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2022-08-01

第一篇: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土地信息系统(小)

土地信息:表示土地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土地信息系统:以土地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土地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空间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土地信息并应用和传播土地信息,为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空间参考系:用数学方法来定义地面实体在通用坐标系中的绝对位置和大小

地图投影: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空间数据质量评价:就是利用空间数据质量标准要素对数据所描述的空间、专题和时间特征进行评价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描述了数据仓库的数据和环境。 拓扑关系:反映图件要素空间上相关性的关系

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现点线面地理实体位置及关系的数据结构。

数据字典:对于整个空间数据库的总体和详细的小结,可视为一个LIS数据库的蓝图,帮助用户理解整个数据库组织和内容,以便更好地使用数据库。

空间分析:是基于土地对象的位置和形态的空间数理分析技术,是指接近、毗邻、符合、交叉和其他模式的拓扑关系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取和传输空间相信

空间插值: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以便与其他空间现象的分布模式进行比较

土地信息可视化:运用地图学、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地学信息输入、处理、查询、分析以及预测的数据及结果采用图形符号、图形、图像,并结合图表、文字、表格、视频等可视化形式显示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土地数据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

土地信息系统的组成:由硬件、软件、数据库和人组成 地图投影按变形性质分为:等角、等积和任意投影

LIS中代码的种类:分类码和标识码

LIS中信息的种类:分为空间信息,属性信息

土地空间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有传统的手工方法、元数据方法和地理相关法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概念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空间要素种类:点线面;拓扑要素种类:图斑,弧段,结点 主要拓扑关系种类:1.拓扑关联性2.拓扑邻接性3.拓扑包含性 数据库主要数据模型:1.层次模型2.网状模型3.关系模型4.面向对象模型5.时空模型

土地信息可视化的类型:1.地图可视化2.多媒体土地信息3.三维仿真地图4.虚拟现实

土地信息的主要表示方法:用文字和数字、专题地图、语音表示 坐标系的种类:用户坐标系;规格化数据库坐标系;设备坐标系 土地信息的基本特征?

答:除了具有共享性、客观性之外,还有区域分布性、数据量大、信息载体的多样性和土地信息的动态特性。

我国主要地图投影方式

答:1.高斯-克吕格投影:是一种横轴切椭圆柱等角投影。这种投影是将一椭圆柱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某一子午线相切,椭圆中心轴通过地球椭球的中心,然后用等角条件将中央子午线东西两侧各一定经差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圆柱面上,并将此圆柱面展成平面,即获得高…投影2.Lambert:是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这种投影是将一圆锥面套在地球椭球外面,将地球表面上的要素投影到圆锥表面上,然后将圆锥沿着某一母线(展开),即获投影。 土地数据的主要来源及获取途径

答:来源:1.土地专用图2.地面测量的数据3.航空与车载的CCD图像4.GPS和数字地图5.统计数据;获取途径:1.野外实地测量2.摄影测量3.现场专题考察与调查4.社会调查与统计5.利用已有资料。

土地数据库中元数据的主要内容

答:1.对数据集的描述,对数据集中各数据项、数据来源、数据所有者及数据序代等的说明2.对数据质量的描述,如数据精度、数据的逻辑一致性、数据完整性、分辨率和元数据的比例尺等3.对数据处理信息的说明,如量纲的转换等4.对数据转换方法的描述5.对数据库的更新、集成等的说明

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结构的主要特点

答:栅:1.离散的量化栅格值表示空间对象2.位置隐含,属性明显

3.数据结构简单,易于遥感数据结合但数据量大4.几何和属性偏差

5.面向位置的数据结构难以建立空间对象关系;矢:表示地理数据的精读较高;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完整的描述空间关系,图形输出精确美观

