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2023-05-17

第一篇: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思想唯有以理论的形式流动,才能够全面充分地彰显真理力量、稳定高效地发挥化育功能、持续累进地获得内生动力。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党委党建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党委党建范文】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披荆斩棘、迎难而上,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现在,全世界都很关注中国奇迹的奥秘在哪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党能带领人民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为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我们党能带领人民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心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一切发展难题的逻辑起点、价值基点,决定了党始终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保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党能带领人民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因为有符合中国国情、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譬如,在政治领导方面,明确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权力运行与决策方面,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作为国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基本原则,既广开言路、汇集众智,又议而能决、务实高效;在经济发展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等等。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既独具特色、不同于西方模式,又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制度保障。

我们党能带领人民不断成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是因为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习近平同志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全党&;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有力落实,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是我们自己的,不是从哪里克隆来的,也不是亦步亦趋效仿别人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近14亿中国人民是不竭力量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只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就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党和人民事业就会日益兴旺发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一步步变为现实。

【党委党建范文】二

能否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攸关国家兴亡、事业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难题,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奋进。

7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望未来,我们将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强起来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决发展不足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在成立之初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是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很快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迅速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进入21世纪,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让我们解决了发展不足的问题,让中国迅速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一位大跨步前进至第二位,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总结实践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因此,党的十九大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持续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能否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攸关国家兴亡、事业成败。面向未来,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就能不断开辟发展新天地。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我国有9亿劳动力、1.7亿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有近14亿人口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研发投入排名全球第二,具有强劲的发展活力;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只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磅礴力量。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发展就要靠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就能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党委党建范文】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经过建党以来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种锻炼,讲政治不仅成为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一个鲜明特点,更是一个突出优势。在新时代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继承和发扬我们党讲政治的优势,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紧紧抓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新辉煌。

政党是从事政治活动的政治组织,是为一定阶级和社会群体的政治要求服务,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奋斗的。不同政治属性的政党,所讲的政治根本不同。中国共产党所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和道路,为实现国强民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政治。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这样的政治,为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和世所罕见的奇迹。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正在迎接百年华诞,处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党坚持的政治,就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而又发展创新了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阐述的政治;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把讲政治融入党和国家制定和执行重大决策全过程的政治;坚持党的全部活动和工作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相信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政治;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各国人民谋福祉内在联系起来,是国内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政治。讲好这样的政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前进征途上必然要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风险和挑战,必然要经历一系列严峻复杂的伟大斗争,因而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的团结统一,强化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规律性的重要启示:任何政党有没有一个深得党心民心拥戴的领袖,并且形成以他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对一个政党和国家的兴盛衰败乃至生死存亡都具有历史性、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相继有了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领袖在党中央和全党发挥核心作用,保证我们党和国家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顺利走到了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飞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我们又有了习近平同志这样的领袖掌舵引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这是党之大幸、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时代呼唤引领时代前进的政治领袖,同时也在造就这样的领袖。历史在检验顺应时代进步要求和人民意愿的领袖,同时也在选择这样的领袖。我们党选举习近平同志为党的总书记,确立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一个历史进程。习近平同志在党和国家曲折发展前行中成长,经历了七年同农民朝夕相处的知青岁月的磨砺和滋养,自正定从政起步后,在县、地(市)、省(市)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各级领导岗位上积累了治国理政的丰富经验。可以说,40多年改革开放伟大革命的全部历程,都在锤炼他、考验他,造就了他的领袖品质和才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方位、深层次、开创性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和坚持伟大自我革命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让人们更清晰更全面地看到,习近平同志坚贞不渝的崇高理想,善学善用的理论功力,为民亲民的深厚情怀,强国兴党的时代担当,洞察形势变化、成功克难化险的超人智慧,面对各种重大挑战稳坐&;钓鱼台&;的政治定力,清正廉洁的高尚政德,务实重效的优良作风。在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近14亿人民的各级各地的人民代表和代表各界各方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地自觉地负责地行使国家宪法和政协章程赋予的权力,聚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积极主动献计献策。他们既为党领导取得的奇迹和成就感到欢欣振奋,又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为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攻坚克难聚智汇力。这样的政治场面,饱含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和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拥戴,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执政地位的巩固,表明了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习近平同志在各种场合以各种方式,把中国发展变化的一切奇迹和成就都最终归功于伟大的人民,充满激情地歌颂人民,歌颂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科技专家以及能工巧匠,广大人民群众也发自内心以各种方式称赞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这反映了党和国家的领袖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刻相知、相通、相依,如同血与肉的关系。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不仅要强化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而且要更加强化向习近平同志和党中央看齐的意识和行动。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上,必须坚持以政治建设为首要任务,统领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下大力气有效解决目前党内存在的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立场不稳、政治能力不足、政治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

