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高职护理教育属于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其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 篇1:

高职护理专业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过于注重护理技术操作程序的精确性及操作动作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问题。通过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等途径,有助于建立“验证—模拟—实训—质疑—创新”的五阶段渐进式、立体化新型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纳入我国高职教育更深层次的改革范围,这不仅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更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相比,高职实践教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不再是单纯的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而是要进行技能与能力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能较好地适应尽快上岗工作的要求。然而,社会本位论和技术决定论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职业教育处于一种被动适应的状态,忽视了工作过程的知识,尽管突出了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但是由于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缺乏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当原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再适用于新的职业岗位时,学生很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因此,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能力相对欠缺。

目前,国内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仍沿用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实践内容基本以护理专业的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缺少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实践教学目标仍停滞于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方法沿用示教—练习—演示—考核的方法,实践课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虽然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上功不可没,在模拟阶段能起到规范操作、熟练操作的作用,但普遍存在严谨但不灵活,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等缺点,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当,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常常感到束手无策。

此外,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也基本以技术操作为中心,脱离“以人为中心”的医学护理模式,而忽视了学生临床实际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标准常常导致临床实习阶段的学生和新入职的护士,在操作时只注重操作技术,而忽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受,面对变化多端的临床情境,导致护理过程的失败。传统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标准已不适应现代护理飞速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护理创新人才的培养,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理念。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应遵循的理念

重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基于工作过程的创新导向理念下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应本着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目的,注重“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估体系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改革,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试验探索—模拟训练—真实情境运用—反思创新发展的渐进式、阶梯式技能提高途径和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开拓护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维度 应通过对護理专业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整体设计和优化组合,有效地解决职业适应与职业发展相互协调的问题。实践教学内容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打破学科界限,融入与职业活动紧密相关的典型案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再到创新,单个技能训练、综合性技能训练及反思研究性技能测试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组织要突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实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三位一体的运行方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互补、交融,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品存在的局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我院护理专业一向重视教学改革,本世纪初,在广泛调研、听取临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护理专业总体人才培养方案与总体培养目标,并率先进行了以生命周期为轴线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力争做到与国际接轨,提出了“试验探索—模拟训练—临床实训”的三阶段、渐进式技能培训模式,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护理实践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为达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还应采取如下措施。

制定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护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服务,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高度关爱精神的护理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渐进式知识发展的要求,分解护理专业整体培养目标,突出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适应护理专业发展;构建四部分课程体系,即必需的基础课程、人文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突出护理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以及注重发展学生个人特点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各部分课程目标明确,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目标。公共文化课在强调素质教育功能的同时,依据针对性、适用性的原则,强调社会调查,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医疗卫生事业现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使学生走进护理职业,培养职业认同感。医学基础课在保证“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注重实验课程的验证性与探索性,树立敬畏生命的意识,强调医学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感恩。专业课程应依据人的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按照“宽基础,活模块”组织教学,在职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同时,强调临床思维的养成。公共选修课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专业选修课结合专业特点注重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及专业自豪感,强调护理关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反思。

建立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本着以创新为目的的理念,在四部分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渐进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医学基础课程实践对象以尸体标本及动物为主,实践内容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有序、合理地整合,实践对象从模型到标准化病人,再到真实病人,实践环境包括示教室、模拟病区、医院病区,实践地点包括实验室、模拟病区、医院(社会),实践项目包括单个模拟训练、综合仿真训练、临床实训,逐步提高。临床实习期间,第一阶段以生活护理操作技能培养为主,内容涵盖护理礼仪、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等,要求学生能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清洁、饮食、休息等基本需求。第二阶段以专科化护理技能培养为主,内容涵盖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救护理、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强调在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护理基本技能,为病人解决健康与疾病方面的问题。第三阶段以维持健康、预防疾病技能训练为主,内容涵盖老年护理、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后一阶段的实习均能对前一阶段掌握的技能进行巩固与提高,并提出质疑与反思。渐进式的实践教学可以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过渡,文化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开出可以立体化地构建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内涵,“验证—模拟—实训—质疑—创新”五个阶段逐渐递进,螺旋上升,可以促进护士职业生涯的不断发展,也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

开展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在实施“试验探索—模拟训练—真实情境运用—反思创新提高”的渐进式、阶梯式技能提高途径的护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基础上,要开展护理专业高职生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构建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渐进式、阶梯式实践考核评价方法与发展性评价体系。如在单个模拟训练阶段,评价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评价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综合仿真训练强调综合应用、团队合作,评价重点除操作程序的精确性、操作动作的规范性以外,还应包括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主体应该是学生、合作对象、教师三者的结合;临床实训阶段强调护理措施的及时性、有效性,评价重点应以病人的反应与感受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技能核心原则的掌控能力及对现场的驾驭能力。三个阶段的评价主体不同,评价重点不同,可以渐进式地完成护士技能的内化与提高,也可以更加科学、立体化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敏,王爱灵,肖岷.不同等级医院护理管理模式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中):67.

