面努力地:

1.文化建设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文化建设从形式上来讲要美观、简洁,大方;从内容上来讲要实在,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的传播性,教育性,导向性,时效性要强。走进宜川中学的教学楼,首先给你感触最深的就是年级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楼梯的过道上,楼梯的横梁上,楼梯的墙壁上,教室的外部墙壁上和教室的内部,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让你随时随地,举足投目间都能浸泡在知识文化的海洋里。而且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就是双语文化。操场上,餐厅里,花园里,楼道里,厕所里等,双语的标语随目可见。形式不仅各样而且每个年级也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做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一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竞相开放状态。但是有的班级的文化建设,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文化”。没有达到文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2.文化建设的传播性。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输出和输入的过程。如果只有办文化建设的,没有看文化建设的,那么就说明文化建设是失败的。因而我们在文化建设创办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怎么能让文化建设活起来,学生喜欢看,学生也喜欢办。我们班级的文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办了八期,且每次文化建设的主题不同。第一期主要以住学生从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为素材为主题;第二期主要以班级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素材为主题;第三期主要以:“梦想”为主题等等,且每次都搭配有学生喜欢的内容。有的班级的文化建设四个学期模式固定,内容也基本固定,学生因此也对其产生厌倦,没有达到文化传播的特点。

3.文化建设的时效性。什么东西都有个保鲜期,文化建设也是一样。学的班级都有时事播报这一专栏,但是新闻都变成一个月以前的旧闻了,因而在时效性这方面做得较差,这部分板块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其灵活的更换性,只有经常换才能达到长新,才能做到时效性。

4.文化建设的价值观导向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重视这一特点,这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形成中学生,有着长远的影响,导引正确,则利之,否,则反之。 下面是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班名:心语班

寓意:心灵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希望大家能够用心交流,用心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相互关爱,互帮互助,用心谱写初一年级最华丽的乐章。

班徽

班徽内涵:班徽的主体是由71颗心构成的一颗大心,外围上写的是“I LOVE CLASS 1”,1放在中间,代表着71颗心,团结一心,一心一意的共同努力,把班级建设成初一第一。

班训:

诚实待人,专心待学,认真待事,博爱待物。 班级口号:

敢想敢拼,壮志在心。敢想敢做,成功在握。 班歌:《谢谢你》

小组文化建设

小组名:纪冠星(纪律冠军组),卫冕星(卫生冠军组),案整星(学案最整的小组),仪范星(文明礼仪最棒的小组),主捡星(主动捡拾垃圾最好的小组),天扬星(争取天天受老师表扬的小组),背忆星(每天背诵优美语段最棒的小组),准时星(守时最优秀的小组),言整星(语言文明,而且讲普通话好的小组),一起星(小组组员心最齐的一组,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展示星(上课展示最积极的小组),思齐星(最谦虚好学的小组)。每个小组也都像班集体一样有自己的文化建设,虽然只是一个小集体,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小组组训,组歌,个人励志格言,小组自治规定。

以上不仅是每个小组的组名,同时也是对全班学生的要求,每个小组有组牌,组牌也实行流动,表现不好的小组可能连自己小组的组牌也保不住,好的小组可以得到好几块组牌。对于一个组牌都没得到的小组,要对其惩罚,得到最多的要对其奖励。到了初二以后又重新起了组名,但组牌依旧实行流动。

(二)组建班级管理机构,启动班级民主管理。

1.做好前期宣传动员工作,调动起学生参加班干部选举的积极性。一个人只有对某事情感兴趣,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他才会对此工作特别用心,这也是做好某一件事的前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同一个道理.。在动员会上我首先抛出了几个问题,具体的记得不是很清楚了问题大致是这样的:从小学生到初中你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吗?那么你们又没有信心管理好自己?家庭的和谐幸幸福离不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努力,既然你们已经是初一一班大家庭的一名成员,你们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棒的?当然大家都希望班级变得更好,那就离不开为我们乐于奉献的班干部,你是否乐于当一名班干部为班级服务?随着这几个问题的抛出班级顿时就活了起来。接着我又为他们说了当班干部的好处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是第一周的某个晚点的20分钟)。

