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演艺成功案例

2022-07-22

第一篇:旅游演艺成功案例

旅游演艺综述

一、国内旅游演艺:

1、国内的旅游演艺的始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末,最早是从对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开始的。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近两年,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现在名称上就是“演艺”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旅游演出”、“旅游表演”、“旅游演艺”等叫法。近几年来,“旅游演艺”的用法比较普遍。

2、目前对“旅游演艺”比较准确的定义: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统称为旅游演艺。

3、“旅游演艺”产品正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特殊性走向大众性,旅游演艺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

二、国内三大类旅游演艺产品:

1、主题公园类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

(1)、宋城景区:主要以“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的项目开发宗旨和市场运作为两大成功要素。在市场运作方面,宋城把观光旅游和演出活动完美地结合,最终创下宋城千古情佳绩。

(2)、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表演产业体系,并形成福特-后福特双重机制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

2、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

桂林阳朔:以“印象·刘三姐”为产品,其通过创意的激活,充分挖掘和升华文化资源,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走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经营路线,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注重地方社区的参与,打造出经典品牌,并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剧场类及巡演类大型旅游演艺活动 相应的案例为:《ERA一时空之旅》、《云南映象》等产品。此类产品要成功立足市场,不仅具有艺术魅力,更具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运营,确保了品牌与市场、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国外旅游演艺:

国外旅游演艺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比于中国,旅游演艺业的发展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范围涉及较广,包括从旅游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节事活动、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

在国外,旅游演艺主要涉及到歌舞表演等旅游产品。艺术表演旨在展示一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主要是通过外化动作(姿势、旋律的变现内容)、一定程度上规范的乐章以及代际流传下来的乐谱等进行表现。国外专家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不仅是对旅游者而言的融合或改变文化形态的途径,同时也是旅游点的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的手段。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演艺在国内还属新兴事物,尚在发展阶段,旅游演艺发展较慢,成功的案例大部分是国内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演艺产品,主要受政府、市场、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旅游演艺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所面对的形式为如何消除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演艺旅游是品牌经济,粗制滥造、缺乏文化与特色的旅游演艺是缺乏长久生命力的。我们红河大峡谷音乐季广场地处国家森林公园、满清文化发源地、北方第一漂等东北优势旅游资源所在地,应在演艺和旅游的结合上做文章,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项目。搞其他文化项目,本地消费能力不足难以取得跨越式发展,但旅游景区带来的为数众多的游客恰恰是源源不断的财源。我们应继续以打造品牌的方式探寻演艺与红河景区相结合的道路,要树立观众意识和品牌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根据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推陈出新,谁就能抢占市场。

第二篇:三、旅游演艺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世纪90年代末。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初主要集中于主题公园的文娱表演。目前看来,对其研究主要涉及:①对旅游演艺相关定义的研究;②对国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发展模式和经营管理策略等;③对旅游演艺发展对策研究。

1.旅游演艺相关定义的研究

国内对旅游演艺的研究最早是从对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研究开始的。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主题公园文娱表演”’。近两年,随着旅游演艺的发展,使得旅游演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体现在名称上就是“演艺”与“旅游”的结合更加紧密,出现了“旅游演出”、“旅游表演”、“旅游演艺”等称法。近一年来,“旅游演艺”的用法比较普遍,渐渐成了学者们约定的用法。

正如目前学术界对“旅游演艺”的概念名称没有统一的说法一样,对于“旅游演艺”的概念内涵,研究者们也从各自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张永安,苏黎(2003)认为:“主题公园文艺表演,是指在主题公园内开展的,一系列由专业演员参与演出的,围绕一定主题的艺术表演形式。其中文艺表演传递了景区的主题,使游客在艺术享受中对景区文化有进一步认识,提高自己的体验质量。”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主题公园的演艺活动,且将表演者限定为专业演员。

诸葛艺婷,崔凤军(2005)认为:“旅游演出,对于旅游业来说是一种旅游产品,是依托当地旅游资源,运用表演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目的地形象的精神服务产品。对于演出业来说,它是在演出产业整体体制改革的大环境下走入旅游市场的一种形式,是演出策划人组织演出在演出场所将节目表演给观众(主要是游客)欣赏的过程。”这一定义,作者把旅游演出认为是旅游业与演出业相互渗透的结果。[2]

 张永安,苏黎.主题公园文艺表演产品层次探究: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江苏论坛,2003,(12):120~122.

