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

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1: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策略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持续进步,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在逐步改变。现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内容,让高中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起源、发展历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何在教学中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高中生在课上就能对数学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是高中数学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为高中生贯彻数学文化的作用,再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文化   渗透策略

引言:数学的历史悠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能够激发高中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有助于提高高中生们对于数学知识的感悟,为他们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从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在高考中加入对数学文化内容的考核,也是以目标为导向,要求高中生能够在课堂中学习到数学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数学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一、学习数学文化的重要意义

1.学习数学文化能够激发高中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数学在高中阶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数学有其独特的魅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将数学文化加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能够将数学学科中的人文内容和科学内容有机结合,提高高中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也能够提高高中生们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让数学学科在他们眼中不再是冰冷的符号和图形,而是通过多少世纪大量的人不懈努力而研究出来的有温度、有情怀的科学。

2.学习数学文化能够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渗入了数学文化的数学教学,能够让高中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本质,更加了解真实世界的规律,从而有益于他们增强逻辑思维、直观想象等技能,从而提高数学的核心素养。

二、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1.通过数学史渗透数学文化

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方式来渗透数学文化,数学史是数学学科人文精神的体现,在课堂中通过数学史融入数学文化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在教学时对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进行讲解,让高中生们了解到数学学科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让高中生们了解数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到数学学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并感受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同时,数学史的讲述也是课程导入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用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发展引出当天的课程主题,提高兴趣的同时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高中数学中涉及到圆的知识一定离不开圆周率π,然而现在简化为3.14的π是通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最终得出的。教师可以从2000年前的《周髀算经》开始讲述圆的故事,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认为边数增加的正多边形无限趋向于圆,到我国汉代数学家刘徽将π精确到3.1416,以及南北朝的数学家祖冲之、德国数学家卢道夫、德国数学家伯根、英国数学家梅钦等人进一步对π进行精确,再到现代经过数学家的努力和计算机的帮助下,最终计算出π的小数点后上亿位。经过这些讲述可以让高中生认识到一个小小的数字背后所包含的历史和故事,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得到更多的认识。

2.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融入数学文化

数学中有很多的定理和公式是由发现和发明这些内容数学家的名字所命名的,这些数学家为数学学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讲到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渗透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历史上的数学家们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的精神和毅力值得被后人们所知,在课堂上简单讲述这些故事并不会占用很长的课堂时间,却可以将数学文化不断地融入到课堂中,也可以引发高中生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例如,当教学内容涉及到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就可以向高中生们讲述,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为笛卡尔坐标系,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先创立的。由此教师可以引出笛卡尔坐标系的故事,即笛卡尔一直思考一个问题,代数的方程是非常抽象的,而几何图形又很直观,如何能够将几何图形和代数方程两者联系在一起呢?在思考的过程中他获得了启发,从而创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而由于他突出的贡献,又被命名为笛卡尔坐标系。除此之外,高中数学中常见的自然常数,也就是欧拉数e,以及韦达定理等相关内容,都值得教师花上几分钟讲讲其背后的故事。

3.通過作业和题目渗透数学文化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更加侧重开放性和实践性,而数学文化的渗透又是体现数学课程实践性非常好的内容。例如,函数概念与性质这一章节中,课后的阅读部分和写作部分都可以作为高中生的课后作业,既作为数学科目的实践拓展,又能够让高中生们了解数学文化。

在历年的高考题目中,都有涉及数学文化的相关题目,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真题,为高中生们从题目的角度理解数学文化,同时掌握知识。

结束语:数学文化存在于数学学科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将其融入到课程内容中,给高中生以文化的熏陶,让他们对数学学科有全方位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林少清.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与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08.

[2]刘鸿智.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中旬),2020(08):9.

作者:包学成

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2: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化”的分析研究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

简单地说: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这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的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且通过类比、分析和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正视与肯定“生活化”元素,以提升数学的人文精神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弗兰登塔尔曾经提出作为“普通常识的数学”的概念,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是一种充满文化气息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生活化”是更加有效“数学化”的途径,而非最终目的

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但是数学应该高于生活。在“生活化”之前,我们对所要运用的素材进行理性加工。教师自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解读这些素材。从数学的角度来加工这些素材,然后再引人到学生的学习进程中。

“数学化”的理念策略还基于学生的成长水平与内在的学习需求。建构一个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有效数学化过程的策略体系。如何建构“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构建知识:

1 操作活动数学化: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由此反省抽象。

2 数学材料逻辑化:在反省抽象理解事物本质的基础上用最简练的语言文字(即数学的概念、公式、定义、算式等)表达出来。

3 数学知识实践化:把知识运用到生产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能洞察到知识的“内部境界”,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让学生经历“呈现生活情景——把问题符号化,概括出一个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问题解决”。才能培养他们“数学地思维”、“数学地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三、数学需要“生活味”的调和。更应警惕“去数学化”现象