要在思想上看齐。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思想之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发展创新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只有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要在政治上看齐。必须时刻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前进道路,坚决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目标、政治路线和重大战略的言行作斗争。

要在组织上看齐。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章,从政治的高度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看待和处理组织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四个服从&;的规定,特别是全党服从中央,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要在作风上看齐。党的作风包括学风、政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家风,这些对共产党人而言,本质上都是党性问题,也是路线问题。要结合新时代党履行新的政治使命的实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的水平和能力,大力弘扬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认真整治理论与实际脱节、言论与行动分离的坏学风,反对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不解决问题的形式主义,反对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等不良风气。

总之,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是全面的,是一以贯之的,是对全党各级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的要求,谁都不能例外。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人民要和平、求发展、促合作、谋共赢的时代潮流没有改变,但国际格局力量对比有了新变化,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方兴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复杂多变相互交织,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霸权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针对创造世界发展奇迹和为世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发动围堵和打压,也出现了新情况。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目标阔步前进,机遇十分难得,挑战也相当严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更多惠及民生,必然面对前所未见的矛盾问题和考验挑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一切损害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错误思想言行,我们都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我行我素、敷衍应付、阳奉阴违的,对在重大政治原则是非问题上蓄意制造混乱或对此熟视无睹的,在政治上经济上违法违纪、腐败变质的,对当官不为、罔顾职守,乱政庸政的,对一切传播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跟着错误思想跑的,都必须进行有理有据的斗争,做敢于亮剑的勇士和善于斗争的智者。通过切实有效和不懈斗争,使全党得到锻炼,更好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一定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提高党员干部和党组织的政治能力,有效防范各种政治风险,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委党建范文】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思想理论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使命任务、重点工作、关键举措,最终都要落实到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与行动之中。从根本上看,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属于政治机关,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首先是政治身份,政治能力是党员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能力。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才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和国家机关离党中央最近,服务党中央最直接,对机关党建乃至其他领域党建具有重要风向标作用。与之相适应,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聆听党中央声音最真切、贯彻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最直接。因此,加强机关党建、造就高素质的机关干部队伍,在整个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在贯彻、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具有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这决定了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表率。为此,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带头做到&;两个维护&;,是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把手做工作要首先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提高政治站位,把准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态度,严守政治纪律,经常校正偏差,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带头做到&;两个维护&;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生动的,必须要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能力从来不是&;从天而降&;、自然形成的,唯有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增进党性修养、提高政治站位才能树立起来,唯有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才能做到。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培养从政治上看问题、想问题、做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必须经常对表对标党的立场原则宗旨,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及时矫正个人思想与行为偏差,自觉抵制和克服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现象。还必须做克服事务主义、本位主义的表率,防范那种专注事务、忽视政治,专注业务、忽视党建的现象。一般而言,事务主义者往往自顾埋头于个人日常工作,忽视政治方向与政治要求,&;只顾低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而本位主义者往往只顾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与眼前利益,不顾乃至枉顾大局利益、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屁股决定脑袋&;&;画地为牢&;&;当局者迷&;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从根本上看,事务主义、本位主义是一种只顾枝节不顾整体、只顾小我而舍大我的工作方式、处世态度与心理状态,这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格格不入,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克服。