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对比

答:优点:矢量数据:数据占存贮空间小,空间位置精度高,空间关系描述全面,容易建立拓扑关系,空间和属性数据综合调查更新方便。栅格数据:数据结构简单,叠加分析方便,容易描述边界复杂模糊的事情,能直接处理数字图像信息,能直接栅格状设备输出图形。缺点:矢量数据:数据结构复杂,处理位置关系费时,地图叠加分析比较困难,边界复杂模糊的事物难以描述,不能直接处理图像信息,与DTM和RS结合困难等。栅格数据:数据贮存量大,空间位置精度低,输出地图不美观。

18.。

图幅拼接的主要步骤

答:1.逻辑一致性的处理2.识别和检索相邻图幅3.相邻图幅边界点坐标数据的匹配4.相同属性多边形公共边界的删除

主要空间分析方法

答:基本图形分析、数字地形模型分析、空间变换分析、网络和仿真模型分析和空间插值

第二篇:专题信息调研-土地资源管理

信息检索课程考试

专题信息调研

本次考核为进行专题信息检索并撰写相应的检索报告,独立完成。交打印版和电子版(电子版文件命名格式例:0801土资3208000000姓名-课题名称),由学委收齐在第17周周五上午课间交至图书馆3楼301办公室,过时不候。报告应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分析、检索工具、检索策略、检索结果、文献综述各项内容。封面见下页。

1、课题名称。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自拟。课题范围应大小适中,名称中至少要包含两个主题词。

2、课题分析。主要有:关键词(中英文)及简要解释,课题的学科,课题内容简介等。还可简单说明选题原因。

3、数据库选择。列出所有准备使用的数据库和网站名称。不少于4个数据库。

4、检索策略记录。记录每个数据库的检索策略和结果数量。

5、检索结果筛选、浏览和记录。均以文摘格式记录。

(1)检索出中文期刊论文7篇,其他2种类型文献各1篇。中文期刊论文还需给出引文格式。

(2)检索出英文文献1篇,并翻译题名和摘要的第一句话。

其他类型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文献、图书、科技成果、标准等均可。

(3)一篇中文文献的全文的第1页。

6、综述。概述你对课题的认识,如课题现状、特点、发展趋势、提出建议等。可引用所查文献,但不可大段复制,不少于400字。两种形式任选一种即可。

7、附加:技巧、心得与建议。有感而发,长短不拘。谢绝网上下载。

本次作业的参考资料包括:专题信息调研说明、学生优秀习作。

说明:

1、查关键词的英文、解释可用CNKI的工具:http://dict.cnki.net/

2、请在课堂时间先通过学校图书馆访问各数据库,以下载全文和查得英文文摘。未查完的中文文摘可直接通过几个数据库的主网站检索。(无下载全文的权限)

.cn

以下课题可供参考选用:

1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2关于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问题研究

3住宅小区建设中的环境监理体系研究4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5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及展望6房地产泡沫研究

7商业地产的发展与趋势8轻轨与城市发展

9我国城市近年的户型研究10近年的房地产政策对楼市的影响研究 11土地储备开发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12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

13土地储备开发与轨道交通发展14房价与基准地价的关系研究

15关于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问题的探讨16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中的问题分析 17我国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研究18谈土地征收程序中的问题

19关于住房保障问题的分析20城市化与房地产业互动关系研究 21房地产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22土地违法违纪问题研究

23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研究24房屋拆迁及安置补偿问题探讨

25试论如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26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27中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28高校物业管理的重点与对策研究 29城中村改造的问题、模式与对策研究30房地产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与对策

31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评价研究32房地产企业应对低碳经济挑战的策略研究 33城市中、低收入者住房供应模式与途径研究

34产业转移对土地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35耕地价值估算研究36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37房地产开发企业介入物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3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理念创新与实践

2010—2011学年度第 二 学期

信息检索与利用专题检索报告

课题: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手机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第三篇: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概述

我们针对当前国土行业信息化特点,以全国试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为基础,提供地、市、县级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计算机辅助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包括规划编制、规划出图打印、规划成果管理和规划实施等。系统基于工作流及Internet环境Web技术的集成和C/S模式下地图处理的办公服务,旨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的有效管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

