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

2022-04-1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旅游英语的教学方法:互动式课堂、情景式课堂、多媒体课堂和实践课堂,分析了旅游英语教学中教材、师资、学生水平及教室设备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外文教材、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及完善教室、设备等措施。

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 篇1:

高职《会展服务》教学效果提升及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会展服务》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三步走”教学模式,即行业资讯引导、基础知识传授加职业能力锻炼;在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仿真模拟、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式。

关键词:会展服务 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 研究

《会展服务》是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着重培养学生的会展服务技能,比如专业的会议和展览会服务技能、与会展相关的配套服务技能,以及会展的接待服务技能(吃、住、行、游、购、娱等)等。众所周知,高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教师采取措施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注重实战技能的传授和演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服务技能不断的强化和巩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该课程教学和职业教育的目的。

一、“三步走”教学模式提升《会展管理》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教学目的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教师来说,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会展服务》的教学效果,不仅可以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该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也为将来学习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在提升《会展服务》教学效果中采用的“三步走”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兼顾的三个方面,即行业前沿资讯引导、基础知识传授和职业能力锻炼。

1、贴近教学内容,介绍会展业前沿资讯

大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基本上处在一个半封闭的状态,虽然现在通信及网络技术发达,但是他们生活的圈子对外界的市场变化仍然了解甚少,而且反应滞后。对他们来说,在瞬息万变的社会背景下,单纯接触书本上提到的知识是不能够满足他们对专业及行业的学习需求的。鉴于此,笔者在《会展服务》的课堂教学上设立了“课前3分钟——会展业资讯快报”教学栏目。笔者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渠道搜集会展行业的相关资讯(大多数讯息都是正在发生的),选择那些贴近本门课程内容的讯息制成PPT,在每节课的开始,利用3分钟的时间给学生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会展业的发展态势。

由于会展业在内涵上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MICE中包含的会议、展览、节事和奖励旅游),所以社会上每天都有大量的会展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对老师来说,会展讯息的资料收集是非常方便的。在笔者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该栏目共为学生介绍了近百条前沿信息。这里面既有国际性的大型会展活动,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博览会)、2011年全国两会(大型会议)以及2011西安世园会(博览会)等,也有地方规模的会展活动,比如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郑州少林武术节(节事)等。

“课前3分钟——会展业资讯快报”教学栏目在两个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提出非常期待上这门课程。在期末的课程教学评价中,98%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课前3分钟”。笔者认为这是提升教学效果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而且也是具有普适性的一条途径。

2、案例教学法为主,传授课程基础知识

(1)引入社会真实案例

《会展服务》课程中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范围也非常广泛。比如,会议和展览会的接待准备及现场服务、会展中的餐饮接待服务、酒店住宿服务、票务交通服务以及旅游娱乐服务等。这其中的大多数内容都可以在社会中找到真实依据,所以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尽可能地把一部分社会真实融入到书本知识中去。比如,“会议现场的花木布置”引入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会议现场花木布置;“会议主席台的座次排列”引入2011年全国两会主席台国家领导人的座位排列(遵循中国传统)以及2010上海世博会闭幕式主席台领导人的座位排列(遵循国际惯例)等。通过社会真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知道书本知识并非“纸上谈兵”,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是可以“学以致用”的。

(2)利用视频赏析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准备了大量的视频材料,通过对视频内容的赏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整个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会展服务》课程视频材料对应的课程内容共分为四大类(会展服务、展览会、会议、会展中的餐饮接待服务)和13个子项目(服务礼仪、服务设计、展品讲解、开幕式与闭幕式、商务中心、安全管理、会场布置、迎接仪式、会议安全、会议记录、颁授奖仪式、餐饮基础知识、餐饮服务技能),所引用的视频一共有30多个。例如,贯穿整个教学内容的视频材料有金正昆的《会展服务礼仪》;在“会议”模块部分安排的视频材料有:国旗如何悬挂;会场布置常用花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迎接仪式;会场演讲遭袭击;2011“两会”安保保障有力;速录速记;诺贝尔奖颁奖典礼;2008奥运会部分项目颁奖仪式、颁奖仪式背景音乐等。

3、实战技能演练,提高会展职业能力

高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要培养具备会展策划、管理、服务等业务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会展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所以,对学生进行会展服务方面的技能训练并使之掌握该课程的实践技能是《会展服务》课程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紧扣会展服务技能,注重学生实战技能的训练,提升学生的会展职业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笔者会设计不同的实践训练任务。比如,“人性化会展服务项目设计”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展览会(如餐博会、婚博会、书展、婴幼儿用品展等)设计出符合观众需求的人性化的服务;“产品讲解”要求学生自备展品一件,进行现场产品讲解;“会议物品准备”要求自选背景材料,模拟一次会场布置和为会议准备所需的物品,写出会议布置和准备的方案;“餐饮接待服务技能”依托餐饮实训室着重训练学生的端托、斟酒、餐巾折花、摆台、茶水服务等技能等。

