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基础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2022-04-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以问题为基础高等护理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保健意识的提高,对我国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重任,而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使护理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以问题为基础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篇1:

“慕课”对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探究

[摘 要] 在新形势下,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样的,慕课教学方式在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型建设中也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简要分析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将慕课与传统护理教育相比,分析其优点和特色,得出慕课在护理教学中更加高效、便捷,更能与当前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结论。

[关 键 词] 慕课;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创新

慕课又称为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慕课的基础是连通主义理论以及网络化开放教育学,慕课的课程覆盖广泛,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学、人文学科等,而且大部分慕课课程都是免费的,对学生学习来说极为方便。慕课的授课形式是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慕课聚集到一个相同的平台上,具有很大的便捷性和互通性。

慕课在高等教育中逐渐普及,为学生在网络学习知识、开阔视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现行教育的方式方法正在潜移默化中被慕课的新型教学理念所改变。护理专业是一门传统的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在传统教育中,护理学教学暴露出很多问题,诸如自身资源静态、空间与场地限制和学习人数的限制等,学生在学习中也容易表现出学习积极性的缺乏等弊端。慕课的普及使高等护理专业的教学发生了改变,护理教育教学体系得到了改善。

一、在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中慕课的优势所在

传统的护理教学同我国大多数学科的教育相似,都是以二维教学空间为基础来完成的,教学的发生只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的养成,缺乏创新意识和学习效率。慕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以自身的特点有效降低甚至避免传统教育中这些不利于教学效率提升的因素,慕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維与应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讲是不平等的,学生与教师在实现教与学的成果转化时往往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大多数学生不会毫无顾忌地请教老师问题,这使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不能有效开展,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严重制约。然而,在慕课学习平台上,因为教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流、沟通,学生就会摈弃不同身份的隔阂,毫无顾忌地请教老师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慕课教育模式下,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教学环节得以结合为一个整体,传统的高效护理教育以教材为主要教学资源,这就导致了对其他方面教育的疏忽,而且教材内容往往枯燥且理论化,学生的理解并不深刻。然而,慕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而兴起,使学生可以在在线开放的教育平台上共享海量的资源与服务,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了起来,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从世界各地的教师那里获取知识,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交流学习,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得以极大的拓展。另外,随着移动客户终端服务的提高,很多慕课不再局限于教室,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慕课,自由度和灵活性大大提高。

二、慕课背景下如何进行高等护理教学体系改善

慕课教育模式的普及使高等护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改善成为可能,笔者认为,要突破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瓶颈,实现护理教育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完成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

(一)普及慕课教育

学校应保证慕课教学硬软件设施的完备,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要共同努力,实现慕课教学平台的统一接口与标准。对慕课教学来说,信息化的资源共享设备是极为重要的,慕课的推广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共同理解和支持,要知道,护理专业的学习实践与理论一样重要,学校应提供给学生可以进行临床实验的教学平台,实现在接近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病情与护理模拟。在慕课教育模式下,学校要尽可能挖掘护理学教育的在线学习资源,将在线学习与教师的线下讲授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利用更多的学习资源,开阔视野,善学乐学,教师善教乐教。

(二)保证慕课教学的质量

在大数据、信息化的今天,海量的在线学习资源在质量上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慕课教育教学建设时进行选择、辨别。高校在实现线下教学与互联网线上教学的融合时必须进行创新,有效避免资源的同质化,保障资源的质量。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获取有效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以保证慕课教学平台的质量。实践是护理学学习的重要部分,理论的真实有效是进行更好实践的基础,因此,对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来说,慕课的选择是更为重要的,学校必须落实和确保这一点。

总之,慕课教育教学模式的普及使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学习资源更为丰富,教师教学也更加有趣味性。学校应加强慕课教学平台的建设,有效选择在线资源,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丽莎.“慕课”对高等护理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与创新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196-197.

[2]樊建楠.慕课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全科护理,2015(13):1251-1252.

作者:关丽丽

以问题为基础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篇2: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医学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保健意识的提高,对我国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担负着提供高素质的护理人才的重任,而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更好的使护理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护理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而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使得人们健康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这些变化为我国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而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护理程序是护士在为护理服务对象提供护理照顾时所应用的工作程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根本保证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1]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这是时代赋予护理专业新的责任和任务。我们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采取相应的改革对策,以适应这一系列的转变。

1 护理专业对高等护理教育提出的要求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专业也得到发展,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方向发展。病人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治疗和护理。随着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医疗信息的普 及,病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能力参与保健计划。因此,护理人员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为实现护理人员角色的转换,21 世纪的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

(1)具有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护理业是一门人对人的服务行业,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过硬的医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从事护理行业,但是它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2)具有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是自己要学会获取新的知识,尤其是护理行业的人员,将面对的是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应具备这种能力。

