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结合发展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旅游业结合发展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从产业关联角度对房地产业、旅游业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找到理论上的依据。旅游房地产业是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其吸收了两者的各自所长,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旅游业结合发展论文 篇1:

“互联网+”模式下摩崖石刻与旅游业深入结合与发展研究

摘要:现存中国境内的摩崖石刻,因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元素,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但是,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使摩崖石刻与其他传统旅游资源一样,面临着被现代旅游业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命运。鉴于此,深入研究互联网模式下摩崖石刻与旅游业的结合与发展便显得尤为必要,而浚县大伾山摩崖石刻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摩崖石刻发展旅游业面对的问题以及怎样在互联网浪潮下发展旅游业的研究是两者结合与发展研究的重要尝试。

关键词:摩崖石刻;互联网+;旅游业;浚县大伾山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通常是指在在大型的悬崖、石壁、山体上进行刻字、刻画、浮雕等雕刻工艺的统称。中国古代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历经宋元,直至明清仍然连绵不断。现存的摩崖石刻大都蕴藏着丰富的旅游价值,然而却同大部分传统旅游景点一样面临着互联网浪潮的冲击。本文将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以浚县大伾山摩崖石刻为例,将摩崖石刻与互联网下的旅游业进一步结合与发展进行研究。

一、大伾山景区摩崖石刻旅游业发展优势

大伾山摩崖石刻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它自身具有的旅游资源以及它所处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大伾山摩崖石刻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它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的大伾山风景区荟萃了佛、儒、道三教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大伾山风景区目前完好无缺的保存460余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年代最早的是唐代,从书法形式上看,草书、隶书、篆书、行书,无所不有;从文字种类上看,除汉文外,还有巴思巴文以及梵文等。这些石刻充分体现了中华书法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不仅透露着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当今感受古韵、发展旅游的绝佳资源。

其次,大伾山摩崖石刻景区所处的社会环境正为其旅游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它受到国家重视,运行良好,就浚县而言,浚县与郑州市一起,于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县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有于200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4A级旅游景区的大伾山,还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大运河卫河浚县段和黎阳仓遗址,有历经沧桑的明代古城墙,有与大伾山相望的浮丘山……一系列的旅游景观形成旅游聚集带,吸引力强。同时,它与城区连为一体,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经成为一处假日旅游,观光览胜的好去处。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诗与远方”的亲密接触,大伾山景区摩崖石刻历史悠久,这里有历代名人的题咏和文人墨客的挥毫题壁,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珍品,文化氛围浓厚,提升了大伾山景区旅游观赏的文化含量,有助于游客获取广博知识、悠远体验和浓厚关怀,进而提高该地游客的旅游文化品质。

二、大伾山景区摩崖石刻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问题

大伾山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理位置,然而旅游业发展却迟迟不见起色,经过考察,发现仍然有一些问题在阻碍着其旅游业的发展,我将其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景区本身保护及管理措施不到位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勘察,我们发现景区内部分摩崖石刻暴露在外,经受风吹日晒,受到损害。同时,景区未对人流数量进行限制,盲目追求利益,而景区只采取了简陋的保护措施,这显然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景区内管理措施也不到位,商贩随意安置摊位,存在强买强卖行为,这使景区内秩序较为混乱,导致部分游客对景区敬而远之。

(二)文化景区与商业旅游脱节

大伾山摩崖石刻文化资源丰厚,虽然小有名气,但没有将文化类景区发展与商业化旅游相結合。大伾山景区地处县级地区,人力财力较为匮乏,没有吸引到足够的资金参与到景区的建设中,导致景区发展疲软。另外,大伾山摩崖石刻没有意识到互联网对于文化景区宣传的重要性,虽然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本,却没有利用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宣传,始终在大范围内默默无闻。

