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通过对目前社区医院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医院成本核算、绩效考核与职工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医院的管理模式改革。

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1: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现状及就诊居民满意度调查

摘 要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根据对武汉市的社区卫生服务进行的问卷调查,分析了社区卫生服务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上的发展现状。研究发现社区卫生目前在服务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和老年人上作用明显。服务的水平和态度也得到了较大提高。但在家庭病床和双向转诊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最后,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服务水平 满意度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在深入总结多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模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出发,采取的有效促进群众健康的服务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卫生事业成就斐然,但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首先,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突出;其次,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中国卫生服务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卫生需要是一个严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次,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明显改变,主要表现在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快速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快速上升。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地区为例,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基础上,了解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社区卫生组织更好地服务居民、不断壮大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调研基本情况介绍

本研究于2012年调查了武汉市武昌区首义路、中华路、洪山区关山街等八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查对象为到这几家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附近居民,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4份。本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武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和服务绩效等多方面的现状,并就其现状探究原因,通过与大医院对比,发现值得合理借鉴的经验,并结合其自身特征,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其发展。

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现状

从实际调查结果看,社区卫生服务在武汉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难以缓解当前医疗服务中个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一)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的现状

1、社区卫生中心就诊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本此调查的对象中,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过的男女比例为59.3:40.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女性比男性更多;从年龄看,到社区就诊的18岁以下居民占总人数的2.6%;18~30岁年龄段占24.7%;31~40岁年龄段有12.4%;41~55岁年龄段有占总人数17.5%;56岁以上居民占总人数的42.8%。可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的居民是以老年人为主。从收入水平看,到社区就诊的居民中,年收入2万以下的居民占33.5%,2~4万的居民占45.4%,4~6万的居民占11.3,年收入6万元以上的居民仅为9.8%,说明到社区就诊的居民在收入水平上主要是较低收入者。

2、就诊对象的就诊意愿及其原因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居民中,倾向于前往社区医院就诊的人有126人,其原因主要集中在病情轻、看病方便和药品便宜三个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71.4%、92.1%和65.1%。而医疗报销体制在社区医院中所体现出的优势并不明显。更倾向于前往大医院就诊的人有68人,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医疗设施齐全、医院环境好和医生技术水平更高,所占比例分别为61.8%、50.0%和64.7%。另外也有受访者提到更倾向于去大医院的原因是大医院的药品更齐全。

3、就诊对象的医疗支出情况

本次调查的居民在家庭年均医疗总支出的分布上,总体差异不大,大多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人年均医疗总支出在5000元以下,较低的医疗支出主要原因一是在社区医院就诊的主要是些小病,二是社区医院就诊比较便宜。同时从,受访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所花费用项目看,医疗支出以普通门诊为主,其次是预防保健和重症门诊。

(二)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现状

本研究经过调研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中,居民接受较多的是疾病诊治和慢性病防治。然而,部分服务内容虽然社区卫生中心已经设置,但却并不为居民所了解,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有许多服务内容是大多数居民所需要的,但是却并未设置,比如残疾人康复和精神和心理卫生咨询等等,导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面比较狭窄,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调查显示,居民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残疾人康复、临终关怀、义诊、精神和心理卫生咨询、现场应急救护等的需求均高于供给。

(三)社区卫生服务方式的现状

调查发现,如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咨询、上门服务和健康档案等服务方式已经为居民所熟知,分别有58.2%,42.8%和42.8%的受访者认可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了该项服务,但是其他服务方式的贯彻并不顺利,如只有7.7%的居民与社区卫生机构签订了家庭保健合同,7.7%的居民认可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了家庭病床。

