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资源整合环境治理论文

2022-04-1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矿区资源整合环境治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充分收集了矿山自然地理背景、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并实地调查了矿山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区存在的问题主要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人居安全影响,含水层的一定破坏,从而得知该研究区的矿山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

矿区资源整合环境治理论文 篇1:

影响我国煤炭定价的因素剖析及金融相关问题研究:内蒙古例证

摘要:今年以来,煤电矛盾比较突出,僵持半年的煤炭价格至今尚未破冰。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分明显。深入研究我国煤炭定价的影响因素,对于预测煤炭价格的未来走势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2009年一季度,内蒙古成为全国煤炭生产第一大省,研究内蒙古煤炭定价机制,剖析影响定价的复杂因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煤炭定价机制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煤炭价格;生态补偿

一、内蒙古煤炭价格变动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前,内蒙古煤炭开采主要是人工为主、机械采掘为辅的生产方式,煤炭产量较低。2003年煤炭产量为1.47亿吨,较2002年增长27.83%,由于产能较低,同时社会煤炭需求量也相对较少,煤炭价格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2003年煤炭坑口价格仅为50元/吨,而市场价格(秦皇岛价)维持在300元/吨。

第二阶段:2004-2005年,由于全国煤炭用量的增加,以及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套机械开采设备投资约1000多万人民币),造成了煤炭坑口价格的突增,2004年坑口价格为80元/吨,2005年上涨到150元/吨,同时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煤炭需求增加,导致煤炭价格上升。2004-2005年,煤炭市场价格分别上涨到360元/吨和420元/吨,环比增长20.00%和16.67%。

第三阶段:2006年以后,全国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用电量大幅增加,使市场对煤炭需求继续增加。同时煤炭作为石油的替代产品,由于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煤炭需求量持续放大,煤炭价格也一路飙升。2006年煤炭市场价格为430元/吨,而到了2008年煤炭市场部分煤种最高价格达到了创纪录的1800元/吨,煤炭的市场平均价格也涨到了540元/吨,比2003年增长80%。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冲击显现,从11月份开始内蒙古煤炭价格开始出现下降,2009年1季度煤炭价格较去年市场价格下跌了50-80元/吨,1季度市场平均价格为520元/吨。

二、从坑口价格、最终销售价格分解看煤炭定价影响因素

以2008年内蒙古煤炭市场平均价格为基础,对内蒙古煤炭由坑口生产价格到最终进入终端市场后的销售价格进行逐步分解,分析煤炭定价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煤炭坑口价格的因素

坑口成本是煤炭坑口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坑口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费用、机械设备投资费用、维修费用以及各种税费、管理费用等。根据调查,2008年内蒙古煤炭坑口平均价格为185元/吨,其中吨煤产生的利润为22元,因此实际坑口成本价格为163元/吨。现将其分解如下:

1. 直接人工费用。随着内蒙古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开采煤炭人力成本费用逐步增加,2003年直接人工费用为1.05元/吨,到了2008年已上涨到9.19元/吨,人力成本费用年均增速达到了40%,人力成本费用在坑口价格中所占的比重也由不足2%,上涨到2008年的5.63%。

2. 机械设备投资费用、维修费用以及日常维护设备所产生的费用。从2005年以后,内蒙古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使得开采煤炭的投资成本增加,机械设备投资费用为8.20元/吨,而煤炭企业在日常维护这些机械设备的费用支出也较高,为14.73元/吨。机械设备投资、使用及维护这些设备的费用占到了煤炭坑口价格的14.07%。

3. 制造费用价格。在制造费用中,除了必须的水电费及折旧费用外,政府所制定的各种税费成为主体。水电费及折旧费用一般在煤炭坑口价格中所占比例约为11.73元/吨,约为坑口煤炭价格的7.19%。而政府所制定的各种税费(如:资源税、所得税、增值税、环保绿化费、煤炭协会会费、安全费等)共计67.25元/吨,占坑口煤炭价格的41.23%。其中:各种税按照所开采煤炭种类不同,费用约为40-45元/吨;各种费约为5-20元/吨(煤质较好,开采难度较低的煤炭生产企业所交的各种税、费较高,反之较低)。总体看,制造费用在煤炭坑口价格中所占的比重为48.46%。

4. 管理、销售及财务费用和直接材料消耗费用。这部分费用主要是管理及销售人员工资、企业开采煤矿所用炸药、雷管和处理低值损耗品等,约为51.90元/吨,在煤炭坑口价格的比重为31.84%。

