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建议文稿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决策建议文稿范文

如何做好文稿起草和决策调研服务

我主要工作是为领导同志提供文稿起草和决策调研服务,所以主要结合“以文辅政、服务决策”的工作实践谈点体会。

1.筑牢政治功底,提升洞察谋划能力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是高线、是红线,也是底线。文稿起草和调研中,凡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重大观点、重要提法,一个字都不能多,一个字都不能少,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错。二要登高望远谋大局。把握全局、服務大局,既不以偏概全,也不限于一隅,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客观公正,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依据。三要拓宽视野观大势。树立国际视野、战略思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们不仅要关注主要发达国家走势,还要关注更多区域和力量的情况变化,及时提出应对之策,随时为领导同志提供决策服务。

2.筑牢理论功底,提升读书学习能力

当好领导的“外脑”,必须首先武装充实自己、坚持读书学习,这是我们做好决策服务工作的基本功、必修课。

一要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学马列经典著作,是增加思想深度、训练思维方式、培养高瞻远瞩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作风的过程。把读经典、学经典当作一项经常性修炼,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要拓宽业务知识面。现在有许多文稿起草和调研要跨领域。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本领域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既要术业有专攻,做本领域的专家,又要一专多能,力争做“通才”。三要多读书勤充电。把学习作为重要能力来培养,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在学习中感悟提升人生境界。

3.筑牢调研功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实践表明,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能力,也是领导干部分析解决问题本领、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夸大也不缩小,不能报喜不报忧,也就是陈云同志所说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调研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搞调研。二要坚持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标准。前些年国务院研究室牵头组织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我全程参与调研和报告起草。那是一次真正深入群众的调研,调研范围达18个省。通过深入调研,基本摸清了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研究提出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调研报告获第十二届(2006)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为制定《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奠定了坚实基础。三要坚持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这些年,我坚持带着问题搞调研,有许多成果直接推动了问题解决。比如我调研撰写的《关于重要时政新闻电视直播为听障残疾人提供手语服务的建议》,主题是根据残疾人呼声和发达国家做法,建议加快开设电视手语栏目,为我国2000万听障残疾人获取电视信息提供便利,特别是重要时政新闻电视直播要提供手语服务。这篇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我们看到,现在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及活动直播,在电视左下角就有手语同步直播,让广大听障残疾人同其他公民一样同步“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4.筑牢文字功底,提升综合表达能力

多年实践中我体会出起草文稿和调研报告就像盖房子一样,可采取三步工作法:

第一步要准确领会把握领导意图、搞好框架结构设计。

第二步垒好砖头、用好素材。

第三步精心装修,反复推敲琢磨,力争多出精品。

同时,文字工作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起草一篇讲话文稿或调研报告,需要大量的综合协调,还要特别注重在文稿起草中体现思想创新性和指导性,同一项工作的讲话文稿,要力求每次都在思想创新和表述创新上有所突破。比如,近几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中不断创新表述方式,在部署工作时段首有思想思路,段末有翘尾之语,许多语句概括精准、点睛提气,而且语言质朴鲜活,朗朗上口,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感触。

5.筑牢作风功底,提升能打硬仗能力

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有强烈的为国为民情怀。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直接服务国家、报效人民、见证国家发展,是我们人生最大的价值。不仅如此,我们在服务领导的同时,受到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悟到的领导同志的崇高品格、思维高度和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我们长期历练形成的善动脑能动手的本领,也弥足珍贵、终生受用。

其次要能吃苦奉献、保持一颗平常心。由于文稿起草和调研需要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投入,许多同志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超负荷工作,不间歇、连轴转。没有扎实过硬的作风,没有超乎常人的奉献和坚持望星空、踱方步、冷思考的心境,就很难做好这份工作,也坚持不下来。只有自己把心态摆正,正确对待名利和待遇,以平常心对待工作和生活,才能在“冷板凳”上坐住。还要坚持带头实干、提升团队战斗力。工作中既要当指挥员又要当战斗员,急重任务面前,必须勇于靠前打冲锋、攻山头。同时,要发扬团队精神,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强管理,培养业务骨干,给年轻同志压担子,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二篇:决策建议稿: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研究

