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典

2022-11-11

第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题典

小学数学重叠应用题

我们知道,求两个数的和,只要直接相加就可得到结果。但是在有的情况下,却不能直接相加,它关系到重叠部分的数量关系的问题,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重叠问题”。

解答重叠问题的关键是要结合图形。在计算一个问题时,可以把总量分成几个分量来计算,先把每个分量加起来,然后再减去重叠计算的部分。

1、 同学们去采集标本。采集昆虫标本的有32人,采集花草标本的有25人,两种标本都采集的有16人。去采集标本的共有多少人?

要求去采集标本的总人数,不能用32人和25人相加得到。在32人中包含有16人,在25人中也包含有16人。重复包含的16人加了两次。所以,还要减去重复计算的16人。 32+25-16=41人

2、 某班36个同学在一次数学测验中,答对第一题的有25人,答对第二题的有23人,两题都对的有15人。问有几个同学两题都不对?

要求有几个同学两题都不对,先要求做对其中一题的有几人。

1、 做对其中一题的有几人 25+23-15=33人

2、 有几人两题都不对 36-33=3人

3、 一个班有学生45人,参加体育队的有32人,参加文艺队的有27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队。 问这个班两队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32+27=59人,总数超过了全班人数。因为有一部分同学参加了两队。所以只要在总数中减去全班的人数,就是两队都参加的人数 32+27-45=14人

4、 某班数学、英语期中考试的成绩如下:英语得100分的有12人,数学得100分的有10人,两门功课都得100分的有3人,两门功课都未得100分的有26人。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门功课都得100分的有3人,在10人中计算了一次,在12人中又计算了一次。 26+(10+12-3)=45人

5、 某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35人会游泳,38人会骑自行车,40人会溜冰,46人会打乒乓球。问四项活动都会的人数至少有多少人? 要求四项活动都会的人数至少有多少人,首先要求出有一个项目不会的至多有多少人,然后从总人数中减去它。

1、 不会游泳的有多少人? 50-35=15人

2、 不会骑自行车的有多少人? 50-38=12人

3、 不会溜冰的有多少人? 50-40=10人

4、 不会打乒乓球的有多少人? 50-46=4人

5、 有一个项目不会的至多有多少人? 15+12+10+4=41人

6、 四个项目都会的至少有多少人? 50-41=9人

6、 有三个面积都是60平方厘米的圆,两两相交的面积分别为

9、

13、15平方厘米。三个圆相交部分的面积为5平方厘米。总体图形盖住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先求得三个圆面积的和,再减去两两相交的重叠部分。这样三个圆相交部分的面积多减了一次,要加上它。 6×3-9-13-15+5=148平方厘米

7、 在26名同学中会打乒乓球的有13人,会打网球的有12人,会打羽毛球的有9人,既会打乒乓球又会打羽毛球的有2人,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网球的有3人。但没有人这三种球都会打,也没有人这三种球都不会打。有多少人既会打乒乓球又会打网球?

设既会打乒乓球又会打网球的有X人。

由图可知,只会打乒乓球的有(11-X)人;只会打网球的有(9-X)人;只会打羽毛球的有4人。一共有26人。由此可以列出方程。 11-X+9-X+4+X+2+3=26 X=3

第二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应用

题的复习教学浅淡几点体会。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量关系

基本的数量关系是指加、减、乘、除法的基本应用,比如:求两个数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等。还有速度、时间和路程,单价、数量和总价,工效、时间和总量等。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在复习时,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些补充条件的问题和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看到问题立刻想到解决问题所必需的两个条件;看到两个条件能迅速想到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出些有助于训练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如给出两个条件:甲数是10,乙数是8,要求学生尽可能的多提出些问题。练习时,先要求学生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乙数占甲数的几分之几”等。然后再要求学生提出用两步解答的问题,如“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甲数给乙数多少两数相等”,“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乙数占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等。对于常用的数量关系,我们复习时还采用给名称要学生编题的练习形式。如已知单价和总价,编求数量的题目;已知路程和时间,编求速度的题目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牢固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为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打下良好基础。在编题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对数学术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如增加、增加到、增加了,提高、提高到、提高了,扩

