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余训练队员攻击性行为研究

2023-01-21

在体育运动比赛中,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运动员或观众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动作使对方运动员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 多为外显性攻击, 因此在当前体育科研对外显性攻击及其对策研究较多, 涉及运动中关系性攻击的研究很少。运动竞赛的气氛高度热烈、高竞争性、部分项目存在的频繁的身体对抗, 从而使得各种冲突不断激化, 运动场上的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因此, 研究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1 攻击性在中学课余训练中会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在此阶段身体正快速发育阶段, 而心理成长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由于两者不能同步协调的发展, 这就是造成中学生在课余训练中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本质是青少年学生急剧增长的能量在生理与心理之间同一性危机状态下的不恰当释放。”而在业余训练当中, 道德归因的不足、生理唤醒处于较高的状态是课余训练中攻击性行为的两个主要成因。不可否认的是,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攻击性行为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 而在体育运动中人们对攻击性行为却被人们所认同。

对于我们中学课余训练队同学来说课余训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相对于其他同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课余需要参与到训练当中, 这也减少了这些同学与其他同学相处沟通、相互交流和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出现了疏忽, 可能表现出攻击性的行为, 参与训练的同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师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 他们的这种潜在的攻击机行为很难被发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渐渐的表现出来。常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的同学, 由于其自身的攻击性, 很难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 慢慢则被广大同学所孤立, 由于被广大同学所孤立则很容易引起对其他同学的敌视心理, 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因此, 中学教练员应加强对这些同学的管理, 尽量减少青少年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2 要想解决中学生课余训练的攻击性行为, 必须得从起因来分析

通常课余训练队成员的攻击性行为是由其身心发展的不协调以及后天的模仿学习引起的。对此提出几点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2.1 首先提高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

攻击性行为在中学时期很容易被忽视, 这也是其攻击性产生并稳定发展的原因。当前, 教师、教练和家长对运动员攻击性行为及其危害认识不够。对于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教师和家长往往认为是孩子年少调皮, 并没有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做深的研究, 所以就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从而加剧了他们攻击性行为的发展。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往往是由于青少年之间的玩闹引起的, 课余训练队员除了教练员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心理变化, 学校、各科教师、班主任都应该了解这些同学的心理变化, 学校、教练员、各科教师及班主任应较强联系, 经常交流这些同学的心理及外在行为的变化情况, 从而对这些同学的攻击性行为做出早期预防和改正。

2.2 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父母、教练的影响之外, 体育明星的在比赛中的行为对这些同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同学常常会模仿某些自己喜欢的明星, 包括其比赛中的庆祝动作、着装、比赛中的某个动作等。在我们平时所看的一些激烈对抗的比赛中:如足球、篮球、橄榄球等常常因为队员的不冷静、裁判员的误判、频繁的身体对抗等原因引起运动场的暴力事件。在中超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运动员群殴裁判、比赛双方运动员打群架, 而这些事件又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 参与闹事的相关运动员往往受到很轻的处罚, 这种行为渐渐的被参与中学课余训练的同学所接受, 从而对课余训练的同学都有着很深的负面影响。同样, 我们在基层的比赛中, 由于参与的各单位受到利益的影响, 对自己的队员所参与的攻击性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 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为了学校的利益, 有时候这种行为还会得到教练员及同学的支持, 从而加剧了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因此, 在目前的情况下, 相关部门应该做的是在明确比赛规则、制止比赛中不正当行为、严惩违纪事件和队员, 鼓励队员们发扬奥林匹克精神, 倡导教练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队员等。

3 加强对参与课余训练同学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经常与这些同学交流, 及早发现他们的心理变化。攻击性行为是在一定刺激条件下产生的, 攻击性行为产生后往往不能自控, 这种行为是在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理念的约束下而促成的。因此, 学校、教练员有必要加强对参与课余训练的这些同学的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同学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此外, 所在班级应经常组织一些集体的活动, 鼓励和促进这些参与课余训练的同学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沟通, 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班级的活动当中来。

目前我们对参与中学课余行为同学的攻击性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 没有完整的解决这种的行为的理论依据。但我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学校、教练员、任课教师、家长多方共同参与当中, 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摘要:在体育运动竞赛环境中,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运动员或观众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动作使对方运动员心理或身体上受到伤害, 多为外显性攻击。中学生在此阶段身体正快速发育, 而心理成长则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由于两者不能同步协调的发展, 这就是造成中学生在课余训练中产生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课余训练,攻击性,行为

参考文献

[1] Shium Andrew Chen, 等.“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

[2] 李仲坤.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与控制[J].体育学刊,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刍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50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下一篇: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