[2]许红岩,高建新.医学院校实验教改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420-423.

[3]翁启芳,朱唤清,沈行良.改革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5):587-588.

[4]唐波,周霞.发展性教育理念在护理带教中的运用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8(3):110-111.

[5]孙一勤,赵伟英,翁琴婷,周芳.在护理实践教学中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497-498.

作者简介:

闻彩芬(1968—),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护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马如娅(1954—),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督导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作者:闻彩芬 马如娅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 篇2:

“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课程的开设与探索

[摘 要]高职护理教育属于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教育。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其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高职护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实现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教学改革将“三理”的实验课程有机整合,独立开展医学机能学实验是必需而紧迫的。

[关键词]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问卷调查

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核心,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护理教育亦秉承这种理念,旨在培养面向临床护理和社区卫生保健第一线、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人员。因此,作为高职护理教育应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然而,当前高职高专护理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与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动手能力差造成的就业难及中国临床护理人才缺乏的现状相矛盾,这就使得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程中的“三理”课程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以往的教学重点为理论知识,实验教学隶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偏向于验证理论和演示现象,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借鉴其他高职高专学校的成功经验,依据护理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合并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藥理学这三门主干基础医学课程,开设针对高职护理学生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以2014级和2015级高职护理专业的318名学生为对象,对实验教学改革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一、高职护理专业开设医学机能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包含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2015年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优化护理人员的队伍结构,提高大专层次和降低中专层次护理从业人员的比例。如今,我国正大举实施五年制高职教育,广东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施行对口自主招生3+2分段中高职教育,即3年中职教育加2年高职教育的教育模式,用于培养一批社会所需的职业技术人员。

可以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作为护理紧缺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教学中以突出综合素质培养为主,加强操作性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如今3+2高职的学生多数是中考后的毕业生,文化程度比高考后的毕业生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习方法需要指引。我们对新入校的护理高职生开设高职生理学课程。虽然他们在中职阶段对生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当他们接触高职生理学这样一门综合性强且难度又高的课程时,有的学生还像中职阶段那样知识点虽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理解,学习存在极大的困难。学生对学习时常表现出畏惧情绪,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欠佳。因为基础不扎实,到了第二学期随着药理学、病理生理学课程的陆续开课,学生已遗忘了曾经学过的生理学知识,到了上护理专业课时,部分学生已将之前所学基础知识点忘得差不多了,更谈不上知识点、线、面的结合了。所以,为了让高职护理学生拥有良好的综合基础,完成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任务,医学机能学实验的开课是必需而紧迫的。

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门包括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的实验性学科,其实验对象是活体动物,是对活体动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及规律、病理生理改变以及药物和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规律(疗效与不良反应及其机制;药代动力学及其规律)的研究。其所有的实验结论都来自活体组织器官、活体细胞或动物的整体反应结果;对传统实验方法及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是它的特别之处。它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能力。“三理”实验课程的主要实验对象都是动物,通过使用相同的设备仪器观测实验动物的正常情况、病理状态和药物的作用等,能有效结合教学资源,让学生们更容易适应教学内容,让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因此,将“三理”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独立开设一门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是完全可行的。大部分的医学院校已经开始普及这门学科,如果能在五年高职教学中把这项教学进行推广,那么最终的受益人就是将来的护理工作者。

二、适应高职护理需求的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实践

(一)建立高职护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课程体系

我校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技术已有十多个年头,但以往课程主要针对临床专业。不同专业医学机能实验课程应该要有所侧重,实行分类教学。这门面向高职护理专业的机能实验技术课程,应当突显它的特色,即它能大力拓展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注重锻炼和培养与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相关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护理专业的创新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编写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大纲,并且开设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课程,课程共28节课。在同一时间,我校相关教师按照高职护理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主编了适用于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机能实验教材,教材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负责出版。另外,还编写了《医学机能实验技术教学大纲》和《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考试大纲》两本校本教材,制定了医学机能实验操作各项评分标准和实施细则。

高职护理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以实践操作为核心,尤其重视实验教学。因此,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技术这门重要的实验课程时,应通过整合“三理”学科实验,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重复交叉的内容;应削减有关的验证性实验,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参考张红英等设计的问卷,对2014级和2015级318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52%和41%的学生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非常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

(二)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大多数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认为实验教学是辅助教学,部分学生不动手操作、不记录数据、不分析结果、站着看、照抄其他学生的实验报告;还有部分学生篡改实验数据和结果。为杜绝此类现象,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1.总成绩的40%来源于平时考核。在课堂上,考核出勤、纪律、实际操作及提问,课后小组内网上互评分,教师对每个实验小组打分。

2.总成绩的20%来源于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我们采取在高职护理试行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打分的方式,根据学生书写是否规范、记录数据是否合理、分析是否全面进行评分。

3.期末实验考核操作占医学机能实验学总分的40%。在考试之前给出实验操作考核范畴,以个人或小组为单元抽签确定每个小组或者个人的实验考核项目。在考实验操作的同时,要求学生有自己合理独特的剖析和阐述。教师按照实验的评分标准给学生的每一个步骤打上相应的分数。

