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2023-01-12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 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 葡萄糖及脂质的代谢紊乱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其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一类并发症就是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在早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但随着病情进展, 患者可有严重的脑血管病临床症状, 甚至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害极大[1]。 因此, 临床早期发现、诊断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对于指导临床治疗, 挽救患者生命, 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颈动脉彩超 (CDFI) 和经颅多普勒 (TCD) 都是临床利用超声技术进行脑血管病理生理检查的重要手段, 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2]。 该院在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 联合应用了CDFI和TCD,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4 年6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210例确诊为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入组对象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及分类标准, 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中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最终经颅脑CT检查确诊。 排除合并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 存在意识障碍者, 合并脑出血者。 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 (n=70) :C组行CDFI检查, 男39 例, 女31 例, 年龄43~74 岁, 平均 (62.3±5.7) 岁, 糖尿病病程2~19年, 平均 (6.9±5.1) 年, 合并症包括高血压33 例, 高脂血症20 例, 冠心病15 例, 下肢动脉病变7 例;T组行TCD检查, 男41 例, 女29 例, 年龄41~76 岁, 平均 (63.7±6.0) 岁, 糖尿病病程3~20 年, 平均 (7.0±4.8) 年, 合并症包括高血压35 例, 高脂血症22 例, 冠心病17 例, 下肢动脉病变8 例;M组联合同时行TCD和CDFI检查, 男40 例, 女30 例, 年龄45~75 岁, 平均 (63.3±5.9) 岁, 糖尿病病程1~20 年, 平均 (7.1±4.7) 年, 合并症包括高血压31 例, 高脂血症23 例, 冠心病14 例, 下肢动脉病变6例。 三组患者的男女构成比、年龄、病程、合并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① CDFI检查: 仪器选用HP -IU22/IE33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8Mhz。 取仰卧位, 探头经锁骨上窝水平胸锁乳突肌向上扫查, 检测CCA (颈总动脉) 、BIF (颈总动脉分叉处) 、ICA (颈内动脉起始段) 、ECA (颈外动脉) 、VA (椎动脉) 情况。 注意观察血管的管径、管腔、管壁等解剖结构和走行情况, 并测定IMT (内-中膜厚度) 值。 两侧的扫查方法相同。②TCD检查:仪器选用DWL MDX4 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 探头频率2MHz。 取仰卧位, 探头经颞窗检测两侧的PCA (大脑后动脉) 、ACA (大脑前动脉) 、MCA (大脑中动脉) , 经眼窗检测两侧的OA (眼动脉) 、SIPH (颈内动脉虹吸部) 。 然后调整为坐位, 经枕窗检测两侧的BA (基底动脉) 、VA (椎动脉) 。 测定各血管的Vs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 、Vd (舒张期血流速度) 、Vm (平均血流速度) 、PI (搏动指数) 、RI (阻力指数) 。

1.2.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 同时配合运动及饮食治疗, 将空腹血糖水平控制在5.5~8.32mmol/L之间。 对于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 在血糖控制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 (国药准字H20046302) 和阿司匹林 ( 国药准字H20113013) , 奥扎格雷钠的应用剂量为80 mg/次, 静脉滴注, 2 次/d, 阿司匹林的应用剂量为100 mg/次, 口服, 1 次/d, 持续用药2周。

1.3 判定标准

参考《超声医学》相关内容拟定CDFI和TCD判定标准:①CDFI:颈动脉内膜光滑、纤细, 判定为正常;颈动脉内膜不规整, CCA的IMT值超过1.5 mm, 判定为斑块形成。 ②TCD:PI、频谱形态及血液流速均正常, 判定为正常;频谱图中S2 高于S1, 或二者融为圆钝峰, PI值升高, 判定为脑动脉硬化;频谱图有湍流、涡流, 血液流速加快, Vm值升高, 判定为脑动脉狭窄;血管中的血液流速低于正常值, 判定为脑供血不足。 斑块形成、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均判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1.4 疗效评价

治疗前后, 应用NIHSS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 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经治疗, 临床症状显著好转, 未遗留残疾, 为治愈;治疗后的功能缺损评分降幅超过21分, 病残程度1~2级, 为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0~20分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降幅不足10分, 或有升高, 为无效。

