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名师考试范文

2022-06-30

第一篇:郑州市名师考试范文

郑州名师论坛学习心得

班主任素质与技能培训会心得体会

10月30日至11月2日,根据学校安排我有幸赴郑州参加了由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组委会主办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暨第六届『两岸三地』班主任素质与技能培训会”。 与会的专家有郑学志:全国著名班主任,中学特级教师,全国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课题发起人,《班主任工作半月谈》领军人物,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专项培训”授课专家。王士祥: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河南电视台《经典少年》栏目特邀嘉宾,张胜利:全国优秀班主任,中国专家学者协会学术交流中心副理事长,从教27年有25年班主任工作经历,另外,德育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国宏老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首届十佳中小学班主任、任教于北京市史家胡同小学的万平老师,全国优秀青年班主任,“小活动、大德育”德育品牌研发者贾高见老师分别就“教育可以再温暖一些”、“教育是温暖的”、“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带动下的班级文化建设”作了重要的报告。

会上教育名家侃侃而谈,让在场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深感敬佩,不仅为他们的幽默言语,更为他们的行动所感动。其中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万平老师,和来自广州佛山南海区九江中学的优秀班主任贾高见老师的《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讲座,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很辛苦,好像所得到的欢乐很少,对于班主任工作更是不愿去做,认为苦,累,有时又不被人理解,而万老师和贾老师的报告,不仅似一股甘泉洒在了我们的心中,更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我们的心灵之窗。

首先, 来自广州佛山南海区九江中学任教的贾高见老师的《小活动,大德育——活动体验型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讲座,更是让在座的班主任心生感慨:活动虽小,威力其大!是的,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小舞台,但它却能展示我们的大智慧!

贾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深思班主任工作的深层意义。班主任工作,也是一门极具挑战的管理学,可是,在我们刚走上讲台时,是不知道“管理”两字是怎样写的!所以许多班主任工作了多年,辛苦了多年,付出了多年,最后收获的或许是学生的怨言、领导的不满。“用正确的时间做有效的事”,要达到这种工作境界,定要明白何谓“管理”吧。

(一)班集体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包括个人管理、制度管理、权变策略、核心理念等范畴。当班主任,一定要知道“核心理念”的深义。没有文化理念管理的班集体必将成为一盘散沙。作为班主任,应当与同学们一起分析学习的目标,集体中每个个体的目标和价值。一起制定班规、班训、班旗,一起与同学们构筑有特色的班集体。这样,班级的文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在班集体文化管理这方面,贾老师老师做得非常好。他与同学们共同创设的班级目标,小组讨论甚至采用辩论的形式制定班规,老师则是为同学们服务,电脑操作记录学生们所指定的班规,表面看让同学们平等的空间,,实际上是老师就像如来佛祖一样,既给力学生极大地发展空间,但又让孩子自觉主动的为班级服务,又不脱离班级学校的管理,尤其让我赞同的是当他们的班规与学校大规则冲突时,老师又会民主的让学生表态,个人服从于集体。自己制订的班规,他们就做到了言出必行,他们班的手机“零分”事件,更让我感受到了贾老师的智慧,既巧妙地处理了此事,又让学生觉得老师很民主,这样他们就会更喜欢自己的班级,更会做事情一直勇往直前。而这前行的动力,来自于贾老师老师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这不正是老子所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智慧吗?贾老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前面走,她隐在学生的身后,让学生在前面“冲锋陷阵”,可是她所创设的班级特色文化,却时时在前面引领着学生前进!