决策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路线图是一种指引人们达到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含有图片的说明性文档,是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建设目标、时间跨度、复杂任务和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与描绘;它集中反应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灵魂,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始终。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以来,虽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从各个侧面反应出由于智慧城市路线图的缺少,没能达到整体建设形象呈现,缺乏清晰、准确的行动指南。

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民众需求调研稍显不足

建设智慧城市,是为市民服务的。以新加坡为例,在“iN2015”计划制定过程中,IDA 通过组织“畅想IT!iN2015”竞赛和公共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得到了新加坡公众的积极响应,可以说“iN2015”计划是由民众、企业和政府共同创造的一项全民工程。但是我市在做智慧城市规划时,由于时间等条件限制,需求调研不够深入。课题组随机对100名宁波市民进行了街头调查,83%的人知道宁波在建智慧城市,但是不知道宁波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建什么内容,也说不清楚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对自己有什么益处。如此这般,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没有完全和民众的需求对接,民众智慧,民众体验没有充分体现,稍显不足。

(二)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宁波特色”不够鲜明

虽然国内外各个城市都提出了各自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但大都缺乏特色,“千城一面”。而就这点而言,宁波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大多城市一样,“宁波特色”性还略显缺乏,缺少

1 如新加坡的“iN2015”、韩国的“U-Korea”和“数字南昌”、“感知无锡”、“生态沈阳”这样引领性、标语性的鲜明目标,对民众的愿景性、导引性不强,难以形成合力。

(三)市(县)、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缺少

智慧城市发展需要规划相应的产业布局,明确各区域发展方向,形成各自特色与合力。如杭州制定了《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对城市核心区、支撑区、拓展区进行了相应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而宁波智慧城市产业发展目前尚无统一布局,导致市(县)、区发展没有目标性。

(四)管理、推进体制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1)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部门合作机制有待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包含很多具体的工程项目,基本上是按政府已有职能部门的管理范围来划分,比如,智慧健康就由市卫生局负责,智慧交通方面的事归属市交通委等等。这种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形式必将造成若干个互不相通的封闭式系统并存,形成信息孤岛,重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上的浪费和用户体验上的不一致性等等问题。

(2)激励机制缺少。“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上级单位的设想都需要基层单去具体实施和完成。因此很多工作的推进都设立了奖励经费(比如市节能办)。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并没有设立相应的奖励经费,基层单位人员做与不做一个样,也导致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推进积极性不高。

(3)对内宣传不足。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主对主要受众——市民的宣传还比较缺少。尽管有智慧家居体验馆和智博会等大型活动,但市民参与度不强。以智慧家居体验为例,市民需要预约成功方能前去体验。

(5)评价体系的内涵性、操作性不强

2 宁波目前已制订了《智慧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V1.0》及其综合评估方法。就评价指标体系而言,数量性指标偏多,而内涵性指标较少。同时指标数据的获取也存在难度,比如智慧人群的创新能力指标、智慧环境中的软环境指标等;如果多采用专家打分定性评价,显然评价的客观性不足。

二、宁波智慧城市建设路线设计

根据时间跨度,课题组将宁波智慧城市分为:近期(2013-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0年-)三个建设阶段,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路线设计。

(一)近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近期建设任务的目标是:“搭建基础架构,满足基本诉求。”政府主导,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为主线,在政务民生经济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应用,推进两化融合工程。智慧城市强调的是智慧,让城市像人一样会“思考”,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的基础层主要可以分为硬基础层和软基础层,在硬基础层中,选择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信息安全作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目的是使整个城市的数据采集能力、数据传输水平上升一个层次;同时在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软基础层中,选择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作为近期重点建设任务。这是依据宁波自身的发展特色和需求所决定的。众所周知,宁波市一个人口稠密,外来人口数目巨大的城市,因而将庞大的人口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宁波同样是一个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并且自然资源稀缺的城市,因而有必要建立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上四大数据库基本涵盖了一个城市的政务、民生和经济三大领域,满足了一个城市得