(二)影响煤炭最终销售价格的因素

在煤炭最终销售价格的分析中,主要分析剔除煤炭坑口价格后,煤炭最终销售价格的形成因素。2008年煤炭平均价格为540元/吨,剔除坑口价格185元/吨后,其余部分为355元/吨,而这部分价格主要包括:

1. 运输费用。内蒙古煤炭外销运输方式主要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其中铁路运输占总运量的88.27%,公路运输占11.73%。根据调查,通过铁路运输使每吨煤所承担的成本费用为123元,通过公路为85元,运输费合计到达了208元/吨。同时,在公路、铁路运输中还包括一些中转费用。这部分费用中主要包括集装站仓储加工费及分摊的管理费、财务费和港杂费,共计33元/吨。2008年,由于国际油价先高后低,但总体来看,仍处在高位。因此,油价上涨和路桥费等额外运力成本达到了88元/吨。2008年,运输费用在煤炭市场平均价格中所占比例达到了60.93%,即煤炭外运后价格便上涨了近2/3。

2. 当煤炭最终到达港口时,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港杂费(港杂费意指港口煤炭的存仓费、管理费等)和装船费,合计为26元/吨,占煤炭销售价格的4.81%。

(三)影响煤炭价格的其他因素

1. 重点煤炭生产企业高价收购其他企业煤炭产品,使煤炭基价处在较高水平。内蒙古部分重点煤炭企业在市场价格较高或其对某种煤炭生产存在短缺或无法生产时,便向其他煤炭生产企业进行采购,采购价格一般高于煤炭坑口价格。据对神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调查,2008年煤炭坑口均价为185元/吨,而其对内蒙古万利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部分煤炭采购价格达到了320元/吨,如此高的采购价格为煤炭价格的高企奠定了基础。

2. 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对内蒙古煤炭平均价格的影响较大。中央直属企业神华集团煤炭生产总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一半以上,神华集团煤炭销售价格由其总部根据各种定价影响因素确定。神华集团对煤炭的定价几乎可以作为全国煤炭的基准价格,其他企业的煤炭价格在神华集团所制定的价格基础上进行上下浮动。2008年神华集团煤炭销售平均价格为540元/吨,同时也是内蒙古销售煤炭的平均价格。内蒙古部分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如伊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民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煤炭价格制定标准便是以神华集团的市场价格为基准进行调整,价格调整幅度一般在50 -100元/吨之间。

3. 政府对煤炭价格的指导性影响。目前,政府对煤炭价格影响较小,但在一些特殊时期,政府也利用行政手段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主要通过对煤电价格的干预调控煤炭价格,当电厂煤炭库存大幅下降,而电煤价格又居高不下时,或有重大事件(如2008年南方)灾)发生时,政府为了稳定居民生活用电、不影响其他企业正常生产用电,会通过一些行政手段进行煤炭价格的干预,影响煤炭价格。

4. 国际煤炭价格对全国煤炭价格的影响。我国每年进口煤炭量约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2%左右,因此国际煤炭价格的涨跌变动对国内煤炭价格的影响较小。但应注意到,当前国际煤炭价格低于国内煤炭价格,国内外煤炭价格形成倒挂,同时,电力企业国内用煤的紧缺,使其进口煤炭的需求增加。2008年我国煤炭进口4040万吨,而2009年1季度进口1359万吨,我国煤炭进口呈现喷井局面。以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华能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08年进口煤炭290万吨,2009年1-4月份就进口煤炭170万吨。随着煤炭进口量增大,未来国际煤炭价格对我国煤炭价格形成一定的向下压力。

5. 宏观经济发展以及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对煤炭价格的影响。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以后,煤炭价格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下游行业对煤炭需求的增加一路上涨。2008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在达到最高的13.6%时,煤炭的市场价格也达到最高的680元/吨,下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GDP增速下滑,煤炭价格也开始下跌。因此,宏观经济的发展及下游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对煤炭价格的影响较强。从近期煤炭下游行业产品销售看,受宏观经济影响,钢铁需求和社会用电量持续下降,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量减少,影响了煤炭价格。2008年10月-2009年4月,全国用电量单月同比分别下降3.7%、8.6%、8.93%、12.9%、6.0%、2.0%和3.6%。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对煤炭下游行业产品需求的回升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阻滞,进而减弱了煤炭对需求增加传导效应,使煤炭价格下降。