[2] 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

陈铭杰认为:“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是指,从游客利益出发,反映景区主题和定位、注重体验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具有商业性质的表演和活动。” [1] 这一定义,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旅游景区的演艺活动。

李蕾蕾等学者(2005)认为:“将以吸引游客观看和参与为意图、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的各种表演、节目、仪式、观赏性活动等,统称为旅游表演。”[2]这一定义基本涵盖了旅游表演的内容,但忽略了另外一些虽然不是在主题公园和旅游景区现场上演,但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如在旅游城市的剧院、剧场、戏院、酒店、茶馆等内进行的主要针对旅游者的娱乐表演活动。

李幼常(2007)认为:“将在旅游景区现场进行的各种表演活动,以及在旅游地其他演出场所内进行的,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或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且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的表演、演出活动,统称为旅游演艺。”[3]这一定义,将演出观赏对象锁定为旅游者的同时,并拓宽了旅游演艺的外延。

综上所述,对于旅游演艺的认识正在逐步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特殊性走向大众性,旅游演艺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但以上定义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对以上相关概念的整理和更深理解,作者认为“旅游演艺”一词更能体现当前该种类型的旅游活动内涵和产品特点。一方面能反映出其集多种表现形式于一身的表演艺术特征;另一方“旅游演艺”一词相对其他的称谓,对其活动特征及项目内容的描述显得更为贴切。

2.国内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实证研究 (1)主题公园类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研究

江国庆(2006)从宋城景区成功的原因开始研究, 总结出宋城景区主要有“ 建筑为形、文化为魂 ”的项目开发宗旨和市场运作两大成功要素。在市场运作方面, 重点论述宋城景区是怎样进行项目品牌建设的。宋城把观光旅游和演出活动完美地结合,最终创下宋城千古情佳绩。[4]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2005)指出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大型旅游表演的生产流程包括原创和融资、主创和设计、表演场地和舞 [1][2] 陈铭杰,景区演艺活动品牌化探讨题,中国旅游报,2005—5—11,7.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等.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旅游科学,2005, 李幼常.浅谈旅游演艺兴旺的原因.中国旅游报,2007—4—2,5.

黄勇,徐金鹏.看宋城景区对体验式营销策略的运用.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6(3):204~205. 19(6),44~51.

[3][4]台制作、相关配套设备和服务采购、演员排练、节目中试、宣传和营销、正式公演、演出产品的后期组合和拼装、版权产品开发和销售以及演艺节目的对外输出等11个阶段,与相关和配套服务产业共同构成庞大的旅游表演产业体系,并形成福特-后福特双重机制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1]

综上所述,专门以主题公园内的大型主题性旅游演艺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与内容的文章极为缺乏,并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主题公园的整体产品开发和运营上,而旅游演艺产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涉及内容。这与现实发展状况相比,理论研究明显滞后。

(2)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

陆军、王林(2006)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实证,分析民俗文化旅游创新的内涵与影响,认为创新可从旅游理论研究、旅游产品的主题创新、构建“官、产、学、民”一体化模式等三个途径进行,提出创新的错位竞争、市场动态创新竞争、创意竞争等竞争策略。[2]

刘素平, 邱扶东(2007)以《印象·刘三姐》为例从资源、市场、主题和产品4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文化资本运作的模式,指出要将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资本, 将经济和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结合起来。[3]

舒锡慧(2009)分析了《印象·刘三姐》取得的绩效,指出其通过创意的激活,充分挖掘和升华文化资源,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走国际化和现代化结合的经营路线,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模式,注重地方社区的参与,打造出经典品牌,并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为文化资源的旅游深度开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4]

王昂,陈亮(2009)在对体验式营销理论的基础上,以《印象·刘三姐》为研究对象,探讨体验营销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策略,总结出适合旅游目的地文艺 [1]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等.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个案研究.旅游科学,2005, 陆军,王林.创新:民俗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原动力—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桂林师范高等 刘素平,,邱扶东.旅游文化资本运作模式初探—以《印象·刘三姐》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舒锡慧.从《印象·刘三姐》看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今日南国,2009,(2):85~86. 19(6):44~51.

[2]专科学校学报,2006,(4):140~143.

[3]2007,(4):297~299.

