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论文

2022-04-10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并按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

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常规护理上给予其舒适护理,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能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舒適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也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该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高 [1]。舒适护理主要考虑的是患者的舒适度,让患者能够从生理和心理感受到愉悦,舒适,进而提升治疗的疗效。本文主要就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观察,并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64)岁;患者病程在4个月-1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3.23)年。将6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其舒适护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如严密监测患者病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给予患者舒适的环境 舒适的病房环境,能够减少疾病带给患者的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应保持病房的舒适,调节病房的湿度和温度,并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

1.2.2 给予患者舒适的生活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常伴有气喘或水肿,因此护理人员在对其进行护理时,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视患者的病情,调整患者床头的高度,让患者能够感受到舒适感。同时,对于缺氧的患者,因根据其缺氧的程度,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此外,还应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排痰护理,护理人员应轻轻拍打患者的背部,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2]。

1.2.3 舒适的输液护理 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患者的输液进行护理。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输液的量,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加重患者心衰的症状。

1.2.4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病情的相关知识,用药的原则以及治疗的目的及效果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此外,对于出院的患者,应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1.3 观察标准 通过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实行打分制,总分为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分-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41%,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心脏的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带血的需要,只是组织的灌注不足或体循环静脉有淤血,该病属于进行性加重临床综合征[3]。慢性心力衰竭多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多发,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治疗的同时,给予老年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提升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模式的逐渐转变,临床护理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人性化护理方式。舒适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需具备专业的技术外,还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使其从心理以及生理上得到满足。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较为复杂,给予老年慢性心理衰竭患者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还能提升护理的质量,进而提升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本次研究表明,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9.41%,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舒适护理,不仅能够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还能进一步促进治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凤英.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8):1729-1730.

[2] 潘永华.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中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8):8-9.

[3] 徐玉云.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3):501-502.

作者:张国萍

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2:

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并按入院编号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整体护理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整体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该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因此对临床护理的要求更高。本次研究中探讨了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13例;患者年龄62-74岁,平均年龄(69.8±1.8)岁;其中心功能等级为:18例Ⅱ级,12例Ⅲ级。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14例;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年龄(70.2±1.5)岁;心功能等级为:17例Ⅱ级,13例Ⅲ级。两组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伴有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心脏疾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整体护理。整体护理的具体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心理辅导,协助家属使患者重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②知识宣教,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疾病,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需及时进行解答[1]。③环境护理,加强对病房的护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病房环境。④生活护理,包括为患者调整体位,指导患者饮食、用药、排痰等,并对患者进行卫生护理、排便隐私护理及吸氧护理等[2]。

1.3 评价指标

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 +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录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处理,录入过程客观真实,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观察组中有有2例(6.7%)复发,对照组有7例(23.3%)复发,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其中发生左心衰竭的情况较为常见,而左心衰竭也常引起右心衰竭,进而引起全心衰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室功能损害,因而引起肺部等其他相关部位发生病变,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3]。

由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进行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均需要护理人员进行辅助协调。本次研究中采取整体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为7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7%,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整体护理针对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了针对性护理,其护理过程更加全面有效,更能体现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因此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患者因病症影响自主咳痰时常无力排痰,整体护理中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辅助排痰;在患者排便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注意卫生护理,减少了感染发生率;患者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松弛、压疮等,整体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定期变换患者体位,并对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针对性按摩,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患者因心力衰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整体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定期观察患者的临床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适量供氧,因此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后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升[4]。综上所述,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模式护理,能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耿巧玲. 整体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5):108-109+112.

[2]崔一梅.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2(11):135-136.

[3]刘伟兰. 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09(11):220-221.

[4]于丹. 整体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积极作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04(08):1946.