2. 体系结构

2.1 技术架构设计

随着WEB技术的成熟,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采用Browse/Server网络结构建立GIS信息系统完全成为可能。采用这种胖服务器,瘦客户端的运行模式,主要的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完成,应用程序在服务器安装,客户机不用安装应用程序,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免费的浏览器来完成。

采用这种B/S结构,大大的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另外,C/S方式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与B/S方式相比对图形数据具有很强的编辑处理能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效率较高。B/S方式和C/S方式各有优缺点,可以互补。因此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所以,本系统采取以Browse/Server为主,Client/Server为辅的技术架构模式。(如果用户需要,也可提供纯粹的单机系统)

2.2 系统软件平台架构

系统分为三大个部分功能:规划辅助编制系统、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系统辅助子系统,其中规划辅助编制系统为Client/Server结构,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和系统辅助子系统为Browse/Server结构,地图有关应用采用WEBGIS

方式实现。

整个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可为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表现层三层架构,其中在业务和数据库之间为系统平台,主要处理系统数据和业务之间的基础工作系统采用组件式GIS软件、COM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采用三层模型,使系统同时运用Browse/Server结构和Client/Server结构,真正实现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图)

3. 技术实现

3.1 系统特色

3.1.1.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工作流技术是使处理过程自动化,实现过程中各参与者(人或者应用)之间的协调功能,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工作流是根据一组定义的顺序规则,使文档、信息或者任务在参与者之间传递,实现商业过程部分或者全部自动化。

在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过程中,整个审批业务过程包括从立项到审批通过,是一个由多部门协同操作共同完成的过程。引入工作流技术,在对土地利用规划业务流程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效率,满足当前机构调整引起的业务变更和业务流程调整的需要,有利于增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1.2.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相比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能更容易地分析业务对

象,并做出准确而形象的设计。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利用各种CASE工具实践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3.1.3. 真正意义上的三层架构

采用微软的.Net技术和SDE搭建真正的三层架构。数据服务层采用大型数据库SQLServer构建;应用表现层包括浏览器和客户端应用程序。

3.1.4. 海量数据图、属一体化管理思路

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特点,存储和管理海量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是最基本的要求。主要采用SQLSERVER大型数据库和MAPGIS公司SDE空间引擎来实现海量存储;同时在软件中融入核心的业务管理思想,保证图形和属性的一体化管理。

3.1.5. 采用B/S结构和C/S结构的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将规划编工作中各种图形、图象、文档、等案卷的各种信息自动处理采用C/S方式实现,而规划实施管理属性数据编辑、浏览的和空间数据浏览为主的模块采用先进的三层B/S结构,以方便用户用户操作。

3.1.6. 功能强大、实用,可维护性、可移植性高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设置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保持各模块之间良好的独立性。所有操作界面遵循现有操作界面规范,C/S结构的遵循Windows应用程序的规范。B/S结构的遵循Web界面的开发标准,以减少用户的学习时间和缩短用户的适应过程。

4. 模块功能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管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图文一体化规划辅助编制、规划实施管理、数据交换、系统辅助功能模块等。系统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系统功能结构图)

4.1 规划辅助编制管理

4.1.1 规划辅助编制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计算机规划图形编制,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其中包括的各种规划和对乡镇的规划进行辅助编制。

4.1.2 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管理

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实现按照法律程序对以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题规划、专项规划进行局部图形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建立规划审批材料和有关说明材料的管理和成果输出;同时包括历史纪录的管理、历史记录的查询、与现状的比较等。

4.1.3 查询分析管理

主要实现以属性方式或图形化拉框、拉圆、多边形、折线等方式实现对基础地理要素、基期信息和规划地理要素进行查询,以辅助规划编制、规划调整和规划修编。

4.1.4 规划成果管理

规划成果管理是指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或规划修编、规划调整的成

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的图件成果和文档成果进行查询检索、浏览与输出等,其中包括县级规划成果和乡级规划成果。

