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请求老师写推荐信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请求老师写推荐信

老师自招推荐信怎么写

高校自招教师推荐信

尊敬的xx大学领导、专家:

你们好! 很高兴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向你们推荐我最优秀、最喜爱的学生——xxx同学。

认识他,是在xxxx年春节后开学的第一天。那时,他作为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我校精一班录取的初三新生代表,在升旗仪式上发表国旗下的讲话。他那朝气蓬勃的脸庞、明朗自信的嗓音和生动飞扬的文采深深地打动了我。心想能教到这样的学生,该是何等幸福。在随后两年多的岁月里,作为他的英语老师,我欣喜地见证了他的成长与辉煌。回想这两年多的经历,岁月把一个阳光男孩打造成了意志坚强、底蕴深厚、沉稳大气、富有爱心、具备优秀的思维品格、超强的学习能力、独具魅力的领导才能、完善的个性特点和极具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实在是令人欣慰。

他兴趣爱好广泛,在领导和组织能力方面更是同龄人中的翘楚。他长期担任班长、团支书和校学生会的职务,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他成功地组织并主持了小到主题班会、家长会,大到学校的读书节、演讲比赛等大型活动。是当之无愧的“省宜中十佳形象标兵”。

其实,在我看来,在他身上最打动人的不是傲视群芳的才情,不是出类拔萃的成绩,也不是卓尔不群的领导能力,而是他堪称完美的情商。炫目的光环并没有改变这个从容淡定的男孩,他谦和善良,正直勇敢,富有爱心,人缘极佳。两年多的时光,他成了我身边最美的风景,最让我留恋的风景。作为他的老师,我无疑是幸福的,幸运的。

优秀的他需要更广阔的天空,更开放的学习氛围,更多优秀老师的指导。而贵校无疑是他最好的选择。在这里,我以一名人民教师的人格和良知担保,我向贵校推荐的是一位杰出的人才,他不会让贵校失望。我衷心祝愿他能够通过贵校的选拔,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能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不胜感激。我相信,他定会用自己的实力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敬祝

教祺!推荐人:xx省xx中学xxxx年xx月篇二: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我是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届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经历了近三年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我对班上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希望能把我的优秀学生推荐给优秀大学。

尊敬的上海交通大学老师:

你好!

我是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届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经历了近三年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我对班上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希望能把我的优秀学生推荐给优秀大学。彭奕龙同学是2007年本校初中部直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他阳光快乐、开朗自信,沉稳不乏活泼、聪颖不乏勤奋,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其优秀潜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彭奕龙同学学习稳定成绩优异,他属于学习方法得当、花时不多、效率较高的学生,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课后认真复习轻松完成作业,面对问题往往能多角度思考、多方式解题,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意识。在遇到难题时,他还能与同学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是团结合作,兴趣广泛。在高中三年期间,彭奕龙能和每一位同学友好相处,在学习上生活上给同学无私的帮助,得到同学们的信赖;在接受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后,能够和大家共同合作圆满完成任务,是一个善于组织善于合作的学生。同时他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吉他、篮球、羽毛球是他课余时间娱乐锻炼的喜爱项目,在校园电视台他是电脑编辑,在社团节活动中能看见他作为摄像师的身影,每一时刻他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以来就是才俊辈出之地,有了湖湘文化的浸润,有了雅礼的启蒙,经过贵校的培养,我相信彭奕龙同学将能成为优秀乃至杰出人才。因此,我郑重向贵校推荐,希望贵校给他以机会,让他充分展示才华,也衷心祝愿他能顺利通过贵校的选拔,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

致礼!

推荐人:

xxx年xx月xxx日篇三: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

来源: 高分网文章作者:cindy0403 发布日期:2011-09-22 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老师推荐信范文:我是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届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经历了近三年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我对班

上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希望能把我的优秀学生推荐给优秀大学。

尊敬的上海交通大学老师:

你好!

我是长沙市雅礼中学2010届理科实验班的班主任,经历了近三年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我对班上学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作为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我希望能把我的优秀学生推荐给优秀大学。彭奕龙同学是2007年本校初中部直升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他阳光快乐、

开朗自信,沉稳不乏活泼、聪颖不乏勤奋,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其优秀潜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德端正,积极乐观。他踏实认真,积极向上,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进入高中不久就由本人申请班级投票推荐进入雅礼青年党校学习,连年获得三好学生等光荣称号,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在遇到困难

挫折时,他能够迅速调整心态、乐观面对、坦然处之,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展潜能。

二是热心公益,充满爱心。2007年南方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冰灾,在学校无法上课的情况下,他不顾天寒地滑毅然走进社区和大家一起打冰扫雪;课余闲暇之时多次和同学一道深入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长沙创建文明城市之际,他带领同学走上街道清扫卫生,当义

务宣传员。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培养了良好的思想情操和服务意识。

三是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彭奕龙同学学习稳定成绩优异,他属于学习方法得当、花时不多、效率较高的学生,课上紧跟老师的思路,课后认真复习轻松完成作业,面对问题往往能多角度思考、多方式解题,思维开阔具有创新意识。在遇到难题时,他还能与同学互

相探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是团结合作,兴趣广泛。在高中三年期间,彭奕龙能和每一位同学友好相处,在学习上生活上给同学无私的帮助,得到同学们的信赖;在接受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后,能够和大家共同合作圆满完成任务,是一个善于组织善于合作的学生。同时他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吉他、篮球、羽毛球是他课余时间娱乐锻炼的喜爱项目,在校园电视台他是电脑编辑,在社团节活动中能看见他作为摄像师的身影,每

一时刻他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南自古以来就是才俊辈出之地,有了湖湘文化的浸润,有了雅礼的启蒙,经过贵校的培养,我相信彭奕龙同学将能成为优秀乃至杰出人才。因此,我郑重向贵校推荐,希望贵校给他以机会,让他充分展示才华,也衷心祝愿他能顺利通过贵校

的选拔,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

第二篇:鲁迅如何写老师

对比阅读:从《我的兄弟》到《风筝》

钱理群

鲁迅是一位文章大家,大概因此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应该怎么写。于是,鲁迅写了一篇文章来作回答,题目却是《不应该那么写》,介绍了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家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鲁迅说:“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那么,他是充分肯定了这样的学习写作的方法了。(鲁迅文收《鲁迅全集》6卷《且介亭杂文二集》)。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朱正先生在鲁迅的启发下,写了一本《跟鲁迅学改文章》(岳麓书社,2005年出版),将鲁迅的原稿与改定稿一一对照,就可以看出鲁迅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其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都是语文课本里的教材。老师和同学在学习这两篇课文时,不妨看看朱正先生这本书,琢磨琢磨鲁迅何以如此这般修改,这对我们加深对鲁迅写作用心的理解和学习写作,都是大有益处的。