作者:佟小建

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护理论文 篇3: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考察临床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恢复的推动作用。结果经药物治疗和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后,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具有推动作用,应加强临床护理干预。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药物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49

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急性心肌炎、心肌梗塞、毒血症、急性肺气肿等疾病变引起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心脏排血量急剧降低,引起各组织、器官等血液严重供应不足,导致肺静脉、动脉等出现淤血的综合症。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急性左心衰竭,以肺水肿或者心源性休克为主。故对其采取全面及时合理的救护措施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急性心力衰竭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危及患者的生命,一旦发生,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才能使患者脱离危险。笔者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和临床护理资料,总结经验,以期为临床救治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提供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2例,男45例,女2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6.5±9.5岁,其中有36例为左心衰竭,29例为右心衰竭,7例为全心衰竭,5例为心肌梗死患,2例为扩张型心肌病。

1.2药物护理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休克、意识不清者以及已经发生呼吸抑制和肺内感染者的患者,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吗啡3-5mg,然后采用皮下或者肌内注射吗啡2-5mg,不但能够使患者安静,防止患者躁动而加重心脏的负担,还能够舒张外周的小血管,减轻心脏的后负荷;使用一些快速利尿药,同时记录患者的尿量,时刻注意钾、钠等电解质的变化,防止电解质出现紊乱;针对患者的具体状况,静脉滴注硝普钠以扩张血管,并严密监测血压,药物应现配现用,避光保存。静脉注射强心苷类药物,直接作用于心脏,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脏的输出量;另外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适当的药物进行救治。

1.3护理方法

1.3.1一般护理帮助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半坐卧位,双下肢下垂姿势,以便减少静脉回流;病床应当调整至适宜的高度,提供依靠物,防止患者坠床;保持病房内安静舒适,室内通风透气,防止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普通患者采用鼻管给氧,病情特别严重者采用面罩呼吸机进行治疗。

1.3.2心理护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相对比较严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明确治疗目的,陈述有可能出现的意外和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使患者及其家属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以便取得理解,支持与配合;同时尽量安慰患者家属,让其不要过分焦虑,以免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压力,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应让患者家属获得知情权,同意并签署病危通知单及治疗同意书,防止医疗纠纷的出现。

1.3.3基础护理认真仔细做好口腔、皮肤、大小便以及日常饮食护理工作,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过程中,按时给患者擦拭身体,勤换床被,每天注意给患者清洁口腔;病危时应禁食,病情稳定后宜少量多餐,给予易消化,低热量的食物,尤其要注意晚餐不宜过多,同时要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量,补充适当的水,多食瘦肉,新鲜蔬菜及水果等食物。

1.3.4康复护理适当的运动是患者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等相关运动,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監督指导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做一定量的运动,从而达到既可以防止患者因卧床导致的静脉血栓,也可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2结果

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有效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的临床护理后,均度过了危险期并得到有效的恢复,未出现死亡的情况,患者对临床给予的细心、周到和体贴的临床护理非常满意,满意率达到了100%,提高了护理工作在临床疾病治疗中的地位。

3讨论

3.1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并发症种类也非常多,有的并发症十分的严重,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出现组织、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不可逆性的器质性损伤,机体的主要功能减弱甚至衰竭,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一旦发生急性心力衰竭,必须尽早进行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3.2临床治疗急性心力衰竭,除了给予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以外,还离不开良好的临床护理,熟练、细致和体贴的临床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减少药物的使用,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因为临床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救治的药物,作用均比较强烈,在产生预期的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副作用。

3.3护理干预应该做到熟练、细致和体贴,急性心力衰竭抢救时一般都比较急迫,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才能有效地协助医生抢救病人,赢得救治时间。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及时告知医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临床中出现的“意外”,对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应重视心理护理,使患者的身心均得到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张淑荣.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8-249.

[2]徐向阳.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6:98-99.

[3]黄培.2例爆发型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5B:46-48.

[4]顾玲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2:310-311.

[5]陆焱.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8,5(29:138-139.

[6]施韶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30:6680.

作者:云玉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职校思想政治理论特征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