4.2 规划实施管理功能

用地计划编制、用地计划管理、耕地保护、其他实施管理不是流程性业务,为独立功能点类型的业务;申报资金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占补平衡型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规划审查、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项目用地报批是流程性业务,在各个流程的页面中完成相应的功能即可。

4.2.1 土地利用计划管理

主要实现根据《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法》的规定,辅助编制土地利用计划建议,同时可以实现上级部门下达的计划指标(包括追加计划指标),辅助拟定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系统自动进行指标统计、核算计划执行情况,计算上节余指标,还可以输出台帐。

4.2.2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

实现单独选址和城镇分批次建设用地项目的受理、踏看登记、立项、预审报告书编制和台帐管理、自动生成预审登记卡。

4.2.3 建设项目用地报批

完成以下工作,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审查意见、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是否合理、规划调整布局及面积说明、是否列入本计划、是否可以追加、计划核销。

4.2.4 其它规划审查

实现对其他部门的审查项目进行管理,包括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书管理和审查意见的记录。

4.2.5 耕地开垦费管理

实现对耕地开垦费管理包括开垦费征收标准管理录入与查询和开垦费征收台帐记录的管理。

4.2.6 开发整理复垦审查

乡镇国土所向局呈报申请立项报告(即项目申请书),局应对申请书进行登记审查处理的工作流程。

4.2.7 专题分析与查询统计功能

实现计划执行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分析、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同时可以对规划实施业务进行查询和统计并可以输出报表。

4.2.8 红线图绘制管理

主要实现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绘制审批项目的红线图,并可以进行打印输出,同时还可以有关地理要素进行空间查询分析。以便于项目审批、决策支持提供更完备的信息。

4.2.9 空间数据交换模块

实现系统能够对符合《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数据vct或txt格式进行导入,同对数据进行格式检核和逻辑检核,记录有关数据质量情况。同时还可以把系统中指定数据进行导出,并以《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所规定格式的<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进行vct或txt格式保存。

4.2.10 系统辅助功能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含用户与权限管理和日志管理两大功能。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属性输入、用户角色的输入和修改、用户对应的系统、用户的权限设置等。

日志管理主要实现对用户名对系统的操作模块名称、访问时间和所作操作等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追踪系统操作的记录。

4.2.11 业务工作流程管理

实现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业务的流程定义、流程修改和流程删除。

4.2.12 基础数据维护

对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定义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数据进行维护。

4.2.13 业务台帐管理

此模块用于生成所有业务台帐。

本文档的格式有点混乱,需要调整一下

第四篇:土地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土地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报告

( - 学年第 学期)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评语:

课程设计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1-

一、课程设计概述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课程设计的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是基于arcgis10.1软件和国家标准分幅的1:100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通过矢量化、建立个人地理数据库、空间分析等操作汇总统计相关数据。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3.课程设计的设备和材料

arggis10.0 、国家标准分幅J50 G 034033土地利用现状图.JPG

二、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

1.用相应数据及安装包按指定方法安装arcgis10.0软件

2.首先在arcatalog中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3.对矢量化的标准图进行标准化

4.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等线状要素进行矢量化。(此步骤比较复杂,工作量大,是后面工作的基础)

5.赋予属性: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线状地物赋属性(地物编码、要素代码、地物宽度、线状地物面积)

6.将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行政区划”区并赋予相应属性(权属单位、权属单位代码)

7.将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合并生成“地类图斑”区并赋予相应属性(地类编码、地类名称) 8.面积的计算和汇总统计

9.最后对图形进行适当修饰和添加标注

三、用arcgis完成土地信息系统的详细步骤

1.建立personaldatabase

-2- 在arccatalog中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要素数据集—-要素类

2. 镶嵌配准

在arcmap中对所要矢量化的标准图进行镶嵌配准 (1)在arcmap中,添加”影像配准“工工具。

(2)在”影像配准”工具栏上,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 (3)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4)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3.矢量化(分别对线。面进行矢量化)