(二).正面接触敏感话题,走进学生心灵

听贾老师的报告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报告,好多是空谈理论,而到了真实工作环境中,却很难操作,在班级的管理中,它不仅介绍了使用的班干部如何聘用,更精确到了课代表的使用,三个课代表,一个负责课前领着学生做预习工作,一个管收发作业,另外一个则统计作业情况,并报班级秘书处按班规处理,细想自己平时的工作,课代表有,但是由于没有给孩子确切的明确分工,有时就造成了很多工作的上的被动。小的细节是我们都可能发现的,但是贵在坚持和悉心指导。其次他的报告中提到了班级的一个重要活动“爱情话题”,这对于我们一般的班主任,可能都会采用不出现事情就不说,能回避就回避,更别说公开的让学生谈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这一问题了,优势越是这样的遮遮掩掩,反而使那些豆蔻年华的孩子想入非非,甚至因此误了自己的学业和前途,或者说还会出现一些混沌期中的书呆子型的学生。贾老师不愧是优秀的班主任,无论任何事情都采用了极妙去处理,他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有的学生起初都不愿参与,不愿意吃那个开心扉说出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有的甚至害怕同学嘲笑,贾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了孩子的顾虑。结果学生最后的成果让老师听报告的老师无不为之震惊,很难想象那是一群高中生的作品,他们的一些观点并非我们成人所想的那样,他们的思想很好,并且也体现了当代高中生心理和年龄特点,并且紧跟时代步伐。最后贾老师又以高质量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对爱情的看法,不仅对学生的做法加以肯定同时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对爱情的观点。真的是一剑双雕,不仅增加了教育工作的透明度,更以此活动走近学生,一个小的活动体现了大的德育工作。 其次,来自北京的优秀教育专家万老师,更是把自己三十年余年的经验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语言真挚、感人。“教育是有温度的” ,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开心时,陪伴在身边的那张笑脸;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受伤时,守候在身边的那个身影。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温度的教育,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温暖。作为班主任,我需要向万老师学习的太多!我愿像万平老师一样,“做一名播种幸福的班主任 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究科学、创新、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我争取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研究,不断学习,研究学生、家长、社会的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班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高。感谢学校领导给予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为期三天的班主任培训,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第二篇:滁州市首批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

(一)滁州市胡晓燕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19人)

主持人:胡晓燕(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成员:

1. 2. 3. 4. 冯根林(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德银(滁州市第二小学)

董雪芹(南谯区教育局教研室) 汪秀芝(定远县定城镇中心学校)

10. 11. 12. 13.

陈传珍(凤阳县府城镇中心小学) 汪 洋(滁州市实验小学) 张万庭(滁州第一小学) 彭宏清(全椒县实验小学)

5. 梅德刚(滁州市第二小学) 6. 董秀清(天长市城南小学) 7. 彭 竹(滁州市第二小学) 8. 张 勇(明光市逸夫小学) 9. 林 莉(滁州市湖心路小学)

14. 王晓燕(来安县新安镇双塘小学)

15. 戴松堂(滁州市逸夫小学)

16. 许玲玲(天长市城南小学)

17. 杨能梅(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

18. 宋 芳(南谯区黄泥岗镇张浦郢小学)

(二)滁州市曹文龙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21人) 主持人:曹文龙(滁州市第二小学)

成员:

1. 2. 3. 4. 柏伟伟(凤阳县实验小学)

陆希超(凤阳县殷涧镇中心小学) 窦开云(定远县职工子弟小学) 丁 红(定远县建设小学)

11. 12. 13. 14.

田恒梅(来安县实验小学) 朱森明(滁州市第二小学) 胡林玲(滁州市第二小学) 李 刚(滁州市第二小学)

5. 张宏旗(定远县朱马中心学校) 6. 周 林(明光市逸夫小学) 7. 戴之兵(天长市铜城小学)

15. 袁娜娜(滁州市解放小学)

16. 宣 媛(滁州市扬子路小学)

17. 李 静(滁州市实验小学)

8. 窦昌斌(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

18. 滕 梅(全椒县教育局教研室) 9. 付晓峰(来安县半塔镇中心学校)

19. 杨 茹(全椒县实验小学) 10. 刘文武(来安县水口镇中心学校)

20. 江晓丽(全椒县江海小学)

(三)滁州市张作真中学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6人)

主持人:张作真(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成员:

1. 董学林(天长实验中学) 2. 龙明明(滁州实验中学) 3. 谢韶虎(全椒黄庵初中) 4. 张 军(凤阳刘府中学) 5. 巨威红(凤阳李二庄中学) 6. 柯晓莉(滁州五中) 7. 刘成海(来安中学) 8. 关进忠(全椒中学)

9. 李 桂(明光三中)

10. 徐琳琳(滁州实验中学)

11. 王庆荣(定远三中)

12. 王 琪(滁州中学)

13. 汪 林(凤阳临淮中学)

14. 赵美芹(滁州中学)

15. 王大锁(滁州中学)

(四)滁州市傅霞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9人)

主持人:傅霞(全椒县江海小学)

成员:

1. 胡运平(全椒县江海小学) 2. 陈 诚(全椒县江海小学) 3. 季 红(全椒县江海小学) 4. 朱婷婷(全椒县实验小学) 5. 周 丽(全椒县前进小学)

