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

2022-08-02

第一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意义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学生一般都是静坐在教室低头弯腰学习,长期处于这种姿势,又不参加身体锻炼,往往会引起各种疾病。如供血不足,神经衰弱,胸腔狭窄,肌肉软弱无力,心脏疾病便秘等。因此,学生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因为身体锻炼可以使心脏和胃肠都得到良好的锻炼,使学生精力充沛,同时,身体锻炼还是一种积极性休息,脑细胞各有分工,进行身体锻炼时,管理肌肉活动的精神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而思考问题的神经细胞则处于抑制状态,得到很好的积极性休息。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能活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体育锻炼能增强我们的体质。天天深陷于繁重的学习生活,若想应对自如,一个强壮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可想而知,假如自己的身体弱不禁风,迟早有一天自己会被压力压垮的,又何谈成绩如何如何,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啊。另外,强健的体质还能帮我们抵御许多疾病的侵袭,使我们免于疾病的干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活。还有,比较长远地讲,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我们寿命的延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体育锻炼还能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许多体育锻炼不仅对我们的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我们的毅力、耐力等心理素质。例如长跑就很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力与韧劲。通过体育锻炼来加强心理素质,从而使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这肯定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高效率、更美好。

另外,体育锻炼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作用,例如帮助我们塑造健美的体型,帮助我们放松、娱乐等等。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意义重大。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出一个更强壮、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第二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而强健的体魄则来源于体育锻炼。总之,体育锻炼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我们往往由于忙于应对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其它一些事情而忽视了体育锻炼,另外,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又使我们不得不长时间不运动,所以,我们更需要体育锻炼来强健我们的身体。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一下现代健康的新理念"机体功能活动正常"就是健康,这是对健康的一种错误认识。确切的健康观念应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把人的健康与机体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三者紧密统一在一起的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

在健康的三要素中,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它是其他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和保证。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

社会适应能力是对健康概念的科学延伸,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进一步要求。

体育锻炼能增强我们的体质。天天深陷于繁重的学习生活,若想应对自如,一个强壮的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坚强后盾。可想而知,假如自己的身体弱不禁风,迟早有一天自己会被压力压垮的,又何谈成绩。另外,强健的体质还能帮我们抵御许多疾病的侵袭,使我们免于疾病的干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活。还有,比较长远地讲,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我们寿命的延长也是大有裨益的。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善情绪状态:大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以及对未来工作分配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二)提高智力功能

(三)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积极向上心态。

(五)消除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则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

(六)治疗心理疾病: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体育运动能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合作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结论

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等功能,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意义重大。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出一个更强壮、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第三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姓名:李源広

摘要:体育锻炼体不但可以强健身体,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它还有助于矫正某些心理缺陷。总之,只要引导得当,体育锻炼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大学生。 Abstract: physical exercise, body not only a strong body, and at the same time have a profound impact also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a sound personality formation. And it help to correct some mental defect. In short, as long as the boot properly, the ment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f physical exercise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Keywords: physical exercise, mental health, college students.

一、研究目的

在社会化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强劲的挑战,需要大学生有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和愉快的生活态度去面对每一个挑战。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中有20.23%的人存在心理上的问题;体质差对大学当地的气候环境不适应;以及对大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差,学习的效率不高等原因造成的。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大学生活,成为了制约人才培养的因素。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体的抵抗疾病能力,改善心理不良情绪。高校体育是“健康第一”发展目标的主要有效的手段。本文就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两所高校大学生的大学体育生活现状及对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提高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和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本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 体育锻炼对人的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并提高智力功能。