三、当前煤炭定价中不合理因素剖析

(一)煤炭价格中的各种环境治理税费,难以承担环境补偿功能

根据调查,在煤炭价格中,政府对煤炭开采企业收取的环境治理税费具体包括:环保绿化费、资源补偿费、矿区塌陷治理费、造林费及水土保持费等。政府制定这些费用主要是对由煤炭开采所引起的各种环境破坏、污染等进行的补偿。2008年,内蒙古煤炭价格中用于治理环境的各种税费仅为22元/吨,占坑口价格的13.49%,在终端销售价格中占比仅为4.07%。根据相关报告计算得出,我国每使用1吨煤,就带来150元的环境损失。这其中尚未包括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所导致的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巨大成本。因此当前煤炭价格中存在着巨大的环境补偿治理缺陷。

(二)采矿权使用费、资源税不合理,导致煤炭价格严重扭曲

根据调查,采矿权使用费仅为0.004元/吨。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所交纳的采矿权使用费1年仅需40000元,而按照2008年煤炭坑口平均价格185元/吨计算,这样的企业仅销售收入就达到了18.5亿元,采矿权使用费用对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反映煤炭国有资源属性的资源税,在2008年以前仅为0.8元/吨,直到2008年才改为3.2元/吨,占煤炭坑口价格的比例不足1%,而根据调查,当前我国每开采1吨煤,就要消耗5吨其他资源。采矿权使用费及资源税在煤炭价格中占比太低,可以说微不足道,严重扭曲了煤炭价格。

(三)重点企业对煤炭价格的掌控,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随着国家对煤炭等能源的日益重视,国家正有步骤地将部分省市的重点煤炭生产地区作为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同时将国有煤炭资源逐步统一在某个大型煤炭生产企业进行统一生产、销售和管理。当前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是由中央国资委管辖的神华集团。2008年,神华集团在内蒙古的煤炭产量占到全区煤炭产量的58%,其煤炭总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0%以上。由于神华集团在国内煤炭市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使其具有自主定价权,导致部分企业生产与神华集团同质的煤炭,只能以低于神华集团所制定的煤价格出售换取市场。神华集团对煤炭价格的垄断不利于合理市场价格的形成。

(四)政府对煤炭价格的管制,使市场煤炭价格被低估

当前政府对煤炭价格的管制主要是通过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行干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对电力价格的控制,来间接调整煤炭价格。我国当前所生产煤炭用于发电的占80%,长久以来电力价格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干预下变动较小,使电力企业在煤炭价格高涨时只能尽量通过压低煤炭购进价格来减少亏损,由此造成的结果便是国内煤炭价格在其主要的电力煤炭需求市场中未能真实反映,使市场煤炭价格被低估。而政府管制价格的结果是,煤炭企业不愿低价出售电煤,同时电力企业在高煤价时,面临着煤炭短缺和亏损增加的双重压力。

四、合理确定煤炭价格的建议

(一)研究煤炭企业有关税费标准,建立有效的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

一是鉴于当前我国煤炭开采对环境的严重破坏性,应该提高各种环境补偿费用在煤炭坑口价格中的比例。2006年以来,煤炭坑口价格年均增长较为平稳,因此,适当提高资源和环境补偿等各种税费,对于煤炭价格变动不会造成较大影响。二是进一步研究资源税的标准,完善采矿权使用费的定价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煤炭开采生态监测管理体制。国家虽出台了多项煤炭行业整改措施,进行资源整合并规范煤炭行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但据调查,生态和环境欠账依然在逐年增多,乡镇、个体煤矿只管挖煤赚钱,在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缺乏长期稳定投入。有专家估计,全国仅治理采空区一项就需要投入上千亿元,而这部分费用最终还得由政府买单,而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只能由全社会来承担。因此政府在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的同时,应对企业或个人进行的煤炭开采与生产活动进行有效的环境生态评审。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任何一项基建项目的生产立项,都要经过其环境监测署的审批核准,若建设项目对环境具有危害,则会对其进行严格的评审,核准其是否可以建设。而我国目前仅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如各地煤炭管理局、安检局、行业协会等机构对煤炭生产的立项、开工和生产经营进行检查管理,检查和管理较为分散和混乱,没有一个单独的环境评估部门对煤炭开采生产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和连续性监测。鉴于我国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对国民生活的影响,环保部门应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规范煤炭开采中所引起的各种环境行为。