6. 郭 杰(全椒县前进小学)

7. 王婷婷(全椒县逸夫小学) 8. 孟祥玉(全椒县中心回民小学) 9. 陈 霞(滁州市实验小学)

10. 李登峰(滁州市实验小学)

11. 李 毅(滁州市扬子路小学)

12. 李 超(凤阳县京山学校)

13. 吴春艳(凤阳县府城小学)

14. 梅建兵(天长市建东小学)

15. 崔荣燕(明光市紫阳小学)

16. 王 韡(来安县第二小学)

17. 米 雪(定远县民族小学)

18. 田 丽(全椒县章辉小学)

(五)滁州市李军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6人)

主持人:李军(凤阳中学)

成员:

1. 陈乃云(滁州三中)

9. 吉文举(凤阳县职教中心) 2. 王 鹃(滁州二中) 3. 杨来军(滁州三中) 4. 郭茂勇(凤阳中学) 5. 戴 哲(滁州中学) 6. 张 雷(凤阳县临淮中学) 7. 陈若祥(凤阳中学) 8. 王 燕(全椒中学)

10. 李 锐(滁州中学)

11. 邱季玲(来安中学)

12. 王永丰(凤阳县二铺中学)

13. 郁红梅(天长乔田中学)

14. 李 华(全椒马厂中学)

15. 程 颖(滁州二职高)

(六)滁州市林桂平中学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3人) 主持人:林桂平(滁州二中)

成员:

1. 李 建(滁州中学) 2. 程 晶(滁州中学) 3. 申永健(全椒中学) 4. 牛 畅(滁州二中) 5. 陈万民(天长二中) 6. 杨夕茂(凤阳二中)

7. 徐维兵(凤阳三中)

8. 巨 鹏(凤阳县枣巷初中)

9. 周小平(凤阳县李二庄中学)

10. 秦德高(南谯区滁州六中)

11. 洪小飞(滁州二中)

12. 崔志慧(滁州二中)

(七)滁州市胡忠国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3人) 主持人:胡忠国(滁州中学)

成员:

1. 宋万松(滁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 陈 果(滁州二中) 3. 刘海芳(滁州市乌衣中学) 4. 沈 波(全椒中学) 5. 朱树德(天长炳辉中学) 6. 胡爱兰(滁州中学)

7. 王 云(滁州中学)

8. 张元伟(滁州中学)

9. 盛冬燕(来安三中)

10. 史正银(滁州六中)

11. 王海英(滁州实验中学)

12. 刘世桃(天长实验中学)

(八)滁州市李星华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6人) 主持人:李星华(滁州市第一幼儿园) 成员:

1. 2. 3. 4. 陈传芝(南谯区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龚传翠(南谯区乌衣中心幼儿园) 鲁 莉(南谯区大柳中心幼儿园) 赵艳梅(滁州市第一幼儿园)

9. 10. 11. 12.

赵 娣(来安县示范幼儿园) 朱月梅(来安县示范幼儿园) 陈 虹(定远示范幼儿园) 张胜如(定远县示范幼儿园)

5. 桑玉霞(滁州市第一幼儿园) 6. 张 晓(滁州市第一幼儿园) 7. 杜 娟(滁州市实验幼儿园) 8. 马祥丽(滁州市实验幼儿园)

13. 姚 艳(凤阳县门台中心幼儿园)

14. 李 萍(凤阳县示范幼儿园)

15. 俞静(凤阳县示范幼儿园)

(九)滁州市王卫东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名单(11人) 主持人:王卫东(来安中学)

成员:

1. 2. 3. 4. 赵克平(来安中学) 张 跃(滁州中学) 何玉刚(滁州中) 胡行忠(滁州中学)

6. 7. 8. 9.

曾维新(凤阳中学) 刘 艳(来安中学)

孙长斌(来安县半塔中学) 郑 莉(全椒中学)

5. 赵国斌(天长市炳辉中学)

10. 王叶梅(滁州二中)

第三篇:关于实施漳州市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的意见

漳教人[2009]103号

发表时间:2009-5-4 15:56:0

3来源:漳州市教育局

访问次数:1652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振兴,教师为本。为进一步打造一批德才兼备、开拓创新的中小学名师,成为支撑我市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军队伍,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漳州市“科教兴市”战略以及《漳州教育十一五规划》精神,决定实施中小学名师十百千工程。