各种项目的体育锻炼(特别是器械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运动或高速运动中要求运动者既能对外界物体(如球、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和判断,又能迅速感知,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便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提高人的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有些运动项目还能充分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记忆能力。如棋类;而体操、跳水、花样滑冰﹑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则能充分发展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美的表现力.一些走,跑等动作的发展对少儿感知和思维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排队、赛跑、跳上跳下、投包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低年龄学生的识别和理解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和先后、快慢等概念,从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低年龄学生在做复杂的游戏时,要敏锐地观察瞬息多变的环境,独立地,快速灵敏地,创造性的处理当时所发生的问题.这对发展和提高少儿的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功能,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二)体育锻炼对情感过程的发展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学生经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竟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据最新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姑且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但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工作效率的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体育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不管是在大众体育活动和中小学的体育课上,还是在有竟争的运动会,成功与失败,进取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情感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在一起。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刺激,有利于人的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积极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最好的例子就是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从年青时就开始醉心于体育运动,甚至在监狱中也坚持体育锻炼。他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我从来相信,人的体育锻炼不但对身体健康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还能使我的心情平静下来。从前,有好多次我烦恼的时候,就跑到健身房对着拳击沙袋一通猛打,免得冲着同事,甚至是警察发火。"

(三) 体育锻炼对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影响。

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意志品质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体育锻炼中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惧心理,疲劳或运动损伤等),锻炼者越能努力克服主,克观方面的困难,也就越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的活动中,也能磨练人的意志品质。因为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相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在参加体育锻炼时,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这着要达到某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你必须付出努力与汗水。如某一学生要达到体育锻炼“标准”,就必须意志坚强,吃苦耐劳,刻苦锻炼,坚持不懈。而当他努力达到“标准”时,则会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同时也会感到自己战胜困难的巨大潜力,从而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的勇气与自信。如攀岩原来属于成年人的一项冒险运动,然而,在当今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少年也开始迷恋上攀岩,有些中小学特别开设了攀岩课,由攀岩高手担任教练。据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400余所学校的17万名中小学生在接受正规的攀岩训练,并由此培养勇敢、顽强、坚毅等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在参与体育运动的整个活动中能使人学会竞争,学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体育运动也能使人学会合作,学会相互配合,使许多个人凝聚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去夺取成功。体育运动能让你掌握一个与人相处的法则,这就是:自己成功时要善于谦虚,别人成功时要善于欣赏,大家共同成功时善于分享.这一法则正是健全人格的法则。

体育锻炼能发展人多方面的能力:协调能力、操作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应急能力等。体育锻炼还能磨练人的个性,使人变的坚强、刚毅、开朗、乐观。人们通过体育运动的各种项目不同运动方式进行不同的锻炼,并在其中学会控制自己的需要与性格,学会延缓需要的满足,学会解决动机斗争的矛盾,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倾向性更趋于成熟。体育活动还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形式.通过与他人的

接触,又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消除孤独感。马赛等人在1971年的调查发现,外向型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舞,身体训练以及做操等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人们在体育活动中还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这些观念如果迁移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则能有效的促进人的社会化进程,使人的个性日趋完善。

(五)体育锻炼对矫正某些心理缺陷有良好效果。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而体育锻炼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750名心理医生中,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在青少年学生中,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这是因为人的心理不是孤立的,心与身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人的心理与人周围的环境、与周围的人也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而体育这一社会活动则为人提供了一块珍贵的活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人的心理与身体、人的主体与周围环境、人与周围的人能充分地交融在一起,从而促进主体对环境的适应、促进人际关系,使人达到身心平衡,获得身心健康。

