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品牌资产的定义

2022-07-22

第一篇:论品牌资产的定义

论品牌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建设.

论品牌无形资产的地位及其建设 作者:张月玲, 张慧鑫

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刘建湖商业品牌无形资产价值研究-商业时代2006,""(22 当今品牌经济时代,品牌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而其中商业品牌所蕴涵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则是衡量企业和产品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本文认为,研究和探讨自主商业品牌在培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巨大无形资产价值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商业流通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2.期刊论文武艳延伸无形资产概念,打造品牌价值-企业家天地(下半月版2008,""(7 本文在对品牌和无形资产的概念阐述基础之上,进而仔细对比二者的异同点,提出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最后对品牌的价值计量方法进行讨论,得出品牌价值计量采用投入计量方式更有效的结论,本文采用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江苏某宝玉有限公司品牌价值计量为例阐述品牌价值定量计量的方法. 3.会议论文张远录无形资产经营中的有关会计核算问题2006 企业无形资产经营中的会计核算,实际上就是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反映.新的无形资产会计准则有关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无形资产摊销规定,不便于企业对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进行会计核算,不利于全面反映企业资产价值,不利于对企业无形资产经营规模和经营效益进行评价.建议对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支出全部通过"无形资产-(某项目开发支出"科目予以资本化;对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予以会计确认,计入"整合资产-自创商誉"或"整合资产-自创品牌"科目,每年年末进行一次重新评估确认;企业无形资产由摊销改为折旧,通过设置"无形资产折旧"科目进行核算.

4.期刊论文周建波品牌无形资产评估的指标设计-财会月刊(理论版2006,""(5 现行的品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评估结果较难得到各方一致的认同.本文根据品牌无形资产双重性特征,提出了构建品牌无形资产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方案,以期通过评估方法与评估指标的科学组合,使品牌无形资产评估体系更加健全. 5.期刊论文王维晓.郭金凤从上市公司的巨额“品牌”交易看无形资产确认-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34(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形资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与占企业资产主导地位的有形资产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使得在有形资产占主导地位下形成的资产确认标准,作用于无形资产时遇到了困难。当前形势下应采取的对策:无形资产确认要强调突出稳健性原则;以市场交易为基础来确认无形资产;谨慎地对待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以及无形资产存续期间的价值变动;借助于表外信息披露

,加强无形资产信息的相关性。

6.学位论文曹霞企业并购中的品牌整合2007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生存压力。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和长时间在市场中立足,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对“品牌价值”的深入认识。众多的经营案例,使企业经理们逐渐认识到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不在于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而是在于企业或者产品品牌等无形资产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另外,不断发生的并购事件成为市场上另一重要的热点。通过并购对企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可以更好适应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将从品牌经营和并购行为的关系出发,对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一方面,通过一定市场细分下不同竞争格局的博弈分析,集中讨

论宏观环境中品牌重整的趋势和正确的经营决策;另一方面,通过案例说明,分析研究企业并购后所应该采取的正确的整合原则和方法。

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很多企业充分利用己有的品牌优势进行扩张、提升品牌实力和建立竞争优势。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区分不同的并购实现方式,对典型的并购中的品牌整合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其基本的论述过程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必要的名词说明和主要的研究工作。第二章介绍企业并购与品牌整合的基本理论。讨论并购和品牌战略的关系,主要从宏观角度,首先分析了相同市场细分下,不同竞争环境下品牌的均衡产量和销售量,得出并购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优势,以及提出并购中的品牌扩张效应。最后进行了品牌整合的模型分析。第三章主要研究企业并购后品牌整合的原则和方法。首先从核心业务、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方面提出品牌整合的原则;其次,通过品牌整合的具体流程,提出了品牌组合策略的选择,分析了品牌形象和资源的整合等问题。第四章利用前面所研究的相关结论,主要研究中国企业的品牌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五章为政策建议,根据上一章的原因分析,从中国企业和政府行为两方面,为中国企业并购后的品牌整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7.会议论文王珺石.朱友君无形资产在农业市场发展中的应用——农产品的品牌开发前景及策略初探2006 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指出了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实施战略的必要性.并运用广告学、营销学和经济学等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并阐述了农产品品牌的企业市场策略及市场营销行为,以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中,探索无形资产与农业市场的结合发展. 8.会议论文谢耘耕传媒无形资产运营及其风险2006 传媒无形资产指具有资本特性的无形资产.传媒无形资产的核心是商誉,此外,还包括企业经营机制、管理能力、关系渠道、营销网络、频道资源、频率资源、栏目