(三)文化旅游形式单一,体验感差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游客参观大伾山摩崖石刻后并没有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浚县大伾山缺乏现代化旅游设备,部分设施陈旧老化,专业人员配备也存在缺口,比如部分讲解员不专业,使游客无法深入了解摩崖石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另外,摩崖石刻仅被作为一种展品供游客参观,参观形式落后,未利用当代先进技术改变单一的、枯燥乏味的参观形式,导致历史文化内涵丰厚的摩崖石刻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三、“互联网+”模式下摩崖石刻与旅游业进一步结合与发展研究

目前,社会上对摩崖石刻的内容研究和价值探析已经有一定基础且比较统一的认为推动摩崖石刻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聚焦于分析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以及怎样保护面临损坏的摩崖石刻,对于摩崖石刻与互联网的深度结合与发展,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其发展:

第一,完善相关保护与管理措施。在保护方面,利用三维扫描立体成像技术,通过3D打印,修复摩崖石刻上模糊不清的字迹,最大程度保护历史遗迹;利用新型激光技术,使用红外线激光束和紫外线激光束,清洁摩崖石刻上的黑色附着层污垢,复原并保存文化细节。在管理方面,相关政府及企业应合理完善景区内的游乐设施及餐饮设施,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景区的经济价值,增强吸引力;游客在参观各类展品时,要提高警惕,防范非法思想,也要注意个人行为,做到文明旅游。

第二,多方共同参与。吸引相关企业进驻景区,扩大融资,获得资金支持,推动文化景区逐步走向商业化、正规化。同时,在宣传方面,制作有关摩崖石刻的APP,将有关浚县摩崖石刻的景区简介、图片文章、研究成果、开放时间等上传至此,并将有关二维码放在景点附近,扩充游客了解摩崖石刻的途径;利用专业的影视团队,制作有关摩崖石刻的宣传片和纪录片,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摩崖石刻。

第三,多种方式拓宽旅游形式,增强游客体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优待政策,吸引专业人才和专业团队到来,为摩崖石刻的保护和讲解等配备专业人员。从参观形式上来讲,利用VR技术,让游客近距离接触摩崖石刻,并采取线上线下相配合的策略,建设数字展厅,培养专业解说员团队,对游客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既保护了文物遗迹,又增强了游客体验感;也可以根据摩崖石刻所记载的历史故事,编写话剧、舞台剧,淋漓尽致的展现摩崖石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大地上数量众多的摩崖石刻反映了当时的经济政治面貌,展现了各朝各代的文化丰韵,不该在现代逐渐无人问津。将摩崖石刻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研究其发展前景,既顺应了互联网时代发展浪潮,又使摩崖石刻焕发出新的生机,大有可为。

作者简介:

蔡传旺,1999.11-,男,汉,籍贯:山东省青州市,学历:本科,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专业:历史学

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年省级立项,“互联网+”时代下摩崖石刻的价值研究及其应用前景探析—以浚县大伾山摩崖石刻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445118)

作者:蔡传旺

旅游业结合发展论文 篇2:

从产业关联视角看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

摘 要:文章从产业关联角度对房地产业、旅游业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找到理论上的依据。旅游房地产业是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产物,其吸收了两者的各自所长,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关联 投入产出表 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 旅游房地产

房地产业与旅游业作为新时期国家重点发展的两个产业,有着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强的特点。房地产业为旅游业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设施,反过来,旅游业又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两者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所以说,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发展将会有光明的前景。

一、 产业关联分析

投入产出表是产业关联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的形式,描述国民经济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5年编制一次的投入产出表,在定量分析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方面,具有其他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考察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关系时,如果将研究的眼光仅仅放在房地产业与旅游业这两个部门是不全面的,研究的意义也不大,因为旅游业是一个涉及广,产业关联极强的一个产业。在此,笔者将餐饮业、住宿业、商业,与旅游业有密切关系的部门加到模型中(见表1)。

通过表1与表2我们发现:(1)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餐饮业、住宿业、商业都是中间需求较小的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国家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对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们群众的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将发挥巨大的作用。(2)仅从数值上看,旅游业对房地产的直接消耗系数比房地产对旅游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大,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是由于房地产业的总产出基数比旅游业的总产出基数要大很多造成的。事实上,旅游业对房地产业的消耗比房地产业对旅游业的消耗要大,前者为30116,而后者为7814。可见房地产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旅游业对房地产业的依赖较大,而房地产业对旅游的推动力较大,表明房地产业与旅游业有较强的技术联系。