2.班干部上岗采取演讲竞选,大众投票民主决断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竞选,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小学生的胆量,另一方面也是对他综合能力的一个考察,与此同时体现一个民主决断的理念。自己的干部自己选,自己的班级自己管,从这时起就给他们渗透一种主人翁意识。在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抽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进行民主选举。

3.遵循一个原则“人人有事干”的基础上,能者可以同时兼任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那么她就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他们都是孩子都需要锻炼,因而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锻炼。

4.班干部就职宣誓。对着党旗宣誓,感觉是那么的庄严和自豪。为了渲染气氛,我们组织了班干部对着自己的班徽宣誓,让他们小小的自尊心得到满足,让他们感觉那种庄严与神圣。

5.小组外部建设和内在品质的提升。关于小组建设的问题许多专家对这个说的比较详细,这里我也不做多的介绍。我们班的基本上也是那样做的,但创新的主要体现为:1>行政组长下的,组长轮流当。每个组六个人,大组长一名,主要负责每日工作的安排。其余五名组员,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每人负责一天,实行责任问责制。2>组长有权利组织会议,经小组2/3的人同意,可以开除某个组员的组籍。 6.民主班规的制定。下面是我们班制定班规时的步骤:

1.>介绍民主班规的重要性。2.>民主班规制定遵循原则。3.>民主制定班规宣誓活动。4.>找出班级目前现存问题。5.>找出问题的有效性措施。6.>成文,修改,法规定稿。7.>组建班规管理机构。8.>全体学生宣誓,签字。9.>班规正式生效,启动运行。(对于班规不满意的同学,自己制定自己的管理条例,得到老师同意后生效。)

班德育量化考核细则

1. 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每人每周加3分,工作尽职尽责的再加2分。担任年级工作的每周加5分。

2. 根据每周的量化考核,连续四周总分第一的小组,参加学校的活动,并奖励30元。小组成绩在历次考试中总成绩第一的小组,奖励30元。

3. 被评选为星级学生的每人每次加2分。

4. 问候值周老师加分的同学在学校加分的基础上乘10. 5. 捡拾垃圾被学校表扬的同学在学校加分的基础上乘10. 6. 做好人好事的每天加1分。 7. 承包文化建设的学生每次加6分。

8. 以上未包括的好的行为举止加分在1-3分之间。 9. 学案书写不整齐的每次扣2分,并且重做。 10. 仪容仪表不合格的每次扣5分。 11. 不戴校徽的每次扣5分。

12. 跑操时不认真的每次扣3分,摔倒的每次扣5分。

13. 在教室及走廊追打,并且骂人的每次扣3分。其它行为扣2-5分。 14. 量化考核成绩低于60分的同学,签就读协议。

以上是我们班指定的班规,从上面加减分大家也可以知道,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必须到位,否则以上则没办法实施。

(三)亲情化教育助推,打造班级管理特色。

亲情对于教育就像久旱的甘霖,它能滋润人得心田,使心灵的幼苗健康茁壮成长。对于学生的教育和问题的的解决这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在这一年的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1. 重视德育教育工作,把每一次与之相关的班会都做成教育案例。我们学校规定是每周四晚上是德育教育班会,这就为我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因而在这方面我进行了规划,每周都有一个不同的话题,每周都能给学生的精神和心灵提供新鲜的养料。例如: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怎样解决生活中和学习中的矛盾?等等。因为人们经常说:“先成人,后成才。”,对这一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不管一个学生学习程度如何,首先应学会做人的品质,否则我们培养的学生知识水平越高,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因而我们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确保学生的素质都有提高,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标准。