一、宗旨和目标

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选拔一批有培养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开展专项培训。通过培养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并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逐步成长为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立足我市教育发展,力争用5年时间,遴选一批“十佳”名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800名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名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开展专项培训。至2012年,使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的比例达到10%以上,使每一所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有一名教师参加市级以上骨干培训,每一所初中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学科至少有一位教师参加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培训,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骨干教师梯队。

二、原则与要求

各县(市、区)教育局及学校要为名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平台,采取各种措施,立足在岗位中培养,让名师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

㈠加强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名师应是师德的楷模。每位培养对象要重视自身的师德修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训练,增强教育的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职业观,以高度的政治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加强人文素养培养,主动参与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活动,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成为广大教师的楷模。

㈡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提高教育综合素养。教育实践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每位培养对象要在培养期内完成规定的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有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读书笔记、读书随笔,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㈢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提高教改实践能力。要把教育科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学改革实践。每个培养对象都要申报和承担县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或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积极进行教育研究和教改探索,并力争出成效、出成果。

㈣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每个培养对象要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骨干,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力争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学科竞赛、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德育工作等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取得一定成绩,形成特色。

㈤开展传帮带,发挥示范作用。每位培养对象都要承担指导和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工作,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树立形象,提高自身的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专题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加各类专题研讨和送教下乡活动,或开设讲座、举行教学示范课,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掌握主持教研活动、阐述教育教学见解和指导教研、教学的能力,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㈥开展各类培训,更新技能和知识。每位培养对象要积极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和学术经验交流活动,积极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激活教育思维,丰富教育经验,增强教育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想象力。要珍惜每一次学习、考察、交流、研究的机会,积极搜集资料,及时把握教育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动态,积累理论学习成果和科学实践经验。

㈦掌握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升华教育教学理论的方法。每一个培养对象都要增强经验意识,珍惜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及时积累、总结、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力求能够将其提炼、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写出独具特色和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教学文章或专著。

三、培养方式 ㈠搭建四个平台

1.开展“十佳”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组织开展 “十佳”校长、“十佳”名师、“十佳”优秀青年教师、中学“十佳”学科教师等评选,通过师德考核、课堂风采展示、能力评测等以教学比武为主的方式,选拔一批中小学名师。

2.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继续深化“百所城乡小学携手共建共赢”和“百校千师送教下乡”活动,全市中小学优质学校要通过“一携二”或“一携三”的共建帮扶形式,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共建赢活动。在共建结对子基础上,每位培养对象通过上一节观摩示范课、做一个小型的业务讲座、指导一位农村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3.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定期组织开展师德标兵评选活动,评选百名市级师德标兵,千名县级师德标兵。 4.开展对台合作交流。与台湾地区有关教师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骨干校长、教师赴台培训交流;承接台湾地区部分中小学教师(校长)来漳学习交流,促进两岸教师教育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㈡建设三个基地

1.师范院校培训基地。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和省内、辖区内师范院校为主,建设漳州市教师专业发展创新平台,重点培养研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基地。各县(市、区)要加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力度,在师资配备、资金投入方面优先保证。开展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工作,至2012年全市建设3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4所市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县级培训基地重点培养骨干教师。

3.网络培训基地。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的网络培训平台为依托,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和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加强漳州教育信息网建设,整合全市教育信息资源,建立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实现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㈢开展三项培训

名师队伍培训按分级负责、分层培训原则进行,市教育局主要负责研究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县(市、区)教育局主要负责名师调训及骨干教师的培训。

1.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的培训。在全市“十佳”名师中选拔100名年富力强,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培养对象,与有关师范院校合作,创建漳州市研究型教师导师制培养平台,采用研究性学习与导师指导相结合;在职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每期培训周期为2年。主要是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指导总结经验,提炼、升华为教育教学理论,形成教育教学特色和风格;为其搭建能力、成果展示的平台,让其素质、能力全面、充分地发展,成为教育专家和教学行家。

2.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训。选拔800名骨干教师作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由市级培训基地开展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班,先进行通识培训,再分学科分专业进行培训。每期的培训周期为1年,集中培训时间为3个月。着眼夯实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基础,全面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和特色。

3.骨干教师培训。在全市专任教师中选拔2000名中青年优秀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县(市、区)属学校以县为单位,由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市直学校以校本培训为主开展培训,形成一支骨干教师基础队伍。

