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

2022-05-12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冲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身心发育的日渐成熟以及生活的独立化,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日益加剧。

第一篇:恋爱心理学论文范文

“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90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得到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为引导“90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本文梳理了以往研究成果,从“90后”大学生恋爱现状、影响因素、恋爱动机、性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为后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90后;恋爱心理;研究综述

一、当前主要研究内容

“90后”指二十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伴随“90后”进入大学,“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进入学者视野,较早的一篇为09年张焕玲研究发表的“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以“90后”、“恋爱”两个为主题在中国学术资源总库(CNKI)上进行搜索,直接相关的期刊论文约72篇,硕士论文约18篇,博士论文0篇。具体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现状

由于社对大学生恋爱持越来越包容的态度,再加上整体教育环境的变化,“90后”大学生恋爱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低龄化趋势,且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夏永林、曲江月①以西安2000例“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达80%的人初恋时间都在大学阶段开始之前;仁金香、陈丰琳②对江苏南京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调查显示,仅21.97%的受访对象目前为止未谈过恋爱。除此之外,“90后”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更加公开,不再秘密偷偷地进行,现实中成双入对、手牵手漫步校园,甚有在公共场合过分亲密的举动,也喜欢在互联网上炫耀自己的恋爱对象。

(二)“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动机

梳理以往的研究来看,“90后”大学生恋爱动机呈现恋爱动机不纯(男生高于女生),恋爱目的越来越偏离婚姻,随意性、盲目性特征明显,多以打发时间、弥补空虚寂寞为主。高海英、隋耀伟、朱青研究显示:29%的“90后”大学生在选择为什么谈恋爱时选择了“为了排解空虚和寂寞”;许金杏对“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寝室里其他人都谈了,我也要谈”;马晓利、王鑫、卜慧楠对“90后”恋爱动机研究表明:45%的人谈恋爱是为了打发时间,25%的人谈恋爱动机是随大流。

(三)“90后”大学生性观念

“90后”大学生生理机制已成熟稳定,性观念成为其恋爱心理重要组成部分。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性观念更开放,性经历比例数据呈上升趋势。朱安新、风笑天③对江苏N大学受访“90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接受度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显示:对异性交往从轻度到深度的五个行为类别的主观容许和实践为(括号内的前数值反映主观容许度,后数值反映实践):牵手(99.4%,59.9)、深情拥抱(99.1%,55.9%)、亲吻(97.9%,40.7%)、深度爱抚(73.9%,20.3%)、性行为(46.4%、9.3%)。苏春蓉在其硕士论文中对“90后”大学生性观念研究中指出,“90后“对自己及对他人婚前性行为接受程度皆偏高,且男生高于女生,女生较为谨慎;夏永林、曲江月在其研究中发现高达60%的“90后”大学生可以接受与恋人发生婚前性行为。

(四)“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

关于“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影响因素,主要有个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社会大环境等。已有研究成果表明社会大环境因素外界因素对“90后”恋爱心理影响突出。“90后”大学生身处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带来良莠不齐的文化和观念,导致“90后”群体更容易被外界所迷惑。如朱林于、广琮在对“90后”大学生恋爱研究中指出,“微时代”语境下,“90后”大学生恋爱方式多样化、快餐化、形式化、传统道德观念薄弱化;张希指出,网络语境为“90后”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形式,网络的虚幻性容易导致“90后”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恋爱观。另外,孟莉,段鑫星研究表明④:家庭因素是造成“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分为经济和环境两大方面。家庭经济拮据会给大学生造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对任何事物都自信心不足,这种心理不仅导致恋爱心理胆怯,也会给其日常行为、心理带来恶劣的影响。此外,长期争吵、有矛盾、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也会对大学生心理带来消极恶劣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更会不自觉的蔓延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90后”大学生恋爱指导建议

由于“90后”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恋爱中存在选择盲目性、婚恋观念理想化、性观念开放性、恋爱动机不纯、不能正确处理恋爱挫折等问题,不同学者就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和引导。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的中写到“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因此,以往研究中多指出培养大学生恋爱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拒绝的能力,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在学校教育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发挥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学校可以通过性教育专题讲座,弥补性教育的不足,让大学生通过正常的途径,清晰地了解学习性知识,使大学生学会自爱;开设心理咨询室,帮助遇到恋爱挫折的大学生正确认识恋爱的本质,合理面对失恋,合理进行分手归因,不要做出“自杀”等过激行为;营造丰富阳光的校园文化,大学生正处青春鼎盛时期,精力旺盛,血气方刚,学校应该多开展丰富的二课活动,适度转移大学生精力,学会与异性交往艺术。