2.以身示范,注意教育的亲情化。老师就是很好的榜样,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上注意个人的言谈举止和教育方法。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很难不犯错误。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不仅达到教育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性格的塑造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性格和管理特点对今后学生的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不希望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是一群脾气暴躁,不懂得与人交际,不会管理的人,因而在今后的教育学生的方法上还要不断改进。我们班有个小男孩叫崔博。第一学期在表现积极主动,发奋好学,遵规守纪,乐于助人。但是到了第二学期这个学生的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滑坡,我感觉他好像变了一个人。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思想状态都有明显的退步,且滑坡较大。针对此情况呢,我把他叫到小花园,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帮着他找出问题,并解决了心理上所存在的矛盾,在期末考试前三周,学习积极主动,并且爱问问题,再也没有迟到或上课睡觉的情况。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对他进行了表扬,期末考试成绩果然进步很大,有286名进到98名,看到他的转变我心里特别高兴。

3.重视心理健康的指导。我们班的尧越田,单亲家庭,从小缺少父爱。她又跟着母亲改嫁到继父家里。在家里觉着自己没地位,继父跟自己作对,因而心理产生一定程度心理障碍。 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针对她的有益于培养理素质的谈话和活动指导。经过后半学期的观察,她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积极认真,上课展示积极,和同学的关系也得到很大程度改善,看到她的变化我从心里高兴。对于她我一定会追踪记录,确保她健康、阳光、自信的成长。 在下学期,我会成立问题学生电子追踪档案,确保每个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合理解决,促使其健康、阳光、自信的成长。

4.关爱学生,分享学生的成长的烦恼和喜悦。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学生更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表扬,学生就能开心好几天,这对孩子的成长和自信心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不吝表扬学生。大家也常说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初中生,我们要锻炼其独立生活的能力,但不是的还要给予关注。我们班71名学生,多半以上的学生都来自农村,还有5名学生来自外县,自己住在外面或学校,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年纪不大,挺辛苦的。好多学生每天下午,就简简单单的吃一点泡面或者一个菜夹馍,每每看到这就想起自己的初中生活,心里挺不是滋味。因而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担当起教师的角色,还要充当父母的角色。嘘寒问暖,真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在这些方面我已经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感觉还不够,我一定会继续把自己的爱给与更多的学生。

以上是我这一年做的一些工作,有些做过的一下子也想不起来了,就简单的总结到这里,我现在还很年轻,班主任的路还很远,我一定会不断被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争取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才。

教学方面

沐浴着宜川中学课改之风,享受着宜川中学的课改成果,我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将自己在课改中做的工作梳理如下:

(一)注重习惯的培养,把规范落实到位。

1.初一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这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短期来说,影响三年的学习;长期来说可能影响一生。因而在这时期把学习习惯要落实到位,把规范落实到位。作为一名英语老师,首先,抓的是学生单词的书写。因为自己漂亮与否不仅影响别人,更重要的是给学习者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对于他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来说非常重要。其次;培养学生在黑板上的板书的速度,字体大小,书写的布局等。再次;培养学生的展示习惯,如:声音的大小,站姿,展示的艺术,倾听者的习惯,点评质疑时的活而不乱等等。

(二)把讲台变成舞台,把兴趣变成爱好。

李阳的疯狂英语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说兴趣英语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兴趣的培养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著名的外语教育家曾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英语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种情感活动过程。这里所说的情感首先来自于教师本人对教学本身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直接的来源是外语教师的情感动力以及对他们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效率。一个对教学有兴趣的教师,因其教学有方,而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反之,教学无方,照本宣科则会使一些原本对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反而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而兴趣大减。2.创造课堂集体学习的安全感。学生在恐惧的情绪下不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为解除学生困惑、紧张和害怕出错等不利学习的消极心理因素,首先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集体、小组、同桌组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创造一种互助协作的气氛,使学生有学习安全感。3.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英语学习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打电话、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通过开展拼写单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些比赛其实就是创造一种学以致用的氛围,使学生们切实感到英语的成就感,有“用武之地”,在比赛中,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于是就会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强,学习效果也就不断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长久。4.恰当评估激励,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取得好成绩,成绩好时,他们就信心十足,反之则垂头丧气。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对成绩略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手段,鞭策他们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再接再厉;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让所有的学生觉得英语并不难学,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三)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自主为动力。