【党委党建范文】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对我们党而言,党性与人民性始终是统一的,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在政治上始终是一致的。这是检验机关和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根本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脑中&;。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其党员领导干部,是连接中央与地方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必须带头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必须持续深化纠&;四风&;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同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相比,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离基层群众&;空间距离&;较远,更容易产生脱离实际、脱离基层、脱离群众的问题,更容易形成同基层群众的&;心理距离&;、淡化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另一方面,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新的表现形式不断涌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学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从基层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为此,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着力增强人民立场、群众观点,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立足于从人民利益出发;必须坚持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严肃认真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的管理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此外,一些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尽管从本单位本岗位看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但如果其政治效应与社会效应不佳、人民群众认同度不高,就需要主动听取群众意见,根据群众意见认真检视问题,及时矫正落实。

强化政治担当

使命就是责任,责任呼唤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无论是带头做到&;两个维护&;,还是为人民服务,最终都要体现在恪尽职守、勤政廉政、敢于担当、干事创业上。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乃至全体党员干部要&;不畏浮云遮望眼&;,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自觉增强对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对人民负责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风不清、气不正,容易导致&;显规则&;失灵、&;潜规则&;盛行,甚至导致信仰迷失、权力异化、腐败猖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正风肃纪、严整&;四风&;、严惩腐败,着力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压态势,有的党员心态难以调整、行为难以适应,既存在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问题,也存在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等&;为官不为&;现象。究其本质,根本问题在于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强,导致公共责任弱化、虚化乃至缺失,这必然会影响党和国家政令畅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中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干净和担当的关系,决不能把反腐败当成不担当、不作为的借口。要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要做好这一点,既需要中央和国家机关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惩腐败;更需要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恪尽职守、廉洁自律、敢于担当。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个人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培养高尚的政德情怀和仁爱之心,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必须恪尽职守、勤政廉政、严以用权,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必须奋发有为、勇挑重担、干事创业,切实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努力做勤政、廉政、清正、担当、有为的表率,&;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不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不做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不做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第二篇: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二论贯彻习近平在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14年09月07日01 版)

在一个政治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主导力量是维护公平、确保效率的关键。在中国,这一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前提,明确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正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主政治建设同样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步。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从革命战争时期以“投豆选举”“三三制”等形式在解放区实行广泛民主选举,到1954年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再到上世纪90年代8亿多农民实行村民自治,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实践证明,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

邓小平曾说,在中国这样的大国,没有一个党的统一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没有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就难以防止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不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无法避免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加强党的领导同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是一致的。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和国家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善于”,正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发挥制度优越性的关键所在。

当前,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正是中流击水、闯关夺隘之时。作为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关重要、不可替代。唯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促进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利益的作用,让我们的政治更有朝气,让我们的民主更有活力,让13亿人民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三篇: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定稿)

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它强调的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来控制社会,而且也强调国家本身受法律的支配,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的存在。虽然实行法治是当代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追本溯源,由于各国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彼此间的法治之路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

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历史延续下来的,党能否继续领导,领导的水平,取决于对这个社会的研究分析能力,能否带动这个社会继续前进,而不是单纯的控制能力,也许还是一种控制,但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控制。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存在都脱离不了政党的领导,不是这个党,就是另外一个党,关键是执政党所引导的方向是否科学,是否有一定的前瞻性,虽然表面上看对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好处,但是整体方向上却维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为人们带来生活的安定和灵魂的安宁,并使人向一个更好的更高的方向发展就是个好的政党,就是好的党的领导。法治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为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所必然存在的,社会主义法治则是因为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方向所引致的一种法治状况。

党的领导下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法治,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变化的,好的党的领导必然导致社会主义法治的良性变化,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引领社会走上更好的道路。