以上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另行制定。

四、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以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为主,采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分担的办法,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市级财政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150万元用于各类教师培训,县级财政要切实按照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核拨教师培训经费,中小学校要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本校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2.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保证培训工作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顺利开展。

五、培养使用

㈠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将名师安排在学校教育教学重要岗位上,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名师在省、市等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

㈡经考核优秀的名师列入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对象。 ㈢师德高尚、业绩突出的名师,市教育局将推荐作为漳州师范学院聘任的教育硕士生副导师。

㈣建立名师岗位津贴制度,每年按一定标准给中小学名师岗位津贴,所需经费由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统筹解决。

六、工作要求

㈠充分认识实施“名师十百千工程”的重要意义。当前,解决我市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和骨干教师年龄老化问题十分迫切。“名师十百千工程”是我市推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县、区)教育局及学校党政领导要增强责任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将名师工程放在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落实好工作。 ㈡认真做好“名师十百千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工程的全面组织实施。各(县、区)教育局负责本县(市、区)层面上的组织实施工作,并结合本地情况,制定本辖区名师的培养计划,切实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㈢各学校要将实施“名师十百千工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结合“名师十百千工程”的实施,加强本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要根据本校培养对象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培养培训方案,增强培养培训的针对性,要在工作上和时间上给予支持,保证培养对象顺利完成各项学习培训任务。

㈣建立定期考核、科学评估、动态竞争的管理机制。建立名师两年一次的年度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分级管理办法。“十佳”名师由市级考核;学科带头人由县级考核,市级审核;骨干教师由学校和县(市、区)教育局考核。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建立培养对象的业绩档案,两年一度,对培养对象履行职责情况、计划完成情况和成长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对经考核不具备培养要求的,应及时调整。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制定。

漳州市教育局

二○○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马原 名师总结复习要点 考试 必过

21.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答: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

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 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

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①理论上,是划分唯物主义与维新主义的标准。②这是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 ③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 题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答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列宁这一物质定义的意义在于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物质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①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②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否认这一点会导致唯心主义

5、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 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 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 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相关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目的性(选择性2主动创造性3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性4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

6、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的实践性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他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8、辩证的否定观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9、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2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技术手段3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还必须把思想付诸于实践。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第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第二,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三,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

11、简述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及其实现的条件。

第一次飞跃就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就是理性认识到实践。 第一次飞跃的条件a、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b、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第二次飞跃条件a、理性认识本身应当是正确的b 、要从实际出发做到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c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被群众所掌握

1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中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条件一方发展以另一方发展为条件。

2、同一性使对立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3、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依存。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5、简述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严重缺陷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根本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观察认识问题。二是离开辩证法认识问题。

16、唯心史观的两个根本缺陷 ①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

②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17、简述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决定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这在主观范围内无法解决 客观事物本身也不能回答。而只有寻找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 、沟通起来的“桥梁”或“纽带”—— 社会实践

2、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成客观的东西。

18、简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又称绝对性是指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又称相对性是指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有其历史局限性它既不能完全证实也不能完全驳倒当时提出的各种理论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9、简述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2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生产力1分但科学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只有当它被人们运用于生产过程之中渗透到生产力各实体性要素当中时它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1分 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主要有

一是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物化为劳动工具。

二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三是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四是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3分)

2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4、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25、简述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26、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1分剩余价值不是由全部资本产生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产生的而是由可变资本产生的。2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分)

27、简述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 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2.深化对科技人员 、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 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28、简述垄断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 原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垄断组织不可能把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29、简述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私有制原则;主权在民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人权原则

30、简述垄断利润的来源

A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B对非垄断和中小资本家的部分利润的获取

C对别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海外财富的掠夺D通过国家政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民收入再分配E归根到底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

31、简述利润及其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32、简述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 国家所有直接经营企业2.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营资本 3.国家调节和控制下的垄断资本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4、经济全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

35、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三个发展阶段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6、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基本特征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37、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38、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1分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2分 1阶级消灭、国家消亡。 2战争不复存在 3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体之间的差别——“三大差别”归于消灭。 4社会与自然达成了和谐。 5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分

39、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1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 2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体力、智力、才能、工作能力、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都得到发展. (3)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

40、简述“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也称“两个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是“两个必然”的前提条件 “两个必然”是“两个决不会”的必然结果。

二、论述题

1、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述学习和成才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既然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做事情就必须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做好量的积累工作。那些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形而上学或者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2、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真理的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这是绝对的人类能够获得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真理这是绝对的。 真理的相对性指真理在广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在深度上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二者相互依、相互渗透相对真理不断转化为绝对真理。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做到坚持和发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对待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理论才成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