二、“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式的探索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安排实践性教学内容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会展服务》课程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式是指在两个不同空间环境(校内和校外)的三个不同层面(课堂仿真模拟、校内二课活动和校外企业锻炼)上所进行的实践教学。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式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比例为3:2,即作为一门课程的实践训练更多的还是依托校内的空间环境,在情景模拟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校、系组织的“二课活动”上去;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和企业合作,参与到企业的某些项目活动中去。

校内“二课活动”为该课程的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相对宽广的锻炼平台。根据会展的涵盖范围,学校内组织的“二课活动”基本上都属于会展的范畴,比如各种文化艺术节事活动(如旅游文化艺术节、女生节等)、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如导游大赛、演讲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等)、丰富所采的展览展示活动(二手商品展销会、班级风采展、书画展、摄影展等)以及大大小小的各种会议等。校外企业锻炼则主要依托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中原博览中心等为学生提供的不定期的见习机会。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方式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个体差异,某些学生并没有得到预想的实践效果;学生期望更深层次的企业锻炼机会,由于课程实习所限,只能“浅尝辄止”等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探索中将会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晓杰.会展服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5-6.

[2]周霄.高校会展专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环节初探[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81-83.□

作者:陈艳萍

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 篇2:

旅游英语教学探讨与思考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旅游英语的教学方法:互动式课堂、情景式课堂、多媒体课堂和实践课堂,分析了旅游英语教学中教材、师资、学生水平及教室设备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进外文教材、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及完善教室、设备等措施。

关键词:教学方法 旅游英语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外交流的增多,尤其是世贸组织的加入和2008年北京奥运、上海2010年世博会和广州2010亚运会的举办,促进了我国出、入境旅游业,同时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既懂外语,又懂旅游专业知识的人才的需求。培养既通晓涉外旅游知识,又精通英语的管理及服务人才成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应着重从教材利用、教学手段、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旅游英语的应用能力,为旅游企业培养出优秀的实用性人才。

一、旅游英语课程的特点

《旅游英语》课程的主要特点有:

1. 实践性强。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都需要与外国人接触,并与之面对面地交谈,同时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从机场接待到结束送别,都需要旅游人才的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旅游服务质量必然影响到我国旅游业的声誉,同时旅游服务对商务旅游的成功与否也至关重要。因而,《旅游英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他们达到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与外国游人熟练交谈,并能提供优良的业务服务。

2. 专业性强。勿庸置疑,《旅游英语》必然涉及深厚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如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旅游交通等各个部门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开设过旅游专业课程,对加深理解专业英语的内容有很好的帮助,这些说明了《旅游英语》首先是旅游的,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3. 综合性强。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旅游英语》也不例外,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历史、地理、风俗、文学、宗教、地质、烹饪、建筑等多学科知识无所不包。因此,《旅游英语》的教学应通过各种方式,把各方面的知识介绍给学生,最大程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旅游英语》也有很强的地域性,需要学生了解本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文化遗产。

二、旅游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旅游英语》具有专业课教学和英语课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改革。

在教学中,笔者针对其特点,运用了不同教学方法,其中收益较大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互动式课堂

互动式课堂有很多方法,首先可以采取问答方式,即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多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回答。例如,在魏国富编写的《实用旅游英语教程》中“Why People Travel?”结合课文内容可设置这样的问题:“Why do people like traveling so much?”和“What helps to stimulate the tourist industry?”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可以掌握书上主要的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课前演讲,让两名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本地的实际进行导游讲解,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也热衷于课堂演讲,每次都会积极准备,即使是那些英语口语不是很好的学生,虽然由于勇气不足而不敢积极参与,但也特别希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以“点兵”的方式多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总之,互动式课堂可以避免老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状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式课堂

情景式课堂是把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景里,让学生通过听、看、说和表演,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并能让学生在真实情景或模拟情景中锻炼、强化、提高运用语言知识和获得语感的能力。情景式教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非常有效,因为《旅游英语》口语训练很多都是在特定场合下发生的,如入住宾馆、饭店进餐、景点讲解等。情景式课堂,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阅读、听磁带、看录像等方式,给学生讲解有关的专业术语、口语表达等知识,然后给出特定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Role play),使学生仿佛置身其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转变学习动机,由表层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深层次的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学习态度也会由被动式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式的“我要学”,这两方面的效果显然是不同的。