鲁迅引文中提到的“作家的未定稿”,其实,还有一种情况:有时作家对同一个写作素材,同一个题材,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两度,甚至几度重写,形成多个文本。将这些对同一素材的不同书写的文本对照起来读,是很有趣味的,而且也可以学得写文章的方法。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汪曾祺,在上一世纪四十年代写了《异秉》、《职业》两篇小说,到八十年代,由于这两个文本均已散失,他又以同名、同题材重写了一遍。研究者后来找到了四十年代的文本,就将两种文本对照起来读,读出了许多很有意思的东西。(参看王枫:《〈异秉〉〈职业〉两种文本的对读》,文收拙著《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究》)。

鲁迅也有过这样的两次写作。1919年鲁迅在《国民公报》“新文艺栏”连续发表了七篇《自言自语》,其中有三篇在他19

25、1926年间写《野草》和《朝花夕拾》时,又重写了一遍。这就有了三篇可对读的文本:《自言自语》里的《火的冰》与《野草》里的《死火》,《自言自语》里的《我的父亲》与《朝花夕拾》里的《父亲的病》,以及《自言自语》里的《我的兄弟》与《野草》里的《风筝》。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对读的方法来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我的兄弟》一文不长,就照录如下——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

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看见我的兄弟,正躲在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自己剥的,几张皮纸,是自己买的,有四个风轮,已经糊好了。

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也最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

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 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我的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好的叫我“哥哥”。 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好好的叫我“哥哥”。 阿!我的兄弟。你没有记得我的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

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

(文收《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 我们现在就来作对照阅读。

首先注意到的是写作的时间和文章的题目:作者在1919年写了《我的兄弟》,为什么时隔六年之后,到1925年又写《风筝》?不过是童年的一段生活,这样一直念念不忘,一写再写,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而重写同一件事,为什么要把题目由《我的兄弟》改为《风筝》?——这大概是我们的阅读一开始就要提出的问题。但我们不要急于求答案,还是先细读文本,最后再来讨论这些问题。

《我的兄弟》(以下简称《兄弟》)共分九段,《风筝》则有十二段。我们就分段来进行对比阅读。

一,“回忆的套子”的设置

《兄弟》第一段第一句就直接进入回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而在《风筝》里,却是在第三段才有类似的叙述:“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也就是说,《风筝》在进入故事的叙述之前,还有两段描写,而且我们注意到,写的是作者(“我”)写文章时的外在景物和内在的“惊异而悲哀”的心情。《兄弟》在文章结尾写到要请求兄弟原谅就煞住了,而《风筝》又多出一段:回到开头所写的自己的心情上,还是“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如果说,《兄弟》是一篇单纯的客观叙述,而《风筝》却外加了一个“套子”,将全篇的回忆笼罩在“我”回忆时的主观心境里,以“悲哀”始,又以“悲哀”终。这样的“回忆的套子”的精心设置,是《风筝》一文的最大特点,而作者的写作旨意正是蕴涵于其中。这是我们能否读懂这篇文章的关键,是应该紧紧把握住的。

但我们还是不能立刻进入“套子”的细读与分析:其含义只有读完了正文,才能理解。

二, 变“叙述”为“描写”

正文的“故事”,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

1,“我”和“兄弟”冲突的由来:《兄弟》的第

一、二段,《风筝》的第三段。

《兄弟》第一段只有短短的两个叙述句:“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尽管直截了当地点明了“我”和“兄弟”的冲突的由来,却是过于简单了: “我”为什么“不喜欢”,怎样“不喜欢”,“兄弟”为什么“喜欢”,怎样“喜欢”,都省略了。这恰恰是《风筝》要大做文章之处。不仅有“我”的心理分析与描写:“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而“嫌恶”放风筝(注意:这是为下文埋伏笔);不仅有“兄弟”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为风筝的起落,忽而“出神”,忽而“惊呼”,忽而“跳跃”,又和“我”的反应(“笑柄”,“可鄙”)相对照,这都是为下文做铺垫;还特意强调了“兄弟”的年龄(“大概十多岁内外”),描写他的外貌:“多病,瘦得不堪”,是为下文作比照的。—— 于是,我们又知道了《风筝》与《兄弟》相比,在写作上的变化:变“叙述”为“描写”,变“简陋直书”为“精心经营文字,周密安排文章布局”。

不过《风筝》也有删削,比如《兄弟》第二段谈到“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这一层意思在《风筝》里却没有说及,大概是为了集中笔墨谈兄弟之间的冲突,就不提父亲了。

2,“我”和“兄弟”的冲突:《兄弟》

三、

四、五段,《风筝》第四段。

依然是变简单的叙述为更为具体丰富的描写。比如《兄弟》里,只是这么一句:“一天午后,我走到一间从来不用的屋子里”,到《风筝》里就发展成为一个过程描写:先是“我”“忽然想起”多日不见小兄弟;然后,记起了“曾看见他在后园里拾枯竹”;这才“恍然大悟”似的赶到那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有了这样的一番曲折,就为下文“我”的不满的大爆发,以至粗暴的行为,作了情绪上的铺垫。

紧接着的冲突,在《兄弟》里也是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但在《风筝》里,却演化成了充满戏剧性的紧张的场景描写:先是小兄弟的“惊惶”,“失了色”,以至“瑟缩”;接着是我在心理上“破获秘密的满足”和“愤怒”中一系列的动作:“抓断”、“掷”与“踏扁”——注意:这里的用词比《兄弟》里的“踏碎”、“拆”、“撕”都要重得多狠得多,使人感到被抓“断”与踏“扁”的,恐怕不只是风筝而已,更是小兄弟的心。

或许更要注意的,是“我”在踏扁了风筝以后的心理描写,这恰恰是《兄弟》里所省略不写的:“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这里的“长幼”与“力气”,正是和上文的“十多岁内外”与“瘦得不堪”相呼应的。更值得注意的,突然出现了“敌”与“胜利”这样的战争词语,这就暗点出了这场冲突的“战争”实质:这是典型的长者对幼者的压迫,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下文提出的“虐杀”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