(二)加强煤炭交易市场建设,提高煤炭价格的市场导向作用

应加强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合理的煤炭定价机制。内蒙古作为当前全国产煤大省,已初步开始探讨建立一个以内蒙古为主的大型煤炭交易中心,将全国主要煤炭生产企业召集在内蒙古,定期举行煤炭交易展会,最终的煤炭销售价格由市场共同的参与者制定。

(三)遵循市场规律确定煤炭价格,合理掌握政府对煤炭价格的干预程度

鉴于当前我国面临经济增速下滑,以及国际经济的持续低迷,政府应逐步减少对电力价格的干预,以市场定价为主要依据,但也应考虑放开后电力和煤炭价格可能会上涨过快,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政府应进行适度指导,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四)解决煤炭生产收益分配不公问题,体现“谁收益、谁治理”社会公平原则

煤炭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收益不公等问题。以内蒙古重点煤炭生产地区鄂尔多斯市为例,一是部分地区发现煤炭后,开采企业或投资人以近百万元每亩地的高价征集相关土地的使用权,使部分人一夜暴富,但没有被征集土地的居民依然生活较为贫穷。同时煤炭开采后,真正受益的是与之相关的煤炭生产企业和个人,煤炭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收益分配不公问题。二是中央煤炭企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不足。以内蒙古为例,2008年,神华集团仅在内蒙古生产原煤2.7亿吨,按2008年煤炭平均价格540元/吨计算,神华集团仅内蒙古煤炭生产所得收入达1458亿元,按吨煤所体现的最低利润13元计算,神华集团2008年利润总额达到近40多亿元。但利润总额中的所得税部分(所得税率现为33%)划归中央财政,而留给地方财政的仅为增值税部分(增值税率从去年开始由13%上调至17%)所得收入,中央和地方收益相差了近50%,同时留给地方的还有因开采而带来的环境治理问题。煤炭收益分配不公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煤炭管理体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所致。建议对煤炭开采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征收特别税赋,促使煤炭开采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秦亚丽)

作者:杨海平 王志鹏 刘春雷 马 磊

矿区资源整合环境治理论文 篇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探讨

摘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充分收集了矿山自然地理背景、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并实地调查了矿山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区存在的问题主要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人居安全影响,含水层的一定破坏,从而得知该研究区的矿山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前提下,应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分区治理的方法,清除露天采场边坡危岩,对崩塌采取清理边坡浮石治理措施,对不稳定边坡削坡出台,覆土绿化。通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可以大大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可避免较大的经济损失。

关键字:矿山地质环境;矿山恢复治理;地质灾害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主题。资源与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的两大因素(万国江,1988)。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主要受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开发利用方式、开发利用矿种以及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影响和控制(徐友宁,2011)。2007 年10月,迁安市对700多个采坑、排土场、尾矿库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达14000多亩,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迁安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确定了迁安市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目标, 此规划的制定为科学合理地谋划迁安市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依据(田英辉,2010)。在进行地下矿产资源开采时,厚度开采交大,砂泥岩是上覆顶板的主要成分,因此较为频繁的发生地面塌陷并形成一定的危害,导致塌陷区地表建筑物发生不同程度裂痕,耕地也会随之毁坏,引发一定的社会矛盾(徐友宁,2006)。塌陷区链生煤层之上的含水层结构破坏、改变了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方向、导致含水层及地表水漏失等,影响矿区人畜饮水困难(徐友宁,2008)。在地下水位浅埋区、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漏失还可导致植被枯萎或生态环境退化(徐友宁,2007)。

1矿区基本情况

大石河铁矿采区位于河北省迁安市马兰庄镇境内,该矿70年代初建矿,占地2684亩,拥有矿石储量1.2亿吨,这之中大部分占地以林地、山地为主、采矿改变了地质地貌(闫硕硕,2013)。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06.4mm。孟家沟矿区属燕山山脉南麓低山丘陵区,海拔高度在100~550m之间,西侧为长城系石英砂岩构成的陡峭山脊,东部为太古界片麻岩系山丘,主要由长城系石英岩和太古界片麻岩系构成。矿山现状条件下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危害程度,地下水含水层影响和破坏情况等。大石河铁矿自1959 年建矿以来, 处理矿石能力由最初的400万吨增加到960万吨。随着选矿生产能力的增加和长期连续开采,矿石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显露,采区的矿石开采能力和地质环境逐年下降(刘承军,2000)。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南部露天采场边坡。据调查露天采场北部和东南部断裂构造发育,边坡上部风化带节理较发育,但未发生过大规模崩塌地质灾害,边坡时有零星掉快现象,规模在1~2m3以内,在矿山爆破震动频繁及雨季发生频率较高,对矿山生产构成威胁。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排土场边坡。堆积物为采场表土、废渣,堆积较松散,西排土场北侧坡脚存在人为开挖现象,在雨季引起废石土下沉,形成了地裂缝,裂缝较浅、较细小,但数量多,易形成不稳定边坡。