3 以运营的基本条件。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层主要可以分为三大块,即:智慧政务、智慧民生、智慧经济。路线图中将以三角形的形式呈现,智慧政务位于三角形的顶端,智慧民生和智慧经济分别位于三角形的左右角。这样布局的原因是智慧城市的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统一引领协调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因而智慧城市应用层的建设理应由智慧政务开始,以智慧政务带动智慧民生、智慧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看,在智慧政务中,选择智慧城管、智慧国土、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房管作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在智慧民生中,选择交通、教育、健康作为近期重点建设项目。总体来看,智慧政务和智慧民生的近期重点项目几乎囊括了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诉求:衣、食、住、行。在智慧经济中,选择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智慧港口以及智慧信息产业作为近期重点任务。如此选择所遵循的原则是:保留传统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中期建设任务的目标是“完善基础设施,突出宁波特色。”在近期各项重点任务基本建设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智慧城市运营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应用体系。

基础层,在前期构建快速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将物联网列为中期重点推进任务,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全力建设行业数据库。行业数据库是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机整合,因而需要放在中期来进行建设,建成后将全面做到经济领域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应用层,进一步扩大智慧应用在政务、民生、经济三大领域的覆盖程度,使智慧应用体系深入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让居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

4 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具体来看:在智慧政务中,选择智慧海洋、智慧人力资源和智慧舆情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智慧人力资源必须建立在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因而放在中期。智慧舆情和智慧海洋这两大应用体系的信息化程度较高,因而放在中期。在智慧民生中,将智慧环境、智慧文化、智慧水利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在智慧经济大类中,选择智慧港口、智慧贸易、智慧农业作为中期重点建设任务。智慧海洋、智慧港口、智慧水利这三大应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将其放在同一个时期来进行建设可以相互借鉴经验。

(三)近期建设目标、任务及其逻辑关系

远期建设任务的主题是:“精简应用体系,预测未来动向。”把城市作为一个系统考虑,要求对城市各“部件”的经济系统、城市运行与管理系统、城市服务系统进行大集成大协同。

基础层,重点布局三网融合工程,做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的融合,使其遍及政务、经济、民生等多个领域。平台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是由政务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政务信息安全预警监控平台、宁波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宁波市互联网舆情研判导控服务系统等整合而成,它既是城市运营的大脑,也是城市管理者的驾驶舱,可以帮助城市构建统一的有机整体,帮助城市领导者从容应对面临的挑战。应用层,建立三大体系:智慧政府决策体系、智慧经济转型体系、智慧民生优化体系。将政务、经济、民生领域所建立的智慧应用工程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各领域的智慧应用工程联系更加紧密。

三、推动宁波智慧城市进一步建设的建议

(一)挖掘民众需求,夯实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了解城市需求。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

5 百姓满意,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之外,还要注意吸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二) 凸显“宁波特色”, 注重内涵

智慧城市建设应根据城市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历史事先做出顶层设计,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其代表性和特殊性突出城市特色。就宁波市本而言,应当牢牢把握港口城市这一特色与内涵,充分加强智慧港口建设和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建设重点应当充分展现宁波优势,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推动宁波智慧城市的发展。

(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协同

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程从系统架构设计、网络传输层面、技术层面、服务层面、用户管理层面上有很多共性的需要共享的东西,尤其是在对各方资源和数据资产进行聚合从而为政府提供综合性的决策分析上,不是简单地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再将结果叠加在一起就行的,这部分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形成高效、协同的“大部制”合作机制。

