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

2022-10-21

第一篇: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一、手术室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三区界限清楚,标识醒目,工作人员严格洁、污流程,防止流程交叉或逆行行走,造成无菌区污染,引发感染个案病例。

二、工作人员进入手术间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进行手术时一律不允许戴首饰,。

三、 工作人员戴口罩、帽子、穿洗手衣,换清洁拖鞋一律在更衣间进间,不允许在手术间等处换衣服。

四、 在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禁止高声喧哗,避免说说笑笑,嘻笑打闹,禁止谈论病人的病情,议论病人的隐私;严格控制手术人数,参观人数,限制人员流动,参加会诊的人员一律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清洁拖鞋。

五、 严格无菌物品管理,灭菌物品必需在灭菌后第七天重新灭菌,盛碘伏、酒精的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及盛装容器,每台更换,一经开启的无菌容器,24小时内有效,超过24小时必需重新灭菌。否则均视为过期物品。

六、 对于感染手术的处理,严格消毒隔离原则,首先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打包灭菌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后方能使用,严格做好环节控,避免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

七、 严格无菌手术间的空气消毒灭菌管理,每台手术完成后,首先对室内用物品、物体表及地面进行清洁整

理,再用“三氧机”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并有详细记录。

八、 严格精密仪器的管理,对不能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的器械,用2%的戊二醛浸泡,使用前用0.9%的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后方能使用,保证有效的灭菌浓度和有效的灭菌时间。定时更换并有记录。

九、 严格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时毁形,用含氯制剂作消毒预处理(并注明消毒液名称,浓度、更换时间,并有记录),防止“病源体”向外扩散,造成医院感染流行,处理品后的一次性物品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回收处理。

十、加强职业露的管理工作,严格上报制度,工作人员在操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剌伤后,除做好伤口的清洗、消毒包扎以外,做好预防性治疗工作,并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科,同时做好医学跟踪,定期复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

感染管理办公室2011年3月20日

第二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布局、流程合理,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记,更衣室、办公室、敷料室、器械室等应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无菌物品储存设在无菌区。

2、手术间应设感染手术间、一般手术间和无菌手术间。

3、手术室应设有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患者出入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4、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遇有需进手术室见习、参观时,二人以内者需经科室负责人或手术室护士长同意,三人以上者需报医务科经科主任批准,参观者应在指定区域内活动,不得任意穿行出入。

5、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帽、口罩、鞋,方可入室。

6、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7、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8、手术器械包括刀、剪、缝合针线等应压力蒸汽灭菌。

9、手术室工作区域应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10、手术间内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埃;有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过滤器每3-6个月检查清洗一次,每月应用酒精棉球至少擦拭一次紫外线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负氧离子发生器应每月定期清除尘埃);物体表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通常采用湿拭清扫;当物体表面受到污染时,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每周清洁消毒专用鞋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若专用鞋被分泌、排泄物和血液污染,应及时消毒处理。

11、重复使用的麻醉用品、喉镜、面罩、通气管道、供氧管、雾化器等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一人一换,用后浸泡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中30分钟,洗净干燥保存。

12、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况,感染手术用品应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器械等物品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压力蒸汽灭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吸引器瓶、皮管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一切被脓血污染的用具、推车、地面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洗),术后严格终末消毒。

13、特殊污染(破伤风、气性坏疸等)手术后的处理;凡被脓血污染不耐热的物品,先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直接接触伤口的器械、物品、敷料等用双袋法送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清洗擦干再压力蒸汽灭菌;接触患者的一切用物包括推车,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 mg/L消毒液擦拭推车、物体表面、地面等;参加污染手术的人员,术后不得参观或出入其它手术间。

14、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1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学监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每1—3个月一次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第三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条 医院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条 环境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每周固定卫生日;

(四)手术部应当选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第三条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三)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四)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五)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l六)穿好无菌手术衣的衣物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七)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九)手术结束后,衣物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第四条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第五条 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 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第七条 传染病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治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第四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 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 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 (3) 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 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 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 手术室着装管理

(1) 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 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 手术室物流管理

(1) 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 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 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 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 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 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 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 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 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8.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三、手术器械、敷料包灭菌管理