二、影响力、感应度系数分析

影响力系数(后项关联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前项关联系数)是投入产出模型中进行行业间关联影响分析的另一个主要方法之一。影响力系数是某产业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产业影响力的平均水平之比。影响力大于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在全部门平均水平之上或之下。产业感应度系数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变动后使某一产业收到的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是某产业的感度与国民经济各产业感应度的平均水平之比。感应度系数大于或小于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能力在全部产业平均水平之上或之下。表3是2002年上述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1)房地产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住宿业的影响力系数都小于1,特别是房地产业,只有0.656874,这与其支柱产业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说明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待提高。(2)从感应系数看,表中的产业也都小于1,说明其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小,这里旅游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值只有0.471332。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房地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受国民经济其他产业发展的限制较小,这是处于发展壮大产业的一个特征,其发展的前景广阔。(3)房地产与旅游业一个是影响力系数低,一个是感应度系数低,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房地产业可以借助旅游业获得稳定、长期的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的拉动力;而旅游业可以借助房地产业在目前我国经济宏观环境下获得较快的发展。

三、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优势

旅游房地产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十分迅猛,作为两大高度关联产业结合发展的产物在第三产业高速膨胀式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相当部分的重叠区域。联合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优势,协同发展充分体现了其自身的巨大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近些年受国家宏观调空和金融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旅游业属于中长期投资行为,且因为经济关联性比较大、投资少、污染低、收益高的特点,在土地和政策上得到相当的扶持。所以一个土地开发项目以旅游项目启动,以地产收尾的旅游与地产复合经营方式,能给地产开发商灵活处理积压和空置的房地产充分盘活闲置资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房产的金融价值。

2.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使旅游房地产的发展有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这不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保证,而且也为其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3.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在景观设计、主题定位、游憩设计等技术上有很多可以借鉴和通用的资源,旅游房地产能汲两者之长,加快发展。

4.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作为土地利用和开发的产业形式分支,都是建立在对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下,优美的风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房地产业与旅游业共享的环境资源。旅游房地产作为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在这方面不存在结合的障碍。

四、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1.在房地产业与旅游结合发展时,宜采用房地产业进军旅游业或并购旅游企业的向前性垂直合并模式。从产业链上来说,房地产业为旅游业提供基础设施,房地产业是旅游业的上游产业。采取房地产业进军旅游业或并购旅游企业的模式,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向前性垂直合并有利于其充分利用技术经济联系,降低生产销售的不确定性,增强市场的支配力等。再者,资金是现今企业投资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房地产企业相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其所需的资金较多,于是在资金上,房地产企业投资于旅游业的难度较小,旅游业投资于房地产业难度就要大很多。

2.用创新、协调、系统的思路来发展旅游房地产。创新是一个产业不断进步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旅游房地产业因为自己的特性,不断创新更是其生命力所在。创新开发经营理念, 增强创新观念、竞争观念、超前观念、风险观念、开放观念是旅游与房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有力武器。旅游房地产业开发是一个投资周期较长的、复杂的、系统的过程,其中需要包括旅游,房地产、交通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所以在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结合发展中,必须有系统、协调的思路贯穿其中。

3.加强行业沟通增强竞争实力。开发商必须认清形势, 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抓住时机, 谋求新一轮的发展。旅游业界人士要尽快更新观念, 不能只依赖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要积极面向市场找投资, 打好面向社会的环境牌, 面向市民的休闲牌。把环境、旅游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加以利用, 改善并使之增值,加强行业间的沟通, 互通情况, 互通信息, 促进发展。而房地产开发商要主动与旅游界人士广泛接触, 挖掘市场, 积极渗透到旅游业各个领域, 找商机、找项目、找任务。只有这样, 才能有利于房地产与旅游业结合, 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进而提高行业的竞争实力, 达到双赢的目的。