(四)加强宣传培训,形成合力

加强智慧城市的普及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户外广告、社区专栏等各种媒介,通过有奖问答、知识竞猜、公益广告、专栏、专版等形式,广泛开展有关智慧城市建设基本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广泛开展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和成果的宣传,使智慧城市建设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课堂。提高广大居民对智慧城市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使智慧城市的建设 6 目标深入人心。在全市各级党员干部队伍中加大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培训力度,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到宁波党员干部的培训规划中,在网上开设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题内容,并通过举办学习班、培训班、研修班等形式,加强智慧城市的知识培训。

(五)实现科学评价,注重长效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统计制度和社会评估体系,依托专业机构,定期开展跟踪分析并发布评估信息。建立长期有效的协调落实推进机制和考核机制,并纳入相关部门和区县年度绩效考核体系。

第三篇:宁波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对策决策建议稿(修改定稿最后稿)

决策建议稿

宁波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内容提要:

在推动宁波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找准对策。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贯彻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宁波市工业自主创新能力。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优化市场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与智能技术研发。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机制与投融资体系建设,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两化融合的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

(4)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和引进机制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新型市场主体;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制造业与信息产业融合。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制造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十二五”时期,宁波以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和推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在智慧城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我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我们的调研来看,加快我市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既要在面上推进各项工作,即进一步贯彻实施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又要在点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研发服务支撑制造业发展等方面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一、宁波制造业在推进两化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信息化和工业化逐步融合,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但“两化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较弱。实现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是要求制造业、软件业、研发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合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多,对工作协调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统一的领导部门实施。但目前我市没有一个贯彻推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领导部门,在经费来源上主要依靠工业企业科技专项经费投入,经费总额和增长幅度都较小。

二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不高。宁波经济中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占相当比重,这些企业是宁波推进“两化融合”的主战场,而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信息化加强管理的意识薄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机制不健全且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没有有效使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生产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是信息服务业的配套能力不强。“两化融合”需要技术创新和大量的投资,企业需要信息服务业市场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从而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虽然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宁波市的支柱产业,但宁波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软件企业,许多行业的工业设计研发软件和自动化软件都需要进口或在进口的基础上二次开发。信息服务业配套能力的不足大大制约了宁波“两化融合”发展。

四是人才队伍建设和保障不力。全市信息产业人才不足,尤其是高层次、复合型及领军人才缺乏,大部分负责企业信息管理的人员在思想观念、管理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专业设计人才方面,工业设计高级人才严重不足,设计成果产业化程度不高。人才流失严重,本地公司多年培养的优秀人才流失到苏南、上海、杭州等地。此外,我市信息化人才工作还存在着人才创业平台不够宽、培育能力比较薄弱、人才环境尚需优化等方面的不足。

二、宁波推进制造业“两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加大市场主体建设力度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努力形成市、县两级联动机制,形成促进“两化”深度融合的良好环境。加大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合理调配和利用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现代服务业、智慧城市建设等专项资金,加大力度扶持我市“两化”融合项目的发展,扶持技术融合和产业融合的应用项目培育和引进,对技术引领、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树立行业标杆、专项示范的企业给予相关政策优先扶持和表彰奖励。

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培育、扶持和引进机制。有重点地选择一批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具有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给予用房用地、设备采购、人才引进、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补贴,给予政府优先采购服务、税费优惠等政策保障,培育形成一批技术先进、主业突出、自主创新和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知名度高、效益优势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地优势市场主体。引导和扶持推动企业对先进制造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鼓励大中型企业研发应用先进制造模式。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良好的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重点行业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提高科研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加快建设产业专业人才档案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人才向我市新兴制造业和传统优势制造业集聚。建立健全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校与本地企业、园区、社会培训机构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产业发展所需的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在国内外人才密集或制造业发达的地区设立合作研发机构,柔性引进“外脑”。