[4]演出体验营销成功因素,为一些处于困境中的旅游企业提供了新思路。[5]

可以看出,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尤其是“印象系列”的推出不仅在实践上大获成功,对其理论的研究也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类的文章主要是从理论高度来探析和解密其成功的要素,分析了其运作模式和营销方式,从而为推动这一种旅游演艺产品向深层次的提供了借鉴。

(3)剧场类及巡演类大型旅游演艺活动研究

张婷(2007)魂在归纳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ERA一时空之旅》的全面分析以及与欧美大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的比较,总结都市文化演出活动的成功经验。此外,针对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存在问题,提出注重创新、培养人才、培育市场等若干建议。[1]

缪开和(2005)认为《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在于具有多彩的民族特色、深厚的人文内涵、强劲的生命激情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其市场秘诀在于本身蕴藏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品牌效应和适应市场需求的创作机智,在于推出过程凝聚着特殊的营销策略、营销机制和营销格局。[2]

欧阳佳佳(2007)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对《云南映象》进行了真实性要素的解析,将其旅游真实性要素分解为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认为尊重旅游真实性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可以在开发与保护的两难选择中寻求突破。[3]

周蒙,郭严(2009)以《云南映象》为例,指出演艺精品要成功立足国际,不仅要具有的艺术魅力,更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效的市场运营,才可以确保品牌与市场、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进而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4]

可以看出,对于此类型的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研究,主要是从旅游人类学、市场营销理论以及产品开发理论等方面探寻其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并且针对具体的旅游演艺产品的深入发展提供建议。

综上研究,可发现从整体上来有关大型旅游演艺产品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对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研究,特别是“印象”系列,对其他省份的大型演艺产品 [5][1][2][3][4] 王昂,陈亮.旅游文艺演出产品体验营销初探.中国集体经济,2009,(10):78~79.张婷.上海都市文化演出活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缪开和.《云南映象》的艺术魅力和市场秘诀.民族艺术研究,2005,(6):60~68.

高芳、欧阳佳佳.《云南映象》旅游真实性要素分析.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85~88.

周蒙,郭严.演艺精品的市场运营创新—以《云南映象》为例.青年记者,2009,(23):115~116. 和其他类型的旅游演艺产品涉及较少。此外,研究重点偏向于产品的开发与市场运作,其他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于资源的挖掘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的理论研究尤为缺乏。总之,旅游演艺产品的相关理论研究相对于发展现状明显滞后。

3.旅游演艺发展策略研究

诸葛艺婷、崔凤军(2005)认为当前旅游演出市场中存在演出产品趋于平庸化、雷同化的问题,并从市场、文化、资源、政府等角度探讨我国旅游演出精品化的策略。[1]

杨艺(2008)以桂林旅游演艺产品为例,指出从90 年代初期至今的实践探索中,在产品创意、市场定位、企业化经营等方面获得了成功,但在产品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市场运作的产业化规划及品牌战略等方面仍有待完善。[2]

陈蕊(2008)借助SWOT分析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探索中国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策略。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战略,树立市场化运作意识,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创建品牌。[3]

余琪(2009)指出,产品创设和运作是旅游演艺产品成功开发的两大重要因素,并对不同类型旅游演艺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与之对应的开发思路,为整个旅游演艺市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保障。[4]

综上所述,由于旅游演艺在国内还属新兴事物,尚在发展阶段,对旅游演艺发展策略研究较少,大部分是对国内目前较有影响力旅游演艺产品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主要是政府,市场,人才方面的对策。而对各省市的旅游演艺产品的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的研究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演艺产品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旅游演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相比于中国,旅游演艺业的 [1][2] 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 .杨艺.区域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的研究—桂林旅游演艺产品的创新发展.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27):11902~11904.

[3][4] 陈蕊.中国旅游演艺市场发展策略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26):257~258.