由这3部分汇合而成的高职医学机能实验综合成绩,不仅能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具体原理的领悟、把握情况,还能从侧面清晰地反映學生的操作能力,科学客观地评估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这种考核评价体系能更加公平、客观、具体地评价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效果,推动了学生自身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师生很好地即时交流。我们为了更好地给高职护理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在建设校级医学机能实验技术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时,也搭建了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在医学机能实验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们可以获取各个实验项目的实验操作指导、实验操作视频、实验仪器使用指南、各种实验试剂的配置方法等实验资源,以此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实验失败率高、动手机会少、操作时间不足等问题。同时,我们实现了学生在线提交和教师在线批改电子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在网上平台撰写实验小结和小组互评分。绝大部分学生使用一学期后,对机能网络教学平台的评价是正面的。

三、小结

机能实验教学这门课程是高职护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观念和技能的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重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认为,在高职护理学生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这门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操作课程,它在目前培育高技术、高水平的人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开设医学机能实验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课程开设中要不断地摸索和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课程构建及运行规律,使医学机能实验在高职护理培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8):25-27.

[2] 王珏,孙国铨,俞月萍,等.关于建设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教学平台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30-31.

[3] 张春莺,吴惠文,李锦平,等.完善机能实验学考核体系培养护理技能型专门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3):30-112.

[4] 黄雅平.如何提高高职医学院校机能实验教学质量的初步探讨[J].海峡药学,2013(5):286-287.

[5] 张红英,扑日龙,李迎军,等.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效果的问卷调查与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8-19.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保泽庆 郑恒 刘其礼

高职护理教育基础医学论文 篇3:

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讨

[摘要]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病理学教学内容繁多,这与高职护理教育特点相冲突。后者学制时间短,在课程设置上压缩了病理学教学学时。因此,如何在有限学时数内,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特点,就高职护理教育中病理学教学谈一些感受和想法。

[关键词] 高职护理;病理学;教学

Discussion about pathology teaching on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LIN Xuemei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North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0,China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Pathology; Teaching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近几年来,高职护理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操作过硬、高业务素质的护理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现代护理改革认为基础医学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點[2]。为此,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病理学教学过程谈一些感受和想法。

1 突出护理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内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在于阐明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其授课内容一向以疾病病理变化为重点、难点。而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要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因此,病理学教学应该以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对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1.1 授课重点放在总论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为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各论则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3]。若要全面深入讲授病理学内容,需要较多学时数,但高职护理专业所学学科众多,且全部课程需两年内完成,学时压力较大。在课程设置上,病理学的学时数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被删减。因此,我们需要在有限学时数内,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临床护理需求,合理分配授课内容。朱晓毅等[4]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授课内容上,应把病因、发病机制、转归及护理原则放在重要位置;临床护士对病理学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总论部分。因此,我们可以对课时分配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总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疾病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现象,即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必经过程。

1.2 各论教学中,精简疾病病理变化,重点讲解临床病理联系

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因此,对于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别是镜下特点,讲解时应该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让学生掌握最重要的病变特点即可。但是,临床护理工作也非简单的发药打针,也需要对疾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治。因此,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特别是各论教学,应该重点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临床思维模式。这样当学生在面对临床工作时,就不会是简单被动的执行医嘱,而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甚至能预先开出护理医嘱。

1.3 适当补充疾病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

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相关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由此导致她们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度。例如,在讲解血栓形成条件的时候,说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联系临床,解释为什么不能在患者的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

2 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职院校一再扩招,一方面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学校大量引进年轻教师,而部分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再者,医学基础课比较枯燥乏味、空洞抽象,这些均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形态学科中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展示在屏幕上,将原本抽象的病理学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取新的感受[5]。

2.2 改进教学方法

病理学中涉及较多的医学专业术语,例如变性、瘤变、适应、栓塞、坏疽等。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学科的学习,她们对这些术语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尽量使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必要时,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做比喻。例如在讲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时,提到支气管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发生粘连、倒伏甚至脱落,致使痰液粘附于支气管黏膜面,无法排出。这可用人的眼睫毛做比喻,从而使授课时看不到的、抽象的病理学变化,能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6]。

另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从而使学生知识接受率低。除了上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外,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有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7]。

2.3 提高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病理学专业教师,首先必须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8]。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学生对临床病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加强临床实践,多接触临床外检工作,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除此之外,“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总之,针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科学地安排授课内容,突出护理专业性;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为临床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先娥,熊蕊,夏淑玲,等.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23-25.

[2]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10):613-615.

[3] 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

[4] 朱晓毅,滕娇.高柱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调整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10-111.

[5] 陈金华,文继舫.如何更好的开展病理学多媒体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62-383.

[6] 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2010,14(18):567-568.

[7] 邹进.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3):71-73.

[8] 杨红梅,陈洁.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与教学资料关系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2):190-191.

(收稿日期:2013-11-03)

作者:林雪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论文下一篇: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建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