品牌、节目形式和内容、播出时间等.本文主要就传媒无形资产运营及其风险进行了论述. 9.学位论文杨楚辉实施强势品牌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00 品牌是商品、商品生产或经营者的标志,是商品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强势品牌是众口称赞的在国内外公认的品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商标",建立"品牌"形象的国家之一.品牌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它受法律保护,别人不得侵占.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具有经济价值、信誉价值、权利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从市场学的角度看,"品牌资产"是一系列与品牌、品牌名称、标识物相联系的资产和负债,综能增加或减少提供给企业或其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强势品牌具有较大的"含金量",因为它具有较高的社会信誉,较强大的生命力,它直接左右着企业的营销,关联着企业的兴衰.品牌竞争,尤其是强势品牌的竞争,在现代世界经济中有了新的发展,各国的企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大力推行和宣传强势品牌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0.期刊论文马向阳.崔峥嵘.赵建科企业单项无形资产的收益法评估-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25(1 本文运用无形资产评估中最常用的收益现值法分别对企业的两类单项无形资产:技术类无形资产和市场类无形资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对收益法评估中折现率的确定重新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品牌价值评估的Interbrand方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156415.aspx 授权使用:上海交通大学(shjtdxip,授权号:34bb0805-d8c6-4c58-baa7-9deb01795db9 下载时间:2010年9月8日

第二篇: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主要形式(精)

试论当今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

内容提要: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表外处理、表内处理、抵押贷款证券化、房地产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目前国内大多使用的是表内处理方式。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实行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金融机构

日前,由于国家加大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房地产投资商的资金来源大量紧缩,引起房地产界轩然大波。各相关人士纷纷发表观点,探讨房地产融资新渠道。在各种渠道当中,一个在国外已经成熟的方法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那就是房地产的资产证券化。

一、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主要形式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指从事房地产的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将其所拥有的资产转换成股票、股份或债券,发行到证券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使房地产资本的运转社会化。

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最早是在60年代的美国兴起于住房抵押证券,并在80年代广泛扩大到其他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资产证券化相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不流通的存量资产或可预见的未来收益构造和转变成为可流通的金融产品的过程。房地产证券化的发展需依托完备而发达的社会资本市场,将房地产资产社会化。 在金融界,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目前业内主要有以下四类:

1、 表外处理——以销售实现的证券化

房地产公司将自有资产出售给SPV(专业操作资产证券化的中介机构)。该资产经出售后与原公司(发起人)的债务隔离。SPV通过中介使该资产信用提高(资产收益保证担保、保险、发起人连带偿付责任等)。由投资银行进行证券化设计,向投资人发行ABS(信贷资产证券化)收回现金用于向发起人购买资产。

2、表内处理——以资产担保而融资的证券化

房地产公司将自己名下的资产收益出售给SPV,向投资人发行ABS融资。由于该资产没有实现销售,房地产公司是以该资产为证券偿付的抵押担保,该资产还在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上。

3、抵押贷款证券化

由贷款银行将抵押贷款本息收益组合,出售给SPV,并通过投资银行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的过程。它使银行的长期贷款变成可流通的证券加速了银行资金周转,降低了远期风险,同时也促进了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4、房地产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