还有“兄弟”的反应:《兄弟》是这样写的:“我的兄弟哭着出去了,悄然的在廊下坐着”;《风筝》则写道:“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由“哭”而“悄然”到“绝望”,份量显然重了许多,正是说明:兄弟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或许是更为严重的。这也是为下文提出的“精神的虐杀”的概念作铺垫的。

问题更在于“我”的反应:《兄弟》写得也很简单:“以后怎样,我那时没有理会,就不知道了”。《风筝》在写了“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以后,又加了一句:“也没有留心”:因为在“我”的心目中,小兄弟“以后怎样”,他的感情有没有受到伤害,是没有必要“留心”的。

这样,从《兄弟》到《风筝》,鲁迅的描写不但更加具体,形象,生动,而且还不断加强了力度:这场兄弟之间的冲突内在的严重性质就逐渐凸现出来。这就孕育着下文感情的爆发。我们读者的阅读心理也随之而开始沉重起来。

3,成年后的反思和补救:《兄弟》

六、

七、

八、九段,《风筝》

五、

六、

七、

八、

十、十一段。这一部分的篇幅和份量,在《兄弟》里和前面两部分差不多,而《风筝》却篇幅更大,份量也更重:可以看出,这“成年后的反思和补救”才是《风筝》描写的重点。

先是反思:《兄弟》也说得很简单:“我后来悟到我的错处”,仅仅是“错”,“错”在哪里,没有交代。但《风筝》却说自己轮到了“惩罚”,那就不只是“错”而可能有“罪”。而且也十分严肃地说出了其中的原由:“我”接受了西方新的现代儿童观,“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在这样的新思想新观念的映照下,原先“我”所坚持的“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的观念,就显得陈旧而荒谬,不攻而自破了。这样,觉悟的“我”,再反观“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的“这一幕”:前文所写到的对风筝,更是对小兄弟心灵的“抓断”,扔“掷”,“踏扁”,以及“我”的“愤怒”、“傲然”,一下子都露出其狰狞面目,“我”终于猛醒:这是“精神的虐杀”!——这一判断,是全文最浓重的一笔,在《兄弟》里,仅是幼时兄弟之间的冲突,但在《风筝》的反省中,就成了一个“精神的虐杀”的事件。这是有点出乎我们读者的意料的,因此,特别具有震撼力;但由于作者在前文的具体描写中已经作了足够的铺垫,又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这就是作者用笔的力量。由此引发的,是“我”的,其实也是“我们”读者的沉重之感:“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但又并不“断绝”,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一再地重复“很重很重”,这都是对人的心灵“很重很重”的“惩罚”。鲁迅对自己的解剖,是很锋利,也很残酷的。

于是又有了“补过”的努力。《兄弟》的叙述依然只有一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到《风筝》就有了更为细致,也更有层次感的过程性描写。先是“我和他一起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童年游戏的

时代已过,再也追不回,补不过来了,虽然“嚷着,跑着,笑着”,心却是痛着的,这令人心酸的一笔,是《兄弟》里所没有的,却让我们读者感到了沉重。于是,又有了另外的补救,就是《兄弟》里写到的:当面表示“抱歉”,但《风筝》里却揭示了抱歉背后的心理:希望接受“宽恕”而获得心的“宽松”。但得到的却是一句“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也是《兄弟》写到了的,但却没有写到“我”的反应,而这正是《风筝》所要着力强调的:“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慌罢了”。“无宽恕可言”,这就意味着,童年时所犯下的“精神虐杀”的错误,以至罪过,不仅无法补救,更是无从宽恕的。——这又是浓重的一笔!鲁迅因此把他的反省、反思推到了极点,也把文章的沉重感推到了极点:“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注意:文章特地把这一句单独列一段,就是要突出它的份量)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答一开头所提出的问题:童年的这一段生活,鲁迅之所以一直念念不忘,六年之间连写两遍,就是因为它是一场“精神的虐杀”,而鲁迅对任何精神的虐杀,都是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不可补救,也不能宽恕的罪过,即使是自己童年时无意犯下的罪过,也是不可原谅的,他要公开“示众”,既是自我警戒,更是警示世人。——鲁迅在给两位初学写作者的信中,曾提到写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开掘要深”(《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从《兄弟》到《风筝》就是一次思想的深处开掘。

那么,他为什么要将文章的题目由《我的兄弟》改为《风筝》呢?这就需要——

三, 回到“回忆的套子”

我们一起来细读《风筝》的第

一、二段和最后第十二段。

这是两段景物的描写:一是眼前的,现实的“北京的冬季”,一是过去的,记忆中的“故乡”的“春天”。看起来这是相同的景物:天空中浮动的风筝,但色彩和感情完全不同:北京是阴暗压抑寂寞的:“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而故乡却是明亮多彩热闹的:有“淡墨色”与“嫩蓝色”的风筝,“发芽”的杨柳的黄绿,“多吐蕾”的山桃的妍红。由此而产生了两个概念:“严冬的肃杀”与“春日的温和”。——说是“概念”,就是说,这已经不只是自然季节给人的感觉,而是一种生存环境,人生境遇,生命状态,情感选择的象征。

这就有了鲁迅的“惊异和悲哀”:“四面还都是严冬的肃杀”,但“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注意:所说的“在这天空中荡漾”的,显然是第一段所写的“浮动”的“风筝”。因此,“风筝”在这里就成了“故乡”和“春天”的一个象征。于是,我们就懂得了:鲁迅将《兄弟》改题为《风筝》,就是为了突出他对故乡记忆里存着的“春日的温和”的怀念,以及自己曾将这“春日的温和”(“风筝”),向往这春日温和的孩子(“兄弟”)的心,“抓断”、“踏扁”的自省。

文章的结尾又回到“悲哀”上来。但却有了一个出乎我们读者意外的情感的转折——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应该说,这是鲁迅这篇文章中最难把握、理解的文字,中学生是很难懂的。因此,课堂上或许可以不讲,只是把问题提出来,留给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去逐渐理解。——中学阶段,是不可能要求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每一处都弄懂的,只有“有所不懂”才能“有所懂”。

