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023-06-06

第一篇:专题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列宁主义的诞生历程和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条件;

2、归纳和掌握十月革命的基本过程和胜利的史实;

3、分析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历程、过程、基本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

2、通过对原因、意义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深刻认识历史事件、历史问题的能力。

3、结合各种材料,帮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积极寻求答案。

4、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安排学生提前分组预习,加强合作,培养兴趣,深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领袖人物在历史关头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群众史观。

2、帮助学生认识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国际意义。

3、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所以要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教材要点

革命前夜的“火星”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资本主义已经过渡到了帝国主义阶段,科技迅速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俄国通过19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 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通过改革而非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俄国,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垄断资本既依靠沙皇政府压榨国内人民,又依靠它对外扩张而开辟国外市场,此外由于自身的落后,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依赖性。以上这些原因使得俄国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本国无产阶级的矛盾、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俄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俄国危机四伏,革命一触即发。

3、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需要革命政党的领导。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宣告了布尔什维克党

的诞生。布尔什维克党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

帝国大厦的坍塌

1、 二月革命的爆发。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历史上称这次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和反对沙皇制度的政治斗争为二月革命。

2、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

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不可能长久,仅仅是特殊的过渡现象。苏维埃出版了机关报《消息报》,发表《告彼得格勒个俄国人民书》,号召团结在苏维埃周围,掌握地方政权。

3、《四月提纲》的发表。

1917年4月,列宁回国,发表了后来称之为《四月提纲》的演说。《四月提纲》有以下内容: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4、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七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并镇压要求结束战争,政权归苏维埃的人民革命,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结束。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改变斗争策略势在必行。

5、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

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2、十月革命的胜利。

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

3、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

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⑴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⑵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⑶它同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⑷(大象版)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有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的新阶段。它根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突破了无产阶级革命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成功的理论,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上首先获得突破。这给广大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本目重点

十月革命的过程(特别是一些重大史实)。 十月革命及其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导入:

从巴黎公社革命运动——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及其失败的原因导入。 教学

(一)革命前夜的“火星”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2)俄国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 俄国矛盾重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3)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是十月革命发生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做好了准备。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的召开,新型的无产阶级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诞生,它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革命造成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国内,一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

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

(二)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俄历2月),首都彼得格勒人民发动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2)二月革命后革命形势的发展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一个是主要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政府;一个是监督性的、依靠工人和农民体现工农革命民主专政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苏维埃发表《告彼得格勒个俄国人民书》,号召团结在苏维埃周围,掌握地方政权。

《四月提纲》的发表。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四月提纲》分析了俄国革命的特点和前途;指出当前应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级手中,“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文件成为对十月革命具有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

七月事件的发生表明,革命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革命策略的变化和新的革命的酝酿。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917年秋天经济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斗争不断发生,新的革命酝酿成熟。1917年10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出的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并成立了起义的领导机构——军事革命委员会。

(三)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1)十月革命的胜利

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资产阶级政府首脑克伦斯基逃跑。7日上午,《告俄国公民书》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已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手中。晚上,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被攻破,起义胜利。

(2)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的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第二篇: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做了国家的主人。

②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

③两次革命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⑤在两次革命中,列宁和毛泽东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⑥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2)不同点

①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它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革命后成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这一革命的性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它的必然趋势。

②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而中国革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③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从而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它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第三篇: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 李大钊作品《布尔什维克的胜利》

1918年11月15日

《新青年》第5卷第5号①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后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演讲稿[模版]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

谈到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分析,首先我们看看中俄两国当时情况。中国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力衰弱,经济落后,中国人民处于封建主义和列强主义残酷的剥削之中,中国内忧外患。而当时的俄国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军事、政治、经济全都处于崩溃状态,且领土被肢解,国家危机重重。但两国都有一些新生力量的出现,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短暂的春天”中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俄国无产阶级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与广大贫困农民结为同盟。两国社会矛盾全面激化,人民追求和平幸福的愿望日益强烈,革命气息日益浓厚。终于,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此后俄国的发展便一发而不可收,不仅国家获得了独立,民族危机得以解除,更是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用了一百多年才走完的工业化道路,工业总产值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了工业强国,这大大吸引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注意力。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得到广泛传播,除了十月革命对俄国造成的积极影响推动中国效仿外,还有一点是很重要,那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革命家眼中已经失去了“魅力”。

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在中国革命家眼中黯然失色呢?一是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暴露了资本主义的掠夺性与追求暴利的劣根性。二是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世界性的罢工风潮日盛一日,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兴起,鼓舞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垄断性,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革命家眼中黯然失色,更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芒。

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之外,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当时我们国家内部有哪些因素有利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点: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急需要理论依据的支撑,而马克思资本主义观正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状况。

第二点: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诞生及其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工人阶级的努力下,1922年初到1923年2月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全国各地罢工次数达100多次,参加工人达30万以上,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第三点:社会基础,那就是当时我们的民族危机严重。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新文化运动让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拯救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原因的简要分析,谢谢大家。

第五篇: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二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什么是民主主义革命?