指租赁公司将不动产租赁合同的收益权通过债务融离出售给SPV并发行ABS融资的过程。

鉴于存在多种资产证券化形式,各金融机构所采用的方法不尽然相同。但大多数机构偏向于使用第二种处理方式,即表内处理方式。如,搜房网上有报道称“已被央行通过的中国建设银行最终修订的方案只是一种抵押债券的概念,即表内融资方式,尽管如此,信贷资产证券化总算是走出了第一步。而此前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问题一拖再拖,也正是由于央行希望商业银行通过表外融资的方式出售资产,而各大商业银行的方案,则无一例外地要求表内融资。”。我认为,表内融资的证券化资产只是用于抵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售,而这种融资形式可以降低自身不良资产的比率,所以各大商业银行才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表内融资。

二、当今中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

1、现国内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现状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伴随的房地产金融业也随之运转,但房地产开发所需资金之大,所承受的风险之高,使得信贷金融机构在贷款时不得不小心谨慎。国际运作经验表明,资产证券化能极大地促进银行业、证券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分解金融机构应用传统的贷款偿还制所带来的风险,资产证券化这一国际流行的金融创新融资方式开始受到国内业界人士愈来愈强烈的关注。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这种先进的方式。有报记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有过初步探索。代表性的项目有1992年三亚地产证券化、1996年广深珠高速公路证券化等基础设施证券化,1997年中国远洋运输公司(COSCO)北美航运应收款支撑票据、2000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8000万美元应收账款证券化等。最近二年,在2003年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还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探

索。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对宁波分行账面价值26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了证券化,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在证券化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按耐不住,想试着将这方式运作起来,以解决始终不能解决的各方面的问题。

例如,有报道称,建行将拿出50亿元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证券期限为15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或以簿记建档,即一对一协商定价的方式发行。至于建行将定出怎样的证券市场价格,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从银行间市场发行交易的各类债券看,建行房贷支持证券的风险肯定要高于同期限的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甚至还要高于中行和建行已发的次级债。因此,要想吸引投资者,建行房贷支持证券未来的定价即利率水平,应高于上述债券。

以4月11日市场情况为例,15年期国债经收益率曲线计算出的利率水平为4.3%左右;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最近发行的几期15年期金融债利率在4.6%左右;而中行今年初发行的10年期次级债利率为4.83%,15年期已达5.18%。据此分析,建行房贷支持证券的利率水平至少应达到5%左右才足以吸引投资者。但利率水平又不能过高。即使在央行上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后,各银行执行的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一般为5.51%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建行房贷支持证券的利率一旦高于5.51%,对建行而言,这将是一笔蚀本的买卖。所以,5%—5.5%,就成了建行房贷支持证券最有可能的定价区间。

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旦获得成功,其象征意义将远远超过实质意义,它将表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实行的时机已经成熟。

2、我国资产证券化实行已经势在必行

金融信贷业的各种现象,各种形迹表明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具备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条件。

其一,各大金融机构十分渴望增加这种操作方式,他们有开展证券化业务的强烈内在需求,他们的需求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生成的直接动力和支持。出于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贷款风险和提高资本充足比率等方面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态度非常积极,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资产证券化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

其二,我国拥有异常丰富的信贷资产,可供用来实施证券化。资料显示,国家开发银行拥有相当规模的中长期贷款,贷款质量较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金额都很大,不良率也较低。这些资产大部分达到了合格资产的质量和规模要求。

其三,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中介机构的组织性和信誉度不断提高,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房地产开发商实力迅速壮大,信贷市场诚实守信的风气日益浓厚,这些都是我国资产实行证券化的厚实基础。