余琪. 国内大型主体性旅游演艺产品开发初探:[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发展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研究范围涉及较广,包括从旅游文化学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节事活动、产品的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行研究。总之,国外研究较之国内有所扩展,但相对于旅游其他方面的研究仍显得不足,相关的研究成果仍很缺乏。

在国外,关于旅游者的真实性体验研究主要涉及到歌舞表演旅游产品真实性评判的研究,Williams(1998)将歌舞演出类旅游产品划归为体验真实性(experience authenticity)的范畴,认为其真实性是由观众、表演人员判定的。[1]

Williams(1994)认为旅游中的艺术表演旨在展示一地的历史、地理、文化,主要是通过外化动作(姿势、旋律的变现内容)、社会上专业人员给定的结论、一定程度上规范的乐章以及代际流传下来的乐谱等进行表现。[2]

杰茜卡·安德森·特纳(2004)主要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国内外一些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进行研究。他认为旅游点的文化表演不仅是对旅游者而言的融合或改变文化形态的途径,同时也是旅游点的主人参与旅游生产、宣扬自己特定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形态的手段。[3]

除此以外,目前国外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对旅游演艺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如何消除所面临的不利因素,保持产品长久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虽然国外研究视野较之国内有所拓展,但相关研究成果还是相当缺乏。

[1][2] 白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杨利慧.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艺术,2004,(1):6~11

白杰茜卡·安德森·特纳,杨利慧.旅游景点的文化表演之研究.民族艺术,2004,(1):6~11

[3] Yvonne Payne Daniel.Tourism Dance Performance Authentieity.Anna1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780~790.

第三篇:旅游演艺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旅游演示事业越来越受旅游景区的推崇,把演艺这项活动与旅游结合起来,才能算是完整的旅游项目。

为打造我县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文化,推进我县旅游事业的发展,我中心精心编排了一台富有石城特色的民俗节目,定期在各景区演出。文艺进景区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让游客景区美景的同时,了解和感受石城客家文化、体验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2019年我中心在景区演出100场,观看人数达到近万人。我们的节目形式多样化,有本土特色节目、客家婚俗节目《喜相逢》、赣南小戏《补皮鞋》、石城民歌《腊翻哥》《瓜子仁》、客家风情舞蹈《农家表嫂》《榕树底下一枝花》等等。我们的节目受到了游客们的一致好评,无论对我们的音乐、服装还是演员们的精彩表演都赞不绝口。通过游客的广泛好评,石城灯彩的知名度迅速上升,2019年7月,我中心在通天寨景区大畲古戏台配合完成了新华网的专题拍摄演出工作,大力宣传了我县的旅游文化。

我们将继续深入开展演艺进景区活动,丰富节目,创作更多更好的节目来丰富游客的景区活动,让更多的人感受石城本土文化的魅力。

第四篇:旅游演艺市场运营模式分析

Byhanth 发表于 2006-6-20 17:15:5

5近年来,伴随国内旅游业的扩大发展和持续升温,对旅游演艺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迅速,由此激发了旅游业与演艺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动力。而旅游观光业、演艺业携手发展带来的新兴旅游演艺市场的勃兴,已经成为国内文化产业引人注目的新景观。

新兴旅游演艺市场的三种运营模式

近年来国内演艺市场的亮点,是国内旅游演艺精品吸引眼球、新兴旅游演艺市场异军突起。其标志是与著名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的这种山水实景演出活动日渐火爆,其代表作是产生于著名旅游胜地桂林的“印象山水实景演出”节目《印象·刘三姐》。

就国内目前旅游演艺市场发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运营模式:

一是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其代表作是广西桂林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这是一个以中国著名山水旅游胜地广西桂林山水和民间传说刘三姐故事为背景,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参与合作,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越“铁三角”编导组主导创排而成的国内首个山水实景演艺产品,也是世界演艺舞台首个以自然山水为大舞台、以超常规模化表演为特征、以专业与民间相结合为特点的旅游演艺精品佳作。这一创意,其实来自几年前在北京紫禁城太庙进行实景演出大获成功的世界著名歌剧《图兰多》,以及后来在埃及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实景场地演出的另一著名歌剧《阿依达》。

《印象·刘三姐》以其前所未有的独特表演方式、无与伦比的真实宏大场景和极具活力的产业模式,显示了表演艺术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价值。自2004年3月20日试营业,当年10月1日正式运营,到2005年年中,已演出180余场,票房收入2600万元,拉动周边产业成效显著。由于其创新特色和经营业绩突出,《印象·刘三姐》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演出盛事,荣获文化部首届中国文化创新奖,以《印象·刘三姐》剧为核心项目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被列为国家首批文化产业基地。