大,缩小等。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对易混的术语,如减少了和减少到等要让学生区别清楚。

逆叙的条件,学生容易搞错它们的数量关系。教苹果树: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画图是搞清数量之间关系的有效形式。如:梨树3100棵,比苹果树的3倍还多40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见下图),从图中可以看梨树:出。梨树棵数减去400棵,正好是苹果树棵数的3倍,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3100+400)÷3

的错误算式。

二、综合运用知识,拓宽解题思路

能够正确解答应用题,是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具体表现。应用题的解答一般采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我们在复习时侧重教给分析法。如:李师傅计划做820个零件,已经做了4天,平均每天做50个,其余的

6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

分析方法是从问题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即:①要求平均每天做多少个,必须知道余下的个数和工作的天数(6天)这两个条件。②要求余下多少个,就要知道计划生产多少个(820个)和已经生产了多少个。③要求已经生产了多少个,需要知道已经做的天数(4天)和平均每天做的个数(50个)。在复习过程中,我们注重要求学生把分析思考的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学生能说清楚,就证明他的思维是理顺的。

既要重视学生的计算结果,更要重视学生表述的分析过程。

实际上在分析应用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方法是结合运用,相互包含的。这就是说在分析已知条件时要时刻注意题目的问题,这样综合才不会偏离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所必备的条件时要

想到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只有这样提出的条件才能从已知条件中找到或求出来。

有些应用题,单靠上述两种方法分析仍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教给学生另外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拓宽解题思路。常用的有两种,即转化法和假设法。例如:有甲、乙、丙三袋大米,甲袋大米的重量是乙袋的3

倍,又是丙袋的4倍,又知乙袋比丙袋多8千克。问三袋大米各重多少克?

这样思考:从已知条件看出,甲袋大米的重量分别以乙袋和丙袋为标准,统一标准量是解题的关键。应

用转化法就能统一标准量,

要使学生明白怎样转化简便就怎样转化。上题如果统一成以乙袋或两袋的重量为标准量难度就大了。

又如:甲、乙两个仓库内原来共存货物是480吨,现在甲仓又运进所存货物的40%,乙仓又运进它所存

货物的25%,这时两仓共存货645吨。原来两仓各存货物多少吨?

这样思考:假设两仓库都运进所存货物的40%,那么可知共运进货物为:

480×40%=192(吨)

而实际两仓运进645-480=165(吨)从而可知多算了192-165=27(吨)。为什么多算了27吨呢?这是因为乙仓实际运进了它所存货物的25%,而我们也当作运进所存货为的40%计算了。从而可知,乙仓原来所

存货物的40%与25%的差是27吨,于是可知

乙仓原来有货物:

27÷(40%-25%)=180(吨)

甲仓原有货物:480-180=300(吨)。

用假设法解题的思考方法是:先根据解题的需要对已知条件做出假设,通过假设引出矛盾,然后分析产

生矛盾的原因,把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转化法和假设法的解题方法掌握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在总复习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

量地涉及一部分这类题目。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负荷饱满,不作为对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

三、系统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数学知识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例如: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时,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相等,一种是不等,由不等便出现了差,于是引出围绕“差”的一系列数量关系,如:大数-小数=差;大数-差=小数;小数+差=大数等。在比差的基础上又发展为比较两个同类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若甲数是a,乙数是3a,则乙数是甲数的3倍。在整数倍的基础上,又扩展为小数倍,再扩展为分数倍。在分数倍里,倍数可以小于

1。随着“倍”的概念的建立和发展,又出现了围绕着“倍”的一系列数量关系。

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几又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百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等。学习了比的知识以后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

用比的形式表示。如:甲数是乙数的5倍,我们就说,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1。再如:

成的与全工程的比是3∶5,或已经完成与未完成的比是3∶(5-3)。通过这样复习,就把以“差”和“倍”为核心的知识纵向地串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为今后正确地运用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应用题复习中,一题多解是沟通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它不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数量关系,而且可以开阔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个修路队,原计划每天修8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结果用12.5天就完成任务。原计划多少天完成任务?可

有下列解法:

1.80×(1+20%)×12.5÷8=15(天)