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创新联盟、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和博士后工作站,推进建立与新兴制造业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产学研创新联盟。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三)加强两化融合支撑环境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建设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多元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充分发挥金融资本作为引导科技进入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和智慧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合智慧产业发展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创新发展新型金融服务,重点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集成软件和设备研发、智慧产业基地建设、智慧企业培育、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

重点扶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研发流程和工艺流程效率,大力应用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制造(VM)等,以改进工艺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工艺技术。大力推进三维CAD的应用,提升企业的设计能力、设计水平和产品的价值,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四)着力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增强科技服务支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与创意、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检验检测技术、技术咨询和知识产权等科技服务业。培育发展技术市场,重点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科技中介机构建设。着力推进研发总部建设,加快推进宁波工业研究院、研发园区、和丰创意广场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培育研发总部,进一步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对新兴产业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支撑。加大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扶持和引导,实现创新技术资源和技术人才资源共享,弥补单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积极推进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示范企业,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积极培育优势企业群体。加紧布局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根据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四篇: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习 题

一、填充题

1.决策被定义为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或者管理者__________的过程。 2.决策的主体是__________。

3.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 4.决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决策遵循的是__________原则,而不是__________原则。 6.__________是决策的依据。

7.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而在环境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__________进行。

8.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9.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

10.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__________的影响上。

11.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2.如果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__________决策。

13.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4.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__________成分,也有__________成分。 15.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__________来影响决策。

16.决策的本质是一个__________。 17.根据决策者风险偏好特征,可以把决策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三种类型。 18.在计算机广泛应用之前,人们常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并以__________分析为主的决策方法。 19.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倡导__________。时间一般在__________小时,参加者__________人为宜。 20.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时,可以采取__________。

21.集体决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22.管理者有时需对企业某部门的经营活动方向进行选择,可采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法。 23.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认为,在确定某个单位经营活动方向时,应该考虑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维度。 24.对于“瘦狗”型的经营单位,企业应该采取__________的战略。

25.政策指导矩阵法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维度分析企业经营单位的现状和特征。 26.定量决策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27.常用的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8。解决风险型决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9.解决风险决策常用的一个目标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2.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略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3.通常用来指导组织战术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4.通常用来指导组织业务决策的目标是__________。

A.长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短期目标

5.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_________。

A.如何改善生产条件

B.如何完善营销网络

C.如何扩大生产规模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6.如果组织面对的是竞争程度较高的市场,那么下列通常不是其决策重点的是__________。

A.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

B.如何对竞争对手的行为做出快速反应

C.如何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

D.如何降低生产成本

7.组织中的大多数决策均属于__________决策。

A.时间敏感型

B.知识敏感型 8.集体决策的优点是__________ 。

A.能够最大范围地汇总信息

B.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

C.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D.更好地沟通

E.做出更好的决策

9.决策的特点有__________。

A.目标性

B.可行性

C.不可选择性

D.满意性

E.最优性

10.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择风险程度__________而收益__________的行动方案。

A.较高,较高

B.较高,较低

C.较低,较低

D.不确定

11.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对时间要求__________,而对质量要求__________的决策。

A.不高,较高

B.较高,也较高

C.较高,不高

D.不高,也不高

12.________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做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

A.战略决策

R战术决策

C.管理决策

D.业务决策 13.非程序化决策的决策者主要是__________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技术专家

14.下列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

A.相关专家或人员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B.所发表的建议必须要深思熟虑

C.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D.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15.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时,可以采取__________。

A.名义小组技术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技术 16.关于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

B.业务增长率反映业务增长的速度,影响投资的回收期限

C.“明星”型经营单位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 17.下列__________ 是由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来的?