分别对农村道路、高速公路、沟渠、地类界、村界、乡镇街道界等线状要素进行矢量化。 添加编辑器工具条---开始编辑

下面我就村界跳线绘制的问题作以详细介绍。

第一步在停止编辑的状态下打开村界属性表点击“添加字段”在对话框中名称写“xianxing”类型选“文本”

第二步打开属性对话框在“符号系统”选项卡中双击“类别”,“值字段”选择刚添加的那个字段“xianxing”点击“添加值„”按钮。分别将“shangtiao”“xiatiao”“butiao”“shuangtiao”添加上去。然后为每一种类型选择相应的跳线类型。 4>在绘制的过程中是否每当遇到交点都要捕捉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清楚图斑的形成。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有线状要素构成一个封闭区域,不管它们是否属于一个地类,就要构成一个图斑,就要有一个单独的图斑标号。此外拓扑造区就是靠它们的节点关系造区。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在绘制的过程中每当遇到交点都必须要捕捉。

此外在这一步中还要注意线的自相交问题、封闭线的绘制等问题。

面区域矢量化和线状矢量化雷同,在此不重复。 -3-

4.给图形赋属性

分别对“地类图斑”“行政区划”“农村道路”“沟渠”高速公路”赋予相应属性 下面以“地类图斑”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过程

第一步在停止编辑状态下在属性表中添加“dilibianma”“dwmc”字段 第二步在编辑状态下依照原底图依次给字段“dilibianma”赋予相应值 第三步依照字段“dilibianma”给字段“dwmc”赋予相应值 在这个步骤中是通过按属性选择统一赋值。 具体步骤如下 1)点击编辑条的“属性”按钮

2)在打开属性表点击“按属性选择”输入相应查询语句并在属性对话框中统一赋“dwmc’ 5.计算相关面积

1)将赋完属性的农村道路、沟渠、高速公路进行合并生成线状地物图层(XZDW)并将其中的

-4- 线打断 2)赋QSDM ○1在ARCGIS中主要运用工具箱→分析工具→叠加分析→标识这一工具实现赋QSDM。用“行政区划”对“地类图斑”进行标识生成DLTB-QSDM区图层 3)线状地物(XZDW)的地类面积(DLMJ)和扣除系数KCXS的求取

KCXS的求取

打开XZDW-QSDM-KCXS属性表添加kcxs字段,并对该字段运用字段计算器进行运算。 dlmj的求取

在属性表中用字段计算器由shapelenth与dwkd相乘为dlmj 新建kcmj字段类型为float型赋值为dlmj与kcxs的乘积 4)dltb的dlmj的求取

运用工具箱→分析工具→叠加分析→空间连接这一工具

将XZDW-QSDM-KCXS用空间连接到DLTB-QSDM命名为spatiallink区 5)最后在excel中运用数据透视表功能及完成各类数据的汇总. 6.给图斑区赋相应图形参数。

在最后生成的区给结合底图将其赋予相应的图形参数这一步是根据已赋的字段“地物名称”(dwmc)利用已给符号库来快速给相应的图斑赋图形参数的。具体步骤如下。 1)加载二调符号库和相应字体库

1>将字体库直接拷贝到操作系统共的字体库中即可。 2.>将所给的二调符号库添加到arcgis系统中

“自定义”→“样式管理器„”→“样式„”→“将样式添加至列表„”选择相应符号库即可。

3>在相应区中打开属性对话框在“符号系统”选项卡双击“类别”在“值字段”中选中“dwmc”字段点击“添加所有值”则出现所有地类的图例依次将其修改成正确的土里即可。 7.标注

给上一步赋好参数的图形显示地类编码和权属单位。

打开spatiallink的属性对话框打开“标注 ”选项卡选中“标注此图层中的要素” 第一次标注方法选择“以相同方式为所有要素标注” 标注字段选择dilibianma即可