2.1 崩塌

根据现场勘查,目前该露天采场长约997m,宽约602m,采场顶部最高处标高354m,采场底部最低处标高120m,最大采高约234m。露天采场北部和东南部两侧岩石较为破碎,结构松散,为构造薄弱地带,易导致岩体移动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南部露天采場边坡。预测评估矿山采场北部及东部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边坡受采矿震动和雨季降雨影响,风化带岩石破碎,都会促使崩塌产生,预测评估矿山采场西部及南部边坡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2 不稳定边坡

根据现场勘查,西排土场最高堆积标高为436.8m,最低堆积标高201.7m,最大堆积高度235.1m,边坡无台阶;排土场最大边坡角38°,最小边坡角28.6°,平均边坡角33.15°,堆积物为采场表土、废渣,堆积较松散,易形成不稳定边坡,潜在不稳定边坡体长355m,宽102m,高约50m,体积51.56万m3,对下游新水村尾矿库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现状评估西排土场北侧边坡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其它地段未发现不稳定边坡、地裂缝等边坡不稳迹象,现状评估西排土场其它区域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主要存在于排土场边坡,预测评估西排土场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庄户沟排土场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3 含水层破坏程

评估区位于山顶地带,无常年地表水体,矿山采场远离河流和水源地,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90m左右。矿山矿区岩层的含水性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现状最低采矿标高在120m左右,高于最低侵蚀基准面30m。由于采矿区域地势较高,片麻岩弱透水不含水,矿山开采虽破坏了原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及部分构造裂隙水的含水层结构及导水通道,但未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总体下降。大气降水是矿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构造裂隙带仅在雨季排泄孔隙潜水及承压水。

经现场调查,现状条件下南部露天采场破坏的含水层位最大影响范围在采场境界线外160m左右,面积1.2684km2。雨季最大涌水量不超3000m3/d,其它季节露天采场涌水量较小,基本不用机械排水。由于附近村庄地势较露天采场低,在雨季采场正常生产排水时对附近居民饮用水井水位未造成影响。矿山矿业活动对露天采场含水层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破坏的含水层位最大影响范围内无村庄和耕地。矿山地下水补给的主要类型为大气降水,在雨季时露天采场有少量积水,其它季节露天采场基本不用机械排水,所以矿山对露天采场含水层破坏进行监测,不需要针对含水层破坏安排治理工程。

3治理对策和建议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重开发轻保护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导致我国38处资源枯竭型城市均遗留了矿山地质的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种不得已的后治理补课式的工程(徐友宁,2015)。通常情况下, 存在一定高差的山地丘陵区, 相对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质灾害, 而矿产资源开采的废石弃渣堆积现象比较常见, 在缺乏有效拦渣护挡措施的情况下, 易在矿震、地面塌陷及暴雨作用下失稳滑塌、地下采空造成山体开裂等, 加剧了山地地质环境区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水土流失(徐友宁,2011)。

3.1矿区治理分区原则及治理方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则: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在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前提下,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原则,将首钢大石河铁矿孟家沟采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区域划分为重点防治区(A)、和一般防治区(B);根据各区内矿山地质环境类型的差异,重点防治区分为露天采场防治亚区(A1)、西排土场防治亚区(A2)及庄户沟排土场防治亚区(A3)。

露天采场防治亚区(A1)的面积0.6901 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 边坡存在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对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占用严重,采取的措施清除边坡浮石,主要针对矿山采场边坡及矿区范围内山坡上的危岩进行清理,发现崩塌隐患时及时采取锚固、扩帮等措施治理,确保生产安全。

西排土场防治亚区(A2)的面积0.6768 km2,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存在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隐患,对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占用严重,采取的措施削坡出台,覆土绿化,加强监测。西排土场在矿山生产半年后将达到矿山对其规划的排放容积,治理期对西排土场进行削坡、修建排水系统、覆土绿化治理。在露天采场与排土场之间清理出安全平台,平台宽度不小于30m,安全平台以上及排土场南北两侧边坡以33.15°的坡度向上削坡,标高每增加30m开挖5m宽马道,马道平台内倾3°~5°,排土场顶面及马道平台外侧修建挡水埂,挡水埂规格不小于顶宽0.5m,底宽1.0m,高0.5m。矿山可以利用现有运输道路作为台阶,利用车档作为挡水埂。