从政党与法治的关系来看,执政党对法治社会的领导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普遍现象。从近代政治的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法治为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用法律规范了政党的各种行为;另一方面,政党又普遍领导和影响着法治社会。从实际情况看,世界各国政党领导或影响法治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对立法、行政、司法机构的影响甚至控制来实现的。执政党对法治社会的领导是当今世界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这不仅符合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

从法的起源和本质来看,超阶级的、脱离政治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按照现代法理学普遍认可的说法,法的本质具有国家意志性、阶级性、社会性和物质制约性。也就是说,法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通过国家意志的中介实现的阶级意志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法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政治性,根本不存在独立与阶级之外的超然的法。

从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国情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知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实质上就是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党的领导理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几个关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首先,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其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第三,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二是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

行使职权的关系。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支持、监督和保障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司法,排除可能发生的来自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反过来,只有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才能使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得到更好的执行,才能使政法工作的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就是以适应司法专业特点的方式来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

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八项主要任务。中央和省委明确指出,党委政法委是党委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组织协调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指导推动大案要案查处工作、检查监督政法部门执法情况、组织推进司法改革、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加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政法工作重大政策法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职责任务。

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既要加强,也要改进。要把各级政法部门党组(党委)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下大力气抓好政法机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党员队伍建设。

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是因为以下三点理由。 理由之一: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方面,党依法执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宪法明确规定了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即执政地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党要依法执政。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在领导国家的各项工作时,必须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在领导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时,要使党的主张,即政策,经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即法律;还要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各种社会组织实行法律,并监督其实施。作为执政党,只有依法执政,带头守法,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进程。另一方面,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坚定意志。中国共产党在1979年就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的概念。1979年9月9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坚决保证刑法、刑事诉讼法切实实施的指示》,对1979年社会上开始的关于“法治与人治”的大讨论给予了正面回答,就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提法和观念上,我们党没有局限于“法制”的层面,而是明确提出了“法治”的观念,从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使“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得到肯定„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进宪法。所以,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党持之以恒的意志,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和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

党的领导之所以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就在于:人民的政党必须也必然以人民的利益为依据和归宿,而真正的良法必须也必然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因此,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一致性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保证的根本理由。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目的、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离不开”上。

1、立法上(法律制定)离不开党的领导

2、司法和执法上(法律实施)离不开党的领导

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并不排斥对司法和执法工作的领导,相反,司法和执法也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

3、司法体制改革离不开党的领导

第一,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祛除司法改革进程中的非理性色彩。在司法改革的名义下,不少司法机关,置现行法律的规定于不顾,进行大量的所谓制度创新。而且,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更多的是关注民意的表达和大众的诉求。第三,只有加强党对司法改革的领导,才能够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到底。司法制度与政治制度密切相关,具有互动关系。

理由之三:党的领导是宣传法治理论、提供良好的执法环境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对法治理论的宣传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

司法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惩罚犯罪、调处纠纷、保障人权、实现正义、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职能。坚持党的领导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都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原则,前者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后者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根本特征,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

。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这是因为: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讲法治和讲政治的有机统一,是指导我国法治建设的根本指针。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之一,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有机统一,对于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保我国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坚持党的领导理念,是由我国法治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凝结了人类文明的政治智慧。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应当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的成果。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决不能照搬别国的法治模式。离开了党的领导,将法治与坚持党的领导对立起来,法治建设就会迷失方向,也就不可能保证我国法治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坚持党的领导理念,也是由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性质、内涵和特点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已经明确载入了宪法。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核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结果。因此,坚持党的领导与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党执政的目的和内涵来看,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求来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坚持党的领导理念,必须提高认识,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法律权威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们党关于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理念,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律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法治观武装人们的头脑。我们党不仅是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党,而且是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执政的党;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党的领导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法治中坚持党的领导理念,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既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性,又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一方面,党要善于运用法律来处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另一方面,要依法规范执政行为。