3. 多媒体教学——声像课堂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旅游英语》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在声光配套、音形结合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声像教室具有再现真实世界、直观生动、学习语言与学习文化同步等特点。多媒体材料可以是多方面的,如一些介绍景点的影音资料,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网络资料等,内容涉及中国有名的景点介绍、地方文化、旅游设施等内容,是很好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设备,适当穿插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并给予讲解和练习,对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

三、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旅游英语由于存在一些客观、主观因素,还有一些难题需要解决,主要问题如下:

1. 教材内容陈旧

良好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根本。目前《旅游英语》教材版本很多,它们的难度、选题都有不同的层次。这显然并非坏事,因为可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而教材是反映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社会现象等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是优秀的教材也会失去原有的魅力和价值,因此,对教材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首先教材要突出专业性。旅游英语课是涉外餐旅企业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关于专业知识的英语口语课。它要求教材内容必须包罗万象,不仅要阐述旅行社、旅游景点方面的知识,也应介绍饭店宾馆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情况。其次教材必须选择实用性强的内容,否则培养出的学生要么脱离实际,要么曲高和寡。最后,教材要突出新颖性。中国的旅游业要同世界接轨,这一要求使得旅游英语教材必须吸收国外的先进知识与理念。

2. 教学设备需要更新、完善

《旅游英语》的多样化教学离不开先进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目前很多高校由于教学设备不足而不能满足《旅游英语》教学的要求。虽然一些学校配有语音室,但数量不足,其目的主要为公共英语或英语专业学生使用,而对于专业英语教学却常常忽略。多媒体教室需要良好的投影效果,较好的音响设备,但在某些教室虽然配有电脑、投影仪,但缺乏较好的音响设备,这就影响了学习的效果与教学质量。因此,要提高旅游英语的教学水平,还必须加大投资,完善、更新教室设备。

3. 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旅游英语》师资队伍主要由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和旅游专业出身的年轻老师组成。前者虽然有深厚的英语知识,但缺乏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这与《旅游英语》的专业性强的特点不相符;而后者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其英语水平却不及前者。面对新兴专业教育,部分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不够及时,因而削弱了旅游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尽管英语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是目前的教学现状与旅游英语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教师除了应具有的英语专业相关的知识外,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资讯优势加强对旅游英语专业知识、旅游英语口语、旅游业英语、导游英语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也应深入实践,深入到旅行社、饭店等餐旅部门,不断丰富、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将旅游专业知识,实践经验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扩大学生旅游方面的词汇量,举例要尽可能选用学生今后工作中所需的句子、片段,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专业知识,打好语言基础。

4.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已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考试,而有的则较差。不同水平的学生对老师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进度有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学生希望老师采用全英语教学,内容要深一些,进度稍快一些;而有的学生希望采用汉语教学,进度放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综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来安排进度,采用英语为主、汉语补充解释的双语教学方式。

四、结论与启示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旅游英语》具有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综合性强等特点;《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应以互动式课堂、情景式课堂、声像课堂等为主。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专业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材,另外也可采用优秀的外文原版教材;加大投资,完善、更新教室设备;培养具有旅游管理知识和英语知识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综合学生的整体水平来安排进度,采用英语为主、汉语补充解释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小珂.把“文化”引入旅游英语教学的课堂[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4).

[2]杨敏.情景教学——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3).

[3]段开成.旅游英语(高级)[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李红.录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0.12,(78).

[5]魏国富.实用旅游英语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赵 娴

学生接触奥运资讯管理论文 篇3:

地方高校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需求研究

【摘要】在中国高校,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英语需求,而专门用途英语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实践所需师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也处在研究和建设中。本文针对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生活中使用英语的现状,旨在寻求能更好满足地方高校毕业生工作需求的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 需求分析 非英语专业 学术英语