英语导学案的改革。本学期英语导学案经历了三次变革,最终确定为现在使用的学案。在本学期刚开始我担任着句子过关知识清关的编写,后来在我的提议下我们英语组的听力学案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以中考听力模型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为目标,我们对听力材料进行挖掘,并且我又担任其听力学案的编写,听力学案的改变和使用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案的编写上我采取的主要思想是:以教材为依据,以新课标为导向,注意教材整合的科学性、合理性,注重学案编写的案面简洁性,知识的层次递进性,问题的开放性和实效性。当然学案的编写中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将课本内容和资料内容搬到学案上,让学生自己思考的东西比较少,生成的东西也比较少。还有就是学案习题化现象严重。在下学期的学案编写上不断完善。

(四)预习展示有机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1. 预习课和展示课的有机统一。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预习之魂。怎样才能做到课堂的高效?那就是做到预习课和展示课的有机统一。怎样才能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我的尝试:1.注意导学案编写的高效性,这是必须做好的否则用和不用学案没什么差异。2.充分了解学情,做到有效展示,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提高课堂展示效率。3.展示课上学生的交流讨论必须要有针对性。这个问题上我刚开始初步尝试,因而在这方面的思想也比较肤浅,在假期里我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早在教务处提出分层教学前,自己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例如:1.学案分层。2.展示课分层.3.任务落实的分层。4.课堂评价的分层。5.后进生的转化。本学期在英语教学方面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主要体现在任务的落实上,课堂上任务不一样,课后任务不一样。况且这些后进生的任务落实都是我亲自抓落实,效果比较明显。平时注重和这些后进生搞好关系,这对我的工作的开展也是有着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孩子喜欢上我的课,对上课产生兴趣。 这些尝试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宽度,探索的路还很长。

(六)塑风格,造特点。

1.>本学期自从开学以来上课基本上全是英语授课.2>一节课尽量体现听、说、读、写,主要是创设英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说出来。3.>尝试着课前增加英美文化知识的传输。4.>把讲台变成舞台,把职业做成事业。

以上六点就是我在课堂方面的一些尝试,这也是我在课堂方面所要继续做的工作,并且要在这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总而言之,班务和教学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一定会沐浴着宜川中学的课改之风,尽快把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教师,一路凯歌继续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第三篇:学习天卉中学课改经验反思

——临晋初中张鹏飞

四天的天卉中学考察学习感受极深,到了天卉的第一感觉是校园清新宁静,环境整洁幽雅。第二感觉是管理井然有序,师生热情洋溢。

学校给我们做了四天的全程安排,给每位学习教师安排了一位指导教师,学习内容非常充实,共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考察:

一、听取了四个管理层面的经验介绍。( 1.班级管理——由一位叫刘继峰的教学组长主讲。班级管理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一件小事都细化到人,比如花盆谁来擦,门由谁来锁,窗由谁来关,门上玻璃谁来擦等等。 2.学科管理——由一位叫叶建军的学科主任主讲,管理的特色在于采用捆绑式评价,促进了合作意识的增强,实现了合作双赢。 3.课堂诊断交流——他们又称其为“挤水”这是一个阶段性高层次教学研讨会,原则是不让外人听的,中心内容是把各学科在查课和上课中发现的问题和课改存在的困惑提出来大家商讨,最后形成决议。他们的发言非常经典,实践经验和理论上升的高度让我们赞叹,听过之后很受震撼。 4.学校管理——由学校带班校长富廷阁主讲,他给我们讲述了天卉改革初期一些重要的信息,为我校课改初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参加了三次晨会,其中两次年级晨会,一次督察组晨会。

三、参加了学科组集体备课。

四、进行了有组织的听课和自由选择的听课、录课活动。(平均听课达到10节)

五、研修教师试课。(我校教师共试课4节:英语2节,历史1节,物理1节,这四节课,指导老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六、察看了晚自习情况,宿舍管理、午睡管理及学生就餐情况。(晚自习状况相当好,没有老师的班级都鸦雀无声,学生学习特别专注,教师所留任务相当明确具体,比如有一个班英语晚自习,黑板上是这样写的:任务一:做学案;任务二:背9单元单词(明天测试,没满分的,错1题扣0.1,满分加0.1);任务三:会背9单元单词并