1.应用追溯系统严格实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使用。 2.耐热、耐湿手术器械、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第一锅要做BD 试验,每锅必须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3.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每锅要有物理监测, 每包有化学监测,每日要有生物监测记录。

4.严格外来器械及植入性器械的登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并做好生物监测记录。

四、手卫生管理

1.严格按照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每季度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抽查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五、手术间的使用管理

1、 温湿度 一般以22~25℃,相对湿度为40~60%最为理想,在霉雨季节适当在早晨开机时调低温度1~2℃,以利抽湿,保证质量。

2、 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接台间隔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百级净化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万级净化时间不超过25分钟。

3 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30分钟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应提前3 h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

第五篇: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探讨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抽样选择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率,提升手术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护理;手术室感染;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6-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升,各类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侵入性治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其中预防手术室感染是防控医院感染中的关键与重点。手术室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就医的时间内所致的感染,而入院前所潜伏或携带的感染不包括在院内感染之中。据有关调查表明,易感体质、身体抵抗力弱、药物作用、医院环境污染及病房缺陷、在医期间交互感染等因素均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1]。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措施,严格细致的检查每个护理操作环节,避免感染在院内的出现与扩散。为保障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感染,我院在手术各环节采取了有效的护理干预,临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样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各类型手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性原则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3~71岁,平均46.2±5.5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9例,骨科手术15例,妇科手术9例,其它2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2~73岁,平均45.8±6.2岁;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8例,骨科手术16例,妇科手术8例,其它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即基础护理、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护理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手术室感染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制度管理:认真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认真落实卫生部发布的《消毒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护理操作,加强隔离消毒制度,做好护理风险管理,同时加强执行与监督制度。②强化人员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使其认真按照护理流程及查对制度进行操作,提升护理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与观念。③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术前术后给予空气消毒,保持清洁。每日通过消毒剂湿式打扫地面及擦拭物体表面,将无菌物品放置于专用位置,并定期消毒清洁。放置、使用灭菌物品时应注意检查其完整性及化学胶带指标色彩,若有可疑情况不应作为无菌包应用,术前及术后应及时对器械进行全面消毒。强化对手术器材及物品的灭菌消毒管理,确保无菌合格率达到100%,通过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特异性感染及感染用品应以“消-洗-消”为原则进行双消毒处理。重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积极配合防控医院感染的相关工作。④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强化人员管理,医护人员及所有患者须更换手术服及患者服,非相关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者禁止进入手术室。术前对患者病情给予细致掌握,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有效咳嗽、深呼吸、拍背等)以及术前准备工作(备皮、清洁卫生等)。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以此提升免疫能力,避免感染发生,加速切口的愈合速度。术中应注意保暖,注重无菌操作意识,以此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术中应降低空气中细菌落入切口的数量[2],传递器械时应注意动作幅度,术后更换约束带、被罩、床单,开窗换气,及时处理术后污物,同时定期对患者切口给予检查及处理,避免感染加重。术后应对各类型管道给予妥善固定与认真标注,保证管理的畅通,做好失禁的护理工作,保证患者皮肤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并遵医嘱加强饮食指导,以此提升免疫能力。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率(%)表示,两组间对比以x?检验,P<0.05为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感染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手术室是抢救危重患者以及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护理效果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以及手术的成功率与完整性。手术室感染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恢复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患者自身衣物或携带感染所致的污染常易被医护人员所忽视[3]。因此,加强各项消毒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出现是护理工作的关键,这既能够保障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又能够有效减少医疗风险。

我院对手术室进行了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其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这对防控手术室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针对手术室感染的护理干预是从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有效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完整性与全面性。护理干预前合理改善手术环境,保持空气新鲜有利于减少感染出现的几率,在感染性手术后采取正确及时的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毒的传播与感染。在本次护理实践中,笔者观察到,消毒洗手是常见的护理步骤,但部分护理人员常因消毒意识缺失而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引发感染。因此,手术人员及护理人员应严格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需要时可戴一次性手套,注意两手高于肘部,防止污染。

总之,综合护理措施对预防手术室感染意义重大,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智容,徐春梅,郭文哲.基层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9):325.

[2]廖维.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99-101.

[3]马剑.手术室感染的防控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4):12-1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三上语文生字及组词下一篇:时事政治中公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