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此课程通常在大学一、二年级四个学期连续讲授,总课时在240左右,学分在16左右,这突显大学英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学校对该课程的重视。但是,大学英语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上是千校一面;教学目标也是不分学校类型和专业区别,均定位为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在这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拼命教,学生拼命学,教学计划安排的学时加之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足够多,课程考核通过了,四、六级英语证也拿到了;但是,大学生英语质量的实际情况却是,英语水平只适用于考试,应用英语的能力不高,尤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究其原因,造成此结果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单纯从教学方面分析,不区分不同专业的对英语的具体需求,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模式,统一教材的这种通用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是否可以根据专业需求不同和学生质量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的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此为目的,本研究针对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进行调研和访谈,根据他们在工作中应用英语的具体情况,从社会需求出发,分析在大学期间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ESP国内外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ESP教学从种类,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国际上将外语教学分为普通英语(EGP)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两种,普通英语指中小学英语教学和我国目前开设的大学英语综合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是指根据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开展的英语教学。针对ESP,国际上有不同的分类方法:ESP教学中,Hutchinson I.和 Waters A.(1987)提出ESP三分法,ESP可以分为科技英语(EST),商贸英语(EBE),和社会英语(ESS),以上三类又可以再各自细分为职业英语和学术英语。Jordan(1997)从不同角度提出二分法,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OP)和学术英语(EAP),学术英语中再细分为专门学术英语(ESAP)和一般学术英语或称通用学术英语(EGAP),前者侧重特定学科(如计算机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等) 中的词汇、结构语篇和体裁以及交流的策略和技能培养;后者特指教授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研究中所需要的学术英语能力,即如何听英语讲座、查找和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和在国际会议上与外国专家进行交流。

Jack. C. Richards在其“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提出“语言课程必须和学习者在这个真实世界中学习外语的目的一致起来”。上海复旦大学的蔡基刚教授分析了海内外多个知名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应该由语言强化课程,学术技能课程和专门用途课程所组成。蔡基刚(2003)在针对上海大学生所作的ESP需求调查中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69%的学生有用英语读本专业的文献和文章的需求,62.9%需要用英语听英语讲座的需求,58.1%有出国留学的需求。简言之,过半数的被调查的学生有学习专门学术英语的需求。因此,蔡基刚提出将学术英语定为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由普通英语为核心向以学术英语为主导的逐渐转型,以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然而,受地理位置,地区经济条件,学校师资和学生不同的制约,这个报告的数据不能直接照搬到地方高校。

二、ESP需求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开展抽样调查最重要的是研究对象的确定。大学教育的效果显现有一定的滞后性,英语这门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生活的影响是在校大学生所不能预测的。对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除了立志考研和出国的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需求外,毕业后就业的学生们对于未来工作中英语的使用情况一无所知,往往是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这就造成了针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调查结果,其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大打折扣。相较而言,最理想的被调查人群应该是已经工作若干年的毕业生。但由于该群体已离开校园,工作性质、工作与生活条件各异,加之调查内容与他们所关注的关联不大,被调查者能否客观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也是合理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选择在职MBA班的学员作为调查对象,原因如下:第一,MBA的学生都是有若干年工作经验的,对于英语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有亲身感受;第二,MBA学生本科第一学历涉及工科,理科,文科各个不同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也涵盖政府公务员,企业白领,公司技术人员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第三,作者担任MBA学员班的英语教师,当面布置调查任务,学员碍于师生关系,比较重视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能够客观、实事求是地表达个人的看法和建议,提供可信度高的信息。

2.研究问题。研究问题是:(1)地方院校毕业生在工作中的英语使用情况?(2)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态度?(3)對大学英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研究工具。研究采取大范围的调查问卷和小范围的一对一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有抽取一定数量的受访者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介保持长期联系,跟踪调查,交流英语教育方面的思想、观点。涉及李克特五分量表这类问题会禁锢了受访者的思维,问卷调查以开放式问题为主。访谈的对象选择代表不同行业的7名学生,分别从事新闻传播,银行金融,酒店管理,教育教学,政府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工程技术。

4.数据收集。自2014年6月始到2015年11月,共与145名毕业生进行了课堂交流与调查内容说明,完成了访谈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137份。统计了全部问卷答案,萃取答案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分析。

三、ESP需求研究的分析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受访者工作背景:如图1所示,137名受访者中,从事新闻传播(包括电视台记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工作的共12名,从事银行金融的13人,从事酒店管理共6人,从事教育教学的6名,从事政府公务员的共57名,从事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文职工作的共18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等技术性工作共25人。

(2)工作中英语的使用情况:如图2所示,12名从事新闻传播的受访者中有2人表示在出国采访中用到了英文;13名从事银行金融的受访者中4人表示在工作中会用到英文,比如国际部和外方的业务往来或是帮助外国人办理银行业务;6名从事酒店管理的受访者中在涉外酒店工作的2人表示工作中会用到英文;从事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文职工作的18名中3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为上司翻译英文资料等,25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等技术性工作共10人表示在工作中需要阅读英文文献,调试全英文标识的操作设备以及与外方技术人员沟通。表示在工作中用不到英文包括从事教育教学的6名受访者,从事政府公务员的57名受访者。137名受访者中在工作中有机会使用英语的共21人,占受访者总人数的15%。在这21人中,62%的受访者会用到口语,听力,阅读等综合能力,38%的受访者会用到专业文献阅读能力。所用英语内容和所从事工作相关,涵盖新闻,酒店,银行,文秘,机械制造,测绘工程等不同领域的专门用途英语。