《印象·刘三姐》作为国内新兴旅游演艺市场的开山炮一鸣惊人。它所带来的强大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促使一些具备条件的旅游胜地也迅速加入打造自己实景旅游演艺产品的行列。2005年10月11日,杭州启动了以西湖的岳湖景区山水为背景、由张艺谋“铁三角”导演班子创排的《印象·西湖》大型山水实景演艺项目,总投资达1亿多元,将于今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举办期间正式上演。作为杭州市夜间旅游文化的世纪新名片,《印象·西湖》已被列入杭州文化标志性项目。而云南丽江的《印象丽江·雪山》和《印象丽江·古城》也将于今年先后推出。

二是以著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特色演出”精品。资本雄厚的旅游集团通过延揽“高、精、尖”艺术人才组建自己的特色演艺团队,创排自己的旅游演艺品牌节目,使之成为旅游消费者完成日间游览后的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以增加旅游产品的人文内涵和吸引力,是近年来演艺业与旅游业有效合作的典型模式。

这一模式实际上已成功运行多年,其发端是深圳华侨城集团。他们率先在“世界之窗”“中华民俗文化村”组建了名闻遐迩的特色演艺团队。其后,杭州宋城集团集中精兵强将打造出了自己充满南宋文化韵味的《宋城千古情》,成为游览仿古宋城的游客们印象深刻的特色艺术精品。广西南宁则用连续7年的不懈努力,

挖掘广西民歌资源,延揽全国民歌人才,全力塑造中国独一无二的国际民歌节,成功地打造出一个赢得2005年度全球节庆协会(IFEA)节庆行业国际大奖的《大地飞歌》演艺品牌。云南昆明市支持以云南籍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担任主创和领衔主演,以民营企业投资演艺的方式,打造了蜚声中外的大型歌舞《云南映象》,成为赴昆明旅游者必选的精神大餐和云南演艺的标志性艺术精品。湖南张家界采用土家风情园与湖南省民族歌舞团联合投资的新机制,集中优秀人才,精心打造出一台大型民俗旅游歌舞《土风苗韵》。2005年4月26日,《土风苗韵》在土家风情园“毕兹卡圣火堂”首演。风姿绰约的土家、苗族青年男女,把湘西绚丽的民俗风情演绎得动人心弦,成为张家界旅游的新亮点。

三是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复合型旅游演艺项目。2004年以来,改制后的北京歌舞剧院为再现中国宫廷表演艺术,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华韵国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联合创建、共同投入、比例分红的方式成立了旅游演艺项目公司, 把特色艺术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推出一批高附加值复合型旅游演艺产品, 使改革前演出活动一直不多的北京歌剧舞剧院民乐团全面进入旅游演出市场。北歌所属的曲艺团,也与北京前门广德楼戏园、江苏演艺集团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南北合璧,联手开拓新的曲艺旅游演出市场,使沉寂多年的北京老字号戏园广德楼和北京鼓曲焕发出新的活力。

旅游演艺产品

市场竞争力的构成特点

从《印象·刘三姐》这个经典案例,可以看出,依托于旅游胜地山水或人文名胜、面向相对稳定旅游者观众群体的旅游实景演艺产品,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旅游演艺产品可以涉及表演艺术的各个门类品种,表演形式亦可不拘一格,但其主题、艺术形象应该与该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历史文化上的联系密不可分、水乳交融,力求做到还原自然、天人合一。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广西桂林的民间传说、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山水渔火等自然和人文元素创新组合,创造了中国演艺产品的奇观,被誉为“与上帝合作之杰作”。云南丽江先是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塑造了自己名闻遐迩的“纳西古乐”品牌,后又依靠注入民营资本800万元,实行市场化经营,成功推出了丽江旅游演艺标志性项目——大型民族风情舞蹈《丽水金沙》。

二是精品化与规模化和谐统一。大型山水实景旅游演艺产品与一般剧场演艺产品的迥异之处,在于它必须实现精品化与规模化的高度统一,成为不可复制、难以替代的旅游演艺精品,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印象·刘三姐》总投资3.2亿元,制作历时5年,经过特殊培训、可不断更新的600名农民演员成为不可缺少的演出参与者;专门建造的刘三姐实景歌圩,分为长两公里的山水剧场和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风雨古楼两部分,创造了演艺舞台的世界吉尼斯纪录。凭着这些,2004年3月20日《印象·刘三姐》在广西阳朔正式公演后,其观赏效应前所未有,其市场反响超乎寻常,海内外好评如潮,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三是驻场式与巡演式相互依存。旅游演艺作为一种常年性主打产品模式,观众来源得到基本保证,只要产品出色,就可以通过驻场式演出稳获收益。广西桂林在通过固定剧院吸引文化观光客方面可谓不遗余力,由桂林市歌舞团和漓江剧院合作推出的大型演出项目《梦幻漓江》,每天为国内外游客演出2场,场场爆满。《云南映象》自2003年公演至今业绩不菲,已在国内外28个大中城市巡回演出348场,行程8万多公里,但是他们还是“游击战”而非“阵地战”。为了充分发挥驻场式演出的长处,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决定在昆明市北市区投资建盖“云南映象专业定点演出剧场”,以形成依托专有剧场实行常年主场演出同时兼顾巡演的新的营运模式。

