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践论文范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实践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在本科专业课培养中的不足,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一篇:大学生实践论文范文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摘 要]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在课堂教学、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中引入相关科研课题,在课下吸收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 实践创新能力;科研项目;毕业设计

企业在招聘时不但要求应聘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更看重其实践创新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只能满足学生理解和简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无法更深层次锻炼学生實践创新能力。探索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和模式已经成为大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1]。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计划的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但是学生没能充分利用。高校每四年修改一次培养方案,根据目前培养方案的修改原则,大幅度缩短了理论授课时间,相对增加了实践环节学时,还给学生大量时间。很多学生都将时间放在专业知识以外的事物上,学校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许多学生无所适从。

2.目前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高校教学中所设计的实验课程属于验证型实验,为学生准备了既定的实验步骤和已经确定的实验结论,实验只需每个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验过程较为被动,基本完全按照教师的讲解和意见进行实验操作,无创新性。在这种实验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其实际操作技能很难得到真正提高,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

二、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可以学习课堂之外的专业知识,提升对已学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使学生不断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应用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严谨求学的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为以后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2]。

三、依托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思路

教师将申请到的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根据课题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根据子任务的难度、工作量进行分解,学生选择与专业契合度高的子任务进行应用。科研难度小的内容,根据授课情况作为案列给学生进行讲授;难度一般,工作量较小的作为专业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的题目;难度中等,有一定工作量的任务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难度较大,工作量也很大的可以吸收部分有精力、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深度参与。学生通过以上学习,将提高专业课学习兴趣,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度参与科研课题的学生将在老师指导下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竞赛、申请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等。课题总体框架结构如上页图1所示。

四、实施过程

选择合适的课题融合课程讲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并吸收有精力、有兴趣的同学参与课题研究。

1.科研成果引进课堂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解,在讲授理论课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科研更新教学内容,列举一些具体的实例,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课程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形象地了解本门课或某个知识点的作用[3]。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以短小的具体案例形式将自身科研成果展示、讲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授课效果。例如,在讲授电子产品工艺关于电子产品可靠性时,我们以横向课题“滑坡远程监测装置的开发”为例,结合项目实际讲解故障的查找和解决故障的方法,以及在产品开发中如何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科研课题融合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训练等是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目前有些课程设计的内容缺少工程实践性,课程设计的内容研究性不强,实用性不够,学生不能从课程设计里体会出该课程的具体应用。

在课程设计中结合科研课题分解的偏重实际应用的设计题目。例如在横向课题“滑坡远程监测装置的开发”中,我们用到了定时芯片DS1302,提炼出专业综合训练设计题目“基于DS1302的电子时钟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电路设计、程序编写、焊接调试,学生很好的完成了设计任务。

3.科研课题带入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理论及各种能力的综合应用。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指导其参与科研训练活动,培养科研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积累之后再来完成毕业论文,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

我们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SAA的道路路基沉陷智能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进行拆分,选择传感器测量部分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并提炼出毕业设计题目,作为电子专业某同学的毕业设计题目。该同学毕业设计期间积极参与到该项目,最终毕业设计被评选为2017年校优秀毕业设计。

4.学生课下参与科研活动,按自己兴趣、能力等选择参与横向或纵向课题。纵向课题是以国家级、省级科学基金项目为代表的基础理论研究类项目。指导教师将项目划分出不同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提炼出一个研究点,让感兴趣的学生以参加科研项目的形式进入研究小组。横向课题偏工程,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横向课题有时间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学生需要配合老师,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总结

课题组老师研究后认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与科研项目,学习意愿强、有精力的学生适合参与,而且要实行淘汰激励制度。参与科研项目不是“普适”应用,而更像一种专才或者精英教育,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精力、有能力的学生才能进入科研课题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达兵,孙雁霞,万燕,吴琪,邬晓勇.科研与教学结合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J].农产品加工,2019,(11):100-101+104.

[2]周智,罗伟,周南.探索化学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模式[J].化工时刊,2019,33(05):53-54.

[3]姜振宇,陆方.本科生科研能力调查与对策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2):169-172.

作者:白立春 耿涛 高艳东

第二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改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在本科专业课培养中的不足,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课;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的研究型人才外,企业更需要技术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并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培养具有优良工程实践能力和现代工程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增强高校大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实践能力认识及要求