这里也只能作一点试解。在我看来,这段文字中两次出现的“严冬”是有两种不同的象征意

义的。后一个“严冬”,是一个现实生活处境、生存状态的象征,所谓“非常的寒威和

冷气”,突出的是生活的严酷,这是我们读者比较容易理解的。而前一个“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则是一个情感的选择,人生态度的选择问题。所谓“肃杀的严冬”是一种敢于正视现实生活的严峻,并在痛苦的反抗、挣扎中获得生命价值的冷峻的情感和人生态度;而“春日的温和”则是在回避“严冬”,沉湎于“春日”的幻想中求得“温和”的人生。我曾经说过,人是有“避重就轻”的趋向的,因此,大多数人恐怕都是宁愿“躲到春日的温和”而逃避“肃杀的严冬”的。但鲁迅的选择,却恰恰相反:他宁愿“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鲁迅在写《风筝》六天前写了一篇《雪》,就满怀深情地写到了北方肃杀的严冬中的雪——

“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迷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洌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显然,这在严冬的北方晴空中“蓬勃地奋飞”的雪,正是鲁迅的精魂的升华。

于是,我们也终于明白:鲁迅的《风筝》的“回忆的套子”,在最后一段里,将他的回忆性描写,归结为“躲到肃杀的严冬去”的选择,这是大有深意的:他的这篇直面童年时的“精神的虐杀”的一幕的《风筝》,就是回到“肃杀的严冬”的自觉努力;他自己的生命与精神,也因此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境界。

最后,还要就我们的这一次对比阅读作一个小结。《兄弟》和《风筝》这两个文本,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前者看作是一个素材,草稿,后者才是最后的完成稿。从《兄弟》到《风筝》是一篇文章从酝酿、准备、起草到最后形成的一个过程。这对我们的写作是大有启示的。许多同学常常有了写作的素材,却不知如何将它发展成为一篇生动活泼,有丰富内涵的文章。鲁迅的经验告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变叙述为描写”,通过人物行动、语言、心理、外貌的描写,景物的描写,将所叙述的事情具体化,丰富化,形象化,这样就变得有血有肉,不再简陋和干枯了。其二是“思想的开掘”,努力探寻素材背后的深层的意义,又通过文章的精心布局,结构,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力和文字表现力的过程,也是我们的生命成长的过程:作文的真正目的,写作的真正价值也就在这里。

2009年22日,25日

第三篇:老师如何写好教案

老师如何写好教案

教案——即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每次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

一、教案的作用

1、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活动。做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总体设计和思路,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学态度认真与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员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学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研究学员学习的状况,如: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等。

4、是教学督导的重要依据。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发挥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教案则可作为检查和评价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的高低及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等方面的依据。

二、写好教案的基本环节

1、要掌握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吃透教材。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而教学目的是通过每次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要完成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必须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科书为依据,明确每次课的重点、难点,以期教学时有据可依,得心应手。

2、了解学员。教师若想教学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学员,即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设计出适合于学员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学员多数为成年,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较多,时间较紧,老师上课就应通俗、精练,力求传授适用、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3、上课前两周完成。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写好教案,为上好课做充分准 1

三、教案的编写

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和技能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员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次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次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员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员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员有不同的难点。

3、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员的具体情况和学校教学条件来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在选择教法上,必须充分重视和考虑如何集中学员的注意力、启发学员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时间

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内容

教案的内容详略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题目;教学目的;课时分配;授课类型;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手段、

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和板画的设

2、教案主要内容的阐述

教学目的。所谓教学目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学”有目标可循。教学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确、具体、简练。一般应选定1~3个教学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整个教学的核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有利于学员掌握教学总体思路,便于学员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每次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和学员的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巧妙得当。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只有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有条不紊

地圆满地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的引入。教学内容的引入就是上课的导语。教师应该根据确定的教学目的、内容,针对学员的心理,精心设计上课的导语,巧妙地导入新课,以激发学员的兴趣,使学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因为备课的其他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写教案时,必须将教学内容分步骤分层次地写清楚,必要时还应在每一部分内容后注明所需的时间。这样,可以使所讲授的内容按预计时间稳步进行,不至于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局面。

3、编写教案的一般要求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员将所学内容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因而编写教案并不是知识的罗列,而是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特别是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师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如我们在教学督查中,发现一个教学点在上《果树栽培》课时课堂设在果园里,教学效果特别好,学员易学易懂,受到大家的欢迎。

要求教书育人相结合

教案不能仅重视传授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还要开发和提高学员智力、培养学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环节完整、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繁简得当、时间分配科学,使

教案能对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教案样本解读

举例:见教案样本。

四、编写教案注意问题

1、填写要齐全、教学环节要完备。教案项目包括题目、教具、教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任课专业班级、授课时间等,一般都有固定表格,填写要规范,如有变动必须马上注明。

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2、重点、难点要突出。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不能仅停留在表格中,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紧紧围绕这一课的重点、难点和目标展开,对重点给与重视,对难点要分析明白。

3、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因为教材是死的,教学是鲜活的;教材只是提供了教学参考材料,不能代替全部教学,更不能代替教师备课。所以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形成有机整体,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4、案例教学材料要 “新鲜”。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呢?应该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用最新、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去阐述理论,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5、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教师的

教学活动是极富个性特点的创造性劳动,其个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每次课的板书设计中。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为每一次课设计出具有特点的板书方案。上课如果没有板书,学生无思路,就象听天书。

6、要不断充实完善。教案撰写不是一次性劳动,初稿完成后,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

7、电子课件。电子课件是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的一个工具条件,它直观、容量大,许多用讲授法难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段的展示、演示、模拟得以实现,还可以节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板书时间,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本人对编写教案的肤浅看法和想法,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教。

2008年5月19日

第四篇:如何给老师写一封信

篇一:给老师写一封信

给老师写一封信

亲爱的刘老师:

您好!

光阴似箭,弹指之间,六年已经过去,那一幕幕的“精彩瞬间”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但却依旧历历在目。它们就像风味不同的调味包一样,,将会伴随着我们毕业....老师,我想对您说:以前我们每天都非常期待放学,但是,到毕业那天,可能就不会了....你说,我们在毕业那天,是哭...还是笑呢?..六年过去,小学就毕业了,就得与亲如母亲、兄弟姐妹的老师、同学分手了。有些同学希望这一天——闭校式快点来临,我却希望这天永远不要到来。可往往“天不从人愿”,但是,这天,迟早会到来的....记得军训那天准备回去..没想到大宋老师来了.她交了两位小领袖,和您刘老师...我们做错了很多事情,都是您来为我们承担,没想到,现在,您还要为我们承担责任?看着您跑步喘气的样子,我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天下着下雨,是天上的云在为我们有这种承担责任的感觉流泪?是天在为我们怜惜这“师生情”?我们都站在那里,听着大宋老师跟我们说...我们长大了!!开始,同学们都默不作声,慢慢地,愈来愈多??听了,也说了,我只觉得眼泪在眼眶里只打转。怎么会这样呢?我为什么要哭呢?是因为我们的对您刘老师你的情意太重了吗?虽然我千方百计让眼泪不落下来,但还是无济于世,眼泪问世了。我的手背打湿了,眼睛更红了,才发现周边的许多同学也哭了..是呀。人世间最痛苦的不就是跟自己最亲的人分离吗?老师,临近毕业了?我会为将来的学习努力,不会让您担心 ..

