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2022-05-06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农村社会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依托于科学的农村社会组织,能够系统全面地提升社会管理成效,能够全方位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也能够全方位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切实推动农村社会管理的高效且快速化发展。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篇1:

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中如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

摘要: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成效的高低,将直接管理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成效,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农村经济管理是目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很多农村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规范化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管理将直接关乎农村集体经济能否壮大,居民能否安居乐业,因此对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农村经济管理;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根本性前提之一,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中,应切实注重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提升,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尤其是要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挥好自身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优势,与村支两委和村民群众一道谱写农村经济管理的新篇章,奏响乡村振兴的最强音。

1.提升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不仅是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核心,也是推动民主化管理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保障,在助推乡村振兴中有着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经济层面的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中,需要加大农村经济管理力度,尤其是应切实注重智慧财务水平的日升,致力于业财融合体系的建立,不断推动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始终将其作为一项维护村集体与广大村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比如在目前,很多农村的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较多,为解决问题,很多地方采用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委托财会服务公司等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在专业的农村财务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因此,需要在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切实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切实注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具体就是党组织先行,致力于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确保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得到发挥,使得党建引领和工作推进得到深度融合,致力于行动与目标、计划与落实的高度一致。因此,需要将村级党组织作为主体,致力于高效而又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将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中心,使得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而在此基础上,建议从县级建立以县委组织部和农村农业局、乡村振兴局为核心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而从镇级的社会事务管理中心、财政所等设置专业的村级财务核算中心,并配备相关职能人员,全面负责村级的财务核心与管理工作,致力于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使得村级财务全面实现财务电算化,财务核算实现网络化,在村级则选定一名财会专业的人才作为报账员,定期到核算中心报账,使得村级财务管理更加高效、及时和统一。

二是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监督与管理作用。为切实掌握村级资产的主动权,应确保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村集体资金的使用权、促进独立核算的主体地位、村级财务审批权、村级财务监督与民主理财机制五个方面的“不变”,使得村级党组织在监督与监管作用得到发挥,并加强对农村土地和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有关生产要素配置情况的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地整改,确保财产安全,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失。

2.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

为实现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农村经济社会事务管理中,应切实发挥自身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优势,切实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壮大。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效的保障,村集体项目的持续造血功能的保障,需要切实加大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指导。具体需要注重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是从资金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争取得到财政部门的资金支持,为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就需要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和落实,以及省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确保下拨的乡村振兴资金得到专项使用,以打造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农村为目标,在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指导村支两委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合理规划使用资金,确保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使得农村的发展新动能得到不断培育。

二是从人才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从镇社会事务中心选派经济管理能手定点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辅助工作,切实加大与村干部之间的沟通,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的产业项目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及时地沟通和应对,尤其是要围绕提升项目的持续造血功能这个中心来加强人才支持,及时地献言献策,发挥自身在政策解读、技术理解、信息沟通等方面的优势,发挥村干部在熟悉困难方面的优势,在合力下及时地突破困难,同时针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还要将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农村经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需要。

三是从技术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的村级造血功能的激活,为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需要在做好資金和人才投入的同时,在技术方面加大指导力度。尤其是在当前内生动力不足和缺乏可利用资源以及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较多。这就需要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将村干部打造成有思想、有技术、懂经营、有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切实强化村干部的技术教育和培训,并在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加大重视,尤其是要注重本地能人乡贤作用的发挥。则政府则是加强正向激励扶持政策的构建,大力实施精准扶持政策,拓展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探索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合作模式和实施项目,最终以长效的技术指导技术和规范的技术管理,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过程中,确保村集体经济管理的各级责任主体的责任得到落实。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从农村财务管理和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两个不同的视角,就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农村经济管理要点进行的探索,未来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李红娟,董彦彬.中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21(03):146-159.

[2]吕成建.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析[J].山西农经,2020(20):71-72.

[3]张国磊,张燕妮.新时代乡村振兴主体的角色定位[J].农村经济,2019(12):47-56.

