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2023-01-01

时间的流逝过程中,我们不断接触各种事物,这些事物会带给我们一定的启发,对于这些心得体会,我们应当记录下来。如何让自己的心得体会更具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进步教学效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进步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步课堂教学效力,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就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把握教师传授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就进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力谈几点浅见:

一、精讲多练,进步教学效力精讲,就是配合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为学生创造思惟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题目的进程中,把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身动手操纵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到达真正把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就应针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和学生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教学进程中,只要公道地安排知识体系,通过精讲多练,就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爱好,进步学生的学习主动 性和自觉性,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从而进步化学教学质量。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进步课堂教学效力在课堂教学中,如若要进步课堂教学效力,就应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惟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大胆质疑,提出题目、论述自己的观点、把所学知识加之内化吸收。这样既进步了课堂教学效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进步课堂教学效力九年级的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他们对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经常有浓厚的爱好,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就应利用学生这一认知特点。重视实验教学。进步课堂效力。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爱好盎然地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构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这为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基础。其次是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个学生实验。在学生自已实验时教师要顺手推舟,把单纯的爱好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转为学习的动力。留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纵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教学既把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进步化学课堂教学效力有很多措施。这要求我们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作出不同的选择和应用。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恰当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一定事半功倍,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第二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体会

九年级化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者。因此,新一轮的课改就更明确更有力地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要放弃以前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对新课改和新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我们的教学。

下面是本人对初中化学课改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总结: 首先,转变了教育观念。

学校是学生发展、生活、学习的最佳环境。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角色。传统的教师角色是:管理者、讲授者、解释者、评判者,现应转变为组织者、指挥者、咨询者、服务者、合作者、协调者、促进者。教师角色转变不是减轻而是加重教师的负担,责任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生活、学生发展三者关系,全面把握学生在学习时随时产生的需要和心理变化。教师的言、行、举、止反映教师的教育思想。例如:教师课堂上常说的语言:“你给我读”“希望同学配合”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为学生服务。教育是社会性的问题,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还应该对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工作,转变唯升学为目的。争取让学生学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有充实感的知识。因此,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外,还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用教材、备学生。

新课改与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显然改革是看到了问题,初衷都是想更好,更好意味着更大的努力,这也为教师的创新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教学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使用新教材后,教师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转变。教师逐渐开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备课更注重“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材、挖掘课程资源,千方百计组织好探究性活动,全程性地、多方面地评价学生,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转变了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化学实验教科书中也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从教科书随地可看到“活动与探究”的字样,给出活动形式,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来自三方面:社会实践、学生生活、教材。问题的提出,倡导学生提出,制订探究问题的方案:学生制订、教师制订、师生一起制订。探究形式:讨论、调查、查资料、实验、交流、思想归纳、应用。

与学生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成为我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这种有活力、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不论是在知识的记忆方面还是在理论的运用方面,都比原来提高了效率。例如:在学习第八单元第一节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生活实际,举出许多有趣的例子。有的学生说在青铜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武器、生活用具都是用青铜制造的,因为青铜有耐腐蚀的性质。还有同学说在八九千年前就发现了金,因为它在自然界中是以纯金形式存在,那灿烂的金光容易被人发觉,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金属,这也说明金元素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常温下以单质形式存在。诸如此类的讨论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将知识掌握了。

我还注重学生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课后小结,传统的做法是“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而我现在的问法是“本课研究什么内容?从这些知识中你想到了什么?”“运用这些知识你想做点什么?”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感兴趣,学生会信口开河地说一通,因为课堂时间比较少,学生很难做出让人满意的回答,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提问还是很有价值的,很科学的。它是引导学生知识迁移,让学生展开联想,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下今后乃至一生都想来回答的问题。智慧的火花往往是在相互碰撞中产生的,这也许是学生通向成功道路的关键一环。

2012年元月4日

第三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体会和做法

南城县上唐中学

童卫明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实验操作能力

“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听实验,背实验”。这是很多初中特别是农村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现象。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师带着一种偏见教学化学课,“做实验不如看实验,看实验不如讲实验”。在农村初中,追求升学率是首选目标,而初中化学相对来说比较粗浅。教师认为要求学生记住课本的知识点,背熟教师黑板上的内容,中考仍然可以得高分。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只知背实验,一旦要实际操作则手足无措。基本技能得不到训练,而且在学生的思维里对科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背的理念里。所以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更应该做好课本上每一个演示实验,传授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浓厚兴趣。例如我讲燃烧时,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我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补充和改进的演示实验约占全部演示实验的五分之一。

二、尽可能做好分组实验,发挥学生自主操作的创造性

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设备相对城市学校来说要简陋得多,许多器材和药品没有。在这种状况下,要按照大纲上的要求做好每一组实验确实存在相当大的因难。但依据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仍是必要的、可行的。比如我们做酸与盐的反应,可以布置学生自备醋和鸡蛋壳,用玻璃杯代替烧杯等来做分组实验。此类简单的化学实验,不受材料和实验场地的限制,也可因陋就简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这些看似简单的实验,同样可以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可以取得实验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活动,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展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从事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锻炼更多人的动手实践能力;再者,不同的小组活动可能有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样可以极大的丰富实验教学内容,也更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热情,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思考力,增强学生实验创造性。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比如,我们讲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做两个实验:取井水或泉水一杯,另取纯净水一杯。然后各取半杯分别加热,看哪一种水有混浊出现(出现混浊的是硬水,没有出现的是软水);又,分别在余下的各半杯水中加入肥皂水,看哪一种水的泡沫少(少者为硬水,多者为软水)。家庭中有关实验化学的内容和方式很多,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观察化学,经常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和习惯。