(3)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护理专业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有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及时反映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护理专业是服务业,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所以需要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5)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对于任何行业都是要求的,护理行业当然也不例外。做为护理专业是为病人的健康服务的行业,职业道德要求更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更好的做好工作。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其关键是深化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要搞好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而当今高等护理教育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制度,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2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护理专业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在应对社会对护理专业的要求上還有一定的差距,课程结构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有待改革,继续教育的理念不够强烈,具体表述如下:

2.1 高等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卫生服务的需求发展尚有差距: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直接关系到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我国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以疾病为中心”的目标已不能适应 21世纪护理专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护理服务的发展对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我们要重订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应对培养目标进行相应修订。

2.2 课程结构需要调整: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结构现状是每一学科都在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导致教学内容日益膨胀,即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三段式”的安排。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课程应强调综合性,淡化学科间的界限,强调课程内容的精简与整合,增设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改变内容陈旧和交叉和重复的现象。如何根据培养目标,重新修订课程计划也是当前提 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3 教学方法需要优化:陈旧“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仍然是我国护理教育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2.4 加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医学教育是由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所组成的统一体,统称“医学教育三部曲”, 同样护理教育也应当参照这一方式实施。目前我国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法规和制度不很健全,从制度上没有体现终生教育的理念,这也是护理教育改革 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5 强调隐性课程的重要性:以讲授为主的课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某一学科较为系统的知识,而隐性课程包括课堂氛围、教师的言行举止和校园文化等等,对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 观的形成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国外,许多护理院校去忽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应该转变有关人、健康、环境、护理 社会等的观念作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应当在改革有形课程的同时,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学习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针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专业应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此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需求,其对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确立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贯彻整体护理思想,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发展潜能、人际沟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临床各科护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科研、管理能力的护理人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识学习运用自如,运用恰当。

3.2 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第一,引进新的课程模式,打破原有的三段式模式,采用交互渗透方式,使学生在入学后的尽快接触护理专业,真正做到了早期接触专业和早期接触临床,同时注意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比例,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素质的培养;第二,对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审定和修改各门课程;第三,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增加了与现代护理相关的内容,删除重复或无关的内容。按护理程序编排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堂 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联系,体现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第四,加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将建立严格选择临床教师的制度,并定期组织培训等措施确保临床师资队伍的 质量。

3.3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通过教改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自我潜能;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 脑、动手的机会,以加强学生基础操作和技能的训练。考试时采用采用书面考试、口头报告、 技术操作、书写护理病历、论文撰写和答辩等多种考核评价形式,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

3.4 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应该注意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增强知识结构和教育技能的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保持学生自身的生理健康水平。目前新毕业的大学生几乎都具有承受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较差,而感悟能力较强,所以培训主要从学生的适应能力、控制能力、自慰能力、承受能力和应激能力等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使他们变为情绪的主人、集体组织的领导者、自我心理的保护者、各种活动的协调者。进行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其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拓展教育的视野,为其以后更好的完成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学校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培训,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

3.5 加强继续护理学教育:继续护理学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提高护理质量。针对医院继续护理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促进了继续护理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了继续护理学教育管理,保证了学习质量。所以,面对21世纪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应大力发展继续护理学教育,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力度,更新教育手段,拓展继续护理学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尽快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和专家,满足人民大众对护理等卫生保健的需要。

我國高等护理教育为社会提供的是21世纪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护理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以往的高等护理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现行的《外科护理学》教材虽然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进,但还沿袭了传统医学教材的习惯,虽然我们在课堂教学时,试行按护理程序组织教学,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很难培养学生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能力[2],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其他问题我们已在文章中有详细论述,也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促进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为我国护理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汪建平.对中国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2) : 742

[2] 杨朔眉. 外科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护理程序初探[J]. 护士进修杂志, 1997, 12 (9) : 33

[3] 孙联,伟林杰,高宏.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

作者:路言婷

以问题为基础高等护理教育论文 篇3:

PBL教学法在儿科学中的教学应用与效果分析

摘要:为适应现代生活对医学生的高要求,同时适应国家素质教育,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PBL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式教育,取得显著效果,本文就PBL在儿科学上的应用进行探究,主要从PBL的实施过程和其涉及的主體方面着手,阐述了PBL的优势和注意问题。

关键词:PBL;儿科学;医学教育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不仅有其正常的解剖生理特点,且在病机、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均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针对这样的综合性学科,传统儿科教学的“理论靠课堂,实践靠病房”方式频现弊端,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常見的改革方式主要有以下:“PBL”教学方法互动式大课教学、双语大课教学、典型病例示教法、模拟病人或角色扮演法、典型病案分析法、临床实践教学法、临床技能模拟训练等等,本文主要就PBL式教学进行探讨,PBL式教学其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环节,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和成就感),最终形成互动式、多层次、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PBL概述