同时,如果某些人存在心理上特别是人格上的某些缺陷,也可在这一空间中通过参加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得到较好的矫治。如对于胆子较小、做事怕风险、容易脸红、怕难为情的人,可参加游泳、滑冰、滑雪、拳击、摔跤、平衡木等项目的锻炼,这些项目要求人们不断克服害怕摔倒、跌痛等各种胆怯心态,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面对困难,越过障碍;如对于不善与同伴交往、不合群的人,可以选择足球、篮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可以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跑、击剑等体育项目,在这些活动中,任何犹豫徘徊都将错失良机、失败,从而培养人果断的个性。对于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人可以参加下棋、太极拳、慢跑、远足、游泳、骑自行车、射击等活动,这些活动要求持久而有耐力,从而能增加自我控制能力,使情绪更加稳定,改变容易急躁、感情易冲动的特点;对于做事信心不足的人,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做的项目,如跳绳、俯卧撑、广播操、跑步等项目,使锻炼者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信心;对于遇事容易紧张的人,如考试总是心慌的人,可以参加足球、篮球、排球以及一些竟争性强的项目进行比赛,这种比赛形式多变、紧张激烈,只有冷静、沉着,才能够在激烈的比赛中获得好成绩,经常参加这种运动就能够使人遇事不会过分紧张,更不会惊慌失措;对于自负的人,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动作复杂的项目,如跳水、体操、马拉松跑、艺术体操等,也可以找一些实力超过自己的对手下棋,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这样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骄傲之气。毛泽东说:“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心健康为各种美德、知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居里夫人曾说过极富哲理的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因此培养学生全面良好的素质,就需要身心俱健、要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以保证发展积极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丰富的想象和集中注意。而体育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时代性、健身性、趣味性、实用性,不仅着眼于传授体育基本技能、技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发展创造能力等,更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精神文明等方面促进提高,使“生命之树”长青,有充沛的精力去攀登科学高峰。

(六)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卫生

1、适度的体育锻炼。人在受到某种挫折时,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强刺激,从而引起一个兴奋灶使人陷进痛 苦和懊丧之中。如果这时去从事体育运动(最好是两个人

以上的运动项目),就可以转移大脑皮层中的兴奋中 心,运动中枢的兴奋就会抑制痛苦中枢的兴奋性,这时候往往只注意身体的运动,而把烦恼抛到脑后,起到转 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脑活动的调节。

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经常进行兰、排、足球以及接力跑、拔河等集体项目的锻 炼,在对抗比赛的过程中会让人慢慢地改变孤僻的习性,逐步适应与同伴的交往,团结互助。而参加游泳、溜 冰、单双杠、跳马等项目的运动,则会使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 战胜困难,越过障碍,克服和消除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参加乒乓球、网球、羽毛球、跨栏、跳高和 跳远等活动,可克服犹豫、徘徊、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经常锻炼个性会变得坚强、果断。而下棋、打太极拳 、气功等运动项目对调节神经活动,增强控制能力,克服急躁冲动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充分利用体育课的主导作用,促进心理健康。有人作过调查,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同学之间相互交 往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相互了解,相互交往的时间越长、密度越大,越容易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调查表 3第十题表明,有90%左右的学生对目前学校体育课持满意的态度。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实践性十分 明显。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 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 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通过身 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 体上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和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 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语教学法,还可以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运 用“胆大者带胆小者练习”等暗示教学法。

4、积极参加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调查表明,当学校(或系班)组织体育比赛时 ,积极参加占70%左右。说明大多教学生有集体主义观念,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荣誉。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 ,重要在“参与”,符合体育的精神。在赛场上,可以看到同班同级乃至不同系科的学生,为了观看或参加比 赛,可以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这种非言语性的间接交流,对于相互理解和信任、合作 和沟通等都是极为有利的,而且是重要的。可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卸脱平日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促 进人际交流。

体育比赛的特点就是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观看比赛时,每当运动员不畏敌手,顽强拼搏终于进球(或获胜)的片刻,许多同学都会呐喊、鼓掌、感动不已,仿佛自己也曾经历了一场激烈的竞争。比赛过程的跌宕, 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观看运动员精湛的技艺、顽强的精神,使学生积存的失落,悲观烦 闷的内心重新得到前进的光明。观看比赛,可从胜利中体会到成功的价值,同时也从失败中得到了人生的经验 ,树立必胜的信心,让人获得了实现自我的真谛。通过比赛可以给郁积的各种消极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 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得到转移,可消除情绪障碍,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而且 能培养学生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现实,奋力夺取胜利的良好心理素质,也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形势。调查中表明有90%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时会激动呐喊助威就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看到,还有10%左右的学生对高校体育持否定态度。这一小部分学生限于