高等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师,而培养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关键在于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因此,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具体化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是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试验调试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但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目标有不同的要求;创新能力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基础上的创新,是个人实际能力的重要表征。除此之外,工程实践能力还需要一定的沟通协作和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工程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国内外成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20世纪70年代,香港学校兴起“工业训练中心型”培养模式,实际是建立小型的模拟工厂,精心安排实训课程,使每位同学在毕业前和社会快速联系起来。目前,这种模式已成为内地实践教学的经典培养模式。英国的“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培养模式,主要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证书体系和严格、标准的资格认证制度,其职业资格认证书的社会认可度高,激发学生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我国有些高校也积极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促进学术教育和理论教育的相互连接。此外,英国的“企业指导性”模式,企业直接负责安排学生的实践教学和考核,国家根据学校和企业规章制度,使学校、企业、个人的实践教学规范化、合理化。加拿大的“能力中心的课程开发型”的培养模式,是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从该专业从事的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来安排学习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讨论教学方法、内容和考核方式,从而保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我国高校也可以借鉴该培养模式,根据自身特点,设计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国内实践教学中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实践教学是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的同时,利用实验室设备和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锻炼机会,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目前,实践教学在国内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并没有很好实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教学体系不足。近年来,很多高校连续扩招,学生人均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很多专业课程全理论、少实践,甚至很多老师认为,实践课程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不必要投入太多的资金和精力,使得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被削弱,培养的学生虽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却普遍缺乏实践和创新意识。同时,目前,很多高校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传授、轻能力的“三重三轻”的教学体系,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认识并建立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铺相成的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2.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高校对实践教学投入资金不足。就学校而言,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实验设备不完善,专业实验室不健全、不规范;就实习基地而言,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且不能向合作的企业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策,使得一些企业考虑到管理和生产效益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也不愿意将单位作为学生实习基地,限制了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对日新月异科技前沿知识的跟踪。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实习指导能力密切相关。连续扩招后的高等院校,师资匮乏,涌进大批博士及以上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他们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既要肩负理论课的传授,又要承担实验课程设计,加之学历进修压力大,使他们很少有机会和时间接受工程实践锻炼,对企业的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了解不多。这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实践师资力量非常薄弱。

4.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不科学。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独立的实践考核体系。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大部分学校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价标准,从而无法对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作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实践教学环节考核形式过于简单。实验课程,主要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很多同学一味追求实验结果,而对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不够重视;实习考核,一般是“实习报告+平时成绩”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实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学校缺乏对实习指导教师配套激励政策,抑制教师指导实验与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探索

以我校本科生《淀粉糖》课程教学为例,淀粉糖是糖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学科交叉性强,不仅要求淀粉、淀粉酶和化工单元操作方面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备必要的机械设备与原理、工程力学、工程制图等工程方面的理论知识。它的具体改革举措如下。

1.实践改革,转变观念。学校要从思想上转变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动手观念,让学生意识到动手实践作为训练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但可以巩固和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竞争力。一方面,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科研背景和方向提出一些课题,鼓励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课题,最后由专家根据学生实施的情况评定成绩,成绩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把评定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些实践教学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一个相互协作的主动行为,学习的最好方法是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种实践环节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注意力等的培养,鼓励发散思维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并且某些章节的授课可以师生共同参与。以淀粉糖为例,不同淀粉糖的生产工艺是本课程的重难点,为了较好、全面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分别整理不同生产工艺的优缺点等相关内容,并且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查询相关资料,做成一份完整的PPT,作为平时考核的一部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不但相互联系起来,学生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些同时也是一名优秀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提高课内信息量;利用网络技术,共享技术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激情。

3.教学内容的改革。《淀粉糖》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在淀粉制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上以理论教学为主;而涉及到淀粉制糖工艺和设备等内容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同时完成,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讲授完基本工艺理论课程后,利用学校已建成的中试实验室,将教学课堂转移现场教学,集中时间安排淀粉制糖工艺试验,让学生掌握整个淀粉制糖的工艺流程和单元操作,讲解试验过程出现的各种现象,同时讲授相关的工艺设计、物料衡算以及淀粉糖的关键设备等。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试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现场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为学生以后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种产品(如麦芽糖)的工艺路线,包括原材料、工艺流程、单元操作和需要的设备等。

4.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科学、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要重视并增加实践能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比重。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提出严格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重理论知识考查的灵活性。在淀粉糖专业课学习的考核中,考试形式上采取“闭卷+平时作业”、“考试+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将考核评价前移,布置平时作业,进行讲解,并通过上课出勤率、实践教学过程的表现等组成平时成绩,逐步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通过平时作业、实践教学的成绩管理,对前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以方便对教学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作相应调整。在考试内容上,闭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平时作业主要考核学生按照给定的材料要求进行单元操作、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等设计实验方案,形成完整的实验报告,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计算能力,并通过分组答辩的方式直接掌握学生的设计情况。采取这种灵活多样的课程设计考核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抄袭,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5.建立校企合作的双赢合作机制。建立校内的学生实习基地,根据教学体系建立不同的实训室,各个实训室要尽量模拟职业生产环境,把实训与实验、教学、科研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同时,学校也要把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请进学校,对学生传授经验、培训技能、开阔眼界,改善学生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的条件。学校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并且主动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学校要让企业认识到,学校是为企业培养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校企双方建立深层次的“互惠双赢”的合作关系,拓宽实践教学路线,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为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校的制糖工程专业,在校内实践教学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和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大型淀粉糖企业现场学习,对整个淀粉糖生产的流程、车间设备、管道、水、电、气等装置的布置,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理论联系实际,深层次地理解课程的精髓。