(3)英语水平高低对个人晋升的影响:除了6名从事教育教学和10名从事企业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的受访者表示英语职称考试是晋升的必备条件,其余受访者均表示英语水平高低对其个人晋升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4)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看法:无论受访者在工作中是否使用英文,所有受访者都一直认为大学中进行英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本科英语教学的提出建议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集中在“实用”,“交流”和“文化”这三个关键词上。受访者提出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应根据专业不同适当增加专业性内容,强化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加强口语,听力训练,增强学生英语交流能力;适当加大英、美等西方国家风俗文化内容。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为了较全面了解毕业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看法。选取了在不同行业工作的7名受访者作为代表,让他们针对上述问题搜集、整理本行业信息,并一对一访谈。

(1)从事新闻工作的受访者表示,渴望在大学期间能打下良好的专业英语基础和一定的交流能力,在谈及几年前在英国报道奥运会时,叹息英语水平不够,和国外同行交流存在困难。言语之中流露出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应加强口语训练的期许。

(2)从事银行、金融业的受访者表示,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对本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中高级职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中需要与外方进行商务谈判等,不仅需要专业英语,还要求一定的商务英语。受访者建议在大学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加强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英语内容,特别是合同文本翻译等内容的学习训练。

(3)从事酒店管理等服務业的受访者则提出,大学阶段应加强和专业相关的英语的实践训练,模拟情景对话,有条件的可以到相关行业现场观摩,实习,这都会对学生的未来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

(4)教育界的受访者表示,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不同、教授课程不同,与英语的关联度不尽相同,但是需要进行英语的职称考试,所以工作后也不能放松英语学习,不然会对晋升有影响。

(5)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受访者表示,实际工作中很少有机会使用英语,因此,英语水平的高低和晋升也没有必然关系。当被问及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有必要,受访者表示肯定,并提出英语是一种必备的个人技能,需要长期的学习。

(6)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受访者表示,工作中英语口语的使用机会不多,但有时需要翻译资料,总的来说,英语水平对工作的影响不明显。但是,受访者同时又指出因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大多源自西方国家,良好的英语基础能够帮助自己进修,充电,接触最新的资讯,更新知识,为做好工作及个人晋升提供帮助。

(7)从事工程技术的受访者表示,地方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振兴民族工业技术力量,大多工作在生产一线,主要解决生产设备和制造工艺中的问题。进口设备的调试、维护以及与外方专家间的技术交流是经常的事。因此,毕业生不仅应具备良好地基础英语知识,而且应具有良好地专业英语知识以及较强的英语交流能力。受访者建议在大学中应加强科技英语,特别所学专业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具备基本的口语交流能力。

另外,部分受访者还谈及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尴尬,如有的学员讲述了自己出国旅游与外国人交流时的窘困,感觉外国人用词准确、简单,课堂所学不实用;有的学员给自己孩子辅导英语时不自信,不敢开口等等。建议大学英语教育要从实际生活出发,重在应用,而不要太过强调外语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地方高等院校的非英语专业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是必要的。受访者不论年龄,性别,本科专业,现任工作与英语的关系有何不同,都普遍持这一观点。

2.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实用”,“交流”和“文化”三个层面,即呼吁摒弃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讲授和学生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加强口语训练,提升学生英语交流能力;介绍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未来的中西方交流。

3.在教学内容上,从未来工作实际出发,精选专业英语知识,加强阅读专业英语文献、听英语讲座、撰写英文报告等实际应用的训练;着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MOOC等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另外,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子女教育等生活上的英语需求也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总之,如何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并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责任和义务。为完成这一任务,高校英语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但坚持普通英语(EGP)教学到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逐渐转型思想,深入研究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内容、模式以及条件,不断探索、改革,大学英语就一定能更好地满足应用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I.&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New York:Co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胡文仲.在“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专门用途英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上致辞[R].北京,2011-05-07.

[3]陆伟成.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设计原则,程序及教学指导[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45-148.

[4]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31-33.

[5]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1):39-40.

[6]蔡基刚.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J].外语教学,2013(1):56-60.

[7]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3-9.

[8]蔡基刚.中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发展回顾,问题和任务[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68-72.

[9]趙珂,王志军.大学英语转型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及实践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2):67-72.

*本文为2014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需求分析的非英语专业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改革”(编号:2014YYJG079)。

作者简介:范洁(1980.9-),女,双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作者:范洁 葛晨曦 王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戒毒体系反思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学生课件制作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