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2022-04-27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情境创设数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情境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摘 要:近年来,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与此同时,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对学生展开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数学是比较重要的科目,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有效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初中数学,是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入门阶段。因而,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极为重要。本次研究中,首先分析了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此外,重点研究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效率

一、 前言

在现代化社会中,教育部门逐渐开始加强对数学教学的重视。数学,源于现实且扎根于现实。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将现实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而言,生活,作为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充满于现实生活中。目前,有不少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缺乏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对数学问题理解能力不强。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低下。在此种情况下,可以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问题融入生活情景中,将抽象化的数学内容,转换为富有情感的现实生活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本研究从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角度出发,分析数学教學效率提升策略,具有现实性研究价值与意义。

二、 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的意义,首先可体现为其能够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中学阶段而言,中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属于数学基础性知识,也是入门性知识。熟练掌握该阶段数学知识与内容,能够为中学生后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中学生受年龄因素、心理因素的影响,其形象思维发展仍不完善。在此种情况下,对于抽象和烦躁的知识点,并不能够体现出较高的兴趣,从而导致中学生数学教学效率偏低。数学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情境相结合,从而借助系列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使中学生在相对生动的情景教学中学习数学知识。情境教学,可以充分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终提高中学生数学教学效率、质量。

(二)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开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也体现为其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角度而言,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创新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初中生拥有创新能力,可借助开拓性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实现对数学问题的解答。初中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数学教师在讲述数学知识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从现实生活角度,对数学知识与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能够使中学生充分发挥想想,将数学问题放置于现实生活中进行思考。通过思考与变通将生活中数学资源,有效整合到初中数学学习中,从而能够帮助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而且,现实生活问题具有差异性,中学生在此时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其创新思维,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三)能够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发现此种教学方式,也能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效率、质量,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初中生的实践能力强,能够帮助中学生从多样化思维角度,实现对各种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用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会将部分数学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相关性相融合,突出生活的活动性与实践性。在此种情况下,指导中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上,运用数学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为学生提供实践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学生主动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中学生能够深化数学知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 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经历的应用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现实经历加以应用。通过就地取材的方式,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中学生积极投入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与学习中。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基础性知识后,会学习关于有理数的加减法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对两个有理数相加后产生情形的认知水平,可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篮球比赛作为教学情境,展开教学。篮球比赛双方有输也有赢,赢球、输球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根据有理数的知识,结合篮球比赛输赢情况,将赢球设为正、将输球设为负,平均设为0。赢球的个数计为正数,输球的个数记为负数。根据上半场和下半场的赢球、输球不同情况,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输赢情形。例如,上半场赢了1球,记作+1,下半场赢了2球,记作+2,全场输赢情况为:(+1)+(+2)=+3;上半场输了2球,记作-2,下半场输了1球,记作-1,全场输赢情况为:(-2)+(-1)=-3;上半场输了1球,记作-1,下半场赢了2球,记作+2,全场输赢情况为(-1)+(+2)=+1,等等。通过将中学数学中关于有理数的抽象知识,与篮球比赛相融合,创造了具有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教学氛围,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

(二)积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是中学生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不过,所接触的数学知识,一定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学生所熟悉或是感兴趣的。因而,在培养数学计算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过程中,积极联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突出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使数学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在中学数学不等关系相关知识教学中,可列举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一,某高架桥对车辆吨位的要求,不能够超过10。其二,不超过1米2的儿童乘坐公共汽车时免费。其三,某县城对车辆的限速要求不超过40千米/小时。通过上述距离,使中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共同特点,使学生掌握以不等式方式表达不等关系的技巧。数学教师在讲述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条件过程中,也可引用生活场景案例,某学生在打扫卫生时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玻璃打碎,此时教师可应用硬纸片拼凑成玻璃打碎的状态,并设置出3个顶点。店员根据该学生所拿的玻璃碎片,很快配好与之前相同的玻璃。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举例中对不等式的特点分析,对店员如何配玻璃展开思考、讨论。从而,通过拓展思维进行思考与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特征,提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利用实物演示现实生活情景

通过实物演示现实生活情景的方式,能够充分将具有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化、形象化的知识内容。模拟现实生活情景,能够将社会生活积极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在众数与中位数的教学内容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内容,教师可选取2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板、1名新工人。向学生阐述前提,老板的工厂中现有人员组成为:老板1名,亲戚6名,领工5名,工人10名和学徒1名。由其中1名学生扮演的工人来应聘,另1名学生扮演的老板说自己这里的工作平均每月超过1200元,工资很高。新员工工作1个月后说老板欺骗了自己,每个人工资都未超过800元,平均工资不可能超过1200元。而老板坚持说平均工资超过1200元,并给员工看工资表。此时,由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工资表。老板的工资为4000元;亲戚的工资为每个400元,共计2400元;领工的工资为每个1200元,共计6000元;工人的工资为每个800元,共计为8000元;学徒工资为600元,合计为21000元。教师引导学生开始针对工资问题讨论,学生根据工资情况展开计算和讨论,老板是否欺骗了新員工;平均工资1200元是否真实、客观的反映工人的平均工资,并给出学生认为正确的答案。通过由学生真实表演的方式,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思考、计算和探究。

四、 结语

在新课改教育教学环境中,从创设生活化情境角度出发,能够将抽象、枯燥的初中数学知识,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使初中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理解,创新思维方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本研究主要从中学生的兴趣、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分析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此外,从加强对学生现实生活经历的应用、积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利用实物演示现实生活情境等方面,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提升计算能力,明白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霞.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26(12):85-86.