庄户沟排土场防治亚区(A3)的面积0.4372 km2,在南部采场露天开采结束后基本达到矿山对其规划的排放容积,如果在北部露天采场开采时停止使用,则将对其进行削坡、修建排水系统、覆土绿化处理。沿道路两侧设置1.0m宽路肩,路肩栽植火炬树,车挡栽植紫穗槐,并在道路内侧修建排水渠。绿化所需要的土壤使用的矿山干选时的废渣细料,加强后期管理,提高树苗成活率。

3.2 节约资源,促进转型

迁安市的铁矿矿产资源分布的范围较为广泛,开采铁矿资源的采业主数量较多,忽视了资源相对集中的为题。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节约自然矿产资源, 应该做到的是更大程度、更大力度的整合铁矿资源,并且加强促进对钢铁企业从粗放型逐一过度为集约型、由单一化逐一过度为多元化,最终做到铁矿的深加工。除此之外的另一方面,大力进行资源整合和转型可降低对铁矿资源的开采速度,与当地的矿山恢复治理步伐相一致,更直观的解决治理跟不上的问题(郑连合,2010)。

3.3 控制审批,加强监督

新矿山企业的出现,当地政府应当做好开采方案的评审与审批工作事项,对于已经开始进行矿产生产与开采的企业加强督促,结果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矿山企业的恢复治理方案进行补充并且将强实施(郑连合,2010)。不能缺少评审与论证的认真态度,最大力度做到严格控制方案审批。保证当地矿山环境的整体恢复效果得到的优化。

结论:矿山地质环境所存在的问题是人类开采过程中造成,可以进行预测防制同步恢复进行。在企业开采期限内当地的管理部门通过依法加强监管矿山地质环境, 大力规范矿业的开采活动, 做到矿山企业在开发前可以针对性进行预防措施, 在开发的实际过程中可以做到开发与治理的同期进行, 相辅相成。加强法制建设,增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意识。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制定矿山的保护规划,明确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量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新的矿山环境问题和生态破坏。矿山开采后及时恢复当地的环境并且结合拟定的恢复方案尽早的, 就可达到减少、减轻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

参考文献

[1] 万国江.论资源环境战略研究[J].环境科学丛刊,1988,9(3):17.

[2] 田英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在迁安的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0(2):16.

[3] 郑连合.迁安市矿山水土保持存在问题及治理措施[J].水土保持,2010,14:37.

[4] 徐友宁.宁夏石嘴山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模式研究[J].西北地质,2015,48(4):186.

[5] 徐友宁,何芳,袁汉春.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M].北京地址出版社,2006,30.

[6] 徐友宁,徐东寅,张江华.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相应差异性研究——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新 矿区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1,33(1):89-94.

[7] 徐友宁,吴贤,陈华清.大柳塔煤矿地面塌陷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效应分析[J].中国矿业,2008,17(3):38-40.

[8] 徐友宁,陈社斌,陈华清.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土地沙漠化时空演变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34(4):97-102.

[9] 闫硕硕,郑志高.矿山开采区域民生状况调查研究-以河北省迁安市为例[J].才智,2013.

[10] 刘承軍,马洪生.首钢大石河铁矿采用“内循环方法”回收尾矿金属[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2):70.

作者:丛颖 耿国建 郭龙龙

矿区资源整合环境治理论文 篇3:

山区地市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研究

作者简介:李昭伟(1976-),男,福建连城人,大学本科学历,福建省龙岩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主任,经济师、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政府管理、经济管理。摘要:以福建省龙岩市为样本,调查分析了山区地市矿山水土流失的治理现状、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从增强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矿产资源整合、加大水土保持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推进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矿山;资源;水土流失;治理

龙岩市是福建省西部山区,降雨量大而集中,也是矿产资源富集区,矿业开发强度较大,局部地段、部分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任务较繁重。

1龙岩市矿产资源概况

1.1基本情况

龙岩市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64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40种,其它矿产3种。有33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了地质储量,煤、铁、锰、铜、金、银、石灰岩、高岭土等15种矿产储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目前,全市有采矿权646个,矿山总面积589.9km2。矿产资源是龙岩市的重要区域优势之一,矿山企业在该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全市矿业快速发展,2012年开发利用矿种41个,实现原矿工业产值116.6亿元,约占全省的五分之二,建材、冶金、能源等产业都依托矿产资源而发展。据估算,矿业延伸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

