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怎样运用问题教学法

2022-09-11

问题教学法源远流长, 20世纪初, 杜威曾提倡过问题教学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当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这种人才不但应具有良好的德、智、体、美、劳基础, 而且要有很强的创造和适应能力。问题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那么, 问题教学法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 问题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1.1 充分尊重学生, 激发热情

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使学生思维活跃, 求知欲旺盛, 敢想、敢说、敢做, 乐于发表意见, 敢于大胆创新。所以教师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去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 允许学生出错,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 鼓励大胆创新。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和解题方法, 教师要充分肯定, 善于发现学生回答问题中合理的因素。反对“师道尊严”, 反对训斥、讽刺、漫骂、惩罚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2 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能机械地把知识塞到学生的头脑中去。这样不但收不到效果, 反而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不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诱导, 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1.3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求知的前提。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的学习。使思维更加活跃, 更容易发现新情况, 解决新问题, 获得新知识。所以, 兴趣和爱好是问题教学法的重要心理因素。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一, 我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 电教媒体正是以它集图、文、声、色于一体的特点,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新中国的成立》一节时, 我给学生播放了《开国大典》一段录像, 学生心情非常激动, 兴致高涨;第二, 我特别注重一堂课的导入, 常以歌曲、谜语、故事导入, 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一课时, 我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扣住学生的心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1 鼓励自学存疑、疑而发问、问而求答

每堂课一开始我总是布置学生自学, 然后自己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 学生自学后纷纷提出问题: (1) 英国为什么发动侵华战争?是不是因为林则徐禁烟? (2)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了? (3) 《南京条约》中英国为什么提出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 为什么鸦片战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 如果林则徐不禁烟, 英国是不是就不发动鸦片战争了?针对这些问题, 我或者是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答案;或者是通过学生讨论争辩求得正确答案;或者是教师进行点拨, 有浅入深, 层层启发, 得出答案。这样, 学生在自学、问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2.2 发挥想象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教学时,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 尽量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鼓励想象, 促发想象, 让学生在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学到英雄邱少云时, 我让学生想象邱少云烈火烧身一动不动的情景。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邱少云在烈火中一动不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加深了学生对英雄的印象;又如在学习《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课时, 我在讲汉高祖刘邦的休养生息前,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汉高祖, 面对汉初经济的萧条你想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恢复经济?”学生展开想象, 把自己想象成汉高祖, 做出自己的决策。这样通过引导学生想象, 培养了学生的决策能力, 展现了智慧的无限潜能。

2.3 展开联想,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往往可以启发人突破常规, 扩展思路, 从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同一个问题,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似的联想、相反的联想、因果的联想。例如在学到清朝的闭关政策时, 引导学生由闭关政策导致清朝在世界上落伍了, 联想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使国家富强, 使学生感悟出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又如在学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 引导学生由明治维新的成功联想到戊戌变法的失败, 并组织学生讨论明治维新为什么能成功?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了?这样通过联想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尽量和以前学的别的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 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启迪创造思维。

2.4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矛盾从而提出问题

在讲授《戊戌变法》一节时, 教师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19世纪下半期, 中日两国各面临怎样的社会危机?两国为挽救危机各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学生通过对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分析比较, 就会发现中日在19世纪下半期都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组织了倒幕武装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中国之所以未能象日本那样摆脱危机成为亚洲的强国,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不敢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2.5 通过假设提出问题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时, 教师可提出:“假如没有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可以避免?”讲鸦片战争时, 教师可以提问:“假如林则徐不禁烟, 鸦片战争还会爆发吗?”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论证, 使学生明白一战的发生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产物, 也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疯狂扩充军备的结果。鸦片战争是在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 想打开中国市场, 倾销商品的必然之举, 进而使学生弄清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2.6 通过辨证的看待人物和事物提出问题

如在讲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时, 教师可以提问:你怎样评价左宗棠?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明白左宗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镇压了太平军;还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对中国步入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还收复新疆, 维护了祖国统一。

在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不仅是可行的, 而且是必需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 点燃创造思维的“火炬”,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使历史课堂呈现出生机。

摘要:问题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那么, 问题教学法该注意什么问题呢?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文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创造能力,思维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入户盗窃之“户”的探究下一篇:产科胎儿窒息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