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课改看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

2022-09-14

一、高中新课改实验推动高考改革

实行高考改革, 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推动改革的直接动因。目前, 我国正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教育发展重心也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提升, 这就要求高考考试标准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素质转变, 录取标准从选拔单一类型人才向选拔多样人才的转变。同时,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高中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为高考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尤其重要的是, 我市也将迎来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 又因为高考是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全国性选拔考试, 是落实新课改、实施素质教育和选拔人才的指挥棒, 有很大的导向作用, 事关社会的稳定和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切身利益, 所以亟待改革。

二、新课改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方向

高中课改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必修、选修课程立足基础, 融于时代, 具有选择性。新课程的内容要求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 反映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上, 新课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 倡导“立足过程, 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倡导给予“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题型上, 新课改重视学生的选择性, 采用主观题和选做题形式, 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个性。新课改建立了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特别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既有层次性, 又注重过程评价。

三、高考改革尝试途径之我见

(一) 高考考试科目的改革

1、考试科目的分类分层次设置:高校招生涉及千家万户, 目前高考不能变化太大, 不能增加学生负担。首先考试科目应与新课改所设置课程科目对应, 科类设置应保留现有模式。高考科目就可定在语、数、外+综合 (文、理) +创新+综合素质。如, 重庆市2013年高考实施分类分层考试, 在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分类的基础上, 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 以“语、数、外”三门课程为主体, 实施本科、专科分层设置考试科目。

2、考试形式、分值的分类分层设置: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求是多次、多形式、多层次和多元化评价等。首先一次考试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客观实际, 其次不是所有的知识、能力都可以通过纸笔考试来评价。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知识设定不同的考试形式:如英语、技能等对考试客观条件要求较高的考试, 可应用多次考试, 最好能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来统一;对创新能力的测试, 要让考生自主发挥, 不使用客观题, 最好用供学生选择的等值主观题进行考试;对综合素质、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可以用发展性评价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进行, 使评价的结果符合客观性。部分省市从2013年起将实行分类分层考试。另外, 重庆市2014年起英语听力采取PETS-2级考试, 考生可在高三学年度参加2次考试, 以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二) 高考命题内容、方式、题型的改革

1、高考统考命题改革:高考命题不仅要考虑为高等学校选拔高素质的人才, 还要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内容相适应, 更加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正确导向。在命题内容、方式方面, 应增加主观题、选作题和开放式问题的含量, 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淡化考记忆性内容, 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部分省市试卷模式有微调, 部分考试科目设置选做题, 反映了课改新要求。另外在高考阅卷方面, 应改变以往只提供标准答案为提供参考答案, 尽可能使答案多元化;同一份试卷可采用多人批阅, 取平均分 (去掉最高和最低分) 。

2、高考校考命题改革:报考重点本科的学生有的应参加校考, 考试科目和内容应根据培养目标, 重点测试能力和潜质;报考本科以下的考生, 考试时间提前或推迟, 也可实行由考生所选院校单独自行组织考试, 或参照平时统考、会考成绩、综合评价档案等进行录取。如重庆市实行了部分高职专科提前单独招生, 学生不参加高考只参加校考, 高校着重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

(三) 高校招生录取的改革

1、高校招生评价录取改革:目前高校招生实行网上招生, 按从高分到低分结合志愿进行录取, 对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给予强大的保证, 深受广大群众认可。但新课改培养的人是全面发展的, 具有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所以在高校招生选拔上, 考试分数不应该是高校录取的唯一标准, 应探索在考试的基础上, 采用多元评价、择优录取。在高校招生评价录取中, 除了考虑大学统一入学高考成绩和面试、口试成绩外, 还要参考各种综合评价成绩 (如中学的办学特色、声望及校长、教师的推荐信、学生课外活动记录、课题研究、特殊专长、竞赛成绩、小发明、奖惩证书、学生自撰申请文章等) 、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综合素质评价报告、或者参考学生成长记录袋。重庆市2013年新高考将打破“高考分数论”, 逐步过渡到“三位一体”的招生录取新模式, 这个模式就是“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 充分体现了多元评价和多样化选拔录取的有机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状况和表现水平的评价, 将作为电子档案, 投档到招生院校, 作为高校录取考生的必备材料。重庆市的综合素质评价涵盖5个方面: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年级领导评价、学校评价。学生要真实地填写自己高中三年的成长情况 (包括军训、社会实践、社团参与、选修情况等) , 写出自身特色, 为高校招生提供参考。

2、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说, 对一流大学而言, “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 重点高校应当有适当权力选拔符合学校发展特色的“材料”。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 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特长, 择优选材, 对笔试、面试、口试, 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进行综合考虑, 这样录取的生源才更具个性和符合大学自身的期望。朱清时校长说, 南科大有独特的自主招生模式, 考生须在全国统一高考以后, 报名参加该校自行组织的能力测试。能力测试以笔试测验考生的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洞察力。高考成绩占总成绩的60%, 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占10%, 学校组织的能力测试成绩占30%, 最终构成考生的综合成绩, 按考生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又如“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三大高校自主招生阵营目前也公布了2013年自主招生考试办法, 笔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 希望招收到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此外允许部分高校招收保送生和特长生。

3、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改革: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说, 本科招生按人口比例划分是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国政法大学不是北京的大学, 而是全国的大学”。只要由国家办的大学院校, 不管其校址在哪一个省、市, 其招生名额不应该只以该省、市为主, 而应按区域人口比例, 城乡、民族、地区差异等因素, 合理分配录取名额。这样更能体现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更有利于创造公平、公正的高考环境。目前各省市都在研究异地高考方案, 解决农民工之女读书考试的问题;教育部要求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专项计划定向招生等都是很好的做法。

4、高校招生实行“分类选拔”:由于高校自身条件和培养目标的差异, 加上我国每年考生众多, 操作起来难度过大。可采用“分类选拔”的方式进行:高职类、专科类院校, 可对选择该类院校的考生, 根据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评价成绩, 直接录取;第三批本科院校, 可让选择该类院校的考生参加高考, 结合综合评价成绩进行录取;第一、二批重点、名牌大学类本科院校, 对选择该院校的考生进行录取时, 要综合考虑考生高考和高中三年的学业成绩, 面试、口试成绩 (面试、口试可只对公关、文秘、营销等与社交有密切关系专业的考生进行) 和综合评价成绩。

总之, 高考充满着生命力、充满了活力, 高考改革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成长的过程。只有坚持改革才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有利于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育, 高考才会与时俱进、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高中新课改,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 促进普通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接轨, 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考制度。实施与新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改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信息系统建设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普通话推广大势下方言的生存态势调查——以吴语地区为例