木乐镇社会事务中心 广西 贵港 537202

作者:曾杰贵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篇2:

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框架思路构建

摘 要:在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依托于科学的农村社会组织,能够系统全面地提升社会管理成效,能够全方位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也能够全方位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切实推动农村社会管理的高效且快速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社会管理;作用构建

《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民办发〔2020〕36号)指出,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到2023年,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相关领域管理、提供专业化社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可以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为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村社会管理实效,有必要充分全面地发挥它的关键效能以及核心作用,继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1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村社会组织是多元化的,不同类型的农村社会组织具有差异化的管理作用。但综合而言,多元化的农村社会组织,对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始终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提供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能够提供多元化且科学化的公共产品以及服务,能够系统全面地优化农村社会管理实效。特别是在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组织能够充分全面地把握好农民朋友的现实需求,继而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精细化、科学化、针对性的服务,切实有效地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可以说,农村社会组织的高效作用,能够整体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利于推动农村精神文明的有序建设。与此同时,依托于农村社会组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政府部门的压力。不可否认,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或者产品的进程中,政府部门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不可否认,政府部门常常存在着缺位的问题。依托于农村社会组织,能够系统全面地缓解政府部门的发展压力,能够系统有效地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第二,切实有效地反映农民诉求。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中,依托于农村社会组织,还能够真正有效地反映农民的实际诉求。农村社会组织是由农民居民自发组建的,在发挥自身作用以及功能的过程中,他们可以近距离与农村居民沟通交流。正因为有这样的先天优势,使得他们得以有效地把握好农村居民的实际诉求以及真实意愿,继而为他们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在反映农民诉求的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调查、访问等不同方式,深入农村居民的家庭中,通过组织内部机制有效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冲突,有效整合农民的实际利益。同时,在实践中,農村社会组织还能够有效排解以及梳理农村居民群体中存在的负面情绪,继而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诉求。

第三,不断规范农村居民的行为。在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为全方位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应该充分发挥好农村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依赖于农村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规范农村居民的实际行为,能够系统科学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比如农村社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创作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继而不断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世界,积极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农村居民容易受到相对负面的网络文化的影响,继而出现错误的行为。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协调规范作用,继而全面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2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途径

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为真正全面地优化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效能以及核心作用,为保障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化运行,应该注重依托于科学化的发展途径,更进一步地彰显它的关键效能以及核心作用。

2.1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实践中,没有精细化的制度体系是不可行的。依托于精细化的制度体系,才能够确保农村社会组织的高效且稳定化运行,也才能够真正发挥好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作用。在实践中,要着力完善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依托于科学化的制度体系,确保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程序化以及规范化。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居民的现实利益。

2.2全面彰显正式组织的权威

在农村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因缺乏良好的工作氛围,缺乏系统化的宣传引导等,使得广大农村居民缺乏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精准认知。在他们看来,农村社会组织是自发形成的一种组织体系,是没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受此影响,他们在利益诉求表达的过程中,常常缺乏对农村社会组织的信任。为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应该注重全面彰显农村社会组织的权威性。在实践中,要树立村级正式组织的权威,要完善选举投票制度,从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着手来推动其标准化建设。与此同时,还应该把握好农村社会管理的方向以及农村事业的发展重点等,全面加强对农村社会组织干部的培训教育管理工作,真正高效地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效能。

2.3实现对农村社会组织的监督指导

在农村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农村社会组织所扮演着的关键性的角色,同时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为卓有成效地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效能,应该全面加强对它的监督与指导。通过系统化的监督体系,能够确保它们规范作业以及科学工作,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或者其他违规行径。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明确各级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避免出现多头监管或者监管空白。与此同时,在农村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提升它的核心效能,也为了更进一步地夯实它的作业力量,有必要实施精细化的工作指导。除完善人员培训外,更要注重从工作方法、工作思路、作业流程等等不同环节来实施精细化的指导。按照民政部的通知要求,在2023年,全国普遍开展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训,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累计达到245万人次。可以说,为切实提升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作用,必须注重夯实培训体系。

结论:在农村社会管理的进程中,科学全面地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该真正发挥好农村社会组织的关键效能以及核心作用。在管理中,要注重建立健全完善化的制度体系,要真正彰显它的工作权威性,同时也要实现必要高效的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

[1]王兴东,农村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7):26.

[2]杨苘泽,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20.