一天的三点一线,即穿梭于寝室--教室--食堂,除了上课、读书还是离不开书,对校系班组织的文体活动漠不关心,认为与己无关 。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仅仅因为体育课是必修课,才硬着头皮应付,认为是额外负担。这些人不管是在运动场上 ,或比赛的场地上都很难找到他的身影,究其心理方面,确实存在心理障碍,在体育方面,也可能慢慢变成为 “差生”。有关此方面的问题,还有待于广大的心理工作者和体育教师共同去研究解决。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对生理适应能力的促进,增强体质差的大学生对疾病的免疫抵抗能力。二是对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与改善,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耐挫能力”减少大学生心理不良导向。三是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能力的积极影响,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主动休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程度很高,但还没有切身的去积极利用体育运动来提高自己的在校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高校因高度重视体育运动在大学生活中作用、影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大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传承体育文化,加强体育场馆的建设,优化体育教育环境。使广大学生能置身与一个自然和谐的体育环境的氛围中,让学生的体育态度得到改善,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将体育作为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终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提高大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二)建议

1,针对高校体育的特点,要求在对学校普通教师和医务工作人员等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有 必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让每位体育教师认识到身心健康是紧密联系的,只教会学生锻炼身 体的方法还不够,应结合体育的特点,给学生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身心受益,做一名身心 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2,针对心理障碍的变化过程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应不失时机地在新生入学教育周进行心理卫 生教育,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他们将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可能产生的心理困扰,使他们有接受现实和幻想冲击的 心理准备,认识到产生这些障碍的必然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用脑” 、“应激与健康”、“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讲座,让学生掌握抵消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能量,及自我心理 保健的科学知识和锻炼方法。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 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 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针对大多数女生在异性面前既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较羞怯的矛盾心理,在她们掌握动作泛化阶段练 习中,应尽量避开异性学生,特别是她们同班的男生,以消除羞怯的心理障碍。但在掌握动作的巩固阶段,可 以利用新异的刺激来激发他们在异性面前自我表现的心理动机,加速正确动作自动化的进程,以此提高她们练 习的积极性。

5,针对体育竞赛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活动组织应把体育竞赛视为一种业余体育文化,有意识 地去安排它,并及时配以赛前班级动员、组织观看、赛后总结讲座等。

6,健全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各高校应成立“学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学生的身心健康 状况,专业人员应是精神医学专家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制订出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找出影响心理健 康的内因和外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如利用墙报、黑板报及 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提高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

7,编写一套系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以适应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教师备课需 要,并将心理测量和心理调查与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相结合。在体育教学设计、实施和平价时,都应考虑到如 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材。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通过学习后所谈及的一些内容,身体锻炼对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积极作用远不只这些,本人只是例了一些常见的、易通的,至于其它更深的,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以至于研究。

参考文献:

[1]刘世一:《加强身体锻炼、克服心理缺陷》,运动与健身1998年8期;

[2]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上海华东师大出所版;

[3]王强:《名人与体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所;

[4]董应宣:《健身、健心、健美》,北京人民体育出版所。

[5]闫梅:《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网。

[6]郭海力 :《体育学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基础教育网。

[7]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3)

[8]冬立纯,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3)

[8]谢翔,体育对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10]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马北北。北京高校连续11天没有新增诊断病例[N]。参考消息。2003,5,20。