老师,虽然即将毕业了,但我不会忘记您的,千言万语都表达不了我对您以及每个老师、同学的感激,我只能真心地对您说一声:老师,你辛苦了..老师,您休息吧...老师,您是我们的榜样.!”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学生:曾咏琪

2010年6月3日

篇二:如何给导师写信

首先说明自己是报考他的研究生,然后介绍自己的情况,可以附上成绩单,还有一些正面材料,不要写夸夸其谈的东西,最好就是一些硬件,如奖状的扫描间等等。

很深刻的讲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的原因,真实,不能说大话,但是又要比较深刻,对该专业的理解,以及为什么选择跨校和该老师的原因。

然后写如果能够考上的话,你对自己未来前途、职业的一个设计,也是要比较实在但又充满对学科的热爱的感觉。

最后说出你目前已经在如何准备,但是专业方面某些问题,还不清楚,比如那本专业书比较适合你阅读等等,这里就礼貌的提出很多问题。但是不要问哪种老师绝对不会回答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重点之类的。

之后你可以对一些专业问题发信向老师请教,这是一个熟悉的过程,也会赢得好感,问题要好,不要弱智问题或者老师也回答不出的问题。

你在联系之前一定要对所学专业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把握,然后自己整理出一套重点。个人建议是现在问具体的题还太早,最好问看哪个版本的专业书,有无辅导班,或者能否去听课(看你具体情况),或者能否得到该老师的讲义(这个很有用,不过最好在联系第2,3次说)。

到考研之前,因为专业科一般都是学校自己出题,所以这时候你把你认为的重点向老师询问,问要有技巧,比如,这个问题我是否该看的比较深入;或者这个问题您的讲义上比较简单,我是不是该找点其他材料看看。根据老师的回答判断。题型老师一般都会说的。

范文之一

尊敬的x老师:

您好!

我叫xxx,是xx大学化学学院2004级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通过贵所博士招生信息介绍和师兄的推荐,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报考您2007年的博士研究生,所以非常冒昧的给您写信。 硕士期间我主要在做xx工作(简单的介绍下自己硕士期间作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以及实验室良好的学术氛围影响下,我在设计实验、操作能力,以及论文撰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读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在网上查阅了您的有关资料,并看了些您发表的文章,对您所研究的课题很感兴趣,所以非常的希望能在您的课题组攻读我的博士学位,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能很好的完成博

士期间的任务。

冒昧致信,恳请您海涵!下面是我的个人简历,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信! 此致!

祝身体健康!

工作愉快!

学 生:xxx 2005.6

范文之二

***老师:

您好!

很冒昧地给老师您写信,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1980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双学位。研究生阶段师从的是***教授。现在即将硕士毕业。研究生阶段,我对近现代文化、教案、外交史关注的比较多。博士我想望**方向考,查阅****大学近现代方向有博士点,且两年多来拜读老师的相关著作及论文对我有很深的启发,考博就确定了自己的意向,想考老师的博士生,不知道可有机缘能成为老师的门生。我的硕士论文《***********》初稿*万字已经完成,现在一边修改论文,一边准备考博。希望老师能帮助我,同时也希望我的学术追求生涯能够进一步延续.

敬候老师佳音!祝您安康!

考研复试:如何避过与导师间的“雷区”2012年02月10日 11:37来源:海天教育为了考研复试更加顺利,考生一般都会和导师取得联系,让导师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争取为导师留个好印象,不至于因为正式面试时,时间的短暂、或表现的不充分,而让导师忽视自己。但和导师取得联系也要讲究技巧,否则盲目地和导师联系,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充分了解自己喜欢的导师。

考生要充分、全面地了解导师的信息。包括导师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大致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以便正面接触时能找到共同话题,使交流变得流畅,并较快获取导师好感。切忌在对导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接触,尤其是不懂装懂,不着边际地山聊海侃,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想跟他人空耗。另外,海天考研(微博)要求考生及时掌握导师的联系方式导师的办公室、住址、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都要准确掌握,这些信息往往可以在校园网、院校招生办公室、相关熟人处获得。导师往往是学校方面乃至学界公众人物,享有一定知名度,其信息不可能是封闭的,他对你掌握他的联系方式也不会太吃惊。

二,把握好联系时间。

在联系时间上要错落有致,初试之前可以有少量联系,复试之际应增加联系,入学后分配导师那段时间要加强联系。虽然不要一开始就认为自己预定了某某导师,但是前期接触是大有必要的,早期的零星交往既可以让导师认识自己,也可以使自己更具体地了解导师。海天考研提醒考生不要轻易登门拜访或打电话,导师不欢迎不速之客和陌生人电话,最好是先约好或者有人引见,再去拜访。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导师一般都比较忙,二是与不熟悉的人

交谈往往容易出现冷场的局面,三是彼此不太容易进入主题,四是弄不好将给接下来的接触制造障碍。海天考研认为考生可以巧妙利用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教师节,给导师寄个电子邮件或发个短信,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导师的回信才算成功,记得介绍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别玩匿名短信,教师节是个特别的日子,往往比其它节日的祝福更切合主题,更有效果。

三,选择恰当的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是较好的联系方式,认真思考后写的信比仓促的交谈更容易收到效果,导师大多会回简短的信,这样容易使交流继续下去。在这个资讯比较发达的时代里,绝大部分导师都有每天上网检查邮箱的习惯,导师跟自己的研究生也常用电子邮箱沟通联系,导师不会吝啬这种举手之劳的。