3、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当前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2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耳钉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4、用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论述无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 论基础。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5分 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在我国的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我们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5分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5分

5、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都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6、结合中国的环境问题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代的环境问题 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生活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拜托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

7、论述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忙的东西。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8、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 科技革命引起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具体表现在

1、促进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2、推动了生活方式的变革。

3、引起和推动思维方式的变化。 辩证看待科技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5分 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由于对科技应用不当等原因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与全球问题等消极后果。5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是由于对于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

第五篇:语文名师指导高考作文考试技巧

高考冲刺:语文名师指导高考作文考试技巧

一、作文题目

(一)世界上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包含着相对或相反的因素,如大与小、快与慢、骄傲与谦虚、虚荣与务实、捷径与弯路,等等。如果深入地思考一下,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请以其中的一对关系为话题(也可自行设计一对关系)写一篇文章。

注意:(1)主旨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得少于800字。

[提示]可以把某一对关系渗透在具体的故事中,写成记叙文;更可以通过对某一对关系的论述,写成议论文。就议论文而言,一般的写法是:先解释关系中的两个概念,然后论述两者的关系。

注意三点:(1)对关系中的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如“快与慢”侧重论述“快”的利和弊。(2)应坚持辩证分析。(3)应适当联系现实生活,不然,从概念到概念,说不了几句可能就没有话说了。

(二)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有活着的人,也有已经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去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种伟大的科学对为他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付出过劳动的人充满由衷的感激之情。因为他深深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许许多多的人的关注和帮助。确实,懂得感恩的人,将因众人支持而永葆生命的活力;不知感恩的人,终将因自私和傲慢而难成大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在你进步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有爱因斯坦那样的感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自己为例,写自己对父母、老师或同学等人的关爱的感恩;可以写自己对某个人的感恩,也可写对几个人的感恩,不过写一个人容易集中而深入。如果写议论文,也应以自己为例,从正面讲感恩的必要及其价值,或从反面论述不知感恩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可正反对照着进行论述。

(三)每个同学除学习了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章外,都或多或少看过一些课外书。因为各人爱好不同,读书方法各异,所以读书所得也不大一样。请以“我与读书”为题写篇文章。

注意:(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

[提示]有两点要特别注意:第一,谈的是课外的阅读,而非课本的学习;第二,写的是“我”,而非别人。可以回顾自己的读书经历,写成记叙文;可以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写成议论文;可以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写成说明文。如果读书较多,可以展开联想,说古论今,写成散文;如果读书很少,可以检讨反思,写成记叙文或夹叙夹议的散文。

(四)一位在南京留学的欧洲学生在银行的窗口取款时,先后有两位中国人想挤到跟前去。那位学生随即示意:请跟我保持一米距离。一位中年男性中国人不悦地说:“我不会对你怎么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讲道德的。”那位欧洲学生用中文回了一句:“中国人是讲道德,却最不懂规矩。”一位在华五年的韩国留学生在高度称赞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无感慨地对他的中国朋友说:“在你们多数人没有上规矩之前,请不要自称是礼仪之邦。”我们不乏很懂规矩的人,但不懂规矩的现象确实随处可见。要知道,规矩是行为细节,它往往是道德的外化形态,是文明的形象体现。懂规矩,能提高个人素养,优化社会风气。请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以“规矩”为话题写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提示]要提醒的是:第一,一定不要忘记联系自己和周围人的实际。第二,应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第三,规矩人人都得遵守。可以用“自己和周围人”的表现为例,写成记叙类文章(或写如何懂规矩,或写如何不守规矩及其后果,或写有时懂规矩有时又不守规矩)。如果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停留在一般思路(什么是规矩,为什么要讲规矩,怎样能做到有规矩),最好能有些针对性,或含有反思的成分,比如:为什么外国人说我们不懂规矩?为什么文明社会必须懂规矩?规矩与“以人为本”是什么关系?守规矩与发展个性是否矛盾?等等。