三、 我国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未来

1、 现今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面临着巨额的不良资产风险。这是目前挡在证券化前的一个大的障碍,虽然我国具有一定规模的抵押信贷市场体系、相对高效率的证券市场体系,但房地产其运行的资金数额较大,一旦坏账,将会导致证券市场不良的后果。 最令人担心的是银行所拿出的用于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资金,如果银行只拿出那一部份坏的资产来发行进入证券市场,那么这将对尚未发展多久的证券市场是一次不小的打击。专家分析,国内住房按揭贷款的净收益率可达到3%左右,是银行一块十分优质的信贷资产,而证券化产品定价一直居高不下,而且目前国内贷款利息已超过5%,还存在升息的压力,再加上融资费用、出纳价格、税收等等费用,使得银行在衡量了成本与收益后不愿意将房贷资产拿出来进行证券化。中信证券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张柳新对此进一步分析说,证券化的住房抵押贷款要来自一手房,避免二手房,甚至烂尾楼进入。所以,专门的评估机构来对证券化资产进行严格的评估,监管部门也要对此应有更多的关注。

我国尚缺乏健全的法律保障和个人信用制度。我国目前在相关法律条文如《证券法》 等上仍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和描述,个人信用制度的建设也有待于提高。

2、房地产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

面对以上诸多问题和困难,发展迅猛的中国房地产能平稳度过这种对新模式的适应么?在分析清楚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出解决问题的可行办法。我们要借鉴国外丰富的经验,结合我国特有国情,将问题困难个个击破。

首先,对于以金融信贷为工作主体的相关机构,在参与实行证券化时遵从市场,诚实守信,努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其次,法律方面,政府应该从立法、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依照实际需求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提高政策明朗度,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推广目前还面临营业税、印花税、交易手续费等税费政策改革问题;以及产权过户制度等管理制度的配套法律,如果没有相关立法保障,将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和风险,使资产证券化无法推行。例如,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制定的《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来解决有关债权通知、抵押权转移、资产证券化公司的设立等问题,可以通过证监会制定的《资产支撑证券发行与交易办法》来解决有关发行与交易的问题。通过这些办法先进行试点工作,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更高层次的法律和法规,这样可以尽快推动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

最后,培养一批投资者且加紧规范中介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扩大投资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使其成为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加快发展担保市场,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及其市场行为,加强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监督。

在这条证券化的路上必将充满困难与障碍,需要金融业内人士进行不断探索,克服面临的困难,将这一先进的融资方式成功运用到中国房地产乃至其他各个行业。

第三篇:定义品牌消费者

当“满足个人生活消费需要”的观念进入市场之时,各路产品大军一时间风生水起,质量过关的产品与未过关的产品纷纷在中国市场演出了一轮又一轮的商业大战。但是,由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次序中的产品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国各工商部门不得不忙于各地“救市”,相关部门也夜以继日地制定各行业的质量标准。回想起那个时候,真为那个时代的消费者“捏”一把汗,但更多地应该为那个时代的消费者代表“打假英雄”王海而自豪。

是的,时势造英雄,这是中国历史长河的发展规律,中国从来就不缺乏英雄,更不缺乏英雄的土壤。所以,我们看到了当时震动中国市场的打假英雄,一个令质量未过关、冒名产品企业闻之汗颜的名字——王海。虽然,在当时的时期里,打假英雄王海在打假过程中曾屡遭挫折和一些企业与媒介的质疑,但我们不得不肯定王海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对中国产品所做出的贡献,那就是要求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通过质量关,对消费者负责。

时过境迁,如今已经是21世纪的第八个年头了,我们自己生产的众多产品也在与一些世界品牌的角逐中生存了下来,并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但,这个时候我们仍然还看到坑你骗你的商家振振有词,你自个的身份有问题,骗你也白骗,质疑你是不是消费者等等的情况出现。实在让人悲哀,于是每年一度的3·15往往就成为消费者雾里看花的救命稻草。

为什么这么说呢?