四,话要说到恰到好处。

在和导师联系时,要说动听的话,但要注意场合和措辞。比如在面试时独赞某一导师,往往会导致分数上的不小损失,此外好话不要说得太露骨、太肉麻。差不多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同样是好话,露骨的谄媚和恰到好处的赞美在效果上有天壤之别,而同一件事情同一种措辞也许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区别而摇摆于谄媚和赞美之间。另外,海天考研提醒考生不要过分披露自己。要注意细节,以免过早披露自己的缺点,也不要太张扬自己的优点,导师不会喜欢一个咄咄逼人的学生。早期基本上要以释放正面信息为主,注意分寸,后期也要适当解剖自己的缺点,但无论前期还是后期,大部分信息要依托于学习的主题。另外,在交流的时候最好旁敲侧击,这比单刀直入要好。导师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往往一诺千金,在导师对学生不甚了解之际是不可能向其做出承诺的;直来直去的做法效果不会太好,这绝对不是货物市场上的讨价还价,而是一种精神的掂量和人性的推敲,曲径通幽才是高超的境界。

篇三:习作7给老师写一封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习作7给老师写一封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2.借鉴本单元《明天,我们毕业》一课的方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通 过具体的事例,给老师写一封信,抒发自己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3.重点围绕“格式正确、是否围绕中心抓住典型场景和具体事例,抒发真情实感” 等目标有针对性地修改习作,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

4.开展书信展评活动,将优秀学生习作集结成《师生情》专集,推进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2.借鉴本单元《明天,我们毕业》一课的方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通 过具体的事例,给老师写一封信,抒发自己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难点:重点围绕“格式正确、是否围绕中心抓住典型场景和具体事例,抒发真情实感” 等目标有针对性地修改习作,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课前让学生采用观察、了解、拜访或查找资料等不同方式来搜集、筛选能表现老师特点的具体事例,提取有效信息,积累习作素材,提高自己丰富习作素材的能力。收集资料的同时受到感染和教育,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效促成目标2的达成。

2.课堂上通过回顾本单元的课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的写法,进而习得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写法,达成抓住典型事例、叙事具体、有真情实感等目标。

3. 通过教师修改、生生互改,自主修改的方式,检验习作修改方法的掌握。

4.写后通过师生交流,围绕“抓住典型事例、叙事具体、有真情实感”等目标有针对性地评析典型事例片段,进一步巩固写法,提高自己的表达技巧。通过在学习小组内修改、完善、推荐、编辑“我爱老师”手抄小报,展示自己的作品,

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展示、勤于修改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我的回忆卡”。

教师:

(1)设计回忆卡片,提前一周发给学生。

(2)学生的习作片段。

五、教学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 激活愿望

(一)播放动画,铺垫情感,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送别》)老师深情地叙说:同学们,当《送别》的曲调响起时, 我们心头不禁会涌起小学生活中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跟着家长第一天踏进校门,第一次戴上红领巾??不知不觉,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结束了。请欣赏Flash动画《恋恋师生情》,相信它会带给你更深的感触。

2.欣赏了这样一段情感真挚的动画,你想对朝夕相处老师说一句什么话呢?学生交流.

3.短短的一句话表达不了你的心声,今天,我们就给老师写一封信,把你满腹的话都融进这封信里。

4.板书课题。习作7给老师写一封信

(二)指导审题,取材构思。

1.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心声表达清楚呢?请同学们阅读习作7的要求,看看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用的习作信息(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提取有效信息:

(3)此时你想给哪位老师写封信?

(4)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位老师?

过渡:那么如何把我们的心理话写好,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和眷恋之情呢?

(三)回顾课文,梳理写法

1. 《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文,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回忆一下课文选择了哪三个典型的场景,表达对学校、同学和老师的眷恋之情?

(学生预设:刚入学时的场景;六年的学习生活场景;六年的成长历程) 点拨:这是作者选取了典型的场景,可以说是概括了六年小学生活的全貌。这是对“面”的描写。

课文的第4段,作者用一天的学生生活场景概括了六年的学习生活全过程,都描写了哪些画面?

(清晨进校、排队做操、上课听讲、赏乐写、课外活动)

点拨:这是选取了学生一天的在校活动场景,这是“点”的描写。

2.小结写法:作者用一天的学生生活场景概括了六年的学习生活全过程,以点带面,这就是选择典型的场景叙事,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3.作者是怎么使文章更加生动的呢?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预设:

(课文的

六、七自然段,

表达对老师火一样的热情和深深

——有几处用了省略号,省略了列举学校生活中的还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老师的

强烈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4.小结写法:学会选择材料,用典型的场景叙述具体的事例,也就是说选择在学习生活中老师最让你感动、最有价值的两三个情景,写出真事,抒发出真情实感。适当的运用修辞手法,会让你的文章更生动具体。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位同学给老师写的一封信,看看这篇封信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四)例文引路,学习表达

1.(出示例文)这是上届六年级的一位同学写的一封信,请同学们自由读看看:这篇封信和课文有什么不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抓住典型场景,通过写具体事例,抒发对老师的真情实感的?

献给老师的回忆

尊敬的老师:

您好!

转眼间我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也由一个懵懂幼童成长成了一个翩翩少年,回味六年来的经历可谓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其间有许多许多最值得我珍惜和回味。

记得我刚入学时大多数同学都不认识,起初连名字都记混了。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我还闹出过不少笑话,记得有一次上学眼看就要迟到了,急急忙忙往教学楼里跑,也没顾的看清门上的牌子推门就往里闯,等进了教室门一看可就傻眼了,老师---陌生的面孔!同学---陌生的面孔!同样的异样目光看着我,当时我的脑袋就大了,糟啦!我走错教室啦!我狼狈地拉开门往外逃??,那个尴尬至今还记忆犹新。

从a、o、e到文情并茂的散文、记叙文、唐诗,我曾经在语文的天地里聆听张老师那诗情画意的讲解,感悟文学所特有的优美意境;从123的简单阿拉伯数字到xy的一元一次方程式,我也曾在数学课上迷上了朱老师循序渐进的思辨,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这种讲道解惑的学习生活。在不断的背、写、算中我们经受了多次的测试与训练,终于我迎来了最后学年的期中考试,面对这次全区的统考我一点也不紧张,相反却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因为我已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我拿到试卷时,心理很踏实,一串串数字,一行行文字,不断从我的笔下流淌到试卷上,我也真正体会到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深刻的含义,明白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寓意。

有苦也有乐,在宽敞的操场上我们跑步、做操、玩游戏,尽情地挥洒着我们的童贞。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拔河比赛,经过筛选,最后我们一班和二班成为

最终的竞争对手,长长的绳子中间拴着鲜红的绸带,两道白线两边的小选手们个个神采奕奕,憋足了劲。有幸的是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只听“嘟”的一声,比赛开始了,我双手紧紧拽住绳子和伙伴们喊着号使出吃奶的劲往自己这边拉,旁边的拉拉队更是热闹,摇着手几乎喊破了嗓子。在“加油、加油、加油??”声中我们的士气更加旺盛了,经过几次危险的争夺,终于红绸带移到了我们这边,只听“扑通”我们一排人全倒了,顾不得痛我们立即跳起来,跳着喊着:“我们赢啦!”“我们赢啦!”??