[2]吴毅玲.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24(15):95.

[3]高倩.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文理导航,2018,28(35):39.

[4]柳胜利.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可行性[J].新课程研究,2018,24(5):84-85.

[5]陈友明.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6(5):632-634.

[6]周威威.情境教学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助推器[J].考试周刊,2017,23(57):135.

[7]崔健.新课程目标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5(32):854-855.

[8]潘明极.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24(3):72.

作者简介:刘洪秀,上海市,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

作者:刘洪秀

情境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篇2:

浅析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文章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从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概念;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探究乐趣;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迁移;创设开放情境,引发拓展延伸四个方面探讨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教学情境;合并同类项;兴趣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处在乐观、舒适的环境中会产生愉悦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消除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1]. 情境教学是利用环境的创设影响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心理的一种教学手段. 教师作为课题的引领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让学生在直观、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到底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渴求呢?笔者以“合并同类项”的教学为例,介绍几点自己的看法.

创设生活情境,初步感知概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抽象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出现各种困惑. 若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与接地气的生活放在一起思考,使其充分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数学源自生活而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性. 同类项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理解有点困难,笔者创设以下教学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个知识.

师:目前讲台上散落了一些笔、本子、黑板擦、书籍、粉笔等,我该怎么整理呢?

生1:将讲台上散落的粉笔都放到粉笔盒中,本子叠在一起,笔都放到笔筒内.

生2:把粉笔与黑板擦放在一起,本子、书籍和笔放到一起.

师:大家都会将生活中的物品按照功能或性质进行分类,在数学的学习中也要有分类的意识.

(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地看向老师)

凌乱的讲台是每个学生都熟悉的生活场景,讲台上的每一件物品都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运用这个生活场景引出分类的话题,自然而和谐. 学生对讲台物品的整理各有见解,可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教师以此啟发学生对“同类项”这个概念产生一定的认识,这不仅体现了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探究兴趣.

创设游戏情境,体验探究乐趣

游戏是每个儿童都喜欢的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也不例外. 在相对乏味的数学课堂中引入游戏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游戏带来的乐趣中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笔者在学生对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后创设游戏情境,可引导学生感知知识的分类,并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中获得同类项这个概念.

教师提前准备写有式子的纸片,把纸片分发给八位同学,同时将式子的内容板书于黑板上,八个式子分别为:6xy、-5n、- xy、7a2b、8n、0.2x2y3、2a2b、-3x3y2.

师:请拿到纸片的同学观察自己手中的式子,然后找到和你的式子是一类的朋友,和你的这些朋友们站在一起.

(学生很开心地找到自己的朋友,并展示各自手中的式子)

师:大家观察他们手中的纸片,说说他们这么站合理吗?

生3:我觉得6xy与0.2x2y3不适合站在一起.

生4:-3x3y2与- xy也不适合站在一起.

师:哦?那你们觉得应该怎么站呢?

生5:6xy与- xy是“朋友”,应该站在一起.

生6:-3x3y2与0.2x2y3应该站在一起.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7:6xy与- xy的字母是一样的.

师:-3x3y2与0.2x2y3的字母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与6xy、- xy站在一起做朋友呢?

生8:字母的指数不一样,所以不能做朋友.

师:那么0.2x2y3与-3x3y2是朋友吗?

生9:不是!-3x3y2中x的指数与0.2x2y3中x的指数不一样,这两个式子中y的指数也不一样.

师:非常好!由此可见,只有相同字母、相同指数的式子才能站到一起做朋友,我们称满足这种条件的式子为同类项. 现在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成为同类项的条件.

生:同类项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式子中的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很棒!我们在判定一些式子是否为同类项时,必须观察其是否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同类项与字母的排列顺序和代数式的系数没有关系.

在一组式子中找朋友的游戏简单又有趣,学生通过这个游戏情境进行观察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比教师直接呈现概念让学生机械背诵来得更生动且深刻. 学生在情境中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新的概念,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体验到探究带来的快乐.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知识迁移

人类的思维从问题开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学习是不断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2].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学生感受“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感觉. 学生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进而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大胆的猜想与验证,实现知识的迁移.

师:如图1所示,两个小长方形组成了一个大长方形,试求组成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生10:5n+8n.

生11:(8+5)n.

师:这两个式子好像是一样的,涉及了我们遇到过的什么定律?