四是节目创新性和演员年轻化互为表里。如何保持旅游演艺产品特别是歌舞类节目的创新特点与演员阵容的青春朝气,是相对单一和容易僵化的旅游演艺产品生产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如全长150分钟《云南映象》,以模拟原生态环境为背景,7场由“云”“日”“月”“林”“火”“山”“羽”命名的歌舞,均由70%来自滇山村寨的近百名民间舞蹈演员表演。由于巡演条件的诸多限制,难以充分展现其令人震撼、摄人心魄的视听效果,于是编创人员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正在完成的《云南映象》驻场和巡演的双版本,目标之一就是以新的面貌向旅游云南的客人们常年呈现完整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原创产品。

五是投资多元与利益风险共担。大型旅游演艺产品前期投资大多很高,因此实行市场化运作是必然选择。湖南张家界于1999年由民营企业家杨刚年筹资7000多万元兴建了大型民族民俗文化景点——张家界土家风情园,2002年开始在园中每日定时举办千人茅古斯舞表演;2003年该园以其特色鲜明被列入国家AAAA级景点和张家界旅游精品线,先后接待了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2004年11月,土家风情园与湖南省民族歌舞团达成协议,联手推出大型民俗旅游歌舞《土风苗韵》,从而真正实现了张家界旅游“山上看自然风光,山下观民俗风情”的目标。去年以来,云南丽江在打造《丽水金沙》的同时,还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创办了民族歌舞晚宴、彝族毕摩文化展演、动感丽江露天广场演唱等各类大小不等的旅游演艺项目,同时还引进省内外多家演艺公司进入丽江旅游文化市场,保持了丽江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势头。

旅游演艺产品及其市场的发展,不但扩大了演艺产品市场,也大大增加了旅游产品的精神内涵和生动的文化魅力,成为有效吸引国内新老游客和海外文化观光客、保持我国文化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新兴的旅游演艺市场正在迎来一个大发展、大提高的辉煌时期。

作者:徐世丕

第五篇:上海旅游演艺发展路径探索

上海旅游演艺产品设计

旅管142 彭莉

14451040223

一、旅游演艺概念

旅游演艺并非简单的文娱演出。从产品角度分为六部分:第一,地域性的文娱演出。第二,相匹配的多功能综合型娱乐剧场(剧院)。第三,以演出为核心产品之一的主题公园,为项目收益的保障点。第四,项目周边的旅游休闲综合配套区,这是产业链延伸部分。第五,围绕演艺项目构建历史文明的话语体系,则属于营销和推广部分。第六,产权质押和股权交易,此为最关键的融资和流转部分。

二、产品设计

地点:外滩

表演内容:上海近代发展到现代繁荣的历程、改变

依托条件:

1、借助整条黄浦江,用整条河流作为时间点,在表演是顺着河流的方向将上海近代到现代的发展逐渐表演出来。

2、借助黄浦江东西两岸的建筑特色和灯光效果,在表演时根据剧情需要,通过灯光的明亮变化,起到辅助作用。

3、黄浦江两岸巨大的平台可以作为观众席设置、两岸高楼层建筑中的露天台也可作为观众席设置。

产品盈利性:

1、这是在上海地区表演上海繁荣发展的历程,相对于观众而言会有强烈的代入感。

2、外滩是旅游者观光游览比较频繁的地方,在此地开展旅游演艺一方面可以丰富外滩比较单一的观光,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外滩两岸商店的收入。

3、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仅有中国人居住,也有外国人在此地工作、生活。以一种娱乐化、多元化的方式将上海发展历史展现出来,不仅能吸引外国人前来观看,对上海乃至中国文化有了一定了解的同时也能产生认同感,这种表演也能够再扩大上海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聋校数学第十七册下一篇:两新组织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