6.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的方法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学校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老师,兼职老师可以来自于企业中的高工、技师等,通过他们把新技术或目前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传授给学生,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校对实践经验缺乏的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同时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帮带青年教师共同完成实践实训课的指导和考核,使之快速了解本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常用实验仪器、设备等。学校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现状和最新发展趋势,在教学环节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同时也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经常性的沟通与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让青年教师在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中积累经验。

总之,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首先,高校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实践教学经验,建立一体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教师既要提高自己的实践职业技能,也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手兴趣。最后,作为工科学校的学生,他们更要从根本上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从实践教学中学习经验、增长见识,拓宽自己的工程视野,适应市场需求,在就业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初建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3):130-133.

[2]冯凭,丁海娟,马晓燕.加强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5):60-61.

[3]韩如成.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6):77-79.

[4]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5]王章豹,刘光复,吴玉程.强化工科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5.

教改项目:本文系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本科教研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黄强(1976-),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糖工程;高群玉(1965-),女,江西分宜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制糖工程;罗发兴(1955-),男,湖南临武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糖工程。

作者:黄强 高群玉 罗发兴

第三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原因,然后从课程设置、教师团队的培养和创新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对高校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肩负着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可见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是人才培养任务的重中之重,任何關系到人才培养的项目和政策都必须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优先思考的位置。鉴于此,本文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现状、提高方法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建议。

一、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会成为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从整个知识经济发展过程来看,知识的创造和使用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科技创新是优化生产方式的重要途径,会极大的推动产品科技质量的提高。随着知识增长和知识转化速率的逐步提速,要求学生掌握知识面广、迁移性强的技术,需要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构建或再创造,在这期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会发挥主动性。在国际竞争中,经济发展是首要条件,创新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一个国家失去了创新人才,他就会失去国际竞争力。晚清时期“落后挨打”的教训要求时刻鞭策着我们在发展中必须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将我国建设成为真正的创新型大国,才能够永葆竞争的活力。

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之处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实践创新能力将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如果要在2020年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差距还是很大。而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应该大力发展创新教育,虽然近几年创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资金有限。在工科院校,绝大多数的结论和数据要通过实验验证的,需要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场所,而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普遍落后,并且学校在实验设备上投资也很少,不能开展一些具有思维创新活动的实验,极大地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指导教师的时间和知识储备不够。在高校教育中大力推广创新教育,但是创新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积极探索能力,老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时间来指导,但现在高校普遍存在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重的特点,老师没有很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

3.制度缺失,信心不足。虽然现在高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来要求,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制度缺乏,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当下的大学生普遍都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物质条件比较优越,都是从温室里走出来的,缺失承受压力和刻苦拼搏的精神,没有创新的勇气和自信。

三、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式

1.建立专业互通渠道,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前,对报考的专业不太了解,不知道以后从事的工作内容和研究方向包括什么。在报考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或老师的建议,当进入到大学后发现自己对专业不感兴趣,对专业没有兴趣无从谈及创新。因此学校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应该在现有的专业基础上,多开设专业导论课程作为选修课,让学生有选择地去听不同专业介绍,让他们自主选择专业,进而调整专业,这样使他们能够选到自己心仪的专业,会有一定吸引力专研这个专业,这样能够对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发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需要学生对专业有兴趣,并且具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加上锲而不舍的专研精神。因此,我们要开发各种科技创新项目,并分配一些资金作为启动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在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认真开展研究的项目。为激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可以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创新活动,对获得优秀的创新活动可以得到一些奖励学分,可以进行学分兑换,也可以将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纳入综合测评的加分项目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向实践创新的深度开发,逐步提高创新能力。

3.加大力度培养具有专研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自古以来,老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指导者,对学生的成长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首先要培养老师具有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资金和时间到专门的创新公司去学习或参加培训,及时了解业界动态,掌握最新技术,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些举措,教师在专业知识更新、项目开发管理经验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取得了长足进步。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

4.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通过吸引企业资金和物质技术参与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了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这样可以将企业资源和创新文化引入到学校,成为创新教育的推动器,融合高校和企业力量共同研发和引领技术创新活动。如海尔的创客实验平台,充分发挥了海尔集团的优势,允许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技术研发等工作中,学生可以得到企业研发团队的技术人员和老师双重指导,极大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发挥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意义出发,分析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不足,最后提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逐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景波,刘泊,王丽杰.基于创新训练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2016(1):75-76.

[2]卫慧芳,许臣.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1):68-69 -62.

[3]焦东良.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 成果交流, 2016(11):151-152.

[4]鲍家定.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6(7): 61.

作者简介:秦补枝(1975.09—)女,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教育改革。

※基金项目:

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展视角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265.

2.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和职业能力提高的新策略,项目编号:NJPI-PPZY-2015-21.

作者:秦补枝 王恒强 朱玉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护理学论文范文下一篇:班主任德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