保证明天考满分的,背10单元单词。)学生就餐状况很好,教师在与不在每次都有良好的秩序,而且桌上无剩饭剩菜。

学习中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感受是:天卉人凝聚着一种“精神”,首先,这种精神体现在天卉中学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形成了一张责任管理大网,在天卉的老师身上,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以校为家。其次,这种精神体现在所有的领导和教师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和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天卉办成名校,把自己炼成名师,把学生育成英才;第三,这种精神体现在天卉人都具有一种顽强拼搏的团队意识,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种精神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第二感受是:天卉人具有三大优点:

1. 具有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每到一个办公室,没有一个人闲谈,课间、茶余饭后所谈论的话题都是课堂、学生、督查管理。每一个人都身兼数职,多的达到5种,无一人叫苦喊累,问起时只是微微一笑说出一个字“忙”。

2. 具有较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在集备中体现出教师教材把握到位,目标制定恰当,问题设计精当,学案质量很高,我们的备课和他们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组织指导能力——导课中体现出教师在“精讲、点拨、质疑、追问、纠错”各个环节中凸显出极高的素质;评价概括能力——在查课点评,阶段反思和撰写论文中集中得到了体现。天卉中学的教师已经全部由学习型教师转变成了研究型教师,部分领导和教师现已达到了专家水平,外出讲学,做学术报告,都是高薪聘请。

3. 讲求科学的工作方法。他们工作落实讲效率,工作执行讲速度,研究管理讲方法。

第三感受是:集体备课搞得实实在在,他们有效地把集中备和分散备结合起来,主备人在电脑上主备——组员轮流上机修正——再集中研讨一节课后定稿,一节质量较高的导学案形成了,有时一节课要研备一天。他们的实践证明了学案导学法切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工作前置,学生自主先学,为课上展示打好了基础,扫清了障碍,因而提高了课上学习效果,同时也让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课堂沉闷始终是缠绕着我们没能解决的一个困惑,天卉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感受是:学校人性化的管理获得了成功。体现在1. 通过改革学校把眼光盯在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加快课堂教学节奏上,盯在了面向全体学生身上,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没有差生。2. 科学地进行分组,恰当的进行排位,统筹给组员下达指令和任务,充分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准备,通过读学、对学、组学、组长指派或抽号参展,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找到了快乐。

第五感受是:天卉的管理(班级、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学校)达到了精细化,“三横、六纵、一个圆、一个支点、一杠杆”通过五步工作,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民主的、真正意义上的扁平化管理网络,形成了一个361°管理的创新方法。360°是一个圆,1°是求得创新,求得突破。天卉的评价体系也很科学,形成了立体式、高密度、交互评的评价网络。他们真正把教学管理放到了学校管理的中心位置,督导督查力度很大,他们天天能够坚持做到认真查课、科学评价、及时公开,定期总结。这种管理方式和执行力度值得我们学习。改革让天卉中学得到了快速发展,走上了成功之路,可以说层层受益,学校成了品牌校,加入了全国名校共同体,办学人获得了最大的成功,许多领导和教师被评为名师,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他们每月推选一名教师录课,参加名校的名师评选,择优评定并颁发证书)。

第六感受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学生的板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评价反思能力、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小红帽值班班级认真检查、评价和公开,学习和活动让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地幸福。下面请看几段视频——

与胡志民校长交谈近1小时,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他说“课改势在必行,全国许多名校都已经改了,肯定要慢慢铺开,早晚要改,晚改自然不如早改,早改早收益。但是改革绝非易事,如果很容易的话,改革就没有任何价值,因此改革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需要做出许多牺牲。”当时我问胡校长:“你下海后成功了,自己资金积累到了300多万,为什么想到要办学呀?”他说:“我要办一所好学校,为自己找到尊严。”过去做生意他看到了社会的另一面,有钱就要办教育,那么现在看来他的路是走对了,但是六年的奋斗真是相当艰辛。的确学校成功了,校长远近闻名了,他首先成了教育专家。外请讲学全公费,坐飞机,喝咖啡,讲座市长县长陪,现在每大周都有学校去天卉参观