(五)作家冯骥才说:“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的文物,唯有中国博物馆不收藏外国文物,中国人在博物馆里看来看去全是自己。造成这种现象的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封闭观念:不看别人的,便认为自己最好。”有人由此想到:打开的窗口越大,放进来的阳光就越多,进入视野的内容就越丰富,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就越全面。你是否有类似的感受或体验?请以“视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由提供的材料引发,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提示]可以从现实的视角去想:从个人的进步谈到国家的发展,由小到大,写视窗窄造成的局限,视野宽带来的丰富。可以从历史的视角去想:为什么“各国博物馆都收藏中国文物”?为什么中国的许多人总“认为自己最好”?更应从封闭与开放的对比中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但千万别说空话、套话,应立足国情去作切实的剖析。也可以从文化的视角去想:为什么有些人只要娱乐不要文化,只要“快餐文化”不要精品阅读?要提高自己的品位,应该有怎样的视野?还可以有其他视野。

二、例文点评

用一生去感激

写这篇文章时,爸爸、妈妈也许正坐在驶往南京的公共汽车上。我清楚地记得,这应该是我求学南京以来他们的第九十八次看望了。九十八次,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不知经过了这一次,爸爸的白发又要增添多少根,妈妈的皱纹又要多出多少道。

回首十二年漫漫求学路,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父亲的关怀。小学一年级您一整年不管风雨的接送,初中三年每天早晨热腾腾的早饭,以及高中三年的九十八次看望,都已铭记在我的心头,永远难忘。

感谢你,爸爸!

爸爸,最近还忙吗?如果累了,可以少来看我几次,我会每天都和您通电话的。还记得初三那年的每个晚上吗?那时候,复习进入了白热阶段,为了使我节约时间,您不顾一天工作的辛劳,坚持接我回家。甚至有几次,您竟然在等我的时候睡着了。为此,我曾提出过自己骑车回家,但您却坚决不同意。无奈,我只好一下课就直奔校门口,虽然只节约了一两分钟,却可以让您多休息片刻,我高兴啊!您不止一次说过,将来等我有出息了,就把房子卖了,去我那儿开个面馆,赚赚养老金。爸爸,您放心,等您老了,我一定会好好照顾您。您的晚年,我负责!

感谢您,妈妈!

妈妈,您最近还加班吗?我知道您身体不好,应该多休息休息。初三一年的早晚可以说是我吃过的最好的美味,不仅是口味,更是那一片浓浓的爱子之心。您曾戏称,咱家有两个学生。您可知道,为这句话,我曾大哭一场。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起得比我早?为什么我上学却一定要您睡得比我晚?妈妈,您的这份爱意我终身难忘!

感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金陵中学高三(9) 孙逸锴)

[简评]一开头就亮出“98”这个数字,极有震撼力。能清楚地记住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父爱母爱时时在作者心中。这就为下文写“感恩”作了铺垫。文章先概述父亲对自己的关怀,接着用具体事例,分两段描述了父母关怀自己的动人情景,最后用饱含真情的一句话“我将用一生去报答你们”结束全文。感人的细节跃然纸上,感恩的情感贯穿始终。这样的文章比那些缺乏实在内容而一味追求华丽的“美文”不知要好了多少。 “规矩”之我见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而如何懂规矩,确实不是件很容易做好的事,因为规矩实在是个微妙的东西。

规矩不是法律。在银行取款时有人插队,不会有警察来把他抓到公安局去。在公交车上和孕妇抢“老弱病残专座”得手后,除了招来同车人的白眼和骂声,也不至于会触犯哪条法律。逢年过节要回家看望老人,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朋友有困难要尽力相助,这都不是法律,但它们却是咱老百姓口中最质朴的“法规”。

规矩也不全然就是道德。小时候喜欢在别人睡着时扒开他的眼睛,但没有人说我不讲道德。在新街口的繁华地带,经常会有长相温柔的女孩指着男友的鼻子破口大骂,但也不会有人狠狠地看她,再丢下一句“太没道德了”。规矩是行为细节,而不遇大事,人们不会动辄用“道德”来评价一个人,他们只会说:“这孩子真不懂规矩”。

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干什么是社会法规最朴实的体现,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规矩又是最入微的道德规范,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修养。

规矩是大多数人认可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方便大家的行为规范。乱扔垃圾给清洁工人与路人都造成了不便,那便是不懂规矩。在工作场所抽烟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也是不懂规矩,等等。

如此看来,规矩说来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尽量使自己的行为少损害别人的利益,尽量使自己做的可能为别人也创造一点好处。其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你无法决定做一件事是否符合规矩时,不妨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你会觉得受侵犯吗?他会不高兴吗?我这样做他会喜欢吗?这样,规矩与否便会十分清晰地呈现。