1.5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 软件, 计数资料比较进行 χ2检验, 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10 患者均有程度不一的肢体麻木、乏力、头痛、头晕、口齿不清、昏迷、失语、偏瘫等症状。 其中左侧偏瘫101 例、右侧偏瘫100 例, 双侧偏瘫9 例。

大多数患者都伴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并发症类型包括:视网膜病变22 例、周围神经病变53 例、肾病30 例、营养不良性溃疡19 例、酮症酸中毒4 例、心肌病11 例。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结果

C组经CDFI检查, 诊断出62 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符合率为88.57% , T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7.14%, 均显著低于M组的98.57%, χ2=8.310、9.846, P<0.05。 如表1 所示。

注:* 表示与M组比较, P<0.05。

2.3 治疗效果

本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为 (22.0±4.9) 分, 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 (8.3±3.6) 分, 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8.851, P<0.05) 。 经治疗, 210 例患者治愈178 例、显效19 例、有效10 例、无效3 例, 总有效率为98.57%。

3 讨论

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主要手段, TCD诊断脑动脉硬化的敏感性较高, 其能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性质、范围、位置等情况下进行准确判断。 TCD检测下的血液流速、音频、频谱、RI、PI改变均为异常表现[4]。 其中PI主要反映的是血管的弹性与顺应性, TCD检测到PI值显著升高, 说明血管的顺应性及弹性明显降低, 血管的外周阻力较高, 预示着较高的脑血管意外风险, 其也是判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TCD能够通过观察颅脑各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根据参数变化规律来评估颅内动脉的病变情况[5]。 CDFI也是临床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常用手段, 其能清晰显示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管腔及血管内膜情况, 同时还能计算出IMT值, 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 CDFI和TCD在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均具有显著优势, 但近期有文献报道显示, 运用CDFI和TCD诊断脑血管病变的假阴性、假阳性率均较高, 容易影响对病情的正确判定。 在该次研究中, 联合应用CDFI和TCD的M组,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符合率为98.57%, 明显高于单用CDFI的C组 (88.57% ) 和单用TCD的T组 (87.14%) , P<0.05。 这说明CDFI与TCD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敏感性, 提高脑血管病的阳性检出率, 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在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尤为关键, 临床可应用胰岛素迅速降低血糖并将其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但是在用药期间要注意剂量的合理把握, 以免引起低血糖。奥扎格雷钠是一种血栓烷合酶抑制剂, 其能对前列腺素H2 的活性加以抑制, 阻断血栓形成过程, 促进前列腺素释放, 降低血小板聚集活性, 从而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效果[6]。 有研究显示[7]对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 有效率可达到94%, 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未应用奥扎格雷钠的对照组更高 (P<0.05) 。 本组患者在确诊后均应用了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总有效率为98.57%, 并且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 这也证实了奥扎格雷钠治疗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显著疗效。

综上所述, 在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 联合应用TCD和CDFI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确诊后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210例确诊为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n=70) , C组行颈动脉彩超检查 (CDFI) , T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TCD) , M组联合同时行TCD和CDFI检查, 观察三组患者的脑血管病阳性检出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C组、T组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低于M组, P<0.05。治疗后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5) 。结论 在糖尿病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诊断中, 联合应用TCD和CDFI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病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

参考文献

[1] 占戈, 袁玉娇, 田园, 等.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急性期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5 (2) :134-135, 140.

[2] 胡志华, 陈芳, 刘壁仪, 等.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彩超对糖尿病脑血管病诊断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14 (30) :184-186.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 (2) :146-153.

[4] 牛亚利, 梁伟雄, 李立勇, 等.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 11 (11) :852-854.

[5] 杨诚, 刘陈先, 黄海波, 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 2013, (35) :27-30.

[6] 宋军.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误诊为脑血管病1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 (9) :93.

[7] 刘豫霞, 朱榆红, 文梅, 等.心理社会应激和生活方式与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之间的相关分析[J].医学信息 (中旬刊) , 2011, 24 (2) :552-55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下一篇:当翻转课堂遇上物理核心素养——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