4.加强法律法规、政策规制与引导。旅游房地产涉及旅游、文化、林业、宗教、城建、房产等多个领域,多个部门交叉管理。因此,应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 坚持市场化运作,建立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和运作机制。完善的法律法规也是新生事物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目前的状况是对旅游房地产的相关立法滞后,甚至是无法可依,一些地方政府拿开发区的政策,来套景区的房地产的开发,导致错位的破坏性开发。因此,加强旅游房地产方面的立法是旅游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金,郑庆武,梅娟.应用产业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2.许宪春,刘运春主编.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3.沈飞.旅游房地产悄然起步[N].中国经营报,2001.6.28

4.陈卫东.区域旅游房地产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6(3)

(作者简介:施金亮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德力为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若佳)

作者:施金亮 周德力

旅游业结合发展论文 篇3:

C思维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摘 要]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体育”与“旅游”结合发展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方面满足人们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由传统的欣赏旅游景观变为参与到旅游过程中,加深整個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另一方面对新型的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产业链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主要围绕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展开探讨,介绍了“互联网+”思维对广西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互联网+”思维提出可行性的策略,希望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希望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带动下促进整个广西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体育旅游产业;“互联网+”思维;地方经济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6.197

1 前言

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思维的出现在很多领域得以应用和普及,其中将“互联网+”思维用于体育旅游产业,可以弥补广西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限性,扩展不同的旅游产品来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多样化、多元化的追求。众所周知,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多元化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国家采用政策、补贴等形式进行支持足以证明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视,但实际广西体育旅游在资金投入、宣传力度及产品创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引入“互联网+”的思维对其现状进行调整,来实现体育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因此对其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现价值意义。

2 现阶段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局限性  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在于由于广西少数民族种类比较多,相应的体育旅游产品种类丰富,而且由于少数民族在饮食、信仰、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所形成的民族体育项目比较多,与此同时,由于当地经济比较落后、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因素严重阻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体育旅游过程中资源保护机制不健全,使得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政府部门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广西的体育旅游资源知名度低,体育旅游知识欠缺;广西体育旅游缺乏专业人才,不利于长期的规划和长效性的发展。其中影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

由于广西处于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通信网络设施等方面发展比较落后,体育旅游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中,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将产品进行包装,使得旅游产品缺乏创意和吸引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没有形成独特的体育旅游品牌效应,让人们一提到体育旅游,可以快速地提到广西体育旅游产业。

2.2 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形式单一

就目前而言,广西体育旅游项目的形式主要采用的是举办全国性、区域性的体育赛事办法,这种形式的体育赛事游客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只能是进行观赏,不能让游客身临其境地体验这种体育旅游,众所周知,对于旅游项目的选择大部分人都追求娱乐性高、休闲、难度小等方面,而广西体育旅游项目比较常见的是赛龙舟、枪花炮等具有一定难度、观赏性强的项目,这些体育旅游项目没有根据游客积极参与的需求进行设计,一定程度约束了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长期发展。

2.3 体育旅游产业宣传少

虽然广西体育旅游的宣传已经初见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缺乏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方面的宣传,不少人还不了解广西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随之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中,同时随着不同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的出现,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还处于传统的宣传模式,对其体育旅游产品宣传方式和宣传力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广西现在整体的宣传总体不够突出广西的旅游产品特色,宣传的内容比较单调,形式较为陈旧,渠道不够丰富,很少做到多方参与、共同合作,宣传的效果不够显著。在宣传上没有将广西和其他省份的独特旅游形象区分开,由于没有合理的规划和协调,这样就造成无法形成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优势,降低了开发利用程度。

2.4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当前广西的体育旅游业迅猛发展,广西的体育专业人才的数量跟不上体育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直接影响了体育旅游业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广西旅游产业的长效性。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是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广西的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起步相对较晚,在培养的类型上相对较为单一,在广西的高校里开设的体育旅游课程相对较少且与外界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比较少,以至于不能及时了解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理论和实践衔接不上。人才是各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广西的体育旅游产业缺乏高质量的人才作为保证,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将受到阻碍。