[12]塔季扬娜*斯科罗博加季科。提高免疫力尤为重要[N]《莫斯科新闻》周报2003,5,6。

第四篇: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经济飞速发展、信息膨胀、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21世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人际关系越来越微妙,怎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人们生活在一个缤纷复杂的大环境中,这样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什么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综合许多学者的不同的观点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体育锻炼通常是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人把体育锻炼理解为任何形式的身体活动,日常生活中的行走到打扫卫生;有些人则认为,体育锻炼是做大量的有氧运动或力量练习。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还不够明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人的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体育锻炼与情绪方面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消极的情绪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工作,还会对人的身体心理产生许多不良影响。长时期的情绪压抑,忧虑和紧张,还可导致疾病。有调查表明, 人运动时大脑会产生一种类似吗啡作用的物质---内啡肽。吗啡的作用是消痛并使人产生欣快感, 内啡肽也会产生欣快感, 它可以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体育锻炼也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

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二) 体育锻炼与人格方面

人格,也称个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人格。体育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而失败也是对人格的一种考验,在失败中挖掘有利因素可以看到成功的希望。体育运动能提高心理耐挫水平,在遇到挫折、困难时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各种挫折和困难,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

(三) 体育锻炼与心理适应方面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与人的交往不仅反映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中正常、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经常到公共场合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记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 体育锻炼与智力方面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认知行为假说指出:体育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是要求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供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通过进行体育锻炼可使学生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与建议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智力, 促进身体健康, 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可使身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 在运动中享受节奏韵律。体育可给人们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 有助于消除体育之外的阶层或文化上的差距, 有助于消除孤独心理, 冲破"闭关自守"的生活方式, 从而增进和发展与不同类型的人的交往。体育运动对于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

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运动的有利条件, 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 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同时, 健康的心理又能促使机体战胜各种病魔的侵袭和摆脱各种挫折及逆境。因此,心理健康的持续化、年轻化, 需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育对心理健康影响如此之多,因此希望学校在开设体育教育时应注意:(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在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递等方面的作用,组织许 多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如校系及班的球类比赛、拨河比赛,登山和越野跑等集体活动,充实大学 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针对大多数女生在异性面前既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又较羞怯的矛盾心理,在她们掌握动作泛化阶段练 习中,应尽量避开异性学生,特别是她们同班的男生,以消除羞怯的心理障碍。但在掌握动作的巩固阶段,可以利用新异的刺激来激发他们在异性面前自我表现的心理动机,加速正确动作自动化的进程,以此提高她们练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系铁道通信信号309-2班普朝阳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 以及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然后剖析了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 大学生积极作用分析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当今社会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关,由于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 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使得我国大学生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 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当然,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除了本身生理变化和遗传因素外, 还有众多其他的原因, 如各种社会冲突和价值观的变迁等,以及“应试教育”【2】中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所带来的学生心理负担等, 都能造成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本文对此问题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作用

众所周知,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的灵敏性、协调性、腰腹臀部肌肉力量、大脑及动作的反应速度, 并能有效地延缓肌肉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衰退。在体育锻炼中, 学生是在练中学, 学中练, 既有身体活动又有心理活动, 这种身心一元, 身心同一的实践过程, 是高校体育学科区别与高校其他学科的基本属性。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

智力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之一, 它不仅意味着一个人所拥有的智力水平, 而且也与其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可以说是人们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如果没有好的智力做基础, 要获得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是非常困难的。从身心两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智力, 缓解紧张,远离因为学习压力而导致的身心疾病。体育运动时, 由于体育活动和脑力活动合理交替, 导致运动中枢神经兴奋, 使得与学习有关的中枢得到休息,这样有助于消除脑力劳动所产生的疲劳,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 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一切必然建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 并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在他们的行为上。在学习生活中, 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 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 又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 有正常的认知能力; 有积极的情绪;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 师生互动行为更为外显。

结语

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校的扩招, 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真正身心健康的大学生, 才能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生成才的过程中, 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日趋严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当今高校已经采取种种措施,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 并不尽人意, 高等教育应立足于自己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中不同教育模式的独特作用, 尽可能全方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如体育教育对于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等, 才能从根本上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起到【4】

缓解效果。

参考文献:

[2]刘娅.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J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6, (1)

[3]季浏. 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J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4, (9)

[4]张力为等.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5,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同上一堂课观后感下一篇:听孙云晓讲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