范文网[CHAZIDIAN.COM]

就是每年的这个时候,你都会听到、看到许多保护消费者的口号和措施,你会在热血的口号下很觉得购物的时候腰杆硬了不少。可是且慢,很多情况下却不是这个样子,往往你所听到与看到和做起来的是另一回事,原来“消费者”这个头衔还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呀。照我们一般肤浅的理解,我花了钱,买了东西,自然就是消费者了。你卖给我的东西货不对版,或是假冒伪劣,我自然就要扬起《消费者保护法》这面大旗,要你赔偿损失,不然咱们就对簿公堂。然而我们看到的一些事实、遭遇却教育了我们,“满足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这个时候就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

于是乎,我们牢记中华文化的古训“赢了官司输了钱”,更何况官司还不一定赢呢。同时试想一下,连公安局、专业打假公司在与商家的周旋中都屡落下风的情况下,又有几个仅仅为了一个体消费者花得起时间精力去和他们打官司呢?虽然我们知道诸多的消法,比如“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而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而不是法人”的法律条文,但你若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消费需要”,那么是不是就麻烦了?

因此,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是人就会消费,我们原来都是消费者,为什么当自己变成商家的时候怎么就变了样?

今年,如果你还没有忘记的话,发生在春节期间的中日“毒水饺”事件不应该只是让我们去惊醒与思考(因为没有品牌就很容易遭到外面的小人欺负),而应该让我们采取行动。最简单的行动就是拿出自己的好产品来,拿出自己质量与技术过硬的产品与服务来,拿出能与世界叫板的品牌来,有本事就多去同国际的品牌竞争,多去占领国外的市场。象联想、象海尔一样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中国品牌的骄傲,我们定当欢呼!

作为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朴素认识,我认为买卖双方要公平合理,你别管我买东西是干什么,你卖东西的就应该货真价实,这是商业最基本的要求。不然,难道因为有人喝农药自杀,结果是假药而幸免一死,就应该给卖假药的送面锦旗?我们谁都不希望出现这种荒唐的结果。

第四篇:校园文化品牌定义及内涵

一、校园文化品牌定义

校园文化品牌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校园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是校园文化的精华的集中体现。

胡建新,王珉编著.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10

即所谓文化品牌,是指那些具有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并且有独特标记的产品。其中,对于一般产品而言,文化品牌是指具有明显的文化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除物质享用之外的另一种有关精神享用的产品。

即文化产品品牌除了其独具特色的品牌外在标识之外,品牌构成的关键还在于文化品牌产品本应具有的一种文化功能的效益(价值)和独特的文化意蕴

王钧,刘琴编著.文化品牌传播.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4.

从以上两种关于文化品牌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也符合我们之前的关于品牌概念的定义,可以说此定义是对品牌概念在文化领域内的延伸。即任何一种品牌都是一种标识和象征。 所以在此对校园文化品牌作如下定义:校园文化品牌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特色项目,是校园文化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

进行校园文化品牌创建的目的是什么?

二、校园文化品牌要素

显性要素:文化项目符合、标识、宣传语、口号等;隐形要素:文化内涵、价值、精神等。

三、校园文化品牌内涵

校园文化品牌的内涵有三个层次

1.表层的物质文化

主要是指校园文化品牌的名称、标志、口号等。表层文化更多从感官上给人以强烈感受,其塑造有利于校园文化品牌的外在形象的形成,作为校园文化品牌的视觉系统,在展示文化品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2.中层的行为文化

即以组织制度为载体的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品牌的具体化和社会化。具体表现为校园文化品牌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规范原则和考评制度等等。

3.深层的观念文化

即校园文化品牌理念,精神实质,追求目标,要实现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校园文化品牌的文化理念等。它是校园文化品牌的核心内容和魅力所在,是校园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品牌理念对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起到统帅作用。物质层是校园文化品牌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物质成果,制度层集中体现物质层,起到系统化、规范化的作用,深层的观念层是准绳,一切以次为中心开展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是核心和灵魂,三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胡建新,王珉编著.大学校园文化特色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10

校园文化品牌内涵也是对其标识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进一步阐述。

第五篇: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定义品牌VI设计

BRAND

标题: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定义品牌VI设计 类别:品牌vi设计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定义品牌VI设计

文:济南索邦品牌策略总监金宏星

今天,如果你攻读任何企业管理、工商管理、或营销类课程时,都会有关于品牌VI设计的课程,一般会以企业CIS建设为篇章;如果某个企业或品牌经营,若拿不出一套厚厚的VI手册来,就会让人觉得企业没有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一样LOW。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中,VI俨然成为标配,那VI到底能帮企业完成什么管理职能呢?