不知不觉中我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就要告别我朝夕相处的老师和熟悉的母校,去开始另一种新的学习生活了,心里有说不出的依恋与不舍,我想无论走到哪里,五彩缤纷的小学生活都永远是我心底最美好的记忆。我爱我的老师!我的母校!我的小学生活! 。

祝您:

永远开心! 永远幸福! 永远年轻!

学生:张辉

2013年6月14日

2.小组合作交流,这篇例文与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1)格式不同—书信。

(2)写法上有差异——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细节表真情。

3.书信的格式又是怎样的?

小组合作交流

(1)重温书信格式。

——复习书信格式,学生交流后,相机出示书信顺口溜:

4.你认为写好书信还得具备怎样的基本要求?

小组结合例文交流后,教师归纳出示:

第五篇:班主任老师期末如何写评语

老师,你也是想起要写期末评语就很头痛吗?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特别是带过几年的班级,似乎各种夸赞的话已说尽,各种才思枯竭。班上总有那么几位学生,性格、成绩、表现大体相仿,要找他们的相同点容易,要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实在是太难了,有时觉得这甚至是另一种教育的不公平——进入同一个班级,得到的关注却大不相同。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期末,能不能试着进行班级期末评语的微改革,厘清评语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改变期末评语撰写给班主任带来的痛苦指数?

来吧,咱们讨论一下„„

有关期末评语,不得不说的定位 评语中的慈悲心

说到写评语,先想到的是读评语。小时候,拿到评语时,比起分数而言,评语更容易引起家人的重视。一家人往往争相传阅。

爸爸字斟句酌念着,妈妈喜笑颜开听着,爷爷奶奶在旁边赞美着„„不难想象,你的一则小短文,被人家家庭一句一句咀嚼的感觉。

家人读的不是评语,是透过评语看到的学生的成长。要知道,你笔下的任何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都是人家家庭中的全世界。这种心系家庭,不是空话套话,一想到这样的情景,下笔尤其应该审慎。

评语中的发展心

短小的评语中,承载着学生的成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成长。不随便贴标签或者一棍子打死。越是问题学生,越应该有权成为被评价中的特权学生。 只有回到正能量沟通的渠道上来,充分地去发现,才能重新点燃学生学习生活热情的可能。即使是班主任青睐的尖子生,除了通盘称赞,高帽子戴够的状态,能够在学生现有的高水平的起点上,继续帮助学生挖掘成长的空间,也是彰显班主任专业水平的重要细节。

评语中的文艺心

一则评语也彰显着老师的基本工作面貌。行色匆匆间匆忙而作的评语,日后再阅读不禁让人咋舌。

“怎么这么凌乱而应付呢?简直不知道当年是怎么交给家长的。”作为一个小小的家校沟通的缩影,借物言志、多维互动、借助诗句、温情款款中晒出班主任专业又专心的“语言功底”。

实在谈不上文采飞扬,就诚恳朴素吧,带着一番诚意,我想,家长和孩子能懂。

评语中的公平心

评语写作中“一碗水端平”也非常重要。一则则评语就是一面面镜子。 记得小时候,常常在拿到老师的评语之后,先和同桌比长短,再比内容,欢天喜地的共同欣赏。厚此薄彼式的评语写作方式,有时会在不经意间导致几家欢乐几家愁。

教育者也是一份慈悲为上的事业。不是为了迎合家庭和学生的阅读喜好。每一个孩子都是别人眼中的全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来陪伴我们教育成长的天使。

陪伴有期,理当珍惜。

值得一提的形式创新 贺卡评语,充满年味

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提前邀约科任老师和同学们合影,所有的老师簇拥在每个孩子周围,微笑瞬间被定格。

元旦后,我精心选择了火红的贺卡,打开贺卡,粉红的信笺内页一侧贴着这张孩子和所有科任老师的合影,另一侧则写着班主任充满祝福和期待的评语。

例如:“姣姣:一想起你,我马上就想起跳跃在课堂上的那两条小辫子,你整天唧唧喳喳的,活跃得很;一想起你,就想起你是个做事积极热心的姑娘;一想起你,就非常满意你的课堂表现,你思维敏捷,心细神聚。希望你能利用假期徜徉书海,继续探索瑰丽的文学世界。”

把火红的贺卡变成评语单,这个创意一经试用,立刻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三联评语,多方激励

元旦前,我设计了一张三联单式的评语,一格属于家长,一格属于老师,一格属于要好的小伙伴。老师让出三分之二的空间给家长和同学,让评语不再是班主任老师的一言堂,成为多方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

“家长评”由爸爸妈妈商讨填,“朋友评”由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讨论填,而“老师评”在这个三联单评语的最后,实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

处方评语,有的放矢

寒暑假前,班主任可以尝试开出一些处方评语,得到这种评语的学生并不是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校园学习生活中没有解决的小问题,学生在家庭中常犯的错误,或者家长认为孩子急需解决的习惯问题等,都会被列入处方评语的范围。在这里,班主任不对“病情”做陈述和批评,而是给出具体的解决策略,让家长在即将到来的假期中有据可依,对症下药。

名人评语,权威认同 班上总是不乏因为各类才艺而获奖的学生。对于在外面获奖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尝试挖空心思,为他们邀请一些名人来写些评语,对获奖学生充分肯定和鼓励。

校长、年级主任、校外杂志社的编辑等都曾成为了我邀请的对象。获奖学生得到这样一份名人评语,对孩子专长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电子评语,多媒体并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学校改用了电子评语的方式。如果评语内容不变,只从纸上搬到网上,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节约的不过是领取评语的那份脚力,并不能增添任何欣喜。

采用网络时代的新潮语言,加上对多媒体的运用,电子评语才会成为学生期待的对象。借助邮箱中形态各异的模板制作出来的个性化的电子评语卡,十分符合时代潮流,颇受同学们欢迎。

可以准备的评语素材包

提笔就写,毫无准备,自然容易大脑空空。没有评语的素材积累,常常导致无话可说。因此,你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式预先准备评语素材:

评语素材参考:学生自评、互评、他评

充分聆听来自每个学生及其重要他人的评价意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作为期末评语的重要参考依据,也从不同维度的意见当中,看到你所不曾看到的学生的一面。 自评、互评、他评这三联评语,同样也为帮助学生对照反思成长提供了多维的依据。你还可以尝试组建不同的评审小组,男女生互评,组内互评„„人人参与评审,人人接受评审。小小的评审团中,相信学生们无一不在认真评判呢!