(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绩效的现状

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绩效是评价社区卫生发展状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从患者社区就诊的候诊时间、治疗效果、转诊制度和满意度这几个考察社区卫生机构的服务状况。(1)候诊及就诊时间。从调查结果来看,12.9%的受访者在社区就诊时不需要候诊,77.3%的居民认为候诊时间较短,可见,社区卫生机构完全不存在大医院的就诊难问题,看病就诊有极为便利。(2)转诊制度。对于转诊制度,大多数居民表示,一般有大病自己就前往大医院就诊,不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调转诊,因而49.5%的居民不清楚社区卫生机构的转诊制度。认为社区卫生机构转诊较方便和很方便的居民占48.4%,选择较不方便或很不方便的仅有4人。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转诊制度,生病后往往会直接到大医院就医,从而加重大医院的看病难,社区还需加大转诊制度的政策宣传。(3)满意度。从本次调查的结果看,79.4%的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缓解作用,11.9%的居民认为作用明显,7.7%的人认为基本无益,仅有1%的人认为是越治越差。由于认可社区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效果的居民中,大多数是因常见病和慢性病而选择在社区就诊,所以,本调查的数据表明,社区卫生机构在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上,得到了绝大多数社区居民认可。

三、对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从本研究的调查情况看,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情况总体比较满意,而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诉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家庭医生服务效果两项指标的说不清比例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硬件设施和服务态度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人民群众满意度,但在家庭医生和医疗管理上认可度还不高。从访问情况看,虽然大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设置了家庭医生,但是家庭医生与居民间的联系以居民主动为主,家庭医生较少定期主动地前往居民家中服务。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以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明确社区卫生的服务对象,突出对特殊人群的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调整服务方向。改变目前以医疗护理为主的状况,向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职能转变,社区医院应该继续做好儿童、老年、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医疗保健服务的基础上,加强社区全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特别是预防保健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病人群和健康人群都能掌握一般卫生保健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加大全科诊室的设置

针对各项服务内容的开展率均不是很高的问题,政府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采取积极措施,健全社区卫生的服务项目。首先,政府要建立完善协调的卫生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大部分社区居民缺乏正确的健康观和健康投资的理念,对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还不能完全接受,习惯生病了再找医生,且无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就医,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人数远远低于其它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数,因而建立完善协调的卫生服务网络势在必行。其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实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保证服务内容和科室设置完善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真正使群众服务相信社区卫生,依赖社区卫生服务。

(三)改善服务方式,方便社区居民就近享受医疗保健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自由极少数居民承认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了的家庭保健合同和家庭病床,而社区卫生在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上,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提供家庭医疗保健服务,这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加大这方面的建设,重视对家庭保健合同的建立,保证家庭病床的实施,以达到小病早治疗,大病早发现,慢病常管理的目的。这样也有利于增加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

(四)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

要想解决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的问题,不仅要依靠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共同努力,要靠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双向转诊” 配套政策,更要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切实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以满足居民需求,吸引居民社区首诊。首先要加强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交流。大医院要派人员定期到社区医院工作,培训社区医生,缩小两者服务和技术的差距,保证患者转诊后得到连贯性的医疗与服务。其次,大医院应设立“双向转诊” 服务机构。使得转入病人有专人接待和服务。社区医院应增强“双向转诊” 意识,提高技术和服务水平,成为病人放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之家。在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机制,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实现患者信息的共享,不仅方便患者在本社区的生服务机构得到相应的服务,还能使医院有更多精力用在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断提高疑难重症疾病的防治,另外也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发展,最终使居民受益,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张勇. 武汉市社区卫生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 科技资讯,2010(30).

[2]王虎峰.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治理机制的冲突及调整[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 李鹏 等.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患者满意度研究分析[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3).

[4] 陈颖欣 等.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满意度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医生,2010(3).