生12:乘法分配律.

师:很好!下面我们试着用这个定律来做一道简单的应用题. (学生很感兴趣)假设一支笔的单价为x,小红购买了5只,小丽购买了3只,她们两个人一共花掉了多少钱?小红多花了多少?

生13:列式为:①3x+5x=(3+5)x=8x;②5x-3x=(5-3)x=2x.

师:很好!你们能用这个定律来计算-7a2b+2a2b与3xy2-xy2这两个式子吗?

(学生计算,结果略)

师:此计算过程即合并同类项的过程,根据这個过程你们能说说具体的方法吗?

生14:合并同类项就是把同类项相加.

师:表达得不够精准,大家看黑板. (板书法则)现在大家思考一下可不可以分别合并2a+3a+1、2a+3这两个式子?理由是什么?

生15:2a+3a+1可合并成5a+1,2a+3无法再合并了.

师:由此可见,只有同类项才有合并的可能.

教师从图形面积问题过渡到购买笔的问题,复习乘法分配律的同时自然地引出合并同类项应该遵循的法则. 教师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跟着一个个问题逐渐深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思考、交流与探究,将原有的认知经验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构建出新的认知结构[3].

创设开放情境,引发拓展延伸

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表现都是影响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少教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认为课堂教学活动要按照预定方案完成所有的流程才是完美的,其实不然. 执行教案时难免会出现与原定计划不一致的现象,遇到这种“节外生枝”的情况,教师应正视它,并将它作为教学的有利资源,顺势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为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造意识的形成提供基础.

教师展示一位同学的解题过程:

3b-3a3+a3+1-2b?摇?摇?摇 ①

=(3b-2b)-(3a3+a3)+1?摇 ②

=b-4a3+1?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③

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

生16:不对. -(a3+3a3)=(-1)(a3+3a3)=-a3-3a3,这个式子与原式不一样.

师:应该怎么办呢?

生16:只要将代数式中的同类项相加就行了……结果是b-2a3+1. (此处生16阐述的具体过程略)

师:观察以上两位同学的解题方式,你们更认可哪种?

齐答:当然是第二种.

师:看来大家对这个知识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现在请你们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获得了什么样的解题方法.

(学生合作学习,汇报结果)

教师抓住学生的典型错误,将其作为知识的生长点,让学生观察错误形成的具体原因,可以避免同类错误在今后的练习中再次发生. 最后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与交流中,巩固本节课知识点的同时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使得每个学生在合并同类项的学习中都得以不同程度的发展.

总之,促进人类认知发展最直接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好一切学科的前提. 将乏味的数学知识在各种情境中展现,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消除厌学情绪,使得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得以可持续性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也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任旭,夏小刚. 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思维发展的理解[J].数学教育学报,2017,26(4).

[3] 沈建红,郦群.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 中学数学研究,2007(07).

作者:邵炜华

情境创设数学教学论文 篇3:

谈谈情境创设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学《刚要》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的规定要求,应让幼儿必须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尽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我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系列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保证,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幼儿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幼儿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幼儿身临其境,高度参与,能激发出创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例如:我在数学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幼儿喜欢的动画情节,为这一课创设了情境,营造氛围,诱发孩子学习兴趣。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课件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图形并进行分类,看一看每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分的。顿时幼儿小手高高举起说个不停:“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等,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特征,幼儿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接着让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创设了小兔铺路场景,我在地上布置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坑,请幼儿用图形填平,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纷纷去寻找此图形,个个积极活跃。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整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一些细节,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象征性贴花,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辩、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能力

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活动,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多次尝试。这样孩子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和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观赏表演,而是激活思维,创设情境要新颖活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科学性,让幼儿产生疑惑、激活思维、积极研究、自主解决问题。

如在《认识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幼儿思维,我利用“小熊分餅干”动画情境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我指着课件中小熊说:“孩子们!小熊遇到难题了,听听它说什么?一块正方形的饼干大小一样分给两个(四个)小伙伴怎么分呀?有几种分法?”。将幼儿分成几组,同时展开了竞赛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自主探究,兴趣大增。积极的想办法,既动脑又动手,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次尝试用正方形纸张折叠剪分,最终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丰富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因此,把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幼儿的数学知识面。

如: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延伸活动,我创设区角布置了“小小超市”摆放了各种形状的用品和食品,还让幼儿用橡皮泥做的各种形状的饼干。幼儿看一看、摆一摆,并根据物品的形状分类摆放,老师要求幼儿数一数每个货架上物品的数量,并贴上不同的标记,幼儿根据不同的标记分类摆放并统计商品的数量。这样既发挥了幼儿主动性,又增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此外,在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成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用数学推理来分析问题,构建了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也充满了自信。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的空间和交流提高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其乐无穷。

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认真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幼儿,从幼儿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用多种有效的呈现方式,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把握时机,帮助幼儿积极、正确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作者:李淑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语文课本历史故事论文下一篇:教师教学儿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