A.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B.头脑风暴法

C.政策指导矩阵法 18.关于政策指导矩阵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是定性决策方法

B.采用严格意义的3×3矩阵来分析

C.对于竞争能力较强但市场前景不容乐观的经营业务,不应继续发展,但也不要马上放弃

19.当决策问题与人们的主观意愿关系密切时,比如定量分析的目标函数如何确定,特别是当多个决策者意见有分歧时,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决策方法。

A.定性

B.定量

C.以定性为主

20.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这种方法是__________。

A.名义小组技术

B.头脑风暴法

C.德尔菲技术

2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中所用的两个维度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A.销售额

B.相对竞争地位

C.业务增长率

D.投资回收期

22.下列哪种方法是用来解决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 __________

A.大中取大法

B.数学规划

C.网络优化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决策?如何理解其含义? 2.集体决策有哪些优点? 3.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决策的? 4.什么是风险型决策? 5.简述头脑风暴法的特点及原则。 6.什么是“名义小组技术”? 7.简述运用德尔菲技术的步骤。 8.简述“小中取大法”?

四、问答题

1.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每一步骤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3.决策遵循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4.根据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企业经营业务的状况可以被分成哪四种类型?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5.什么是“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其步骤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

1.识别并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2.管理者

3.个体决策,群体决策 4.解决问题,利用机会 5.满意,最优

6.适量的信息

7.中低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8.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9.市场需求情况 10.决策效率 11.时间敏感型

12.知识敏感型

13.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风险爱好型 14.事实,价值 15.价值成分 16.过程

17.风险规避,风险中性,风险偏好 18.定性

19.创新思维,1~2,5~6 20.名义小组技术

21.头脑风暴法,名义小组技术,德尔菲技术 22.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政策指导矩阵法 23.相对竞争地位,业务增长率 24.收缩甚至放弃

25.市场前景,相对竞争能力

26.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27.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28.最大期望收益准则,最大期望效用准则,多阶段决策问题与决策树 29.使期望收益最大化

二、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D 7.B 8.ABCDE 9.ABD 10.A

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A

18.B 19.AC 20.B

21.BC

22.A

三、简答题

1.决策定义为“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

程”。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

(1)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管理者既可以单

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

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2)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3)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能够最大范围地汇总信息;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能得到更多的认同;更好地沟通;做出更好的决策。 3.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受这种文化的影响,倾向于维持现状,害怕变化,更害怕失败。对任何带来变化(特别是重大变化)的行动方案会产生抵触情绪,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

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在实施中将遇到很大阻力,很有可能遭致失败,而在保守型文化中的人们不会轻易容忍失败,他就会产生顾虑,从而将有关行动方案从自己的视野中剔除出去。其结果是,那些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

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生存的人们欢迎变化,勇于创新,宽容对待失败。在这样的组织中,容易进入决策者视野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有时候,他们进行决策的目的就是制造变化。此外,组织文化是否具有伦理精神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具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会引导决策者采取符合伦理的行动方案,而没有伦理精神的组织文化可能会导致决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4.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5.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倡导创新思维。

原则:(1)各白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6.在集体决策中,如果大家对问题的性质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或意见有较大分歧,直接开会讨论效果并不好,可能出现争执不下、权威人士发言后大家随声附和的情况。这时,可以采取“名义小组技术”。管理者先选择一些对要解决的问题有研究或有经验的人作为小组成员,并向他们提供与决策问题相关的信息。小组成员各自先不通气,独立地思考,提出决策建议,并尽可能详细地将自己提出的备选方案写成文字资料。然后召集会议,让小组成员一一陈述自己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对全部备选方案投票,产生大家最赞同的方案。并形成对其他方案的意见,提交管理者作为决策参考。

7.(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研究或有相关经验的专家。(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或者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8.决策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情况。决策时,对各种方案都按它带来的最低收益考虑,然后比较哪种方案的最低收益最高,简称小中取大法。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1)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在这一步骤中,管理者必须特别注意:要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同时,需要注意处在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