1.2主要特点

(1)矿山点多面广,规模小。受地质成矿条件制约,龙岩市大中型矿床少,从而大中型矿山少,大多为小型和零星分散矿山。近年来通过资源整合,采取关闭、淘汰、联合、改造等措施,该市矿山数量已大为减少,但目前仍有646个矿山,点多面广分布于全市各地,集约化、规模化不高。

(2)矿区地形地貌复杂,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龙岩市是多山地区,峰峦叠嶂,沟谷纵横,地形切割起伏大,露天开采矿山易发生水土流失。而绝大部分矿山都坐落在复杂陡峭的地形地貌中,开拓和开采工程量大,废水废渣排放难度高,尾矿库、排土场安全隐患大,防洪防灾问题突出,水土流失治理难度大。

2龙岩市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现状

龙岩市高度重视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进展顺利。

(1)加大资金投入。自2003年至2012年底,该市各类矿山植被恢复治理面积438.1公顷,治理率24.6%,中央、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5070万元。

(2)全面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龙岩市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入矿山年检内容之一,要求矿山企业依法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未缴纳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未编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矿山企业在矿山年检时不予通过,并停止其火工使用计划的申报;矿山闭坑时矿山企业必须按批准的治理方案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经验收合格后,退还已缴存的保证金。

自2006年以来,该市全面实施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目前大部分矿山企业按审核通过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要求开展“边开采,边治理”。截至目前,该市辖区内持有效采矿证矿山计646个,应缴生态保证金的矿山有638个,(其余8个为地热、矿泉水,按规定不用缴交生态保证金),现已按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并缴存保证金矿山有595个,累计缴纳部、省、市、县级生态治理保证金26035.62万元。还有43个矿山未编生态恢复治理方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矿山都已列入整合或关闭,但其原采矿证尚未注销,整合中的矿山正在编制方案,列入关闭的矿山将逐步注销矿权。

3龙岩市矿山水土流失治理采取的措施

(1)合理规划,分类管理。规划是龙头,合理规划、科学划分可采区、限采区和禁采区,严格采矿权登记管理。该市在矿产资源第二轮规划中已将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饮用水源地沿岸一重山范围内列为禁采区,并规定在禁采区内不得新设立矿业权,对已设立矿权的矿山进行搬迁、整改。严格审批条件、程序和权限,凡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未纳入年度出让计划,以及储量规模、生产规模、资金、技术、安全和环保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发证。对决定关闭的矿山,及时吊(注)销采矿许可证和相关证照。国土资源部门在颁发采矿许可证时,要求矿山企业必须提交由资质单位编写并由环保部门认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矿山建设必须严格依照《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要求实施相关的环保、水保工程。

(2)强化保护,依法监管。保护是基础,要求矿山按规定编制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并按审核通过的治理方案要求,采取恢复植被、开挖截排水沟、沉淀池、拦渣坝等治理工程,完成年度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日常的监管过程中,对矿山企业从严把关,发现有矿山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要求实施相关的环保、水保工程,均函告环保、水保部门,并配合他们督促矿山做好环保、水保工程,把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破坏、水土流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大力开展无证矿山的环境整治。至2010年底,龙岩市全部关闭了位于重点流域干流、一级支流、饮用水源地沿岸一重山范圍内的22个无证矿山,并对部分矿山开展治理工作。

(3)多元投入,综合治理。治理是重点,全力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力度。2010年以来,该市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开展了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及汀江、九龙江两侧的“青山挂白”专项治理,认真制定了《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实施方案》,落实责任措施,全市在实施“青山挂白”治理工程中共投入资金1387.9万元,累计完成12个“青山挂白”点的治理,治理面积11562万平方米。如长汀县国土资源局2012年投入340万元整治长汀县河田稀土矿区。目前,该矿区已完成平整台地、做田埂、挖大穴、下基肥、客土、苗木定植、挖穴播草籽、贴草皮、冲沟种类芦、施肥抚育等治理工作,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龙岩市高岭土有限公司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和绿化治理措施相结合的原则,累计投入800多万元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得到较好的控制。一是做好采场的综合整治,对容易塌方的边坡用铆杆混凝土支护技术进行加固;二是对开采终了的边坡及时修筑排水沟,在采矿场外修筑防洪截水沟;三是对坡面和矿区周边及时进行植被恢复工作,从源头控制水土流失;四是在矿区的下游建造拦渣坝,排土场的下游建挡土坝和排洪沟,控制暴雨冲刷引起的泥石流、水土流失。