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纵观“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已有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呈现出研究方法单一、理论研究不足的特点。大多数现有成果都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讨论结果,提出建议的方式开展研究,存在自编问卷质量良莠不齐、统计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

(二)研究角度泛,群体多,但不深入

分析近几年的相关文献不难看出,越来越的学者倾向于多视角研究“90后”大学生不同群体的恋爱心理。如对“90后”女大学生、“90后”医学生、“90后”大专生恋爱心理的调查研究;如对“90后”大学生恋爱成本的研究、“微时代”语境下“90后”恋爱心理调查研究。但总体而言,尚未针对某一特殊群体或某一独特角度进行深入研究、追踪研究,如当今越来越多的同性恋现象,目前针对性研究只有刘郁、蒋璐的一篇文章“健康危险行为:90后女大学生恋爱与性偏差心理分析”,其余多为一笔带过,蜻蜓点水。

(三)多因素研究成果不足

目前“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已有研究多为单因素研究,即就恋爱心理内容、特点、或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等方面展开,如“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对比分析(李明建,2010);“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张焕玲,2009)。较少将“恋爱心理”与“90后”大学生个人内隐因素及其他外在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研究,探讨其中内在关系。

三、研究展望

基于当前研究现状及不足,笔者建议未来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丰富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法与实证研究、实验相结合,个别与群体相佐证;二、注重大学生个人人格特质内隐因素的研究,探寻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深层内部因素;三、结合已有研究,构建大学生恋爱心理系统理论。

项目基金: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项目(Q2014-047)

注解:

①夏永林,曲江月.“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72-77

②仁金香,陈丰琳.“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42:149-150.

③朱安新,风笑天.“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J].青年搜索.2016,2:68-73.

④孟莉,段鑫星.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冲突的家庭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1(1):72-75.

参考文献:

[1]夏永林,曲江月.“90后”大学生恋爱心理及矫正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72-77.

[2]仁金香,陈丰琳.“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6,242:149-150.

[3]朱安新,风笑天.“90后”大学生异性交往观念—以婚前性行为接受度为分析重点[J].青年搜索.2016,2:68-73.

[4]李明建.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对比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2),35-37

[5]张焕玲.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比较[J].

作者:李游

第二篇: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健康问题探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化价值观和文化观的冲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受到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随着身心发育的日渐成熟以及生活的独立化,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日益加剧。但由于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恋爱观还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恋爱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追求爱情以及怎样处理好爱情中出现的问题等认识还不够全面,以致出现了许多恋爱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恋爱心理健康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恋爱的基本特点,提出了一些提升和优化大学生恋爱观的对策和方法,以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些许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大学期间,身心的逐渐成熟使得大学生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日益强烈。生理的成熟、学习压力的骤减、优美的学校环境,不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纷纷坠入爱河。根据弗洛姆在其名著《爱的艺术》中的说法,爱情是建立在传宗接代的本能基础上,男女双方产生的特别强烈的肉体和精神享受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高尚情感。 ①但是,由于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恋爱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创伤。例如,近些年来,有些高校出现了好几例大学生情杀的案件,这些都是大学生恋爱心理不健康引起的。总的来说,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动机不够端正。大学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大学生在青春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学习压力的骤减、身心的日益成熟、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和异性频繁的接触都给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温厚的土壤。然而,由于青春期的不确定性,很多大学生谈恋爱的并不是因为内心深处萌发的对爱的渴望,而是出于各种各样非爱情的目的,例如,有的是为了摆脱寂寞,有的是寻求刺激,有的是为了所谓的“面子”,有的是为了寻求恋爱经验,有的是受从众心理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影响了爱情的健康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创伤。

2.恋爱观片面或偏激。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可以说是非常单纯的,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直接也比较强烈。而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特殊阶段,生理和心理方面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激情,导致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出现两个方面的极端。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对方是自己的另一半,自己对其忠诚,对方也应无条件毫无保留地对自己,终日将自己和对方“绑”在一起,认为这样才是爱情。他们认为一旦在一起了就要永远在一起,对爱情的投入过多。这样的爱情不但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旦一方出现背叛,另一方就难以接受,做出偏激的事情来。有的是终日沉迷在失恋中无法自拔荒废了学业,严重的甚至会对对方做出报复。近日,某武汉高校出现的情杀事件恋爱观过于偏激的结果。而一部分学生将恋爱仅仅作为体验的过程,为了恋爱而恋爱,显得太过随意,没有付出应有的责任。