(2)明确目标:所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3)拟定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像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4)筛选方案;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要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另外,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5)执行方案:管理者要明白,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管理者还要明白,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有关各方带来变化,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管理者更应当明白,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广大员工的支持,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评估效果:用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如果存在偏差,则要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偏差的发生与决策过程中的前四个步骤有关,那么管理者就应该重新回到前面四个步骤,对方案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使调整后的方案更加符合组织的实际和变化的环境。如果发现偏差是由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某种人为或非人为的因素造成的,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加强对方案执行的监控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已经出现的偏差不扩大甚至有所缩小,从而使方案取得预期的效果。

2.答案要点:(1)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2)组织自身的因素: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包括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 (4)决策主体的因素:包括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 3.答案要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1)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4.答案要点:(1)“瘦狗”型:市场份额和业务增长率都较低,只能带来很少的现金和利润,甚至可能亏损。

(2)“幼童”型:业务增长率较高,目前市场占有率较低。高增长的速度需要大量资金,而仅通过该业务自身难以筹措。

(3)“金牛”型: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从而为企业带来较多的利润,同时需要较少的资金投资。这种业务产生的大量现金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4)“明星”型:市场占有率和业务增长率都较高,代表着最高利润增长率和最佳投资机会。 5.答案要点:决策者在选择了某方案后,若事后发现客观情况并未按自己预想的发生,会为自己事前的决策而后悔。由此,产生了最小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其步骤是:(1)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后悔值一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一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2)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3)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第五篇:科学决策——领导决策的方向标

俗话说:一着好棋,全局皆活。决策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是全局工作成功的关键,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矛盾。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能力,取决于领导者决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素质。为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要有缜密新颖的思维方式,还要有当机立断的魄力,这样才能多谋善断,准确抉择。企业决策层是管理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无论组织形态和组织过程怎样变化,它都是整个组织的指挥层和核心层。

而一些领导为了讨好作风不正派的上级而自己又不担风险,甚或自己违法乱纪又想规避追究,都在签字的学问上痛下工夫。签字的学问千变万化,以下10种领导签字行为,供大家鉴别,借此警示社会,并呼吁规范领导签字。网上归纳总结出领导“决策艺术”的10招。

一、“按规定办理”,可以理解为不予办理吗?

二、“请酌情办理”,没有叫你违法违规办理。

三、划圈有学问,一般人不知。

四、字少还改体,以后耍赖皮。

五、“同意请某某处理”,如坠云里雾里。

六、“请按程序办理”,可能是想放线钓鱼。

七、“同意办理,如有问题另案处理”。

八、签字不发文,发文不签字。

九、“根据某会议决定,同意即刻办理”。

十、只要上级有签字,下级赶快拍马屁。这样的决策简直就是暗中的破坏,如果这样一直下去集体的利益将毁于一旦。我们一定要学习科学决策的方法,这样才有出路。

科学决策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通常说来,科学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明确问题,确立目标。→集思广益,拟订方案。→分析评估,选择方案。→实施方案,完善决策。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对领导者来说决策的好坏决定整个企业的发展前景。

领导者的决策方式有集体抉择和个人抉择两种。集体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领导集体共同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个人抉择是由具有决策权的个人做出抉择的一种方式,具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有权决断,并对后果负责。集体抉择和个人抉择方式,各有长短,各有其适应性。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决策时集思广益,深思熟虑;采用何种决策方式,应根据实际的问题和情况来确定,把这两种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现代决策体制中,智囊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是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智囊团在决策中的作用,就是要填补领导职责与其能力的差距,充当领导的“外脑”。在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即使是最称职的领导者,也无法完全单独进行决策,而必须依靠智囊团,才能进行科学决策。领导者与智囊团的关系是“多谋”与“善断”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而不能相互取代。两者应各负其责,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现代社会的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领导的决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整体中,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样的条件下,决策的难度更大了,决策的重要地位也更为突出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占先,全盘皆活”。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其基本的职能首先是决策,这是领导工作的关键环节。决策水平的高低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因此,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必须学习并掌握好科学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场安检须知范文下一篇:家长入园须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