4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局部矿区缺乏统一开发规划,地质环境破坏较严重。部分矿山未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规范开采,形成岩质高陡边坡,治理难度大。有的矿山由露采转为地采后,遗留下来的露天采场与排土场没有及时治理,使局部地区地质环境破坏严重。

(2)部分矿山采矿方法落后。凿岩产生的粉尘四处飞扬,露天开采影响地貌景观。建筑石料、粘土矿山设置过多,对局部地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部分矿山过分开采。个别石灰岩矿山现已开采至区域地下水位(或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大量抽排地下水,引起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极易诱发地面塌陷。

(4)“青山挂白”治理难度大,缺乏经费保障。龙岩市“青山挂白”点多为露采矿山采剥后的岩石峭壁,植物不易生长,治理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采用一般的治理措施,绿化效果不明显。此外,部分挂白点是前几年关闭废弃的无主矿山,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未缴存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加上点多面广,进行治理需要大量资金,县级财政难以承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理进度。

龙岩市矿山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有的地方没有把水土保持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顾完成招商引资任务,盲目地承诺矿主进行开采。另一方面开采者对水土保持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把保护采区的水土资源和防治采区的水土流失当做自己的一项责任与义务来履行。

二是水土保持投入不足。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事业,需要社会的重视和投入,矿山水土保持也是一样,可是一些矿山开采者只顾自己开矿得利,没有把防治水土流失的费用作为生产成本来计算,把水土保持和治理的投入推向社会和政府。

5加强山区地市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对策建议

(1)按照建设“美丽家园”的要求,增强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要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增强矿山业主的法制观念,提高其做好水土流失与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监督管理的矿山水土流失治理新局面。

(2)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开采与环保并重,规范矿山企业的开采方式,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程與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局面,走以预防为主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之路。通过全力加强矿山环境的防治工作,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友好环保型矿山企业。

(3)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的管理。大力促进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严格按矿产资源规划设置矿业权。在禁采区内严禁设置新的采矿权,对在划定禁采区前已取得的采矿权,采矿证到期后不再办理采矿权延续登记;在限采区内,原则上不再新设立采矿权,对新发现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矿产,要进行科学论证,从严审批。对已有的矿山,不得扩大矿区范围和生产规模,达不到最小生产规模的,限期予以关闭;在可采区内的新建矿山,必须达到相应的储量规模、设计规模和服务年限。铁路、高速路、国道、省道两侧1000米范围内不得新建露天矿山,已有露天矿山采矿证到期后不再延续登记;加强“青山挂白”的植被恢复治理,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绿色走廊。

(4)积极推进矿产资源的整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大并小、以优并劣的原则,鼓励矿山企业走关闭、淘汰、联合、改造之路,实现矿山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改变该市矿产开采规模小而散、利用方式呈粗放、松散状态。通过实施矿产资源整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推动矿业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减少因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实行探矿权市级预审制度,对“小、低、散”的项目不予报批,防止小矿山的开采造成新的生态破坏。

(5)加大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水土保持投入是全社会的。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机制。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规划、监督和重点工程治理,企业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方针,加大对治理的投入。对一些已造成了水土流失的矿点,评估治理投入资金,要求企业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要求进行治理,否则强制关闭。同时,全面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相关矿山企业在2012年矿山年检前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审查,并缴纳保证金。凡未缴纳保证金的矿山企业,停止火工使用计划的报批。

(6)强化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一是在矿山监督管理工作中,水保、环保、国土、安监、公安等部门要从审批、发证、到爆破物的供给,相互建立一条执法链,环环相扣。二是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不定期地进行整顿治理,对不按规定开采的,坚决依法取缔;对未按规范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进行整改和治理,否则依法关闭,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龙岩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Z].

[2]张进德.我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3.

[3]叶林春.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S1).

[4]巩玉军.关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与水土流失治理费之比较[J].现代商业,2009,(03).

[5]姜培曦,孟广涛,王晓南,方向京,苏建荣.矿山水土流失现状分析及防治措施[J].矿业快报,2008,(10).

作者:李昭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治理念的新民主主义论文下一篇:SNMP技术网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