3.对于婚前性行为过于草率。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以及心理上对异性的亲近,不少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就与另一半发生了关系。根据调查显示,在与恋人的交往中,有15.7%的大学生表示发生过性关系,13.1%的学生表示曾经同居但未发生性关系。在与恋人发生性行为的学生中,有31.2%的学生认为是一种生理需求而体验性行为,19%的学生是一时冲动而发生了性行为。在与恋人发生性行为后,有26.1%的学生会自责或后悔。对于未婚同居的现象,有26.5%的学生认为不可以,而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只要上方愿意,别人不应干涉。②虽然性行为是爱情的一个方面,但是大学生对性行为采取过于草率的态度,处理不好可能对双方都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生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③如今,恋爱在高校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不少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大学生由于处于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他们的恋爱心理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恋爱越来越低龄化,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根据调查显示,几年前,大学生大多在二年级或三年级开始恋爱,现在许多大学一年级学生就已经开始恋爱,甚至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坠入了爱河。大学生的恋爱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比例逐渐上升。

相对于社会人之间的恋爱来说,大学生恋爱比较注重精神上的丰富,对物质的满足追求较少。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比较单纯,认为爱一个人就是爱这个人本身,与她或他的出身等没有多大关系,这样的爱情比较纯真。但同时,大学生对于爱情也显得比较随意。毛泽东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如果以这个标准来判断大学生的恋爱的话,估计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在耍流氓。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恋爱仅仅处于精神或生理上的满足,摆脱寂寞的情绪,或追求所谓的浪漫、超脱,而“毕业就是分手”,较少人会为自己的恋爱付出应有的责任,这些恋爱心理正越来越占据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主流。

大学生的婚恋观也颇具特色。近年来。国家政策放宽了对已婚者参加高考的限制,许多高校也允许学生在大学期间结婚。虽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婚姻家庭的实践,但是他们的婚恋观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其未来的家庭、事业选择与发展。

三、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现如今,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恋爱也引发了许多问题,或明或暗,有的甚至酿成了悲剧,给大学生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本人认为,对于大学生的这些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并适当地进行性教育。中国的高校大多不重视学生恋爱观的教育,很少专门开设一门课程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对于性方面的教育就更少了。个别有关于这方面的教育的课程,要么夹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到了一小点,要么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对于普遍的学生来说,并没用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因此,有些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有时候甚至会作出偏激的事情来。④对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一方面,专门开设恋爱方面的课程对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合理的恋爱观;另一方面,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对大学生恋爱中发生的问题给予心理上的引导,使得他们遇到恋爱心理问题时不至于作出过于偏激的事情来,从而得到良好的解决。

2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素质,在遇到恋爱方面的心理问题时,要懂得自我调适。恋爱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但不少大学生在恋爱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即恋爱心理问题,这些都对他们的成长之路造成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拥有健康的恋爱心理,学会对恋爱困境进行自我调适就显得特别重要。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心理困境或心理困惑主要包括以下这些情况:缺乏爱与被爱的能力,不懂得如何与异性朋友进行交往,对于婚前性行为过于草率,失恋后无法自拔,单恋的纠结,各种恋爱纠葛等等。对于这些心理困惑,大学生首先要冷静不可作出偏激的事情来,其次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或者做些其他事情转移注意力,以此进行恰当的调适。

3丰富大学生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恋爱固然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爱情并不少人生命的唯一。在恋爱过程中,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恋爱观,且不可为了爱情放弃了其他的一切,不可因为爱情而放弃了学业、朋友等其他方面的事情。一方面,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出了学习以外其他各方面的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也可让大学生不至于将全部身心都放在爱情上面,以至于爱情失败后无法释怀而做出极端的事情来,同时也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二版。

2.彭立学:《当代大学生恋爱观问题分析》,《世纪桥》,2012年第1期。

3.卢勤、周宏、邵昌玉:《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底1版。

4.夏丽,郝敬胜:《浅谈大学生恋爱常见心理问题与调试》,《社会研究》,2012年2月。

5.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衡阳师范学院报》,2005年2月。

6.邓桂兰:《大学生恋爱问题及教育引导探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9月。

作者简介:

田鹏(1988-),男,汉族,籍贯,山东诸城,学校:汉口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作者:田鹏

第三篇:浅谈当代大学生恋爱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在当代,大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每个人对待恋爱的态度和观点都不完全相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由此引起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代大学生中绝大多数人的恋爱观是积极健康的,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存在问题,频频出现大学生恋爱导致的自杀、他杀或诽谤对方等极端伤害事件。究其原因,还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存在一些问题。

1.1 爱情唯一

这类学生都比较感性,认为只要两人相互喜欢,就可以确立恋爱关系,并且爱情至上,爱情唯一,而其他事情都可以不顾,所以一旦他们的爱情遇到现实问题或两个人是不得不分开时,心理上无法接受,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最终往往采取一些不理智的極端行为。