作者:张勇

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2:

社区医院绩效管理初探

摘要:通过对目前社区医院管理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了医院成本核算、绩效考核与职工绩效工资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医院的管理模式改革。

关键词:社区医院 绩效管理 绩效工资

为促进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行绩效管理模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其做法可以为同类医院的改革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社区医院的特点及管理面临的问题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试点转型为城市社区中心医院,转型后在服务人群、业务方向、执行政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管理上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1.社区医院的特点。

(1)以社区人口作为服务对象,以基础医疗、预防保健作为业务重点,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得到最起码的、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执行优惠的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零利润,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的现状。

2.社区医院管理面临的问题。

(1)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型为社区医院后,地方财政加大了补偿力度,同时地方政府也期望这项“民心工程”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成为管理者面临主要问题之一。

(2)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老百姓放心满意。社区医院执行优惠的医疗收费标准和药品零利润,但许多老百姓对其医疗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并不放心,仍然不去社区医院就诊,从而无法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3)如何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地为更多人提供优质服务。社区医务人员缺乏竞争意识,缺乏危机感,如何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是管理者面临的主要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推行绩效管理模式,初步取得了成效。

二、绩效管理模式分析

医院绩效管理是以科室成本核算为基础,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为工具,以综合指标为考核指标,以质量管理为控制手段,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为目标的医院科学管理的方法。

1.加强科室成本核算。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是为了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也是为了将医院发展经营目标分解成明确的绩效指标,避免了工作无主次的局面。

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有收入、支出与结余。其中收入项目主要包括:床位费收入、护理费收入、诊疗费收入、治疗费收入、检查费收入、手术费收入、挂号费收入、救护费收入、其他费收入等(不含药品收入);支出项目主要包括:人员支出(含工资、津补贴、加班费等),耗用卫生材料费(含一次性卫生材料费、医用卫生材料费、化学试剂费、氧气费等),领用总务材料费(含办公用品、劳保用品、清洁用品、印刷品、缝纫材料、水暖五金等),领用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折旧费、水费、电费、洗衣费、消毒费、维修费、专家会诊费等;结余是指科室收支相抵后的结余部分(包括盈余和亏损)。在计算科室收入时,根据各科室收入项目的风险大小、难易程度确定系数,对科室收入进行折算。以折算后的收入减科室各项支出作为科室结余。

2.优化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指标的量化分析,以检查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以便为职工福利分配、职务晋升、培训发展等管理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指标(科室收入和结余),业务量指标(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住院实际占用床日等),质量考核指标(医疗质量考核、护理质量考核、医生处方考核、药品管理考核),综合考核指标(物价收费执行情况考核、医德医风考核、安全生产考核、病人满意度考核、成本控制考核、执行力考核)。

医院对科室的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科室自主权,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实行“院科两级考核”制度,即医院对科室进行考核,科室再对职工进行考核,科室考核除医院绩效考核各项目外,还增加了考勤等内容。

3.实行绩效工资奖惩制。绩效工资主要包括收支结余奖、工作量奖、考核奖。收支结余奖指按照科室收支结余和相应的系数计算发放的绩效工资;工作量奖指按照科室门诊、住院工作量与相应的工作量定额计算的绩效工资;考核奖指依照质量考核、综合指标考核兑现的绩效工资,如考核不达标则体现为罚款。

通过以上的绩效管理,各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工作质量和效率、病人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

三、结语

社区医院管理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但在执行中还存在一些盲区有待进一步探索,诸如行政后勤科室的绩效管理因工作量不便量化而实施不力等。随着医院绩效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无疑会推动医院绩效管理的实施与完善,使绩效管理真正为社区医院的良性发展推波助澜。

参考文献:

马水清,衷兴华.关于医院绩效管理的讨论[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l2)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 宁夏银川 750001)

(责编:若佳)

作者:冯仲炜

社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篇3:

分级管理模式下现行医院评审制度研究

[摘 要] 医院等级评审是衡量医院整体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比较国内外评审方法和制度,对我国现行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及管理办法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 医院评审制度;分级管理;评审标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04

0 前 言

医院评审是指判断一个医疗机构管理和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一种行为,通常会从不同医疗机构中抽取相应专家形成一个专门的评审机构来进行。医院评审可以督导医疗机构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整体实力,主动改善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竞争。对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保障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有重大的意义。而医疗评审制度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总结出来的。

