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策略

2022-09-12

一、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 内控环境问题

首先, 一些基层的医疗卫生单位对财务内控意识不足, 甚至认为其对提升经济效益并无益处, 反而劳民伤财, 耗费大量的管理成本支出。这种错误的内控认知导致内控体系的构建举步维艰、难以推进。其次, 在内控治理结构方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通常财务的从业人数相对减少, 而且综合素质水平普遍不高, 通常只负责一些财务核算方面的工作, 对财务内控方面较少参与。再加上内控的责任分工不明确、工作流程标准不清晰, 各不相容岗位如审批岗位和经办岗位、经办岗位和保管岗位等没有实现分离, 导致难以形成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 容易引发徇私舞弊行为[1]。最后, 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 虽然新医改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内控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但要想有效地落实这些规范条例, 还必须要求各医疗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财务内控制度体系, 细化相关政策条例, 让其具有可操作性。

(二) 风险管理问题

许多基层医疗单位的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管理人员主观的经验判断, 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而且由于人手不足, 基层医疗单位的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并非由专业的会计人员担任, 使其更加无法精准的识别和防范风险隐患, 导致财务风险频发。如在资产管理方面由于资金筹划不合理, 导致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由于成本意识淡薄, 存货进出库随意, 导致成本核销不准, 由于票据管理不善, 导致后期对账、核查困难等。

(三) 内控活动问题

内控活动问题主要指的是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活动一般包括预算活动、收支管控活动、政府采购活动、资产管理活动、项目建设活动、合同管理活动等内容。本文将从常见的预算、采购以及项目建设三个方面展开说明。首先, 在预算管理方面编制预算计划时, 一些机构人员为了多申请预算存在松弛预算行为, 而且财务人员并未深入到各个业务环节了解业务预算特点, 导致预算计划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在执行预算时指标分配不符合实际, 财权与事权不匹配[2], 导致预算执行效率不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分析和结果考核反馈机制, 无法形成预算管理闭环, 管理水平难以提升。其次, 在采购管理方面, 新医改下国家对基本药物制度药品招标采购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但在实践性方面一些医疗单位仍存在不遵守相关制度规定、徇私舞弊, 通过减少采购数量及金额等方式逃避采购制度约束等不良行为。

(四) 内控监管问题

财务除了基础的会计核算职能外, 还应履行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能, 这是保障医疗卫生单位内控活动有序开展、强化内部控制约束的前提基础。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财务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缺乏严格的授权审批监管, 一些单位人员绕开本应执行的审批程序随意进行预算支出调整、重大项目采购审批走过场、药品管理混乱、资产账实不符、财务资料保管不善、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一些医疗卫生单位虽然建立了独立的审计监管部门, 但其监管权力过多, 受到单位领导人员的干扰, 审计监管的独立性难以保障, 监管作用不强。而且目前的监管大多集中在事后, 对事前事中缺乏重视, 难以及时有效的发现管理中存在的异常问题, 导致内控管理滞后、内控成效不佳。

(五) 内控沟通问题

内部控制活动通常涉及到多个职能管理部门, 贯穿医疗卫生单位经营运转的各个环节, 因此必须要求各部门保持良好的内控沟通, 从而配合好内控工作的开展。但当前一些医疗卫生单位人员认为内控只是财务部分的职务工作范畴, 不愿主动参与内控管理, 使财务人员在获取内控信息上难度较大, 也无法及时准确地得到内控执行反馈情况, 难以发挥财务内控的联动作用, 导致内控管理成效不高。而且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 业务与财务各自为政,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控沟通效率的提升。

二、新医改下强化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 改善内控环境

在治理结构上, 医疗卫生单位领导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内控意识, 积极的组织和协调内控工作的开展和内控体系的建设;要设置相应的内控职能岗位, 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置;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 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印鉴及票据管理制度、药品及库存物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疗服务业务收费及退费内控制度、成本核算内控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内控意识、组织结构以及制度体系等方面的完善, 为医疗卫生单位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保障相关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强化风险管理

通过全面的梳理业务流程, 分析存在的风险隐患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以此为依据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制定标准化的风险评估程序, 形成有效的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3]。在关键风险环节设置风控点, 着重对该点的岗位人员及资金流向加强管理控制。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明确风险管理责任, 对风控不力的岗位人员要实施必要的惩戒措施, 从而提高单位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 提升风险抵御水平。

(三) 规范内控活动

在编制预算时要综合医疗卫生单位的收支规模和结构进行合理的预测, 财务部门要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进行审批, 制定严格的预算审批标准和审批流程, 并对预算项目进一步细化, 确保相关数据符合政策标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指标进行分解控制, 不允许随意调整预算支出指标, 定期核查预算执行效果,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记录, 强化预算控制约束。在采购环节严格控制药品采购权限, 尽量集中批量采购, 做好采购药品、医用耗材的采购验收工作, 确保药品入库的数量及质量。在项目建设时要建立项目集中讨论机制, 严格控制项目资金的审批使用, 对于大额项目工程款的支付要实行联签制度, 确保资金安全。

(四) 加强内控监管

要将监管重心前移, 从过去的事后监管延伸到各个业务流程中, 加强对业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监管, 逐步形成全过程性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建立内控自我评价机制, 鼓励员工积极地提出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隐患, 对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可行性、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内控监管体系;要确保审计监管的独立性, 减少单位领导人员对审计行为的干扰, 加强内外审计配合, 强调分管领导的权责,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积极推进解决措施。

(五) 畅通沟通渠道

医疗卫生单位在进行内部控制时要想充分的发挥内控的联动作用, 必须有畅通的沟通渠道, 以便更好地做好内控的协调配合工作, 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和质量。一方面, 医疗卫生单位要积极的促进业财融合, 财务人员同业务人员要积极开展交流学习活动, 互相配合好对方工作内容的开展。单位也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要求财务人员在夯实自身专业能力基础的同时加强对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如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的学习, 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控制手段和风险管理办法, 将其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果;另一方面, 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构建一体化的财务共享信息系统, 结合新医改的相关要求对现有系统软件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模块功能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可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单位的系统集成建设, 实现财务系统、资产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对接。通过统一数据口径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强化外部监管, 提升内控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新的政策需求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深入分析内控不力的原因, 逐步完善内控框架体系, 促进单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新医改后, 逐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使医疗卫生单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经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 相较于以往的内控体系, 新医改下应更加注重以内控风险为导向构建内控体系。在内控内容方面, 随着取消药品加成, 严格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 医疗卫生单位也应结合政策要求对现有的内控范围进行改进和补充。由于内部控制框架体系不完善, 导致内控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阻碍。本文将从内控五要素, 即内控环境、风险管理、内控活动、内容监管以及内容沟通五个层面分析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希望能为医疗卫生单位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医改,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及策略

参考文献

[1] 杨峰.新医改下医疗卫生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7 (1) :230-230.

[2] 马雄伟.新医改下推进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8 (06) :181-182.

[3] 孙琛.新医改下医院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23) :154+1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剖析新疆金丝玉宝石学特征及成因下一篇: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在北方小城镇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