第二次标注方法选择“定义要素类并且为每个类加不同的标注”点击“获取符号类”在类中

-5- 选择“村庄”标注字段选择“quanshudanwei”即可

四、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时间比较仓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和问题。以前对于独立完成图的基础比较弱,没有这方面的经历,所以刚开始比较迷茫,作图时出现了很多错误,只能靠同学交流、相互帮助。此次课程设计比较系统的考验了我们作图过程中整个步骤,使我们对arcmap的有关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和了解,对矢量化、校正控制、图形的相关编辑有了更深理解,也使我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为我们今后从事有关土地方面的图形编辑。处理奠定了基础。课程设计是课程学习后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对课程理论的综合和补充,对加深课程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6-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了我们运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我们分析和解决本课程范围内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7-

第五篇:mapgis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土地资源网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库流程

〈一〉数据准备 任何一个系统的建立,都离不开数据的准备工作。土地利用系统的数据准备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大类。

一.空间图形数据的准备 在准备空间数据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数据文件分层:图形数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层: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所有权层、争议层、海域陆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注意:与MAPGIS 中的图层概念不同,这里指土地管理中的专题数据层,一个数据层就是一个文件。

2.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分层后的数据文件名规则为:按照汉字首字母+时间年份。 3.空间图形数据的采集及入库。图形的采集范围如下:

①行政辖区:行政辖区包括各级行政界线,分别以相应的线型符号表示。在系统中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面拓扑关系,即凡是由行政界线构成封闭域的就将其作为一个村级单位对待,行政级别向下顺延。 行政辖区内部的飞地和插花地不在该层中表示,而在下述“所有权”层中表示。

② 所有权:所有权在系统中主要用于飞地的处理。 ③图斑层:图斑是指相同用途的地块所构成的区域。 ④线状地物层:线状地物是由各类线状地类构成的。凡是难以在常规图上按范围进行表示,只能通过长度与宽度来描述其占地范围的地类都称为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零星地物是指面积小,无法在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图斑。 ⑥海域与陆地:海域与陆地层以低潮线为准,海岸线以内为陆地范围,海岸线以外为海域,海域中包括海岛。

⑦坡度图: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将坡度分6个 级别。与此相对应,在详查系统采用6个级别对坡度进行编码。其中,“0”表示 0-2 度,“1”表示 2-6 度,“2”表示 6-15度,“3”表示15-25度,“4”表示25-35度,“5”表示35度以上。坡度的区域划分不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⑧其它。其它主要是地形图和便于看图的符号、注记等,它们无属性,不参与详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 4.变更图形数据的采集:采集对象仅包括图形或属性发生变化的部分。变更数据的采集是以为单位进行的,从初始化数据库到变更之间的资源变更为多变更,初始变更以后每进行一次变更。变更数据采集的内容仅仅是变化的部分,各图层是分开来进行处理的。具体如下: ①行政辖区的变更:行政辖区变更的数据采集只采集发生变化的那一部分现状。

② 所有权变更:所有权变更主要是飞地调整,征用等原因引起的,其主要是影响土地产权关系和按权属统计的结果。所有权也是做为单独的图层。其变化也是单独处理。

③ 图斑变更:图斑变更主要由于土地利用类别发生变化引起的,其影响是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变化。图斑变化与行政辖区、线状地物及零星地物的变化会相互影响。由于采用分别处理和各自分层以及综合分析技术,使得其相互影响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得以解决,对数据采集来说,变更图斑的采集包括属性(指地类等)和形状发生了变化的部分。

④线状地物变更:只采集新增的线状地物和经过改造发生变化的线状地物。

⑤零星地物变更:新增零星地物的数据在零星地物变更数据时采集。

⑥陆地、海域及海岛变更:陆地、海域及岛屿变更的数据采集只表示相对变化部分的现状数据。

⑦坡度图的变更主要是由地形变化引起的,对资源信息而言, 其变化过程不明显,而且资源信息中坡度信息只对耕地类的数据处理有影响,对其它地类不产生作用,因此暂时不对坡度图做变更处理,必要时可以对局部坡度图单独进行更新处理。