三、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

农村中学的学生相对来说,视野比较狭窄,科学信息来源少,所以农村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家庭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当实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时,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如观察小泥鳅在装水的汽水瓶中的活动、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判断、酒精在什么条件下能燃烧或使火焰熄灭以及用家庭厨房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系列“厨房里的化学”小实验等,都能激发学生钻研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第四篇: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

发布:佚名 时间:2010-4-12 10:20:00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录入:小囧 人气:2037

【文字:大 小】

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应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视图的设置上,都重视初中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了丰富的与青少年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的“科学、技术、社会”等阅读内容,同对教材中添加了许多“活动与探究”。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波在使用新教材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巧妙设计问题,引入学习目标

学习动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强烈的学习动机是由学生高层次的学习需要和成就感激发的。在教学目标的引入上,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内涵,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助于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生疑质疑。问题设计要在“巧”上下功夫,要有中心,有重点,有启发性、挑战性和研究性。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针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我设计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是:面粉可以爆炸吗?面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面粉可以燃烧吗?等等。在初中学生的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可以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

二、转变观念,充分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怕学生自己学不懂,不厌其烦地讲解、强调,或多或少会将学生置于被动听讲的课堂环境中,这种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这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教师教学行为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一本美国的教科书上有一句名言:“You hear,you forget;You see,you remember,you do,you learn”,这正是教育家们“作中学,玩中学”所倡导的。在学习中探究的乐趣和收获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我们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大胆尝试,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和在学习中探究的快乐。

例如,在教材第10页“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中,学生对这两种气体再熟悉不过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样去测定和验证。这时,我给出探究目标:你认为这两种气体相同吗?它们中哪些成分的含量不同?第一,请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阅读课本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第二,请在作业本上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可参考第9页的实验报告),并填上要做的实验步骤(明确该步骤的目的是什么),与同学交流;第三,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用实验(两人一组)验证提出的假设,并在实验报告中填写每一步实验出现的现象;第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该活动有别于以往的学生实验。一是学生并没有在课堂上见过教师的示范操作,又不知道实验结果,这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热情。二是实验报告不用现成的,让学生自己设计,这使学生脱离被动,更加主动地、认真地思考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能够得心应手地发挥动手能力,不用机械地看一步报告操作一步,可提高探究实验的质量。此探究活动中既有个体学习,也有小组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同时发展了学生间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节课我又把上述学习目标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一开始学生就很兴奋,交头接耳,相互交换看法,并及时与我交流,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积极服务者。很快,同学们就按照学习目标继续往下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他们中有的学生已经把实验报告拟好,跃跃欲试,准备动手实验,有的同学书上的探究内容还没阅读完,但95%的学生在学习上绝不示弱,积极与他人交流,以求自己也能很好地获得最后的成果。课堂看起来活泼而有秩序。因此,我只指导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20 min后,在大屏幕上展示较好的设计示例,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再给以补充和完善。设计不足的同学及时改进,而后开始动手做自己设计好的实验,都显得信心十足,只是有的学生看起来“笨手笨脚”,但是非常认真。 15 min后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地完成了实验(两人一组)并填好报告,得出结论。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只要充分相信学生,他们会发挥出很大的潜力,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经过几个月的国培学习,深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技术能使信息和知识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接下来我浅谈一下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能够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信息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创设接近学生实际的、适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素材,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学生最不易弄明白的地方,由于化学学科所反映的多是客观事物的微观世界,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解决,也很难见到成效的。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图形处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顺利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中“核外电子排布”,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而信息技术则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原子的构成和核外电子的运动。

2、信息技术能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功能,把图像的、声音的、文字的教学材料融合在一起,向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化学知识信息,也可以提供一些有关化学教学方面的文化背景认识材料,增强化学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引发对化学学科的知识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如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的教学,采用形声兼备的录像片辅助教学就比教师的单纯语言描述效果要好得多,水的净化过程也可以通过视频完整的展示。

3、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但课堂教学中有些实验内容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危险性较大;②耗时较长;③反应装置规模大小不适合。当有些实验在实践中存在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将其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化学实验中的有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解错误原因,以及错误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进行错误的操作进行演示,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讲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制好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呢还是先熄灭酒精灯,顺序不能颠倒,用视频展示先熄灭酒精灯的错误操作,由于热胀冷缩水被倒吸入试管中,然后试管“嘭”的一声破裂了,学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总之,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是说信息技术代替实验教学。我们要认清的是信息技术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

2 在化学新教材教学中仍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部分实验的演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有利于新教材的教学。只有将实验和信息技术两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这一发展,就要求我们作为老师,一定要多专研,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政局国库科工作总结下一篇:初中考场作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