第四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强大力量

——通用版军队干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

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描绘了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牢固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努力奋斗。

一、要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这就要求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葆对党忠诚的基本色。一要坚决听党指挥。无论任何时期,都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国防和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官兵思想中深深扎根,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二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持续激发和提升队伍浩然正气。要持续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官兵坚定对党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感情认同,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保持头脑清醒,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三要坚持党性原则。要严格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官兵参与管理、监督和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身份意识。要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增强爱党、忧党、兴党、护党意识,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困难面前敢于攻关,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斗争。

二、要锻造能打胜仗的过硬本领。报告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就要求紧盯能打胜仗这个核心任务,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根本标准,吹响能打胜仗的集结号。一要强化实战引领。使命在肩、忘战必危。要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日常训练、工作、生活之中,通过思想教育引导、重大任务锤炼、先进典型激励等方式,着力培养官兵献身使命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激发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精气神。二要树立实战导向。要将强烈的忧患意识、奉献意识深深植根于官兵头脑中,在部队树立起时时都要战备、处处都是战场的鲜明导向。要在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教育中提升官兵能力素质、强化官兵作风养成,自觉投身以练兵备战为中心的工作任务中。三要着眼实战练兵。要坚持练兵先练长、考兵先考官,坚持机关为基层作表率、领导为官兵作表率,使练兵备战在部队蔚然成风。要坚持把实战化训练作为加快战斗力提升的根本途径,突出训练成果转化,坚持从难从严要求,着力练就出剑有速、击剑有方、挥剑有力的硬本事、真功夫,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要牢记作风优良的根本要求。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努力实现治军方式的“三个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务必牢记作风优良的根本要求,着力锻造纪律严明的队伍。一要守政治底线。要把讲政治、守规矩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坚决杜绝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各行其是等行为,自觉维护组织权威和团结统一。要始终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坚决做到听令而行、令行禁止。二要重操守品行。要强化自律意识,切实守住政治底线、纪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做到不染不正之风、不取不义之财、不做不法之事。要坚决抵制低俗腐化的生活情趣,培养高雅健康的爱好追求,狠刹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歪风邪气。三要树正气清风。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有针对性地抓住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上的制度完善,形成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长效机制。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常态化,使制度规定更加严密周全,制度执行更加严格有力,权力运行更加规范公开,从源头上纯正和净化部队政治生态。(在路上)

第五篇: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医疗监管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积极推进

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

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反复研读报告,认真学习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和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深入思考党的十九大对未来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的深远影响。在深感振奋、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感到重任在肩,更加坚定了做好新时代医疗机构综合监管工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决心。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对依法治国的新要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综合监管。一是必须坚持依法先行。不断更新医疗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库,结合法律法规制定完善执法程序和制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监督监测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组织执法人员定期学习医疗机构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鼓励干部职工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并在学习结束后开展医疗机构监管法律知识竞赛,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医疗机构监管重点领域的监督,夯实医疗改革法治基础,推动立法进程与改革决策相适应。二是积极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基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三是强化执法监督。落实权力清单制度,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执法考核和行政问责,加强对干部职工与执法人员的不作为、乱作为、以罚代管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四是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要求,建立常态化的普法教育机制,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着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快捷、舒心,必须把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重要任务,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对于坚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高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利用率,改善群众健康状况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机构综合监管的日常工作中,我们执法部门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围绕上级下达的卫生工作要求,巩固提升,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法制意识,强化医疗卫生监督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机构、人员执业资格监管。按照《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护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严格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准入,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开展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诊疗活动,严禁超范围执业。二是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加强对医疗机构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医疗文书的书写和保管,合理使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医疗安全;要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侵入性诊疗器械的管理;依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进行医疗废物处理和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三是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力度,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医德医风的教育,组织法律法规、合理用药、医院感染、诊疗技能和医患沟通等方面的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公众就医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疗风险,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和虚假宣传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邮储银行柜员服务心得下一篇:扬尘治理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