二.属性数据的采集属性数据是系统进行统计并输出成果的依据,图形只有输入准确无误的属性后,系统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本系统的每个数据文件都有特定的属性结构。在属性数据录入前,各文件必须建立相应的属性结构。

1.编辑属性结构。考虑到本系统的文件属性结构多且繁杂,系统提供了“建立属性结构” 这一工具来为本系统的数据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从而可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文件属性结构与系统要求不一致,保证了系统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后期数据处理的顺利进行。

2.使用详查面积进行简单的报表统计时,必须输入以下属性字段的数据。 A.行政辖区:权属代码 B.地类图斑:图斑号、地类码、权属代码、权属性质、权属部门、毛面积。 C.线状地物:线地类码、线宽度 注意:输入线扣除方式时,属性值的填写将直接影响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的多少。具体可分为以下5种情况: ①缺省方式:该字段中不填写任何数据,则线在图斑内时全部扣除,在边界上对半扣除(一边为城镇除外)。

②全部左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1。 ③全部右扣:针对在两个图斑边界上的线有效,考虑线的方向,该字段中填0。 ④全部不扣:该字段中填 -1。

⑤按比例扣:该字段中填写左图斑的扣除比例,例如 0.2 或 1/5, 系统自动按比例计算右图斑要扣除的线状地物面积。

3.属性数据的录入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采集:

①手工输入属性。对于区文件而言,主要是行政辖区的权属代码和地类图斑的图斑号。 ②根据文件输入属性。通过该功能,可将某一文件中已存在的属性输入到另一个也有相 同属性内容的文件中。如:将行政辖区文件的权属代码输入到图斑文件的权属代码中。 ③使用外部数据库。利用已输入属性的属性字段外挂大量的其它属性。

三.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输入流程矢量化扫描光栅文件(在输入编辑系统中分别矢量化出行政辖区边界线、地类图斑边界线、飞地边界线、权属争议边界线,并保存为相应的线文件)——误差校正矢量化后的线文件(误差校正系统中)——投影变换(将校正为毫米单位的线文件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线文件)——多幅图拼接(在地图库管理中将投影变换后的线文件入库拼接并接边)——拓扑造区(在输入编辑中利用已接好边的边界线文件造区)——利用属性数据输入的三种方法输入单幅图的属性——多幅图拼接(在地图库中将点线面文件同时入库,一般不需要拼接。入库后利用区域检索功能输出整个县市的行政辖区图、地类图斑图、线状地物等等)。 〈四〉 初始建库

1.建库前的准备:

①新建数据字典。主要是建立行政代码库。

②建图幅索引。即:平台中的接图表。

③项目:项目即平台中管理多个文件的工程。一般说来,一个的数据文件或同一年不同阶段的数据文件构成一个项目。

2.初始建库。初始建库过程中应注意:

①系统会根据数据字典定义的文件命名规则来改变文件的名称。所以要先修改系统建库时间及项目描述时间,然后再添加文件到工程。 建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图斑面积类型的选择。图斑面积类型有详查面积和计算机面积两种,在建库时选择哪个类型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数据综合处理流程和表格汇总的结果数据。使用计算机面积是今后的趋势,对于计算机面积,数据的采集和数据的处理完全是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的。图斑文件可以完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据采集时,可以仅采集地类界(还是将其存为图斑文件),但真正的图斑文件实际上是由行政辖区和地类界叠加处理而生成的。当然,使用计算机面积时,图斑文件的采集也可以以图斑为单位进行采集。

〈五〉 修改编辑 该功能主要是对建库后的个别数据进行修改编辑,即:系统工程建立之后进行。在但在对数据修改编辑前,必须要求与该数据相对应的文件处于可编辑状态。〈六〉 查询、统计查询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条件跳转查询。属性跳转查询。