3.12.5×(1+20%)=15(天)

4.设计划用x天完成。

80x=80×(1+20%)×12.5 x=1

55.设原计划用x天完成。

①80∶80×(1+20%)=12.5∶x x=15

②1∶(1+20%)=12.5∶x x=15

上述五种解法分别是按解一般应用题的思路、工程问题的思路、分数应用题的思路、方程的思路和用比例解的思路进行分析的。通过本题的复习,引导学生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过的解应用题的各种

知识得以融会贯通和综合应用,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第三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体会

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8页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集体汇报植树棵数。

(4)师在各组汇报后提问:为什么同样是20m的小路,为什么有的是种3棵树,有的是种4棵树,有的是种5棵树?请大家在黑板上“种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

二、发现规律

再次感悟

1.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方案之间的差异以此发现植树问题的基本特征

“间隔数+1=棵数”。

2.请学生举例验证

“间隔数+1=棵数”。

师:如果分成n段会怎样?

3.(课件演示)

请你帮助计算小路的一侧共需要多少棵树?

师:如果每隔4m种一棵,又会怎样?

4.小结:通过这设计方案,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代数思想。借助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应用规律

1.揭题:看来植树中间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与植树问题很相似,你能找找看吗?

2.变式练习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以下信息: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四、课堂检测

第四篇: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大全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2、归总问题

3、和差问题

4、和倍问题

5、差倍问题

6、倍比问题

7、相遇问题

8、追及问题

9、植树问题

10、年龄问题

11、行船问题

12、列车问题

13、时钟问题

14、盈亏问题

15、工程问题

16、正反比例问题

17、按比例分配

18、百分数问题

19、“牛吃草”问题20、鸡兔同笼问题

21、方阵问题

22、商品利润问题

23、存款利率问题

24、溶液浓度问题

25、构图布数问题

26、幻方问题

27、抽屉原则问题

28、公约公倍问题

29、最值问题

30、列方程问题

1、归一问题

【含义】

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 (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

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 (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531.2÷2.8=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

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 (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 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 24×12÷36=8(天)

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 (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 50×30=1500(千克)

(2)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1500÷(50+10)=25(天)

列成综合算式

50×30÷(50+10)=1500÷60=25(天)

答:这批蔬菜可以吃25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答:甲班有52人,乙班有46人。

例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解 长=(18+2)÷2=10(厘米) 宽=(18-2)÷2=8(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10×8=80(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的面积为80平方厘米。

例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解 甲乙两袋、乙丙两袋都含有乙,从中可以看出甲比丙多(32-30)=2千克,且甲是大数,丙是小数。由此可知

甲袋化肥重量=(22+2)÷2=12(千克)

丙袋化肥重量=(22-2)÷2=10(千克)

乙袋化肥重量=32-12=20(千克)

答:甲袋化肥重12千克,乙袋化肥重20千克,丙袋化肥重10千克。

例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解 “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这说明甲车是大数,乙车是小数,甲与乙的差是(14×2+3),甲与乙的和是97,因此

甲车筐数=(97+14×2+3)÷2=64(筐)

乙车筐数=97-64=33(筐)

答:甲车原来装苹果64筐,乙车原来装苹果33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 总和 ÷(几倍+1)=较小的数

总和 -较小的数=较大的数

较小的数 ×几倍 = 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248÷(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杏树有62棵,桃树有186棵。

例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解 (1)西库存粮数=480÷(1.4+1)=200(吨)

(2)东库存粮数=480-200=280(吨)

答:东库存粮280吨,西库存粮200吨。

例3

甲站原有车52辆,乙站原有车32辆,若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几天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解 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辆,从乙站开往甲站24辆,相当于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8-24)辆。把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当作1倍量,这时乙站的车辆数就是2倍量,两站的车辆总数(52+32)就相当于(2+1)倍,那么,几天以后甲站的车辆数减少为

(52+32)÷(2+1)=28(辆)

所求天数为

(52-28)÷(28-24)=6(天)

答:6天以后乙站车辆数是甲站的2倍。

例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解 乙丙两数都与甲数有直接关系,因此把甲数作为1倍量。

因为乙比甲的2倍少4,所以给乙加上4,乙数就变成甲数的2倍;

又因为丙比甲的3倍多6,所以丙数减去6就变为甲数的3倍;

这时(170+4-6)就相当于(1+2+3)倍。那么,

甲数=(170+4-6)÷(1+2+3)=28

乙数=28×2-4=52

丙数=28×3+6=90

答:甲数是28,乙数是52,丙数是90。

5、差倍问题

【含义】

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 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

【数量关系】

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

较小的数×几倍=较大的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解 (1)杏树有多少棵?

