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2022-05-0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尤其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仍旧存在,由于贫穷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笔者以为,家庭教育缺失、教育方法失当、周边社会环境等,是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1:

对贫困地区学生家庭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表现;现状;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逐步走向公平化、平等化。无论是大城市里的孩子,还是乡村学生,在未来的社会都将享受到来自社会和教育部门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但贫困地区学生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很大问题。一个人的教育是在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完成的。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越来越大,教师队伍职业素质一步步提高,只有家庭这个教育环节越来越成为贫困地区学生成长的后滞力。

一、家庭教育落后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种类型:根本没有家庭教育。监护人长期不能履行职责,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的学校屡见不鲜,大部分留守学生就是这样。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岁大了,精力不足,无能力教育孩子。

第二种类型: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学生父母的文化差,工作条件差,没有精力和水平教育自己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打骂是其首选的教育方法,这种家长在贫困地区占大多数。

第三种类型:过度溺爱型。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贫困地区很流行,举全家之力创造美好环境,让孩子上好学。前提确实无可厚非,但效果适得其反。一些孩子由于背负的希望太多,造成逆反心理、抵制行为,厌倦学习,导致原来小学、初中的好学生,变为学困生,甚至问题学生。好多家长失望,抱怨,对孩子不满,变成孩子产生问题的重要因素。

第四种类型:对知识改变命运的误解。贫困地区走出一名成功学子,对个人命运的改变,甚至对家庭命运的改变是巨大的,但是这条道路不等于适合所有人。人是要开发潜力的,但不是走一条独木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美好的人生,知识是一部分,但绝不是第一位。孔子曰:余力学文。孔子还批评了他的一位学识好,但体质很差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不可垢墙也”。孩子的成人是基础前提,孩子的成才一定要在成人的基础上培养,缺了成人这个前提,任何事都改变不了命运,好多事只能是本末倒置。

二、改变落后家庭教育现状的对策

1.对家庭教育基本上没有的,一是社区和学校共同调研,每学期对这类学生排摸准确,招募社会上的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充当父母职责,让这些学生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二是国家加大学校专项扶持,努力改善寄宿制条件,配备专职辅导员队伍,也让这些孩子有相当于家庭教育的优质教育。

2.对粗暴单一的家庭教育,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家长定期培养,班主任家访时既要有科学性,还要讲艺术性,帮助家长提高培养孩子的能力。还要让家长知法,懂法,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的义务。学生侯某,父亲是下岗职工,离婚,老师与其家长沟通,家长反过来对孩子就是拳脚相加,给孩子从身体到心灵都造成累累伤痕,这样的家庭为数不少。

3.家庭教育走极端就是溺爱型,这种落后型教育,家长很难认识到自己的错或者缺点,这种理念最难纠正。因溺爱的悲剧在大多数人看来不是溺爱的人种下的因,所以这是最难发现的,也是最难改变的,更何况溺爱与爱不是泾渭分明的。如举全家之力为孩子在城市中租房上学,还要有专人照顾,好多家庭没有量力而行,对孩子不能正确的分型辩证,后期又不能满足青春期发展的需求。青春期的叛逆加上家长的抱怨,有些教师不负责任的挖苦,一个好学生到最后变成了问题学生的情况常有发生,对此一定要有智慧分辨,溺爱形式很多,应令人更加警觉。合理的爱和合理的挫折教育都要有,家长不要过分创造一帆风顺的顺境,这样会害了孩子的。

4.知识改变命运是真理,是励志的良药。如同人参是补药,但是气足的人补了反而上火,成了害药。所以不同的人要对知识改变命运有不同的理解。万物生长靠太阳,但不能够一年四季晴空万里,还要有雨水,还要有春夏秋冬不同的太阳,还需要黑夜或月亮。所以对知识改变命运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需求,知识改变命运对不同人,不同家庭来讲重点不同,范围也要详细研究,否则就会变成邯郸学步。一方不能治万病,要强化个性教育,学校老师对家长要指导,社会也要更科学地应用真理,让家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与自己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对家庭对社会的有用之材。

总之,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公平教育、学校的满意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社会与学校教育有差距,这并不可怕,让人担忧的是家庭教育的差距,无人教育、溺爱教育、粗暴教育、盲人摸象式教育,不但让孩子成不了才,反而会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消极力量。因此,社会应更多关注贫困地区的家庭教育问题,让这些孩子享受到正确的家教,让孩子阳光、自信地成人与成才。

编辑:蔡扬宗

作者:冯志成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2:

关于贫困地区家庭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尤其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仍旧存在,由于贫穷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笔者以为,家庭教育缺失、教育方法失当、周边社会环境等,是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需要家校合作,转变监护人的狭隘观念;引导监护人建立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的教育;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关键词:贫困家庭 价值观偏差 家庭教育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党中央的精准扶贫政策更是将扶贫工作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我国的贫困问题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在我国的一些落后地区(尤其在农村)一些贫困家庭仍旧存在,由于贫穷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根据《95后高考状元报告》发现如今大部分高考状元都是来自于一些中产家庭甚至一些优渥的家庭,有的文章甚至直接指出:“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金钱真的是最核心的原因吗?笔者以为,如今盛行的“贵族学校”并非必要条件,课外补习班更是无从可谈,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才是解决该问题的真正核心。价值观缺失、教育方法问题、周边社会环境等,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些原因。针对中学生的特性,我总结出几点关于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目的在于为中学生的家庭教育提供依据,使中学生家庭教育更有效果。

一、贫困家庭教育问题分析

(一)家长教育意识淡薄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在贫困农村,由于文化程度及教育落后的现实,直接着影响到部分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而与家庭无关,从而对孩子采取放养式管理,更不会考虑自己的日常行为会对孩子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甚至有些家长“读书无用论”的余毒远没有肃清,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孩子的学习意识。不仅如此,一些为摆脱贫困在外打工的父母认为,将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完成了任务,重分轻德,对孩子的关爱沟通极度缺失,他们根本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监护人忙于挣钱以致消极教育

通过对当地的一些贫困家庭的走访发现,有一部分家长为了摆脱贫困而忙于外出挣钱,将孩子的生活监护转移至祖辈或者其他亲戚手里。而老年人对孙辈的教育以溺爱为主;其他亲戚对孩子的教育则以“完成任务”为主。他们或对孩子的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厉斥责;或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呈放任态度,以致孩子逐渐形成娇纵、任性的性格。他们对孩子教育是消极的,更是不科学的,这种家庭教育可能对孩子的发展埋下隐患。

(三)重身体、轻心理。影响孩子性格的健康发展

孩子的健康指的是身心和谐的健康。但是贫困家庭的监护人大多是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再加上陈旧观念的束缚,大多数监护人认为孩子只要身体长得壮就是健康,只要不生病就是健康。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有甚者连什么是心理健康都不知道。因为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再加和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的对比,很容易造成孩子内心的自卑感,从而导致性格孤僻、情绪异常等,这些都是心里不健康的表现,可很多监护人见惯不惊,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

二、解决贫困地区家庭教育难题的策略

(一)家校合作,共筑微信、QQ在线交流平台

如何支持和帮助那些既想盼望子女顺利健康成长,但又苦于自身水平与经济条件无法正确教育孩子的家长,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我认为,学校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与家长对接,共筑微信、QQ在线交流平台,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校内的生活学习情况,利用现代教育观点,科学指导贫困家庭的家庭教育。第一,指导监护人“信任孩子”。第二,指导监护人“赏识孩子”。第三,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错误理念,家校携手,统整各方面教育资源,形成多方位教育合力。另外,学校可以进一步扩大微信、QQ交流平台的作用,上传一些录制好的课外辅导视频和他人的经验总结,从而帮助这些贫困家庭走出无力承担对孩子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困境。

(二)转变监护人的狭隘观念

为帮助监护人转变传统的“读书无用论”的狭隘思想观念,殷实子女之爱。教育部门应积极组织公益讲座,从而引导家长建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将其慢慢渗入到日常的沟通教育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办好家长学校,引导家长理解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要努力使家长学校规范化,常态化,通过积极宣传,使每个家长都乐于来,乐于学,乐于用。

(三)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每位家长都应该营造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温馨、文明、宽松的家庭氛围中,以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和良好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教师要经常了解贫困孩子的家庭状况,对不和睦家庭给予指导,尽量在家庭内少发生摩擦,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给孩子持之以恒的爱,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善于与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讨论问题,不要用训导的口吻与孩子说话,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与孩子沟通,要学会聆听孩子说话,走进孩子的心中。