2.图数查询。包括以下两步:

①通过“功能设置”设置查询范围和查询方式;

②利用“查询”功能查询。 3.辖区查询。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4.略图查询。略图查询与图数查询操作类似,分两步。

〈七〉 数据变更处理及报表统计这一部分是本系统的重点掌握部分。它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处理步骤: 1.数据综合处理。数据综合处理步骤因建工程时选择的面积类型不同而不同。若选择详查面积,则流程为:

①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

②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主要是基年数据与变更数据的叠加生成统计前的现状数据。 各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具体如下:

1)辖区变更:行政辖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建立基础信息,由于行政辖区也有重新划分等原因,因此行政辖区的处理也需按变更进行。对于基年行政辖区在变更没有变化的,直接复制基年行政辖区信息到变更作为变更的行政辖区的信息。对于行政辖区在变更发生变化的,则通过空间分析进行行政辖区信息变更,以新的行政辖区的信息作为变更的行政辖区信息。

2)图斑变更:图斑变更处理包括两步。 A.图斑变更处理:图斑地类或形状的变化引起的变更。以基年图斑为基础与变更图斑部分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得到新的图斑 B.辖区变更处理:辖区调整引起的图斑变更。以图斑变更处理得到的新图斑为基础与变更辖区进行空间叠加处理,生成本末作为表格统计依据的图斑,同时该图斑文件就是下一的基年图斑。下一个的图斑信息再以该图斑信息为基年图斑进行处理,直到所有图斑信息处理完毕。

3)线状地物处理:

4)零星地物处理

5)所有权信息处理:所有权主要处理飞地,基年所有权信息是通过行政辖区信息,与所有权基础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生成所有权信息的。变更的所有权信息是通过基年的所有权信息与变更发生变化的所有权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形成变更的所有权信息。

6)海域与陆地信息的处理:海域与陆地的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所有也是按进行处理。对于变更发生变化的海域与陆地,则通过基年海域与陆地信息对变化部分的海域与陆地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处理后,形成新的海域与陆地信息,对于海域与陆地没有发生变化的则复制基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作为变更的海域与陆地信息。

7)坡度图的处理:坡度图主要体现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要求的0——2度,2——6度,6——15度,15——25度,25——35度,35度以上6个坡度级之间的坡度区域分布情况,由于级内坡度变化对数据基本不产生影响,因此坡度图的信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不做处理。 若使用计算机面积,则处理流程为:

①综合处理生成资源现状文件。

②图斑边界剪断线状地物(此时,图斑文件即第一步生成的资源现状文件)。

③单层数据的变更处理:主要是基年数据与变更数据的叠加。具体处理情况与详查面积相同。

④综合数据处理:综合数据处理是将每一的图斑信息,线状地物信息,零星地物信息,行政辖区信息,所有权信息,海域与陆地信息,坡度图以及初始划定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处理,形成土地资源现状信息,该文件就是最后用于统计的图斑文件。在该资源现状文件的基础上进行变更处理(即将两个的土地资源现状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就可提取资源动态信息。对于使用详查面积的用户,数据综合处理是不必要的。 退出数据综合处理后,再利用“添加项目到工程”的功能将生成的资源现状文件添加到工程中。

2.功能设置:设置统计精度及地类统计级别。

3.数据预处理。通过数据预处理统计要扣除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的面积。

4.多种报表的汇总及输出。系统提供了按国家标准的全套土地详查表格输出。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土地统计台帐、土地统计簿、土地面积汇总表等表格。 注意:若所需要的地类级别与本系统的不一致,可以修改表格模 板。表格模板在template文件夹中。 〈八〉数据输出

1.图形数据的输出。系统根据土地详查出图需求,提供了以下多种出图方式。包括:按标准图幅输出,按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资源网 权属输出,按行政辖区输出,任意裁剪输出。

2.属性数据的输出。

土地资源网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特岗教师教育事迹下一篇:塔吊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