作者:张红娟 邹波

农村社会管理论文 篇3: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

摘要:完善社会管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列入议程,农村社会管理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社会管理包含管理主体、管理内容与具体领域、管理技术手段等,其内涵非常丰富。通过对河北省10个地市所辖的76个农村的社会组织管理与社会事务管理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呈现出“社会组织相对匮乏、社会事务单边处理、障碍归因经济主导”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反映了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管理优化,提升管理能力,规范社会治理,推动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善治。

关键词: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治理策略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任务,从而把完善社会管理作为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列入议程。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方面,提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在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形成过程中,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如何,面临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如何实现农村社会善治,从而促进农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这些成为值得研究的议题。

一、社会管理的概念界定与调研实施

多数学者对“社会管理”概念进行了界定,形成各种不同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就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用计划、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手段,使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的过程[1]。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基础上,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通常对社会管理的理解,特别是在政府的政策实施中一般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技术层面的社会管理,指在一些项目中,诸如环境生态、工程、灾害、社会风险等,对社会影响进行评估、控制,甚至包括公众参与活动和参与决策过程;第二,宏观的社会管理,指中央政府和地方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立法、司法、行政等方式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不稳定现象进行干预,保障人民的福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严格意义上的社会管理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对社会共同体,包括社区、社会组织的治理,发挥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整合作用;二是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立法、司法、行政等方式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和不稳定现象进行干预;三是作为主权国家对全球化经济政治社会影响的协调[2]。有的学者把“社会管理”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社会管理,包括政治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思想文化子系统和社会生活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管理,狭义上的社会管理,指的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除了政治统治事务和经济管理事务以外的那部分事务的管理。狭义上的社会管理是建立在政治、经济、社会三大领域或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这三大部门的划分基础上的[3]。也有的学者指出在我国政府文件对社会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4]。

上述关于社会管理的界定侧重各不相同,有的侧重管理技术,有的侧重管理领域,有的侧重管理主体,有的侧重管理内容,这些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社会管理”的本质。社会管理包含管理主体、管理内容与具体领域、管理技术手段等,其内涵非常丰富。因此,针对农村社会管理,我们侧重调查与研究农村社会组织与社会事务管理状况。

2009年7-8月对河北省10个地市所辖的76个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村民调查问卷198份、村干部调查问卷73份,共计271份。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农村比较多,分布比较广泛,涵盖了河北省所有农村类型,在村民与村干部样本选择方面兼顾不同境况,因此,调查样本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调查内容上划分,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农村社会组织管理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等两部分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从这两方面收集相关资料反映农村社会管理的特征与问题,以及农村居民与村干部期望社会管理的改进途径。

二、农村社会管理的特征与问题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社会管理状况呈现出“社会组织相对匮乏、社会事务单边处理、障碍归因经济主导”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反映了当前河北省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社会组织相对匮乏

在农村社会组织方面,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存在社会基层管理组织,50%以上的农村存在中小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两种服务相关组织,与红白理事会、调解委员会、妇女组织等三种协调相关组织,而农业合作社、文化技能培训机构、文化娱乐组织等服务相关组织与宗教(庙会)组织、治安巡逻队、老年组织等协调相关组织都比较少。村民与村干部的应答状况之间也存在差异,村民应答比率低于村干部应答10%以上,这一方面反映了村民对村社会组织状况不清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目前一些社会组织仅仅停留在形式表面上,只成立相关组织,而没有开展实际工作,因此,村民不知道某些社会组织的存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村民们普遍认为教育技能培训、农业合作等组织存在意义重大,但是村民参与度不大,使得这些组织形同虚设。

(二)农村社会事务单边处理

在農村社会事务处理方面,虽然多数村民与村干部反映农村家庭关系、婚姻和邻里关系都比较和谐,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后多数人通过非正式途径解决,甚至没有解决途径,使得这些事务难以得到恰当处理;随着“新农合”的实施以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将全面地实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但是,一些问题依然存在,私人非正式关系帮助解困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教育事业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但是,文体娱乐活动较少,而且往往是村民自行组织;虽然村民自身计生问题得到了较为恰当的解决,但是,治安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影响着农村发展,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依靠农村和村民自身,甚至没有任何途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社会事务处理方面呈现单边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是指向农村或村民自身,而政府相关部门却处于缺位状态。