通常VI的解释是VIS,英文Visual Identity System,字面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的视觉识别组成部分。CIS诞生于上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80年代前后才传入我国。对VI的认知基本聚焦在商标美化和与竞品区隔范畴,其核心是“被识别、以区隔”,这和中国过去30年国内的企业生产能力、信息传播通路,以及营销方式有着密切关系,生产能力与传播通路都不够快速与通畅。

但是,如今已是移动互联时代,我们都生活在十倍速的时空,生产与传播的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过去一切以企业内部精细化、系统化管理为核心的模式,业已改变为以开发与引领消费者为导向的模式,所以过去的“被识别、以区隔”的本质功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BPD理论,即Brand品牌、Positioning定位、Distinguish识别的缩写。被称为是以定位之父里斯和特劳特的市场定位论基础之上而提出的分支理论。而最近,网上有篇中欧批判定位理论的文章,在营销策划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大意是说在如今去中心化、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定位理论已经过时了!

互联网给了人顺畅的言论自由与传播通路,所有的专业观点都可以自由表达,但是观点不等同于真理,对企业经营而言,那么VI到底有没有用?这里牵涉到广义VI和狭义VI的概念,我们讲VI的天职是“被识别、以区隔”,狭义VI的概念可以是基于商标的美化,以及相关联的配套视觉标准化作业工程。

然而,时代变了,时常企业管理者会发现,基于传播方式与渠道的变革,过去的以标准化为准绳的“静态VI”似乎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而往往管理者在过去的知识体系中被一直灌输的是VI是企业/品牌形象的宪法,不得轻易更改,这就形成了矛盾点,这也是把VI狭义化的一种表现。

广义来看VI,可以将“动态管理与服务”的概念引入,VI的作用就不再是狭义的“被识别、以区隔”概念。很多人知道,一般山东VI设计与济南VI设计公司的从业者,很少有参与过企业生产经营与销售的经验,往往都是直接从工艺美术类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设计公司参与项目设计,对于品牌在生产与营销两大板块当中所涉及的核心作业节点并不知晓,往往总是依葫芦画瓢、不求甚解的做法,这时又鉴于作业周期与经费的制约,不在进行项目定制开发,出现了可供甲方勾选的大而全的列表菜单、大量的VI设计模板,VI系统设计简直成了用标志进行复制粘贴的重复性机械劳动,甚至有人还为此开发全自动VI设计软件!

济南索邦品牌策划,根据十多年的大型企业品牌管理与策划任职经验,以及移动互联的时代特质,提出了品牌“动态管理与服务”的贴身作业方式。移动互联时代,由于信息载体都发生变化,小米雷军 “快”字诀的背后是专业性的贴身顾问式服务,单纯的以静态固化的VI时代,的确已经不能跟上当下品牌经营节奏了,如果你是企业主,你就会很轻易发现,做一本VI,远不能解决我要到某地参加一个推介会所需的设计服务。所以任何企业与组织,必须以产品锻造为核心,以消费者需求为终极导向,以社群为单元的传播,往外画同心圆,因此VI设计项目,也绝不是完成一本手册为终结的项目,需要做的是产品开发策略研究,继而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策略梳理,再以不同结构的消费者为目标进行多元化信息传递,并以互动的方式加以收集整理产品体验报告,用以产品迭代开发,而VI设计必须是无缝融合到这样的动态闭环管理当中,恰好与品牌全价值链管理并驾齐驱,方能显现“移动互联时代VI”的价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师辞职报告模板下一篇:劳模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