1 我国医院评审制度概况

1.1 我国医院评审制度的建立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医药卫生行业还是以公益性为主实行平均主义,没有等级评审的意识。一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的等级评审制度传到国内,各派学者纷纷拥护。1989年11月,卫生部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向全社会公布了《关于实施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两个试行草案,标志着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的正式启动。1994年2月,国务院再次颁发《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我国医疗机构开始实行等级评审制度,称为我国评审制度法制化的标志。1995年7月卫生部颁发了《医疗机构评审办法》,详细规定了我国评审制度的各项指标。1998年,旧的评审制度的合理性一度遭到公众质疑,评审工作也被暂停。2009年,国家再次颁布《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年,评审工作重启。目我国执行的是2012年版本的评审标准。

1.2 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評审标准

基本标准包括:①医院规模,其中包括病床数、病房设施要求、建筑面积、病床数与职工人数之比、卫生技术人员占比;②医院的功能定位,其中包括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卫生行政管理等;③医院管理,包括制度的制定、信息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总务管理、建筑管理等;④质量管理,包括全院质量管理和院内感染控制;⑤医德医风建设;⑥医院安全;⑦医院的环境。

1.2.1 分级标准

一级医院:属于初级医疗机构,主要面向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服务中心 。病床数在100张以内,包括100张。

二级医院:是地区性的医院,多可跨越几个社区,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有能力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 主要包括个别市医院、区医院和县医院,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

三级医院:是主要指全国、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病床数在501张以上。

1.2.2 分等标准

医院的规模,包括床位设置、建筑、人员配备、科室设置等四方面的要求和指标;医院的技术水平,即与医院级别相应的技术水平,在标准中按科室提出要求与指标;医疗设备;医院的管理水平,包括院长的素质、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现代管理技术、医院感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等七方面的要求与指标;医院质量,包括诊断质量、治疗质量、护理质量、工作质量、综合质量等等几方面的要求与指标。

2 对我国医院评审制度的思考

2.1 考核标准内容有待完善

国外评价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是否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良好的服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强调患者安全问题、注重患者满意度等成为当前国外评价的主要方向。参照国外医院评审制度内容,我国对这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主要是以硬件、软件的配备情况及规模为衡量尺度,而缺乏对人文关怀的要求。

2.2 制定的标准有待商榷

现行制度中对医院的规模及设备配置做出要求,以一级医院为例,要求床位数在20张至99张,具备无菌手术室,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但事实上,城市中一级医院主要是社区医院,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社区医院的外科医生主要处理的是止血、缝合、拆线、外伤清创、包扎、骨折固定等社区常见病。由于城市中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密集,很少有居民选择在社区医院进行上腹部手术。因此按照评审制度要求配备的无菌室、手术室利用率极低。绝大多数社区医院中设置的手术室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一年中甚至不能开展一例阑尾手术,极大造成了物资的浪费,也因为设备投入巨大而产生诱导需求。

2.3 缺乏第三方评价

我国的等级评审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机构,只是在评审时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大医院抽取相应的工作人員组成一个临时的评审委员会,既是管理者,又是评审者和被评审者。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其科学性、公平性和客观性都有待怀疑。我国的医院评价即使有第三方评价机构介入,但在政府权威的影响下,也容易出现丧失独立性的情况。

2.4 两极分化

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巩固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为居民提供便利、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但现在呈现出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患者与医院之间信息的不对等,患者对医院的选择存在盲目性。将医院按照规模、高端设备的拥有情况制定等级,容易诱导患者到等级较高的医院就诊,致使三级医院“一床难求”而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的倒金字塔的现象。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评审课题研究组.《我国医院评审工作评估》研究报告[J].中国医院,2000,4(3):149-151.

作者:薛白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药物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任务小学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