学习,天卉人确实找到了他们想要的尊严。当然这都是改革带来的成果。

天卉学习,不枉此行,天卉的精神感动着我,天卉人改革的毅力激励着我,也激励着前去的各位同仁,通过学习我首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加强学习,潜心研究,力争做一个研究型学者,积极组织并投身我校的教学改革。改革初步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1.研究适合我校校情的课改模式。2.开始组织学习培训。

二、1.学习培训。2.全面实施年级段式管理,建立年级督查组,建立学科组,加大对课堂的督查力度,提高管理执行力。研究出台课改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草案。各学科组准备构建班级学习小组,确定小组长。

三、1.建完学习小组,组织课代表和大小组长培训。2.推行讲学稿,加强集备的落实与检查。3.调整课表。4.督查课堂。课改实验开始。

我们的口号是:学天卉,推课改,兴临中,奋斗两三年,创建品牌校!

第四篇:年教师课改汇报课教学反思

这周进行的汇报课上,我上课的内容是《反冲运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反冲运动以及结合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反冲问题。

于课堂效果,总的来说,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我在课前准备了几个小实验,一开始上课就让学生进行吹气球体验反冲运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录像蒸汽炮车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冲的印象。总结提问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讨论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反冲现象,使学生知道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其中吹气球实验及电吹风小车实验很贴近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提高。

内容上安排稍微多了一些,学生没能充分体会理解反冲运动,可以将一部分内容适当减少。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起来,导致在讨论、展示阶段的时间过短,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没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节课比较突出的情况是问题设置方面没能结合学生实际,应该引导学生从某一确定方向思考问题,针对所任教的班级,问题设置的深度可以浅显一点,注意点拨学生解题的方法技巧。在问题设置的顺序上,可以把实验观察问题放在实验前展示出,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观察思考。这个情况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未能体现。

这次汇报课中,我学会在教学中要巧用身边的器具及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让学生有亲近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兴趣高。另外,还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练成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当学生在探究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能立即分小步子设问启发,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

据这次的汇报课情况,今后,我会努力改进。关注并充实教学过程,有效提高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水平、情境设置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到长足的提高。

第五篇:新课改中生物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走出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探求一条科学、迅速、操作性强的教学课程体系,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现代及未来社会竞争能力“新人类”的目的朝着这个课改方向,这必然促使我们生物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面对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最近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中学生物教师应积极构建新型的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深化生物教学改革,适应新课程标准。下面结合自己教学改革的实践,在新一轮课改中进行了教学反思,我认为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着力解决好的四个转变。

(一)改“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

课程由整齐划一向关注学生的个性特性的转变,是新一轮课改的一个重要课程理念。在旧的课程体制中,从课题设置,实施评价都是整齐划一的,因而有人形象地把这种教育比喻为:将不同个性、不同特长的学生放在一个标准的课程模子里去锻造,放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去加工。其结果就是将不同个性和特长的学生棱角磨平,变成一个个毫无生气的标准件。显然,这样的教育是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至少由7种基本成分构成,每一个人这7种基本成分的比重和组合不是一样的,因此,表现出不同的智力特色,呈现出不同的个人特长。学科教学应当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条件。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才施教。因不同学习水平和智力因素的学生设置习题和考试题。课堂提问尽量是开放性问题,答案并非唯一。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可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充发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使学生的发展更有个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学习“光合作用”一节新课内容后,我设计了这一样一个开放性问题——假若你家里有一个蔬菜塑料大棚,运用你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增加蔬菜产量的具体措施来。二是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实践活动,如调查、参观、知识讲座、研究性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查询、收集与整理的文献研究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时空,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的特长能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施展,所有学生的个性能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尽情的发挥。同时,在参与这些活动,也能使同学们理解到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受到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祖国美好情感的熏陶,使他们真切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二)改“以教师讲授为主”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