评语素材参考:班级大事簿、日常学生档案

如果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记录一些过程资料,作为期末评语的积累,那就更加了不起了!

班主任不妨在班上设置由学生干部专门负责的大事簿或者日常学生档案,每周、每日,记录班级发展的大事要事,记录学生可圈可点之处,远比记录一本唠唠叨叨的错事记载册更有意义。

评语素材参考:采访科任老师、采访学生

如果尚有余留时间,不妨做一些更细致的调研采访工作。比如,主动发起草根的班科经营联席会,带动大家共同来逐一评价班级学生,听一听不同科任老师的学生印象和趣味案例,能够有效改善班主任对于期末评语一言堂的状态,让我们的评语中能够容纳各个学科的不同声音。

针对个别经常在班主任盲区中逗留的学生,不必被迫编造评语,利用课间做个简短的采访对话,也算是弥补了学期关注甚少的状况。

期末评价的写作不是仅仅一编了之,未雨绸缪的准备、主动出击的调研,多种角度搜集资料,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聆听各方的意见建议,这样的评语新格局,有效突破了传统评语的僵化、固化的调子,常常容易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以这样改变表达形式

唯一称谓,亲切温暖 评语要亲切平和,饱含浓浓的爱意,具体到某一个学生用什么称谓,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平时的表现及家庭情况来定,甚至他(她)的绰号、家庭住址、长相特点、个头以及在班级的任职等,都可以被引用。

例如,对爱看动漫、冬天常戴一个坦克兵绒线帽的子龙同学,我称呼他“威武的坦克兵舒克”;对皮肤黝黑、颇有体育天赋的陈林同学,我称呼她“一朵风风火火的小黑牡丹”;另外,在我的笔下还有“叽叽喳喳的小喜鹊”(爱发言),“沉着用心的智多星”(绰号),“笑口常开的大力士”(特长),和“声情并茂的文工团团长”等。

个性化的称呼能彰显评语的幽默感和亲切感,它能使评语更贴切,更具唯一性。从这些异彩纷呈的称谓中,同学们感受到的是情感的温度。这样他们更易于接受老师的劝勉,并容易在心灵中产生共鸣。

以物喻人,活灵活现

以物喻人是学生们作文中常用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评语的写作中。只要比喻恰当,就能把一个学生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

例如,有位学生内向少言,作文是他的攻坚项目,我给他了这样的评语:“少言寡语是你同别人交往时的一堵墙,希望你能自信起来,拆去围墙,和大家多交流;作文是你学业上的拦路虎,打虎的秘诀是留心观察事物,勤于练笔。在新的一年里,拆‘墙’和打‘虎’是你的首要任务!”

引经据典,意趣横生

名言一语中的,往往极富教育性和启迪性。在评语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名言谚语,甚至古诗、歌曲、歇后语等,不仅能使评语逸趣横生,还能让一些深刻的哲理变得明白通俗,从而增强评语的力度。

对于勤于写作的同学,我激励他们“苦读书胸中有宝,勤作文笔下生花”;对于爱做各种动植物标本,投身自然、不知疲倦的同学,我引用古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学生读到这些名言时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有些同学还把评语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贴在书桌、课本上,常常诵读。

很多同学毕业数年后仍对老师当年的赠言记忆犹新,有的甚至把当年老师的赠言当成生活的座右铭。

幽默风趣,拉近距离

幽默的老师很容易给学生平易近人的感觉。把幽默恰如其分地运用到评语中,会为评语增色不少,还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我曾给一个脾气暴躁的男生这样的评语:“你是一头小狮子,容易暴跳如雷,不过,我是一头大象,常常把你从打斗中拉开。”

班上有个小女孩爱吃零食,却聪明伶俐,我对她的描述和评价是:“你真是小小的馋嘴猫,上课时,你仍从抽屉中摸出零食,嘎嘣嘎嘣地吃。”

看到这样的评语,学生既感到新鲜,又觉得十分中肯。

细分差别 各有侧重

为发展情况不同的学生撰写评语,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给全面发展的学生写评语,在充分肯定优点后,还应点出发展空间,激励他们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

给有特长的学生写评语,建议先肯定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将爱好和特长进行到底;

给有进步的学生写评语,更要好好利用期末评价的契机,切合实际给学生分析、指导,激发他们的潜能;

给有待提高的学生写评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鼓舞他们,激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拾上进的信心,帮助他们积极健康地发展。

正向沟通,强化优势 期末评语的撰写时,那种“借写评语再教训学生几句”的心思,不如改为直接沟通更见成效。

每到期末,班主任的圈子中总会飘着“是否需要在评语中让学生直面批评”的争执,我想,始终还是要回到正向沟通的渠道中来,这世界上很难有一无是处的孩子,所谓的笨蛋不过是处于老师基于特定标准下的度量。

爱,不是比较来的,爱没有度量。十年过后,再回首,好些令我们暴跳如雷的学生问题,不过是成长过程中的点点小事。人不犯错,谈何成长?早知事小,大可不必在春节前执着举着暗黑标签的角色。

放大问题,不如放大亮点;盯住毛病,不如盯住优势。这是个紧要改变的思维方式。

分散完成,长久保存

期末评语的撰写无疑是一个耗费时间的“大活儿”。提早开始,各种研讨搜集资料,尽可能分散完成。从最好写的学生下手写,从最熟悉的学生下手写,慢慢地在最后的几个令你笔下凝滞的学生处细细琢磨。

既如此,分散完成,更易保障期末评语的卷面质量与文采品质。写好的评语,不要一发了之,拍照或将电子稿留入邮箱,永久保存下来,既可以作为下学期的评语参考,还可以比照本期的评语,寻找学生新的生长点,为环环相扣写好新学期的评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每一个最不起眼的工作领域,都可以作为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期末评语,这个传统的评价空间,仍然可以有创新、有趣味、有滋味的创生情感的沟通平台。

班主任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做个集体学习生活的观察者、欣赏者、评价者,借助期末评语的革命,来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教育者的深情表达,自然有人能懂。不是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进行语文有效教学下一篇:如何进行人物心理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