124÷(3-1)=62(棵)

(2)桃树有多少棵?

62×3=186(棵) 答:果园里杏树是62棵,桃树是186棵。

例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解 (1)儿子年龄=27÷(4-1)=9(岁)

(2)爸爸年龄=9×4=36(岁)

答:父子二人今年的年龄分别是36岁和9岁。

例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解 如果把上月盈利作为1倍量,则(30-12)万元就相当于上月盈利的(2-1)倍,因此

上月盈利=(30-12)÷(2-1)=18(万元) 本月盈利=18+30=48(万元)

答:上月盈利是18万元,本月盈利是48万元。

例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解 由于每天运出的小麦和玉米的数量相等,所以剩下的数量差等于原来的数量差(138-94)。把几天后剩下的小麦看作1倍量,则几天后剩下的玉米就是3倍量,那么,(138-94)就相当于(3-1)倍,因此

剩下的小麦数量=(138-94)÷(3-1)=22(吨)

运出的小麦数量=94-22=72(吨)

运粮的天数=72÷9=8(天)

答:8天以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6、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解 (1)3700千克是100千克的多少倍? 3700÷100=37(倍) (2)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40×37=1480(千克)

列成综合算式

40×(3700÷100)=1480(千克)

答:可以榨油1480千克。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解 (1)48000名是300名的多少倍? 48000÷300=160(倍)

(2)共植树多少棵?

400×160=64000(棵)

列成综合算式

400×(48000÷300)=64000(棵)

答: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64000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解 (1)800亩是4亩的几倍?

800÷4=200(倍)

(2)800亩收入多少元?

11111×200=2222200(元) (3)16000亩是800亩的几倍?16000÷800=20(倍)

(4)16000亩收入多少元?

2222200×20=44444000(元)

答: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2222200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44444000元。

7、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392÷(28+21)=8(小时)

答:经过8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第二次相遇”可以理解为二人跑了两圈。因此总路程为400×2

相遇时间=(400×2)÷(5+3)=100(秒)

答: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100秒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解 “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是正确理解本题题意的关键。从题中可知甲骑得快,乙骑得慢,甲过了中点3千米,乙距中点3千米,就是说甲比乙多走的路程是(3×2)千米,因此,

相遇时间=(3×2)÷(15-13)=3(小时)

两地距离=(15+13)×3=84(千米)

答:两地距离是84千米。

8、追及问题

【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

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1)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2)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900÷(120-75)=20(天)

列成综合算式

75×12÷(120-75)=900÷4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 这道题可以由相遇问题转化为追及问题来解决。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

这个时间为

16×2÷(48-40)=4(小时)

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4=352(千米) 列成综合算式

(48+40)×[16×2÷(48-40)]=88×4=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例5 兄妹二人同时由家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解 要求距离,速度已知,所以关键是求出相遇时间。从题中可知,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那么,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

家离学校的距离为

90×12-180=900(米)

答:家离学校有900米远。

例6

孙亮打算上课前5分钟到学校,他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步行去学校,当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手表慢了10分钟,因此立即跑步前进,到学校恰好准时上课。后来算了一下,如果孙亮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原来步行早9分钟到学校。求孙亮跑步的速度。

解 手表慢了10分钟,就等于晚出发10分钟,如果按原速走下去,就要迟到(10-5)分钟,后段路程跑步恰准时到学校,说明后段路程跑比走少用了(10-5)分钟。如果从家一开始就跑步,可比步行少9分钟,由此可知,行1千米,跑步比步行少用[9-(10-5)]分钟。所以

