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教学“论从史出”的思考

2022-12-06

新大纲着重指出, 要坚持历史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贯彻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原则。在此特别需要理解“论从史出”的含义, 即实事求是, 依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 也就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以论御史”, 也是与史实紧密结合的, 是“论从史出”的科学史观的体现, 即: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就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理论成果;二是它可以解释历史现象, 研究历史规律, 而并非将历史“为我所用”。领会了新大纲“论从史出”的含义,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呢?

首先, 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历史, 掌握史实。初中学生了解、认识历史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教材中关于史实的内容有以下几类:

(1) 文字。文字表述是教材的主干。初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实的阐述是依据历史学的基础知识、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编写的。其特点是, 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 包括历史概念、人物、重大事件等等, 语言浅显易懂, 线索清晰, 体系完整。

(2) 插图。插图有彩图、黑白图、照片几种。为说明文字内容而编入的直观材料, 有历史照片, 也有画家描绘的历史场景, 也有表现史实的漫画等等。插图反映历史现象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观看插图, 也是获得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

(3) 地图。实际上历史地图也属于教材插图, 为了认识其独特作用在此将其独立分类, 作为教师研究教材的一个专门方面。历史地图反映出历史现象的时空变化, 如古今地名异同, 陆路、水路的变迁, 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等。

(4) 图表。图表包括数据资料图表、线索表、大事年表、章节知识结构等等, 也是辅助文字内容的, 既概括文字, 又说明文字, 是史实的一种表述形式。

(5) 史料。现行的历史教材借鉴了外国、港台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方法, 提供了一定量的原始资料, 供教学中研究。学生接触这些第一手材料, 更能清楚历史知识的来源, 了解先人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当然, 教学中需要对这些内容加以拓展, 扩大知识面, 如适量补充图片、地图、史料, 深入讲解重点内容。除了以上几类史实内容外, 教材以外的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史实来源, 也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信息源。目前常用的信息源有以下几种:

(1) 时政资料。当代的时事政治资料是史料的补充和再积累。报刊、影视新闻的内容可以广泛用于历史教学。教师积累时政资料, 并充分运用到中国史、世界史教学之中, 效果相当好。

(2) 调查报告, 除去专家、学者的调查报告可以用作史实的印证与说明外, 师生自己动手获得的调查报告, 对学习历史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如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生活的重大变化, 反映的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

(3) 文物、遗迹。出土文物、历史遗迹, 都是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展示。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 是认识历史的良好途径。介绍重大考古发现成果, 是对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

(4) 网络信息。师生从网络上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 目前已被广泛运用, 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网上信息快捷、海量, 易于存储和交流, 扩展视野, 丰富教学内容, 是历史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最新途径。

上述各类“史”的来源, 只要教师备课时充分掌握和理解, 并采用不拘一格的手段和方法来教学, 就能使学生掌握好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了解史实只是历史教学的第一层次的目标, 更高的层次是使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具备人文素养。因此, 按照新大纲的要求, 培养学生学会“论从史出”, 即具备历史思维的能力, 是历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论从史出”在教学中大致有以下步骤:

(1) 研读史料。这里所说的史料是广义的, 不仅是指第一手资料, 也包括后人记载的史实。

(2) 辨析史料。大量的材料要经过辨析真伪才能被运用, 这种史学特有的方法往往要求教师首先掌握和实施, 在备课中要潜心研究,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它主要包括文献、实物材料的反复印证, 计算年代, 识别运用各种图表等等。

(3) 提取信息。这一过程是经过分析、综合、概括, 将有用而又有信的材料提取出来, 作为最基本的史实论据。

(4) 论从史出。应当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 采用科学的方法, 对历史现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结论。

历史的结论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譬如对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重大史事, 都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 即历史背景来认识其性质、影响、意义。对史实的评价不能片面、狭隘, 不能主观臆断。因此, “论从史出”并非简单的一句话, 它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 要求学生具有历史思维的能力, 对有关的历史问题的学习中,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说, 初中阶段也要进行相应年龄段的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 内容、途径、手段、方法非常之多, 有两点我认为是要特别考虑的。

(1) 通过多种途径, 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教师采用丰富的手段、方法, 使枯燥的史实变得有趣、生动, 让学生乐于学习, 易于掌握, 这是我们多年实践并已取得成效的探索。

(2) 让学生学会像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这种“论从史出”的教学活动, 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 实现自主性学习的过程, 是新教育观的要求, 它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更高。

首先, 它要求教师给学生创造民主的氛围, 采用开放的教学样式, 让学生勇于思考, 充分发挥想象力。

其次, 它要求教师能够有效驾驭课堂, 科学选用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各种课型 (如讨论课、活动课、角色扮演、网络学习等等) 的优越性。

第三, 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业务功底, 对教材理解透彻, 教学有论有据。

总之, “探究”式学习已被视为历史教学发展的出路。初中学生经过这种思维的训练, 是能够做到“论从史出”的。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历史, 掌握史实。新大纲着重指出, 要坚持历史学科的特点, 在教学中贯彻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的原则。本文作者就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论从史出”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论从史出,历史信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路径探析下一篇: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及护理论文

热门文章

对于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