PBL,是由美国医学教育改革先驱Barrows教授在1969年首创,在1969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将其引入医学教育,现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它是指在临床授课前期或临床授课的过程中,把问题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着重把学习的内容赋予到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探讨方式来解决问题,学习问题中所涉及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在设计理念、操作过程、实施效果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两者相比PBL的优势在学生主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严重欠缺,而PBL教学法有独特的优势,故已逐渐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研究方向,同时PBL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这与我国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模式不谋而和,在提高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所以1986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原西安医科大学率先将PBL引入我国,1990年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原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这些院校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PBL教学模式实施

将PBL的理念应用于儿科学上,其学习过程可分为四段:教师背景知识讲解并提出针对性问题,学生针对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问题的提出及其对老师的要求:问题是灵魂,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问题设计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如何设计有现实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是对老师的一个考验,其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有纵观全局的大局观。具体要求如下:(1)问题必须能引出儿科学的概念原理;(3)问题要难易得当,考虑学生自身的专业课水平,符合学生可受用状态;(3)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4)问题应是开放的、真实的,具有前瞻性。比如小儿结核教学:可以提供“18月幼儿,咳嗽,低热6周”病史后,让学生追问问题以建立“原发性肺结核”的诊断、治疗、预后、预防及新进展等。所以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PBL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加重要,除了授课还要引导学生在大方向上不偏离问题,同时要灵活变通,要做到因课制宜。学生和老师的有机配合,才能使PBL教学质量达到最佳。

收集资料:PBL强调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问题开展。它通过确定讨论主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在PBL教学模式中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和意义的建构者,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能力。如何搜集有利信息、有价值并紧扣主题的资料,然后进行信息的整合与处理,是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对学生有较高要求,故在PBL中,应循序渐进,有倾向地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同时要借助互联网,搭建儿科教学资源平台,平台上有大量的病例,涉及新生儿、血液病,肿瘤、免疫呼吸、心脏、消化、肾脏、神经、内分泌、急救、感染方面。以便学生搜集信息。

小组讨论:PBL中的学习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若人数过多,部分学生会依赖其他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而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无法达到PBL的教学效果。且人员组成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以便形成较好的团队关系,并充分体现学生自身的特点,最佳效果是互补长短,小组中各成员应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知识能力水平,充分发挥个人见解的独道性,共同协作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在讨论的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三、问题解决的方法及程序

学生在进行PBL前应精心策划好解决问题的程序,学生可以PPT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方案,各自负责PPT的讲解,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方式回答老师和同学的疑问和问题,并分工合作以推进解决问题。老师应鼓励每一个成员积极地参与讨论,帮助控制学习进程,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防止离题太远或轻重倒置的现象出现,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做适当引导确保达到学习目标。在PBL中,学生应自主、积极参与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PBL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个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性自觉性。

四、评价方式与结果

儿科学课程考试评价在传统笔试的基础上,加以革新:以平时成绩、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笔试考试三位一体的方式考核,综合学生的成绩。具体包括:(1)平时成绩(课堂提问、作业及劳动纪律,10%),可督促学生抓紧平时理论学习。(2)思维训练与实践操作考试(病例讨论、实践操作等,20%),在见习阶段安排每15个学生为一组,进行病例讨论和实践操作。(3)笔试考试,即期末理论闭卷考试(70%),全面考查学生对儿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通过对一届学生开始,与上一届(未实行PBL教改),不及格比率显著降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同时学习风气和学习积极性较好,其毕业率显著提高,而且毕业后学生就业单位反馈,学生在岗自学能力较强,善于自主钻研。综合来讲,实施PBL教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五、讨论

PBL重点关注儿科医学的系统性、基础性、完整性、逻辑性、循序渐进性等。在整个临床儿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诱导学生形成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每次基于解决问题教学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再现,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其精髓是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主动去认识并学习新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样学习效率会事半功倍,提出问题只是我们去学习的一种载体和方式。由于我国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定的习惯性,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针对PBL教学方式前期会不适应,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整个教学过程很被动,这也是正常情况,随着时间推移PBL就会慢慢被接受。PBL本身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所以在我国实施PBL势在必行,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PBL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尚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经验不足。但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好每一步,探究总结出适合我国教育大前提的中国化PBL,探讨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更现实、更科学的儿科医学教育模式。而且目前PBL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无法用量化的数据来体现教学效果,所以PBL在我国儿科学上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Genn JM.Curriculum environment climate quality and change in medical education -a unifying perspective J.Medical.

[2]刘景业.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在英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9,20(1):7-11.

[3]周芳明,王振钺,编译.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1):58-60.

[4]田金徽,罗小峰,李琳,等.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92-395.

[5]马志华,张茹英,万宝珍.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方法的发展概况[J].中华护理杂志,l996,31(8):488-491.

作者:郭彦孜 何平 程小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班主任与新生入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水利工程绩效考核工程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