把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是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显示。具体表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思考的行为。与自主学习截然不同的是他主学习,在他主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大脑始终处于“休眠”状态,未被激活,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处于被动地位。在探索“自主学习”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尝试解决→合作交流形成共识→总结建构延伸拓展”的尝试。在探索实践中,我体会到:在“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激发生学的问题意识,这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其二,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供诱导学生思考的素材,鼓励学生大胆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鼓励学生质疑、争辩。总之,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自己能操作、能学习、能领悟的,都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解决,去完成,教师着重从探索方向予以引导,关键之处以点拨。其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搭建平台,要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砥砺智慧,分享成功的快乐。其四,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明确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改由“注入式”向“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注入式”的学习,是一种机械、呆板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缺乏创新的激情和活力。建立和形成让“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通过了以下途径建立和形成了“学生体验、感悟、探究式学习”方式。

1. 利用生物科学史实,感悟学生

高中生物新教材增添了大量科学史实的内容。引入生物学史实于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的知识、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质疑、创造、审美,最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均有所收获。例如,介绍孟德尔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试验,最后选中豌豆,面对繁琐的数据他并没有放弃试验,而且创新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巨大的数据不厌其烦地进行统计,前后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才得出基因分离定律。通过这一史实的介绍,学生会感悟出:科学发现、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克服重重困难才实现的。从而也培养了学生不畏艰难,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生物学素养。

2. 通过实验,给学生以经历探究和体验

现行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安排实验、实习、动手制等课时15个,占总课时的14.3%(总课时105个),这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获取终生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条件,也给学生通过实验体验,获取知识提供了舞台。教师要创造条件,选择最佳的实验时间与传授理论知识相融合,可先让学生实验,再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可将实验贯穿在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中。如在“酶与代谢”一节新课的理论教学之前,让学生完成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获得了感性认识:酶的催化效力高于无机催化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学生具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后,再来学习“酶的特性”理论的知识,就有了基础,就避免了老师将酶的特性的知识硬塞给学生和学生苦苦背诵的尴尬局面,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知识的发生过程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深刻内涵。

3. 提供信息素材,让学生领悟推理分析和知识的由来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要将结论性知识直接塞给学生,而是教师首先提供相关的信息、素材(包括图、表、科学实验与科研成就,生产、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让学生自己领悟出结论性的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比较推理分析的能力。如在传授“线粒体的分布”的知识点前,我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下列材料:

(1)德国生理学家华尔柏在研究线粒体时统计了某动物部分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肝细胞950个,肾皮质细胞400个,平滑肌细胞260个,心肌细胞12500个。

(2)在小鼠受精卵的分裂面附近线粒体比较集中。 (3)鸟翼的肌原纤维、精子的尾部线粒体数目较多。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材料,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线粒体主要分布在生命动旺盛部位”的结论知识。

(三)改“重知识传承”向“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转变

在当今知识爆炸,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今天,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向学生传承知识更重要。学生获得了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就相当具备了通向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通过多种方法途径来培养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 培养比较梳理,使知识条理化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中有许多并列的知识,相近的知识,需要通过比较找出知识点间的异同点,使知识条理化。比较法是学习生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它在学习生物知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相近或并列的知识放在一起,设计成比较表,加以比较,来训练和培养这种学习能力。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2. 培养发散联系,使知识网络化的学习能力 如果头脑中只有零碎的知识而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快速地解决具体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形成网络化知识体系。

3. 培养分解组合,使知识层次化的学习能力

概念与概念,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包容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展现出清晰的层次,如脱氧核苷酸→基因→DNA→染色体。另外,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搜集、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新课标的教学中,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此基础上充分去实现课标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新课程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规划水平很高,也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前进过程中难以预知的具体问题。没有问题,就不是新课程改革。没有问题,就没有教师的反思。这些问题反映的正是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追求和困惑,是教师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结果。问题就是课题,“许多教育探索、教学研究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级别的研究课题,课题是否立项,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史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肖川)。因此,我们必须以反思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行动研究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助学金感谢信免费下一篇:中学教育教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