步行1千米所用时间为

1÷[9-(10-5)]=0.25(小时)=15(分钟)

跑步1千米所用时间为

15-[9-(10-5)]=11(分钟)

跑步速度为每小时

1÷11/60=1×60/11=5.5(千米)

答:孙亮跑步速度为每小时5.5千米。

第五篇:小学数学二年级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1

45、儿童票5元,成人票8元,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和小红去公园玩,买门票共需付多少元?1

46、吉祥周末要和8个小朋友一起到公园玩,每人每张5元,团体票4元(至少10人),能帮她们想一想该怎样来买票合适吗?1

47、玩具飞机每架5元,玩具小汽车8元,,玩具机器人12元,足球7元,(1)、购买5架玩具飞机和一个玩具机器人需要多少钱?(2)、购买8辆小汽车,50元够吗?(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

48、世界杯足球赛赢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意大利队共赢8场,平一场,共得多少分?1

49、学校买来一批新书,借给同学们38本后,还剩下55本,这批新书中有故事书82本,其余是科技书,科技书有多少本?150、有2筐西瓜,每筐4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分几个?1

51、买3瓶饮料需要6元,买5瓶饮料需要多少元呢?1

52、一本故事书30页,吉祥每天看5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6天看完,每天看几页?1

53、熊妈妈端来2盘苹果,每盘6个,平均分给4只小熊。每只分几个?1

54、朋友去春

游,原来有5节车厢,每节车厢刚好坐4人,现在只有4节车厢了,每节车厢应该做几人?1

55、乌龟和蜗牛在一段24米长的跑道上进行爬行比赛,乌龟每分钟爬6米,蜗牛每分钟爬

米。(1)小乌龟需要多少时间?(2)蜗牛需要多少时间?(3)冠军是谁?1

56、2张纸可以做8朵花,有5张纸可以做多少朵花?1

57、6筐西瓜,每筐4个,把这些西瓜平均分给8个班,每班分几个?1

58、3个蛋糕,每个蛋糕分6块。把这些蛋糕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块蛋糕?1

59、一个乒乓球2元,4个羽毛球12元,哪种球比较便宜?便宜多少元?160、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16

1、车上有乘客46人,到站后下车了19人,又上来了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6

2、3瓶饮料6元钱,8瓶饮料多少钱?16

3、12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3人分得4个球,一共需要多少个乒乓球?16

4、有一些鱼,比10条多些,比40条少些。把它们平均装在6个鱼缸里面,正好全部装完。这些鱼最少有多条?最多有多少条?16

5、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16

6、一些鱼,

分给6只小猫,每只刚好可以分得2条。如果没只小猫分3条,可以分给几只小猫?16

7、一本书有18页,吉祥每天看6页,几天可以看完?如果3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16

8、爸爸对妈妈说:“我的苹果比你多20个”,妈妈对爸爸说“你的苹果个数是我的5倍”,爸爸、妈妈各有多少个苹果?16

9、一根绳子长18米,剪5次,把它平均分成了几段?每段长多少米?170、用

3、

4、12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17

1、在一个除法算式中,除数是商的2倍,并且除数和商的和是9,求被除数是多少?17

2、

二(1)班有40人。体育课时平均站成5行,每行站几人?如果平均占8行,每行站几人?17

3、花丛中有蜻蜓和蝴蝶共35只,飞走了6只,又飞来了12只。现在花丛中蜻蜓和蝴蝶有多少只?17

4、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17

5、小明做了18面绿旗,又做了32面红旗。送给幼儿园14面,小明现在还有多少面?17

6、二(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17

7、果园里有73棵树,苹果树有26棵,杏树有38棵。其余的是桃树,桃树有多少棵?17

8、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3倍。如果每个笼子里装4只鸽子,需要几个笼子?17

9、一瓶药,如果每天吃3次,每次2片,可以吃6天,这瓶药有多少片?180、校园里有柳树12棵,有杨树4行,每行有6棵,请问校园里共有多少棵树?18

1、小明最爱吃的一种钙片,一瓶装有48片,按规定每天两次,每次三片,这瓶该片能吃几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玩的游戏室内下一篇:小学生品社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