“数学化”和“生活味”辩证统一,生活即数学,数学本身就是生活。二者相对平衡,数学教学就达到了相对的完美。数学课中应有的数学思维活动需要正常开展。必要的思维训练应该得到落实。著名专家张奠宙结合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这样写道:“数学教育自然是‘数学’内容为核心……评价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景,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去数学化’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

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数学知识比较匮乏,他们所获得的就是那些比较直观、形象的生活经验,所以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生活味”比较浓一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增加、思维能力的提高。应该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不能始终停留在生活这一层面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源于生活”是基础,“高于生活”才是升华与深化,这是著名小学数学研究工作者宋淑持同志对数学和生活关系的概括。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中体验数学,在“退”和“进”的互动中理解数学。通过“退回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现实素材,积累直接经验;再通过“进到数学”,把生活常识、活动经验提炼上升为数学知识。其具体教学思路及操作环节应包括:(1)从情景问题中发现数学问题;(2)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和已习得的知识与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新的概念和方法。学习数学。

四、“数学化”是主流。逐步用“数学味”淡化“生活昧”

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数学基础知识,这是直接表述在教材里的,反映着知识的结果和知识间的纵向联系。另一条是暗线——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需要分析与提炼才能显现出来。

我们的教学要“数学化”,其过程中需要用“数学味”不断淡化“生活味”,以提高“数学化”的有效性。教师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当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时。“生活味”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调味剂”:当学生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基础知识,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生活味”就要淡一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注定了“数学味”要浓于“生活味”。

数学教学应该从小处着手,真正让“数学”与“生活”携手,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寻一个让教师客观把握数学化教学过程的目标体系,把“已完成的知识”还原成“未完成的知识”来教,把从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注:本文获2009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作者:陈婷婷

数学课堂教学分析论文 篇3:

分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对策

【内容摘要】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味地重视学生的数学成绩,忽视了对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工作。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深入推进,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并且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设计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展开多重自主学习活动,帮助学生顺利构建数学认知体系。笔者结合这个基础来探究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思想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高中学生数学综合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渗透数学思想,就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新的思想。

一、利用教具培养学生建模思维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凝练,将其抽象化为数学模型,在求解模型的过程中来论述其合理性、并在数学模型的答案的基础上来对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将这一知识的活动过程,称之为数学建模。教学模具能够提供直观性的教学,让学生有模型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重点是在于演示的过程。教师通过巧妙地设计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认识教材中所提及的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空间概念,增加学生的真实体验,这种教师方式有助于学生去进行空间模型的构建。教师通过这种教学工具的设计教学,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可触摸的具体。这种实际的教学工具包括了图片、图表、模型等。为了探讨教具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例如,“空间几何图形”这一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剪出一个正方形、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过上的图形围绕一条线进行旋转,在进行图形旋转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思考正方体、圆锥的特点,并将其引申到棱柱、棱锥、棱台,在这一模型构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逐步地将探索问题、善于思考的数学思想根植于他们的习惯中。通过教学模型的帮助,讓学生能够延伸思考,辅助其空间思维能力的提高,可以将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和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理解深度也向着深层次发展,让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

二、深入挖掘教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渗入数学思想,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因为数学思想方法都包含在基础知识当中。在高中数学中教师不能够为了数学思想的培养就轻视了教材基础知识的作用,基础知识是数学知识搭建的基础,放松了数学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会让数学教学游离表面。而且往往一样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解决不同章节的数学知识,联系着不同的数学知识,成为知识联系的纽带。所以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将简单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出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其魅力,更好地完成数学知识体系的搭建工作。例如,在《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是基本的性质和定律,但是其中都蕴藏着一个共同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转化思想,将其进行展开来解释就是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互相转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丰富学生的认识能力,从简单的数学知识中提炼出数学思想方法,并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学知识中发现这一数学思想,然后再通过和学生的互相协调沟通来辅助学生对这一数学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遇到类似的题型和知识点的时候,能够运用转化的思想来进行解决。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伴随着科学知识的更新,多媒体技术不断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数学教学讲究抽象性和逻辑性,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单调的数学数字和逻辑,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学习会更加关注。同时,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和文字都有着互动性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容易分心,这样,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学生学习更加专注,记忆知识更加牢固,学习量增加,学习效率也在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其来建立多元的教学课堂,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利用其来对学生的数学思想训练,在训练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对函数图像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不同函数的特点并将其进行串联,使得学生在这一复习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函数知识体系,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将反函数、正弦函数、二次元函数等图像进行伸缩、平移、对称变化,让学生能够在函数的转变过程中提炼出函数变化的一般规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增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思想的渗透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工程,应该将其根植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将其作为单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数学思想,并将其深化于日常习惯里。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带着数学思想的眼光进行授课、备课,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养成,构建全面的、科学的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小华斌. 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J]. 中心数学参考,2013(29):30-30.

[2] 冉正伟. 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06):141-142.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作者:范敬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概念创造教学论文下一篇:语文情感渗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