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肿瘤科患者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探讨

2022-09-11

肿瘤科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科室, 部分病情严重患者需要予以高危导管置管处理[1]。但从近几年统计报告来看, 非计划性拔管率较高, 而研究实践显示予以品管圈 (QCC) 活动处理则可降低其百分比[2]。为了进一步探讨肿瘤科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 我院实施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肿瘤科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以“星火圈”为圈名、以“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将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未实施QCC活动作为对照组, 而2012年12月~2014年5月实施QCC活动为研究组, 两组皆随机选取高危导管置管400例作为对象。对照组:男225例、女175例;年龄12~79岁, 均值56.4±10.8岁。研究组:男232、女168例;年龄10~78岁, 均值56.8±10.4岁。两组置管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期间未开展品管圈活动, 而研究组期间则实施品管圈活动, 具体如下。

1) 成立小组。由本院肿瘤科10名护理人员组成品管圈小组, 圈名为“星火圈”, 设立1名圈长、1名副圈长、2名辅导员, 其余为圈员。圈长与副圈长为主管护师, 主要带领与激励圈员参与活动, 统一整体意志、观念及做法, 进行圈活动计划与拟定执行, 以及率先接受品管圈与品管改善手法等培训活动, 并做好进度与状况汇报等;辅导员则主要是了解小组对活动想法及做法, 教育训练提高活动能力, 帮助主题选定, 协助小组解决问题, 公正评价活动过程并促进标准化, 以及辅导活动推进持续性等;圈员则负责积极参与圈活动并积极发言,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 服从群体意见、参与改良运动, 接受培训、提高自身能力, 培养高度使命感及重视个人潜力发展等。

2) 活动安排:根据品管圈活动程序, 制定运作步骤, 主要为组圈→选题→现状分析→制定措施计划→分析原因→目标建立→实施→检查效果→总结、汇报成果, 圈长及副圈长则督促与指导全员参与, 实施主题活动。活动期间要采取各类统计方式, 建立数据分析图表, 以便对以后的工作进行改善。

3) 具体步骤: (1) 选题:由圈员根据主题评价表提出待选主题并进行评价, 根据可行性、迫切性、重要性及圈能力等评分, 最终确定“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2) 现状分析:对非计划性拔管原因进行深入了解, 并分析医护人员服务中可能存有的问题, 详细记录置管情况, 结合多方访谈, 进一步分析与统计拔管原因。找出原因可能有患者意识模糊、约束不当、拔管时无约束等, 之后针对重点进行改善, 包括宣教不够、无手部约束工具、置管固定不佳、约束知识缺乏等。 (3) 对策制定、分析原因、目标建立及实施。圈员共同探讨分析原因, 建立目标, 结合目标, 列出可行性、经济性及符合圈能力的对策, 最终制定出如下措施并努力实施:a.加强宣教。医护人员缺乏必要的防范与持久管理及团队意识, 常常引发置管前告知不够、宣教不当及患者与其家属约束知识匮乏等, 为此应制定置管约束告知制度, 起草相应告知书, 明确约束方法与使用注意事项, 同时要求医护人员置管前要明确做好宣教与告知, 签定告知书并署名。b.改进置管固定方式。置管固定不当问题比较突出, 表现为不统一、不规范, 以及发现问题未能及时上报与处理。为此, 要重新设计置管固定方式, 可采取新型胶布, 固定长度与导管应相宜, 避免对固定处皮肤及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制定导管滑脱评估表, 不定时抽查评估相关责任护士或护士长。此外, 尽量选取无菌敷贴处理。c.加强约束方法学习并改进约束工具。部分医护人员约束知识及技能欠缺, 要做好约束方法的学习, 并做好评估, 组织他们展开管道护理常规的学习, 并严格交接班, 建立持续监控量表, 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同时对约束工具进行一定的改进, 选取适合患者的约束工具, 比如内衣松紧袖口的柔软棉质材料可裁成5cm×20cm或者5cm×40cm约束带, 于两端缝按扣, 中间缝带子 (两端各留50cm) , 将约束带扣好扣子后将带子固定床基或床栏上。d.纠正患者错误翻身。部分患者依从性差、防护管力度薄弱等, 可能引发翻身放松约束, 引发管道拔出, 为此要制定正确翻身动作流程, 印发宣传资料, 在病区宣传栏张贴, 甚至可分发给每位患者及其家属[3]。此外,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制定翻身视频教程, 组织医护人员及患者等观看与学习。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 (%) 表示, 采取卡方检验, 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75%, 对照组则为13.00%, 研究组明显更低 (P<0.05) 。其中, 研究组包括深静脉导管20例、PICC导管18例、气管切开导管18例、其他8例, 对照组则依次为80例、76例、72例、36例, 详见表1。

3 讨论

肿瘤科属于医院重要科室, 部分高危导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概率较高, 需加强重视[4]。我院肿瘤科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以“星火圈”为圈名、以“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之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得到明显改善。该圈名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为肿瘤血液科大部分患者为癌症晚期, 生命如摇曳在风中的小火苗, 随时可能熄灭, 为此我科所有医护人员要精心呵护这微弱的小火苗, 永不放弃, 促使每个人心中的星星之火都能助旺这小火苗, 从而照亮生命希望, 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本次研究中将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未实施QCC活动作为对照组, 而2012年12月-2014年5月年实施QCC活动为研究组, 两组皆随机选取高危导管置管400例作为对象, 结果显示研究组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75%, 对照组则为13.00%,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单元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 通过科学运用各种工具手法, 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小组。在中国大陆, 像这样由若干员工组成的质量改进或自我改进的小组被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或QC小组。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的形式, 充分发挥圈长、副圈长、辅导员及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不断创新与完善自我, 使得圈员价值得到体现与充分发挥, 并创造愉悦环境, 使得医护人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并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此外, 还能挖掘医护人员管理潜能, 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与优质的服务, 值得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科患者应用品管圈 (QCC) 活动对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我院肿瘤科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开展以“星火圈”为圈名、以“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将2010年12月2012年5月未实施QCC活动作为对照组, 而2012年12月2014年5月实施QCC活动为研究组, 两组皆随机选取高危导管置管400例作为对象, 对比分析两组期间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结果:研究组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75%, 对照组则为13.00%, 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肿瘤科实施品管圈活动可很好地降低高危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 值得借鉴。

关键词:肿瘤科,高危导管,品管圈活动,非计划性拔管

参考文献

[1] 罗时敏.品管圈在降低高危导管意外拔管率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4 (29) :516, 518.

[2] 刘悦新, 张婷婷, 刘美玲, 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肿瘤出院患儿PICC维护合格率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3 (9) :72-74.

[3] 彭翠娥, 王卫红, 谌永毅.品管圈活动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30) :3866-3869.

[4] 孟丽琴, 王国英, 暨雪琴, 等.品管圈在内科肿瘤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 2014 (20) :75-7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珠海市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下一篇:“自探互教”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