1.2 盲目从众性

当代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在校园里,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比较相似,这就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容易显示出从众攀比的心理状态。一旦看到别人都出双入对,花前月下,而自己却孤单一人、百无聊奈,心理上难免失衡,不自不觉中也会试着去追求异性,以此满足自身的虚荣需要。持有类似想法的大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也不知道爱情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更别说爱情的责任了,他们的恋爱结果常常是不欢而散,不仅仅浪费了时间与精力,而且还伤害了对方的感情。

1.3 功利色彩浓

近年来,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大学生恋爱中的功利色彩浓厚,因为对方家庭有钱、有地位、有权势而谈恋爱的情况屡见不鲜。一般持有这种恋爱观的大学生大多贪图享乐,没有进取心,希望能通过恋爱对方优越的家境或背景帮助自己改善生活、获得好的工作、甚至谋取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种行为实质是只追求恋爱的所得,而忽视恋爱的付出,所以一旦这段感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方会很绝情的离开;另外一方,难免伤害到对方的感情。

1.4 满足心理和生理需要

进入大学的学生,一般心理和生理都日趋成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容易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且容易接受。他们信奉“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恋爱观点,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没有进行长期规划,他们往往是为了满足自身身心需要而恋爱,借爱情的名义,欺骗对方感情。以此为动机的恋爱,最终伤人伤己。

2 大学生恋爱观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拥有健康、向上、乐观的恋爱观,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和解决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不仅是恋爱成功的保证,而且是避免因恋爱导致伤害的重要前提,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2.1 教育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

我们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恋爱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恋爱行为。在恋爱方式上,要文明端庄,持之以度。恋爱双方确实需要交往加深彼此的了解,但在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具有高尚的情趣和统一的志向,不应整天卿卿我我,耳鬓厮磨,消磨时光;其次,爱的权利以及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在恋爱的过程中,双方要保持理性,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切不可因一时的感情冲动或生理驱使而丧失理智;不仅如此,大学生还要懂得如何去爱,面对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不喜欢的人能有勇气拒绝,面对自己欣赏和喜欢的人能有胆量去追求,并且善于处理恋爱中的矛盾,有效地化解和消除恋爱中的矛盾纠纷,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为将来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生活。

2.2 教育大学生慎重对待恋爱中的性行为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现象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只要双方同意,同居也是一种恋爱的方式,且有利于交流和加深彼此的了解;也有一些人认为,一旦发生关系后,恋爱却失败了,会给双方,尤其是女方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高校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婚前性行为是个人权利,只要感情真挚,婚前性行为是可以接受、可以理解的冲动,并且可以使爱情升华,增进感情。那些发生关系或同居后的大学生恋人有多少最终步入婚姻殿堂,我们无从得知,但大学生恋爱中发生性行为、同居的日益增多确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事实。

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慎重对待恋爱中的性行为,性爱和情爱的完美结合才是爱情。情爱则更多属社会属性,性爱属自然属性。情爱除了感情因素之外还涵着理性成分,性爱是纯感情的。因此,爱是受理智支配的精神活动,不单纯是人的本能冲动。失去理性的情感,会影响未来家庭的幸福,也会导致大学生失误甚至堕落。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冷静思考,切不可盲目,要尽快让自己成熟起来,要慎重对待婚前性行为,出现意外怀孕或恋爱失败的情况更应冷静处理,切不可做出过激行为。

2.3 教育大学生理智解决恋爱中的纠纷

走进婚姻的殿堂是恋爱的目的,但有恋爱的幸福就有失恋的痛苦,并且失恋是常有的事,作为一个理智的大学生应有勇气面对,坚强地承受失恋的痛苦,更要认识到爱情并非生命的全部,人生还有事业、亲情和友情。

我们要教育当代大学生正确和理智对待失恋问题,应用理智战胜感情,有广阔的胸怀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如果失恋,应冷静分析,总结教训,要明白失恋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可意气用事。如果双方的感情基础不牢固,并且志不同道不合,说明失去了向前发展的动力,应该勇敢和友好地与之分手;如果对方没有道德约束,不尊重感情,见异思迁,更应该理智地中断关系,并为与这样的人分手感到幸运。当然,要在选择的同时,也应尊重对方的选择。如果对方因为了解发现不适合了,或者没有感情了,“强扭的瓜不甜”,应该坚强的接受这种现实,乐观地等待或勇敢的追求新的感情。

参考文献

[1] 孙晨宇,刘从云,朱华庆.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心理因素[J].中国校医,2009(3):109-110,112.

[2] 朱理哲,刘韧,朱雄.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及调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13-15.

[3] 晓峰.爱情课堂[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作者:杨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音乐型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计算机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