(三)农村社会管理障碍归因经济主导

在农村社会管理整体状况方面,村民选择比重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是一般、比较好与比较差并列、非常好、非常差,村干部选择比例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是比较好、一般、非常好、比较差、非常差,相对而言,村民偏向于农村社会管理功过参半,好的一半差的也是一半,而村干部偏向于农村社会管理好的多于差的状况,因为村干部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更多的希望看到社会管理好的一面,主观影响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在农村社会管理面临障碍方面,村民与村干部把农村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归因于资金投入有限、村民收入较低等经济性因素,对参与组织管理方面归因相对较少。在改善农村社会管理措施方面,被访村民与村干部高度一致选择比例由大到小依次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加村民收入、激发村民参与、加强党政领导、改变行政管理方式、增多农村社会组织等。当然,经济因素确实重要,但是,这样的归因容易使人们仅仅着眼于经济,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就农村社会管理而言,组织因素也占据重要位置,但是,无论是村民还是村干部没有对该因素的形成足够的重视。

三、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的治理策略

针对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措施,积极治理,推进社会管理优化,实现农村善治。

(一)加强组织建设,促进管理优化

推进农村社会管理,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在建设过程需要进行分类指导,对于已有组织要规范其运行机制,对于需增加组织要进行科学设计,同时,针对基层管理组织、服务相关组织和协调相关组织等组织进行分类建设。目前,需要重点建设一些与农村居民息息相关的社会组织,也是村民非常迫切需求的社会组织,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主要是服务相关类组织,其中包括医疗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经济中介组织和文艺娱乐组织,这些组织对于促进农村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對于协调相关类组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一些利益维护组织如:妇女组织、老年组织等相对匮乏,即使有也是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如:巡逻队、调解委员会等,因此,针对该类组织不但需要建立相关组织,而且要强化相关组织职能,使其真正发挥功能,维护农村居民的利益。对于基层管理类组织需要进一步明确其职能,如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真正地代表村民利益,为村民谋福利。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其作用,实现管理优化。

(二)提升管理能力,规范社会治理

在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方面应该明确村民、村集体与政府部门等三方的角色定位,避免单边处理甚至是“无边”处理的状态。对于家庭婚姻与人际关系相关事务,主要关涉村民个体,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婚姻幸福、人际关系和谐是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村民个体能够很好地扮演自身角色,但是,遭遇问题时,也需要村集体或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调解,特别是当前社会急剧的变迁,正式途径的诉求解决渠道成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对于社会保障相关事务,政府的公共福利制度在农村地区开始逐渐实施,政府角色更加明确,为农村需要者提供经济保障的可能越来越大,但是,人们的需要也不是只有经济保障要求,还有社会情感需求,因此,村集体途径或亲友帮助作为一种情感诉求渠道也显得非常必要。对于文教娱乐相关事务,除教育外,多数相关活动是由村民集体完成,虽然在调查过程中显示,多数村民的文化娱乐集中于个体型活动,强调竞争性,但是文体活动意义在于合作性,给予人们一种社会性体验,因此,在该项事务中,应多筹办一些集体活动,让居民多参与其中。在环境治理方面,更多地让村民或村集体承担相关责任,甚至是没有责任主体,良好环境的治理需要村民的监督、村集体的合作,但是更重要的是政府依法实施监控执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得到快速地解决。可见,在社会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事务特征,明确不同主体的角色,综合提升参与主体社会事务管理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更加规范有序。

(三)推动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善治

农村社会管理不仅包括农村社会组织管理,而且包括农村社会事务管理,不仅包括个别社会事务管理状况,而且包括整体社会管理状况。因此,在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健康运行过程中,应该遵循全面和谐发展原则,既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又促进农村社会事务管理能力提升,既把握个别社会事务处理得恰如其分,又确保整体社会管理得规范有序。当农村社会管理面临的障碍寻求解决途径时,不但指向主要的直接原因,如调查数据显示的经济因素,而且也要把握其他因素,特别是对于社会管理的组织因素,如参与、领导、执行等状况的影响,因为仅仅经济归因容易使社会管理等同经济工商管理,失去社会管理的独立性,也容易造成对社会管理问题归因的片面化。因此,需要全面把握农村社会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发挥各种因素作用,科学地协调,和谐地发展,这样,农村社会将处于善治状态。

参考文献:

[1]风笑天,张小山,周清平.社会管理学概论[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丁元竹.中国社会管理的理论建构[J].学术月刊,2008,(2):26-36.

[3]何增科.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和谐社会建设[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4):8-10.

[4]周红云.理解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体制:一个角度和框架[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3):64-69.

责任编辑:傅其筠

作者:张学东 李红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养兔技术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