对于即将走进大学校园,很快要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规矩显得尤为重要。以后良好的社会风气将由我们年轻的一代去树立,而这完全取决于每个懂干什么的人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金陵中学高三(7) 李蔚)

[简评]“规矩”确实是个“微妙”而不大说得清楚的东西,可作者却用一句话(“规矩不是法律”、“规矩也不全然是道德”、“规矩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就把它基本上说清楚了。作者没有玩弄概念,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各种行为细节的分析,让人豁然开朗。又用三小节,从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角度作了进一步听阐释。至此,什么是“规矩”便“清晰地呈现”在你眼前了。

结束语也不同于有些同学的表决心、说大话,而是把大道理最终落实到每个人“一言一行、点点滴滴”的行为规范上。这既是对全文的小结,又再一次突出了“规矩”的特点,好!快和慢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了速度感的社会中,冲印店的大门上总是贴着“立等可取”的字样,电视里不停地播放着各种神奇而速效的减肥药广告,甚至本该优哉游哉的旅游也成了走马观花的看完一个景点,又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景点的让人身心俱疲的过程。对于这种一味追求速度的情况,我只想说,这世上没有永恒的快也没有永恒的慢,有时,放缓速度,静下心来思考,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我想说,快和慢是相对而言的。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只有在特定的参照系中,速度才有意义,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正确区分出快和慢。在光的眼里,我们人类可以达到的任何速度都微不足道;而在蜗牛的眼中,人类步行的速度便足以令它恐惧。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快和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一马当先的兔子却最后一个到达终点。为什么呢?就因为它太快了,在开始时便把乌龟远远地甩在后面。可它不思进取,不知再接再厉,一鼓作声地获得冠军,反而在中途睡起觉来。而乌龟虽然爬得慢,但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却最先到达了终点。同样的,在现实生活中,快的那一方如果原地踏步,好必将会被后边的追上,原先快的反而慢了,而原先慢的反而更快实现了目标。

最后,我想说,欲速则不达,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而要仔细分析客观状况,再做决定。建国初期,人民刚当家作主,急于改变当时落后的生产力和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所以出现了所谓的“大跃进”,想在短期内来一个大发展。事实证明,“大跃进”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不切实际的做法。虽然从表面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似乎很快,实际上,我们不仅离目标有很大差距,相反的,“大跃进”还造成了社会的倒退。今天,温总理强调要把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在7%%,正是基于客观状况,经过综合分析而制定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真正进步。

活得悠闲些,你会发现处处有风景;玩得悠闲些,你会发现世界真奇妙;学得悠闲些,那就“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了。(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高三(3)班 张漫遥)

[简评]一上来先摆出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然后针对那种“一味追求速度的情况”,希望大家作些冷静思考;接着作者以主要篇幅,分三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充满哲学味,且收放有度,颇为辩证。尤其是第三点,作者对浮夸作风的批评,昭示人的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强化上述观点,作者连用三个“悠闲”形成排比,既增强了文章的气势,更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读到这里,让人眼睛一亮,甚至忍不住拍案称妙!

三、关照

上面三篇例文,第一篇以情感人,后两篇以理服人。其共同特点是:内容实在,没有虚言。这种质朴的文风,值得广大考生学习。

考试过程中,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眼睛始终盯着话题。要细心审读题目,搞清要我写什么,要我怎么写。还要看清楚有没有什么限制条件,比如要不要联系实际,联系什么实际。

(二)发挥自身文体优势。自己平时擅长哪种文体,高考时最好仍选该种文体,不要机械模仿别人。

(三)文章内容实实在在。写记叙类文章,不要胡编乱造,即使虚构,也应源于生活,能被人接受,不要过于“另类”,写议论类文章,不要大话连篇,而应力求事例新鲜,说理充分。

(四)语言表达清清楚楚。不管何种文体,都要文通字顺,注意上下连贯,重视逻辑联系。不要一味追求华丽。

(五)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文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可小视。字要大小适中,不求美观,但至少要清楚。

还有一点要提醒:因为阅卷时间紧,老师一般不太可能慢慢领会你的文章。如果文章的主旨(立意)过于含蓄,很可能被判为偏题。这在记叙类文章中较为普遍。所以,不管你写的故事多么生动,都应在文中适当的地方用一两句话点明你文章的主旨,让阅卷老师清楚你到底写的是什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郑州高新管委会范文下一篇:作业展评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