1.所谓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诞生后,为争夺政权所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

革命阶级:资产阶级

敌对阶级:封建地主

2.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广义的资产阶级针对旧有统治阶级的革命。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4.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革命阵线不同、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 、革命的前途不同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不同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结的。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的国情和时空特点

1.近代中国国情特点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 、*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外交、*长期不统

一、*中国广大人民日益贫困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

(1)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从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来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3)从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来看,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分清了敌我友,指明了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完整表述: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涵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它是中国革命的首要敌人,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 (2)封建主义:它是中国革命的又一个主要的对象。(3) 官僚资本主义:它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阶级: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 (3)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4)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具有两面性的阶级,它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无产阶级如何实现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a、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与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与政治教育。b无产阶级在与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中,要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就必须坚持领导权。c掌握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是不可移易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打开了中国革命胜利之门 1.党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的艰难探索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依据和内容

必然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和民主的国家。

异常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可能性: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根本原因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正确的政策

如何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呢?

必须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正确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关系,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 三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三位一体、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托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二,这一革命道路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第三,这一革命道路理论,不是机械地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构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制度形态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其国体是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a国体特点: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b政体特点:民主集中制的人大制度c发展趋势: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第一,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为农民所有

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

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第二,没收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官僚资本,它是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垄断的资本主义,它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家垄断资本及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家资本;二是其他官僚、军阀所有的私人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具体说,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就是反对买办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从反对资产阶级的意义上讲,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中,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新生产力相联系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的政策。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也就是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为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服务的。

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留给我们什么?

(一)它留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1.统一战线(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首先,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以及发展不平衡所决定的。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首先,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民族压迫,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其次,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他们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当革命锋芒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的官僚资产阶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3)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验:*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一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二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质: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同资产阶级的联盟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所谓“又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所谓“又斗争”,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着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这样有利于合作。

 策略总方针:

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 进步势力: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 中间势力: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 顽固势力: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争取中间势力的条件:  共产党有充足的力量;  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  同顽固派作斗争并取利。  对顽固派斗争的原则:  有理 (自卫原则)、  有利 (胜利原则)、  有节( 休战原则)。

2、武装斗争: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武装斗争不是唯一的形式,武装斗争还要与工人斗争、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其他的斗争形式为武装斗争服务,以武装斗争支持和平斗争。

3、党的建设:

(1)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建设的特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十月革命之后,它是以中国工人运动为基础,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为榜样,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这是党成立的一个突出特点。第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共产国际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三,在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党内长时期存在的主要矛盾。 第四,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关系,是党的建设必须面临的又一个重要的课题。

第五,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武装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正确处理好与武装斗争之间的关系,是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好的重要的课题。第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建党理论。

(2)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只有加强思想教育,才能形成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在组织上的统一,党才有战斗力。

(3)党的建设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路线的中心内容就是处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农民问题,因而党的建设就是在同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同长期的武装斗争和解决农民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把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开展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了自己的先进性,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 《<共产党人>发刊词》

(二)它留下了共产党人必须熔铸的三大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它开启了中国独特的现代化道路,催生了中国梦:第一,这一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深化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其一,186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高度政治化与政治的高度军事化发展趋势,使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成为绝对真理。其二,中国近现代化社会变迁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社会二元化格局,其内部的矛盾冲突越到后期越剧烈并越带对抗性,使得唯有采取自下而上彻底翻转的革命,才能得到较有效的消解。其三,中国近现代化社会的特殊国情的两个主要方面(即中国领土主权完整不断受到列强的侵害及由中国首先是农业、农村、农民大国而产生的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民生存状况的改善是现代化变迁中的中心任务),其解决的途径也唯有革命一途。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效地清除了大多数严重阻碍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障碍。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得以启动,但是西方列强并没有真正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其侵略势力的在华存在不仅未援助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反而妨碍了中国本身各种现代化因素的成长。 封建主义的主要代表地主(豪绅)阶级是1949年前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阶级。这一阶级在现代化的潮流之下,既显露了其极端的反动、腐朽和落后性,又在其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分化和变动。长期以来它就一直是一个靠盘剥农民为生的阶级,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以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没落,其寄生性越来越突出,在精神和道德上已完全陷于破产。 官僚资本主义长期掌控着国家机器。它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高踞于社会之上并完全操控整个国家的强权机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妨害极大。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一,由于这场革命是从中国的过去继承下来的特定条件和经验的产生,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这就必定会将此前100余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所有积极成果及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完整地继承下来。其二,由中国内地农村发育成熟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以中国式的共产主义(马列主义)现代化发展新范式去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努力的胜利.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领导党、执政党,这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化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其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导向,其取得胜利的最主要缘由就是:一方面,它满足了当时中国现代化进程深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顺应了中国人对实现现代化的强烈渴求。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仅仅出于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组合商标的专用权保护下一篇:驻村脱贫攻坚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