3 引入“互联网+”思维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调整

3.1 更新观念,将“互联网+”思维引入

针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认识不到位这一现象,需要更新对体育旅游方面的观念,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到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过程中。首先,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在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强体育旅游基础建设,借助网络化、信息化等手段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模式优化、包装、宣传等。其次,认识到体育与旅游产业链之间新的融合点,在原有的发展模式下通过技术、市场等来开拓新的体育旅游产业价值链,这方面可以参考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成熟的区域。最后,对传统的体育旅游产业进行创新,不再局限于场地、赛事等方面的约束,用全新的意识来对待广西民族体育资源开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同时可以尝试体育企业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在相互促进中促进整个广西体育旅游生态链的发展。

3.2 融合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产业

针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形式比较单一这种现状,需要融合体育旅游资源,丰富体育旅游产业,使其可以充分利用當地民族体育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将其两者有效的融合,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比如丰富沙滩体育比赛,可以将球类比赛、水上运动等与当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丰富休闲类的体育项目,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其中,体验体育运动与欣赏自然景观的乐趣,实现休闲放松、娱乐等目标,同时需要以游客旅游消费需求为参考依据,不断更新体育旅游产品,结合当地民族体育资源的特点,将其打造成为可以满足游客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广西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3.3 扩展体育旅游宣传渠道

在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的宣传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等手段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比如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及各类App平台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进行宣传,同时可以搭建自己的体育旅游产业平台,利用数据库、云服务等手段实现广西体育旅游产品信息的发布、营销、管理及定制服务等,一方面符合当下游客选择旅游消费的方式,这些平台给他们选择旅游产品提供了一定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广西体育旅游产业良性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广西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同时,提高宣传促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宣传能力,形成稳固的技能,培养广西体育旅游宣传促销的精英队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旅游行业是否能保持长效性的发展。从长期的规范化培养教育来说,可以依托高校的旅游、体育、民族、经济等专业,结合体育、旅游业的实际,增强体育旅游产业人才基本知识、综合业务能力的教育内容,打造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广西在人才培养的形式上要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加大与外界体育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人才的培养紧随社会的大趋势,同时发展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多跟当地的旅游企业、旅游研究机构加强沟通与学习,同时,提供尽可能大的交流平台,鼓励多方适应社会旅游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旅游人才发展模式。其次,人才的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模式。当前社会体育旅游多元化的巨大需求,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光靠高校培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广西政府的支持,地方企业和社区等的力量支撑。对于广西高校来说,要以培养复合型、全能型旅游人才为目标,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体现出全面的特点,内容多种多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 结语

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于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形成广西体育旅游生态圈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策略分析展开,介绍了“互联网+”思维在广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面对目前广西体育旅游产业现状提出如何在广西体育旅游产业中有效利用“互联网+”思维,希望对广西体育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同时,需要借助政府在体育旅游产业投入的力量来实现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冰,余可.“互联网+”视域下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1):203-205.

[2]段红艳.“互联网+”思维下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产业分会,2016,1(1).

[3]廖琛,农丽颖,宫明明.广西农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常见丛刊·理论研究, 2017,1(1):114.

[4]赵蕾.互联网下的冰雪体育旅游管理营销[J].体育大视野,2018,1(1):244-245.

[5]阮威.南京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及升级路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6):12-15.

[6]刘德军.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2):23-25.

[7]宋经保.产业融合角度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趋势探究[J].度假旅游,2019(4):36-37.

[8]陶武超,阮会芹.产业融合视角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度假旅游,2019(4):38-39.

[9]谢成立,孙亮亮.旅游产业链发展中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定位及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5):177-180.

[基金项目]广西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8KY0228)。

[作者简介]黄斌(1991—),女,汉族,湖南醴陵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作者:黄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海洋天然气开发论文下一篇:糖尿病中医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