(四)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学的教育

学生们积极向上、乐观开阔、乐于助人、热爱劳动等良好人生观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有些寒门学子思想封闭,信息面狭隘,无法进行学识的提升,而且在自卑、消极思想的影响下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因此,学校要起到良好的沟通功效,解开学生的思想包袱。要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多開展一些名人进学校演讲或者播放名人演讲视频,谈一谈他们成功的经历。可以开展读书观后感比赛,推荐一些寒门学子成功等励志方面的书籍,让他们懂得寒门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与坚持,一样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成为社会的佼佼者。要定期开展一系列如:“我读书我快乐”“做贡献”“爱家乡”“爱祖国”的活动,也可以在班内之间培养树立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进行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的评优竞赛活动,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心理引导,治愈学生心理残缺,让心理课走进课堂。

(五)强化政府行为,加强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

解决贫困家庭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政府加大管理、监督和指导力度,也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生活和教育,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的成长问题。要统筹规划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同时要研究解决随外出务工子女上学等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把子女带在身边,以便让他们随时随地受到父母的关爱,为贫困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伟大的教育家宋庆龄曾言之:“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我相信通过我们多方面不懈的努力,寒门难出贵子的问题终将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责任编辑:晓角)

作者:郑书君

贫困地区家庭教育论文 篇3:

对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而在这些问题中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尤其突出,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成长环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问题 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在我们西北贫困地区,因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发展,将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交给父辈或其他亲属帮助监护。这些孩子因此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基层学校和老师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诸如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不求上进、厌学;性格行为孤僻、自卑懦弱;不善交际交流……这些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成长的沃土。在这些因素中,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强、灵活多样的特点。这种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是人生阅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作用是其他因素无法替代的。留守儿童家长由于长期在外打工,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照顾子女的生活、学习,导致留守儿童缺少与父母情感上的交流,留守儿童长期在这种状态中生活学习和成长,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照顾,遇到问题和困惑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答案,遇到困难和挫折得不到情感的支持,这样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会形成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这些本应健康成长的儿童出现了各种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值得全社会特别是儿童家长和教师的认真思考。

1.缺少父母的关怀,影响儿童性格发展和智力成长。

2.代理监护人能力不足,家庭教育滞后,孩子学习习惯差。

3.因无人监管,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4.出现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监护职责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留下让他们铭记一生的烙印。在未进入校园学习之前,他们在家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家长的言传身教。而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留守儿童家长一方或双方长年在外地务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极少,造成子女家庭教育上的拖欠,失去了孩子家庭教育的最佳机会。

2.祖辈抚养或亲属代替监管的不足。在广大留守儿童家庭中,孩子是由隔代长辈抚养,或由其他亲属代为监管。祖父母年龄大,家庭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文化知识水平低,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不会刻意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状况。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少对孩子的约束和教导,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会体谅家人的付出,不会关心别人。

3.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很多地方因为交通不便、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等原因,留守儿童开始向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较好的乡镇、县镇学校流动。这样他们就有了第二重身份--寄宿生。而大部分校外寄宿学生租住的房屋,寄宿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而少年儿童天生好奇、可塑性很强,在缺少家长监管的情况下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养成很多不良习惯,甚至成为问题儿童。

4.学校教育相对滞后对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当家庭教育出现短板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就应理所当然承担这一责任。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县镇学校教学压力大、教师精力有限,因此无法完全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学校教育本身就不能替代家庭教育的功效。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1.家长要主动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

(1)陪伴孩子成长。陪伴就是一种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的关怀和呵护。家长要尽最大努力亲自照顾子女,为子女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如果没有条件,也要利用节假日回家或利用寒暑假将孩子接到身边共同生活。培养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弥补家庭教育的欠缺。

(2)转变教育观念。知识改变命运,留守儿童家长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深刻认识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经常保持与学校、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心理变化。也要多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2.学校要主动承担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缺失的责任。

(1)办好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是学生的监护人。学校要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举办知识讲座、家庭教育报告会等活动,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家庭教育的能力,以便更好配合学校教育的实施。

(2)发挥“留守儿童之家”功能。基层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大都建成使用,要利用项目资源扎實开展工作,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关怀和帮扶。通过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精准扶贫“一生一规划”等形式,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压力、解决学习困难。

(3)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结队帮扶工作。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成立各种兴趣小组、社团组织,进行正确疏导和教育,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培养兴趣爱好。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引导作用。学校做好心理咨询室建设,利用心理健康讲座、爱心电话、爱心驿站信箱等活动和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培 养儿童积极上进、乐观进取的性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帮扶作用。

(1)发展农村经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逐步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2)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在经费投入,在人口较多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3)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通过各种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和传播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各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和惩处,在全社会中形成一种崇尚真、善、美的良好风气,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引导作用,积极拓展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基础作用,结合社会教育对儿童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杨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建筑设计素描教学论文下一篇:煤炭企业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