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2-09-10

1 绿色农业概念

绿色农业主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以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核心, 是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也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2 我国绿色农业的当前现状

2.1 绿色农业发展规模

据统计, 自2006年至2016年, 我国绿色农业的绿色产品种类和有机食品种类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绿色食品的年销售额从1 500亿元增至1 798亿元, 有机食品年销售额从61.9亿元增至81亿元, 绿色食品出口额从19.6亿美元增至35亿美元, 有机食品出口额从1.1亿美元增至4.9亿美元。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 产品数量、产量、出口额、销售额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2.2 企业及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同感

绿色农业中的生产细胞及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农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是收入, 绿色农业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以及在基本相等的劳动力上收入和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 才会得到农民的认同感。

2.3 我国对绿色农业的政策支持

通过近几年生产数据看出, 绿色农业这种新形式是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 并且在绿色农业不断扩大、进步的大好形势下, 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农业产业政策, 扶持并提供相关的公共服务, 使绿色农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对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当前我国绿色农业的不足及应对措施

3.1 缺乏理论研究

绿色农业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 无法指导大规模的绿色农业生产, 还不能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绿色的目的;另外技术储配不够健全, 难以完成指导绿色农业发展的整套规程, 严重制约绿色农业的发展。因此, 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加大绿色农业理论知识的研究投入, 加大培养研究型人才力度, 对绿色农业的发展改造和种植技术提高提供支持。

3.2 疏于管理及生产标准化

绿色农业是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并由专业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目前, 我国绿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及规范化管理不够健全, 严重制约了绿色农业的发展。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还应不断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长处, 弥补我国在管理及标准化的漏洞和不足。

3.3 科技投入不足,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据统计, 我国科技用于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57.1%, 而美国超过了78%, 虽然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其贡献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另外, 虽然种植农民迫切得到最先进的种植技术, 但因为社会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无法了解农民急需的技术要求, 不能更好的引导农民进行绿色农业的生产。因此, 加大科研力度、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在第一时间了解农业种植的相关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才能更好的为绿色农业保驾护航, 促进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4 绿色农业在将来的发展要素

首先, 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 农业的发展进步最终决定力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技术及科研人员的努力, 要把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同时借鉴国外的优秀成果, 对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优秀成果进行充分学习并使用, 真正实现科技进步, 带动农业生产进步。其次, 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 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以种植业为主的企业, 可以鼓励与其农民签订协议, 承包农民的土地, 化零为整得到更好的种植管理, 并建立完善的原料生产基地, 走种植—加工—包装—外销等一体化路线[3]。扩宽市场销路, 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可通过新闻媒体及舆论的力量, 大力宣传绿色农业, 增强大家对绿色农业的认识, 打造知名品牌。

结束语

绿色农业是我国当今农业生产的新模式, 虽然我国较发达国家起步较晚, 但经过近些年国家政府、科研团队及农民的大力支持和不懈努力, 绿色农业正不断完善进步并强大起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绿色农业的发展会以更优异的成果回报社会。

摘要: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农业的概念, 并详细阐述了我国绿色农业的当前现状及不足, 总结绿色农业发展要素。

关键词:绿色农业,提高措施,农民及企业认同感,发展要素

参考文献

[1] 党银侠.我国绿色农业制约因素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10 (5) :8-10.

[2] 黄国勤.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 2010, 11 (12) :201-202.

[3] 刘蒙.国外绿色农业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 2013, 52 (1) :54-5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下一篇:房地产交易税收征管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